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记作文700字走进巴金故居

合集下载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走进巴金故居巴金故居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龙门山街道上。

宜宾市是巴金的故乡,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基地之一。

我有幸去参观了巴金故居,感受到了巴金先生的风采和他艰辛创作的历程。

来到巴金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两层的仿古建筑,别具一格。

进入故居,我们首先来到了纪念馆。

纪念馆内展示了巴金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成果。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探索了人性的善恶之间的斗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纪念馆中,展示了巴金的手稿、照片、字画等,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他的一生。

我们还参观了巴金的书房,书房内摆放着他的书桌、书柜和文具。

巴金是一个勤奋的作家,他常常在书房里埋头苦干,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转化为文字。

书房静谧而庄重,仿佛还能听到巴金先生的思考声。

站在他的书桌前,感受到了他探索真理的坚定信念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

巴金故居还保存了他的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等生活场所。

卧室内摆放着一张木质床铺和一些日常用品,比如水杯、烟斗等。

起居室里有一把椅子和一张茶几,一派温馨的家居氛围。

厨房里放着一些古早的炊具和餐具,让人们回顾起过去的年代。

巴金故居的布置简朴而又大方,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巴金在生活中的精神风貌。

参观巴金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巴金先生艰难的创作历程和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他用文字记录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用自己的作品改变了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巴金故居不仅是一座纪念巴金的场所,更是一座精神的寄托和文学的圣地。

巴金的故居是一个见证他一生的地方,也是一个见证他伟大精神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巴金先生对社会的关怀和对文学的热爱。

参观巴金故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作家,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生活和时代。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走进巴金故居
走进巴金故居,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的那个年代。

我来到这里,不
仅是为了了解巴金的生平,更是想感受一下这位伟大作家的精神气息。

巴金故居坐落在四川省雅安市的双溪村,是巴金生前居住过的地方。

进入巴金故居的
大门,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巴金故居”,几个大字朴实无华地展现在眼前。

一进门,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故居被绿树环绕,花草丛生,宛如一座园林。

巴金故居总面积约为5000多平方米,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

中间的庭院种满了绿蔓藤,覆盖了整个院子。

庭院的中央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见底。

据说,这口古井是巴金
生前提笔写作的灵感之源。

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风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

走进巴金的起居室,一股书香扑面而来。

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窗前悬挂着一幅临
摹的孔子像,墙上则挂着《巴金全集》,堪称是一个著名作家的标志。

桌子上放着一本年
代已久的《巴金选集》,如今已经有些发黄,但依然保留着那个年代的印记。

整个屋子充
满着一种书香味,仿佛还能听到巴金先生在这里品味文字的声音。

参观故居的最后一站是巴金的工作室。

工作室也被设计成了一个书房的样子,墙上挂
满了各种文学家的画像。

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仿佛巴金就在这里默默书写着他的著作。

工作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巴金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合影的照片,这是他参与过的革命活动的
见证。

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巴金先生的精神鼓舞,他那种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的精
神依然感染着我。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走进巴金故居走进巴金故居我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尤其对于巴金的作品情有独钟。

近日有幸去了一趟巴金故居,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巴金故居位于草地城市西安,是一座极具文化底蕴的建筑。

进入巴金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而庄重的建筑,整个故居分为三部分:“尊前堂”、“中堂”和“小别院”。

尊前堂是故居的正门,门前的瓜果山石象征着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进入尊前堂,门楣上挑挂着一幅对联“莺声几阵长康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中堂是巴金故居的主体建筑,它有两个大门,正门叫“槐树门”,背门叫“稠李门”。

进入中堂,一副对联“鹿街楼台永为伴’弄弦花仄寻旧闺”引人注目。

中堂的房间布局非常合理,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在巴金故居的小别院,有一块名为“红色盛宴”的碑石。

巴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迫害,家中被抄家、洗劫一空,他们家的一口大铁锅都被颠倒扔在院子里。

在他们家住进了一个庄稼档,巴金为了不让庄稼档人吃苦,他白天写作,晚上则顶着“造反派”的压力,在院子里扳一把草,割一把苞帽用,为庄稼档人作饭,偷偷地放在那口锅里给大家分,称为“红色盛宴”。

