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鸟人》

合集下载

《鸟人》观后感

《鸟人》观后感

电影名:《鸟人》观后感怎么说呢,看完《鸟人》之后,我整个人都有点懵,像刚从一场光怪陆离的梦里醒来。

它不像那种爆米花电影,看完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它像根羽毛,轻轻地落在了心里,痒痒的,让你忍不住想去挠一挠,想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部电影是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的,主演是迈克尔·基顿,还有艾玛·斯通、爱德华·诺顿等等一众实力派演员。

类型嘛,有点复杂,说是黑色喜剧吧,又带着点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反正挺特别的。

故事讲的是一个过气的好莱坞明星里根·汤姆森,曾经靠扮演超级英雄“鸟人”红极一时,现在却想靠一部百老汇戏剧翻身。

他一边跟自己内心的“鸟人”作斗争,一边应付着各种各样的麻烦:难搞的演员、尖酸刻薄的评论家、还有自己混乱的家庭关系。

剧情跌宕起伏,像过山车一样,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不过我可不能剧透太多,得留着你们自己去看。

迈克尔·基顿演的里根,简直就是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他把一个过气明星的焦虑、挣扎、还有那点可怜的自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那些近乎崩溃的内心戏,看得我都要跟着他一起窒息了。

还有爱德华·诺顿,演一个极具个性的方法派演员,那演技,啧啧啧,简直炸裂!两个人飙戏的场面,火花四溅,看得我直呼过瘾。

这部电影的主题,我觉得是在探讨“存在”的意义。

里根渴望被认可,渴望证明自己不仅仅是“鸟人”,他想要真正的艺术,想要留下点什么。

这种渴望,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他不断向前,即使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

这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都希望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再说说电影的画面,那叫一个行云流水!长镜头运用得炉火纯青,感觉整个电影就像一镜到底似的,看得人眼花缭乱,却又欲罢不能。

配乐也恰到好处,时而紧张刺激,时而舒缓悠扬,完美地烘托了电影的氛围。

这部电影也有点小缺点。

节奏有点快,信息量有点大,可能需要多刷几遍才能完全理解。

复排话剧《鸟人》的问题意识

复排话剧《鸟人》的问题意识

复排话剧《鸟人》的问题意识复排的话剧《鸟人》,无论放在初演时的16年前,还是现在来看,都是一出雄心勃勃的戏。

在荒诞的戏剧框架里,雕刻着真实生活的肌理;在机智幽默的人物对话里,弥散着现代意识的解剖与透视;在民间和传统艺术形式的借用中,杂糅着对话剧这一形式心有不甘的改造与颠覆。

尽管三幕戏依然可以明显看出老舍《茶馆》的影子,但它不再是叙述年代、勾勒人物,而是演绎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观念,从写实转向写意,乃至有些许抽象的哲学意味了。

这便是《鸟人》前后两次演出最惹人注意的地方,在我看来,它触及了一个宏大而深刻的主题:我们有没有病?到底谁有病?在《鸟人》里,从海外归来的“海龟”——心理医师丁保罗认定养鸟的鸟人们有病,而以三爷为首的鸟人们,虽然生存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一致认为“海龟”丁保罗才有病,而且,最后找到的是不堪入目的窥淫病。

于是,水到渠成才有了最后粉墨登场的包龙图坐堂审问丁保罗的一场戏,以极具娱乐性的演出,成就了全剧的高潮。

尽管这场重头戏处理得有些漫画化,却极真实地描摹出了大众和知识分子、草根与精英、中国与西方、鸟人与海龟的心理矛盾纠结隔膜乃至对立,以荒诞的形式,触及了我们现存生活中的某些真实的部分。

在戏的审判中,看似包龙图和三爷以致全体鸟人以大国心态棒打并战胜了海龟丁保罗,但他们的理由只是因为丁保罗说他们有病,所以丁保罗也有病,并没有反驳出丁保罗指出他们有病是错误的。

这一点,让我想起上个世纪40年代朱光潜先生写过的《谈修养》中的一篇文章。

当时,罗素写了《中国问题》,批评我们民族性格的三个弱点:贪污、怯弱和残忍,亦即指出我们的病。

朱先生是看了罗素的文章心里不舒服,想说“你们西方人究竟好得几多呢?”也就是我们鸟人反驳丁保罗也有病的理由。

只不过,那时的外国人罗素在今天换成了海龟丁保罗。

和《鸟人》中三爷没有否定丁保罗指出鸟人有病是错的一样,朱先生的分析到最后也并没有讳疾忌医说罗素指出我们的病是不对的。

当代散文复习题答案

当代散文复习题答案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散文创作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的作者是(A)。

