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陶罐和铁罐》评课稿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罐和铁罐》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篇1十月十一日有幸参加我校与中山学校校际教研活动,听了我校郭成娟老师的《陶罐和铁罐》一课,受益颇多!《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
郭老师课前认真备课,思路明确:课堂抓好朗读训练;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道理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具体感悟如下:一、教学体现新课标精神“要重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如课堂中填写提示语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体现,也为感情朗读做了铺垫。
二、教学从整篇入手,提供词语让学生练习概括全文内容。
提炼出“奚落”这个词自然引入,顺着主线引导,不零散,有整体意识。
三、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及时提示学生注意听别人读、说,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让学生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说话,课堂气氛活跃。
总之,这节课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很多,我愿意努力内化所学,早日为我所用。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篇2《陶罐和铁罐》这节课,王老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课堂容量大,节奏快。
课堂抓住了“读、悟”这一条主线。
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教学中,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接触文本语言。
在整个朗读感悟的过程中,王老师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傲慢”、“谦虚”等词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
并用提示性的导语的跟进,让学生读出神态、读出画面,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角色。
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朗读出“傲慢”“轻蔑”“懦弱”“恼怒”等重点词语的意味,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金属罐》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金属罐》听评课
记录
第一节课:导入
老师通过给学生讲述陶罐和金属罐的不同特点,引发学生对两种罐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今天课程的兴趣。
第二节课:课文理解
老师播放了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朗读课文。
学生们通过跟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节课:语文知识讲解
老师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语言点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和意义。
第四节课:语文运用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词汇来形容陶罐和金属罐的不同特点。
第五节课:课文创作
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陶罐和金属罐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节课:总结回顾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了陶罐和金属罐的区别,以及通过研究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第七节课:评价反馈
老师与学生进行了课程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陶罐和金属罐的不同特点,还培养了语文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
这个课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应用,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第一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让学生在盎然童趣中学语文——《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实录及点评福建省厦门市康乐小学黄巧艺执教福建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施茂枝指导点评一、造境导入,复习旧课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有趣的朋友,瞧,他们来了!(出示课件:铁罐和陶罐的卡通形象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师:谁能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陶罐跟他讲道理,可铁罐就是不听,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随着时间的流逝,宫殿倒塌了,王朝覆灭了,陶罐和铁罐被埋在厚厚的尘土中,后来,陶罐被挖了出来,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师:那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想不想一起到国王的御厨房里去看看?生:想。
师:不过,要进入御厨房,要先过词语关哦,有信心吗?生:有。
师:男、女同学比一比,看谁认得清、读得准。
(分男女生读词: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氧化无影无踪)二、切身体察,读中感悟师:好,过了词语关,让我们进入御厨房去看看吧。
(动画演示场景对话)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
生:我觉得铁罐很傲慢。
(师板书:傲慢)生:我觉得陶罐很谦虚。
(师板书:谦虚)师:现在,你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吗?(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三句对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我觉得铁罐很骄傲,所以铁罐的话师提高了语调,陶罐比较谦虚,声音比较小声。
师:谁愿意再读?生读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它读出了铁罐很骄傲的样子。