所以在小别院里才会有这么块有着深刻寓意的碑石。

参观巴金故居,我还了解到一些有关巴金的家庭生活的琐事。

他家是一个非常有文化氛围的家庭,母亲潘瑛是一位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妇女,她深得巴金的喜爱和尊敬。

潘瑛常年和女儿一起住在家里,巴金在外地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回来看看家人。

潘瑛无论巴金走到哪里,都用书信为巴金指点迷津,给他以一些建议。

这给巴金工作上带来很大的帮助。

参观巴金故居,我更了解到了巴金和那个昔日的时代,那个他为之奋斗的年代。

巴金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他把自己的人生态度具象化地展示给了我们。

他的生活和创作可以说是互相关联的。

参观巴金故居,我不由得感叹时间的流转。

走进巴金故居,我仿佛回到了他的故事里,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

巴金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人生和作品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走进巴金故居走进巴金故居巴金,字秋水,安徽县人。

他是新时期的一位杰出作家,被誉为“骆驼祥子”的作者。

我很喜欢巴金的小说,特别是《家》,读了之后深受触动。

近日,我有幸到巴金故居参观,感受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生活与创作之道。

巴金故居位于安徽茶陵县的九华山南,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

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重的红色宅院。

这是一座仿古建筑,砖墙铺石,木饰雕梁画栋,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宅院内的花木扶疏,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进入门厅,是巴金的典雅书房。

书房里布置得很简单,但却很有品味。

书桌上摆放着一只青花瓷茶具和几本巴金的著作,墙上挂着他的画像和一幅篆书“家”的字画。

书房里的氛围很安静,仿佛仍然可以听到巴金创作时的心跳声。

站在这里,我想象着巴金的面容,他坐在书桌旁,思考着如何把他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洞察力融入到作品中。

走出书房,来到巴金的起居室。

起居室里的陈设很简单,但却充满了人情味。

一张木床,一个木桌,一把木椅,平凡而朴素。

巴金故居里的这些家具用料考究,雕刻精细,并且保存得非常完好,使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

在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巴金安静地度过了晚年,写下了《家》这样的伟大作品。

参观巴金故居,使我对这位作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巴金故居是他最后的归宿,也是他追求自由、正义、人性的象征。

在巴金的著作中,他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问题。

他的作品批判了封建主义、自私自利和权力腐败,宣扬了社会进步、人性的美好和自我解放。

在巴金的作品中,他一直以一个乐观主义者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并通过自己艰苦的创作实践,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巴金故居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思想精髓的地方,让我深受启发。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以巴金为榜样,勇于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向着美好的未来迈进。

巴 金故居观后感

巴 金故居观后感

巴金故居观后感《巴金故居观后感》在繁华都市的某个角落,藏着一座宁静而充满故事的巴金故居。

怀揣着对文学巨匠的敬仰与好奇,我踏入了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

走进巴金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爬满绿藤的院墙。

绿藤仿佛是岁月的使者,静静地诉说着这里的过往。

院门不大,却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踏入院子,一种古朴而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大的院子里,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仿佛是精心编排的一场自然盛宴。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如同跳跃的音符。

角落里的那株桂花树,据说在巴金先生居住时就已存在,如今依然枝繁叶茂,每到秋天,想必那满院的桂花香会让人陶醉不已。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便是巴金先生的书房。

书房不大,但布置得极为简洁大方。

一张木质书桌摆在窗前,桌上还摆放着先生曾经用过的笔和纸。

我仿佛看到了先生伏案写作的身影,他时而沉思,时而奋笔疾书,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

书桌旁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些已经泛黄,但每一本都承载着先生的智慧和心血。

我轻轻地抚摸着这些书籍的书脊,感受着它们传递出的温度。

书房的窗户正对着院子,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景色。

想必先生在写作疲劳时,会抬头看看窗外的花草树木,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放松。

在这个小小的书房里,先生创作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文字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从书房出来,走进客厅。

客厅的布置充满了生活气息,老式的沙发、茶几,还有墙上挂着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照片中的巴金先生,笑容和蔼可亲,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智慧。

看着这些照片,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先生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在故居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阳台。

阳台上摆放着两把竹椅和一张小桌子。

想象着先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坐在这里品茶、看书,享受着片刻的宁静,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羡慕之情。

