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与英语对大学生日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日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

日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作者:林倩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8期摘要:在日语教学中,因为中日语言的渊源,母语有着积极的正迁移作用。
但是,负迁移现象更为突出。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日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进而找出减少这种负迁移的方法。
关键词:日语教学;母语;负迁移;影响;对策Odlin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20世纪40~50年代,Fries和Lado将迁移这一术语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用来指“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即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又叫母语迁移)(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1992)。
其又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其中负迁移现象造成的影响绝对不能小觑。
此类研究著作和文章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不少。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对此颇有感触,拟针对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层面以及应对策略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综述,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层面德国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指出:“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
”(转引自郭铭华:2002)。
可见母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且不能消除和避免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母语的地域特色带来的负迁移现象由于中日文化差异和中国的地域特色,教学过程中必定会产生负迁移现象。
如果不了解各自的国情和文化,将不可避免地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造成困扰。
例:弟:わあ、北京の空、真っ黄色だ。
母:本当。
スモッグじゃないの?父:光化学スモッグじゃなくて、「黄砂」って言うんだよ。
“スモッグ”来自英语的“smog”,教材释义“烟雾”,参考日本媒体的解释,“「霧(ウー)」は霧、「霾(マイ)」は「土ぐもり」を表す。
浅谈母语与英语对大学生日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3600字

浅谈母语与英语对大学生日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3600字随着世界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经贸、文化等往来频繁,使得掌握该国语言成为生存首要条件。
我国作为地缘大国,尤其是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交流不断深化,使得第二语言专业成为时下的热门专业。
然而多年的母语学习和语言习惯下,使得我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母语发音、词义、结构等多方面的惯性思维的影响,积极的规则迁移影响,被称之为正迁移影响,反之则成为负迁移影响。
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差异上,分析了母语、英语与日语上的不同,并指出主要的负迁移因素,避免学习者走入学习误区,以期找到学习日语的更加有效的方法。
毕业负迁移影响;母语;英语;日语导语语言迁移是指在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并使用该语言时,容易借助母语的发音、词义及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进行表达。
我国与日本历史渊源颇深,自古以来日本语言文化都收到汉语的影响,使得许多日文词汇的发音、词义和句子结构规则与汉语存在一致性,这类情况下,能使日语的学习更加顺畅,则被称之为正迁移。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容易受到母语惯用思维的影响,一旦目标语言与母语的规则迥异时,则会让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走向误区,造成学习者对目标语言产生消极的影响。
英语的学习在我国义务制教育已有几十年历史,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了英语句法、语法等概念,并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学习外语的方法。
而日语的学习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零起点,对日语的学习则受到来自母语、英语双重迁移的影响。
因此本文着重从语音、词汇、句法三大层面并结合文化背景来进行剖析母语与英语对当前大学生日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一、语音上对学习日语的负迁移影响汉语的语音主要分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来区分音节的变化。
而日语语音主要是用平假名来表示音拍,这也是为什么日语又被称之为音拍语的原因。
由于日语单词每个都有音调,而音调是音拍的位置,表示几个拍节。
因此在学习日语的发音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学习中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语法结构的转移,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构造日语句子时,可能会受到汉语的语法习惯的影响,导致一些翻译不准确或不自然。
另一方面是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转移,汉语和日语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者在翻译和表达时可能会出现使用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造成不准确或不通顺的情况。
