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负迁移与英语教学[1]
语用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用 负迁移 。无论是语用语 言失误还是社交语用
M a .2 O r O1 VO . 1 . 1 No 2 2
中 国 民 航 飞 行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o Cii Av a i n Fl h Un v r i o Ch o r a f vl ito i t g i e st y f ma 5 9
般 分作两类 即语用 正迁移 ( oi epamac p si r t v g t i
tnf )和语用负迁移 (eav rg act S r sr a e ngt epam t l - i i '  ̄
fr ( 绍 忠 ,2o ) 。语用 正 迁 移 即学 习 者母 e) 刘 Oo
语 的语用知识对 目的语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 化交际的进行起促进作用 的语用迁移。关于语用 负迁移 ,刘绍忠 (00 20 )有这样的描述 ,它是指 “ 学习者将母语里关于某个 言语行 为的语用知识搬 到 目的语里来表达同样的言语行为,但是这种从 母语 里迁移到 目的语的语用知识不 同于 目的语里
已经存在 的理解和表 达同样 的言语行 为的语用知
识” 。语用负迁移正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借鉴 T o s 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 hma 迁移
(rg l g ii ngt et nfO pamai usc eai r s 和社 交语用 负迁 n t v a e 移(oip maingt ernfr两类 。 scomg t eav ase) c i t 2 1语 用语 言 负迁移 .
1引言
失误都与外语学 习者在 目标语环境下进行交 际时 产生的偏差有关 ,这种偏差 ,是在 实现言语行为
毫 无疑 问语 言是交 流 的工 具 。但 是长 期 以 来 ,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受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影
汉语对英语语音负迁移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对策

语言” 。而语调只和整个句子的表达相关 , 单词是没有声 调区分的。单 使用国际音标 , 准确的发 音不可能从书 面符号来。实 际上 , 会国际 音 “ 词的声调不改变它的词义 , b o/ u/ 如 ok b k 在读成 平调 、 升调 或降洞 时始 标 却发音不准的人很多。因此在英语学 习的最起始阶段 , 过分 强调音 终是 的意思 , 英语 的单词被 用于句 子时 , 书” 但 就要赋 予它 一定 的语 标的教学 , 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负担 , 不利于学 生的交际能力与学 习兴 调, 来表达说话 者的态度 、 语气等。这种语调 的核心一般放在语句 的末 趣的培养 。但是 , 随着学生英语水 平的不断提 高就要 及时的 引进国际 尾 , 以语音学家把英语叫做语调语言。如 :hssyu sa. 未的 音标的教学 。 所 T ii or et句 降调表示肯定的语气 , T i iyu / sa?表 示疑 问的 口吻。中国学 但 h o r et ss 3 重视 语 音 训 练 、
入 和语 音训 练 , 着 学 生 英语 水平 的 不 断 提 高 审 慎及 时 的 引进 国际 汉语 ; 英语学 习; 音; 语 负迁移 ; 教学对策
一
、
引言
成[Ol ] ;2 英语 中常 以辅音缀尾 , s i等 ( ) a 而汉语音节除 ( ) n ) n 和( g 外都 是元音缀尾 , 这样 学 生 很容 易在 辅 音 后 面加 上一 个 元 音, 如 , i 例 bk e [a ] b i 被读成[ a o 等 ; 3 英语 中的音素 [] k bi ] ( ) k J 出现 在辅音 前很常见 ,
1 重视 英 语 初 学 者 的 标 准语 音 的输 入 、
个不同的语系 , 汉英两种语 音的音位 系统不 同, 位的分 布互不 对应。 音 因此 , 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过程中 , 就极容 易不同程度地受 到母语 影 响, 妨碍学生准确地掌握英语语音。产生不 良的影响 , 即语音负迁移 。
论英语教学中“负迁移”及其表现形式

论英语教学中“负迁移”及其表现形式作者:路军伟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4年第04期语言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母语迁移的影响为之最深。
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所谓正迁移,即积极的迁移,是指把已掌握的某些知识准确地、灵活地运用到学习新的知识或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去,以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和能旁及其余的效果;反之,如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准确而灵活地运用到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去,甚至出现知识的混淆、窜位或张冠李戴的现象,这就是负迁移即干扰。
只有正迁移才是能力形成的主要标志。
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母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别及母语对英语带来的负迁移。
一、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主要表现1.语音方面的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
英语属拼音文字体系,一种靠语调区别句义的“语调语言”,而汉语是以声调区别字义的“声调语言”,这两种语言在音位数量及其组合方式上是不同的。
因为音位系统的差异,造成中国学生产生语音负迁移。
学生一旦形成这种负迁移,很难纠正,教师要特别注意。
英语中有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连读等,汉语中则没有,学生往往读起来比较吃力,听起来就更加吃力。
因此,英语教学中,这种负迁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生发准音、把好语音关对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及时引导学生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2. 词义、词语单配所带来的问题。
