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实验方法及主意事项

合集下载

药物过敏实验技术操作流程

药物过敏实验技术操作流程

药物过敏实验技术操作流程一、实验目的首先要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即为了测试某个药物或化合物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

该实验会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二、实验材料及设备1. 实验动物:将使用实验室常见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需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小鼠。

2. 药物或化合物:需要测试的药物或化合物。

3. 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动物柜、注射器、验血管、创口贴、麻醉仪、实验室用品等。

三、实验前的准备1. 实验动物的准备:提前准备好小鼠,并确保它们的健康状况。

2. 药物或化合物的准备:准备待测试的药物或化合物,并根据实验计划做好配制工作。

3. 实验设备的准备:检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准备需要的实验用品。

四、实验操作步骤1. 麻醉小鼠:将小鼠放入麻醉仪中进行麻醉,以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必要的压力和痛苦。

2. 注射药物:使用注射器向小鼠注射待测试的药物或化合物。

根据实验设计,可以选择不同的注射方式,如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

3. 观察反应:在注射后的特定时间内,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记录小鼠在注射后的行为变化、体温变化等情况。

4. 抽取血液:在实验结束后,使用验血管从小鼠尾部抽取血液样本。

将血液样本离心,并将血清分离出来做进一步的实验。

5. 测试过敏反应:将分离出的血清进行特定的实验操作,如ELISA检测、组织切片检测等,以确认是否有过敏反应的发生。

五、实验后的处理1. 实验动物的处理:对实验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确保其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结论并确定药物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

3. 实验设备的清洁:对使用的实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和安全。

六、实验安全与注意事项1. 实验安全:在实验前需了解并掌握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并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

2. 动物保护:在实验中,需要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药物过敏实验实训报告

药物过敏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药物过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药物过敏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认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二、实训时间2021年10月20日三、实训地点学校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青霉素皮试液2. 盐酸普鲁卡因皮试液3. 碘剂皮试液4. 患者信息表5. 注射器、针头、棉签、酒精棉球等五、实训对象选取10名自愿参与药物过敏实验的学生作为受试者。

六、实训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受试者分为两组,每组5人。

分别进行青霉素皮试、盐酸普鲁卡因皮试和碘剂皮试。

2. 青霉素皮试:将0.1ml青霉素皮试液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形成皮丘。

观察20分钟,记录皮试结果。

3. 盐酸普鲁卡因皮试:将0.1ml盐酸普鲁卡因皮试液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形成皮丘。

观察20分钟,记录皮试结果。

4. 碘剂皮试:将0.1ml碘剂皮试液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形成皮丘。

观察20分钟,记录皮试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皮试结果,判断受试者是否对青霉素、盐酸普鲁卡因和碘剂过敏。

七、实训结果1. 青霉素皮试:2名受试者出现阳性反应,表现为皮丘周围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cm。

2. 盐酸普鲁卡因皮试:3名受试者出现阳性反应,表现为皮丘周围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cm。

3. 碘剂皮试:1名受试者出现阳性反应,表现为皮丘周围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cm。

八、实训分析1. 青霉素皮试:2名受试者对青霉素过敏,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2. 盐酸普鲁卡因皮试:3名受试者对盐酸普鲁卡因过敏,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3. 碘剂皮试:1名受试者对碘剂过敏,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九、实训总结1. 药物过敏实验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 在进行药物过敏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注意观察受试者反应。

3. 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4. 本实验结果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现象,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准确判断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医生常常采用药物过敏测试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评分标准。

一、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1. 患者信息收集在进行药物过敏测试之前,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过敏症状等。

同时,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

2.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报告的过敏症状和病史,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测试。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癫痫药等。

如果患者曾对某种药物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要避免使用该药物进行测试。

3. 药物过敏测试方法(1) 皮肤试验皮肤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过敏测试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待测试的药物溶液滴于患者手臂或背部的小颗粒物上,用细针轻轻划破皮肤表面,观察患者的反应。

正常情况下,没有过敏反应的人的皮肤仅会出现轻微红肿,而过敏患者则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等反应。

(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部分药物过敏会导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

医生可以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

4. 结果判读根据药物过敏测试的结果,医生将判断患者对药物的过敏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判读结果包括阴性、阳性、可疑等。

二、评分标准药物过敏测试的评分标准能够帮助医生更加客观地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常用的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刺激评分通过观察皮肤试验后的反应情况,医生可以根据红肿、瘙痒等程度进行评分。

一般情况下,评分标准为0至4分,0表示无反应,4表示严重症状。

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显示的绝对数量可用于评估患者药物过敏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过敏反应越严重,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越高。

3. 综合评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过敏测试结果等进行综合评分。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患者信息收集、临床评估、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治疗及监测等步骤。

