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摄影入门知识大全(初学者必看),推荐文档
摄影入门知识总结(必备3篇)

摄影入门知识总结(必备3篇)1.摄影入门知识总结第1篇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够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3.人像拍摄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
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
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
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
最后,构图。
人像最好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从下看是处)。
这样拍出的人像片就会生动,有视觉的冲击力,让人看着好看。
4.怎样拍好微距拍好微距,需要用光、构图讲究技巧。
我们要掌握的是怎么把微距拍清楚,不要拍糊呢?注意以下两点就行了。
摄影基础入门知识

摄影基础入门知识
摄影基础入门知识如下:
1、学习持机方法: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2、熟悉相机部件: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3、掌握光线方向:拍摄人像时,被摄者的面部是光线最容易到达的地方,因此一般拍摄人像时都会让人物面部正对光源,但正面光由于缺乏变化,容易使人物面部显得比较平。
4、了解构图法则:对称式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具有平衡、稳定的特点。
摄影最基础知识入门

摄影最基础知识入门摄影最基础知识入门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摄影最基础知识入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正确持机方法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
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
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
千万不要耸起双肩。
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
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
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
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完整版)初学者摄影基础知识

摄影基础知识焦距(焦距越大,视觉越小)焦距镜头名称18mm 鱼眼、广角镜头50mm 标准镜头18mm-40mm 广角或短焦镜头70mm-135mm 中焦镜头135mm-500mm 长焦镜头500mm 望远镜头景深概念: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与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
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红眼:指在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由于被摄者眼底血管的反光,使拍出照片上人的眼睛中有一个红点的现象。
白平衡: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
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
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摄影常见名词明度:镜头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口径大光通量多,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明度大小以光圈系数按倍数来计算.明度的大小是决定暴光的暴光的重要因数之一.场曲:在一个平坦的影象平面上,影象的清晰度从中央向外发生变化,聚焦形成弧型,就叫场曲.原因是中心离镜头近,周边离镜头远.一般拍照团体人像,安排成弧型,就是纠正这一缺点.有效口径:有效口径是指照相机镜头前镜的光束直径与焦距的比数.如光束直径是25mm,镜头焦距是50mm,则该镜头的有效口径就是1:2或者\"f/2\".有效口径是这一镜头的最大口径.二道火快门:第一步先按下空挡,快门钮的一半;第二次按到底,快门才开.它能防止手振和减少按快门的时差,并能避免误碰快门钮,造成浪费.没有二道火快门的相机,误碰以下快门钮,就浪费一张底片.反光板:锡箔反光太亮,可以用褶皱法使反光散射柔和;用白纸反光板也叫柔和;用白漆刷白的反光板,容易变黄失去反光效果。
照相入门知识点总结大全

照相入门知识点总结大全照相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它可以让我们记录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也可以让我们展现自己的摄影技巧。
然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照相,我整理了一些照相入门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相机的选择1.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是目前最常见的相机类型之一,它具有易携带、易操作、照片预览、照片存储等优点。
在选择数码相机时,要注意像素、传感器大小、镜头品质等因素。
2. 单反相机单反相机是一种专业相机,拥有更高的像素和更好的成像质量,适合专业摄影师或者对照相有更高要求的人群。
在选择单反相机时,要注意镜头的选择、机身的选购、镜头的适配等问题。
3. 无反相机无反相机是一种介于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之间的产品,它继承了数码相机的便携性和易操作性,同时又具有单反相机的部分功能。
在选择无反相机时,要注意画质、自动对焦速度、镜头数量等因素。
二、光影的掌握1. 光线光线是照相的基础,它对照片的成像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拍摄时,要注意光线的方向、亮度和颜色温度,以保证照片的明暗适度和色彩丰富度。
2. 阴影阴影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有时候会让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在拍摄时,要注意阴影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保证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曝光曝光是指相机感光元件受到光照的时间,曝光过度会导致照片过曝,曝光不足会导致照片暗淡。
在拍摄时,要注意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ISO感光度等参数,以保证照片的曝光合适。
三、构图的技巧1. 三分法则三分法则是指将画面分成九个相等的部分,通过将主题放置在这些交汇点上,来使画面更加美观。
在拍摄时,要注意主体的位置和画面的分布,以保证照片的构图合理。
2.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式,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稳定。
在拍摄时,要注意利用对角线将画面分割成两个部分,以保证照片的对称性和整体性。
3. 空间构图空间构图是一种重视画面中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构图方式,可以使画面更加宽敞和开阔。
摄影初学者常识大全

