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教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知识导航一、提出问题1.你设计的生态缸是生态系统的哪种类型?2.动物的大小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3.植物种类及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4.设计的生态缸的稳定性有条件吗?二、猜想假设生态缸中的生物能稳定生活天。
三、实验过程1.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2.在生态缸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在上,层厚5~10cm。
3.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4.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上。
5.封上生态缸盖。
贴上标签(标签参考如下)将生态缸放置于、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6.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基质变化。
参考表格如下四、实验结论人工制作的生态缸,其生态系统可以。
五、实验评价此设计实验成功的关键之处是什么?①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②要考虑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③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④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六、注意本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制作完成的生态缸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能添加食物和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只有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2.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3.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生态缸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
要注意不能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生态缸的位置。
七、问题探究1.本组制作的生态缸中哪种生物最先死亡?分析其主要原因。
生态缸的制作流程

生态缸的制作流程
生态缸是一种可以模拟自然水域环境的器械,用于养殖水生生物,如鱼、虾、螃蟹等。
制作生态缸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1. 设计生态缸的结构和尺寸。
生态缸的大小和形状应该根据需要养殖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生态缸的材料可以选择玻璃、有机玻璃或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以便于观察水中生物的生长情况。
2. 安装滤水系统。
生态缸需要一个滤水系统来清洁水体,保持水质。
滤水系统可以包括物理过滤器、生化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器等。
3. 铺设底材和装饰物。
生态缸的底部可以铺设一层石英砂或河沙等,然后加入一些装饰物,如水草、石头、木材等。
这些装饰物不仅可以美化生态缸,还有助于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 加水和调节水质。
在生态缸内加入适量的水,并根据需要调节水质。
水质的调节包括水温、PH值、氧气含量等方面。
一般来说,养殖鱼类需要保持水温在20-28℃之间,PH值在6.5-7.5之间,氧气含量在5-10mg/L之间。
5. 放入生物。
在生态缸内放入养殖的生物,如鱼、虾、螃蟹等。
放入生物前,应该先适应环境,让水温、PH值等指标稳定在适宜范围内。
6. 定期清洁和维护。
生态缸需要定期清洁和维护,包括更换滤材、清洗底材、剪除水草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并进行调整和处理。
制作生态缸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但只要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就可以打造出一个健康、美丽的水生生物栖息地。
设计制作生态缸的知识点

设计制作生态缸的知识点一、引言生态缸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室内装饰品,它将水域植物、鱼类和微生物结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形成一个微型水景。
制作生态缸需要一些专门的知识和技巧,本文将介绍一些设计和制作生态缸的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生态缸的制作过程。
二、确定缸体尺寸和材料1. 缸体尺寸的选择在设计生态缸时,首先需要确定缸体的尺寸。
尺寸的选择要考虑到容纳的生物数量以及适宜的生活空间。
一般来说,较大尺寸的缸体可以容纳更多的生物,但也需要更多的维护和管理。
2. 缸体材料的选择常见的缸体材料包括玻璃和塑料。
玻璃缸体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观赏性,而塑料缸体则更轻便且不易破裂。
选择合适的缸体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决策。
三、设计和搭建生态系统1. 植物选择在生态缸中种植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能够美化缸体,还能提供氧气,并吸收废物和有害物质。
选择适合生态缸环境的植物,如绿萝、水培植物等。
2. 鱼类选择鱼类是生态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缸体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选择适合生态缸环境的鱼类,如锦鲤、小型热带鱼等。
同时要考虑鱼类之间的相容性以及缸体大小的适应性。
3. 微生物的引入微生物在生态缸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分解废物、维持水质的平衡。
引入适量的微生物,如指示苔、浮游生物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
4. 水质调节水质对生态缸的健康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调节水质的方法包括过滤、循环和定期清洁。
选择适合的过滤设备,并定期检查水质参数,如PH 值、温度等,保持水质的稳定。