为了应对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学对应策略需要结合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了解汉语和日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引导他们逐渐摆脱汉语的语法思维习惯,适应日语的语法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对比汉语和日语的句子结构,引导学习者正确理解日语句子的构造规则,避免将汉语的语法结构误用于日语的表达中。
针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转移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和举例,让学习者熟悉日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逐渐摆脱汉语的词汇和表达习惯。
教师还可以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要求学习者运用日语进行交流和写作,以加强他们对于日语表达方式的熟悉程度,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教学对应策略还可以包括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了解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对症下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困难,更好地掌握日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除了教师的指导和辅导,学习者自身也需要付出努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和练习。
通过大量的阅读、听力和口语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对于日语语法和表达方式的熟悉程度,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升日语表达能力。
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学习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通过教学对应策略的采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一困难,更好地掌握日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日语的应用能力。
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将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日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随着中日经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对于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存在,许多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
本文将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以及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对应策略。
一、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特点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指的是由于母语对学习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
具体表现为:直译母语习语、句型和词汇;文化背景知识不足,导致理解错误;语法结构和句子顺序的混乱等。
二、教学对应策略1. 强化对比和差异化教学针对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重点介绍中日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习语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并避免直译的错误。
2. 强化语境教学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应注重语境教学。
通过提供丰富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翻译情境中进行练习和应用。
语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准确把握译文的含义,从而避免由于母语习惯引起的直译错误。
3. 多元化评估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评估方法,综合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
除了对学生的语法和词汇掌握进行测试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口头翻译等方式,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多元化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质量。
4. 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推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语翻译的规范和技巧。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考翻译案例和观看相关视频,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5. 引导学生多练习和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译交流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与其他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反馈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翻译技巧。
针对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学对应策略可以从对比和差异化教学、语境教学、多元化评估、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推荐、多练习和交流等方面入手。
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摘要中日同型词是两千多年来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源于汉字的日本文字既有承袭古汉语原意之用法,又有其派生用法。