师:大家注意到铁罐第二次说话时脸上的神情了吗?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一读铁罐的话?(生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那两只罐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听评课记录

《陶罐和铁罐》听评课记录贺丽杰老师《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虽然内容简短,但却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一、李老师运用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
让学生掌握扎实。
字词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李老师从指导课题中“陶”字的写法入手,比较扎实地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及正音等形式使学生巩固对本课词语的认读,同时注意了多音字的区分。
并通过对重点词语“奚落”一词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二、抓住“读、悟”这一条主线。
教学中,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引读等不同方式接触文本语言。
在整个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李老师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傲慢”、“谦虚”等词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
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角色。
体会铁罐和陶罐不同的品质。
整节课中学生学习的气氛还是不错的,希望继续努力,造就更好的课堂。
王坦老师这节课,亮点多,值得好好学习,借鉴推广。
一、教态自然大方,很有亲和力。
二、学习字词时,老师出示两组分别描写陶罐、铁罐的词语,老师用上了说、演形式来读这些词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而且透过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两者的个性特点。
三、重点学习陶罐、铁罐的对话。
分别用“——”“~~~~~~~~”标出让学生找出描写陶罐、铁罐神态的关键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环节,学生完全融入课文,读出了人物的特点。
而且,在学法上进行了归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的对话。
值得商榷的地方:“奚落”一词的教学不到位,学生在词义理解上有点偏,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等方法,使学生明白“奚落”就是嘲笑的意思,是用语言来“奚落”的,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让学生画铁罐奚落陶罐的话。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27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27陶罐和铁罐1、张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速和缓,稳中求进,有名师的风采。
更重要的是张老师对学生的讲堂表现给予足够的存眷,并能实时反馈,这是一般果然课很难做到的。
2、从这次讲堂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张老师课前准备的相当扎实。
整个传授历程中无一句随意的话,字字句句都与课文有关联,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真是滴水不漏。
张老师对每个环节举行了细心设计,从细节中感悟人物的本性与心理,无一字无出处,有理有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讲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到场度高。
张老师细心营造的学习氛围极大程度进步了学生的兴趣,角色的代入和扮演点燃学生的热情,学生学得高兴,学得扎实。
4、对文本举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
正如向老师上次所指出:现在都是教课文,不是师生互助学课文。
要做到用课文来教——要用一篇课文的学习获得长足的进步;要像名师一样对文本举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
无疑,张老师实时理解并消化了这一思想。
比方:让学生给陶罐和铁罐的最后一次的对话的“说”字之前填空,添上自己以为合适的形容词,再以这种语气朗读。
这个设计是相当有创意的,文中原本平庸无奇的两处“陶罐说”“铁罐说”,一旦增加了形容词立刻鲜活起来,人物的本性、学生的相象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丰裕了原有的课文文本。
再比如:一般上完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后,就直接进来后来的汗青巨变环节,但张老师出人意料的没有走老路,反而给了一个更广的想象空间:听了他们的争辩,国王御厨里的杯子、碟子等等厨具会怎么劝他们?然后用课件给出使命假设。
这是对火线对话描写的延续,也是对学生举行对话描写的训练,更反应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和代价取向,劝解矛盾,形成友谊。
正所谓一唱三叹,来神之笔。
5、表现语文的人文性的完美末尾。
上课时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不难,读懂读好读透都可见功底,难的是抵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连合。
尤其是这篇课文,学生沉溺于扮演骄傲的铁罐角色,很简略陷入盲目的骄傲感情。
张老师完成时请同砚们和身边的好朋友握握手,增进同砚间的情绪,避免犯陶罐和铁罐这样的错误,是相当有现实意义和思想教诲代价的,用微小善意的活动构建了和谐的人文讲堂。
陶罐和铁罐教学评课

陶罐和铁罐教学评课这是陶罐和铁罐教学评课,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陶罐和铁罐教学评课第1篇一、导入1、引出课题:老师要介绍国王的御厨里的两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猜猜他们是谁呀?(陶罐和铁罐)师粘贴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2、板书课题:老师现在是个机器人,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用你们强大的意念远距离操控老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吧!二、复习字词1、游戏“守城”走,快跟老师一起到国王的御厨里去认识认识这两位朋友吧!哎哟,非常的不巧,国王的城堡外面来了一群强盗,国王的兵力不足,八个学习组分为两个军队各派两名小将军来比赛,其他同学扮演士兵读拼音。
看哪个军队能帮助国王守住城门、赶走强盗?2、游戏“挖金币”国王为了感谢同学们帮助他守住了城门,要给大家一个惊喜!请大家去“挖金币”!每个军队各派出一名大力士比赛谁挖得金币多,其余小士兵齐读词语两遍来帮助他们!三、观看课文视频,完成填空。
