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奥数第七讲追及问题

六年级上奥数第七讲追及问题
六年级上奥数第七讲追及问题

六年级上奥数第七讲追

及问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七讲追及问题【知识概述】

追及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类。这类问题的特点是:两个物体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出发的地点不同(或者从同一地点不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慢者在前,快者在后,因而快者离慢者越来越近,最后终于追上。解答这类问题时,要理解速度差的含义(即单位时间内快者追上慢者的路程,也就是快者速度减去慢者速度)。要解决追及问题,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公式: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快者速度=速度差+慢者速度

慢者速度=快者速度-速度差

【经典例题】

例1. 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城同时出发,向一个方向前进,汽车在前,每小时40千米;摩托车在后,每小时75千米。经过3小时摩托车追上了汽车。甲乙两城的距离是多少?

例2. 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例3.甲乙两人赛跑,甲的速度是8米/秒,乙的速度是5米/秒,如果甲从起点往后退20米,乙从起点处向前进10米,问甲经过几秒钟追上乙?

【变式训练】1.甲乙两车相距90千米,两车同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多少小时甲车能追上乙车?

2.某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第一批的学生骑自行车先走,他们的速度是200/分,10分钟后,其余同学乘汽车前往电影院,汽车的速度是600/分,结果所有的同学同时到达。求学校和电影院的距离。

3.小明步行上学,每分行75米,小明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没有带,就骑自行车去追,每分钟行375米,爸爸出发多少分钟后能追上小明?

4、已知甲骑自行车追赶前面步行的乙,乙的速度是每分钟60米,甲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甲出发8分钟追上乙,那么乙比甲早出发多少分钟?

例4、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到达B地后立即沿原路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5.小兰和小松同时从学校去少年宫,小兰步行每分钟走6米,小松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小松比小兰早到12分钟,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米?

例6、快车长106米,慢车长74米,两车同向行使,快车追上慢车后,又给过1分钟才超过慢车,如果相向而行的话,车头相接后经过12秒两车才完全离开。就两列车的速度?

变式训练1、在400米的环行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同地起跑,如果同向而行3分20秒相遇,如果背向而行40秒相遇,已知甲比乙快,求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7、某校202名学生排成两路纵队,以每秒3米的速度去春游,前后相邻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为米。李老师从队尾骑自行车以每秒5米的速度到队头,然后又返回到队尾,一共要用多少秒?

巩固训练:

1.两辆汽车相距1500千米,甲车在乙车前面,甲车每分钟行610米,乙车每分钟660米,乙车追上甲车需几分钟?

2.老王和老张从甲地到乙地开会,老张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先出发2小时后,老王老出发,老王用了3小时追上老张,求老王骑车速度?

3.上午10点,从一个港口开出一只货船,下午2点钟,又从这个港口开出一只客船,客船开出12小时追上货船,客船速度20千米/小时,求货船速度?

4.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行全程需15小时,乙车行全程需12小时,甲车先出发2小时后,乙去追甲,问乙车要走多少千米才能追上甲车?

5. 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钟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小张家到公园有多少米?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四个半小时到达西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西站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四年级同学从学校步行到工厂参观,每分钟行75米,24分钟以后,因有重要事情,派张兵骑车从学校出发去追。如果他每分钟行225米,那么几分钟后可以追上同

学们?

8、两名运动员在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250米,乙每分钟跑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钟甲追上乙。环形跑道一周长多少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9、我骑兵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追击敌兵,当到达某站时,得知敌人已于2小时前逃跑。已知敌人逃跑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我骑兵几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10、东西两地相距56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培优专题讲练:第4讲:枚举法(教师版)

