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流行与演变

合集下载

明清时期的服饰流行与时尚变迁

明清时期的服饰流行与时尚变迁

明清时期的服饰流行与时尚变迁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不仅代表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也影响了当时的服饰流行与时尚。

在这个时期,服饰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社会地位、身份和文化内涵的体现。

本文将从宫廷服饰、民间服饰和饰品三个方面,分析明清时期的服饰流行与时尚变迁。

首先,宫廷服饰一直是时尚的风向标。

在明朝初期,为了突显明朝朝臣与元朝官员的区别,明朝进一步规范了官员服饰的款式和颜色。

而到了中期,明成祖朱棣更推行了宽袍大袖的风格,这让袍袖的裙幅变得更加大气,朝贡国使纷纷效仿。

清朝早期,满洲族占据主导地位,其族群特色的服饰也成为宫廷时尚的主流。

清朝后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推动下,宫廷服饰开始接纳外来文化影响,画龙点睛、云纹蝴蝶结等元素便成为流行设计。

其次,民间服饰在明清时期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明朝早期,民间服饰以宽大、舒适为主,男子常穿长衫、短褂,女子则以对襟襦裙为主。

这一时期,服饰在颜色和花纹上相对简单,装饰品较少。

到了明朝中晚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明朝民间服饰开始多样化,服装上出现了更多的花纹和颜色。

在清朝,满洲族习俗影响下,男子开始流行穿长袍,而女子则以短袄和长裙为主。

民间服饰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大富豪们开始向外界采购丝绸、缎子等高档面料,而普通人则选择使用布料。

最后,饰品在明清时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宫廷中,玉石、珍珠等贵重物品的使用成为了宫廷贵族的身份象征。

翠玉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而珍珠则被视为纯洁和华贵的象征。

而民间,则更多地采用银饰、鱼鳞饰,这些都是比较普遍的饰品。

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饰品的搭配和风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身份和形象的关注。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服饰流行与时尚变迁主要从宫廷服饰、民间服饰和饰品三个方面展开。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服饰款式、颜色和材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宫廷服饰一直是时尚的风向标,而民间服饰则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饰品也逐渐成为了衬托服饰的重要角色。

服装风格第15——20世纪70年代风格

服装风格第15——20世纪70年代风格

7.配饰
厚底高跟鞋最能体现70年代风 格.鞋的底厚达6厘米。跟高 15厘米。帽子作为前卫街头意 识的表现成为流行。受当时世 界各地民俗风的影响各类材质
的围巾也是主要配饰之一。
三、20世纪70年代风格时装流行演变 20世纪80年代:线条简练、造型夸张的70年代风格影响了
80年代时装发展。除了喇叭裤继续流行外,设计重心由下
• 源于60年代的宽大喇叭裤、紧身短茄克
及中性装扮等在70年代风靡世界。 • 军装风格也占据相当势头。出现用粗犷 的斜纹卡其布、灯芯绒制成的工装和裤 子。
一、20世纪70年代风格产生的背景
2. 时尚多元化时代
• 在充满混乱迹象的70年代。 人们对待时装观念是我行我
素.无论成衣还是高级女装 ,
在穿着上不受时尚T台的影响。 不受时尚法则的约束 ,这无 形中助长了非主流服饰的盛 行。如街头服饰、异域风情
3.款式
裤装 •瘦腿裤也是70年代风格表现之 一。铅笔造型裤装搭配合体外
套极大夸张了穿着者的细长感
觉。 •由60年代超短裙升级而出的热 裤、短裤是70年代 主要单品 。 造型更短,并装饰金属附件而

变得热力和摇滚。
4.色彩
70年代越发浪漫和质朴,
色彩缤纷,像万花筒似
为,诸多鲜亮色彩可以在 同一块面科上相互碰撞。
性 。因此简洁实用的裤套装
迅速成为人们穿着的主要选 择。
一、20世纪70年代风格产生的背景
2. 时尚多元化时代
现多样性特征,造型呈上紧下松特点。 街头服饰、牛仔裤,热裤、朋克装扮、 运动风貌都深受年轻一代的欢迎。
• 这时期的男女装已渐露休闲风,风格呈
一、20世纪70年代风格产生的背景
2. 时尚多元化时代

时尚界的风尚与流行

时尚界的风尚与流行

时尚界的风尚与流行时尚界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创意和变化的领域,它不仅仅是关于服装、饰品和发型的选择,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行业中,风尚和流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时尚界的风尚与流行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消费者和行业的影响。