四、日常养护和维护1. 日常饲养管理定期投喂适量的鱼食,维持鱼类的饮食平衡。
同时观察鱼类的行为和食欲,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定期清理缸体内的浮游生物和废物。
2. 定期剪裁和修剪生态缸中的水域植物容易生长,需要定期剪裁和修剪,以保持缸体的美观和植物的生长状态。
不仅要保持植物的适宜高度,还要避免其过于茂盛。
3. 防止疾病和病菌的传播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情况,如鱼鳞、鱼眼等,及时发现病症,避免疾病和病菌的传播。
原生态缸的制作流程

原生态缸的制作流程原生态缸是一种模拟自然河床环境的鱼缸,通过植物、石块等材料的布置,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河床景观,让鱼类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生活和生长条件。
制作原生态缸需要考虑到鱼类的生态环境和观赏效果,下面是一个制作原生态缸的流程:1.确定缸体:选择适合大小的鱼缸作为原生态缸的基础设施。
可以选择玻璃鱼缸或者塑料鱼缸,尺寸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使用的场景来决定。
2.装饰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合原生态缸的装饰材料。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石块、沉木、石英砂等材料来打造缸底的河床景观。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水草、海藻等可以增加观赏效果的植物。
3.布置石块:将选好的石块放置到缸底,根据个人喜好和设计效果来决定石块的摆放位置和数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大石块或者小石块,同时也要考虑到给鱼提供合适的隐蔽处。
4.布置沉木:将选好的沉木放置到缸内,根据个人喜好和设计效果来决定沉木的摆放位置和数量。
沉木可以提供给鱼类休憩和觅食的地方,也可以增加水族箱的层次感和观赏效果。
5.铺设石英砂:在缸底先铺设一层适量的石英砂,用来模拟河床的沙砾。
石英砂要清洗干净后再使用,以免污染水质。
石英砂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设计风格来决定。
6.场景植物的布置:选择适合于原生态缸的水草或海藻,将其根据个人喜好和设计效果布置在缸内。
水草可以为鱼类提供氧气和食物,也可以增加水族箱的观赏性。
7.缸内布线:根据需要,可以在缸内布设适量的氧气泵、过滤器、照明灯等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帮助维持水质的清洁和提供合适的光照条件。
8.加水和养鱼: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将鱼缸慢慢加满水,并投放适量的水质调节剂和鱼粮。
根据个人喜好和宠物店提供的建议选择适合的鱼类投放到缸内,开始正式养鱼。
9.定期维护:定期清理缸内的石块、沉木、植物等,以保持缸内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定期更换水质调节剂和过滤器内的滤芯,维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
以上就是一个制作原生态缸的大致流程。
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质和鱼类的适应性,给予充足的环境调节和养护的条件,才能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观赏效果的提升。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生态缸设计制作指南一、简介生态缸是一种模拟自然环境的装饰物,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要元素,包括生物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通过生态缸的设计和制作,可以提供一个小型自然生态系统,使人们能够观察和学习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室内空间的美观和生态价值。
二、设计目标1.生物多样性:生态缸中应包括多种不同物种的植物和动物,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情况。
2.水质循环:生态缸中的水质需要经过循环和净化,保持水体的清澈和适宜的生物生存环境。
3.养护便利:生态缸的设计应考虑养护和清洁的便利性,方便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4.美观性:生态缸的设计应注重美观性,使其成为一个精致而独特的室内装饰物。
三、制作步骤1.缸体选择:选择适合容纳生态缸的容器,可以是玻璃缸、陶瓷缸或塑料缸等材质,尺寸和形状根据具体需求而定。
2.植物选择:根据生态缸的尺寸和光照条件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可以是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或者湿地植物等。
3.动物选择:选择适合生态缸环境的小型水生动物,例如小型鱼类、螺旋藻或甲壳类动物等。
4.水质调节:使用适当的水质调节剂、过滤器等设备,调节和保持生态缸中的水质平衡和稳定。
5.照明装置:选择适合的照明装置,保证植物和动物所需的光照条件。
6.装饰和布局:根据设计需求和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装饰物和布局方式,使生态缸更加美观和有趣。
四、注意事项1.植物选择: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避免选择具有过度生长或者过度蔓延倾向的植物。
2.动物选择:选择小型和适合水质环境的动物,避免选择具有攻击性或者不耐水质变化的动物。
3.水质调节:定期检测和调节生态缸中的水质,确保水质的适宜度。
4.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洗和维护生态缸中的设备和植物,保证其清洁和健康状态。
5.光照注意:合理安排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避免养殖植物和动物的光照过度或不足。
五、应用场景生态缸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办公空间、教育机构等场景,为室内空间增添绿色和自然的氛围。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实验6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含答案)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6.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本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