第四讲枚举法 1.计数问题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计次序”的问题,一类是“不计次序”的问题。 2.枚举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规律来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 3.枚举法的根本思想在于分类,通过分类可以将原本复杂的问题拆分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一进行分析。分类的思想可以化繁为简,化复杂为简单。 4.可以利用“树形图”来方便的记录枚举的过程,有几类问题就分出几个分枝,逐层按照顺序不断分叉再一一筛选,留下符合条件的,去掉不符合条件的。注意在枚举“不计次序”的问题时,只需考虑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的分枝,而不用理会其他情况。 5.计次序:不但要挑选出来,而且还需要排列顺序,不同的排列顺序认为是不同的情况或方法。这类问题通常是“排列”的题目。 6.不计次序:只要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排列顺序,不同的排列顺序认为是相同的情况或方法。这类问题通常是“选取”的题目。 1.理解“枚举法”的含义。 2.能在题目中熟练运用枚举法解题。

例1:小明和小红玩掷骰子的游戏,共有两枚骰子,一起掷出。若两枚骰子的点数和为7,则小明胜;若点数和为8,则小红胜。试判断他们两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分析与解:将两枚骰子的点数和分别为7与8的各种情况都列举出来,就可得到问题的结论。用a+b表示第一枚骰子的点数为a,第二枚骰子的点数是b的情况。 出现7的情况共有6种,它们是: 1+6,2+5,3+4,4+3,5+2,6+1。 出现8的情况共有5种,它们是: 2+6,3+5,4+4,5+3,6+2。 所以,小明获胜的可能性大。 注意,本题中若认为出现7的情况有1+6,2+5,3+4三种,出现8的情况有2+6,3+5,4+4也是三种,从而得“两人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大”,那就错了。 例2: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图中的三角形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位置也很凌乱,不好数清楚。为了避免数数过程中的遗漏或重复,我们将图形的各部分编上号(见右图),然后按照图形的组成规律,把三角形分成单个的、由两部分组成的、由3部分组成的……再一类一类地列举出来。

高斯小学奥数六年级上册含答案第07讲 不定方程

第七讲 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顾名思义就是“不确定”的方程,这里的不确定主要体现在方程的解上.之前我们学习的方程一般都有唯一解,比如方程3419x +=只有一个解5x =,方程组25238x y x y +=??+=?只有一组解12x y =??=? . 什么样的方程,解不唯一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二元一次方程25x y +=的解就不唯一,因为每当y 取定一个数值时,x 就会有相应的取值和它对应,使方程成立,这样一来就会有无穷多组解.通常情况下,当未知数的个数大于方程个数时..............,这个方程(或......方程组)就会有无穷多个解............ . 可是方程的解那么多,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呢?应该说,如果不加任何额外的限制条件,这无穷多个解都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通常会限定方程的解必须是自然数,这样一来,往往就只有少数几个解能符合要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所有的解都不对. 练一练 求下列方程的自然数解: (1)25x y +=; (2)238x y +=; (3)321x y +=; (4)4520x y +=.

本讲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的一类方程(或方程组):它们所含未知数的个数往往大于方程的个数,而未知数本身又有一定的取值范围,这个范围通常都是自然数——这类方程就是“不定方程”. 形如ax by c +=(a 、b 、c 为正整数)的方程是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标准形式.解这样的方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枚举.那怎样才能枚举出方程的全部自然数解呢?我们下面结合例题来进行讲解. 例1. 甲级铅笔7角一支,乙级铅笔3角一支,张明用5元钱买这两种铅笔,钱恰好花完.请 问:张明共买了多少支铅笔? 「分析」设张明买了甲级铅笔x 支,乙级铅笔y 支,可以列出不定方程:7350x y +=,其中x 和y 都是自然数.怎么求解呢? 练习1、(1)求3535x y +=的所有自然数解;(2)求1112160x y +=的所有自然数解. 一般地,如果x m y n =??=?是ax by c +=的一组解,那么x m b y n a =+??=-? (当n a ≥时)也是ax by c +=的一组解.这是因为()()()()a m b b n a am ab bn ab am bn c ++-=++-=+=.另外,x m b y n a =-??=+? (当m b ≥时)也是ax by c +=的一组解,理由相同. 这条性质有什么用呢?我们以求2350x y +=的自然数解为例,我们容易看出它有 一组自然数解1010x y =??=?.应用上面的规律,x 每次增加3,y 每次减少2(只要y 还是自然数),所得结果仍然是2350x y +=的一组解,所以138x y =??=?、166x y =??=?、194x y =??=?、222x y =??=?、250x y =??=?都是2350x y +=的自然数解.另外x 每次减少3(只要x 还是自然数),y 每次增加2,所得结果也是2350x y +=的自然数解,所以712x y =??=?、414x y =??=?、116x y =??=? 也都是2350x y +=的自然数解.而且这样就已经求出了2350x y +=的所有自然数解,它们是: 116x y =??=?、414x y =??=?、712x y =??=?、1010x y =??=?、138x y =??=?、166x y =??=?、194x y =??=?、222x y =??=?、250x y =??=?. 这就告诉我们,在求形如ax by c +=(a 、b 、c 为正整数)的不定方程的自然数解时,我们可以先找出一组解,之后其余的所有解都可由这一组解的x 值每次变化b ,y 值每次变化a 得到(注意变化的方向相反,一个增加,另一个就得减少,才能保证ax by +的大小不变).