一、时尚界的风尚时尚界的风尚是指一种被广泛接受和追随的时尚趋势或风格。

它通常由设计师、名人和时尚媒体的引领,通过时装秀、杂志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

风尚不仅仅是关于外表的美,更是一种对于时代和文化的反映。

它可以是经典的、复古的,也可以是前卫的、激进的。

时尚界的风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时尚潮流。

例如,70年代的迷幻风格、80年代的复古风潮、90年代的街头文化等,都曾经在时尚界掀起过一股风潮。

这些风尚的兴起和衰退,往往受到时代背景、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二、时尚界的流行时尚界的流行是指一种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被大众广泛接受和追随的时尚趋势。

与风尚相比,流行更加短暂和具体。

它通常由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或事件引发,通过媒体的传播和推广迅速扩散。

流行可以是某个设计师的作品、某个品牌的产品,也可以是某个明星的穿着。

流行的兴起和消亡速度快,因此时尚界的从业者需要紧跟潮流的脚步,及时抓住流行元素,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流行也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的困扰。

他们需要在众多的流行趋势中做出选择,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三、风尚与流行的关系风尚和流行在时尚界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风尚为流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意,而流行则将风尚推向更广泛的受众。

风尚和流行的相互作用,使得时尚界充满了新鲜感和活力。

然而,风尚和流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风尚追求的是独特和个性,而流行则强调的是普遍和大众。

在时尚界的商业化进程中,有时会出现迎合大众口味的流行趋势,而忽略了风尚的独特性。

这种情况下,一些设计师和品牌选择追随流行,而非创造自己的风尚。

四、风尚与流行对消费者和行业的影响风尚和流行对消费者和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时尚行业五大国际时装周的流行趋势与品牌解析

时尚行业五大国际时装周的流行趋势与品牌解析

时尚行业五大国际时装周的流行趋势与品牌解析近年来,时尚行业蓬勃发展,各国国际时装周成为了品牌发布与时尚趋势的风向标。

在这些盛会上,不仅有大牌品牌的新品发布,还涌现出许多新锐设计师的作品。

本文将为您介绍时尚行业五大国际时装周的流行趋势与品牌解析,为您揭示最新的时尚动态。

一、巴黎时装周作为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时装周之一,巴黎时装周代表着奢华与优雅。

每年的春夏季、秋冬季,众多品牌纷纷亮相巴黎,向世界展示他们的最新作品。

巴黎时装周的流行趋势主要集中在优雅、精致与经典三个方面。

例如,香奈儿以其独特的剪裁与简约风格受到了众多时尚人士的追捧;迪奥则展示了奢华与浪漫并存的设计风格。

二、纽约时装周纽约时装周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时尚盛会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和设计师。

在流行趋势方面,纽约时装周主打时尚与实用的结合。

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面料选择上,都注重着舒适性与时尚感相结合。

例如,Tom Ford的作品以其简约而精致的线条设计,体现了时尚的现代感与实用性;而Coach则专注于将复古与现代相结合,打造出兼具时尚与实用性的经典单品。

三、伦敦时装周伦敦时装周以其独特的潮流风格而闻名于世。

流行趋势方面,伦敦时装周主要体现了前卫与个性化的特点。

品牌如Burberry、Alexander McQueen等都在伦敦时装周上展示了他们的独特设计风格。

例如,Burberry的经典格纹与潮流元素的结合,使其成为了潮流达人们争相追捧的品牌之一;而Alexander McQueen则以其大胆与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了时尚界的代名词。

四、米兰时装周作为时尚之都意大利的代表,米兰时装周展示了时尚与奢华的极致融合。

流行趋势方面,米兰时装周注重品质与细节。

品牌如Gucci、Prada等都在米兰时装周上展示了他们的精湛工艺与独特设计。

例如,Gucci以其大胆的色彩搭配与独特的图案设计,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而Prada则以高级定制与奢华材质的运用,打造出了精致而富有质感的时尚单品。

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与时尚流行

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与时尚流行

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与时尚流行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代表了时尚和美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环境。

在古代,服饰不仅是人们的日常穿着,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元素和文化象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服饰文化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本文将从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和时尚流行的角度探讨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始。

最早的人类穿着是由兽皮、树叶等天然材料制成的简单衣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探索更多的衣材和装饰,不断塑造自己的时尚风格和身份象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服饰一直是一种强烈的文化标志。

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和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中的官员和贵族,其服饰往往根据阶层的高低和职位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比如,唐代的官员服饰十分讲究,按职级不同有不同等级的服饰和服饰组成。

