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线的区位条件
交通区位选择交通运输点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 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环境腐蚀作用严重;⑦桥墩 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 (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 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 轻环境污染)。
18
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重要因素是资金和技术,但 自然因素,尤其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是影响交通线路 建设的重要因素,每一个重要交通工程的建设都要充 分考虑分析其建设带来的经济与环境效益(降低交通 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 能减排)等。
22
(1)B (2)D 误区提示:
受香港面积小、建筑物密度大的影响,第(1)题 误选A;受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并向海洋延伸的 影响,第(2)题选误选A。
23
12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19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
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下图),是世界上建造 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3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 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__________千米。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
21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包括自 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和社会经济条件(腹地、 城市依托)。第(1)题可以用排除法,香港地形以山地 丘陵为主,A、C两项排除,香港为岛屿,河流不多, 泥沙较少,排除D项。第(2)题,香港地区平地面积狭 小,填海造陆可增加陆地面积,填海造陆形成的开阔 陆域为港口的建设、城市建筑以及合理的平面布置提 供了有利条件。
4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的因素。影响交 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完善路网的需要、经济发展的 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的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 等5个方面。上图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络, 交通便捷,反映了城市建筑集中,地势平坦。同时交 通线路密集,结构完整,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高。
高三地理:交通区位条件类

9.交通区位条件类模板展示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思考方向答题模板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水文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地质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气候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经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里程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社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资、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环境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技术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2.交通港区位选择答题模板分析角度答题模板陆域条件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但建成后容易淤积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水域条件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避风位于峡湾,背风、避浪冰期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应用体验1.读我国华北局部图,回答下题。
试从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将曹妃甸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大港的有利条件。
解答示例:2.(2018北京朝阳二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体现了中国人民积极自信、锐意进取的精神以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
总投资为10.28亿元的贵州北盘江公路桥全长1 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是迄今世界最高的桥梁(下图)。
该桥于2016年年底通车,从而使云南宣威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由5小时缩短为1小时。
该地区石灰岩广布。
简评该桥梁建设的主要条件。
(10分)答案当地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1分)我国当前建桥的技术水平高和资金雄厚;(2分)该桥地处云贵高原(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2分)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3分)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施工难度大。
交通区位因素

交通区位因素
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
1、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完善交通网,激活各条交通线,加快各地之间联系;经过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条件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
2、自然因素
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而使选出的线路方案既能满足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工程量,并便于维修护养。
其评价性语言应当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如山区公路呈“之”字型弯曲,铁路在山区呈“人”字型或“8”字型弯曲;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网密度,平原交通网密集,山区则稀疏。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布局

3、(2018全国卷2)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 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 2 示意 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 此完成 。
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 道(C)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解析 考查影响交通(自行车)发展的因素。自行 车要靠人力驱动,因此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自 行车行走不便。由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主要分 布在西部多山丘地带,坡度大,不便于骑行自行 车。街道曲折、狭窄对自行车行走影响不大。澳 门经济发达,街道路面不可能凹凸不平。选C.
D.山麓分布
解析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结合图例可以看处 三条铁路从山顶沿河流向山下延伸---铁路线主 要与河流分布一致,所以沿河谷分布。
(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 )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解析 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由图可知该地为我国 东北的山地(海拔1393米)(长白山),是我国 重要的木材产地 。又由“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 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东北地区的山地是我国 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当时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为 了运输东北地区山地中的原木。
1.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2.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方案的比较思路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 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施工难度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 口多少等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 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深度思考2】 在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铁修建 中都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模式,其作用相同 吗?
提示 不同。青藏铁路“以桥代路”主要是 为了给高原动物迁徙提供通道,便于保护动 物,保护生态环境;京沪高铁“以桥代路” 主要是为了节省耕地或不影响城市交通。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气候
【归纳总结】 (2)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角度 人口 答题模板 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 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
经济
里程 社会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质、文化交流;带动少数 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 社会长治久安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 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归纳总结】 交通运输区位因素选择的答题模板
1.交通线的区位因素选择 (1)自然因素 分析角度 地形 水文 地质 答题模板 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 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 用耕地) 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 等
亚欧大陆桥
第一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符拉迪沃斯 托克——莫斯科 第二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铁路,
返回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直接沟通的海洋是哪些?