A.朱自清 B.冰心 C.徐志摩 D.叶圣陶2.代表梁遇春随笔的最高水平的作品是(D)。

A.《泪与笑》 B.《谈“流浪汉”》C.《又是一年春草绿》 D.《救火队》3.郁达夫1930年代在《宇宙风》上撰写了一组系列游记是(B)。

A.《故都的秋》 B.《闽游滴沥》 C.《方岩纪静》 D.《江南的冬景》4.沈从文较为成熟的散文应以(C)为起点。

A.《湘西》 B.《湘行散记》 C.《从文自传》 D.《鸭子》5.“为抒情的散文找出一个新的方向”的提出者是(B)。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6.1938年11月王任叔、唐弢、柯灵、周木斋、周黎庵、文载道六人出版的杂文合集是(A)。

A.《边鼓集》 B.《横眉集》 C.《边风录》 D.《消长集》7.“左联”时期与徐懋庸并称杂坛“双璧”的是(D)。

A.巴人 B.柯灵 C.周木斋 D.唐弢8.杂文名篇《韩康的药店》的作者是(C)。

A.夏衍 B.秦似 C.聂绀弩 D.宋云彬9.《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B)。

A.王力 B.钱钟书 C.吴晗 D.闻一多10.《雅舍小品》的作者是(C)。

A.周作人 B.梁遇春 C.梁实秋 D.丰子恺11.“五四”时期把那些死抱古文不放的旧文人斥为“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的是(D)。

A.鲁迅 B.胡适 C.刘半农 D.钱玄同12.“五四”时期把文学散文称为“纯散文”的是(c)A.周作人 B.刘半农 C.王统照 D.胡梦华13.“五四”时期首先开辟“随感录”专栏的报刊是(B)。

A.《晨报副刊》 B.《新青年》 C.《每周评论》 D.《现代评论》14.以1932年底接编并改革《申报·自由谈》的是(A)。

A.黎烈文 B.聂绀弩 C.沈从文 D.谢六逸15.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作“杂志年”的是(C)。

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鸟人》

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鸟人》

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刚鼎之作——《鸟人》《鸟人》以其高超的叙事手法;对世界的观察方法,独特的写作风格,令我叹服,并且不禁感叹:这也许会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最好看的一部小说!1、内容方面作者从最底层的蚁族生活开始叙述,传授了都市青年最荒诞却又最实用、最魔幻却又最清晰的中国城市生存法则。

当今社会愤青扎堆,蚁族成群,如何从愤青走向精英,从蚁族走向巨鳄?功成名就的刘心武在本书中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鸟人》可以说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自从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主编的《蚁族》将“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80后大学生带入公众视野之后,80后蚁族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成为当今社会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的弱势群体,大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造就了少数富人的传奇,同时也造就了千千万万穷人的悲剧。

刘心武的新书《鸟人》其主角鸟博士,父母含辛茹苦供他读到博士,换来的却是家徒四壁,这种结局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贫富差距使得中国社会呈锥形发展,于是在这种尖锐的贫富差距矛盾中,《鸟人》的故事开始了。

刚从象牙塔出来的鸟博士是个不折不扣的蚁族,他过着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日子,因不满导师的学术视野并且困于家计、生计,鸟博士被迫决定在学业未完成之时投身社会,于是开始南下投奔好友小七。

鸟博士荒诞的游历生活开始于去投奔小七的路途中,在南下的车上他与老鹰冲集团老大相遇,因其过人学识,被老大聘为特别助理,专门从事老鹰冲重组调研。

鸟博士由此接触并调查了社会灰色地带中的所有势力,并与瘦狗村相联系,得出了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的回答。

这个报告被农贸部长所赏识,鸟博士因此成了部长特别助理,被任命为特管会主任,由此一步步进入社会高层,但是鸟博士最后的命运却是沦为阶下囚……像鸟博士这样的蚁族似乎非常幸运,他一出去就遇见贵人——老鹰冲集团的老大,并且迅速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学生变成月入一万的高级白领。

