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最缺乏合适的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制造企业管理的常见方法有什么

制造企业管理的常见方法有什么

制造企业管理的常见方法有什么1.传统管理方法:传统管理方法是指以管理者为中心,强调稳定性、层级性和规则性的管理模式。

它注重权威、纪律和规范,通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指导、控制等手段来实现绩效目标。

2.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管理方法强调企业的灵活性、创新和实践。

它注重团队合作、员工参与和信息共享,通过激励、培训和发展员工,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和沟通渠道来提高绩效和创新能力。

3.总质量管理(TQM):总质量管理是追求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法。

它注重全员质量意识和客户关注,通过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持续改进和绩效评估来提高绩效。

4.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消除浪费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它注重价值流分析和价值流映射,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库存和提高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

5. 六西格玛(Six Sigma):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变异性和提高质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它注重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减少缺陷和改善质量来提高绩效。

6. 联合制造(Concurrent Engineering):联合制造是一种强调跨功能合作和同时设计和制造的管理方法。

它注重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多方参与和沟通,以减少时间、成本和风险,并提高创新能力。

7.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整个供应链为对象进行协调和优化的管理方法。

它注重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紧密协作,以降低成本、减少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8.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是一种强调知识的获取、创造、共享和应用的管理方法。

它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交流,通过制定知识管理策略、建立知识库和培训员工来提高绩效和创新能力。

9.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方法。

它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项目目标的实现,通过明确项目目标、分配任务和制定计划来提高项目绩效。

制造型企业弱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制造型企业弱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2023年10月工程管理DOI :10.3969/j.issn.1001-2206.2023.05.017制造型企业弱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王磊,李文文,白宇晨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555摘要:在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以及国内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大背景下,风电行业已然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特别是近三年以来,受到国家补贴政策影响,我国各地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更是井喷式地增长。

D 企业作为全球风电塔筒行业第一梯队的装备制造企业,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采用了弱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以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支撑着企业高份额的市场占有率。

以D 企业的弱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制造型企业在弱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项目运行难点及应对措施,可为其他制造型重工业企业项目管理模式选择及项目管理运行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制造企业;弱矩阵;项目管理模式Analysis of weak matrix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WANG Lei,LI Wenwen,BAI YuchenChina Petroleum Offshore Engineering (Qingdao)Co.,Ltd.,Qingdao 266555,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nergy structure transforming to low carbon and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 China,the wind power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th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Especiall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affected by the national subsidy policy,the installed capacity of wind power connected to the grid has witnessed blowout growth.As a first-ti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the global wind power tower industry,D enterprise adopts the weak matrix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market environment of short supply to support its high market share with the efficient project management mode.Taking the weak matrix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of D enterpri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oject operati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is mode.Finally,references can be provided for othe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of heavy industry in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sele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operation.Keywords:manufacturing enterprise;weak matrix;project management mode.1组织类型的选择在项目管理中,组织类型按照组织结构形态不同,一般可分为项目型、矩阵型、职能型三种,而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又可分为强矩阵、平衡矩阵和弱矩阵三种[1]。

如何在制造业做好”人事“管理工作

如何在制造业做好”人事“管理工作

如何在制造业做好”人事“管理工作?找准问题认清趋势建立体系严格执行就企业管理的目的而言,它服务于“谋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终极目的。

赢利是靠产品来实现的,制造出“品质最稳定,成本最合理、交期最准时”的产品是管理的目的之最直接体现(如何制造出新、奇、特、优的产品归属技术研发范畴)。

衡量管理目的、反映管理结果和成效的核心的五个指标是Q(品质)、C(成本)、D(交期)、M(士气)、S(安全)。

所以,简言之,制造业的管理其实就是QCDMS管理,制造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也是围绕这五个方面的管理指标来实施。

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有力保证。

国际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 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 人力资源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制造企业多数沿用了以前一直使用的人事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才刚刚起步,较短的发展时间决定了在实践和研究上都存在不足。

如何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来帮助企业适应竞争和提高竞争力,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据我所知,一般的制造企业或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人力资源认识存在误区。

许多制造型企业仍然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成是单纯的人事管理活动,只进行简单的劳动组织、档案管理、工资分配、考核升级等低层次的管理活动,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资源,没有把它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规划、配置、开发和利用。