词的含义(或延伸意义)不同而造成的负迁移,如:在汉语中“龙”总用于“好”的意思,比如龙凤指有才能和本领优异的人,而虎比喻豪杰之士,成语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生龙活虎等都是褒义的。
而英语中龙是dragon,是邪恶的象征,《圣经》的恶魔撒旦(Satan)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
在英语中dragon所引起的联想和汉语完全不同,如果说一个人像dragon,这可并非是一句好话。
If you call a woman dragon, you mean that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
浅析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

浅析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和教学策略。
在正迁移方面,母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对学习英语起到积极作用;而在负迁移方面,母语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给学习英语带来困难。
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学生自身的语言背景、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外部环境等。
针对迁移现象,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引导学生比较母语与英语之间的异同,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等。
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对学生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迁移现象,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教学策略、影响因素、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言素养的全面发展。
负迁移则可能造成学习困难,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可以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有效地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对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对于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母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母语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正负迁移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和教学策略。
通过研究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本研究还将探讨母语迁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可以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促进语言跨文化交流,推动语言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
由于初中学生已经养成了母语语言的习惯,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势必会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
一、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表现1、语音和语调的负迁移轻,浊辅音。
英语是一种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别句意义的“语调语言”;而汉语则属于以声调区别字意义的“声调语言”。
这两种语言在音位的数量及组合方式上是不一样的。
英语的轻辅音和浊辅音分得很清楚,而在汉语中没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中国学生容易造成发音错误。
例如:浊辅音,汉语中没有唇齿音,所以中国学生发带有唇齿音的英语单词就感到有困难。
重音变化。
在汉语中,重音通常落在两个以上音节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中国学生便按照汉语习惯把重音放在最后一个音节。
如外国人习惯把汉字都读成降调,以至于“牛肉粉”听上去成了“牛肉粪”。
长短音变化。
如英语中的长短音|i:|和|i|,|u:|和|u|等在汉语中也是没有这种区分的,造成了我们的英语学习者没有长短音的概念,eat \it 不分,too \to 不分。
这样就造成了听者理解上的困难。
元音因素。
英语和法语中既有元音因素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而汉语中的字除了少数以鼻辅音结尾外,大多数都是以元音结尾的,所以中国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常常把think 读作thinker等。
2、语法层面上的负迁移语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又可分为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
词汇方面,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使得英汉词汇的意义并不完全类同,英语初学者一般都以为任何一个母语词汇都可以再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单词,这是因为在最初阶段他们还不了解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的词汇不可能一一对应,即使是大体上对应,但是由于文化背景或是传统风俗的不同,使得意思大相径庭。
汉语负迁移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汉语负迁移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作者:强亚丽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07期【摘要】汉语作为母语难免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影响。
许多英语语法错误都是因为汉语的负迁移所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语法。