随着皇帝和他的权力机构的不断变革,服饰也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唐代的服饰风格以色彩鲜艳和华丽精致为主,常用绣花和钻石等装饰品,显示出贵族阶层的显赫身份。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从唐代的华丽和宏伟,到宋代的文艺和雅致,再到明清的节俭和朴素,都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

在现代,随着国际化视野的扩大和时尚文化的普及,中国的服饰文化也在继续发展。

许多传统的服饰元素被复兴和重新设计,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和审美趋势。

时尚流行的影响服饰文化的演变不仅受到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也受到时尚和流行的影响。

时尚和流行是指一段时间内盛行的服饰、发型和妆容等流行趋势。

时尚和流行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趋势,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变化。

在中国,曾经流行的时尚和服饰文化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和演变。

比如,在饮食习惯和服饰文化上,南北方的差异十分明显。

南方的饮食和服饰文化以清淡精致和细致入微为主,而北方则有重口味和粗犷豪放等特点。

什么是时尚?

什么是时尚?

什么是时尚?时尚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消费现象。

那么,到底什么是时尚?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时尚的定义时尚是指一定时间内被广泛认同和追求的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服装、生活方式、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时尚不仅仅是一种流行,更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内涵。

二、时尚的演变史时尚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的。

从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女人爱穿宽松、柔软的纱质长袍,到现代时尚的各种风格,时尚早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1. 古代时尚——以古希腊为例古希腊时期,雅典人把服装看作一种文化载体。

男性穿着长长的袍子,而女性则穿着柔软、轻盈、曲线优美的裳裙和薄纱裙。

这种服装不仅体现了统治阶层的地位和财富,还表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2. 现代时尚——以时装周为例现代时尚的代表当属时装周了。

时装周是全球时尚行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品牌和媒体。

时装周不仅为时尚设计师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最新的流行趋势。

三、时尚的影响时尚不止影响了我们的穿衣风格,还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消费习惯。

1. 影响穿衣风格时尚的流行往往成为人们穿衣风格的重要参考。

各种季节、不同场合都要穿不同的服装,展示出个人的气质和品味。

2. 影响生活方式时尚也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时尚的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比如,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选择线上购物和社交网络,而不是传统的购物方式。

3. 影响价值观念时尚所传达的价值观念不可小视。

时尚倡导自由、个性、创新等价值观,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4. 影响消费习惯时尚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消费现象。

时尚的变化和发展往往会影响我们的购物习惯和消费量。

综上所述,时尚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演变和改变。

我们既要跟上时尚的潮流,也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理性,用自己的方式践行时尚。

(完整版)20世纪服装演变

(完整版)20世纪服装演变
国时装设计师让·帕图设计的服装。她的中性外观是当时的时代信号,其 重点是小腿和长筒袜——更不用说长筒袜以上到短外衣之间的一段暴露 出的大腿了。
苗条与修长(1930—1938年) 长裙子时代,从1930持续到1938年,从整体看,复活了苗条的腰身。不过,
并不是拿破仑帝政时期的硬衬布裙以及蜂腰形的复活、极端紧身胸衣的复活。紧身 胸衣般的极度细腰身以及裙子量感的夸张等已荡然无存,所追求的是更加功能化的 简朴服装。成年女性的魅力体现在1929年发布的维奥内关于斜裁的紧身衣服和紧身 裙子的处理中。另外,在夜礼服等方面,极度露背的三角背心和袒胸礼服也很盛行。
1961年/ 不对称装/ 皮尔*卡丹
1963年休闲风格 所谓休闲装并非是线条时代延伸时所出现的新样式。该最新流行服装的展 示是建立在与线条时代根本不同的基础上的。从该意义上来说,它的确是 一种新的款式。大体说来,体现在诸如带量感的肩、擦肩袖、士官领、肩 饰、有盖口袋、金属纽扣等方面,被马克*波昂、巴伦夏卡、皮尔·卡丹、 库雷热等多数设计师采用。
在20年代,科科·夏奈尔首先展示了用普通平针棉织物做成的系列服 装。她的尝试招来了嘲笑。但是在上市之后不久,夏奈尔设计的优雅、 舒适的服装甚至使原来最持怀疑态度的人都得到信服,她们以前都穿各 种连裤内衣和宽大的法国式短衬裤。
1921年 法国网球冠军苏珊·兰玲代表了20年代的新女性。她全身上下都穿法
1948迪奥的作 品。不对称的 大翻领颇具新 鲜滋力,裙子 的腰部扎着腰 带。
1948年巴伦夏加作 品虽然仍保留饰翼 裙的体积感,但可 以看出正在向细窄 裙变化。他总是比 别人领先尝试新的 设计意图。
1948迪 奥的翼形裙该裙子的背部带有较多的 根涧,身前部较平坦,上衣腰相的样式富有 技巧性夸张。

