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
武汉市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武汉市革命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武汉市革命博物馆,那感觉就像是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刚走进博物馆,就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馆里的陈列布局那叫一个精心,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爷爷,有条不紊地把那些革命岁月的事儿一件一件摆在你面前。
我看到了好多古老的物件儿,那些带着历史痕迹的枪支、旗帜、文件,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见证者。
就拿那些枪支来说吧,它们看起来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你能想象得到当年拿着它们的革命先辈们是多么英勇无畏啊。
那些旗帜,虽然颜色可能已经不再鲜艳,可上面仿佛还留存着当年战士们冲锋陷阵时的热血与激情。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还原当时场景的小模型或者模拟画面,这可太酷了。
就像我一下子被拉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革命者们在简陋的房子里秘密开会,大家神情严肃又充满希望,商量着怎么跟敌人斗智斗勇,那种紧张的氛围好像能透过玻璃展柜直接感染到我。
我当时就想,这些人可真是了不起啊,要是我在那个时候,会不会有这样的勇气呢?而且馆里还讲述了好多英雄人物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
有一位英雄,他为了传递重要情报,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各种伪装、周旋,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成功完成任务。
这让我想到,现在我们生活里遇到的那点小麻烦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
在这里,我还了解到武汉在革命历程中的特殊地位。
原来武汉就像是革命的一个大舞台,好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在这里上演。
这里的人民在革命浪潮中也是积极参与,热血沸腾。
参观完出来后,我就一直在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那可都是这些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就像坐在大树下乘凉的人,可不能忘记种树的人啊。
以前我可能觉得历史离我挺远的,但是这次参观让我知道,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那些革命精神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应该注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
以后再遇到困难,我就打算想想那些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英雄们,然后告诉自己:“这点事儿算啥,先辈们可比这难多了!”这一趟去得太值了,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
游武汉省博物馆观后感

游武汉省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武汉省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涨知识的奇妙之旅啊!刚到博物馆门口,就感觉这建筑很有气势。
那种古老又庄重的感觉,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在默默地跟你说:“小家伙,里面可有很多好东西等着你呢。
”一进去,那简直就是走进了一个宝藏世界。
我先看到的是那些古老的青铜器,它们身上的绿锈就像是岁月给它们颁发的勋章。
那些纹路精致得不像话,我就站在那儿,脑袋里就开始幻想,以前的工匠得有多厉害啊,没有现在这些高科技的工具,就靠着一双手和智慧,就能打造出这么精美的玩意儿。
就拿那个曾侯乙编钟来说吧,好家伙,一排排整整齐齐地摆在那儿,看起来就特别震撼。
我就想啊,在古代,这敲起来的声音得有多美妙啊,感觉就像是能穿越时空的音乐。
而且我听说这编钟还能演奏现代的曲子呢,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就在这编钟的乐声里完美融合了,这可太酷了。
再往前走,那些陶瓷也特别吸引我。
从简单质朴的陶器到色彩斑斓、造型优美的瓷器,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中国陶瓷文化一步一步进化的历史。
那些瓷瓶啊,薄得像纸一样,上面的画儿就像是有魔法一样,每一笔都充满了故事。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一会儿凑近看细节,一会儿又退后看整体,怎么看都看不够。
还有那些书画作品,我只能说,咱老祖宗的艺术细胞简直太发达了。
那些字写得龙飞凤舞的,我虽然认不全,但是就觉得写得特别有气势。
画就更不用说了,山水花鸟在纸上就像活了一样。
我站在一幅山水画前看了半天,感觉自己都要走进那画里的山水之间了,说不定还能遇到个古代的文人雅士一起喝茶聊天呢。
在博物馆里逛着逛着,我就特别感慨。
这里面的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时间胶囊,它们承载着不同时代的记忆、文化和人们的智慧。
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些宝贝,真的是太幸运了。
这也让我觉得我们的文化底蕴是如此深厚,就像一座挖不完的金矿。
这次去武汉省博物馆,就像是上了一堂超级生动的历史课、艺术课。
出来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那些文物的样子,心里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去一次呢。
带孩子武汉省博物馆观后感

带孩子武汉省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带咱家那小宝贝去了武汉省博物馆,这一趟啊,可真是收获满满,又笑料百出呢。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那股子文化气息就“唰”地扑面而来。
孩子眼睛瞪得老大,左看看右看看,就像个刚闯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不过是个小不点版的。
省博的建筑本身就很有看头,古色古香的,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的宫殿。
孩子呢,一开始还以为是到了什么城堡,吵着要找公主和王子呢。
我就跟他说:“宝贝呀,这里面的宝贝可比王子公主还厉害呢!”我们先去看了曾侯乙编钟,这可真是个大家伙。
孩子看到那一排排的钟,特别好奇,问我:“爸爸/妈妈,这是超级大铃铛吗?”我忍不住笑了,给他解释这是古代的乐器,可以敲出超级美妙的音乐呢。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还学着旁边讲解员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跟我说:“这是古代人的音乐魔法。
”那小模样,真是太可爱了。
再往前走,看到那些精美的瓷器,什么青花瓷啦,粉彩瓷啦。
