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摄影入门 拍摄时怎样取景和构图
摄影基础指南

摄影基础指南摄影是一项有趣的艺术,可以让人们记录下精彩的瞬间。
随着手机和相机的普及,拍照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以下是一些摄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你在这个领域快速进步。
1. 确定构图构图是指照片中物体的排列方式。
好的构图可以让照片更有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一种流行的构图技巧是“三分法则”。
它将照片平均分为三个部分,并将关键元素放置在其中一个部分的焦点上。
例如,一个沿着水平线平分的图像,将在其中的一条线上放置主体,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
2. 了解光线了解光线如何影响你的照片是摄影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室内或暗处拍照时,最好使用闪光灯或增加ISO值,以获得更明亮的图像。
在户外,早上和傍晚的太阳会产生温暖的黄色光线,而中午则会产生冷色调光线。
学会观察和利用光线,可以让你拍摄更美丽和有趣的照片。
3. 不同的焦距摄影镜头的焦距决定了你可以拍摄的范围和深度。
较长的焦距将聚焦于一个物体,创造出盲区或模糊的背景,而较短的焦距则可以拍摄更广阔的范围和景深。
掌握这些不同的选项可以帮助你实现不同的风格和效果拍照。
4. 使用三脚架如果你想拍摄清晰的长曝光照片,或者需要稳定的拍摄,那么一架三脚架是非常必要的工具。
它可以消除手持相机引起的不稳定性,让你的照片更加清晰和稳定。
在购买三脚架时,请确保它足够稳固和坚固,并且可以承托你的相机。
5. 合理使用后期处理拥有一张高质量的照片不一定意味着你就可以上传或打印出来。
后期处理可以使你调整照片的颜色、光暗、对比度等。
但请注意,过量的处理可以使照片显得夸张或不真实。
要记住,后期处理只能弥补照片的缺陷,而不能在没有任何想象力或关注细节的情况下创造真正的美。
总结这些摄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你提高拍照技巧和激发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照片。
摄影是一个可以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艺术,保持好奇心和实践是提高技能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你可以创造出无限想象和美丽的瞬间,留住时间的记忆。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摄影技巧:学会这 15 种构图方法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而构图,作为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决定一张照片的成败。
掌握好构图方法,可以让你的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 15 种实用的构图方法,帮助你提升摄影水平。
一、中心构图法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种构图方法简单直接,能够突出主体,使观众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主体上。
比如拍摄一朵盛开的鲜花,将其放在画面正中央,周围虚化背景,就能很好地展现花朵的美丽。
二、对称构图法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的特点。
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例如拍摄一座古老的建筑,利用其对称的结构进行构图,能够展现出建筑的庄严和规整。
三、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均分为三等份,形成一个“九宫格”。
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这样的构图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舒适。
拍摄风景时,常常将地平线放在横向的三分之一处。
四、黄金分割构图法黄金分割比例约为 0618:1。
在摄影中,可以将主体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让画面更具美感。
这种构图方法相对较难掌握,但一旦运用得当,会使照片显得非常精致。
五、框架构图法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框架就像是一个引导观众视线的通道,让观众更容易关注到框内的主体。
六、引导线构图法画面中的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例如道路、河流、栏杆等。
将主体放在引导线的尽头或者交汇处,能够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故事性。
七、对角线构图法主体沿着画面的对角线分布,能够使画面更具动感和张力。
这种构图方法适合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或者具有延伸感的场景。
八、三角形构图法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画面中构建三角形的元素组合,可以让画面更加稳固和均衡。
比如拍摄山峰、人物组合等。
九、留白构图法在画面中留下一定的空白空间,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营造出简洁、宁静的氛围。
基础摄影构图与拍摄技巧

基础摄影构图与拍摄技巧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构图和技巧的运用对于拍摄出一张优秀的照片至关重要。
合理的构图能够突出主题,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拍摄技巧的熟练运用则能够使照片更加生动、精确地传达拍摄者的意图。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础的摄影构图与拍摄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提升自己的拍摄水平。
一、构图基础构图是指在摄影过程中,在画面中安排各种元素的位置和比例。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平衡感,进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构图方法及其运用技巧:1.1 三分法三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构图规则之一。
将画面等分为九个部分,通过将主题或重要元素放在这些交汇点上,可以使画面更加动感和有吸引力。
技巧:在构图时可以将取景框分为九个部分,并将主体物体放在交叉点上,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构图的位置。
1.2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利用对角线线条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从而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张力。
对角线构图能够带来更强烈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技巧:通过调整拍摄的角度和位置,找到可以形成对角线的元素,比如建筑物的线条、道路的弯曲等。
1.3 级差构图级差构图是指通过将不同大小、不同明暗度的元素放置在画面中,营造出大小对比的效果。
在画面中形成递增或递减的层次感,增加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
技巧: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排列,使画面中的元素形成明暗对比或大小对比。
二、拍摄技巧除了构图之外,拍摄技巧也是摄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技巧的运用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把握拍摄时机,提高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拍摄技巧:2.1 使用三脚架使用三脚架可以提高拍摄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因手持拍摄造成的模糊或晃动。
三脚架使得镜头对准主题更加精确,同时也可以进行长时间曝光等技术操作。
技巧:选择稳固的三脚架,并在使用时注意调整高度和角度,保持镜头水平和垂直。
2.2 控制曝光曝光是指照片中的亮度和暗度的表现。
合理的曝光能够呈现出照片中丰富的细节和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
相机拍照构图知识点总结

