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上颌窦炎的CT影像学分析
上颌窦曲霉菌病的CT表现分析(附10例报告)

2 1 X 线华 氏位 片 . 1 0例 中 6例表 现 为 单侧 上 颌 窦 密 度增 高 , 中 其
1例 在 窦 腔 内 可见 钙 化 影 ; 有 2例 窦 壁有 骨 质 破 另
实为 上颌 窦 曲霉 菌病 。
术前 使 用 美 国 GE 98 0C 一 0 T机 , 卧位 , 位 平 仰 轴 扫 。层 厚 层 距 均 为 5 11。 扫 描 条 件 为 1 0 KV, TT II 2 10 mA , 描 时 间 为 3S 扫 描 范 围包 括 鼻 窦 、 0 s扫 。 鼻
2 结 果
身健 康状 况 良好 , 免 疫 功 能 低 下 或 消 耗 性 疾 病 。 无 体检 及各 项 实 验 室检 查 均 正 常 。涕 中带 血是 唯一 首 发症 状 。6例 在 外 院被 误 诊 误 治 ;0例 病 人 5例 行 1 上颌窦 根 治 术 ; 5例 行 鼻 内镜 手 术 。术 后 病 理 均 证
502 ) 3 0 3
对1 0例经手 术病理证 实为上颌窦 曲霉
菌病病 人的影像 学及相关 资料 回顾 性分析 。结果
C T表现 : ①上颌 窦 内不均 匀性高 密度影 团块 近似 如钙 化斑 ; ②
局限性 反应性 骨质增生 和局灶 型骨侵蚀 ; 曲霉 菌 感 染 常 仅 累 及 一 侧 上 颌 窦 , 累 及 其 他 鼻 窦 。结 论 该 病 具 有 较 少 特征 的 C 表现 。C 可 明确病变 的程度及 范围 , 临床诊 断具有 重要参考价 值 。 T T 对 关 键 词 : 颌窦 炎傲 射 照相术 ; 上 曲霉 菌 病 傲 射 照 相 术 ; 层 摄 影 术 ; 线 计 算 机 体 X 文献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7 5 0 2 0 )3 18—0 10 —1 2 (0 2 0 —0 9 2 中图分类 号 :7 54 ; 595 R 6 .2 R 1 .
上颌窦癌的CT影像分析

早期 应 用 PEEP治 疗 I型 呼 吸 衰竭 的 临床 观 察
张岩
(锦州 市中心医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 :目的 研 究分析应用呼 气末辽 宁正压技 术 (PEEP) 与单纯应用适 宜氧 浓度方 法治疗 I型呼吸 衰竭的 效果。方法 对我 院 ICU病房 2009年 3月至 2010年 9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观察对 象进行分组试验研 究。结果 两种氧供 方法均能明显且较早改善病人缺氧情 况但 应用最佳 PEEP值抢救治疗 I型呼吸衰竭病人较 单纯给予适宜 氧 浓度辅 助治疗的方法能有效地缩短病人应 用呼吸 机的 时 间。结论 在 治疗 I型 呼吸衰竭病人 的过程 中较早 应 用适 宜的 PEEP值能 大大提 高救 治效果 ,并有效减少 了不必要 的氧资源浪 费。
Hartwick RW , Batsakis JG. Pathology consultation sinus asper-
gillosis and allergic funsal sinusitis[J].Ann Otol Rhinnol Lar-
yngol, 1991, 100:427. 收来自稿 日期 :2011—07—28
颞 下窝的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 ,前壁破 坏 18例 ,上壁 骨质 冠轴位 结合 可 以更 明 了 的观察 上 颌 窦 开 口、翼 腭窝 等 结
破坏 13例 ,软组织影 突入 眶内2例 ,下壁破坏 l3例 ,骨质 构 J。层厚选择 2 mm,层距 2 mm。应 用骨算 法 ,以窗位
增生 硬化 6例 。冠状位扫描示 :累及筛窦 为 14例 ,前 壁破 60 Hu,窗宽 400 Hu及窗位 200 Hu,窗宽 1 500 Hu分别观
diother,2003,7 (4):231—236. Rasch C,Eisbruch A,Remeijer P,et a1.Irradiation of pa rana- sa l sinus tumors,a Delineation and dose comparison study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2,52 (1):120—127. Wu x,Tang P,Qi Y.Management o f the orbital contents in rad—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
