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常识翻译王天竹

合集下载

高考国学文化常识大全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国学文化常识大全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婵娟、嫦娥:月亮;手足:兄弟;汗青:史册;伉俪:夫妻;白丁、布衣:百姓;伛偻:农事;桑麻:农事;提携、垂髻:小孩;三尺:法律;膝下:父母;华盖:运气;函、简、筏、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提要第十三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提要第一节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

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

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

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

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

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

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

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

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

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

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

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

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

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

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

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

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

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

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

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学常识(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学常识(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学常识(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学常识精选篇1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3.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柳营: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唐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7.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仕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唐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8.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化常识》(王⼒)重点知识整理第⼀章天⽂1、五星:太⽩(⾦星)、岁星(⽊星)、⾠星(⽔星)、荧惑(⽕星)、镇星(⼟星)2、古⼈认为各种⾃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们将它们⼈格化,并赋予⼀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师屏翳、云师丰隆、⽇御羲和、⽉御望舒3、七政(七曜):⽇、⽉、⾦、⽊、⽔、⽕、⼟4、五纬:⾦、⽊、⽔、⽕、⼟①⾦星:古⽈明星,⼜名太⽩,因其光⾊银⽩。

⾦星黎明见于东⽅叫启明,黄昏见于西⽅叫长庚②⽊星:古⽈岁星,迳称为岁。

古⼈认为岁星⼗⼆年绕天⼀周③⽔星:⼀名⾠星,并不是指⾏星中的⽔星,⽽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宿)⑤⼟星:古名镇星或填星5、⼆⼗⼋星宿:古⼈先后选择了黄道⾚道附近的⼆⼗⼋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东⽅苍龙七宿⾓亢氐房⼼尾箕北⽅⽞武七宿⽃⽜⼥虚危室壁西⽅⽩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朱雀七宿井⿁柳星张翼轸6、四象:东⽅苍龙、北⽅⽞武(龟蛇)、西⽅⽩虎、南⽅朱雀7、有关天象的词:“⽉离于毕”:⽉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星居于⼼宿“太⽩⾷昴”:⾦星遮蔽住昴宿8、参商:指参宿和⼼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喻为参⾠或参商。

⼜因参宿居于西⽅,⼼宿居于东⽅,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喻为参商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区,名⽈紫微垣。

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尾箕⽃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衡、开阳、瑶光。

前四组成⽃⾝,古⽈魁;后三组成⽃柄,古⽈杓。

北⽃七星属于⼤熊座北⽃定季节:⽃柄指东,天下皆春;⽃柄指南,天下皆夏;⽃柄指西,天下皆秋;⽃柄指北,天下皆冬12、分野:《史记·天官书》:“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在春秋战国时代,⼈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

中国文化知识(英汉对照)

中国文化知识(英汉对照)

中国文化知识(英汉对照)2013年12月全国英语四级必考翻译(四级改革后关于传统文化)1. 中国龙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

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振奋腾飞、开拓变化的寓意和团结凝聚的精神。

Chinese Dragon Dragon totem worship in China has been around for the last 8,000 years. The ancients in China considered the dragon (or loong) a fetish that combines animals including the fish, snake, horse and ox with cloud, thunder, lightning and other natural celestial phenomena. The Chinese dragon wa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ulticultural fusion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the Chinese, the dragon signifies innovation and cohesion.2. 秧歌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

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

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

近年来,中国东北某些城市的老年人自发组织了了秧歌队,队员常年通过跳秧歌舞来保持健康,同事他们也乐在其中。

Yangko Yangko is one of tradition folk dance of Han in China. It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northern provinces. The dancers usually wear colorful and light costumes, and the performance is powerful and rapid. During some festivals such as Spring Festival, Lantein Festival, if people hear the sound of drum and gong, no matter how cold the weather is , they will come to street and appreciate the Yangko. Recent years, the old people in city of east-northern of China organized the team of Yangko by themselves, the teamers keep their health by dancing Yangko the whole year.3. 长城是人类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

中国文化常识75个

中国文化常识75个

中国文化常识75个1.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

2.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3. 中国人说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

4. 中国的传统服饰是汉服。

5.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

6. 中国的传统乐器有二胡、琵琶等。

7. 中国的传统美食有饺子、面条等。

8. 中国的传统建筑有故宫、长城等。

9. 中国的传统绘画有山水画、花鸟画等。

10. 中国的传统文学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11. 中国的传统哲学有儒家、道家等。