相机拍照构图知识点总结摄影构图是摄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构图可以给照片增添趣味和美感,使照片更有吸引力。
构图不仅仅是在拍摄时的临时决定,而是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下面将从构图的要点、构图的元素和构图的技巧三个方面对相机拍照构图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构图的要点1. 主体构图时对主体的选择非常重要。
主体是照片的焦点,是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在构图时,主体应该位于画面的中心或者视线的交叉点,以吸引观众的视线。
2. 对称和平衡对称和平衡是构图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称的构图可以给人一种稳定和和谐的感觉,而平衡的构图可以让画面更加美观。
在构图时可以利用对称和平衡来加强照片的视觉效果。
3. 背景背景是构图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好的背景可以让主体显得更加突出,而一个糟糕的背景则会破坏整个画面的效果。
在构图时需要注意选择一个适合的背景,或者通过调整角度和光线来改变背景的效果。
4. 色彩色彩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不同的色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
在构图时需要考虑主体的色彩和背景的色彩是否搭配,以及如何利用色彩来增强画面的效果。
5. 线条和形状线条和形状在构图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形状则可以给画面增添趣味和动感。
在构图时可以利用线条和形状来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6. 光线光线是构图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光线的角度和强度可以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
在构图时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光线和利用光线来突出主体和背景。
二、构图的元素1. 主体主体是构图的核心元素,是画面的焦点。
在构图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主体,并通过构图的手法来突出主体的重要性。
2. 前景前景是构图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元素。
一个好的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3. 背景背景是构图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一个好的背景可以使主体更加突出,而一个糟糕的背景则会破坏整个画面的效果。
4. 对比对比是构图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元素。
取景拍摄的技巧

取景拍摄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取景拍摄的技巧:
1. 视角选择:尝试不同的视角,如低角度拍摄,可以突出被拍摄对象的高度和力量感;高角度拍摄,则可以营造一种俯瞰的感觉。
2. 对称与不对称:利用对称构图可以创造一种平衡和稳定感,而利用不对称构图可以营造一种独特与活跃感。
3. 用线条引导视线:利用直线或曲线的线条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体或创造一种动态感。
4. 利用自然光:在室外拍摄时,选择适合光线的时间和角度,可以创造柔和的光影效果或利用阳光来突出被拍摄对象。
5. 利用背景: 注意背景的选择和处理,避免与主体产生干扰,或利用背景元素来丰富画面。
6. 捕捉关键时刻: 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捕捉关键时刻,例如动态的跳跃、飞溅的水花等。
7. 找到独特的角度: 寻找不常见的角度和拍摄点,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8. 利用对比: 利用色彩、明暗、大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突出主题的重要性或创造戏剧性效果。
9. 遵循构图规则: 遵循一些基本的构图规则,如黄金分割、对角线等,可以提高画面的平衡和美感。
10. 实践与尝试: 最重要的是不断实践和尝试,不断尝试不同的技巧和风格,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摄影技术。
拍摄中的构图技巧有哪几种