摄影初学者常识大全篇一: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第一课: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光圈: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
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
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
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
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
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
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
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
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
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快门: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
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
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
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
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
摄影初学者常识大全

摄影初学者常识大全初学摄影,必定会接触到“曝光”这个词语,所有的照片好看与否都会先考虑曝光是否正确,那么作为一个初级摄影爱好者,我们应该了解哪些的摄影常识和快速拍摄的小技巧呢?本文带你快速入手。
一:正确曝光的组成要素光圈、快门、ISO称为曝光三要素。
首先,什么是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摄影,光圈,焦距,色彩,白平衡上图中可以看出,光圈越大,镜头的通光量也就越大,所需的曝光时间就越短,反之光圈逐渐的缩小,进光量也就越小,所需的曝光时间就会延长,那么使用大光圈和小光圈在画面呈现上会有什么区别呢?摄影,光圈,焦距,色彩,白平衡这张图可以看出,使用F2.8的大光圈拍摄,可以营造出主体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而缩小光圈,则会出现主体与背景都比较清晰的画面,这是也为什么大家在拍摄人像照片的时候喜欢使用大光圈镜头,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大光圈来突出主体虚化背景。
上图不仅介绍了大光圈与小光圈的效果对比,而且可以看出两张照片虽然光圈和速度不一样,但是其整体曝光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得知正常曝光的图片是通过光圈与快门的组合而定的,并不是唯一的。
摄影,光圈,焦距,色彩,白平衡机型:EOS 5D Mark III 1/80s f/1.8 ISO100 24mm使用F1.8大光圈进行人像拍摄既然说到了光圈,在单反相机上都会有AV模式,即光圈优先模式,新手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可以调到这个档位,使用固定的光圈值进行拍摄,这样相机会根据你选用的光圈来自动选择对应的快门速度,这是很实用的办法,在正常的拍摄场合,相机都会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曝光照片。
摄影,光圈,焦距,色彩,白平衡光圈优先模式档位当然,ISO也是你不可忽略的设置之一,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低ISO可以保证画面的纯净度,高ISO则可以保证在弱光环境下照片的清晰,不过随之而来的噪点也是你要考虑的。
摄影,光圈,焦距,色彩,白平衡佳能相机ISO设置界面如果你不确定在当前场景下用什么样的感光度合适,那么你可以将ISO设定到AUTO档上,让相机自动检测现场环境提供出对应的ISO进行拍摄,也是一个保证正常曝光的好办法。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互联网类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互联网类关键信息项:1、摄影设备的类型与选择相机: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无反相机等镜头:广角、标准、长焦等其他设备:三脚架、闪光灯、滤镜等2、摄影的基本原理光线与曝光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的关系景深的概念与控制3、构图方法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线条、形状、色彩在构图中的运用4、拍摄模式与技巧自动模式、手动模式、程序模式等拍摄不同场景(风景、人像、静物等)的技巧5、后期处理基础知识常用软件:Photoshop、Lightroom 等调整色彩、对比度、锐化等基本操作11 摄影设备的类型与选择111 相机如今,摄影领域常见的相机类型包括数码相机、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
数码相机通常较为轻便,操作简单,适合日常拍摄和旅行记录。
单反相机则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更换镜头的特点,受到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无反相机则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具有体积小巧、电子取景等优势。
112 镜头镜头的选择对于摄影效果至关重要。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广阔的风景和大型场景,能够展现出宏大的视角。
标准镜头与人眼的视角相似,常用于拍摄日常生活和人像。
长焦镜头则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拉近,常用于拍摄野生动物、体育赛事等。
113 其他设备除了相机和镜头,三脚架可以稳定相机,避免拍摄时的抖动,尤其在长曝光拍摄中必不可少。
闪光灯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额外的照明,以获得清晰明亮的照片。
滤镜能够改变光线的特性,如偏振镜可以减少反光,中灰渐变镜可以平衡天空与地面的曝光。
12 摄影的基本原理121 光线与曝光光线是摄影的灵魂,了解光线的特性和运用是拍摄出好照片的基础。
曝光则是控制相机接受光线的量,正确的曝光能够使照片中的景物呈现出合适的亮度和细节。
122 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的关系快门速度决定了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影响着捕捉动态物体的效果。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定格瞬间,较慢的快门速度则可以创造出流动的效果。
光圈控制着镜头的进光量,同时影响景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言道:种田要知节气,开车要懂离合,任何一样手艺都有行话。
虽然我觉得尽量从实际问题说起,尽量不要说的很专业,但有几个词却是谈到摄影无法避开的词,它们是:光圈,快门,曝光,焦距, ISO,景深。
一、ISO与图片质量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
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
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
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
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
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
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
但如果ISO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
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 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
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的哦。
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
也就是说: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
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
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800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的大小。
现在是2008年,解像度已经足够,该是重点关心图像质量的时候了。
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
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
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