六年级数学-奥数精品讲义16讲

六年级数学-奥数精品讲义16讲 目 录 第1讲 定义新运算 第2讲 简单的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第3讲 分数乘除法计算 第4讲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5讲 估算 第6讲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技巧 第7讲 简单的分数应用题(1) 第8讲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2) 第9讲 阶段复习与测试(略) 第10讲 简单的工程问题 第11讲 圆和扇形 第12讲 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第13讲 分数应用题复习 第14讲 综合复习(略) 第15讲 测试(略) 第16讲 复杂的利润问题(2) 第一讲 定义新运算 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种法则的运算。在这一讲里,我们学习的新运算就是用“ #”“*”“Δ”等多种符号按照一定的关系“临时”规定的一种运算法则进行的运算。 例1;如果A*B=3A+2B ,那么7*5的值是多少? 例2;如果A#B 表示 3 B A + 照这样的规定,6#(8#5)的结果是多少? 例3;规定Y X XY Y X +=? 求2Δ10Δ10的值。

例4;设M*N 表示M 的3倍减去N 的2倍,即M*N=3M-2N (1)计算(14 *10)*6 (2)计算 ( 58*43) *(1 *2 1) 例5;如果任何数A 和B 有A ¤B=A ×B-(A+B ) 求(1)10¤7 (2)(5¤3)¤4 (3)假设2¤X=1求X 例6;设P ∞Q=5P+4Q ,当X ∞9=91时,1/5∞(X ∞ 1/4)的值是多少? 例7;规定X*Y=XY Y AX +,且5*6=6*5则(3*2)*(1*10)的值是多少? 例8;▽表示一种运算符号,它的意义是) )((A Y A X XY Y X +++ = ?1 1 已知3 211212112=+++= ?))((A 那么20088▽2009=? 巩固练习 1、已知2▽3=2+22+222=246; 3▽4=3+33+333+3333=3702;按此规则类推

六年级浓度问题(奥数拓展)-应用题第4讲

慎审题多思考多总结Just for you !

【浓缩问题】特点是减少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1. 要从含盐12.5%的盐水40 千克中蒸去多少水分才能制出含盐20%的盐水? 【习题1.1 】在含盐0.5%的盐水中蒸去了部分水,就变成了含盐10%的盐水,已知原来的盐水是10 千克, 求问蒸发了多少千克的水? 习题1.2 】要把含盐24%的30 千克盐水制成含盐40%的盐水,如果蒸去水分,要蒸去多少千克的水分? 习题1.3 】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24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25%的糖水,需要蒸发水多少克?视频描述

【加浓问题】特点是增加溶质,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剂) 例2. 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 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习题2.1 】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习题2.2 】有含盐15%的盐水20 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 %,需加盐多少千克? 习题2.3 】由糖和水混合而成的浓度为10%的糖水14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3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 少克?

【稀释问题】特点是加“溶剂” ,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3. 要把30 克含盐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习题3.1 】现有烧碱35 克,配制成浓度为28%的烧碱溶液,须加多少水? 【习题3.2 】要把20 克含盐10%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2%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30%的“ 1059”溶液多少习题3.3 】治棉铃虫须配制0.05%的“ 1059”溶液,问在599 千克水中,应 加入千克?