服装风格第02——哥特时期风格

服装风格第02——哥特时期风格
2.哥特建筑艺术罗马式圆筒形屋顶米兰大教堂
2.哥特建筑艺术
牛津大学
2.哥特建筑艺术
2.哥特建筑艺术
德国科隆大教堂
2.哥特建筑艺术
拱窗上的彩绘玻璃
2.哥特建筑艺术
一、哥特风格产生的背景
2.哥特服装
• 哥特式初期,男女服装性别区分仍不明显.以
宽敞的简形为主。14世纪中叶,更出现了男、女 衣服造型上的分化,男服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台为 上重下轻的、富有机能,女服上半身紧身合体、 下半身的裙子宽 • 大、拖据,上轻下重、更富装饰性。 • 中世纪基督教所倡导的禁欲使女装脱离了女性体 型曲线表现,裙装造型宽大,裸露部分甚少。 • 受哥特建筑风格影响,出现与高耸入云的塔尖形 建筑相协调的外形。
7.化妆和发式
三、哥特风格时装流行演变
哥特风格流行主要反映在20世纪,尤其是7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朋克风潮。 70年代末期出现了朋克与音乐结合的产物——哥特摇滚(Gothic Rock)。
80年代,哥特服饰时尚由哥特音乐风格发展而普及,染黑的长发,苍白 的皮肤配紧身黑衣,尖皮靴和大量银饰,黑色摩托皮茄克,黑色紧身牛仔 裤,黑色网眼丝袜等成为哥特族的注册商标。但不被主流时尚设计师接受。
4.色彩
分两大类: 1.各类黑色系列。受宗教思想影响, 哥特风格常采用深浅不一的黑色, 神秘,庄重的黑色最能传递哥特风 格的精髓。
2.各类纯色。哥特式教堂窗户上的 各式宗教题材玻璃,色彩纯正浓郁, 以此为灵感,但降低明度和纯度。 如深藏蓝、暗红等。
4.色彩
5.材质
传统哥特风格女装以丝绸,亚麻和细棉布为主,而现在哥特风格女 装表现注重视觉刺激效果材质,如透视效果的蕾丝,和网眼状面料, 隐约透出苍白的肤色。此外皮革,PVC,橡胶,乳胶,绸缎,天鹅 绒等也是主要材质,设计师常利用面料的遮与露,厚与薄,光与毛 之间的对比体现哥特风格独特氛围。为体现哥特风格,各类非常规 材质也被用于设计中,如绳子,铆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尚的流行与演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作者:佚名来源:网络一、时尚的蕴及历史演进时尚作为一种普遍而特殊的社会现象,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独特产物,而是与人类文明一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及至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时尚的流行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可以说,时尚的气息无所不在。

与前工业社会相较而言,现代社会时尚的流行与演变不仅表现在其传播速度的大大加快与传播围的拓宽,更体现在时尚概念本身的意义延伸。

对于时尚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角度,其一为侧重时尚是一种流行的行为模式,其二为侧重时尚所富含的文化涵。

前者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金布尔·(J.Young)所述:“时尚可定义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语言、时兴式样、礼仪风格等行为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

”[1]我国学者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时尚的概念涵:“所谓时尚即一时崇尚的式样。

式样就是任何事物所表现的格式……只要社会上一时崇尚,任何有式样可讲的事物,都可称为时尚。

”[2]社会心理学家周晓虹也侧重于把时尚看作是一种流行的行为方式:“时尚是在大众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

具体地说,时尚是指一个时期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

”[3]后者以美国社会学家布卢默(H.Blumer)为代表,他认为,时尚是一种“流行的或被接受的风格”,常常“被认为是高等的做法”,以及在某些领域具有比较高等的价值。

[4]日本学者藤竹晓把时尚理解为:“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渗透过程,时尚队伍的扩大,还包括不断地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

”[5]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更是对时尚做出了经典的论述:“时尚只不过是我们众多寻求将社会一致化倾向与个性差异化意欲相结合的生命形式中的一个显著的例子而已。