概述 解剖 前壁 后外侧壁 内壁 上壁 下壁 上颌窦自然开口 上颌窦骨隔
上颌窦
概述
•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中 的空腔; • 为鼻窦中最大的一组; 平均容积15ml; • 上颌窦腔出生后即存 在,随着年龄增长渐扩 大,15-18岁基本发育 完毕; • 窦腔呈三面椎体(近 似)。
上颌窦内壁
上颌窦
解剖
上壁
• 上颌骨的眶面,骨壁内有眶下神经管或沟, 存在变异,部分可进入窦腔或眶内。
上颌窦
解剖
下壁
为上颌骨牙槽突; 若发育良好,双尖牙及磨牙根均位于此壁 内,牙槽与上颌窦之间仅一薄层骨壁相隔, 如骨质缺如(约4.14-20%),牙根可直接 与上颌窦粘膜相处,极易引起相互感染。
上颌窦影像学解剖 CT、MRI检查
上颌窦
解剖
前壁
尖牙窝:骨壁较薄,常作为手术入路。 眶下孔:男、女距离眶下缘8.4-8.9mm; 接眶下管,内有眶下神经及上颌神经分支。
上颌窦
解剖
后外壁
• 此壁由后向前斜行与前壁相连,构成翼腭 窝与颞下窝的前壁; • 骨壁中有数个小孔,为牙槽孔,走行牙槽 上神经。
上颌窦
解剖
内壁
相当于鼻腔外侧壁; 内窥镜术中常因后囟吧变异较少,于此处 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和开窗术,改善窦内 的通气及引流。
上颌窦
解剖
上颌窦自然开口
• 上颌窦自然开口(MNO)为上颌窦粘膜部 开口,位于中鼻道,呈椭圆形或圆形,直 径约3mm,多数位于筛漏斗的中部或后部; • 上颌窦副口一般常有1-3个不等的副口,临 床上手术常于此处行上颌窦开窗术,在生 理功能上优于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
上颌窦
解剖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 解剖 内壁
相当于鼻腔外侧壁; 内窥镜术中常因后囟吧变异较少,于此处
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和开窗术,改善窦内 的通气及引流。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内壁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 解剖 上壁
• 上颌骨的眶面,骨壁内有眶下神经管或沟, 存在变异,部分可进入窦腔或眶内。
• 上颌窦副口一般常有1-3个不等的副口,临 床上手术常于此处行上颌窦开窗术,在生 理功能上优于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 解剖 上颌窦骨隔
上颌窦窦腔内可有骨性薄板将上颌窦分隔 为两个或多个小腔。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影像学解剖 CT、MRI检查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
概述 解剖 前壁 后外侧壁 内壁 上壁 下壁 上颌窦自然开口 上颌窦骨隔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 概述
•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中 的空腔; • 为鼻窦中最大的一组; 平均容积15ml; • 上颌窦腔出生后即存 在,随着年龄增长渐扩 大,15-18岁基本发育 完毕; • 窦腔呈三面椎体(近 似)。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上颌窦气化与上颌窦炎关系的CT影像学分析

布考是一种天然安 全有效 无不 良反应 的用 于治疗 脑动脉狭 窄的药物 , 也不影响肝 肾功能 ,值 得临床广泛使用 。③调血脂作用 :卒 品通过降
低胆固醇合成 、促进胆 固醇分解使血脂胆 固醇 和低密度脂蛋 白降低 ;
通过改 变高密度脂蛋 白亚 型的性 质和功能 、影响卵磷脂胆 固醇酰 基转 移酶和 胆固醇脂转移 蛋白和载脂蛋 白E 的功能、使脂质 化的胆固醇/ 总
i 1 9 .223 :3 ・4 . s 9 29 (/)l 1 O . l