【关键词】汉语负迁移英语语法错误英语语法教学一、语言迁移的本质及其理论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能不受来自汉语的影响。
因为汉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
无论语间迁移,还是语内迁移,都存在着正负两种同化性迁移。
而汉语向英语各个层面上的正负迁移更是为人们所熟知。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外语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也叫助长性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则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也叫抑制性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如,“他每天都学习英语”说成英语“He every day study English.”再如,汉语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英语经常说成“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等都属负迁移。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把母语语言习惯强加于外语上,于是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便层出不穷。
这些负迁移现象通常表现在文化因素、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汉语作为母语,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干扰是多方面的,涉及语音、语义、句法结构等各个层面,在语法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较多侧重于词法和句法的学习和使用,而缺少对语法整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本文中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言迁移的种类,探讨了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认为在教学中应重点分析英汉在语音、形态、句法结构、篇章结构的差别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学生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标签:英语学习;负迁移;英语教学;启示一、引言语言和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和差异,当然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上称之为“迁移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语言学习者所学习的第二外语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和相似性。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
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也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
研究这一现象有助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别,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克服母语的影响,使用更加准确的、地道的英语表到自己的意思。
二、语言迁移的理论背景“迁移”最初是被作为一种心理称谓而被提出来的。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指将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景转移至另一种情景。
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Lado(1957)指出“学习者往往把来自于母语的形式和意义转移到所学的外语和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不仅体现在语言学习者的口语以及和语言有关的文化活动中,而且体现在理解该种外语和其文化中。
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影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的一种过程。
迁移一般分为负迁移和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的是先前的一种语言对后来习得的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一种语言对后习得的语言的学习具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如果两种语言在某个方面存在相同点或者相似点会产生正迁移,也就是先前习的语言会促进后习得语言的学习,比如,英语和汉语在句子主要结构方面都遵循了相同的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那么在中国学生学习时候,英语、汉语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就会有利于他们掌握英语的句式,发生了正迁移。
语言负迁移现象与大学英语教学

文 章编号 : 6 3 9 0 ( 0 90 ( ) 0 7 — 2 1 7 — 7 5 2 0 ) 7b 一 0 8 0
( ) 反 意 疑 问 句 的 回答 上 。 3对 回答 反意 “ 迁移 ”ta se ) 于心 理学 范 畴 , (r n fr属 是指 人 ”但 它们 所 指 的范 围却 不相 同。nelc , Itl - e 英 汉 学 习 过 程 中学 习者 己有 的 知 识 或 技 能对 新 t a专 指 大 学教 授 等 高级 知 识分 子 , 在汉 疑 问 句时 , 、 两种 语 言的 表 达 方 式 完全 ul 而 知识或新技 能的获得产生影 响的现象 。 语 语 中 , 个 词 的 范 围 则非 常 广 泛 , 这 包括 所 有 不 同 。 语 的 习 惯 是 首 先 肯 定 或 否 定 所 问 英 再 把 就 英 如 S e d d ’ o t ee ls ih , 言 迁 移 理 论 提 出 于 5 年 代 , 是 指 在 第 二 的 知 识 分 子 。 如 , “ 业 问 题 ” 译 为 事实 。 , h in t g h r at ng t O 它 e ly n rb e 显 地 i e 回答应 是 “ o s e d d ’ . 或 “ N , h in t” 语 言或 外 语 学 习 中 , 习者 在 运 用 目的语 “ mp o me t p o lm” 得 生 搬 硬 套 , 道 d d h ? 学 Y s s e d d.而 中国学 生 常 出现下 列错 e, h i ” 交 际时 , 于 不 熟 悉 目 的语 规 则 而 自觉 或 的英 语 表达 应 该是 “ n mp o me t 。 由 u e ly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英词典》第 3 和第 994 面)。 2)词的搭配方面