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设计方案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每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稳定性是不一样的。
下面介绍制作一种生态缸的材料用具、实验步骤等,供你们参考。
你们也可以选择制作其他类型的生态缸,并观察稳定性。
在实验之前,应设计观察记录表材料用具1 cm 厚的玻璃板4-5 m2,粘胶足量,或其他可用于制作生态缸的比较大的器皿。
石块、沙土、含腐殖质较多的土、鹅卵石假山石等,自来水。
供选择的生物:鼠妇、蚰蜒、地鳖、蚯蚂、蜗牛、虾、小鱼、小乌龟等;黑藻、金鱼藻、苔藓、铁线蕨、浮萍、珍珠草、鸭跖草、马齿苋、金鱼花、罗汉松、翠云草等。
实验步骤1.用玻璃板和粘胶制作生态缸的框架。
2.在生态缸内底部的一侧铺垫几块石块作为基垫,再铺上一层颗粒较细的沙土,厚度为5-15 cm,在沙土上铺一层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厚度为5-10 cm,铺垫好的土和石块整体呈坡状。
3.在土坡上放几块有孔的假山石,可作为小动物栖息的场所。
4.向缸内倒入自来水,水位高5-10 cm,在水中放几块鹅卵石。
5.在土坡上选择苔藓、铁线蕨、鸭跖草、马齿苋、罗汉松、翠云草等进行种植,放人鼠妇、蚰蜒、蚯蚓、蜗牛等小动物;在水中放人浮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放人虾、小鱼和小乌龟等小动物。
6.封上生态缸盖。
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7.每个星期至少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并且进行记录。
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2.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3.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有无变化?如有,是怎样变化的?4.在生态缸中,最后留下来的生物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实验设计要求。
生态雨林缸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生态雨林缸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摘要】生态雨林缸系统是一种模拟雨林环境的微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促进作用。
本文介绍了生态雨林缸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包括基本原理、适合的容器和材料、植被的布置、水培植物和动植物的添加,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方法。
通过精心设计制作生态雨林缸系统,可以促进植被生长、提高空气质量,同时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未来生态雨林缸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建议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提高生态雨林缸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通过生态雨林缸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能够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实现。
【关键词】生态雨林缸系统、设计、制作、概念、重要性、意义、基本原理、容器、材料、植被、水培植物、动植物、温度、湿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发展前景、建议。
1. 引言1.1 介绍生态雨林缸系统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雨林缸系统是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微型生态环境,通过合适的植物和动植物,以及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这种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提供生物多样性、氧气产生和二氧化碳吸收等生态功能,同时也可以作为室内装饰,增加空间的绿色氛围。
生态雨林缸系统的概念是基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模仿和探索,将雨林中的生态原理融入到一个小型容器中。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或办公室里体验到丰富的自然生态,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除了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抚慰之外,生态雨林缸系统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下,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变得尤为重要。
而生态雨林缸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珍惜自然,进而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生态雨林缸系统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呵护。
1.2 阐述设计与制作生态雨林缸系统的意义通过设计与制作生态雨林缸系统,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搭建和维护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了解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依存关系。
原生态缸的制作流程

原生态缸的制作流程原生态缸是指以自然生态为模型,利用一些自然材料和生物来搭建的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它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可以提供一种自然、舒适、放松的环境。
下面是一个原生态缸的制作流程,包括材料准备、搭建结构、添加植物和生物等步骤。
第一步:材料准备1.缸体:选择一个合适的玻璃缸作为基础容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大小和形状。
2.过滤器:选择适合缸体大小和水质要求的过滤器。
3.水质调节剂:选择适合的水质调节剂,如活性炭、除氯剂等。
4.植物:选择适合生长于水中的水生植物,如水蕨、水葱、水毛茛等。
5.生物:选择适合水生环境的生物,如小型鱼类、螺、虾等。
第二步:搭建结构1.清洗缸体:清洗缸体,确保没有杂质和污垢。
2.搭建底座:在缸体底部加入一层沙子或石子,以便提供良好的排水和水分渗透。
3.搭建土壤层:在沙子或石子的上方加入一层富含养分的水生植物专用土壤。