孩子对上面的花纹特别感兴趣,指着一个青花瓷瓶说:“看,这个花花好像是神仙画的。
”我就顺着他的话,给他讲这些瓷器都是古代工匠花费了好多好多的心血才做出来的。
他就突然很严肃地说:“那他们肯定都很有耐心,我画画也要有耐心。
”这小家伙,还能从这得到启发呢。
还有那些青铜器,上面的纹路复杂得很。
孩子看了一会儿,说:“这些花纹像迷宫一样,古代人是在玩迷宫游戏吗?”我被他这奇特的想法逗得哈哈大笑。
然后就给他讲这些纹路都有特殊的意义,有的是代表部落的标志,有的是吉祥的象征。
他就不停地问这问那,感觉他的小脑袋里装了无数个问号。
不过呢,带孩子逛博物馆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儿。
看了一会儿,他就开始坐不住了,一会儿说累了,一会儿又想去看外面的小鸟。
我就得想办法哄着他,给他讲这里面的宝贝都有神秘的故事,要是不听就错过了。
还好,他对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又能继续跟着我看下去了。
这一趟武汉省博物馆之旅啊,不仅让孩子见识到了咱们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看到了孩子那充满童趣的想象力。
虽然过程有点小波折,但真的是非常值得的一次经历。
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600字五篇

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600字五篇武汉博物馆所有展览利用科研成果,采用科技手段,凸现展示理念。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6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600字五篇(一)湖北省博物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一部分器物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也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馆藏文物品类丰富,器类齐全,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
所有展出的瓷器中,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青花四爱图梅瓶和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最受吉利文化使者们的关注。
青花四爱图梅瓶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他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陶渊明爱菊,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传。
周敦颐爱莲,其名篇《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脍炙人口。
林和靖爱梅鹤,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
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青花四爱图梅瓶足部饰仰覆莲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
不愧为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
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则是十二件一套的青花压手杯,以十二月份的当令花卉为题。
分别以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
配合花卉书写咏赞诗句。
讲解员告诉我们,杯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这套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将诗、画、书法、篆刻多种艺术形式与瓷器工艺完美结合,可谓是清朝官窑瓷器的珍品。
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600字五篇

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600字五篇武汉博物馆所有展览利用科研成果,采用科技手段,凸现展示理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6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600字五篇(一)湖北省博物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一部分器物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也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馆藏文物品类丰富,器类齐全,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
所有展出的瓷器中,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青花四爱图梅瓶和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最受吉利文化使者们的关注。
青花四爱图梅瓶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他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陶渊明爱菊,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传。
周敦颐爱莲,其名篇《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脍炙人口。
林和靖爱梅鹤,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
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青花四爱图梅瓶足部饰仰覆莲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
不愧为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
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则是十二件一套的青花压手杯,以十二月份的当令花卉为题。
分别以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
配合花卉书写咏赞诗句。
讲解员告诉我们,杯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这套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将诗、画、书法、篆刻多种艺术形式与瓷器工艺完美结合,可谓是清朝官窑瓷器的珍品。
游武汉博物馆500字

游武汉博物馆500字第一篇:《江城历史的轻声细语》那天,我跟朋友约好一起去武汉博物馆转转,说真的,之前对这种地方没太多兴趣,总觉得那些展品离咱的生活太远了。
可这次一进去,感觉就变了。
一进门,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古老的气息,好像每一件东西都在悄悄地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我们先来到了古代文明展厅,这里陈列着各种古老的文物,从陶器到青铜器,每一样都透着岁月的痕迹。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小的玉佩,它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听说这可是几千年前的东西了。
