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文学的概念和发展
现实主义文学,是指以揭示和表现社会现实为目的的文学流派。
它追求描绘真实的社会和生活场景,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关注个体和群体的个性和命运,揭示和批判社会的弊病和不公,追求社会的正义和进步。
现实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其代表作品有荷里活·高田的《远大前程》等。
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鲁迅的文学思想对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文学是用来尽情表现人性的”、“文学是一种揭示”的观点,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思想基础。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在20世纪初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病和落后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文坛逐渐走向了“左联”文学和“徐志摩”诗歌,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低谷。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才得到了再次发展。
1950年代,由于社会主义的政治革命和社会进步,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成为当时文坛的主导流派,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家》等。
198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
逐渐淡出主流文学,但仍有很多作家在这一流派中进行着独立和有意义的创作。
简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简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述和反映的文学流派,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映,力求真实地描绘社会的方方面面。
2. 客观性:现实主义文学追求客观性,不偏袒任何一方,力求用冷静、客观的态度来观察和描写社会现象。
3. 细节描写: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环境、事件等细节的生动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
4. 人物塑造: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物塑造,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揭示出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5.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呼吁人们改变不良的社会现象。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关注社会现实、追求客观真实的文学流派,其特点是注重细节描写、人物塑造和社会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01 简介
03 发展背景 05 艺术手法
目录
02 起源 04 基本特征 06 十九世纪
07 二十世纪
09 新主义 011 成果
目录
08 社会主义 010 作品赏析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 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 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 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
简介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 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 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 向是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 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 何谓纯文学?谎言去尽之谓纯,把作品中的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 言去干净是纯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得客观必须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虚构 不损害现实主义。
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第一部杰出的社会心理小说。他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瞬 息间的变化,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托尔斯泰更把这种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推向了高峰,以其深刻揭示各种人 物的“心灵辩证法”,“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而开辟了现实主义的新天地。陀思妥耶夫 斯基以惊人的艺术力量刻画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复杂内心世界,深刻剖析了被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毒化、扭 曲了的病态心理和双重性格。他宣称“真正的现实主义”就是“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惊人的正确性叙述人的内心状 态”。这种追根究底地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构成了现实主义在艺术上的特征之一。现实主义的另 一艺术特色,是充分运用讽刺手法,以加强批判揭露的力量。狄更斯、萨克雷、莫泊桑、果戈理、谢德林、契诃 夫等都是讽刺艺术的大师。
现实主义文学

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4. 描写典型环境
现实主义描写普通人,特别注意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现实主义文学塑造人物的 一个特点。
巴尔扎克说:“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 也要用典型表达出来。”(《人间喜剧》前言)托尔斯泰总 是让作品中的人物根据自己的逻辑在一定环境中行动。他说: “人物自己按照他们的性格做着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由 于人物的性格及境遇而引导出来的结局是从其本身来的。”
(1854) ❖ Little Dorrit 《小杜丽》(1857) ❖ 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
(1859) ❖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
(1861)
❖ 一、题材特点
1.现实主义题材,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的黑 暗、不公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又称作写实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一重要且主要的流派, 兴盛于19世纪下半叶,为对19世纪上半叶兴盛的浪 漫主义文学的批判反动和推翻,作品创作的焦点, 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社会下的大众,关心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等因素对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压迫和影响,描 写的是一个当下大时代的变动,而不再是浪漫主义 式个人内心情感的自我世界。
善说教色彩比较浓重。 ❖ 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 ①名家如林,名作如海,群星灿烂。 ❖ ②文学与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现实主义的文学特点

现实主义的文学特点《啊,现实主义,如此特别!》话说现实主义,那可是文学界的一大巨头啊!它就像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老老实实地反映着这个世界的样子,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
现实主义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接地气。