闲人三部曲名词解释

闲人三部曲名词解释

闲人三部曲名词解释
闲人三部曲是著名戏剧作家过士行的代表作品,包括《鸟人》、《鱼人》和《棋人》三部戏剧。

这三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困境。

1. 《鸟人》:该剧以养鸟人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养鸟人为了让自己的鸟儿在比赛中获胜,而与其他养鸟人展开激烈竞争的故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名誉、地位和金钱的渴望,以及因此产生的焦虑和困惑。

2. 《鱼人》:该剧以养鱼人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养鱼人在面对生活和事业的压力时,如何寻求自我价值和心灵归宿的故事,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追寻,以及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寻求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3. 《棋人》:该剧以棋艺为载体,通过讲述一位棋手在追求棋艺巅峰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人生起伏和心理挣扎,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事业成功的渴望,以及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

总的来说,闲人三部曲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富有哲理的剧情,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困境和心理挣扎,引发了人们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1。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电影《鸟人》探析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电影《鸟人》探析

250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电影《鸟人》探析黄怡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本质主义的一种解构,其突出地表现为对西方现代主义特征的解分化。

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鸟人》运用长镜头技巧与荒诞的主题内核,展现出后现代电影的视觉呈现特点与哲学内涵。

本文试从后现代主义视域对《鸟人》的镜头运用、剧情片段及人物塑造进行全面剖析,进而揭示电影《鸟人》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的存在性的思考。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艺术;解构;鸟人;自我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执导的电影《鸟人》,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影片讲述了男主角瑞根曾经是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他饰演的“飞鸟侠”角色深入人心。

如今年过半百的瑞根转战美国百老汇,渴望以舞台剧演员的身份回归艺术的殿堂并重新得到大众的喜爱。

然而,时代的改变以及突如其来的遭遇都让瑞根陷入一次次的窘迫处境。

最后,当身边的人都为他的成功感到兴奋时,他终究在挣扎与不安中选择了从医院窗户纵身一跃,飞向他的自由……无论从电影叙事,还是从人物塑造以及视听语言,电影《鸟人》都充满着强烈的荒诞性,它具备着后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及哲学内涵。

本文试从长镜头技巧、剧情片段以及人物塑造三个角度对该片进行分析,进而揭示《鸟人》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的存在性的思考。

一、“解构”真实与幻想:长镜头技巧的运用电影学家巴赞认为长镜头的语言表意功能是为了尽可能再现客观的真实场景,并尽可能排除制作者的主观意图。

电影《鸟人》中的长镜头绝非真正意义上的一镜到底,但它运用后期剪辑及特效实现了视觉上的流畅叙事。

那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既然长镜头的根基是“再现”,为何《鸟人》中男主角瑞根在真实与幻想的场景时没有运用蒙太奇手法的变化来进行过渡,而是运用长镜头完整地展现这两种场景的连续变化?这里,不得不从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观念中去解析《鸟人》“长镜头”技巧运用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完全摧毁了西方“形而上”的哲学传统,现代主义的主客体对立观念到了后现代语境中被完全的解构了。

互文、映射与隐喻:《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

互文、映射与隐喻:《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

互文、映射与隐喻:《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互文、映射与隐喻:《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技巧深受观众喜爱。

《鸟人》作为201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其剧情紧凑、影像精美等诸多优点博得了广泛关注。

然而,除了这些明显的特点之外,《鸟人》还展现了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通过对《鸟人》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互文、映射与隐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构建了长镜头美学的叙事话语。

一、互文的建构互文作为一种文学论述概念,指的是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

《鸟人》中的互文构建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在形式上,电影运用了长镜头的手法进行叙事,这一手法使得各个场景之间呈现出连贯性,同时也呼应了传统话剧中的剧场效果。

其次,在内容上,《鸟人》对于艺术创作、生活哲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众多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产生了共鸣。

互文的建构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人物关系与情感表达中的呈现。

在《鸟人》中,主人公雷吉·汤普森饰演的R·R·汤姆逊是一位曾经饰演超级英雄的演员,而迈克尔·基顿饰演的Riggan则是一位曾经红极一时的演员,他们之间的互动与碰撞在情感与人物关系层面展现出了诸多互文的特征。

同时,女主角蕾妮饰演的莉兹与Riggan 之间也呈现出一种互文的关系,她既是Riggan的女儿,又是他心中的影魂,这种关系在电影中体现出强烈的互文效果。

二、映射的表达映射作为一种印象主义的艺术手法,在《鸟人》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首先,电影通过角色的内心映射和外在行为映射来表达主题。