12. 中国的传统宗教有佛教、道教等。

13.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中医、针灸等。

14. 中国的传统武术有太极拳、少林拳等。

15. 中国的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等。

16.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有龙井茶、普洱茶等。

17. 中国的传统酒文化有白酒、黄酒等。

18.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有贴春联、放鞭炮等。

19. 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有嫁妆、喜糖等。

20. 中国的传统葬礼习俗有烧纸钱、扫墓等。

21. 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有科举制、私塾等。

22. 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强调家族和睦、尊老爱幼等。

23.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强调仁爱、诚信等。

24. 中国的传统礼仪观念强调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等。

25. 中国的传统艺术观念强调意境、神韵等。

26. 中国的传统科学观念强调实用、经验等。

27. 中国的传统农业观念强调勤劳、节俭等。

28. 中国的传统商业观念强调诚信、公平等。

29. 中国的传统政治观念强调和谐、稳定等。

30. 中国的传统军事观念强调战略、战术等。

31. 中国的传统法律观念强调公正、严明等。

32. 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强调虔诚、敬畏等。

33. 中国的传统社会观念强调团结、互助等。

34. 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强调多代同堂、男尊女卑等。

35.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强调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等。

36.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读书做官、功名利禄等。

37. 中国的传统医疗观念强调治未病、养生保健等。

38.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书法、绘画、雕塑等。

39. 中国的传统娱乐活动有下棋、打牌、唱戏等。

儿童需要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_必须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

儿童需要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_必须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

儿童需要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_必须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儿童需要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_必须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1】传统文化别称【月令(农历)别称】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季令别称】(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令别称】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国学启蒙教材第7册 31 二十四孝选 哭竹生笋

国学启蒙教材第7册  31 二十四孝选 哭竹生笋

31 哭竹生笋晋jìn 孟mèng 宗zōng ,少shǎo 丧父sàngfù。

母mǔ老lǎo ,病笃bìngdǔ,冬日dōngrì思sī笋sǔn 煮zhǔ羹gēng 食shí。

宗zōng 无wú计jì可kě得dé,乃nǎi 往wǎng 竹林zhúlín 中zhōng ,抱bào 竹zhú而ér 泣qì。

孝感xiàogǎn 天地tiāndì,须臾xūyú,地裂dìliè,出chū笋sǔn 数shù茎jīng ,持chí归guī作zuò羹gēng 奉fèng 母mǔ。

食shí毕bì,病愈bìngyù。

诗赞:泪lèi 滴dī朔shuò风fēng 寒hán ,萧xiāo 萧xiāo 竹zhú数shù竿gān 。

须xū臾yú冬dōng 笋sǔn 出chū,天tiān 意yì报bào 平píng 安ān 。

注释笃:病势沉重。

疾笃:病重。

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

肉羹。

在古代,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朔风:北风,冬季之风。

萧萧:稀疏的样子。

认认写写墓mù孟mènɡ笋sǔn抱bào裂liè茎jīnɡ愈yù读读背背朗读并背诵课文。

想想说说这故事虽然有些神奇,可孝心确能感动世界。

好人有好报,孝心有善果。

你说对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

中国的传统艺术门类繁多、雅俗共赏,从悠扬动人的民间音乐到细腻缠绵的地方戏曲,从疏洁淡雅的水墨画到刚柔并济的书法,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令人赞叹不已。

舞狮
舞狮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

舞狮在中国是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乡村,逢年过节及庆典盛事,都可以看到欢快的舞狮。

民间认为舞狮可以很好地把百姓的欢喜心情表达出来,也最能烘托热闹气氛。

舞狮尤以广东地区一带最为盛行。

用来舞动的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广东人称它为“醒狮”。

中国百姓对狮子有图腾般的崇敬感,狮子在民间有很多传说,其位置仅次于龙,因此舞狮也就带有了不少神秘色彩。

人们相信狮子是吉祥瑞兽,而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节日和喜庆活动,都会舞狮助兴,祈求吉利和如意。

专用于节庆场合纳福迎祥的舞狮,代代相传,从古代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发展成为具有健身功能的体育运动。

舞龙和舞狮的热闹场面在中国的电影中也是很常见的。

吉祥图案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含有吉祥意义的图案。

每到年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以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良辰佳节的庆贺。

中国的吉祥图案始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后来在民间流传开来。

今天,吉祥图案任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国的吉祥图案内容及其广泛,这里介绍最常见的几种::“双喜”字,是双喜临门,大吉大利的意思,民间常在办喜事时采用。

“寿”字,字头经过加工美化,变成对称的图案,是长寿的意思。

“福寿双全”,是由蝙蝠和寿字组成的图案。

“蝠”与“福”同音。

表示幸福长寿。

两个“有”字组成的对称图案,意思是顺也有,倒也有。

在中国农村常用来贴在收藏谷物的器具上,表示丰收富裕。

“百吉”,也叫“盘长”。

它无头无尾,无始无终,可以想象为许多个“结”,谐“百吉”之音,作为百事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有福寿延绵,永无休止的意思。

“五福捧寿”,图案中5个蝙蝠环绕一个寿字。

五福是长寿、富贵、康宁、道德、善终。

“四合如意”,4个如意从四面围拢勾连起来,象征诸事如意。

小孩儿满月与抓周
在中国,小孩儿的满月酒和抓周仪式独具特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两
个仪式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

小孩儿出生满一个月的那天,孩子的家人一般要招呼亲朋挚友,邀请他们一起来庆祝孩子满月。

按照中国的传统,这一天,家里会充满了喜庆和节日的氛围,满月酒要办得热热闹闹才行。

不过最近这些年,这个习俗在城市尤其是年轻夫妇中有逐渐被淡化的趋势。

但是,小孩儿满月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任然都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高兴的日子。