是由于母语的干扰造成的。当外语(目的语)的结构与母语的 结构不同时,学习困难和错误就会出现,因为这时母语会对目
世界上任何语言在词与词的搭配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方式 的语产生负迁移,阻碍目的语的学习。学习外语主要就是要
和习惯。词的这一特点很容易引起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层面 克服这些困难。如果两种语言有相同的结构,学习上就不会
独立的语法助词来表示,而不是通过增加词缀或通过单词本 它国的语言,其结果是很不得体。且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大多
身的内部变化来表示(Norman,1988)。当学习者在使用第二 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也就是说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很少 语言的句法结构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使用母语的结构。然 有鲜活的语境和信手拈来的报刊杂志等供学生享用,这也是
4)在连词的使用上:汉语中常用“因为……所以……”、 科学的方法》一书中就指出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 “虽然……但是……”等连词来表达前后的关系,而英语却不 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
存在这种连词并用的情况。由于受汉语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 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故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西方文
意义,并常常用其表示“忠实”、“友好”和“可爱”等内涵意义。 言》(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中就对比分析进行了专门的 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和 You are a lucky dog. 描述。拉多认为在学习外语时,困难的出现和错误的发生都
(二)负迁移在词汇层面的体现 对中国学生来说词汇层面的负迁移比较复杂,类别也较 多,主要体现在词义和词汇搭配两个方面: 1)词义方面 词义方面主要有两种。一是词的概念意义(或外延意义) 不同或它所指的范围大小不等而造成的负迁移。例如“爱人” 一词一般用来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的 lover 一词在英美社会里指的是情夫或情妇,它与 husband 和 wife 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爱人”,与 lover 的概念意义不同,可是 有的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配偶时却说:“She or he is my lover.”令人感到愕然。又如汉字“住”包含两种概念:一是暂时的 逗留,二是永久性的居住。这二种概念与英语中的 live 和 stay 的含义相同。因此在写作中汉语学者会把英语中的 live 和 stay 划等号,从而生成这样的句子:…you can live(stayin my home..同样,汉语中的“原因”可以同时表达英语中 excuse 和 reason 这两个单词的含义。因此学生也出现了这方面的错 误:The excuse(reason)is that spoken English is as important as …(以上例句来自<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 究>118 面)。二是词的内涵意义不同引起的负迁移。有些词 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中它们的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 意义相差甚远。这种现象与语言文化背景有关,如不注意母 语词与相应的目标语词的内涵意义的差异,就会出现词汇层
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常出现这样的句子:I have a I read in- 方往往造成学习英语的障碍,成为学习英语的难点。故在合
teresting story book(. I have an interesting book that I saw).
适的时候,使用一下语法--翻译法,使用母语能把这些差异说
他们指出其中的错误,他们基本上能够找出来,但当他们写作 所在,第一时间遏制母语负迁移的不良影响。在此阶段的教
时却往往受汉语的影响而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
学中教师可适当使用母语组织教学,分析语音、词汇和句法结
2)在语序上:在汉语中用作定语的短语或句子常前置,而 构的差异。应该承认,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结构和语用 在英语中却后置。所以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写作时,由于这种 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相对而言,差异较多。而这些不同的地
学科园地
语言负迁移与英语教学
◎杨仕学 任凤伟
(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 语言迁移研究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颇受语言学家们的高度关注, 不少学者肯定了语言中的正迁移的积极作用,但对负迁移关注得不够。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依据,并结合英语教学实 际,重点探讨语言负迁移的原因和种种表现,从而找出语言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 语言迁移理论 负迁移 英语教学
262
2 2 0 0 9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学科园地
面的负迁移。如汉语中的“狗”一词常带有“卑鄙,令人讨厌” 一个才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