Riggan内心的黑暗与矛盾在电影中通过“鸟人”这一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映射,这既是对他过去成功角色的回应,也是对他现实挣扎的映射。

此外,电影还通过Riggan的超能力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对现实的呐喊。

其次,在电影的视觉表达中也运用了映射的手法。

《鸟奴》读后感范文

《鸟奴》读后感范文

《鸟奴》读后感范文《鸟奴》读后感。

《鸟奴》是一部由鲁迅所著的小说,通过描写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压迫,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小说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

作品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被称为“鸟奴”的农民,他在社会上受尽了欺压和剥削。

他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没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只能任由别人摆布。

阿Q的命运代表了大多数农民的命运,他们被迫接受残酷的现实,没有任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小说中有一句话让我深思,“人可以有自己的主见,但不能有自己的地位。

”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地位是由出身决定的,没有机会去改变。

这种社会制度让人们失去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使人们沦为了鸟奴,被压迫和奴役。

在小说中,鲁迅通过对阿Q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他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黑暗,呼吁人们要觉醒,要反抗压迫。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阅读《鸟奴》让我感受到了鲁迅的思想力量和文学才华。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通过阅读《鸟奴》,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历史中的黑暗时期,也更加珍惜现在的自由和平等。

这本小说让我思考社会的不公和压迫,也激励我要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阅读《鸟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为社会进步而努力的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刚鼎之作——《鸟人》《鸟人》以其高超的叙事手法;对世界的观察方法,独特的写作风格,令我叹服,并且不禁感叹:这也许会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最好看的一部小说!1、内容方面作者从最底层的蚁族生活开始叙述,传授了都市青年最荒诞却又最实用、最魔幻却又最清晰的中国城市生存法则。

当今社会愤青扎堆,蚁族成群,如何从愤青走向精英,从蚁族走向巨鳄?功成名就的刘心武在本书中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鸟人》可以说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自从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主编的《蚁族》将“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80后大学生带入公众视野之后,80后蚁族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成为当今社会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的弱势群体,大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造就了少数富人的传奇,同时也造就了千千万万穷人的悲剧。

刘心武的新书《鸟人》其主角鸟博士,父母含辛茹苦供他读到博士,换来的却是家徒四壁,这种结局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贫富差距使得中国社会呈锥形发展,于是在这种尖锐的贫富差距矛盾中,《鸟人》的故事开始了。

刚从象牙塔出来的鸟博士是个不折不扣的蚁族,他过着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日子,因不满导师的学术视野并且困于家计、生计,鸟博士被迫决定在学业未完成之时投身社会,于是开始南下投奔好友小七。

鸟博士荒诞的游历生活开始于去投奔小七的路途中,在南下的车上他与老鹰冲集团老大相遇,因其过人学识,被老大聘为特别助理,专门从事老鹰冲重组调研。

鸟博士由此接触并调查了社会灰色地带中的所有势力,并与瘦狗村相联系,得出了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的回答。

这个报告被农贸部长所赏识,鸟博士因此成了部长特别助理,被任命为特管会主任,由此一步步进入社会高层,但是鸟博士最后的命运却是沦为阶下囚……像鸟博士这样的蚁族似乎非常幸运,他一出去就遇见贵人——老鹰冲集团的老大,并且迅速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学生变成月入一万的高级白领。

鸟博士这种身份的转变是一种灰色的转变,因为他进入的是一个灰色的集团。

在这种灰色环境的熏陶下,鸟博士被迫成为社会灰势力的爪牙,他在潜移默化中“长出尾巴”,并且一步登天变成一个“鸟兽”。

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兽族的掠夺式生存被歌颂被膜拜,成了无数蚁族的向往和标杆,但从蚁族到兽族必须得经历一个累积奋斗的过程。

刘心武在这个灰色的励志小说中让鸟博士从蚁族一步登天变成兽族,这种转变可以说让读者触目惊心,鸟博士仿佛是被当今社会强行拉伸畸形发展的变形体。

我们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一个一飞冲天却又一直被束缚着的鸟兽,每一次一飞冲天之后,他身后总是一地鸡毛。