这个小小的阳台,虽然不起眼,但却见证了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继续往里走,来到了卧室。

卧室里的床铺整洁干净,床头摆放着先生喜欢的书籍和一些小物件。

高一作文《走近巴金》1000字

高一作文《走近巴金》1000字

值在描写劳改生活的悲情中篇
小说《远去的白帆》,但是由于
种种被封杀。那天,巴老不顾长途飞 行的疲劳,连夜审读了小说,并表示
了高度的赞叹:“小说展示了历
史的严酷,在严格的主题中,展
示了生活最底层的人性之美,
不管别的刊物什么态度,我们
作品 需要这样的
,回去我们发表
它。
关键词:平反,回来,以后,迈出,
步子,不错,一定,坚持下去,那时,丛 维熙,正值,描写,劳改,生活,悲情, 中篇小说,远去,白帆,但是,由于,种 种,封杀,那天,巴老,不顾,长途飞行, 疲劳,连夜,审读,小说,表示,高度, 赞叹,小说,展示,历史,严酷,严格, 主题,展示,生活,最底层,人性,不管, 别的,刊物,什么,态度,我们,需要。
高一作文《走近巴金》
小 ”因而,这部遭到封杀的中篇
说,不久就在《收获》上面世了—
—事实证明了巴老预言的准确,在
全国 1984年
第二届小说评奖中,
死胎 一度成为
的《远去的白帆》,
以接近全票的票数,获得了该
届优秀中篇小说文学奖。
关键词:因而,这部,遭到,封杀,
中篇小说,不久,收获,上面,事实证 明,巴老,预言,准确,1984,全国,第 二届,小说,评奖,一度,成为,死胎, 远去,白帆,接近,全票,票数,获得, 该届,优秀,中篇小说,文学奖。
高一作文《走近巴金》
人 在巴金百岁华诞的今天,
们对于这位老人有太多的眷恋。
武康路上的公寓大概已是繁花
锦簇,华东医院的休养室里也
许也洋溢这人们的祝福。巴金,一位
作家 跨越百年的
。他给予我们的
作品 不仅是他
的浩然之气,更为
精神 重要的是他那种
——不向恶势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走进巴金故居去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晋江,参观了巴金故居。

这座故居位于晋江市双阳镇,是巴金从小生活的地方,也是他成长的见证。

我们一行人早早就到了故居门口,等待着参观的开始。

进入故居,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巨大的牌坊,上面写着“双浦园”。

据说,这是当时的房东为了表示对巴金一家的尊敬,在门口建起的。

走过牌坊,眼前是一个大得惊人的院子,和巴金先生著名的小说《家》里写的家很像。

院子里有几颗枝繁叶茂的老树,更显得这里的历史厚重。

故居的房子一共有两层,大门进来以后是一个小厅,左右两边各有一间房间。

我们先去了右边的厢房,这里是巴金先生小时候的卧室。

空间很小,只够放一张床和一个椅子,墙上挂着巴金先生印着“李思明、巴金合作创建”的文学社区印章的印证。

从这件小物件就能看出巴金先生从小就非常热爱文学了。

接着我们去了左边的小厅,这里是巴金先生的书房。

这是一间充满灵气的房间,书柜里排列着巴金先生的著作和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书桌上还有一台老式的打字机。

在这里,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巴金先生的文学创作的思维火花在这里迸发。

我们接下来走上了二楼,这里是巴金一家人的卧室。

二楼空间宽敞,和现代房屋相比当然会显得有些狭小,但是对于当时的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卧室里装饰着巴金夫人写的字画、一些精美的旧时钟表以及古董陶瓷物品,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旧时光。

参观了巴金故居,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位文学巨匠从小到大的生活和创作经历。

巴金先生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也更加珍视我们的生活,发现美好,坚定自己的生命信念,传承巴金先生那种拥有坚定信仰和矢志不渝的精神。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 走进巴金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700字走进巴金故居走进巴金故居是一次难得的过程。

巴金故居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南部、婺江沿岸的上城区仙霞路上。

仙霞路这个名字我早已熟悉,因为那是金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天下第一街的一部分。