(】 吕海英 , 昭仪 , 2 朱 向菊 兰等 . 国产 普 罗布 考 治疗 高 胆 固醇血 症 的 临床疗 效观 察 【 _ J 中国新 药杂 志, 9, 5: 53 6 】 1 98 ) 3-3. 9 ( 3
者用普 罗布考治疗 后可促进 H L D 亚型的转变 ,使富含 胆固醇的H L D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向贫脂 的颗粒小的H L 转变 ,H L 甚至 比游离的A o 更容易促 D3 D 3 pA I
进 细胞 内胆固醇的流出 ,游离于R T C 。
的发病率 ,而普 罗布考具有强大 的抗氧化作用 。普 罗布考有显著的抗 脂质过氧化作 用,可 抑制致炎 因子 、致动脉硬化 因子 的基 因表达和 自 由基介导的炎症 ,改善内皮舒张功 能,从而抑制泡沫细胞 和动脉粥样 硬 化斑 块的形 成、减退 或 减小动脉 粥样硬 化斑块 。我们 认为普 罗
辛伐 他汀联 合应用普 罗布 考具有抗 氧化、抗炎 、降胆固醇稳定动
脉硬化斑块 ,可 降低脑动脉狭窄 发病率 ,效果好于 单用一种 。患者 未
发生严重 不 良 应 ,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反
参 考文 献 f】 N g n N k m r , t z w e a. o u o a d te s ・ l aao a a uaT Ma u a a t 1 r b c l n h r c s P a o l
上颌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目录
• 上颌窦的解剖结构 • 上颌窦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 上颌窦的影像学表现 • 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上颌窦病变的治疗与预后
01
CATALOGUE
上颌窦的解剖结构
骨壁结构
01
上颌窦的骨壁由额骨、泪骨、 上颌骨和腭骨构成,其中额骨 和泪骨构成前壁,上颌骨构成 后壁和侧壁,腭骨构成底壁。
VS
多序列成像
MRI可以进行多序列成像,如T1加权像、 T2加权像等,有助于医生对病变的性质 进行判断。
03
CATALOGUE
上颌窦的影像学表现
正常影像学表现
形状
上颌窦呈锥形,开口朝上,底壁与上颌骨水 平板相连。
大小
上颌窦的大小因人而异,但通常可容纳约 10-15ml的空气。
位置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位于鼻腔两侧,与鼻 腔相通。
定期复查和随访对于评估预后和及时发现复发非常重 要。
THANKS
感谢观看
密度影。
骨质破坏
02
肿瘤侵犯骨质,可导致骨质破坏,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或出现
骨质缺损。
邻近结构侵犯
03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如鼻腔、眼眶等,可引起邻近结构的形态
和密度改变。
04
CATALOGUE
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症状
上颌窦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鼻塞、流脓鼻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上颌窦的形态、大小、密 度或信号变化,有助于诊断上颌窦病变。
肿瘤
上颌窦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可能与 上颌窦炎相似,但肿瘤的生长方式和侵犯范围通常与炎症 不同。
上颌窦病变的CT诊断

上颌窦病变的CT诊断本文总结2008~2010年经组织学证实的上颌窦病变27例,着重分析其ct表现,探讨ct检查上颌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4~62岁,其中25例作了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
全部使用美国ge单排全身螺旋ct机作轴向扫描,以听耻线为基线,层厚5~7mm,扫描范围自眶上缘至上颌骨齿槽突部。
上颌窦正常ct解剖:上颌窦腔形如不规则三棱锥体,横断面象呈三角形,前壁最厚、后外壁较薄、内侧壁最薄。