表面上鸟博士在事业上步步高升,似乎越飞越高,但是另外一方面作者又暗示飞得越高将会跌得越重。

因为一个蚁族的成长如不经历一步步筑巢,一层层的蜕变进化,他不可能从弱小的蚁族进化成为真正强大的兽族。

像鸟博士如此之幸运的人,最后的下场却是沦为阶下囚,揭示的是一种宿命但何尝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丛林法则呢。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一种灰色励志的情节与荒诞的人物将小说带入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

小说中这种灰色的励志包含着许许多多的荒诞,而荒诞中暗示了现实的本质,作者在现实的本质中又探讨了事物的内因,并且从表象的事件上让主人翁变成“鸟人”,漂浮在虚虚实实的幻境里。

层出不穷的人物和事物如同鸟博士飞起后抖落的那一地鸡毛,令人目不暇接并且引人深思。

在鸟博士种种经历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层层被拨开的现实真相,这种真相告诉我们光鲜亮丽的现实背后是一个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世界,蚁族只有进化成兽族才能更好地生存。

在这种真相的诱惑下,鸟博士畸形进化,越陷越深,到最后不可避免沦为阶下囚,理想幻灭。

鸟博士如此大好青年,有理想有抱负,但他遭遇到一种揠苗助长式的变形成长,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不幸。

如果说鸟博士的幸运在于他能够一飞冲天,那不幸也正是在于这种一飞冲天,因为事实上他这种飞翔不是一种飞翔,而是被别人用手强行抛到天上,他上升得很快,跌落得自然也很快。

小说的最后,鸟博士在监狱里“无所顾忌地化为一只金雕,穿窗翩然而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种历经理想毁灭后的新生。

这样一个魔幻的结局映射了作者悲悯的情怀以及强烈的人文关怀,作者用这种灰色励志当成反面教材告诉我们:非常幸运、灰色的转变是鸟博士的个体标本遭遇,但千千万万蚁族的蜕变路径并非如此。

2.文学角度刘心武以荒诞写时代,其笔触从江湖到庙堂到市场再到地狱,将这个时代一网打尽,可谓完美体现了当下社会大转型所呈现出的迷乱格局。

从刘心武的《鸟人》一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时代的迷乱是基于三种力量的交织博弈——日趋式微的传统儒家、充满浪漫色彩的社会主义以及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

刘心武将眼光对住时代大潮流,通过《鸟人》一书刘心武为当下异常复杂荒诞的社会现实做了小说艺术图解,刘心武写出了当代人性的深度畸形迷乱,并且深入描写了当今社会耳目所不及的生活另一面——隐形的生活面,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现实万象与人鬼神兽交错的中国人性原形毕露。

《鸟人》的出现才可以说是中国作家良心不泯的有力表现。

刘心武《鸟人》里面主角鸟博士头大身细脑门上贴标签,神情痴傻却深谋远虑,能穿透现实迷雾沉潜历史看破未来,他种种匪夷所思的际遇带领读者真正穿越当下耳目所及的迷离现实,进入另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

这种境界跟阿来一比,显然已经高出几个层次。

对于这样一个时代,“快餐至上,娱乐至死”,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刘心武恰好就是这个旁观者,他《鸟人》一书的出现就是对这个时代集体失语振聋发聩的一击。

魔幻主义、现实主义等各中写作方法的运用,已经熟练掌握,化作己用。

从书中可以看到文学大师的身影,刘心武老师的灵魂。

从冒牌导师到飞鹰走狗论;从囡囡以及影子同事到商业街上空的动漫混战;从编制与工资的困惑到车痴;从自投罗网到再见老七。

世间百态万象,世间光怪陆离,世间千奇百怪,世间经典时尚在书中都有一流的描写,一流的暗喻,一流的刻画,一流的象征。

如果说《鸟人》基本可以定位为“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那么它同时也是一部个性充分的作品。

新时期文学曾出现两个走向:现代主义试验成风与现实主义持续不懈。

这个过程中,如何看待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价值也有争论。

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只是玩弄形式追求时尚,甚至只是拾西方现代派文学牙慧;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具有创新意义,不能老抱着现实主义不放。

但事实上还有一种现象: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出现了交织与融合。

其中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堪称典型。

魔幻现实主义在1980年代中国小说已经出现,但当时只有莫言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1990年代后,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则更为普遍和自觉。