下面详细介绍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

1. 患者信息收集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前,首先需要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病史、现症状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使用过的药物种类及反应情况,对于存在过敏症状的药物需要注意记录。

2. 临床评估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过敏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试验。

3. 皮肤试验皮肤试验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药物过敏试验方法,包括皮肤划痕试验、皮肤注射试验和皮内试验等。

在进行皮肤试验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过敏原和相应的控制物,遵循规范操作步骤进行试验。

通过观察皮肤的反应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

4. 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包括皮下注射试验和血清特异IgE测定等。

在血清学试验中,可以检测出患者体内药物特异的IgE抗体水平,从而判断患者对该药物的过敏程度和敏感性。

血清学试验方法简单、准确,通常用于排除或确认药物过敏反应。

5. 治疗及监测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后,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密切监测。

对于有过敏反应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血液生化指标。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总之,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包括患者信息收集、临床评估、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治疗及监测等步骤。

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相应的试验检测,可以有效地判断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药物过敏脱敏实验报告

药物过敏脱敏实验报告

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导致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过敏的治疗方法包括停用过敏药物、抗过敏治疗、脱敏治疗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脱敏实验,探讨药物过敏的治疗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药物过敏患者的过敏原及过敏程度;2. 探讨脱敏治疗对药物过敏患者的疗效;3. 为临床治疗药物过敏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药物过敏患者,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

2. 实验分组:将2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名,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 实验方法:(1)实验组: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包括:①过敏原检测:采用皮内法、皮内阈值法、抓刺法、多种同时特异性抗体过敏试验、皮肤点刺试验等方法检测过敏原;②脱敏治疗: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给予患者脱敏药物,如抗过敏药、激素类药物等;③疗效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过敏症状的变化,如皮肤瘙痒、红疹、发热等。

(2)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抗过敏治疗,不进行脱敏治疗。

4. 实验指标:(1)过敏原检测结果;(2)脱敏治疗前后患者过敏症状的变化;(3)脱敏治疗的有效率。

1. 过敏原检测结果:实验组20名患者中,有18名患者检测出明确的过敏原,其中最常见的过敏原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等。

2. 脱敏治疗前后患者过敏症状的变化:(1)实验组:在脱敏治疗过程中,18名患者过敏症状明显减轻,其中10名患者症状完全消失,8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对照组:在常规抗过敏治疗过程中,10名患者过敏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5名患者症状无改善。

3. 脱敏治疗的有效率:实验组脱敏治疗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抗过敏治疗的有效率为50%。

五、实验结论1. 脱敏治疗对药物过敏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过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脱敏治疗可提高药物过敏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降低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常用药物皮试配制法及药物过敏反应

常用药物皮试配制法及药物过敏反应
常用药物皮试配制法及药 物过敏反应的急救措施
东乡县人民医院 王琴凤
你可以拒绝学会,但你 的对手不会。
赞美是抚慰人类灵魂的阳光 批评是照耀人类灵魂的巨镜
皮试的概念
皮试就是将一定浓度的小量无菌药液 (0.1ml)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使局部 变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使皮丘皮肤变白、 毛孔变大,观察20分钟后,看看患者对此 药的敏感反应。
6、推药:推药液0.1ml,局部为圆形小皮丘、 皮肤变白、毛孔变大,迅速拔针,勿按压
7、记时:记录皮试时间。
8、观察:交待注意,20分钟看结果
9、整理单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10、阳性结果判断:首先观察局部皮丘有无 改变,周围是否有红肿,有无自觉症状, 如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 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甚至出现 胸闷、耳鸣、头晕、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等过敏性休克症状,那么此时应立即停止 药液注射,立即施行抢救措施。
15-20分钟判断结果。
(四)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
1、取T.A.T0.1ml+0.9%N.S 0.9ml=150单位 /ml
2、取0.1ml(内含15单位)作为皮内注射, 观察15-20分钟判断结果。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
1、取0.1ML抗毒血清+0.9%NS0.9ML 肌内注 射
2、取0.2ML抗毒血清+0.9%NS0.8ML 肌内注 射
3、取0.3ML抗毒血清+0.9%NS0.7ML 肌内注 射
4、余量抗毒血清+0.9%NS稀释至1ML 肌内 注射
每隔20分钟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需 密切观察。如发现患者有气促、紫绀、荨 麻疹等不适或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 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如反应轻微,待反 应消退后,酌情增加注射次数,减少每次 注射剂量,以达到顺利注入余量的目的.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药物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1.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病人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做过敏试验;病人已进行青霉素治疗,如停药3天后再用,或用药中更换药物批号,均应重新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2.青霉素皮试液应现用现配,因青霉素皮试液极不稳定,特别是在室温下易产生降解产物,导致过敏反应。

3.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4.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以免发生迟缓性过敏反应。