它不搞那些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直接把生活中那些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一股脑儿地倒给你。
就好像一个直接的朋友,不跟你拐弯抹角,把生活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让你直面它。
还记得咱小时候读的那些现实主义作品不?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鲜活无比,那可不是什么完美的英雄或者仙女,而是有着各种缺点和毛病的普通人。
就像隔壁的老王、对门的李婶儿。
他们有烦恼,有挣扎,也有无奈。
不像那些虚构的角色,总是那么完美无瑕,让人觉得不真实。
现实主义文学里的角色会为了一块面包争得面红耳赤,会为了爱情纠结得死去活来,会遇到各种倒霉的事情,这不就是咱普通人的生活嘛!再看看现实主义文学里的故事,那可都是咱生活中常见的事儿。
没有什么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都是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小事。
可就是这些小事,最能打动我们的心。
因为我们都在生活中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读起来特别有共鸣。
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忍不住感叹:“哎呀妈呀,这不就是我嘛!”而且现实主义文学还特别注重细节描写。
它能把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个动作描写得细致入微,让你仿佛身临其境。
你能闻到故事里的饭菜香,能感受到主角的心情起伏,就像你也在故事里一样。
举个例子,读到一个现实主义小说里描写下雨天的场景,你仿佛都能感觉到雨滴打在脸上的凉意,能听到雨点滴落在地上的声音,这感觉是不是特别神奇?有时候读现实主义文学,还会觉得有点“扎心”呢!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你看到自己生活中的不足之处。
不过,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啊!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位挚友,它用最真实的故事、最普通的人物、最细致的描写,陪我们一起经历生活的喜怒哀乐。
现实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现实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摘要:
一、现实主义的定义与起源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三、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的发展
四、现实主义文学的外国文学代表作品及作家
五、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正文: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它强调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去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引进、模仿到创新、发展的过程。
从鲁迅、茅盾等一批现代文学奠基人开始,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特点。
近年来,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
在外国文学中,现实主义文学也有着丰富的成果。
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都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
如《雾都孤儿》、《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等,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瑰宝。
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揭示,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现实主义文学也关注人性、人情,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在我国和外国文学中都有着丰富的成果。
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区别

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区别1. 简介现实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都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盛行的文学流派。
它们都追求对社会生活进行客观、真实的描写,但在具体的取向、态度和手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详细阐述现实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区别。
2.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客观描写: 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客观的描写,力图还原真实世界。
•日常生活: 现实主义更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现实困境。
•社会批判: 现实主义作品常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与批判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不满或者提出改革呼声。
•个体塑造: 在现实主义中,人物形象通常是立体而真实的,以展现复杂多面性。
3. 自然主义文学特点•冷酷客观: 自然主义倾向于采用更加冷酷、客观的态度来揭示社会现象,不过分渲染或评价。
•环境决定论: 自然主义追求通过环境、遗传等因素解释人物行为和命运,认为个体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科学性与实证主义: 自然主义文学注重通过对社会现实进行科学分析和实证研究,更加强调自然界法则对人的影响。
•悲观主义色彩: 自然主义常倾向于将个人置于无情「自然」之下,给读者一种悲观、绝望的视角。
4. 区别与联系•态度差异:现实主义着重呈现社会问题并提出改革意见,而自然主义更倾向于展示人在无情自然力面前的困境和挣扎。
•手法差异:现实主义偏向真实描写世界,自然主义则更注重对细节的捕捉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直接展示。
•理论基础:现实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中期启蒙思想,自然主义则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等科学思潮影响。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现实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在取向、态度和手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并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困境,同时对社会问题提出批判。
自然主义则更冷酷客观地揭示环境对个体行为与命运的影响,并展示人在无情「自然」面前的悲剧。
了解这些特点与区别,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重要的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的文学概念界定

现实主义的文学概念界定现实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潮流,它通过真实、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类生存状态来展现现实,并强调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的视角。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揭示社会现实的真相,关注社会问题、人性弱点和社会冲突,以及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反叛。
浪漫主义文学追求感性、理想化的表现形式,强调个人的情感、幻想和精神追求。
而现实主义文学则通过对社会现实进行真实描述,揭示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强调客观、科学的原则。
现实主义文学通过描写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展现社会阶级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批判社会弊病和不公正现象。
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是通过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状态,用艺术手法揭示人们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上的问题。
