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陈列篇)60年代至今服饰流行趋势
60年中国服饰变迁

20世纪70年代——盛行 DIY
• 这个时代,服装上的限制有所缓和,一 些服装设计者在“老三套”(中山装、 青年装、军便装)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 新款式。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条件,购买 成衣的观念还很淡薄,不少家庭都自备 缝纫机,自裁自做的的服装流行开来。
20世纪80年代——接受时 尚
• 改革开放给服装带来了生机,人们的穿衣 理念渐渐改变。
21世纪——to be continued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中国进入了21世纪, 服装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款式、花色、质地都 发生空前的变化,很难用一种款式或是花色概括它的 潮流,韩国装、中国的古典装、正统装等,每一种服 装都穿出了新时代人们的个性。
• 众览中国服饰60年的变迁,从粗布衣到“的确良”, 从蓝、灰、黑到如今的多元色;从中山装、西装到喇 叭裤、健美裤,直至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时尚服装,无 不记载着中国服饰走过的道路,让我们也看到了时代 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曾经的的确良衬衣和连 衣裙给人们留下光辉的时代印象,留下了抹不去的美 丽回忆。
• 1982年,牛仔服开始在我国流行。早期 的牛仔裤多是直筒形,在膝部收细,裤脚 呈喇叭状,在学生和工人之间迅速流行开。 牛仔裤风行之后,牛仔衣、牛仔裙、牛仔 背心、牛仔风衣等层出不穷,成为年轻人 追逐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健美裤
• 又名脚蹬裤、踩脚裤,上宽 下窄,脚跟踩着裤底,多用 优质的氨纶面料制作,主要 有黑、白、灰三种颜色。上 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它曾经是中国最流行的裤型, 几乎所有女同志,无论年龄、 身材、职业,几乎人人一条, 甚至有的男生也穿。“不管 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 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反 映了全民身着健美裤的盛况。
60年中国服饰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50
• 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 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 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 连衣裙叫做布拉吉。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 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 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
2021/4/15
• 又称“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 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 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 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 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 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 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 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 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 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中山装
• 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 ,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 名。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服饰优点的 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 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 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又出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 便装等中山装系列。加之毛主席喜欢灰 色的中山装,就将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 型尖领等的毛式服装。这些都成为当时 的主流款式。
2021/4/15
列宁装