4.建立景观: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设计构思,在缸体中添加适量的岩石、木材等,营造出一个自然的景观。
5.搭建过滤系统:根据缸体大小和水质要求,安装过滤器和氧气泵等设备,确保水体循环。
第三步:添加植物和生物1.添加水生植物:将选好的水生植物放入缸体中,注意让它们的根部完全浸入水中。
2.添加生物:将选择好的生物放入水中,如小型鱼类、螺、虾等,以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植物养护:定期给植物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适量的养分,并及时修剪过长的植物。
第四步:维护和养护1.水质检测: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PH值和硬度。
2.换水养护: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以保持水体的新鲜和适宜。
3.定期清洗过滤器:按照说明定期清洗过滤器和氧气泵,保持其正常运行。
4.注意观察:定期观察植物和生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一个原生态缸就可以制作完成了。
在享受它带来的美感和舒适同时,也要注意对它进行定期的养护和维护,让它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和健康状态。
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度添加植物和生物,以免影响缸体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
高二生物组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1.实验原理
设计生态模型都是完全封闭的,也就是说,在物质上,该模型与环境没有任何交换,在能量上,除去光线的照射之外,该模型也没有从环境中获得其他形式的能源。
但是,只要控制好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内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以及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就可以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平衡。
这一点,生态系统的理论为此提供了依据。
2.实验材料、试剂、仪器
①材料
a•生产者:健壮的金鱼藻(浮萍、满红红、黑藻等)。
b.消费者:螺蛳(蜗牛、蚯蚓、小鱼等)。
c.分解者:泥土中的各类微生物。
d.非生物物质:河水(井水、晾晒的自来水),泥沙。
②试剂
尿素、凡士林或蜡
③仪器
酒精灯、广口瓶(带塞)或废弃灯泡、大试管
3.实验步骤
①取250 mL平底广口瓶一个,加入一些细沙,再注入河水(池水)至容量的4/5 (上面留些空气),并加入少量尿素(切忌过多,主要供给生产者用)。
②放入健壮的金鱼藻(或其他藻类)一棵,螺蛳1〜2只,用软木塞(橡皮塞)塞紧瓶口,凡士林(石蜡)密封,小生态瓶就制好了。
③把密封的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的散光处(不能接受阳光直射),每天把瓶外尘埃擦去,以保持透光,每天观察瓶中动植物的生活状况并作好记录。
④正常情况下1〜2周后,可发现瓶中金鱼藻有生长现象,且瓶壁上逐渐有绿藻附着。
螺蛳产卵,附着在金鱼藻上。
⑤在天气温暖晴朗时,还可看到瓶壁上的绿藻及金鱼藻上有气泡附着或冒出,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若制作成功,即使瓶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但其中的各种生物仍能较长时间保持生存状态。
4.实验现象及结论
人工制作的小生态瓶,其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这也说明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稳定性。
5.实验关键
①设计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可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也可以模拟陆地生态系统。
但因为湖泊生态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它容易成功,所以,本次活动确定为模拟湖泊生态系统。
如果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其方法相同,但所取的材料有区别。
②制造生态系统模型,模拟生态系统的方法,大致如下:
a.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实验条件确定模拟生态系统的种类。
b.调查该种生态系统和主要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c
•从各成分中选典型的种群,确定它们的数量关系,使它们互相连接成一
条或数条食物链,保证能完成生态系统的功能。
d.设计生态系统模型的方案。
e •按照方案制作生态系统模型。
f •待移植到生态系统模型中的生物都成活时,对生态系统进行封闭。
g•封闭以后,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稳定。
此时生态系统即达到平衡状态,该生态系统的模拟基本成功。
这是由于食物链的调节作用引起的生态系统变化。
h.如果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特别是生产者)迅速死亡,生态系统崩溃,我们应当检查并总结失败原因,进行第二次设计制作。
③应选择有较强生命力的生物,并计算好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量的关系,以免破坏食物链。
同时应注意容器空间的容纳量。
不能投放过多的生物个体数量。
④生态瓶大小要适宜,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不能将水装满。
其大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是宜小不宜大。
⑤制作的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密封的。
瓶内的各种生物之间及其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且能够长期进行。
⑥由于该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极小,其生态平衡极易破坏,因此要注意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在春夏秋三季切勿受阳光直射,以免瓶中温度过高导致生物死亡。
⑦制好的小生态瓶,应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姓名、日期、模拟生态类型,
放在散射光下,不要随意移动位置。
⑧本实验可设计多种对照。
如水质、植物量、动物量、非生物物质成分、光照与否等。
设计的对照实验应按要求,只能保持一个变量。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