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的实践,就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取其有利因素,去其不利因素,以促进日语教学。
关键词母语习惯字形古汉语派生时态无论是在日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和学生的交流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比如:「背が高いの人」、「かわいいの子」、「おいしいのアイスクリム」、「日本人留学生」之类的错误的说法。
前三种说法在日语中叫做形容词定语句,后一种则是名词定语句。
但是,这些表达完全是在汉语思维下的说法,因此,前三个说法则造成了「の」的错用和乱用,而后一种说法则少用了「の」。
可见,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很大。
当然,这种影响包括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本文对母语对日语习得所造成的干扰及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以寻求解决途径,以便高效地进行日语教学。
1、语音1.1元音。
日语中元音可以单独成为音节,而辅音不能自成音节,必须与元音一起拼合才能使用。
日语五十音图中的“あ”行五个假名都是元音。
发好元音是学好日语语音的关键。
中国人学日语时经常会将日语元音方面混同于汉语元音。
其实日语元音和汉语的元音的发音还是有所不同的。
几乎所有的汉语初学者甚至许多日语教师都认为汉语的“啊”就是日语的“ア”,因为两者不仅听着很相似,而且汉语的拼音表音与日语的罗马字表音相同,记做“a”。
日本古代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在假名(同真名相对应;而真名则指汉字)诞生之前,日本人无法运用文字来记录本国的文化。
他们只能使用汉语来进行书写,从而形成“汉文”。
日本人一度完全把汉字作为本国的文字。
后来,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日本文字——假名:平假名源于汉字的草书体,片假名取自汉字的一部分如偏旁、部首之类。
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及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现代日语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日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语,用片假名来表示的表音文字开始大量增加,但是汉字在日本文字中仍占据着重要位置。
中文母语对日语学习者的正负迁移

中文母语对日语学习者的正负迁移日语中有着大量的汉字,其在字形和字义方面,和中文汉字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但中文和日语中的汉字并不是完全能一一对应的。
字形上的简繁差异显而易见,但有些一笔之差却是难以察觉的。
因此,字义上的差异更是需要认真比对,找出重合和相异的地方,同时尽可能增强其正迁移作用,降低其负迁移作用。
标签:正迁移;负迁移;字形;字义1字形差异的原因及类别1.1原因中日汉字在笔形方面产生差异主要是由于日本在汉字传入时就一直沿用当时的字形,并利用汉字的象形意义创造出新的属于日本自有的汉字。
而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字体不断发生演变,而每种字体的字形也产生差异。
在新中国时期,经过各方面专家的整合整理,于1964年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对6196个汉字的字形(笔画与结构)进行了规定,从而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
1.2中日常用汉字字形差异类别中日常用汉字在字形方面的差异主要分为结构方面与笔形方面的差异。
结构上的差异:结构上的差异往往一眼就可看出,有些变化较小,有些则完全不同。
变化小的如“将一将、铁一鉄、稳一穏、庄一荘”,完全不同的如”辨一弁、斗一闘、惊一蔫、丰一豊”。
笔形上的差异:改曲笔为直笔:例如中国把带有曲笔“呉”这一部分的汉字都改为直笔“吴”。
包括“误”、“娱”等。
而日本还保有其繁体字形“誤”、“娛”。
丢弃不重要的笔画:例如中国把“呂”、“宮”中的撇去掉,改成了“吕”、“宫”。
而日本则保留原本的字形,再如日本写做“換”、“喚”,我国则简化成“换”、“唤”。
而中文汉字“每、海、黑、增”等字中的“两点”,日文汉字则改成了“一横”。
2中日常用汉字字义差异的原因及类别2.1原因日语汉字是通过当时的日本留学生及商贸人士等带回日本的,他们将自己对某些汉字的理解带入日本,所以其汉字的字义大多并不准确,或者只传入了该汉字的某一些字义,并不完整。
其中一部分汉字在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当地的风俗民情相融合,给予了它不同于中文中的新含义。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指母语对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翻译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母语负迁移是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翻译时,由于母语语言结构、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错误的应用到日语学习中。
这种负迁移现象通常会造成学习者在理解日语文本、表达意思等方面出现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对应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为日语翻译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言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使用日语进行翻译时受到母语习惯和规则的影响,导致翻译错误或语言表达不准确。
通过研究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对策和方法。
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习者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了解学习者常犯的错误和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
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于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目标语言,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
2. 正文2.1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语法、词汇等习惯性特征所导致的错误或不当的翻译现象。
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翻译中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法结构的负迁移。