看着这个小玩意儿,我不禁想象起那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古筝曲,原来是在举办一场小型的音乐会。
音乐家穿着传统的服饰,弹奏着古老的乐器,那种声音恍若能穿透时空,将人带回那个遥远的时代。
我找了个位置坐下,静静地听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像跟古人有了某种连接,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相通的。
最后,我们还去了自然历史展厅,里面展示了各种动植物标本,还有恐龙化石。
看到那些巨大的恐龙骨架,我简直惊呆了,这些庞然大物曾经在这个星球上自由地行走,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参观完博物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文物、那些故事,就像是江城历史的轻声细语,在耳边回荡。
我想,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因为每一次来,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第二篇:《穿越千年的对话》周末的阳光正好,我决定去武汉博物馆看看。
说来也怪,平时对这种文化活动不太感冒的我,那天却特别期待。
可能是天气好的缘故吧,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
一进馆,我就被门口那尊巨大的铜像给吸引住了。
它立在那里,威严又神秘,就像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历史。
我围着铜像转了几圈,试图从它的每一个细节中寻找故事。
朋友笑着说:“你这是在跟古人对话呢。
”我笑了笑,心想,还真有点这个意思。
我们接着往里走,来到了一个专门展示楚文化的展厅。
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让我感到新奇,尤其是那些精美的丝绸和金银器皿。
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300字五篇

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300字五篇武汉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3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300字五篇(一)上个星期六,我班学生在班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武汉博物馆,在没到达那之前,我就提前在网上查了一下武汉博物馆的资料——武汉博物馆位于汉口青年路373号,西距汉口火车站300米。
2001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总建筑面积17834平方米,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交流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
主体建筑由陈列展览区,文物库房和辅助设施用房组成。
建筑壮丽巍峨,集东方文化的典雅与现代化功能于一体,蔚为景观。
经过近2个小时的公交颠簸,我们终于到达武汉博物馆大门口。
一下车,武汉博物馆五个大字映入眼帘,这些字和博物馆高达的身躯融为一体,甚是威武。
然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排队拿票冲进了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大厅后,我和几个同学就首先冲进了《馆藏经现代名家绘画展》厅,一进入后,一幅幅字形各异的诗画大作便映入了我的眼帘,令人兴奋异常,那些字清新. 大方. 优美. 简洁. 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置身馆内,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字和我印象中的古代字画有所不同,特别是那些画,不仅有中国本土的风格,而且在此基础上那个又有西方的影子,这些诗画从侧面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和西方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国绘画进了一个新的时期。
从近代名家绘画展厅出来,我们就奔向了《古代陶瓷艺术》厅,进入大厅,看着那些精致,素洁,明朗的陶瓷真让人感慨到古人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参观完一楼后,我们有径直来到二楼,就首先参观了《武汉古代历史陈列》厅,展厅由江汉曙光(史前时期)、商风楚韵(夏商周时期)、军事要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水陆双城(隋唐宋元时期)、九省通衢(明清时期至汉口开埠前)五个部分组成,展览以绚丽多姿的古代文物为主体,以史料为依据、以科学为准绳,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真实的场景复原、先进的数码技术、精致的艺术品创作,真实、清晰地展现了武汉地区从史前时期的蒙昧原始逐步发展成为明清繁荣的商贸城市的历史进程。
游武汉省博物馆观后感

游武汉省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趟武汉省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酷的文化之旅啊!刚到博物馆门口,就感觉这建筑特别大气,就像一个神秘的文化巨兽盘踞在那儿。
进去之后,那更是像走进了一个装满宝藏的大匣子。
我先去看了曾侯乙编钟。
哇塞,当我站在它面前的时候,眼睛都直了。
那些个青铜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那儿,上面还有精美的花纹,就像古代的工匠们在青铜上画了一幅神秘的画卷。
我就想啊,以前的人咋这么厉害呢,能做出这么精美的乐器。
而且我还听说这编钟敲出来的声音可好听了,就像能把人带到几千年前的楚国宫廷里,看那些贵族们喝酒听乐呢。
我在那看了老半天,脑袋里一直在想象着古人演奏它的画面,感觉自己都穿越了似的。
再往前走,看到了好多精美的瓷器。
那些瓷器一个个色彩斑斓、造型各异。
有一个青花瓷瓶,瓶身上画的花鸟就像要飞出来、活过来一样。
我当时就在想,这古人得多有耐心啊,在那么小的瓶身上能画出这么细致的画,而且颜色还这么好看。
这要是让我来画,估计就成一团乱麻了。
这些瓷器摆在一起,就像在进行一场无声的选美大赛,每一个都在争着说:“看我看我,我最美!”还有那些古代的兵器也特别吸引人。
长长的剑、弯弯的刀,都透着一股冷峻的气息。
我看着那些兵器,就仿佛看到了古代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战士们拿着这些兵器奋勇杀敌的场景。
其中有一把剑,虽然经历了岁月的侵蚀,但还是能感觉到它当年的锋利。
我就忍不住脑补了一下,要是我拿着这把剑,是不是也能像古代大侠一样帅气呢,不过估计我也就是拿着瞎比划几下,然后就被真正的高手给打败了,哈哈。
在博物馆里转了一圈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游了个泳。
这里面的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个小老师,在给我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我以前觉得历史是很枯燥的,就是书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