”[6]尽管上述学者对于时尚的表述各异,但他们都把时尚看作是形态多样的、外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时尚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行为方面的时尚、物质方面的时尚以及观念方面的时尚。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时尚的种子就开始生根发芽,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条件的低下,时尚流行的围与深度在前工业社会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在工业革命之前,时尚只限于一个较小的围,并没有对整个社会产生全面和深刻的影响,时尚是普通大众难以企及的。

如果说时尚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产生,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诸多因素的制约,那么到了当代社会,时尚孕育发展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到了极致,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大众时代,时尚的蔓延与流行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时尚在递嬗与演变过程中正日益显露出一些新的特点:1.时尚流行的围大大拓展。

一方面,时尚的流行在前工业社会还只是集中于少数人,在今天,时尚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时尚。

在时尚得以出现的种种前提条件中,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丰裕或相对丰裕是最为基本的。

[7]在中国传统社会,时尚的流行围一般仅限于掌握权力与财富的统治阶级,如封建官吏、名门望族、乡绅大户、商贾人家等等,在西方,热衷于时尚的也主要是上流社会中的权贵,作为时尚之都的法国尤其具有代表性,正如人们所言,“法国人的爱好是有钱人的爱好,是国际超高级社会的爱好”[8]。

而对于连基本的物质生活都难以保障的平民阶层来说,高不可攀的时尚无疑是奢侈的象征,他们对于时尚的追求存在无法逾越的限度:即权力和金钱所许可的限度。

“时尚总是具有等级性”的。

[9]在经济繁荣和物质条件丰富的现代社会,时尚的阶级性特征已经不那么鲜明,各个领域、阶层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也有了选择时尚的权力,时尚风格取向的日益大众化和平民化以及现代发达的传播手段为其追随者们创造了与时尚亲密接触的机会,时尚得以在全球围普及开来。

另一方面,时尚的流行已蔓延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以往我们对于时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服装,似乎服装就是时尚的代表,的确,绚烂多彩、款式各异、风格多变的服装最能反应时尚的基本特征。

凡伯伦在《有闲阶级论》中说:“同任何其他消费类型比较,在服装上为了夸耀而进行的花费,情况总是格外显著,风气也总是格外普遍。

”然而,时尚流行的围绝不仅仅于此,它既可以表现在人们的服饰、装扮等外部物质形态上,也可以表现在人们的语言、消费行为方式之中,而且还可能发生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观念的变迁之中。

早在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博加德斯就列出了1914-1923年间美国社会最主要的七大流行领域:女子服饰、男子服饰、消遣和娱乐、俚语、汽车、建筑以及教育和文化。

2.大众媒体在时尚传播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时尚的传播最初是借助于种族、民族、地区、阶层之间的交通和流动乃至战争。

如13世纪马可·波罗的亚洲之行促进了东西方时尚的交流与传播,他把质地考究、图案丰富、色彩艳丽的地毯带回了欧洲,从而使散发着迷人情韵的地毯成为西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位元素。

正如中世纪十字军将的风尚带至西方一样,15世纪末法国人入侵意大利实际上是以军队的马车将文艺复兴带回了法国,随后而来的大批意大利工匠、美术家、作家及音乐家,则促使了16世纪法国文化的部分意大利化。

[10]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时尚传播的途径更为广泛和复杂了,大众媒体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播介质。

在现代社会,利用社会流动和信息传播,大众媒体、广告公司、职业经纪人以及各类商家等成为了时尚的最大制造者,“炒作”促成了某种“时尚”的流行,触动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观念。

以现代广告为例,“广告所起的作用不只是单纯地刺激需要,它更微妙的任务在于改变人们的习俗”,也许“最初的变革主要在举止、衣着、趣尚和饮食方面,但或迟或早它将在更为根本的方面产生影响”。

[11]总而言之,大众媒体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已不仅仅限于一种单纯的传播工具和媒介,它一方面制造了时尚,成为当之无愧的领潮者,另一方面它又是时尚坚贞不二的追求者,在赶潮的大军中永远冲在最前沿,对现代时尚的流行与传播发挥着日益深远的影响。

3.时尚的过度泛化导致社会“大多数”的个性丧失。

虽然对于引领潮流者而言,时尚是一种创新,是异于他人、区别于他人的行为;但对于大多数追逐潮流者而言,时尚却是人们争相模仿的事物或行为。

在齐美尔看来,时尚是社会一致化倾向与个性差异性意欲的结合。

用周晓虹的话来说,“既要树异于人,又要求同于人”。

[12]时尚要求表现个体的差异,同时也表现着“某一种特殊的统一化”。

在一个每一个人都想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和断然拒绝模仿的圈子里……不会出现什么时尚。