等不好的内涵意义,如“狗仗人势”,汉语中常把汉奸称之为
四、语言负迁移产生的原因
“走狗”等等。而“dog”一词在英语里却完全没有不好的内涵
美国语言学家拉多(do)在 1957 年出版的《跨文化语
3)在副词的使用上:汉语中有些副词,尤其是表示频率的 得更清楚明了,能把难点讲得明白透彻,对排除母语在学习外 副词如“通常”、“经常”、“常常”、“总是”等在汉语中常位于动 语上的干扰是有好处的。
词之前且语序较为固定。而在英语中语序决定于谓语动词的
(二)汉英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类型。下列句子中副词语序的误用就是受汉语语序思维所
一、引言 语言学界对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了,但直到 20 世纪 50~60 年代才流行起来。这期间有关语言 迁移的概念众说纷纭。其中 James,H.Ellis,Dechert 和 Raupach 等都给出过各自的诠释,但最有影响力的阐释要归功于 Odlin (1989)的《语言迁移》这部专著。Odlin(1989:27)在总结了二 语习得领域数十年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基础上,给语言迁 移下了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迁移就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 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所造成的影响。根据 Odlin 的定义,迁移不仅仅是传统的迁 移研究中所指的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它还可以指学习者 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习得的知识对于新语言习得的影 响。因此,学习者的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应该被称为“第一 语言迁移”,以区别于其他语言的迁移。本文主要探讨母语 (汉语)对目标语(英语)的影响。 二、语言迁移的分类 通常我们所说的“语言迁移”中的“迁移”二字并非是二语 习得的专用名词,它实际上是学习心理学(Learning Psychology) 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而语言迁移被认为既是一个结果 (Product)也是一个过程(Process)。当语言迁移被看着一个 结果时,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使用已有的语 言知识并且没有在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而负迁移指的是使 用这些知识并出现了错误。在语言迁移的研究中语言学家和 许多学者都肯定了正迁移对第二语言的积极作用但对负迁移 关注较少。 三、负迁移在英语学习中的种种表现 英语学习中负迁移不仅出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 系统本身的几个层面上而且在语用层面上也普遍存在。现以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为例对这几个方面作一番简略的探讨。 (一)负迁移在语音层面上的表现 从语言的语音系统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 同类型的语言。英语是一种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分句义的“语 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而汉语则属于以声调区别字义 的“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这些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英
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对比分析是很重要的,因为跨文化交
致:She always is the last to leave the classroom(. Shi is always 际中的失误许多都是由于交际者缺乏母语与目的语文化差异 the last to leave the classroom.)(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的意识所造成的。语言学家拉多(Robert Lado)在《语言教学:
而,由于汉语和英语存在很多差异,中国学习者对目的语(英 中国学生学英语时负迁移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语)
五、语言负迁移给英语教学的启示和意义
句型掌握得不多,所以初学英语的中国学习者常依赖于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面对的都是已经有一定汉语(母语)
母语的句法知识来表达新的意义。句法的负迁移大体上体现 水平的学习者,汉语思维模式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而英汉两
在以下几个方面:
种语言差异很大,母语的正迁移较少,负迁移相对较多,如何
1)实践意义的表达:英语用动词的时态来表达时间,而汉 尽可能有效的排除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从而提高学习者目的
语则用表示时间的副词或用虚词等表示。中国学生在用英语 语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
表达时间时常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而产生错误,因为汉语 意义。
的负迁移,如 learn knowledge(学习知识),raise a suggestion 出现困难,因为这时母语会对外语(目的语)产生正迁移,促进 (提出建议),这些英语短语搭配上的误用就是因为学习者将 目的语的学习。而汉语和英语相异的成分较多,且两者的文
汉语的搭配习惯错误地迁移到了英语中去。
常用“着”、“了”、“过”、“正在”、“将来”等来表达时间。如 where
(一)正视负迁移的存在,排除母语干扰
do you go?(Where are you going ?);Do you spend your sum-
通过以上分析,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干扰(负迁移)是在所
mer holiday in Shanghai next year?(Are you going to spend your 难免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并积极主动
化和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另外,语言也不是孤立的,它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