现实主义文学要求作家要客观地观察生活、思考现象,对社会、人类的历史状况具有高度的关注度。
它追求真实性,要求文学作品要忠实地反映现实,而非夸大和夸张。
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真实的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真实的描写需要作家具备生动而真实的观察力,以求准确地反映现实。
同时,现实主义文学也要求作家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社会问题,对社会现象、社会弊病、个人命运等进行深入的剖析。
现实主义文学在文学形式和创作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特点。
现实主义的小说结构相对较为严谨,注重线索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现实主义小说也注重对社会细节的描写,力求真实地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现实主义文学追求人物的真实性,人物形象要能够令读者感同身受,对社会的批判要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
在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有着重要的地位。
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有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美国的马克·吐温,法国的巴尔扎克和司汤达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是通过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类生存状态,强调对社会问题的批判,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来传达思想和观点的文学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 奥斯丁(1775—1817)是18世纪向19世纪过渡的一位 现实主义小说女作家。在她42个人生岁月中,留下6部长 篇小说:《傲慢与偏见》(1813)、《爱玛》(1815)、 《理智与情感》(1811)、《诺桑觉寺》(1818年出 版)、《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劝寻》(1818 年出版)。 这些小说的题材均来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但 作者善于从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和世态人情中发掘出 严肃的道德主题。幽默反讽的艺术手法使作品清新深邃, 回味无穷。这是奥斯丁对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突出贡献。 奥斯丁的代表作是《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小 说都写爱情和婚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风俗习惯和 社会心理,揭示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闭 塞。
2.起源和发展
政治方面,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 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 于人们的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了,于是形 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 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在思想方面,辩证法、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产生了 不同的影响。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又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 的勃兴做了直接准备。
������
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他善于从 经济角度把握社会。他的浩大的系统工程《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史上 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梅里美(1803—1870)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富于艺术魅力的 作家之一,是莫泊桑以前法国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创作成 就是为数不多的20来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几乎每篇都是精品,都是 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卡门》和《高龙巴》。 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期继巴尔扎克之后法国最伟大 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以其“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 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 开辟了道路。福楼拜一生创作了5部长篇小说(其中《布瓦尔和佩库歇》 未完成)和若干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 (1856)、《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圣安东的 诱惑》(1874)、《布瓦尔和佩库歇》(1879),短篇小说集《三故事》 等。他是一位创作态度极为严谨的作家,信奉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 格言:“流畅的诗,艰苦地写”。他对作品宇斟句酌,苦心推敲,力求 在结构、语言、意境等方面臻于完美。外科医生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 的实验主义倾向;对艺术美的刻意追求,形成了他精湛、严谨、清澈的 艺术风格,艺术水平极高。
认识,开了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的先河。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于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 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 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 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1855年11月到 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 (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 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 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 过程。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 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 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 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 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 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 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1873~1877年 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 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 达炉火纯青。 •契诃夫 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400多篇中短 篇小说,十多个剧本,是与莫泊桑、欧· 亨利并列的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同时又是卓越的戏剧革新家。契诃夫的作品主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写社会上 的小人物,讽刺他们的市侩习气,嘲笑奴性心理,名篇《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3.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艺术手法