• 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 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 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中国服饰变化

新中国60年“衣”2009-09-23 09:41“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部袖珍戏剧。
”从共和国成立至今的60年里,衣着就像是写在人们身上的历史。
50年代中国流行:中山装、列宁装、工装裤、布拉吉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西装和旗袍被看做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
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
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
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
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4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
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
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3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
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性。
同时,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领域的工人阶级地位得到提高,着工装成为一种荣耀。
又由于国家经济处于低水平待发展阶段,因而艰苦朴素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时代风尚。
绝大多数民众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拮据生活,但逢年过节总会做身新衣服,至少也会换身干净的衣服。
而上世纪50年代末,一时风靡的“布拉吉”红遍全中国。
这种来自苏联的连衣裙款式简单,却带来了些许色彩。
“人人穿花衣”的口号让人们身上的服装不再那么单一,不过色彩也是素雅淡丽,大方的装束引领了潮流。
中山装: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又出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中山装系列。
加之毛主席喜欢灰色的中山装,就将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型尖领等的毛式服装。
中山装

回顾60年中国服装流行变迁2009年10月1日共和国60岁了,60年的服装史是一种记忆,也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刻着几代人记忆深处的青春美好和年华逝去,演变着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的华丽。
1949年,中国人自发的穿着整齐的着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中国建设,从这之后很多年的整齐统一绝对可以数次毫不费力的载入吉尼斯纪录,时尚第一次借助政治出现了整齐划一的趋势。
一些典型服饰与典型着装方式达到惊人的普及程度,也掀开了新中国服装史的第一阶段。
中山装:中山装为服装的一种,是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装。
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由于毛泽东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称中山装为“毛装”。
穿着中山装,国民一度找回了失落了一个世纪的自信。
同时也是从50-80年代中国城市男性的主要常服。
列宁服:其实并不是一种苏联女性的服装式样,而是苏联男性日常穿着的上衣款式。
中国人引进这种服装的时候免去了胸衬和垫肩,用棉布制作翻领双排扣西服,口袋像外套大衣的斜插袋,当时看很新鲜又不费料费工,当然更重要的是穿上这种公认“苏式”的服装,显得形式新颖又思想进步,一时成为机关女干部的典型服式,因此也成为“干部服”。
布拉吉:布拉吉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连衣裙叫做布拉吉。
布拉吉是苏联女英雄卓娅所穿的衣服,是苏联红军的全体情人“喀秋莎”所穿的衣服。
布拉吉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美,它便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
50年代的中国城市里,盛行周末舞会,举国上下飘舞着千千万万件布拉吉,犹如旋转的布拉吉一样向人们展示着美好的理想,美好的明天。
花布棉袄:当年花布棉袄的穿着方式上带有意识变革的痕迹,这种中国女性最普遍的冬装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为少女及幼女的冬装,用鲜艳小花布做成的棉袄,花色中多含红色,成年妇女多以质料不同的绸缎面料做棉袄面被认为封建,因此,解放后参加工作的女性和女学生就摒弃了缎面采用具有农民文化特色的花布做棉衣显示与工农的接近。
新中国60年男装发展史