这种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有损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有相当比例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在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工资不能按岗位、能力、贡献拉开差距,干好干坏收入差别不大。

制造型企业的特点

制造型企业的特点

制造型企业的特点2001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其发表的白皮书中第一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在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场占有份额中名列第一。

其中,世界彩电约四成在中国生产;世界上的复印机约六成在中国生产。

贴牌生产(OEM)的方式,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境外企业的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外贸政策,产业结构根据比较优势逐步调整,轻纺工业获得长足发展,并且完全走向了国际市场,轻重工业比例关系趋于协调。

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5.2%,其中90年代以来增长了4.8倍,年均增长17.4%。

工业增长速度比GDP增速快了将近一倍。

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37%提高到了2001年的44%,这表明我国工业化的步伐仍在加快.尽管我国工业化进程地区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重化工业化加速的阶段。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工业可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三类),近三年来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88%、增加值占78%、资产占76%、销售收入占86%。

中国现有2400多万家中小企业,其中70%以上都是制造业;而在3000多万个体商户老板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准备进入制造业;社会不同阶层对企业管理背后的奥秘感兴趣的人员越来越多,而且,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的产品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

然而中国制造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管理比较粗放,以职能式管理为主,流程式管理欠缺,精益生产更是努力的目标。

以流程为核心的制造业管理,要求企业必须重新定位管理者及对他们的素质要求,进而从这个角度出发,塑造21世纪制造型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本课程从制造业企业管理流程谈起,进而全面揭示当今制造业管理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努力提升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

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

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
1. 层级管理模式
层级管理模式是中小型企业最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
式下,企业通过设立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来实现组织的管理和控制。

通常会有高级管理层、中层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负责
决策和战略规划,中层管理层负责实施和协调,基层管理层负责具
体的执行和监督。

优势:层级清晰,职责明确,有助于统一决策和管理。

劣势:信息传递滞后,决策速度较慢,可能导致创新能力较弱。

2. 平行管理模式
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管理模式,适用于强调创新和
团队合作的中小型企业。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取消了传统的层级结构,实行更为扁平的组织结构。

所有员工都能够参与决策和管理,
形成一个高度协作的团队。

优势:信息流通快速,决策灵活,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激情。

劣势:可能导致责任不明确,决策过程缺乏专业意见。

3. 网络化管理模式
网络化管理模式是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一种
模式。

中小型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应用软件来实现各种管理
活动,如沟通协作、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这种模式能够推
动企业高效运作和资源共享。

优势:信息共享便捷,沟通效率高,降低管理成本。

劣势:对信息技术要求较高,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
选择和调整。

同时,随着市场环境和经营需求的变化,企业还可以
灵活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来提升竞争力和适应性。

浅谈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现状

浅谈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现状

浅谈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现状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最新10篇)之第八篇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强, 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从企业生产管理角度看, 若不对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改变, 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

换言之, 只有通过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来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 才能切实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本文即通过对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从而针对性提出对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进行改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改善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消费市场的需求呈现疲态, 商品订单数量呈现快速减少的态势。

加上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我国企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挑战。

尤其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若无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则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 企业必须对自身生产管理方式进行改善, 才能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 才能保证自身生存空间。

事实已经证明, 落后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被市场淘汰, 因此, 进行企业生产管理改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而适应快速变化更新的竞争环境。

本文即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 对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分析(一) 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只有具备合理的组织架构才能保证生产管理的有效和科学。

但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 生产环节较为复杂, 不仅要做好产品调研、设计, 还要做好原料的采购和最后的产品流通。

对于这一系列环节, 必须做到组织结构的明确清晰, 且都有专门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才能保证每一环节都不出现问题。

此外, 每个部门内部都要做好分工, 权责明确, 保证任务完成的高效性。

但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权责不明确, 结构臃肿, 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 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六种最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

六种最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

六种最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1.传统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是指以层级体系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也被称为垂直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权力和决策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通过层层传达来实现指令的执行。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传统的大型企业,其特点是职责分工明确、权威主导、决策效率高。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创新不足、僵化、沟通不畅等问题。

