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教案课件-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市优(广东)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课件上册语文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课件上册语文课件

“不到”突出时间短,“即已”说明速度快,这两个词充分表现 出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12/6/2021
第四页,共八页。
3.阅读(yuèdú)下面这则消息,说说这则消息与课文的异同(从内容 和语言表达两方面进行思考)。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 前线记者阎吾报道 人 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 :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 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 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
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
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 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
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
的江面,等候(děnghòu)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
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
12/6/2021
第五页,共八页。
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 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 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并响起前后各部队(bùduì)间联络的号音。 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 、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 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 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 以听到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 了!南京再见!”
12/6/2021
第二页,共八页。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xiāo xi)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为何 如何
1949年2月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人民解放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国民党防线瓦解,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
2.如果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具体地告 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 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了解“新闻” 1、新闻的定义
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 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 国内外新近产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了解“新闻” 2、特点
(1)让事实说话 (2)报道迅速及时 (3)文字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
了解“新闻”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纭溃退。
“经营”“溃退”用词生动。“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 之义,更能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 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诸城进击中。
创作背景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 上被摧毁,但仍有大量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构筑 长江防线,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
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路,
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 后修正案)》,和平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 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 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大地区的战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课件

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
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课件国在民线 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4
生字新词
溃(kuì)退 荻(dí)港 诸(zhū) 经营:筹划,组织并管理。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 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课件在线
3
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
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
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
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
课件在线
7Hale Waihona Puke 精读品味1.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内容,你会怎么说? 2.课文语言简洁,表达得当。你 觉得哪些句子或者词语用得有 特色?找出来,品味一下。
课件在线
返回8
交流归纳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
十万人渡过长江。
2.①“经营”:写出了国民党军队的精心
布置和准备,与“摧枯拉朽”“纷纷溃退”
消息有三个特点: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 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 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记忆画线内容,并检查记忆效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共25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共25张PPT)

●背景 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
●结语 指的是新闻结束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
标题 引标、主标、副标。
必 不 可
导语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 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 新闻的躯干
辅 助
背景 结语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有时可 省略。
阅读常识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很简练准确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有 主标、 引标、副标之分;
●导语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 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 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新闻的五个W
一个H
When—— 何时 Who —— 何人 Why —— 何故
Where—— 何地
What —— 何事 (How———如何)
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 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 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 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 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 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叫倒 金字塔结构。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共36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共36页)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 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 渡江了吗?
体现新闻及时性
3、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4、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 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1、时间上的衔接:
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2、渡江部队的衔接: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3、内容上的衔接:
第二层有“和东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 第三层有“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 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
1.《消息两则》
毛泽东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基 本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这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住新闻的结构 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 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这则新闻,把握新闻的 结构和特点。 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从四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0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0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了解其写法特点。
读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点明人物
点明结果 点明事件
标题概括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也显 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明背景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受到了致 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和平谈判” 的诡计。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人民解放军下 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解放军部队于当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强渡长江,突破国 民党长江防线。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南渡长江》。
研读课文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 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 再说东路军?
①中路军第一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②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 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论; ③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 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
研读课文
再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 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2.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描写战争场面时是敌略我详, 本文分析战场情况时却是敌详我略,本文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本课中的两则消息,学习消息这个新文体,再次感受 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01 消息二则
第一课时 01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优质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优质教学课件

字词识记
( 摧枯拉朽 )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 业已 ) 已经。 ( 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 溃退 )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 ( 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 要塞 )指险要的关隘,亦作要隘,常出现在边城的要害处。 ( 歼灭 )消灭。
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段的总体情
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 况,引起读
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
者的阅读兴 趣。
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再读消息,剖析结构
“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 起何作用?
5W1H
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 when 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 where 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 who 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what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 why 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 how
品读消息,体会作者情感
写出了国民党军队一片混乱的败退场面,客观地 表现了国民党军队的虚弱和解放军的英勇。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
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
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
领南岸广大地区。
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 往无前的战斗场景。
再读消息,剖析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 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 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 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瓴” 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悍然
——蛮横的样子。
二、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1.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 是辅助部分。
标题:引题、主题、副题。
消息有三个特点: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
不能虚构夸张(真实性);
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 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
结语:是新闻的结尾。
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3.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公开性、针对性
背景和结语常暗含在主体里,不是每一篇新闻都有。
二、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2.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大约三十万人 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赞扬了我军战士英勇善 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了国 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态。
三、复述新闻
思考: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 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
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完整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 具体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 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 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 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教案
东安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⑶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⑷掌握新闻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⑵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掌握战争的主题。

2、掌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掌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局部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整个教学以听和读为主要手段,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三个角度对课文作反复阅读,以学生讨论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延伸拓展法:新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为让学生切实掌握这种文体,教学中宜选择几则新闻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局部的层次。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中央电视台新闻录音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新闻,要求学生听读,辨明字音和词义,积累词语;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培养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掌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能力训练,学会正确听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示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澎湃,是新闻作品中车载斗量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播放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曲,教师板书文题。

二、背景资料简介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需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