①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描写的客观性
②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 ③人道主义思想; ④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注意:批判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
的一种发展,主要在于强调批判, 要揭示社会的黑暗面,鞭鞑不公。
4.现实主义在各国的发展
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 司汤达(1783一1842)(原名亨利· 贝尔)是法国批判 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善于从政治角度把握社会。他20年代发表的《拉 辛与莎士比亚》(1825)第一次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1830年出 版的小说《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司汤达的作品不 多,写有长篇小说《阿尔芒斯》、《红与黑》、《吕西安· 娄凡《(又名 《红与白》)和《巴玛修道院》,以及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 法国早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都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过 程,如雨果、司汤达、梅里美、巴尔扎克。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其广阔 的社会画面、独特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等特征而著称。内 容上,主要写城市富裕平民和没落贵族的矛盾,以及小市民的虚荣。
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的提出首先源于绘画界,1850年左右, 画家库尔贝,他提倡现实主义,后由作家尚弗勒里公然提 出进入文学视野中。他们初次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 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并由杜朗蒂等人创办了一种名为 《现实主义》的刊物。 刊物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主张作家要“研究现实”, 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而后由司汤 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等人发展,现实主义以及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勃然发展。
美國
1865年至1918年间的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称为现实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的三个代表作家是 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 亨利· 詹姆斯(Henry James)和 马克· 吐温。他们真实地描写了美国本地风 土人情,带有浓厚乡土气息,挖掘了人们的内心生活。他们忠实地记录了美 国东部地区十九世纪后半叶的生活,有行将消失的边疆地区、有农村、有 小镇、还有噪动的都市。有本土的主人公、有"美国式的姑娘"、有为生 活所迫的中产阶级家庭、有商人、有心理复杂的市民。总之,他们为后来 的现实文学在题材、技巧和风格上都树立了典范。 马克· 吐温和豪威尔斯似乎注重生活描写,而亨利· 詹姆斯则明显强调人 类的"内心世界"。他认为文学家不应只停留在反映社会生活的表面上, 而应运用语言深入到人类的心理和道德本质里。他就是反映人类内心 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 虽然马克· 吐温和豪威斯都是很注重表现美国社会的真实,但他们的强 调点也有所不同。豪威尔斯讨论上升的中产阶级及其生活方式;而马 克· 吐温则喜欢把他自己家乡和家乡的人放在故事的最前沿。这种注 重本土的描写形式形成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
更斯出生两年后,全家被调往伦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全家在伦敦住了三年后, 又迁往查特姆。就是在查特姆,狄更斯开始上学读书。他父 亲有一些藏书,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有像《汤姆· 琼斯》、 《威克菲牧师传》、《吉尔· 布拉斯》、《堂· 吉诃德》、 《蓝登传》和《小癞子》这样的好书。这些书,年幼的狄更 斯不止读过一遍。至于这些书对他的巨大影响,可以从他后 来的小说创作中分明看出。 1857年,查尔斯· 狄更斯已年满45岁,这10年是他创作的鼎 盛时期,也是他社会活动的高峰时期。他几乎每隔两年就出 版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如《董贝父子》 (DombeyandSon1848)、《大卫· 科波菲尔》 (DavidCopperfield,1850)、《荒凉山庄》 (BleakHouse,1853)、《艰难时世》(HardTimes,1854) 和《小杜丽》(LittleDorrit,1857)
萨克雷(1811—1863)是与狄更斯齐名的英国现实主义 小说家。他继承了斯威夫特、菲尔丁的现实主义传统,在 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运用讽刺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为 数众多、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成为“当代欧洲作家里的 第一流的大天才”,“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他出 色的讽刺才能,对社会丑恶的辛辣抨击以及挖苦嘲笑的幽 默风格,使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代表作 《名利场》。还著有《班迪尼斯》《弗吉尼亚人》等作品。
.夏洛蒂· 勃朗特(1816一1855)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 特三姐妹之一,是一位富于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的女作家。 她一生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教师》(1846)、《简· 爱》 (1847)、《雪利》(1849)、《维莱特》1853),描写 了小市民知识妇女的命运与抗争。
艾米丽· 勃朗特(1818—1848)是夏洛蒂· 勃朗特之妹,以 唯一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1847)而饮誉文坛。小说 写希剌克厉夫与女友卡瑟琳生生死死的奇特爱情和他变态 复仇的性格,通过希克厉和卡瑟琳之间痛苦而曲折的爱情 经历,展现了人性的扭曲与复归,表现了爱情和复仇的主 题。 肖伯纳(1856—1950)受易卜生的影响,坚决主张艺术应 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他 认为戏剧是“思想工厂”,舞台是“宣传讲台”,并由此开 始他的戏剧创作。从1892年开始发表第一个剧本,到1950 年去世,他一共写了51个剧本。
������
俄国
普希金(1799一1837)是俄国传统进步文学的集大成者,是现实主 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抒情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俄罗斯民族生活的 情调。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开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 形象的先河。其作品的俄罗斯文学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开创了俄国 文学的新时代。 果戈理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自然派”的创始者, 俄国19世纪40年代最杰出的作家,世界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的讽刺艺 术确立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加强了普希金奠基的俄国现实主义。 最著名的小说《死魂灵》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莱蒙托夫(1814—1841)是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的直接继承者。 在他短促的27年中创作了400多首抒情诗和一部长篇小说——《当代 英雄》(1840)。小说主人公毕巧林对贵族社会空虚的生活深感不满, 但又徒有过人的才华,缺乏生活目标,于是玩弄人生,浪费生命。莱 蒙托夫借毕巧林的日记写出了俄国文学史上又一个“多余人”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