2.声名管理模式声名管理模式强调企业领导者个人的威望和影响力。

在这种模式下,领导者的决策和行动受到团队成员的高度认可和尊重,因此能够高效地指挥团队实现目标。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创新型企业或具有明确创始人意愿的企业。

然而,若领导者缺乏稳定性或出现错误决策,整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精细管理模式精细管理模式注重细节和精确度,通过严格控制管理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要求高度专业性和标准化的行业,如制造业和金融行业。

然而,精细管理模式对员工的工作压力较大,可能导致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

4.团队管理模式团队管理模式强调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能力,通过共同目标的制定和协调来实现工作的高效和成果的优化。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创意型企业或重视员工参与和创新的企业。

然而,团队管理模式也面临着分歧产生、协调困难等问题。

5.激励管理模式激励管理模式通过激励机制来推动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例如,通过优秀员工奖励制度、晋升机制等来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注重员工动力和激励的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激励管理模式也存在激励效果不佳、不公平等问题。

6.领导力发展模式领导力发展模式注重培养和发展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通过提高领导力来推动整个组织的发展。

这种管理模式注重领导者的能力培养和团队建设。

然而,领导力发展模式需要长期投入和培养,且依赖于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和魅力。

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适用的环境和优势,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形态的变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新兴的管理模式在不断涌现,如开放式管理、敏捷管理等,这些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员工需求。

浅谈成熟期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成熟期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实 施 房 地 产 新 政 和 调 控 地 方 融 资 平 台 等 , 国 内制 造 型 企 业 三 、资 金 管 理 中存 在 问 题 原 因 使 ( 传统 制造 型企 业利 润率 相对偏 低 , 东 的普遍 期 望值 一) 股 内 、外 贸销 售 形成 巨大压 力 和潜 在 风 险 。加 强资 金 管理 , 采 是 收 益 高 于 银 行 同 期 贷 款 利 率 。 如 企 业 将 多 余 现 金 用 来 购 买 取 行 之 有 效 的 管理 和 控 制 措 施 , 通 资 金 流转 环 节 , 高 企 疏 提
股 票 或 基 金 等 交易 性 金 融 资 产 , 收 益仍 低 于 银 行 贷 款息 , 但 就 存 在 资 金 使 用 效率 的风 险 。如 果 企 业在 资 金 的筹 集 和 使 成 熟 期 制 造 企 业 的 特 征 及 其 资金 管理 的特 点 用 上 缺 乏 科学 的预 测 和 决策 , 没 有 合理 的资 金 需 求预 测 分 成 熟 期 制 造型 企 业 最 明显 特 征 是 销售 增 长 比较稳 定 , 经 析 , 无法 确 定合 理 的 筹资 额 ; 已制 定 的预 算不 切 实 际 , 就 或 缺 营 风 险很 小 , 生 大 量 现 金 流 , 金 需求 降低 。企 业开 始 利 乏 严 密 的计 量 标 准和 考核 依 据 , 产 资 无法 成 为企 业 组 织生 产 经营 用 财 务 杠 杆 效 应 , 行 合 理避 税 , 现资 产 负 债 率 变 高 的现 活动 的法 定 依 据 , 会 出 现一 个 企 业 既持 有 大 量 资 金 , 有 进 出 就 又 象 。 同时再 投 资 的机 会减 少 , 业很 难 找 到能 够 满足 股 东原 巨额 的银 行 借款 的怪相 。资 金管 理 的有 章 无序 性 , 造成 资 企 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型企业最缺乏合适的管理模式
我在这十年来一直在为中小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从品牌、营销到生产、到生产内部管理、到战略、到经营,结果发现这些企业最缺乏的就是建立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

制造型企业的共同点都是老板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企业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茁壮成长起来。