内侧壁上部有上颌窦开口,约30%正常人尚有副口,故内侧壁上部骨质常不连续,上颌窦前壁与后外壁外周均有脂肪层与肌肉隔开,这些脂肪间隙能帮助确定病变蔓延的范围,上颌窦后外方为颞下窝,后壁与内外翼板连接之间为翼腭窝。
结果27例上颌窦病变中,慢性炎症19例,出血性息肉3例、纤维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鳞状细胞癌1例,累及上颌窦的筛窦肿瘤2例。
慢性炎症19例,男12例,女7例。
年龄4~59岁,慢性炎症3例,慢性炎症并囊肿12例、慢性炎症并息肉1例,慢性炎症并真菌感染2例,炎性假瘤1例。
19例仅作平扫;其中3例慢性炎症者上颌窦内似见黏膜增厚,上颌窦内见边缘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0.8~2.0cm)。
并有或无黏膜增厚5例,上颌窦内大部或全部为软组织样密度又能够占据11例,鼻腔稍膨大2例,软组织密度影突向同侧鼻腔。
筛窦8例,炎性假瘤中软组织肿块甚至蔓延到眼眶、上颌窦前后方。
病变密度不均匀6例,并有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6例,炎性假瘤例的内壁,后外壁均有骨质破坏,部分窦壁骨质浓密、增厚,边缘不光整3例,19例病变ct值约25~59hu。
出血性息肉3例,均男性,年龄26~48岁,2例作ct平扫、1例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上颌窦腔内均充填密度不均的阴影,平扫ct值分别为75~95hu,70~78hu和50~77hu。
上述3例增强扫描见病变内有不规则小片状强化,ct值87~90hu;3例病变均向同侧鼻腔侵犯。
霉菌性上颌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见嘲 。
2 结 果 2 1例患者 中, 侧上 颌 窦病 变 1 右 1例 , 侧 上 颌 左
窦病 变 1 0例 。患侧 上 颌 窦 内均 可 见 不均 匀 软 组 织
3 上颌 窦恶 性 肉芽肿 较 少 见 , 常 表 现 为窦 ) 通 腔 黏膜增 厚或 软组 织 快 影 , 少数 患 者窦 腔 为水 样 密 度, 但常有 鼻 腔 、 咽部及 咽 喉等 的病变 同存 与普通 鼻
平 , 见 钙 化 , 文 献 报 道 副 鼻 炎 的 钙 化 率 仅 为 少 有
3 , 且 以周 围性 为 主 , 态多 呈 圆形 或 蛋壳 样 钙 并 形
使 用美 国 G s ed C / 型 螺 旋 C E Hi e T i p T扫 描 , 1 3例 行 3 mm 薄 层 扫 描 及 骨 重 建 , 描 条 件 : 扫 1 0k 1 0mA ( 状 面扫描 ) 8例作 5mm( 轴 2 V、 6 冠 , 横 面扫描 ) 条件 1 0 k 1 0 mA 扫 描 范 围包 括 鼻 窦 、 2 V、 2 鼻 腔 及 眼 眶 , 1 例 患 者 采 用 骨 窗 ( 0 0 2 2 0 Hu /
副鼻 炎相 似 。
( 转 第 1 1页) 下 0
增高影 , 内 C 其 T值 5  ̄2 0Hu 窦腔 均 不扩 大 ; 0 2 , 常
见斑 片状或 细小 钙化 , 团块状 钙化 及砂 粒状 钙化 , 所 示钙 化影均 与 上 颌 窦 炎 无 关联 。2 1例 患 者 有 5例
摘 要 :目的 探讨霉菌性 上颌 窦炎 的 C T影像特征及 C T对霉菌性上颌 窦炎诊 断价值 。方 法 2 例霉菌性 上颌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侧上颌窦炎的CT影像学分析
一、立论依据
(一)
上颌窦作为鼻旁窦之一,有关其上下,左右,前后径的测量,无论是CT影像学的测量,还是尸体解剖的测量,都已经很成熟。
但是有关其骨壁厚度和容积,以及炎症刺激下上颌窦骨质厚度的数据,以及同正常上颌窦解剖数据的比较则罕有报导。
(二)
慢性上颌窦炎的发生机制,相邻的各解剖结构对上颌窦的通气造成的阻碍可能是其主要的原因,比如下鼻甲的过度气化形成的泡状鼻甲。
而鼻甲黏膜的肥大,鼻中隔的偏曲能一定程度上造成对鼻腔通气的影响,推测它们的存在也可能与上颌窦炎的发生相关。
主要参考文献
1. White PS, Robinson JM, Stewart IA, Doyle 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mini-series: an alternative to standard paranasal sinus radiographs. Aust N Z J Surg 1990, 60(1):25-29.1.