六年级奥数第七讲1行程问题教师版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 知识点拨: 发车问题 (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 (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 火车过桥 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 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 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 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 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接送问题 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 (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 (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 (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 (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

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 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 2、班车走的总路程; 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 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 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流水行船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 ①两只船在河流中相遇问题,当甲、乙两船(甲在上游、乙在下游)在江河里相向开出: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船速+乙船船速 ②同样道理,如果两只船,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所用的时间,与水速无关.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顺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 也有:甲船逆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 说明:两船在水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同静水中的及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一样,与水速没有关系. 例题精讲: 模块一发车问题 【例 1】某停车场有10辆出租汽车,第一辆出租汽车出发后,每隔4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在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2分钟后,有一辆出租汽车进场.以后每隔6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回场.回场的出 租汽车,在原有的10辆出租汽车之后又依次每隔4分钟开出一辆,问:从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后,经过多少时间,停车场就没有出租汽车了? 【例 2】某人沿着电车道旁的便道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步行,每7.2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过,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过,如果电车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以同一速度不停地往返运行.问:电车的 速度是多少?电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小学奥数精讲精练: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无答案)全国通用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我们已经学过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等基础知识。这一讲主要介绍基本定律和性质在加减法中的灵活运用,以便提高计算的技能技巧。 一、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巧算加法 1.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数的和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另一个加数的补数。 如:28+52=80,49+51=100,936+64=1000。 其中,28 和52 互为补数;49 和51 互为补数;936 和64 互为补数。 在加法计算中,如果能观察出两个加数互为补数,那么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把这两个数先相加,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再与其它加数相加,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例 1 巧算下面各题: (1)42+39+58; (2)274+135+326+ 265。解:(1)原式=(42+ 58)+39

=100+39=139

(2)原式=(274+326)+(135+265) =600+400 =1000 2.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加数没有互补关系,可以间接利用补数进行加法巧算。例 2 计算 986+238。 解法 1:原式=1000-14+238 =1000+238-14 =1238-14 =1224 解法 2:原式=986+300-62 =1286-62 =1224 以上两种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再去掉多加的部分(即补数),所以可称为“凑整去补法”。 解法 3:原式=(62+924)+238

=924+(238+62) =924+300 =1224 解法 4:原式=986+(14+224) =(986+14)+224 =1224 以上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为两个数,使其中一个数正好是另一个加数的补数。所以可称为“拆分凑补法”。 3.相接近的若干数求和 下面的加法算式是若干个大小相接近的数连加,这样的加法算式也可以用巧妙的办法进行计算。 例 3 计算 71+73+69+74+68+70+69。 解:经过观察,算式中 7 个加数都接近70,我们把 70 称为“基准数”。我们把这7 个数都看作70,则变为7 个70。如果多加了,就减去,少加了再加上,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原式=70×7+(1+3-1+4-2+0-1)

六年级上奥数第一讲找规律

第一讲 找规律 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数、式或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解题的思路是实施特殊向一般的简化;具体方法和步骤是(1)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2)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3)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问题. 开篇小练习: 1、有一列数,观察规律,并填写后面的数,-5,-2,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组数为: 1111111,,,,,,234567 ---- …找规律得到第11个数是___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____ 3、小凡在计算时发现,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他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你能根据他所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 111111111×111111111=______吗? 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个同学研究一列数:1,-3,5,-7,9,-11,13,……照此规律,他们得出第n 个数分别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2n-1 B.1-2n C.(1)(21)n n -- D.1 (1)(21)n n +-- 5、如图,是用积木摆放一组图案,观察图形并探索:第五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第 n 个图形中共有 块积木. 6、观察数列1,1,2,3,5,8,x,21,y,……,则2x-y=____________ 7、观察下列各式: 12 34567822,24,28,216,232,264,2128,2256,======== …,请你根据上述规律,猜想108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 8、观察下列各式:32 11= 3323332 333321231236123410+=++=+++=