拍摄中的构图技巧有哪几种拍摄中的构图技巧是摄影师用来布置图像元素以及决定拍摄角度和框架的方法和策略。
构图技巧对于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起着关键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构图技巧:1. 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最经典的构图技巧之一。
将画面分成三个水平或垂直等分的部分,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对称和平衡感的构图。
摄影师可以将被摄主体放在画面的交叉点上,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和有吸引力。
2. 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是另一种常用的构图技巧。
将画面分成不同的比例(通常是1:1.618)可以形成一种令人愉悦和吸引的布局。
摄影师可以将被摄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线上,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美观。
3.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将主体物体放在对角线上,以增加动态和视觉吸引力的一种技巧。
对角线构图可以给图像带来一种线性条纹和动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4. 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指将主体物体放在画面的中心,左右两侧完全对称的布局。
对称构图能够给人一种平静和安宁的感觉,对于拍摄建筑、自然景观等静态场景非常有用。
5. 前景构图前景构图是在画面中加入前景元素以增加深度和层次感的技巧。
摄影师可以使用树木、花草、岩石等前景物体来衬托主题,使图像更加立体感和有趣。
6. 留白构图留白构图是通过减少画面中的元素来突出主题的一种构图技巧。
摄影师可以利用空白的区域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创造出一种简洁和纯净的效果。
7. 眼观构图眼观构图是通过摄影师自身的观察和感觉来确定拍摄角度和构图的一种技巧。
摄影师可以通过观察主题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征来决定最佳的构图方式。
8. 剧场构图剧场构图是利用光线、阴影和主题姿态等因素来创造戏剧性效果的一种构图技巧。
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拍摄人像和戏剧性场景,通过灯光的运用和角度的选择来营造出一种戏剧化的效果。
9. 空间构图空间构图是指利用画面中的空间关系来创造一种运动和流动感的构图方式。
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角度和远近的距离来展示主题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空间感。
摄影取景的基本要点

摄影取景的基本要点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合理的取景可以有效地传达摄影师的意图和情感。
以下是摄影取景的基本要点,希望对摄影爱好者有所帮助。
1. 视角选择:摄影取景的第一要点是选择合适的视角。
视角的高低和角度的选择都会对照片的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低角度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威严感,而高角度则可以展示被摄物体的整体特征。
2. 对焦点确定:对焦点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确定对焦点,可以使被摄物体清晰突出,并将其他元素虚化,从而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3. 色彩搭配:色彩是摄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色彩搭配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冷色调可以传达出安静和冷静的感觉,而温暖色调则可以营造出温馨和欢乐的氛围。
4. 光线利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合理利用光线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效果。
例如,利用侧光可以产生明暗对比,增强照片的层次感;而背光则可以营造出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5. 构图构思:构图是摄影中的重要要素,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布局和平衡。
常用的构图方法包括规则三分法、对角线构图和黄金分割法等。
通过合理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吸引力。
6. 背景选择:背景是摄影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它对照片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背景可以使被摄物体更加突出,并与主题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画面效果。
7. 瞬间抓拍:摄影是记录瞬间的艺术,抓住瞬间的精彩瞬间是摄影师追求的目标。
因此,摄影取景的要点之一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及时捕捉到那些瞬间的美丽瞬间。
8. 情感表达:摄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摄影取景可以表达出摄影师对被摄物体的情感和感受。
因此,在取景时要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使照片富有情感,并使观众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摄影取景是一门技巧和艺术的结合,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希望以上的要点能够对摄影爱好者有所启发,并在摄影创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摄影与摄像基础 第二单元 任务四取景与构图