因此,据说1390年左右,在佛罗伦萨男性服装没有占主导地位的时装,因为每一个人都试图以特殊方式穿着自己的奇装异服。

[13]然而,时尚所具有的标准化特征又限制了个性,使它变成刻板的公式,在这种有时是异想天开的规定情趣的过程中,无疑存在一种盲目地模仿一切新奇的东西而丢掉个人特点的趋势。

[14]时尚起初具有标新立异的特征,力图展示个性,在工业社会里,批量化大生产的方式也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来,从而促进了时尚的流行和泛化,然而,为社会大众所一致接受的时尚却又在最大围变得“平庸”,人们在这种整齐划一的模仿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质。

在这个“速食文化”泛滥的时代,不管是时尚的领潮者还是赶潮者,都在行色匆匆的奔忙中失去了真正的创造能力,使作为文化特殊形式之一的时尚表现出“伪个性化”和“非个性化”的倾向。

例如,阿多诺将流行文化的生产描画为一种“标准化”现象,文化工业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度,大规模生产各种复制品,如电影拷贝、唱片、照片、录音带等,它促进和反复宣传某个成功的作品,使风靡一时的歌曲和连续广播剧可周而复始出现。

可是,由于文化消费者的顺从听命和文化商品供应者的厚颜无耻,艺术创造性受到限制,导致经常重复生产无创造的同样的东西。

[15]社会“大多数”在大众文化的不断重复、轮番轰炸和软磨硬泡之下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追逐时尚的潮流之中。

偶尔,您想静下心来,独自沉思您作为“智人”个体的独有特征,或者想扬您的特殊个性,结果您发现所有的话语都已被重复、所有的奇异都已被尝试。

您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又心平气和地与其他个体一道,前赴后继地加入到符号消费的时尚舞台上,扮演自己的时尚迷狂的角色。

[16]二、时尚流行与演变的在动因分析时尚的流行与演变虽然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发展消亡规律,然而它却为来自人性本质的深层力量所左右。

对于时尚心理的研究历来就不乏其人,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产生时尚的在心理动机做出了诸多探索。

主要有两种分析途径:一种是心理学的解释。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博格达斯在192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中,将“追求冒险和新奇经验的冲动”、“表现地位和个性的冲动”和“希望自由和进步的冲动”列为人们追求时尚的三大主要动机。

[17]M.里夫也发现,服饰的主要功能在于“伸自我”。

[1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金布尔·对时尚的心理机制做出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阐述,他把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动机解释为:时尚在心理上为人们实现“那些在生活中未能实现的愿望”提供了补偿机会;欲图引起他人的注意;时尚具有补偿自卑感的功能;时尚还能够实现人们自我扩的愿望。

[19]凡伯伦在其代表作《有闲阶级论》中以服装为例深刻地描绘了上层阶级追逐时尚的动机:“如果从衣着上除了能够证明穿的人财力优厚、可以任情花费以外,还可以证明他(或她)并不是一个要依靠劳力来赚钱度日的人,衣着作为社会价值的一种证明的作用就会大大提高”。

[20]另一种是社会学的解释。

社会学家们普遍把模仿与从众看作时尚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

法国社会学家塔德在1890年发表的《模仿律》一书中,提出了以暗示、模仿为核心畴来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原因的社会模仿论。

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显然也受到了塔德的影响,他认为,社会就是模仿、效法,模仿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方式,模仿遍布于整个社会之中,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他还把模仿说扩展到解释时髦、习惯、舆论等社会现象。

美国的米勒、多拉德于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模仿学习论”,认为社会行为是由模仿而获得的。

另外一些学者从“从众”心理的角度做出了分析,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指出:“一旦一个人处于群体之中时,就与该群体融为一体了。

当他独自一人时,他可能以十分冷静和明朗的态度看待某一事物,但是一旦置身于某一群体而且该群体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时,他就不会再单独依靠自己的判断看待事物了。

他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对待该群体:或采取与群体一致的倾向;或与之抗衡;再或根本无视群体的倾向。

但即使在最后一种情况(表现看起来似乎不存在群体影响),也完全和前述情况一样,群体的存在有着明显和决定性的影响。

[21]如果把这两种分析途式综合起来,就会看到时尚是个人差异性与社会一致性两种力量相互抗衡和斗争的一种表现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