从金华市区坐公交车到巴金故居的路程大约需要40分钟。

公交车上人多车挤,大多数人都是去参观巴金故居的。

车行驶在婺江大道上,向东南方向前行。

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我凑近车窗,欣赏着两边飞速掠过的建筑景观,头脑里不禁涌现出一个个疑问:巴金故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进去参观需要花多长时间呢?我不能不说,我对巴金及他的作品是了解的较少的,我又该如何面对和了解这位伟大作家呢?公交车终于停下,在车窗外,我看到一个偏僻的小巷口,上面写着巴金故居。

我赶紧踏出公交车,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巴金故居。

巴金故居里一进门,我就被墙壁上挂满的巴金的照片吸引住了。

他的形象在这些照片上是那样的风华绝代,英俊潇洒,一身文人气质透露出深厚的史书凝重感。

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他的笔下碎语,看到他的情感,感受他的灵魂。

在巴金的身边,是他俩的儿子巴铁和巴丽。

他们小的时候被分送到郊区操劳时的地方。

他们出色的文笔跟巴金父母相似,并没有流失。

故居里有一张桌子,上面放满了巴金故事书的封绘册。

我翻看其中一本书,精美的封面,深沉的故事情节,一个个情节故事跃然纸上。

生活于1977年,世界仍然黯然无声,冷战中无法休战,经济中的巨人,文化中的瘫痪。

巴金的道路走到了尾声,其新路是短暂的,坎坷的,却颇为广阔的。

再往故居的里屿看,有一张用黄纸写成的巴金院长题词。

“精忠公义,直谏忠言”。

这是巴金给儿子巴铁的写的一封遗书。

这张黄纸悠悠扔在桌上,她是这本书的里外的见证人。

巴金这个德行名,是中国的严正书法师巴金干的,20岁时到镇江上孤鹰湖书院学习科学;父母的影子,至今印在他书本上。

巴金的故居不大,但故居展示了巴金一生的事迹和他的文学成就。

巴金的房间里摆放着他的书桌、床、书架等家具,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他的照片和他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记作文700字走进巴金故居
参观记作文700字走进巴金故居
暑假中,上海旅行的第三天,妈妈说:“我带你去走走武康路吧,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到了秋天特别美。

”“可现在是夏天啊。

”“那儿不止有漂亮的法国梧桐,还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

”听妈妈说得那么神秘,我就快乐出发了。

走在幽静的武康路上,两旁的法国梧桐伸出翠绿色的手臂,罩住中间不宽的马路。

道路两旁有许多建筑风格各异的小洋楼,这条路虽然只有一千多米,却布满了数不胜数的名人故居,难怪妈妈说这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

我一路走马观花,来到了巴金故居门前。

这是一栋三层小洋楼,卧室里放着简单的床和桌子,还有很多看起来很旧的书。

其他似乎没什么好看的了。

我拉着妈妈刚准备走,一阵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只好退回屋子里避雨。

这时,巴金故居里的一位讲解老师走过来,指了指楼梯墙上的一幅画儿问我:“你读几年级了?来,你看看这幅画,知道是谁吗?”“知道,是巴金。

”“对,可是你仔细看看,它是用头发丝做的。

”“头发丝能做成画儿?”我一听来了兴趣,走上前认真地看了起来。

果然!它是用头发丝做的,巴金笑眯眯的眼神和开怀大笑的神态,栩栩如生,
就像是一副素描画。

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啧啧称奇。

因为下着大雨我们又没带伞,我索性走回屋内仔细参观起来,这里是一个书的世界,一排排书架上布满了各个国家的书籍,据说藏书有好几万册。

再看看简介,原来这位巴金爷爷是一位文坛巨匠。

获得过无数荣誉,意大利“但丁国际大奖”、“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还有诺贝尔文学提名。

真是位了不起的人。

在一楼有一处被巴金爷爷称作“太阳间”,其实就是一楼的走廊,加装了几扇窗户,阳光可以透进来。

我们坐在那走廊房的椅子上,从落地窗往外望去,院子里的花园枝繁叶茂,雨打在树上,哗啦哗啦地响,滋润着树叶,给周围的空气增添了一丝湿意。

我不由得想要看看他写的书。

回到家,我便去书店买了这位了不起的人写的一本书—《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