2. Pernilla SJ, Magnus J, Anita Strömbeck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measurement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maxillary and frontal sinuses J BMC Medical Imaging 2011, 11:8
3. Jamie S. Stallman, Joao N. Lobo, and Peter M. Som. The Incidence of Concha Bullos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Nasal Septal Deviation and Paranasal Sinus Disease AJNR Am J Neuroradiol 25:1613–1618, October 200
4.
4 曲德伟,李幼琼,郭京丽等.中国人鼻旁窦三维重建及测量[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2):366-368.
5牛一山,李志军,王利东等. 青年上颌窦及毗邻结构的影像解剖学研究[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2):457-460
6景骏蕾. 上颌窦穿刺窦内注氧治疗儿童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2,24(3)317-318
7 池田敦子,应用CT影像行上领窦体积测定对正常与慢性鼻窦炎病例的对比研究[J]。
日耳鼻会报,1996,99(8):1136~1143。
二、研究目标
慢性上颌窦炎过程中上颌窦及其周围的毗邻结构的变化,与正常上颌窦的解剖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炎症对上颌窦的影响,获得各影像学数据。
并从中探讨上颌窦炎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利用功能上颌窦内镜治疗慢性上颌窦炎提供数据。
并探讨上颌窦炎的其他有效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
通过回顾性的分析大样本的单侧上颌窦炎CT图像,分别测的健侧和患侧上颌窦的骨壁厚度,容积的相关数据,下鼻甲黏膜变化,鼻中隔偏曲等情况。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上颌窦解剖学变异比较大。
其中男女,不同的年龄段都分别存在差异。
回顾分析的慢性上颌窦炎的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
CT影像的分析也存在扫描层厚不够薄等问题。
五、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单侧上颌窦炎的CT影像学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机器上的软件进行有关的上颌窦长度和体积的有关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在上颌窦的的相关固定的平面进行上颌窦前壁骨质厚度的测量。
并且分别选择一定的上颌窦的扫描层厚,然后分层获得了上颌窦的各个层面的面积,然后获得积分求的容积。
同时进行鼻甲黏膜厚度的增厚评估,以-,+,++分别表示鼻甲黏膜的增厚情况。
并且利用三维重建的方法,在冠状面的CT影像图片上进行分析鼻中隔偏曲的情况,并分析与上颌窦炎的发生的联系。
六、可行性分析
(1)CT影像学图像的可来自医院放射线科。
(2)测量的工具可来自机器系统所带的软件。
七、本项目创新之处
本项目不同于以往鼻窦的测量,主要集中在正常的解剖学结构,本项目测量慢性上颌窦炎的各种解剖结构,同时研究了影响慢性上颌窦炎的发生的重要因素,即鼻腔通气的情况。
其中下鼻甲的黏膜厚度和鼻中隔的偏曲是形成鼻腔通气阻碍的两个具体表现形式。
这样可以提示临床,矫正鼻中隔的偏曲和切除肥厚的鼻甲可以改善鼻腔的通气情况,而治疗慢性上颌窦炎仅凭此手术疗法,是不能有显著疗效的,尚需配合其他方案协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