日本海(太平洋)和北海、波罗的海(大西洋)。
(2)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主要有何交通意义?
沟通欧洲大西洋沿岸和亚洲太平洋沿岸。
__________
识图技巧——交通运输区位选择的答题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年1月3日,铁道部发布的武广高铁安 全运营两周年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12月25日,武 广高铁列车累计行程7 500万千米,安全开行84 678 列,5 460万名旅客被武广高铁列车安全送达目的地, 答案: 第 (1)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 “明确设问, 解 抓住题中关键词“平直的原 带动鄂湘粤三省经济同城化、融入性快速发展。 小以节省运营时间。 题 一 把握答题方 材料二 青藏铁路线格尔木王拉萨段(乙图)全长1 142 因”“比较分析”“区位条 思 (2)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地区冻土多;沿线地区河谷多;给野生 步 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 向” 件”等 路 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 061千米,占全线 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分析第(1)题时,要结合 第 “注意思路, 长度的80%。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 地形和高速铁路的要求 二 (1)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 避免多占用耕地。 运用地理 步 其平直的原因。 术语” 分析第(2)题时要结合各 (3)自然条件:沿线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利于施工;跨越南岭,增加 (2)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有“以桥代路”, 自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 施工量。 但原因不同,试比较分析其原因。 分析第(3)题时,要注意从自然和 和社会环境特点,充分 社会经济条件:沿线经济较发达,城市多,人口多,客货运输需求量大;技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武广高速铁路修建的 社会两方面分析,不可漏要点。 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术是保障,已有京广铁路为建设物资运输提供保障。 区位条件。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选线原则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1、合理布局交通网(填补空白、分担压力、活跃路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3、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流;4、有利于加快*区脱贫速度;5、有利于社会稳定;6、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7、有利于巩固国防;8、科学技术保障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建设的困难:自然:1、地形:高原、丘陵广布,地形复杂、起伏大;2、地貌:卡斯特地貌广布,施工难度大;3地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4、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诱发地质灾害;人文: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资金不足;2、技术条件要求高;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选线原则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1、合理布局交通网(填补空白、分担压力、活跃路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3、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流;4、有利于加快*区脱贫速度;5、有利于社会稳定;6、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7、有利于巩固国防;8、科学技术保障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建设的困难:自然:1、地形:高原、丘陵广布,地形复杂、起伏大;2、地貌:卡斯特地貌广布,施工难度大;3地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4、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诱发地质灾害;人文: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资金不足;2、技术条件要求高;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对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降低交通拥堵、改善出行环境,因此,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包括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期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地理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交通运输线布局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区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起始点、路径和终点。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交通运输线与主要市区或商业中心的相对位置,以便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2. 地形和地势地形和地势对交通运输线的布局有着重要影响。
地形的平缓程度和山脉的分布,直接影响交通线的选择和建设难度。
在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的布局相对较容易;而在山区或高原地区,需要通过隧道或桥梁等工程来克服地形的挑战。
3. 气候和气象条件气候和气象条件对交通运输线的布局也有影响。
例如,气候干燥的地区会导致土地易于沙化,从而影响交通线的建设和维护。
此外,气温、降水等气象条件也会对交通线的使用和维护产生一定影响。
三、经济因素1.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决定交通运输线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交通线的起止点和经过城市的路线,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2. 资金投入交通运输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在交通运输线布局中,需要考虑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等经济因素,以便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交通线路。
3. 产业分布产业分布也会对交通运输线的布局产生影响。
不同产业的聚集程度和分布密度,决定了交通线路的繁忙程度和通行量。
因此,在布局交通运输线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产业的分布情况,以便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四、社会因素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人口稠密的地区交通需求相对较大,因此,交通运输线的布局需要考虑到人口分布的集中区域,以方便人们的出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铁路、公路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 2.对内河航运价值的评价 3.一般情况下,修建公路、铁路架桥的原因 4.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制约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3.技术因素:保证因素
区位两层含义:
1、指该事物的位置; 2、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 的空间联系
因 因素 要尽可能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