他们感谢国家给的政策机遇和给他们创造的营商环境,也很感谢与他们一同奋斗过来的战友们、合作伙伴们。

但是,他们的管理都是自己摸爬滚打摸索出来的,至于适不适合企业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我们在做企业管理咨询过程中,每个企业都会利用20多天的时间调研,写出一百多个P的事实和数据告诉他们,目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点很多:为什么有订单出不了货?为什么订单总是推延时间?为什么客户总是投诉订单延期?为什么质量问题天天讲、月月讲还是没有得到保证?为什么安全总是出问题?为什么机器老是要停机维修?为什么执行力总是上不来?为什么管理总要人盯人?为什么留不住优秀的与员工?为什么员工流动率高企不下?甚至,老板到处去学习还是不管用?专家到厂讲课也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学习学了,人也骂了,高管也请了,ISO9000也认证了,制度也有一大堆,但还是跟原来没有太大变化:员工累、老板更累,生产出不了货,管理一团糟!我们研究发现,这些企业实际上最缺乏的就是建立一个合适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

那么,对于中小制造型企业应该建立哪些合适的管理模式?我们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上100多个企业的实践,总结出“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四
个模块管理模式”:第一、生产运营管理模式这个模式主要目的是保证生产运营的顺畅运行。

如何才能有效地保证生产顺畅运行?我们认为首先是把PMC这个被很多企业忽视特有功能部门建立起来,然后是把PC和MC这两条主线抓住,再通过PMC的九大方法应用,从订单评审开始:订单接受、审核、核准、传递、下发等一系列的动作,让各部门围绕着订单而进行运作,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推卸,最终达到计划和物料的有机结合,达到人、机、料、法、环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

具体操作如下:(一)订单和生产计划管理1、做出产能负荷分析表(产能表、设备/机台产能表)2、搞清楚产品生产周期(生产周期表、各品种产品生产周期对应表)3、订单评审(订单评审制度建立)4、订单汇总表(主生产计划)5、订单分解表(主计划管制表)6、订单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滚动、冷冻计划模式))7、订单生产(机台计划、看板管理)8、产销协调会(例会会议机制、稽核机制、“标准、制约、责任”机制)9、瓶颈攻关机制(工序、品质、产能、效率等项目攻关)10、异常处理反馈机制(生产异常处理机制、联络单机制、承诺文化建立)11、考核机制(生产日报表统计机制建立、目标检讨机制建立)12、激励机制(标准、制约、责任机制建立、乐捐(快乐基金)机制建立)(二)物料管理1、供应商管理(合格供应商名单、供应商考核评估机制建立)2、物料采购周期管理(物料采购周期表、安全存量表)3、物料采购管理(采购协议、物料采购管制表、物料验收标准、技术规范资料)4、物料领、发、退、补管理(物料领、发、退、补管理制度、规定、标准要求)5、物料损
耗标准管理(物耗标准、奖惩机制建立、检讨改善机制建立)有(三)交期管理1、订单评审交货管理(订单评审回复交期、第二次协调交期、出货日期管理)收集资料一个月有几单没回复2、物料交期管理(物料交货日期、入库日期、异常处理回复日期管理)报告有3、车间/机台生产计划达成交期管理(车间/工序/机组计划任务达成交付管理)4、交期异常检讨改善管理(未达标交期异常原因分析、改善方案、效果验证)(四)库存管理1、原材料库存管理(采购周期、安全存量、库存先进先出管理、区域/库位定置管理、目视/看板管理)2、半成品管理(半成品区域/定置管理、标识规范管理、周转运输管理、目视/看板管理等)(五)库存管理3、成品管理(成品区域/库位定置管理、标识规范管理、周转运输管理、目视/看板管理等)4、盘点管理(库存品日循环盘点管理、周/月抽盘/全盘管理、账物卡管理、数据管理、账目管理)5、安全管理(防火、防潮、防丢失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危化品管理)(六)数据管理1、生产统计数据体系管理(数据目标、指标、定义、计算方式、收集核算规定)2、关键数据管理(关键数据指标、目标、定义、计算方式、收集核算规定)3、数据检讨、分析改善机制建立(未达标项目原因分析、改善方案制定、实施、效果验证、再次改善PDCA)4、PDCA循环改善机制(关键数据指标PDCA改善循环、标准成果/数据规范、标准化数据资料循环改善机制建立)(七)车间管理1、现场管理(现场规划/布局、物流通道、人行通道、消防安全通道、环保设施)2、车间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品质力、防护)(八)
车间管理3、人员管理(工作纪律、效率、现场秩序、工作激情、精神面貌)4、早会/晚会管理(班组早会、晚会工作安排、任务讲解、教育训练等、总结检讨会议机制、班组10分钟早会培训机制、宣导先进优秀事迹、树立正能量)5、产品管理(车间产品摆放、标示管理、安全防护、品质防护)6、安全生产管理(安全作业管理、规范操作管理、安保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改善机制建立)(九)异常处理1、生产计划执行异常管理(部门/车间/机组计划异常调整、反馈处理管理)2、生产任务达成异常管理(产量未达标异常原因分析、检讨改善、防止再发生)3、品质异常管理(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成品异常反馈、跟踪处理管理)4、机械设备异常管理(机械设备故障、检修、保养异常反馈、跟踪处理管理)5、工装治具异常管理(机械设备辅助工具、配件、工装治具异常反馈、跟踪处理管理)6、人员异常管理(人员调配、调岗、请假、工伤事故异常反馈、跟踪处理管理)(十)设备管理1、机械设备台账管理(机械设备清单目录、备品配件清单目录管理)2、关键设备管理(关键设备清单目录、备品配件清单目录、关键设备标示管理)3、备品配件管理(采购周期、安全存量标准、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等)4、机械设备三级点检保养管理(三级点检表机制建立、点检保养培训、教育训练、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责任人机制建立、全员点检保养机制建立)5、个案/专项改善管理(机械设备复原、专项改善机制建立)6、TPM管理初级管理(导入TPM管理机制)第二、品质保证管理模式品质保证模式主要是建立来料检测、制程检测和成品检测三大检测标准和做到
“三不”原则。