新中国60年男装发展史(图)2009年09月26日11:16 来源:国际在线从民国的长衫到解放前上层社会引以为豪的舶来品西服,中国男人在那100年里一成不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男性服装也随着祖国的强大、思想的解放、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最初的满街尽是绿、灰、蓝,到如今的众多国际品牌的男装不断涌现,人们穿衣中的条条框框早已被时尚消费观念所取代,建国60年,中国男人的衣装上每一种款式的变化都留下了时代的年轮。
服装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文化是在不断的扬弃中与时俱进的。
在举国欢庆的国庆之际,让我们穿越60年的男装志,那记录着一个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
并以出生于祖国生日的超级名模李学庆作为诞生于改革开放时代的80后用中国青年人全新的姿态重新演绎致敬不平凡的60年的幸福生活,我们会发现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
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
经典记忆一、中山装是开国时装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缔造伟人们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宣告新中国成立了,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引起世界瞩目。
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
中国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
1950年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袍褂消失。
那时物质相对缺乏,国营商店成衣式样、色彩单调,大多数人的衣服都是自己或托人做。
由于受时代限制,服装式样上变化少,但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想方设法买一些好的布料,那时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文化人在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插支钢笔,特别神气!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也挺受人们欢迎。
一九八一年前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开始正式实施。
中国上上下下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各个领域都在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60年服装流行风

t §
一
■ ■ 蠢 黯躜_
பைடு நூலகம்
l
I
_ 嘲
尊 — ~ 毪 ’ : 一 吗
【
l
. 蕾 ■囝 | 墓 l 曩 一 麓 『 一 。 ’ _
多 l
一
追 赶 潮 流 。8 0年代 , 服装 式 样 越 来 越 丰 富 , 装 、 西 夹克 衫 、 动 装成 为主 流 。人 f 运 f :
的穿 衣 观念 发 生 了 变化 , 装 流行 风 一 浪 高 过一 浪 , 服 时装 新 概 念 铺 天 盖 地 地 渗 入
-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 数 令 人 眼 花 缭 乱 的流 行 样 式 开 始 从 国外 引 进 : 仔 裤 、 美 无 牛 健
目
针 线地纳。 ‘ 大 约有 二 三 十层 , 后 然
2 0世 纪 7 0年代 : 火 红 ” “ 时代 的 “ 命 服 装 ” 革 : “ 革” 文 时期 , 泽 东穿 上军 装 , 卜幺 丁 袖 章 , 天 安 门 城 楼 检 阅 了数 毛 戴 T1 兵 在
千 万计 的红 卫兵 。受 到鼓 舞 的女 学生 们 纷 纷 把 长辫 子 剪 短 , 梳成 两个 小 辫 子 ( 饴
称“ 刷子” , 上军帽 , 上军装 , 扎皮带 , 小 )戴 穿 腰 足蹬 解 放 鞋 , 几乎 和男 同学 一 个 样。
2 O世 纪 8 O年 代 : 回归 到 叛 逆 从
改革 开 放 以后 , 们 在 睁 大 眼 睛 看 世 界 的 同 时 , 服饰 上 也 开始 讲 究 时 髦 , 人 在
为流行。
列宁 装 一度 成 为 最 流行 的服 装 。 主要 特 点 是 : 翻 领 , 、 排 扣 , 插 袋 , 其 大 单 双 斜 还 可 以系 一 条腰 带 。 主要 是 妇 女 穿着 , 梳 上短 发 , 人 一种 整 洁 利 落 、 素 大 方 再 给 朴
服装风格第12——20世纪60年代嬉皮风格

7.配饰
配件充满东方特色。主要来 自印度和吉普赛人的服饰打 扮。如楔形跟鞋、流苏靴子、 流苏腰带、头箍、念珠、几 乎长及地面的围巾、吉普赛 风格包头巾 腰间系大块花 布、脚链、大挎包等。
三、20世纪60年代嬉皮风格时装流行演 变 20世纪70年代: 60年代的嬉皮风潮至70年代,服饰来源 不再局限于东方,世界各地部落的民族风情均有表现。如阿 拉伯的大袍款式与印花图案。70年代后期的异域风格流行 与此紧密相关。 20世纪90年代: 90年代末嬉皮风格在世界范围被重新演 绎.称为新嬉皮风貌。在风格上.新嬉皮与旧嬉皮有着浅层 的一脉相承联系。须边、喇叭裤脚、灰调的饰品 民族情调 刻意营造的自然味道、具70年代特色的上紧下松的造型都 是新嬉皮风格的表现。
嬉皮风格特点:怀旧、浪漫、 自由
2.造型
