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共2套)模块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文化遗产,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
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当代人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
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
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不久前,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
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
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
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
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
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它值得现代人学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5 离 骚 含答案

5离骚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察:观察,了解。
B.进不入以离尤.兮尤:怨恨,指责。
C.唯昭.质其犹未亏昭:光明,纯洁。
D.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解析A项,“察”,看清楚。
答案A2.导学号9511400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自汉武帝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B.“进”,即“进身”,到朝中做官;“退”,即“隐退”,拒绝或辞去官职。
C.“衣”与“裳”,古代有明显区分,上身穿的为衣,遮蔽下体的裙为“裳”。
”即“四方”,指辽阔大地。
“荒”,边远的地方。
解析A项,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答案A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诗人后悔自己从政的人生选择,想一切从头开始。
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用夸张的服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
,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坚贞。
解析A项,“想一切从头开始”不当,应为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B项,“对偶”错,由于有“兮”字,前后两句字数不相等。
D项,“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有误,没有对比。
答案C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rn 窈窕tiǎo桂棹zho 冯虚御风fnɡB.嫠妇l 愀然qiǎo舳舻yu 山川相缪lioC.酾酒shī 横槊shu江渚zhǔ 正襟危坐jīnD.匏樽po 枕藉j蜉蝣f 一叶扁舟piān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3.下列句中加点的如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C.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遨游6.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下列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二、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二单元DIERDANYUAN4《诗经》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导学号95114007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
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E.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解析D项,“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很随便地应付婚事”;E 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
答案DE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
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法。
“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答题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考试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出题制卷:)一、语言知识和运用(1—5小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模棱摹拟落寞莫逆之交顶礼膜拜B.扉页菲薄斐然匪夷所思蜚短流长C.诋毁底蕴邸所低首下心砥柱中流D.搁浅奶酪贿赂洛阳纸贵一丘之貉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冬至过后,气温下降,寒风瑟瑟,在南滨路的人减少了。
(2)沈从文的《边城》以的文笔反映湘西的人文风貌。
(3)重庆商报与市劳动局联合组织了一次“讨薪行动”,第一天就有四起欠薪纠纷得到解决。
(4)本次历代名家书画展由中华博物馆举办,这些伤口堪称经典之作,是赝品可以比拟的。
A.宵夜简扑妥善决不B.消夜简朴妥善绝不C.宵夜俭朴妥当绝不D.消夜俭朴妥当决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雨,弄得面目全非。
B.5月16日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终于夺回了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
C.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D.丁是丁,卯是卯,本次模拟考试的题型、题量、难度、分值、试卷结构等都已确定,我们就不必再讨论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5年,我国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B.恢复升降级的中超06赛季即将打响,人们担心的假球、黑哨等不安定因素,会不会将日渐失去公信力的中国足球,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呢?C.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养人生、改变气质的价值不可小视。
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测评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测评卷一、(21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漫溯(sù)罗绮(qǐ)粗糙(cāo)未雨绸缪(liào)B.瘦削(xiāo)脾气(pí)处置(chǔ)迥乎不同(jiǒng)C.祈祷(qí)隐晦(huì)悄然(qiǎo)偃旗息鼓(yǎn)D.薄荷(bò)颤动(zhàn)浚河(jùn)青青子衿(jī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杀戮放肆云霄水龙头金碧辉煌B.风姿落寞苍桑名信片金科玉律C.惦记偏袒淅沥度假村欢渡春节D.怯懦琢磨通缉候车室甘败下风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成为当代最遭和最受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是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他,他。
A.忌恨诬蔑诅咒诽谤B.诬蔑忌恨诽谤诅咒C.诬蔑忌恨诅咒诽谤D.忌恨诬蔑诽谤诅咒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中国羽毛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夺得了汤姆斯杯,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C.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语文练习是使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遏止(è) 脊骨(jī) 遒劲(qiú) 六艺经传(zhuàn)B 瞳孔(tóng) 吮吸(shǔn)百舸( gě) 锲而不舍(qì)C 橘子(jú) 轻蔑(miè) 嘲讽(fěng) 不屈不挠(ráo)D 寥廓 (liáo ) 灰烬(jìn) 峥嵘(zhēng ) 輮以为轮(r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舟楫蛟龙骐骥金石可缕B.跬步埃土二螯作师说以怡之C.老聃驽马蛇蟮风华正茂D.近谀摇曳曙光不拘于时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次消防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可他因要处理个人私事,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没等会议结束,就离开,受到有关领导的批评。
②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摆脱了繁忙的公务,没过几天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③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案。
A.径自清静侦察B.径自清净侦查C.竟自清净侦查D.竟自清静侦察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产大片《十面埋伏》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B.公安人员昼伏夜出,经过二十多天的侦查,终于抓获了这个黑社会头子。
C.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一进客厅家徒四壁,宽敞明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他经济损失占气候灾害损失的50%左右。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题(基础知识)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家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②⑥⑤④③① B。
④⑥⑤①③②C.④⑤②①⑥③ D。
②③①④⑤⑥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A.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专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很时髦的美女司机被网友誉为公交天使,她乐于助人,做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D.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A.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B.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个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年年都上新台阶,去年上缴国家的利税与30年前相比,足足增加了二千倍。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
同学们进行高中语文的复习工作,除了需要掌握重要知识点外,还需要通过试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下面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家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
④⑥⑤①③②
C.④⑤②①⑥③ D。
②③①④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专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很时髦的美女司机被网友誉为公交天使,她乐于助人,做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D.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B.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个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年年都上新台阶,去年上缴国家的利税与30年前相比,足足增加了二千倍。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②子诚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
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
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③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④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⑤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
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⑥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⑦八十三了。
⑧八十三还采茶!
⑨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⑩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
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
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
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
她丈夫有超强记忆,
一部黄历倒背如流。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
“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
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
她的丈夫嗓子也好。
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
“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意能说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流行歌手。
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
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
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
所谓与人乐乐,其乐无穷。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
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
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
对我们,清名重要。
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
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
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
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
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
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
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
她自己也知道了。
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
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
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
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
可以干,不可以浊。
”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
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什么圣地。
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我似乎倾听到了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