1、看视频:就在我们玩游戏的这会儿功夫呀,陶罐和铁罐可是在国王的御厨里吵起来了,我们快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2、填空:谁能告诉好奇宝宝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 ),一个是( )。
骄傲的()看不起(),常常()它。
四、细品2-9自然段,品读对话。
(一)、小组合作,完成自学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罐子,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9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自学任务。
铁罐:1、画:用“——”陶罐说的话,2、标:用“▲“标出表示神态的词语。
陶罐: 1、用“~~~”陶罐说的话。
2、标:用“●“标出表示语气的词语。
读:读读铁罐/陶罐说的话,读出语气。
赶快打开书,带着问题学习学习吧!(二)、交流汇报铁罐:选择铁罐的是哪些小组?请你们小组来读一读铁罐说的第一句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说这一句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傲慢)傲慢是什么意思?(目中无人)谁来摆一个“傲慢”的表情?铁罐直接称呼陶罐为陶罐子,非常不礼貌。
陶罐与铁罐评课稿

陶罐与铁罐评课稿
白河小学:张福德
我听杨琳老师执教的《陶罐与铁罐》谈几点想法。
她通过朗读对话来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这一教学重点。
她运用评价语言来激励、鼓舞孩子们朗读的信心和朗读的激情。
通过读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在朗读中走进人物,感受陶罐的谦虚温和,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
以悟神态、品人物语言为朗读重点,抓住“铁罐怎样地奚落陶罐?”朗读理解。
这堂课导入时,通过“陶的和铁的各有什么用处?”形成触动朗读的兴趣;初读时,通过“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这句话让学生质疑形成感知;细读时,通过“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进行探究性阅读;赏读时,通过同桌合作读,个别读,表演读,形成综合性阅读。
杨老师以通过四次的对话朗读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课堂上朗读气氛热烈,特别是学生对铁罐的话饶有兴趣,读的意识深入人心。
她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次对话老师予以具体的指导,并得出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悟第二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是让学生先读句子,品悟人物,给陶罐加神态词,带这种神态进行情感读。
第四次对话则是本课朗读的高潮。
学生对铁罐的感悟又加深了,这时候她通过“读、悟、说、再读”的方式,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她的这节课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应“在读中学,在读中悟”的理念。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和启发方面还有待提高。有时候,学生可能需要更多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因此,我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设计更多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尊重和谦虚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2.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让学生感悟故事中拟人化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写作方法:学习故事中的拟人化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举例:让学生尝试用拟人化手法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如“桌子与椅子”。
2.教学难点
(1)生词的掌握与应用:学生往往对生词的用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难点举例:如何正确使用生词“谦虚、傲慢、轻视、宽容”等,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4.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通过学习生词、句子和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导读:《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今天听了周倩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一课,周老师激情洋溢、落落大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
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的词语教学比较扎实。
字词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从指导课题中“陶”字的写法入手,比较扎实地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词语,通过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及正音等形式使学生巩固对本课词语的认读,同时注意了多音字的区分。
并从中理解“恼怒”“流逝”“和睦相处”等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奚落”一词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周老师抓住“读、悟”这一条主线进行教学,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
很明显,读是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采用了多种读的形式,自由初读——同桌分角色初读对话——同桌细读一组对话——教师指导下的情感朗读,引读等。
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指导学生学习2—9自然段即对话部分,我觉得可以用这样八个字概括“以说促悟,以悟促读”。
就这节课,也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在教“荒”的书写时,应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而不是书空,能让学生写完对这个字有个整体印象,并能观察写得是否美观、正确。
2、在学生词语读错时,应让学生对于读错的词,重新纠正,读正确,然后,在让全班同学读一读,以免再次出错。
3、概括课文内容的填空,有些多此一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概括出来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