嬉皮士追求自然生活、东方、 南亚诸国的宽松服制颇受他 们的青睐。因此嬉皮风格女 装在造型上以宽大的H型、 长帐篷型居多,此外还有o 型等。
3.款式
•混融各地民族、民俗服饰元素是嬉 皮风格女装的主要特点. •在结构上,类似东方式直线裁剪, 自由松散,不以女性体型作为设计 重点. •此外以破、旧为特点的未完成效果 也是嬉皮风格特征,尤其是在牛仔 裤上的磨破和刷白处理。
3.款式
抽褶 源于东方服装的抽褶成
为嬉皮风格服饰设计的手 法之一,以细密褶裥为 主.运用于领口、袖口、 胸下、腰间、裙摆等处。
4.色彩
色调斑斓丰富.都以四至 五种色彩进源自搭配。以纯 度明度较高的色彩为主如 嫩黄、紫、粉红、绿 、 天蓝等 ,白或黑作为辅 助色穿插其间。也可以纯 度、明度适中的色彩互相 搭配穿插。
1969年8月在美国纽约举办了 规模最大的嬉皮运动,之后嬉 皮运动逐渐沉寂下来。
建国六十年服装变化

四、喇叭裤 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中 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 年代 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 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 政策的1978年。人们看到大喇叭 年 政策的 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 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 喇叭裤成为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喇叭裤成为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 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 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80年 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80年 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们的思想慢慢变得开放,喇叭裤 人们的思想慢慢变得开放, 也被大众所接受,在社会青年中普 也被大众所接受, 遍流行,成为风行一时的裤型。现 遍流行,成为风行一时的裤型。 在看来,喇叭裤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标 在看来 喇叭裤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标 志。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中国服饰文化的 历史和发展,折 历史和发展, 射出政治、经济、 射出政治、经济、 民俗、宗教、伦 民俗、宗教、 理、社会风尚、 社会风尚、 等价值观和社会 心理方面的内涵, 心理方面的内涵, 反映出不同时期 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生活方式、 审美观念及对时 尚的理解和追求。 尚的理解和追求。 进入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从盲目崇 进入 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 世纪 拜名牌到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时代的更替和进 拜名牌到 个性服装的盛行, 个性服装的盛行 步。这个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 这个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 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 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
五、牛仔裤 美国大片 《霹雳舞》登陆 霹雳舞》 中国,紧身牛仔 中国, 裤迅速成为“时 裤迅速成为“ 尚青年”的典型 尚青年” 服装。牛仔裤以 服装。 粗犷自然、充满 粗犷自然、 激情和活力的风 格受到普遍欢迎。 格受到普遍欢迎。 今天,牛仔裤已 今天, 经风靡中国,成 经风靡中国, 为男女老少衣橱 里最常见的休闲 服饰。 服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年代的“嬉皮士
嬉皮文化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嬉皮文化主要宣扬和平,反战,反政府对人权的控制和反对当时中产阶级以金钱为主的价值观.所以嬉皮士们向往过一种没有阶级的,自由的生活,他们喜欢流浪,与当时的主流社会背道而驰.这也许是他们不穿西装不打领带,而要穿休闲服原因吧.当然这种极端的自由主义渐渐演变为后来的吸毒,群居,到六十年代末的时候最初的政治观点已经名存实亡了。
Just Cavalli Trussardi
就是卡沃利[+] 楚萨迪
意大利狂野性感的时尚潮流先锋。
意大利经典与现代感的结合。
Gucci Anna Sui
古奇安娜苏
意大利身份与财富之象征。
美国将绚丽的设计发挥到淋漓尽致。
嬉皮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不仅存在于青少年中,也出现在成年人中。
他们追求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因而在服饰、发型等方面标新立异。
男的穿花衣服、喇叭裤,有的不穿皮鞋,穿拖鞋;女的穿超短裙、著比基尼泳装;男的留长发,女的剪短发。
牛仔裤则是男女皆宜的穿著。