“抓周儿”中的在“周”是小孩儿满一周岁的意思。

关于:“抓周儿”,最早记载于北齐。

“抓周儿”也就是在小孩儿满周岁那天,吃中午的长寿面之前,摆上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如果是女孩儿则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再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父母及他人不给予任何的引导或暗示,任孩子随意挑选,看他先抓什么,后抓什么,并以此为依据来预测孩子可能存在的志趣和将从事的职业以及前途。

文房四宝
自古以来,人们写字作画离不开纸、墨、笔、砚。

这四种文具被称为“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的品种十分丰富。

其中最著名的是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

纸宣纸是一种名贵的纸张,早在唐代,就已经作为贡品献给皇帝。

由于这种纸的产地在安徽省的宣城附近,所以被人们称为“宣纸”。

宣纸洁白、细密、均匀、柔软,拉力大,吸水性强,墨色一落到纸上,就能很快渗透,最能表现出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特点。

由于宣纸存放很长时间都不会破碎、变色,也不易被虫蛀,所以,很多中国古代的宣纸字画保存了几百年、上千年,仍然完好无损。

墨历代的中国书画家对用墨都十分讲究。

安徽徽州生产的徽墨是中国最好的墨。

徽墨从唐朝开始生产,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制作徽墨的原料中加入了名贵的中药和香料,有的还加入了黄金,所以,这种墨不但色泽黑润,而且香气浓郁,保存几十年后仍然可以使用。

笔文房四宝中的笔指毛笔。

毛笔的生产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毛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和竹管。

制作一只好的毛笔要经过70多道工序,制笔工人们要从千千万万根羊毛、兔毛、黄鼠狼毛中一根一根地挑选,然后进行搭配组合,才能制成优质的毛笔。

中国最有名的毛笔是浙江湖州生产的湖笔。

湖笔有200多种,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珍品。

砚砚是研墨的工具,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

其中最著名的是端砚,由广东省肇庆市端溪出产的端石制成。

端砚出墨快,墨汁不易干燥结冰。

端砚不但是名贵的工艺品,还是献给皇帝的贡品。

纸、墨、笔、砚对中国文化和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到今天,人们仍称它们为“文房四宝“。

丝绸
中国是最早生产丝绸的国家。

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和织绸的技术。

考古学家们认为,中国的桑蚕丝织技术,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丝绸很早就成了古代宫廷贵族的主要衣料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中国古代丝绸品种丰富多彩。

自从2000多年以前,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张骞打通了通往欧洲、西亚许多地区的“丝绸之路”,华美的中国丝绸就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和西亚各国。

西方人十分喜爱中国丝绸,据说,公元一世纪,一位古罗马皇帝曾穿着中国的丝绸袍去看戏,顿时轰动了整个剧场。

从此,人们都希望能穿上中国的丝绸衣服,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丝国”。

丝绸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扇子
扇子是人们消暑纳凉的工具。

在炎热的夏季,它能给人带来阵阵清凉。

自古以来,中国的扇子就带着艺术品的风韵,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就有扇子了。

中国扇子的种类非常多,有纸扇、绢扇、葵扇、羽毛扇、竹编扇等。

扇子的形状也有方有圆,还有梅花、海棠、葵花等形状。

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是中国扇子的一大特色。

从古到今,中国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画家都喜欢“题扇”、“画扇”,留下了不少精美的佳作。

在中国最常见的是折扇,拿在手里既方便又潇洒。

中国生产折扇最有名的地方时杭州。

杭州折扇往往采用名贵的材料做扇骨。

著名的黑纸扇、檀香扇、象牙扇,不但是中国扇子中的佳品,在世界上也很有名。

石狮
狮子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灵兽”,被誉为“百兽之王”。

在中国,随处都可以见到石雕的狮子。

由于中国人把狮子视为吉祥、勇敢、威武的象征,所以人们在修建宫殿、府第、房屋及陵墓时,总喜欢用石头雕成各种各样的狮子,安放在门口,用来“驱魔避邪”,把守大门。

在古代,设置石狮子是有一定规矩的,一般门左边的是雄狮,雄狮的右脚踩着一只绣球象征威力。

门右边的是雌狮,雌狮用左脚抚慰小狮子,象征子孙昌盛。

在中国历史上,北京曾是五个封建王朝的都城,因此,在北京城内外,遗存下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石狮。

其中,天安门前的那对最大,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外的那对最古老。

人们常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可见卢沟桥的石狮之多。

现在人们在北京看到的石狮,大多是明清时代的工匠们雕刻的,显得比较温顺。

如果要看汉唐时期强健威猛的石狮,只能到中国的另一个古都西安去观赏了。

如今,石狮作为威武和吉祥的象征,又出现在繁华的街市和银行、商厦、公园的门前。

据说,狮子爱玩“夜明珠”,所以,石狮的口中多半都含着一颗能活动的圆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