同时,注意倾听病人主诉。

6.皮试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及时报告医生,在体温单、医嘱单、病历、床头卡、门诊病历上醒目地注明,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方法1.皮试验液(皮试液)的配制(1)青霉素皮试液的标准200~500U。

(2)青霉素皮试液的具体配置方法:以一瓶80万U青霉素为例,加入0.9%氯化钠溶液4ml,则每毫升含20万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万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000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00U,即成青霉素皮试液。

(3)注意事项:配制青霉素皮试液须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每次配制皮试液时,均应将溶液混匀;配制方法正确,剂量应准确。

2.试验方法:对无过敏史的病人,按皮内注射的方法在前臂掌侧下段注射青霉素皮试液0.1ml(含青霉素20~50U),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正确记录皮试结果。

3.试验结果判断①阴性:皮丘大小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

②阳性:局部出现皮丘隆起、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有伪足、局部有痒感,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

(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1.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

第十三章 药物过敏试验

第十三章 药物过敏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实施
1.青霉素皮内试验液的配制 标准剂量含PG200u500u/ml,注入剂量
为0.1ML含PG20 50U。
⑴80万u青霉素+生理盐水4ml(20万/ml青霉素) ⑵取0.1ml+0.9ml生理盐水(2万u/ml青霉素) ⑶取0.1ml+0.9ml生理盐水(2000u/ml青霉素) ⑷取0.1ml+0.9ml生理盐水(200u/ml青霉素) 或取0.25ml+0.75ml生理盐水(200u/ml青霉素)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
碘过敏试验法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目的:通过PG过敏试验,确定患者对青 霉素 是否过敏,作为临床应用青 霉素治疗的依据。 1.用物:1ML.2.5ML注射器、PG80万U,盐水
。抢救药物 ,必要时备急救车。
注意药物应该现用现配。
2.病人准备:了解试验用 药的目的、过程、 注意事项
慌。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结果记录: ( )、( )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1.做PG试验前应详细询问三史。 2.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或更换药物批号应重做过敏试验 3.皮肤试验液应现配现用,浓度与剂量必须准确。
4.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首次注射须观察30分钟,注意用药后反应, 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患者,女性,85岁。2005年12月6日以反复头昏 10年,胸闷、气促6年,加剧伴胸痛20 d为主诉入 院。 入院后给予5% GS 100 ml+头孢他啶注射液(信力 希,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050501 0.5G H20033563)2.0 g输注。输注头 孢他啶2 min时,骤发全身皮肤瘙痒,继之面色苍 白。体检:P:118次/min, R:23次/min, BP:70/38 mmHg,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未见红色 斑疹,心率118 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最高 心率达140 次/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六九医院药物过敏性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过敏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

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5、三类患者禁做皮试:(1)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

(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因这些药物可促发该患者发生非预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3)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试结果。

二、国家药典规定需要皮试的药品品名备注1细胞色素C注射液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85) 2降纤酶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513) 3青霉素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4) 4青霉素钾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5青霉素v钾片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6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9) 7苄星青霉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8苯唑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9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1) 10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2) 11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4) 12哌拉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5) 13磺苄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7) 14胸腺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37)15白喉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3)16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4)17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6)18抗蛇毒血清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8)19抗炭疽血清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9)20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50)21肉毒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51)22青霉胺片片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71)23玻璃酸酶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009)24α-靡蛋白酶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432)25鱼肝油酸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434)注:括号内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页码。

三、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制的2008年出版《常用试剂敏药品操作规程表》和药品使用说明书上注明有“过敏者禁用”的药品1、蕲蛇酶注射液2、精制蝮蛇抗栓酶3、碘化物造影剂4、门冬酰胺酶5、绒促性素6、结核菌素7、维生素b18、头孢唑林钠注射液9、头孢拉定注射液10、头孢孟多酯钠11、头孢替安粉12、头孢硫咪粉针 13、头孢替唑钠 14、头孢唑肟钠 15、头孢匹多注射液16、头孢呋辛钠针17、头孢曲松钠 18、头孢吡肟 19、头孢哌酮舒巴坦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东元安奇) 21、舒安西林22、美洛西林(力扬) 23、辅酶Q10四、常见问题释疑1、青霉素类抗菌药是否均需皮试?答:因青霉素的过敏反应较多且后果较严重, 而青霉素皮试的准确率为60%,有一定参考价值。

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临床用药须知》明确规定,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注射、口服制剂)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

2、青霉素类抗菌药更换时是否需皮试?答: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须重新进行皮内试验。

3、青霉素类抗菌药停药多久需皮试?答:皮试阴性者用药后,停药3天以上者再次使用需皮试4、苄星青霉素每次使用是否均需皮试?答:因其使用间隔期长,在每次用药前都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5、头孢素类抗菌药更换时是否需皮试?答:一般不需皮试,但更换药物说明书要求皮试者除外6、有青霉素类过敏史者是否还可用青霉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答: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更不用青霉素类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除头孢类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做相应的皮试试验。