但是这次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文物,我才真正感受到历史是鲜活的,是有温度的。
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就想啊,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贝可真是太珍贵了。
这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更是一部部活着的史书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武汉博物馆观后感博物馆里干净、宽敞,给人一种愉快和古老的感觉,让人在参观时不知不觉的陶醉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阅读参考。
具有91年历史的江汉关大楼,结束了武汉海关办公大楼的使命,历经3年改建成江汉关博物馆,XX年12月28日开馆。
30日下午3点钟,随着久违15年的浑厚悠扬的江汉关铜钟报时声响起,我们参观完馆藏文物走出江汉关博物馆大楼,内心感慨良多。
1862年,江汉关设关;1924年1月,江汉关大楼落成。
作为武汉市地标建筑,江汉关大楼见证了武汉百年沧桑巨变,是武汉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见证。
我们看了该馆的基本陈列:江汉朝宗——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历程和相关复原陈列。
基本陈列分为3个单元:汉口开埠——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开端、艰难跋涉——武汉城市现代化的曲折探索、走向辉煌——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与腾飞。
以江汉关界碑、银锭等500多件文物为基础,综合运用照片、图版、表格、油画、场景复原、三维成像等多种表现手段,全景展示了武汉开埠设关后迅速崛起的历史,真实还原了武汉从一个封建内陆城镇向近代工商业城市转变,开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历程。
通过观展,我们了解到一部武汉商贸史都与江汉关息息相关,汉口开埠、建立海关、商贸发展,经济走向繁盛,武汉成为现代化大都会、华中商贸集散地、对外贸易重要关口,武汉的江汉关在推动对外贸易、城市经济外向型发展上,作出的贡献仅次于上海的江海关。
透过江汉关历史,展现了武汉近代屈辱史、新时代辉煌成就史。
展品展示精准,生动、逼真,贴近市民,接地气。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汉关博物馆在文物建筑中陈列文物,无疑加深了我们市民对城市历史的认知与热爱。
对于我们门票收藏爱好者来说,有一张门票也很重要。
江汉关博物馆目前还没有门票。
湖北省博物馆之行让作为中国人的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的“心与音”世界民族器乐展更是让我这个音乐初学者大开眼界,徜徉在文化与音乐交融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乐趣。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八百年的历史中,楚人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
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省博物馆的文物展览,真实具体地展现了楚文化的辉煌:楚国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典雅华丽的楚国漆器是楚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它以奇妙的造型,繁缛的纹样,丰富的色调,深厚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楚文化的别致风韵;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丝织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楚国在哲学、文学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先秦时期精神文明的顶峰,以老子、庄子哲学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是构筑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以屈原诗歌、庄子散文为代表的楚文学,是中国浪漫主义之源头····音乐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随州市曾侯已墓出土的曾侯已编钟,它是曾侯已墓的出土文物中最为耀眼的国宝级文物。
它由不同批次多组编钟组成,共56件。
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全部都是双音钟。
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律齐备。
作为河南人,从小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对中原文明也有一定的了解。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给中原文化带来几分厚重,作为古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华大地涌现了大批文人学者:老子、墨子、张仲景、张衡···同样,中原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也有自身的地域特色。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历经战乱,兼以人民生活比较艰苦,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朴实淳厚、坚毅刚直的民风,并养成了民间习武的风俗,陈氏太极拳、少林寺由此而来。
音乐方面1986年在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至少16根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了,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
同为华夏文明,楚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楚的浪漫,中原的刚毅,都成为各自地域的文化符号,以其不同的文化特色丰富着华夏文明,使之灿烂辉煌。
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的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具体反应了本地区的人文特色,地理环境等特点。
是这一地区最引以为傲最为重视继承发展弘扬的精神财富。
音乐则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从而使本地区的文化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同时也随时间永远流传下去。
使其文化更加充分地发展与弘扬。
所以一个地域必定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同样也会有独特的音乐文化。
音乐追随文化而发展,文化通过音乐而弘扬。