定义: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
在使用135相机拍摄的时候有一个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二、光圈所有相机都基于小孔成像原理: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内壁生成此树的倒影。
假如我们在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装上胶卷或CCD),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完整的照相机了。
这就是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块玻璃呢?而且这几块玻璃(镜头)还卖得那么贵!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孔必须很小,这也是针孔相机名称的来历。
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不了像。
所以我们没有小门成像一说。
孔小进光量就小,所以玩针孔摄影非常锻炼人的耐心,一张照片曝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常见。
而且,由于光的衍射干扰,针孔相机拍的图片都不够清晰,如雾里看花一般。
没有人原意花几个小时去拍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
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个小孔开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呢?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凸镜的聚光功能。
把玻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确实如此。
相机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
今天数码相机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的排列组合,然后外面用塑料或铁皮一包。
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
进光量问题解决。
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
比如夏日沙滩上烈日当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要眯着眼睛仔细观察。
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
很显然,为了应付不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的大小的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
这个装置就是光圈。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
一组凹凸镜再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
定义: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F22, F32, F44, F64。
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
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
也许您已经看出来了,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
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质量最好?根据上图,最小光圈F22时光圈跟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前面说过针孔成像好不了;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
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之道,请牢记: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
如果是135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F8或F11。
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F2.5到F8之间,中间的F4.6为最佳光圈。
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龙头,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
对于镜头我们当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这就如同家里的水龙头,虽然平时我们刷牙洗脸从不把它开最大,但万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们会立即把龙头拧到最大,并且痛恨当初为什么没有装一个大点的水龙头。
一个镜头最大光圈时成像并不好,平时我们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在特殊弱光又不准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比如深夜的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后悔当初为什么没买一支大光圈镜头。
但大光圈镜头的价钱很贵,重量惊人。
比如Canon70-200mm有两个版本,光圈为F4的售价人民币五千元,重700克;光圈为F2.8的那一款售价八千多元,重达1500克。
这是因为光圈大一级,镜片就大很多,加工难度大。
是否值得为大一级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钱和负重的汗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三、曝光为了讲清曝光这个词,我们还是回到小孔成像。
假设一个黑乎乎的密闭房间,一面墙壁上开了个小圆窗户,窗对面的内壁上安上感光材料(白沥青,大型胶卷或CCD)。
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机。
在没有打开小窗之前,房间里是黑乎乎的。
我们打开小窗,光线从小孔而入,射到对面墙壁的胶卷上,产生光化反应(或光电反应,如果是CCD),照片就诞生了。
此过程就叫做曝光。
要得正确曝光的图片,必须精确决定曝光量。
所谓曝光量就是让多少光进入这个密闭房间里。
如果进光量太大,照片就会白花花一片,晚上变成了白天。
如果进光量太小,照片就会黑乎乎的,白人变成黑人。
幸好我们有了光圈和快门两样工具可以一起来控制曝光量。
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可以这样认为: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
假设窗户只打开1/4,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1/4*4=1/2*2=1,进光量都是一样多。
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总结以上几个名词解释,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光圈,快门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的感光速度。
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 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
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四、焦距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焦点),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对全幅135数码单反相机以及我们以前常用的135胶卷相机(使用超市里的盒装胶卷)来说,焦距5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简称标头,拍出来的照片类似肉眼平视的感觉(视角为45°左右)。
严格的定义是:标准镜头就是焦距等于底片(或CCD)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单张135底片是24×36m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其对角线长度为43mm,所以135画幅的标头应该是43mm。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把焦距为40-60mm的都称为标头。
早期的单反相机是与50mm镜头捆绑销售的,这也许是称其为“标准镜头”的原因吧。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因为它视角大;长焦镜头(焦距大于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
长焦镜头也称远摄镜头或望远镜头。
从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推断出,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长焦镜头都高大威猛。
以后我们只要一看到那些又粗又长的大家伙,不用说那都是长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