六年级奥数第四讲繁分数的计算

(一)繁分数的计算 --------巧取倒数法 【知识要点】 一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还含有分数或四则混合运算的分数叫做繁分数.通常无法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因此繁分数的运算过程就是化简的过程,要分别对分子和分母逐步进行计算,其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概念清楚,运算迅速正确,而且还需要探索和掌握一些灵活的解题方法,化“繁”为“简”. 繁分数由分子部分、分母部分和分隔分子及分母的主分数线三部分构成.繁分数化简的目的是使分子部分及分母部分都不再含有分数. 连分数是一类特殊的繁分数,它的化简也用到繁分数化简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计算 1 1 4 1 3 1 2 3 - - - (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从下往上,依层化简 1251312 21;33; 3335/355 -==-=-= 1543112 44;. 43 12/5121243 12 -=-== 练习一 1.试计算 1 1 4 1 3 1 2 1 1 2 - + - + (1997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原式= 2.计算 1 1 1 1 2 1 3 1 4 5 + + + + (1998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原式=. 例2已知= = + + + x x 则 , 11 8 4 1 1 2 1 1 1 .(1999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解析 181313 ,11,; 111 1188 122 111 2 144 4 x x x =∴+=+= +++ +++ + 进而我们有: 12 22, 13 4 x +=+ + 12135 ,,. 13424 4 x x x =+== + 练习二 1.已知:= = + + + x x 则 , 25 18 4 1 1 2 1 1 1 .(2000年北大少年数学邀请赛第二试试题) 解析因为 2.已知167, 196 1 1 2 1 3 1 4 x x = + + + + 求的值. 解析 【课后精练及思考题】 计算 5 3 79 511 3649 + + - (199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

六年级上奥数第七讲追及问题

六年级上奥数第七讲追 及问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七讲追及问题【知识概述】 追及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类。这类问题的特点是:两个物体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出发的地点不同(或者从同一地点不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慢者在前,快者在后,因而快者离慢者越来越近,最后终于追上。解答这类问题时,要理解速度差的含义(即单位时间内快者追上慢者的路程,也就是快者速度减去慢者速度)。要解决追及问题,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公式: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快者速度=速度差+慢者速度 慢者速度=快者速度-速度差 【经典例题】 例1. 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城同时出发,向一个方向前进,汽车在前,每小时40千米;摩托车在后,每小时75千米。经过3小时摩托车追上了汽车。甲乙两城的距离是多少? 例2. 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例3.甲乙两人赛跑,甲的速度是8米/秒,乙的速度是5米/秒,如果甲从起点往后退20米,乙从起点处向前进10米,问甲经过几秒钟追上乙? 【变式训练】1.甲乙两车相距90千米,两车同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多少小时甲车能追上乙车?

2.某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第一批的学生骑自行车先走,他们的速度是200/分,10分钟后,其余同学乘汽车前往电影院,汽车的速度是600/分,结果所有的同学同时到达。求学校和电影院的距离。 3.小明步行上学,每分行75米,小明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没有带,就骑自行车去追,每分钟行375米,爸爸出发多少分钟后能追上小明? 4、已知甲骑自行车追赶前面步行的乙,乙的速度是每分钟60米,甲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甲出发8分钟追上乙,那么乙比甲早出发多少分钟? 例4、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到达B地后立即沿原路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5.小兰和小松同时从学校去少年宫,小兰步行每分钟走6米,小松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小松比小兰早到12分钟,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米? 例6、快车长106米,慢车长74米,两车同向行使,快车追上慢车后,又给过1分钟才超过慢车,如果相向而行的话,车头相接后经过12秒两车才完全离开。就两列车的速度? 变式训练1、在400米的环行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同地起跑,如果同向而行3分20秒相遇,如果背向而行40秒相遇,已知甲比乙快,求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7、某校202名学生排成两路纵队,以每秒3米的速度去春游,前后相邻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为米。李老师从队尾骑自行车以每秒5米的速度到队头,然后又返回到队尾,一共要用多少秒? 巩固训练: 1.两辆汽车相距1500千米,甲车在乙车前面,甲车每分钟行610米,乙车每分钟660米,乙车追上甲车需几分钟?