主要表现在形式主义明显淡化,文化视野、哲学思考、民族反思、社会批判等思想意识更为突出。

如《白鹿原》、《尘埃落定》、《黑山堡纲鉴》、《日光流年》、《檀香刑》和《受活》等就是如此。

而刘心武的《鸟人》也是属于这类自觉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有个著名观点: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也就是说文本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是紧密联系的,艺术形式实际是作家认识生活、把握世界和表现思想的审美形态。

而《鸟人》叙事形式的新颖与深刻的主题思考,不仅密切相关,也相得益彰。

既包含了马尔克斯式的神奇想象,卡夫卡式的荒诞,西方现代派的黑色幽默,象征主义的描绘,同时也有通俗小说的故事元素。

3.主题深度正如克莱夫贝尔所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鸟人》的有趣故事、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又是“意在笔先”和“辞能达意”的结合。

所谓“意在笔先”,是指《鸟人》的叙事设置和艺术形式的探索,并非只是追求“好读”,更不是玩弄技巧的“形式游戏”,而是显示了作家把握世界的思考。

其“意”或者说主题,就是《鸟人》对现实中国社会发展史某些荒诞本质的深刻揭示。

而“辞能达意”是指形式探索是为了更好表达相关思想。

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方式是为了更加逼近现实荒诞。

《鸟人》的主题思考,或说对现实中国社会某些荒诞本质的揭示,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有三个思考更为重要:一是对现实中国社会文化状况的寻根问底。

作者曾说他想通过《鸟人》来探索中国儒、释、道三种文化结合一体后,在当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和状况。

每一种文化价值体系,正如荣格所说都是一个民族长期孕育的“集体无意识”,那么这种集体无意识也必然会体现在民族性格中。

如《鸟人》中的“尾巴”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民族文化隐喻。

这些各式各样的尾巴,如教授的老鼠尾巴,牛老大的紫色尾巴,K老大的臭鼬尾巴,司长的斑马尾巴,高官的牧羊犬尾巴,局长的猫尾巴,部长的松鼠尾巴和浣熊尾巴,会长的土拨鼠尾巴,郑老板的豹尾,实际都隐喻着某种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状况。

而这些集人、鬼、神、兽于一身的中国式英雄,既是特定传统文化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当下中国文化状况的一种象征。

二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穿透性描述。

《鸟人》对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穿透性描述,主要展现在儒家传统、革命理想和市场规则的交织、冲突和博弈中。

这三种力量的交织和博弈,不仅在中国现实生活中发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导致了种种奇异景观和荒唐现象。

如全国城市化最快的红都市特区,江湖侠义与社会理想结合的瘦狗村农庄,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混乱和人性百态,研讨黄河断流问题的部厅级环保会议的官僚主义,部长工作室中的影子同事,包括大学校园中科研人员的利欲熏心,等等。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和行为,既展现了儒家传统、革命理想和市场规则之间的复杂关系,也集中呈现和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某些根本状况现象,确实发人深思。

三是对现代“丛林法则”的揭示。

动物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人类社会也不断上演过。

这种丛林法则在现代中国同样频频发生。

《鸟人》中那些个具有超人本领的“尾巴人”,就是丛林法则的实现者。

无论高官政要、财富大亨,还是江湖老大甚至学界名流,都是俗世社会中呼风唤雨的英雄。

他们不仅掌握着社会资源,甚至掌控着平民百姓的生存和生命。

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则是他们最拿手的把戏。

由此他们也成为现代丛林法则中的枭雄。

令人悲哀的是历史却往往被他们书写。

故事非常好看的《鸟人》,文学良知也是其可贵的精神品格。

4.总结总的说来,《鸟人》一书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火候恰到好处的魔幻笔法,更在于这面魔镜能不断映射出人性在欲念面前的悸动与堕落。

主人公鸟博士在经历了一番内心挣扎之后,终没能抵挡住高薪的诱惑,被拉进了藏污纳垢的“老鹰冲”集团,成了恶势力手中的一枚棋子,甚至刚入伙就电话行骗了一位可怜的考生。

相信大家读到这里,都会和老四一样感叹:“读书越多越容易蒙人”。

在经历了一番良知与欲念的搏斗之后,鸟博士已完全蜕变成了一个狗头军师式的人物,他费尽心机地替恶势力出谋划策,只为了自己从中分一杯羹。

这样的一位主人公的内心性格,十四章的标题概括得妙:“飞鹰走狗论”。

在魔幻笔法的映衬下,书中的细节描写也颇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