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进行日语翻译时会出现因为母语语法与日语语法不同而产生的语法错误。
将中文的主谓宾语的语序直译成日语,造成句子结构紊乱,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中文母语对日语语序及动词学习的正负迁移

中文母语对日语语序及动词学习的正负迁移
由于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的关系,从古代中国开始,日本就积极地吸收中国的各种文化,而日语的形成也借助了很多汉语的语音和词汇。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容易因“母语迁移”而对日语的学习产生一些阻碍。
提到“母语迁移”,大部分人最先注意到的是其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的所起的负面作用。
但母語除了对外语学习有负面干扰作用,也有正面积极作用。
尤其在日语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为此,从语序及动词时态入手,探究中文母语对日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
标签:母语迁移;语序;动词时态;正迁移;负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 机 械学 院 ; b . 夕 国语 学 院 , 上海
摘要 : 本 文从 语 音 、 词汇、 句法 以及 文 化 差 异 等 方 面对 比 了 日语 与 汉语 和 英语 的 不 同 , 分析 了“ 日语 零 起 点 ” 大 学生 学 习日 语 时, 已有的母语和英语知识对 日语 学习产生的 负迁移影响, 以期排除 负迁移影响 因素 , 探 求有效的 日语学习方法。
2 014 年 7月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 UC A TI ON TE ACHI N G F 0RU 卜 1
J u] . 2O1 4
第 2 8期
N O. 2 8
母语 与英语对大学生 日语学 习的负迁移 影响
朱
( 上 海 电机 பைடு நூலகம் 院
斌a , 韩
冰
2 0 1 3 0 6 )
关键词 : 负迁移 影 响 ; 音 拍语 ; 外 来语 ; 敬 语
中图 分 类号 : G6 4 2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2 8 — 0 2 3 6 — 0 2
语 言迁 移 ( 1 a n g u a g e t r a n s f e r ) 是 指在 第 二语 言 即 目标 语 学习中, 学 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 借助于母语 的发音、 词 义、 结 构 规则 或 习惯 来 表达 思想 这 样 一种 现 象 。如 果母 语
一
日 语 中有大量 的汉字来源于汉语 ,因此其书写以及字 义都与汉语的汉字相同,这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提供 了方 便。但是, 因其很多是繁体字 , 对于现在几乎从未接触过繁 体字的大学生来说 , 不论是认读还是书写方面都带来了不 小 的难 题 。并且 , 有 些 日语汉 字 与 中文 汉 字很接 近 , 但 笔 画
一
、
音 拍 的高 低 位 置 , 每个 单 词 都 有 音 调 , 表示 几 个 拍 节 当 中 哪一拍高 , 哪一拍低的高低位置 , 叫做7夕七、 /卜 。我们在 学 习1 3语 语 音语 调 的过 程 中 , 不 同程度 地 受 到母语 语 调 的 干扰 。
或 是结 构 上存 在 很 细微 的差 异 , 比如 : 中文汉 字 “ 强” 字, 在 日语 中写 成 “ 强” ; 中文 汉 字 “ 步” 字, 日语 中下 半 部 分是 个 “ 少” 字, 写成“ 步” ; 中文汉 字“ 画” 字, 中间 的“ 田” 字, 在日 语 中是个“ 由” 字, 写成“ 画” , 等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不 留心就 会 出错 。 另外 , 3 1 语 中还 存在 一些 汉字 词汇 , 与 中文 的汉 语 词汇 书 写相 同 , 但词 义完 全不 一致 。 比如 : 日语词 汇 “ 怪我” , 中文 意 思是 “ 受伤” , “ 丈夫 ” 的 中文 意思 是 “ 结实” 等。 而 更有 趣 的 应该 是 1 3语 词汇 “ 娘” 这个词 了 , 中文意 思竟 然是 “ 女儿 ” 。 这 样 的例 子还 有很 多 。初 学 日语 时 ,很 多人 以为 日 语 中有很 多 汉字 , 所 以即使不 会读 , 意思 也是很 容 易理解 的。那 么对 于以上这样的例子 , 则不仅仅是 出错 了,甚至还会 闹出笑 话。 日 语 外来 语 中也有 类 似情况 。 1 3语是 外来 语 比较 发达 的语 言 之一 , 外 来语 词汇 主要 来源 于 欧美西 方 国家语 言 , 以 片 假名 标记 , 称为“ 力 夕力于 ” 。 这 些外 来语 词汇 融入 日 语 中, 不仅读音发生 了变化 , 有时还根据需要 , 被 日本人加工 成 了“ 和制 英语 ” 。 如: “ L , , L / ・ T、 y 7 ” ’ , 按 照发音 还原 成英 语为“ l e v e l u p ” , 实 际英 语应 为“ r a i s e t h e l e v e l ” ; “ 灭专 一 ・ 7 /” 、 , 按 照 发音 还原 成英 语 为 “ s k i m a n ” , 实 际英 语 应 为 “ s k i —
er”
的英语 的迁 移影 响 。笔 者 就是 其 中的一 员 , 在 日语学 习过 程 中, 试 着 从语 音 、 词汇、 句 法 三个 层 面 以及 文化 差 异 的原 因来分析汉语和英语对 日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语音 层面 上的 负迁移 汉语发音有 四声 ( 包括轻声则为五声 ) , 平声 、 上声 、 去 声和人声 , 表 示音 节 的高低 变化 , 被 称 为 音节 语 ( s y l l a b l e 语 言) 。而 日语发音 的基本单位是用平假名表示 的一个一个 的音拍 , 因此 1 3 语 被称 为音拍 语 ( m o r a  ̄言) 。 日语 的音调 是
发 音则 为则 接 近于 “ 劳西 阿 ( 汉语 谐 音 ) ” , 很 难联 想 到 它 的 英 语 原词 是 “ R u s s i a ” 。本 以为来 自英语 的外 来语 会 比一般 日语单 词更 容易 记住 ,可 是它 的 日语发 音反 而增 加 了记忆 的难度 。 二、 词汇层 面 上的 负迁移
的语言规则和 目标语是一致的, 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 目标 语 有 积 极 的 影 响 , 这被 称 为正 迁 移 ( p o s i t i v e t r a n s f e r ) 。 反之 , 负迁移( n e g a t i v e t r a n s f e r )  ̄ ] 1 是指 , 如果母语 的语言规 则不符合 目标语的习惯 , 则对 目 标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由于我国初 、 高中的校内外语教育大多为英语学习 , 学 生通过英语的学习开始 了解有关句法 、 词法 的概念 , 建立 套学习外语的方法。因此 , 对 于在初 中和高中阶段学习 英语 、 但 日语是零起点 的大学生来说 , 日 语 学习中不仅受 到来 自母 语 汉语 的迁 移 ,还有 来 自 有着6 年 以上 学 习经 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