有些男人涂口红……。
混搭想穿的衣服,综合想做的事情,就是新嬉皮时代的精髓。
70年代的“朋克”、“街头文化”
朋克起源于七十年代初的英国,最初是一种具有叛逆性音乐风格.这种音乐提倡简单,不刻意雕琢,反对当时
音乐流行化和偶像歌手,体现下层社会的现实等.很快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主要反对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并宣扬
无政府主义.他们的服装风格来自于他们反主流的精神,他们瞧不起那些每天穿得干净整洁,工作挣钱,买车打高
而夫的人,所以他们"以丑为美",不洗澡,住在破房子里,故意佩戴一般被认为丑的饰物,用破旧的物品.以提醒社会,不是所有人都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你们的价值观
超模Agyness Deyn是机车皮夹克的忠实粉丝。
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最典型的朋克装扮是长发、手链、破烂的裤子。
那么,这些颓废的元素都被今天的大牌服装设计师“偷”去,成为普通人追捧的流行新元素。
比如超大慵懒的风格、不规则的缝线设计、黑色网眼丝袜、皮带上的铆钉、格子超短裙、黑色机车皮夹克。
朋克的特点是,发型奇异比如鸡冠式或者某些部位剃光,头发一般染成刺眼的红色,蓝色,绿色等,要么黑色.黑色的皮衣,皮披风和高帮皮靴,女朋克穿黑色的网眼长统袜或者勾破的黑丝袜.喜欢佩带金属饰物,如金属项链,大的夸张的戒指,背军用包,皮衣上很多金属拉链等.还有,他们看起来总是邋遢懒散
红格子的造型,给整套服装增加了活力,豹纹其实是前几年的流行,而各色豹纹的混搭,使朋克生动了起来。
而女士松糕靴是个亮点。
白色高筒靴使整体风格更加fashion。
黑色的皮服,短娄,系带的露趾长筒靴,黑色的眼影,黑色的口红,黑色的胸衣,经典。
而主题则是,男人是女人脚下的宠物,黑色的超短裙,黑色的高筒褶皱靴,在这里唯非常的讽刺。
一的色调就是紫色的网袜。
不逊,玩世不恭体
现的淋漓尽致。
.继而,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你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罢了。
机车皮夹克+烟熏妆是经典标签
黑色是Kate Moss叛逆世界的主要颜色,包括浓浓的烟熏妆
Kate Moss一直扮演着时尚朋克的角色。
Kate Moss时尚名媛
超级模特
街头文化包含较广,其中有街舞,如霹雳舞,有涂鸦,还有说唱.起源于七十年代的美国黑人.他们生活贫困,处于社会的底层,对现实不满,所以经常聚集在他们所居住的贫困地区的街头,发表他们的观点,也就是后来的RAP,内容多表现社会的不公平和阴暗面.至于他们的服饰,他们的本意我不是太清楚,但是我推测,篮球是黑人喜爱的运动,并且全世界数他们玩得最棒,所以他们穿篮球装,以展现他们的一种优势吧.另外一种风格的服饰受来自牙买加的雷鬼音乐文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现代街头风,自我、舒适、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就是街头风的所有。
80年代的“雅皮士”
雅皮士风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也有人把“雅皮士”称为“优皮士”。
他们的着装、消费行为及生活方式等带有较明显的群体特征,但他们并无明确的组织性。
雅皮士有着较优越的社会背景,如较高的社会地位,丰厚的薪水等等。
他们不一定年轻,但他们对奢华物品、高级享受的迫求依然热情十足。
他们与现行社会体制也不会构成太大冲突。
雅皮士衣着讲究,修饰入时,处处透露出他们所拥有的良好的生活状态。
在价格不菲的西服袖肘处镶拼一块椭圆形皮质补丁曾是雅皮士或有雅皮倾向的人士所喜爱的。
你似乎很难从这里找到任何美感的依据,但毫无疑问它容易使人想起高级写字楼。
Gianni Versace Louis Vuitton Chanel Armani 范思哲路易威登香奈尔阿玛尼
Prada Gucci Dior Burberry
普拉达古奇迪奥巴宝莉
An na Sui Givenchy Balenciaga Yves Saint Laurent
安娜•苏纪梵希巴黎世家伊夫•圣•洛朗
雅皮士着迷于法拉利跑车、劳力士手表、古驰饰品、范思哲时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这些高档物品让一般人不敢问津的价目所代表的质量和信誉深信不疑。
况且,随心所欲地支付信用卡和不加思索的消费本身所带来的愉悦体验更加难以言表。
90年代的“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发源于20世纪的意大利,在反传统和革新艺术的旗帜下,以叛逆、无畏的精神打碎一切既定的偶像,颂扬运动、速度、力量和机械技术)的设计特点是反传统,但又缺少了嬉皮服装的燥热感,被人们谓之为“宁静的梦”,色彩单纯统一,多以银、白两色为主调,富有一种纯。
90年代初,人们在展望新世纪时,用前瞻的视野,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如透明的塑胶、光亮的漆皮,在流行舞台上创造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未来世界,表现了对未来的无限畅想。
前卫的风格特点是离经叛道、变化万端、无从捉摸而又不拘一格。
它超出通常的审美标准,任性不羁,以荒谬怪诞的形式,产生惊世骇俗的效果。
前卫的服饰风格成为他们反叛的一种精神象征,反映了西方反叛、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他们因对现实的失望与厌倦,而只好在前卫风格的文化圈子里,寻找精神寄托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