六年级奥数培训第16讲--比的应用(一)

第16讲比的应用(一) 一、知识要点 我们已经学过比的知识,都知道比和分数、除法其实是一回事,所有比与分数能互相转化。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二、精讲精练 【例题1】甲数是乙数的2 3 ,乙数是丙数的 4 5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思路导航】 甲、乙两数的比 2 :3 乙、丙两数的比 4 :5 甲、乙、丙三数的比 8:12 :15 答: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8:12:15。练习1: 1.甲数是乙数的4 5 ,乙数是丙数的 5 8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2.甲数是乙数的4 5 ,甲数是丙数的 4 9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例题2】光明小学将五年级的140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植树活动,已知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2:3,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人数的比是4:5。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先求出三个小组人数的连比,再按求出的连比进行分配。 ①一、二两组人数的比 2 :3 二、三两组人数的比 4 : 5 一、二、三组人数的比 8:12 :15 ②总份数:8+12+15=35 ③第一组:140×8 35 =32(人) ④第二组:140×12 35 =48(人) ⑤第三组:140×15 35 =60(人)

答:第一小组有32人,第二小组有48人,第三小组有60人。 练习2: 1.某农场把61600公亩耕地划归为粮田与棉田,它们之间的比是7:2,棉田与其他作物面积的比6:1。每种作物各是多少公亩? 2.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分三组参加植树。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人数的比是5:4,第二组与第三组人数的比是3:2。已知第一组的人数比二、三组人数的总和少15人。六年级参加植树的共有多少人? 【例题3】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如果甲校给乙校650本,甲、乙两校图书本数的比就是3:4。原来甲校有图书多少本? 【思路导航】由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可知,原来甲校图 书的本数是两校图书总数的 7 75 + ,由于甲校给了乙校650本,这时甲校的图书 占两校图书总数的 3 43 + ,甲校给乙校的650本图书,相当于两校图书总数的 7 75 +- 3 43 + = 13 84 。 650÷( 7 75 + - 3 43 + )× 7 75 + =2450(本)答:原来甲校有图书2450本。 练习3: 1.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比是1:5。如果再读30页,则已 读和未读的页数之比为3: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师版

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 1、 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 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 2、 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 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 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 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 1 a b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 b a a b =-?-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 1(1)(2)n n n ?+?+,1 (1)(2)(3) 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 1111 [](1)(2)2(1)(1)(2) n n n n n n n =-?+?+?+++ 1111 [](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11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2)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 (1) 122334...(1)n n ?+?+?++-?1 (1)(1)3 n n n = -??+ (2) 1 123234345...(2)(1)(2)(1)(1)4 n n n n n n n ??+??+??++-?-?=--+ 二、换元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三、循环小数化分数

六年级奥数-第七讲.行程问题(一).教师版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 教学目标: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 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 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 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拨: 发车问题 (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 (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 火车过桥 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 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及车身长度之和. ⑵火车及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及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 ⑶火车及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 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

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接送问题 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 (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 (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 (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 (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 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 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 2、班车走的总路程; 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 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 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流水行船问题中的相遇及追及 ①两只船在河流中相遇问题,当甲、乙两船(甲在上游、乙在下游)在江河里相向开出: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船速+乙船船速

六年级奥数辅导第13讲 排列组合

六年级奥数辅导第十三讲排列、组合问题 一、排列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把一些事物排在一起,构成一列,计算有多少中排法,这就是排列问题。在排列过程中,不仅与参加排列的失误有关,而且与各失误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 排列公式:P m =(n-1) (n-2)……(n-m+1) n 【例题分析】 例1、有9面颜色不同的信号旗,任意取出3面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表示信号,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例2、用0,1,2,3,4,5,6,7,8这九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例3、7个人并排站成一排,其中甲必须站在中间位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巩固提高】 1、某班有一个小图书馆,有不同的文艺书8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书120本。如果最多从这两类书中各借1本,共有多少种借法? 2、要排一张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如果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从1,3,5中任取两个数字,从0,2,4中任取两个数字,共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偶数有多少个? 二、组合问题。