图2.88《赶海的渔民》牟善章 摄
3.前景
前景是指在摄影画面上,位于主体前面或 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或景物。前景有时可以是 主体也可以是陪体,但多数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前景在摄影画面中的位置无一定之规,根据画 面内容和结构的需要,可安置在画面的左右边 缘,亦可安置在画面的上下边缘,甚至可以遍 布画面,形成一个“画框” (见图2.89)。
1.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影响着主体与环境的表现,
一般分下面五种景别(见图2.92): ⑴远景:画面容纳的景物范围较大,
着重表现景物所处的场景、环境、气氛 与气势。
⑵全景:表现某一事件或某一具体的 对象,将该事件或对象置于画面的主要 位置,画面能通过特定的气氛、环境来 烘托主要对象。
⑶中景:画面具体介绍某一事件的主要部分, 着重表现参与事件的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憬》单光磊 摄
图2.99《憧憬》单光磊 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2.99《憧憬》单光磊 摄
3.拍摄高度
拍摄者站在一定的高度,如果是相机 镜头光轴和视平线等高平行拍摄是平拍; 镜头光轴上仰高于视平线拍摄是仰拍; 下俯且低于视平线拍摄是俯拍。
⑴平拍。是最常使用的镜头角度。它接近人 眼的视觉习惯,有利于突出前景人物(见图 2.100)。但主体、陪体和背景易于重叠、混 淆。画面上的地平线或水平线常出现在画面的 几何中线上,画面上下对分,显得呆板。新闻 摄影多用这种角度,特别是中、近景,对抢镜 头、抓拍颇为方便。
图2.87《大学生》苏明静 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手摄影入门拍摄时怎样取景和构图新手摄影入门拍摄时怎样取景和构图取景就是选择恰当的拍摄范围,使景物合理地安排在一张有限的画面上,使拍出来的照片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取景实际上也就是构图。
取景(或构图)要注意以下四点:1.构图要突出主题-这就是说,一张照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内容。
取景不能过于杂乱,画面要简洁,主次分明,而且对主题的位置、方向,在画面上要作合理安排。
一张照片的主题,一般不能放在正中,可放在井字格两线交叉点上的四个黑点位置上。
2.注意画面上的平衡性-照片画面不可一头重、一头轻;不要一边大、一边小;一边多、一边少.应当在人们视觉上相对平衡.在拍摄天上飞鸟,地面的羊群,海面的浪花等都需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使照片给人们有一种舒畅的感觉。
3.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我们必须给画面下一个稳定的感觉。
也就是说,在取景时必须将水平线、地平线等安排在水平位置,面对于地面垂直的物体,如建筑物、电线杆等,应该使它们垂直于照片底边,否则照片就会不稳定,这是值得注意的。
在注意表现各种物体稳定性的同时,也要避免给人以不活泼、沉闷、呆板的感觉。
4.直拍还是横拍-如果你要反映画面的宽度和辽阔感,或拍摄对象的水平线条多于垂直的线条,例如水面、田野、街道等,最好拍横的.如果要强调高度感,或拍摄对象的垂直线条多于水平线,例如:塔、高大建筑物、高山等那么最好拍直的.总之,—表现高大,使用竖的取景,这样可以使景物向上引伸,有时我们把镜头仰起,更能表现高大物的高峻.表现宽广,取景时尽可能使用横拍,这样可使横线条的景物向两方延伸,更表现它宽广的特点.逆光拍摄是摄影用光中的一种手段。
广义上的逆光应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
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
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
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
如果我们能将逆光摄影的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创作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在逆光的场景下,人物的发丝会更明显、更漂亮,身体的边缘线也会呈现出来,整个人物会变的更立体。
这也就是在摄影领域中,许多人喜欢逆光进行拍摄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我们再针对逆光的拍摄,做一整理及说明以拍摄人像为例,太阳(或光线)在人像的后方,整个场景的光线分布,人像的脸部、正面,会呈现相对较暗的情况,这便是所谓的「逆光拍摄」。
大部份的相机会预设以全部的取景画面做为测光的依据,由于逆光环境,人像的后方光线已相对较强,在平均计算之后,相机便会认为人像的正面之阴暗情况是正常的,这也就是逆光环境,会拍出『大黑脸』的原因.解决方案1. 我们可以使用「曝光补偿」的观念,来处理「逆光的摄影」,也就是增加曝光量来让脸部更亮一些,但是这种方法,会提升整张相片的亮度,所以不但脸部变得亮一些,背景也会跟着变亮,而导致背景的细节有所丧失。
2. 比较好的方法,是使用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在人物的脸部。
例如上图,由于光线从模特儿的后面射入,我们在模特儿的前面以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在人物的脸部。
便可以轻易地达成脸部的光线,为正常的曝光情况。
反光板的选择在艳阳下,可以使用白色的反光板,以求光线的柔和,在阴天,则可使用银色或金黄色的反光板,以求反射更多的光线。
事实上,你也可以自制反光板,利用保丽龙板,银色的纸,剪贴成自制的反光板。
逆光的摄影是一常用的手法,妥善地应用反光板或其它的补光器材,会让拍摄结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初级摄影全程训练教程(转)训练1、全景深练习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要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 光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2、单体对焦练习要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
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3、定格练习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
建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
训练4、动感练习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
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议:慢速快门1/15秒-11秒。
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15、1/8、1/4、1/2、1秒逐段练习。
使用三脚架。
训练5、取景练习要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
*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础建议:望远镜头,大光圈。
训练6、特写练习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训练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多用于人像摄影。
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
(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练习8、横、纵位构图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要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建议: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练习9、三角形构图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要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建议: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练习10、对称形构图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要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建议: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广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练习11、垂直、水平构图被摄体:风景、建筑等.要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建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 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 使用三脚架练习12、S形、斜线构图被摄物: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 要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延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建议: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 主题要突出.练习13、黄金分割法构图被摄提示:任何均可.要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 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建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第三单元:用光训练[1]。
练习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
要求: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
建议:1、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
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
2、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
即:GN/距离=F。
练习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要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
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
建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
练习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集会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
要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
建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ISO400的胶卷。
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80A滤镜矫正色温。
曝光不能有过。
参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
练习17、朝阳、夕阳、夜景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
要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
建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F8~11左右,AE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M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蕉,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
练习18、白色物体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
要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
建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0.5~1.5EV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
第四单元:用光训练[2]练习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要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建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 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 等,补偿越大,被摄主体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
练习20、侧光的运用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要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建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侧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和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