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艺术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仅能奏出美妙动人的音乐,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芦笙欢歌:芦笙,葫芦是苗,瑶,彝,拉枯,侗,壮等少数民族喜爱的自由簧乐器。
在节目喜庆时边吹边舞,芦笙乐队演奏者可达一百人。
特大的盛会,场面欢腾,热烈,壮观。
雪域圣乐: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藏族音乐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观念和审美求。
同时又反映了历史长河的轨迹和文化发展的脉络。
藏族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
每一种音乐都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藏族的乐器广泛分布于西藏,青藏,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族聚居地区。
其中很多乐器是有宗教仪式的法器演变而来。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特色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产生了风格不同的音乐。
音乐的地域性反映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的地域性导致了音乐的地域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崇尚自然的印度人民把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与鸟兽的叫声对应相连,这七个基本音也被印度人民赋予了人对特殊色彩的感觉,这七个基本音成为“拉格”;俄罗斯人深沉而忧郁的气质,奔放的民间文化,争强好胜的民族精神使其音乐也充满独特风格,巴拉莱卡俗称‘三角琴’便是俄罗斯独有的民族乐器;受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日本的一些民族乐器与中国的民族乐器也有丝丝连系,日本筝,就是8世纪由唐的十三弦筝演变而来,并分为乐筝,筑筝和俗筝。
萨摩琵琶,是16世纪由唐传入的琵琶演变而来····音乐之于文明,文明之于世界,世界的音乐把世界的文明连在一起,同时又有属于自己的地域特色。
中国的音乐为世界的音乐添砖加瓦,世界的音乐同时又影响着中国音乐的继续发展,二者相互包容,相互承接。
世界的音乐,音乐的世界。
用音乐的视角解读世界,用世界的眼光欣赏音乐。
包容的历史如阵阵钟鸣响彻耳畔,震撼灵魂,悠长的笛声如缓缓清流洗涤日益尘化的精神世界。
无需过多言语,你看到音乐了么,你听到历史了么?8月9日11点50分左右,“20XX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万里行”的吉利文化使者车队伴着一丝丝清风,缓缓驶入湖北博物馆的大门。
我们透过车窗,一眼望去,整个博物馆尽收眼底,仿古的建筑,青灰色的瓦片,四方的屋檐,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古朴,那一砖一瓦似乎述说着悠长而古老的故事。
湖北省博物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一部分器物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也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馆藏文物品类丰富,器类齐全,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
浪漫诗意的青花瓷所有展出的瓷器中,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青花四爱图梅瓶和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最受吉利文化使者们的关注。
青花四爱图梅瓶高厘米,口径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他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陶渊明爱菊,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传。
周敦颐爱莲,其名篇《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脍炙人口。
林和靖爱梅鹤,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
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青花四爱图梅瓶足部饰仰覆莲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
不愧为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
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则是十二件一套的青花压手杯,以十二月份的当令花卉为题。
分别以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
配合花卉书写咏赞诗句。
讲解员告诉我们,杯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这套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将诗、画、书法、篆刻多种艺术形式与瓷器工艺完美结合,可谓是清朝官窑瓷器的珍品。
穿越千年的编钟声在湖北省博物馆里,吉利文化使者们有幸听到了穿越千年的编钟声。
在整个大厅里,都弥漫着楚文化。
微弱的灯光渐明,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古装,编钟演了一曲曲动人的乐曲,有渲染上朝时庄严凝重的氛围的《朝乐》;展现梅花迎风摇曳,高洁安详的姿态的《梅花三弄》;表现高山流水的自然风光的《流水》。
一曲《楚骚》更是将楚人长袖细腰三道弯的舞风演绎得淋漓尽致。
那敲击所发出的自然的清脆的响声,那碰撞所震动出的美妙的音符,在演出厅特殊的结构下,形成的忽长忽短的回声,是哪个现代技术也模仿不出来的,就算是录音,也没有这种震撼。
演员们的精彩的演奏博得了吉利文化使者们的阵阵惊叹和热烈掌声。
曾侯乙编钟。
它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
它出土时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立即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
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
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
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
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
此外,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干扰。
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
此行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
历史如一条长河,涓涓的从古流到今,永远没有止尽。
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保护,去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