要求真正落实“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

实施要点为:谁制造谁负责、谁制造谁检查、作业标准化、全数检查、工序内检查、不良停产、现时处理、不良曝光、防呆防错等措施。

同时,为了周详的系统运行,我们还要做到有“质量计划、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报告和质量验收”。

大家都清楚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这个生命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我们在咨询过程中,发现销售部门提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天天讲、月月讲就是无法在源头上消除,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没有建立真正可操作的执行模式。

ISO9000名义上说是质量保证体系,但是这个体系在企业中却无法实施,执行不了。

为什么?除了我们的职业化素养以外,更多的是我们的管理体系问题。

第三、执行力管理模式“执行力”这个词在2000年后,在中国企业界曾经疯狂过一段时间,但时至今天,我们发现还有很多企业执行力不行,也他们不知道何解?我们在企业管理研究中发现,中国企业不缺体系文件,不缺制度流程,也不缺执行力强的人,但缺少“监察部”。

我相信,在外企,我们的ISO体系文件执行的效果很好,但到了我们的民企就会变味,因为我们的“人”不一样。

我们生长在“易经”文化下长大的,我们很灵活、很变通、很能走旁门,更能走左道。

君不见高速公路上只要前面一堵车,后面的车一辆接着一辆立马就会往紧急车道上窜;红绿灯路口只要没有摄像头我们就会红灯照闯不误。

我们如果在企业里缺少“监察”这样的部门对工作进行监察,员工一样是能够得过且过。

为什么老板在能够看到的地方工人的工作特别努力?为什么离开老板的
地方总是管理不好?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相信什么书本上写的要发挥员工,我们认为目前重要的不是发挥,而是控制。

高速公路上如果没有控制高速就会变成低速。

社会没有控制就会生乱,企业没有控制就会效率低下。

至于如何控制?就是建立管理模式进行控制。

第四、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术语,但企业运作中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体系。

这个管理体系其实就是一个企业习性的养成和改进体系。

譬如,我们在公司里每月举行一次员工的集体生日晚会,如果仅仅是举行一次,那它就不会养成习性,这不能养成文化。

但如果每个月都把它延续下去,那么这就是习性的养成,也就变成了这个企业的文化一部分。

企业文化要鼓励养成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剔除哪些不良的习性。

开会迟到5分钟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这却是企业严谨文化的具体表现。

迟到一分钟乐捐10元,看似小事,但却是体现出企业精益的准时性关键,也是消除时间浪费的开始。

建立企业管理模式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企业现在处于什么管理阶段,看看自己的企业目前是领导式管理还是规范式管理,是精细化管理还是精益化管理,每一个管理阶段它都有着不同的支柱,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

无论你是采用什么模式,合适是最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