知识导航: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分组”问题,如把同学分两组进行篮球对抗赛,从全班同学中选几人参加数学竞赛等。这种“分组”问题,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组合问题。 组合问题与所取的元素有关,而与元素之间的先后顺序无关。 组合公式C m n =p m n ÷p m m 【例题分析】 例1、六(1)班要在25名同学中选出4名同学去参加夏令营活动,共有多少种选法? 例2、从6幅水墨画、3幅油画和4幅素描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画室。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例3、圆上有12个点,以每3个点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一共可以画多少个三角形?若以每4个点为顶点画一个四边形,可以画多少个四边形? 【巩固提高】 1、要从9名男生和5名女生中选出6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共有多少种选法? 2、某种产品100件,其中2件次品,其余为合格品,从中抽3件产品来检验, 至少有1件次品的情形有多少种? 3、从16个小朋友中任选4个人合影留念,共需拍多少张照片? 综合练习

六年级奥数-第七讲-分数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 例1:某车间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了1 3,第二天生产了剩下的 2 5 ,还差360个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多少个? 例2:某车间计划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了2 7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70个,第三天生产了300个,这时完成零件数超 过了计划的1 10 。原计划生产零件多少个? 例3:某校三个年级共有学生480人,五年级的人数比四年级多1 8 ,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少14人,六年级有多少人? 例4:春风小学原计划栽杨树、柳树和槐树共1500棵,植树开始后,当栽了杨树的3 5 和30棵柳树后,又临时运来了15棵槐 树,这时剩下三种树的棵数恰好相等。试问原计划这三种树各栽多少棵?练习题: 1、一条水渠,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 3 ,第二天又修了余下的 1 3 ,还剩300米没有修。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2、一瓶酒精第一次倒出13,然后倒回瓶中40克,第二次倒出瓶中剩下酒精的59 ,第三次倒出180克,瓶中剩下60克。原来瓶中有酒精多少克? 3、某校六年级三个班同学做数学学具。六(1)班做的学具占三个班总件数的25,六(2)班做的学具比六(3)班多14 ,比六(1)班少10件。问六(2)班做学具多少件? 4、某工厂原有工人248人,其中女工占 1531 ,后来调走几名女工,这样女工人数占总人数的715 。问调走了几名女工? 5、图书室里有文艺书、科技书和连环画共1880本,文艺书借出25 ,科技书借出50本,又买来40本连环画,这时三类书本数相同,问原来这三类书各有多少本? 例5:甲桶食油比乙桶食油多2.4千克,如果从两桶里各取出0.6千克食油后,甲桶里剩下的521等于乙桶里剩下的13 。问两桶原来各有食油多少千克?

六年级奥数简便运算

第四讲 简便运算(二) 一、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介绍了运用定律和性质以及数的特点进行巧算和简算的一些方法,下面再向同学们介绍怎样用拆分法(也叫裂项法、拆项法)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运用拆分法解题主要是使拆开后的一些分数互相抵消,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一 般地,形如1a ×(a+1)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a+1 ;形如1a ×(a+n ) 的分数可以拆成1n ×(1a -1a+n ),形如a+b a ×b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b 等等。同学们可以结合例题思考其中的规律。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计算:11×2 +12×3 +13×4 +…..+ 199×100 原式=(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 =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1-1100 =99100 练习1 计算下面各题: 1. 14×5 +15×6 +16×7 +…..+ 139×40

2. 1 10×11 +1 11×12 +1 12×13 + 1 13×14 +1 14×15 3. 12 +16 +112 +120 + 130 +142 4. 1-16 +142 +156 +172 【例题2】 计算:12×4 +1 4×6 +1 6×8 +…..+ 1 48×50 原式=(2 2×4 +24×6 +26×8 +…..+ 248×50 )×12 =【(12 -14 )+(14 -16 )+(16 -18 )…..+ ( 148 -150 )】×12 =【12 -150 】×12 =625 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 1. 13×5 +15×7 +1 7×9 +…..+ 1 97×99