7、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的患者是否还可用青霉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答:头孢类抗菌药禁用于对任何一种头孢类抗菌药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除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外,慎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做相应的皮试试验。

8、青霉素类抗菌药是否都要用青霉素皮试液做皮试?答:青霉素类抗菌药无论何药、何种剂型均需皮试,皮试液除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东元安奇(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外均可用青霉素G配制的皮试液替代。

9、头孢类抗菌药是否均需皮试?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

但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10、头孢类抗菌药如果要做皮试,要用何种皮试液做皮试?答: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11、皮试液是否均用生理盐水做溶媒?答:不一定,按说明书要求做,如头孢孟多酯钠(锋多欣)建议使用专用溶剂(5%碳酸氢钠溶液或 2.5%碳酸氢钠溶液)完全溶解后,再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0µg∕ml,现配现用。

12、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时是否要做皮试?答: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因体内IgE合成能力尚不健全及皮肤红润、细嫩,容易出现假阳性,但药典没有明确规定不做,故仍需皮试,确需皮试者需用生理盐水作对照。

13、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液的浓度?答: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 μg/mL,注射量为0.1mL。

皮试液的制备:由该头孢菌素(同批号)配制,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参考浓度为300μg/ml~500μg/ml(临床多使用500μg/ml),取皮试液0.1ml做皮试。

14、青霉素类抗菌药皮试液的浓度?答:除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东元安奇(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外,青霉素类抗菌药均可用青霉素G钠溶于0.9% 氯化钠注射液中,以无菌操作配成浓度为500u/1ml皮试液。

皮试时,臂屈侧腕关节上约6.6cm处皮内注射0.1ml,等待20分钟观察结果。

15、药学人员在发药时,如收到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处方时,该如何处理?答:收到需要皮试而未做皮试或无免皮试说明的处方时,应拒绝发药,否则出了问题,药师负主要责任。

16、其它β-内酰胺类抗菌药(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类、氧头孢烯类)是否均需要做皮试?答:(1)说明书中有明确规定用前必须皮试的,应按说明书执行。

说明书中无要求的,皮试不列为常规。

对于仅出现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或过敏体质者必须使用时,用药前宜做该药皮试。

(2)特殊药品:如注射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头孢米诺钠、头孢美唑、拉氧头孢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3)皮试液的制备:用拟用药配皮试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参考浓度为300μg/mL~500μg/mL,取0.1mL 做皮试。

(4)单酰胺环类抗生素(氨曲南)注射给药前不必皮试,但对本药和头孢他啶过敏者禁用。

17、除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外,其他类需做皮试的药物该如何处理?答:按说明书要求做,或参照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的皮试方法进行操作。

18、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过敏性试验是否均一样?答:同一皮试液的皮肤过敏性试验,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过敏性试验是结果均一致。

五、各类易过敏药的皮试试验六、影响皮试试验的各种因素及皮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皮试液配制时应注意的问题:在1 m1 针筒内稀释药液时要考虑到针头与乳头的容量, 应除去这部分的容量; 如稀释100 倍时,宜直接加入10 m1液体中, 以减少稀释次数;每次配制时一定要混匀。

2、传统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常规消毒后抽吸0. 9%氯化钠( 10 ml/支) 4 ml 加入青霉素80 万U 内使之溶化, 浓度为20 万U / ml;再取0. 25 ml ( 5 万U ) 加入0. 9%氯化钠100 ml,则青霉素浓度为500 U/ ml,即50 U / 0. 1ml,即配制成与传统方法一致浓度的皮试液。

此法简便、省时,在有效时间内可同时供多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及药物的浪费。

3、皮试前皮肤消毒方法的改进:长期以来, 主要以75%酒精用于皮肤消毒, 但由于个体对酒精的敏感度各异,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用75%酒精后皮肤会发红, 影响结果观察, 给判断带来困难,假阳性率较高。

为减少消毒剂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护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据报道,0. 5%碘伏、酸性氧化电位水、聚维酮碘作为皮肤消毒剂, 其假阳性率明显低于75%酒精。

4、缓解疼痛的方法:(1)采用4 号半针头, 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横向进针) ,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选用4号半头皮针,针头较小, 贴紧皮肤 5 度角进针,进针角度小而快, 痛感小; 将注射点选择在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 该部位尺神经和桡神经末梢分布少,相对传统注射法痛感相对减轻; 注射时采用与腕横纹平行进针法, 机械损伤小, 推注药液时无阻力,避免了垂直进针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损伤而造成的撕裂样疼痛。

(2)还可通过局部冰敷可减轻局部皮肤表面温度,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使痛阈减低,达到减轻皮试疼痛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