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交通
素
轴线本身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吸引和集聚作用,以及
对沿线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加速(落后
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区位因 素
主要影响
巩固国防、加强区际联系,扩大交流
社会
抓住区位问题分析的基石——影响区位的因素
• 回忆: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
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 位置要素 ② 自然区位要素 ③ 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高考区位试题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类型1:综合评价区位问题 类型2:分析有利区位条件或不利区位条件
【技巧点拨】区位试题解题步骤 1.分析区位类型(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 2.回归教材检索区位因素; 3.提取材料(包括图表)有关显、隐性信息; 4.看清区位要求(全面分析、对比分析、主导因素 分析、优势或限制性区位分析); 5.运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据图评价波的尼亚湾沿岸铁 路、公路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有利因素:河流下游、海湾沿 岸地区地势平坦;海湾沿岸地 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活动 频繁)。 不利因素:铁路、公路跨越众多河流,需要修建大量桥梁。
【典例 】(2011 年沈阳检测)读西南地区成都、重庆、贵阳、 昆明四城市主要铁路示意图(图 3-4-6),回答(1)~(2)题。
主要影响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缩短所连接区域的距离、
活跃路网。
人
②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将资源
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
文 经济 产业的形成。(丰富的资源会产生对交通的潜在需求)
③加快货物流通,促进市场发育和商业繁荣(所以有些线路的建设
交通网、促进经济发展、城镇
影响局
自然环境
线
发展、民族团结、国防需求等。
部走向
--决定因素
保障
• 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克服的不 利自然因素等。--影响深远
走向 科学技术因素
例题:
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据图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A、B两城市之间建 有两条公路,分别是国道和地方 道路,据公路建设一般原则判断:
铁路建设的影响?( A )
A.地形因素 C.气候因素
B.河流因素 D.矿产因素
点拨:我国台湾岛中部主要是南北走向
的中央山脉,受地形影响,铁路沿岛四周
的平原地形区修建。
图 3-4-7
案例:
影响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网
•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快,快了货运)
•活跃整个路网
(活,活了路网)
(1)下列关于铁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⑤铁路自南向北穿过大巴山和 秦岭等山脉
B.④铁路经过的地区地形崎岖不
平
C.③铁路自南向北地势越来越高
D.⑦铁路可以到湖南省
图 3-4-6
(2)①②③④四条铁路沿线地势起伏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名师点拨]第(1)题,根据图中四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
是粮油棉重要产区
是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地区
使革命老区直接受益
❖维持香港长期稳定和繁荣
•促进港澳地区与内地物资交流
•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京九铁路的区位因素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公路一是国道 ,公路二
是 地方性公路 。判断的理由
是: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
短线路长度;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 要为主,可通过当地的居民点。 (2)该地区计划在A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 有三个方案,你认为Ⅰ方案 较合理。三个方案的优缺点是:
Ⅰ方案沿线地形平坦,并连接了F居民点,但线路稍长。 Ⅱ
方案线路最短,但沿线地形复杂,工程最大。
Ⅲ方案
连接了E居民点,但沿线通过沼泽地,工程投资大。
【应对训练】 读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局部地区图。
材枓二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经 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分布、技术、 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
平
自
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
原
然 地 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因 形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
山
素
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
地
字型弯道或开凿隧道
区位因 素
主要影响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 自 水文
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然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 因
地质 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 素
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பைடு நூலகம்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 自
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然气
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 因候
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 素
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区位因 素
人
合作、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加
因素
文
强民族团结等
因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
技术
素
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和车
因素
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聚焦点 交通线路区位分析
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形、气
社会经济因素
候、河流等因素。--重要因素
决定 走向
•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合理布局
区进行判断:⑤为宝成线,自南向北穿过大巴山和秦岭等山脉;
④为贵昆线,穿越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⑦为湘黔线,向
东延伸到湖南省;③铁路线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自北向南
地势越来越高。第(2)题,②铁路线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地势起 伏最小。
[答案](1)C (2)B
【变式训练】 2.我国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 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 3-4-7 思考, 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