六年级奥数第16讲-比较数的大小(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六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16讲——比较数的大小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①小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②分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③数的估算时常用方法。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一、小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为方便比较,往往把这些小数排成一个竖列,并在它们的末尾添上适当的“0”,使它们都变成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如果是循环小数,就把它改写成一般写法的形式)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⑴通分母:分子小的分数小. ⑵通分子:分母小的分数大. ⑶比倒数:倒数大的分数小. ⑷与1相减比较法:分别与1相减,差大的分数小.(适用于真分数) ⑸重要结论: ①对于两个真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大的分数比较大; ②对于两个假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小的分数比较大. ⑹放缩法 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用到其它一些思路!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展开思维! 三、数的估算时常用方法 知识梳理

(1)放缩法:为求出某数的整数部分,设法放大或缩小.使结果介于某两个接近数之间,从而估算结果. (2)变换结构:将原来算式或问题变形为便于估算的形式. 考点一: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例1、如果a = 20052006,b = 2006 2007 ,那么a ,b 中较大的数是 例2、如果A =111111110222222221,B =444444443 888888887 ,A 与B 中哪个数较大? 例3、在 a=20032003×2002和 b=20022003×2003中,较大的数是______ ,比较小的数大______ 。 例4、试比较: 2962 2222????L 1442443个与1853 3333????L 14424 43个哪一个大? 例5、已知:258998 369999A =????L ,那么A 与0.1中 比较大,说明原因; 考点二:多个数的比较 例1、(1)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7 ,513,916,15 28 (2)(幼苗杯数学邀请赛)把下列分数用“<”号连接起来: 1017 ,1219,1523,2033,60 91 典例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专题:第7讲-应用题(无答案)全国通用

应用题 本讲针对应用题模块的高频考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巩固。 考察难度 应用题题作为华杯赛的必考点之一,整体难度适中,一般情况下在 3★左右。 备考建议 孩子在复习的时候,诸如年龄、周期、平均数等应用题需要秒杀,在分数、百分数、比列 和工程这些部分注重结合列表、画图等方法分析问题,务必熟练掌握代数和方程在解应用题中的使用。 课前预习 2 1) 一个分数约分后是 3 .如果这个分数的分子减去 18,分母减去 22,约分后就可以得到一 个新的分数 5 .那么,原来的分数在约分前是 。 3 某种长方体形的集装箱,它的长宽高的比是 4∶3∶2,如果用甲等油漆喷涂它的表面,每平方米的费用是 0.9 元,如果改用乙等油漆,每平方米的费用降低为 0. 4 元,一个集装箱 可以节省 6.5 元,则集装箱总的体积是 立方米.(第 10 届华杯复赛) 2)

3) 现有甲、乙、丙三个容量相同的水池.一台A 型水泵单独向甲水池注水,一台B 型水泵单独向乙水池注水,一台 A 型和一台 B 型水泵一起向丙水池注水.已知注满乙水池 则比注满丙水池所需时间多4 个小时,注满甲水池比注满乙水池所需时间多5 个小时,注满丙水池的三分之二需要个小时.(第19 届华杯复赛) 模块一列方程解应用题 要点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 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这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设立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是 1、审题找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各个量中的关键量,这个量最好能和题目中的其他量有着紧密的 数量关系; 2、设这个量为x ,用含x 的代数式来表示题目中的其他量; 3、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4、运用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解方程; 5、通过求到的关键量求得题目答案.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1].分数的速算与巧算.学生版(最新整理)

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 1、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 2、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 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那么有1a b ?a b <1111(a b b a a b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形式的,我们有:1(1)(2)n n n ?+?+1(1)(2)(3) n n n n ?+?+?+1111[(1)(2)2(1)(1)(2) 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2)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 (1) 122334...(1)n n ?+?+?++-?1(1)(1)3 n n n = -??+(2) 1123234345...(2)(1)(2)(1)(1)4n n n n n n n ??+??+??++-?-?=--+二、换元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