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影响及启示

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启示【摘要】母语迁移是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影响英语学习与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本文分析了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使英语学习者和教师从中得到启示,并探讨了利用母语正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英语教学“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母语迁移是普遍存在于英语学习中的一种现象,主要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对目的语产生的影响,对学习者学习目的语产生的积极有效的作用称为正迁移,对学习者学习目的语产生的干扰阻碍作用称为负迁移。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全面了解和把握迁移的作用,充分发挥母语正迁移的影响,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
1.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尤为明显,因为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之前,母语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借助母语知识来理解学习英语,而这些习惯恰恰是产生负迁移的因素。
母语对学习英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四个方面。
1.1 语音负迁移汉语与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与汉语中的音不是一一对应的,有些发音相似,有些发音差别很大。
有的音汉语中有英语中无,而有的音汉语中无英语中有。
在学习英语时,初学者会不自觉地用汉语中的相近音来判断英语的发音,例如:汉语中的妈妈,对英语中的mami(妈咪),儿童会根据汉语的发音发出ba bi的音来称呼爸爸,nai ni称呼奶奶等,这都属于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现象。
还有的学习者有时用汉语标注英语的发音。
例如,单词ever,有的学习者会标注“ai wo(爱我)”来帮助学习。
1.2 词汇负迁移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往往会受到汉语的影响,习惯借助汉语词汇来学习英语词汇,而英汉词汇完全对应是很少的,不对应时就会出现词汇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在中学生英语口语中的影响及其教学启示

母语负迁移在中学生英语口语中的影响及其教学启示□可庆宝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摘要]汉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给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研究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母语负迁移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层面的差异及其带给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语方面的负面影响,研究母语负迁移对教学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口语教学建议,旨在提升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英语口语;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9)02-0130-0237 esieachers©」Teh 027*********负迁移研究一直是应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母语负迁移确实在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中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同时也给二语习得者和二语教师带来了很多困扰。
但是国内对于中学生英语口语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相对较少,需作进一步研究。
目前,英语口语在中学英语教学当中相对比较薄弱,二语习得者的口语水平普遍有待提高,对母语负迁移作进一步研究并探究相应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改善中学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Q迁移理论“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学习心理学,它并不是二语习得中的固有名词,H.Ellis曾提岀了一个假设,“迁移是语言学习者所已经习得的A语言会对B语言的学习造成一些负面影响”(H.Ellis,1965)。
而且语言迁移一直受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Odlin在母语负迁移近数十年的研究基础上,给语言负迁移下了一个定义:“迁移是目的语和其它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母语对二语习得造成的负面影响被称为母语迁移”(Odlin,1989)。
母语负迁移是指语言学习者的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了消极的作用,阻碍了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进程,使得语言学者在中介语过程中出现许多错误。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中词汇应用的影响及教学启示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中词汇应用的影响及教学启示本文主要从词性错误、词意错误、逻辑连词的使用错误三方面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应用的影响。
基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词汇教学对策,包括加强词汇词性记忆、改变词意记忆的方式和加强中英用词差异的比较。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写作作为交流方式之一尤显重要。
大学英语写作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型的等级考试,还是留学考试,亦或是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涉及到英语写作。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规定了对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即英语写作,写作中对词汇的要求是用词恰当。
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会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笔者经搜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学生的写作素材发现部分原因是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Ellis (1994)指出迁移是二语学习者在建构二语知识的同时,移入自己的一语特征,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
史钰军(2006)指出汉语是“义合”性语言,英语是“形合”性语言。
英语学习者会受汉语影响,在运用英语单词时采取汉英一一对应的手法,这样极大阻碍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和对英语篇章的理解,因此分析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应用的影响可以让我们对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二、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应用的影响2.1 词性错误由于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在词性互相转换时,词本身不发生变化,主要借助于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或添加“的、地、得”来确定它的词性,而英语则有词性变化(王方方,2007)。
不仅是词汇,短语也是如此。
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英语词汇时如果不能准确掌握好词和短语的词性仅是凭其中文意思套用的话,就容易出现词性错误。
词性错误主要包括词性混淆和词性误用。
词性混淆主要包括:(1)形容词和名词混淆,如happy和happiness,confident和confidence,honest和honesty,intelligent和intelligence,patient和patience,religious和religion,luxurious和luxury,traditional和tradition,modest和modesty,social和society,safe和safety,reluctant和reluctance等。
母语的负迁移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启示I. 课题来源1.1 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母语负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它受到了很多的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对母语负迁移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英语口语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口语.1.2 从本领域研究前沿的角度国外学者对语言迁移的分析研究始于50年代,如Lado(1957:2)提出个体有将自己母语和文化向目的语迁移的趋势.在负向迁移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比分析理论。
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应用语言学界兴起了错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
人们开始把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置于中介语的框架内来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目前,国内有关母语负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母语负迁移对中学生和大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原因和对策。
文秋芳和郭纯洁(1998)研究发现:外语写作能力高的学生比能力低的学生对母语依赖性小。
刘东虹(2002)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看图作文中有主谓不一致、时态误用、硬套汉语词汇、词性混用、用词不当、拼写错误等21种主要的错误类型,其中除了词性混用、用词不当、拼写错误等五种类型的错误以外其余16种错误都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张德聪(1994)在研究中承认有很多因素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犯错. 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一般的外语学习者摆脱不了先用母语思维的习惯。
(戴炜栋,束定芳,1994).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外语写作研究方面,专门针对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涉足,笔者认为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II. 研究目的和意义2.1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作者从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一、二、三年级中各抽出一个班的口语课为被试对象,通过对学生口语课的录音资料的整理,旨在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影响的表现;(2)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在英语的形态,句法,文化,词汇等各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指学习者已经获得的母语规则及习惯对外语学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典型表现及其成因,并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建议:坚持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的原则;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加强词块教学。
关键词:负迁移;交际能力;文化意识;词块教学一、引言Ellis(1994)指出,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学习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
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母语的语言规则和习惯与外语相一致,学习者可依靠母语与外语的共同点来促进学习,加强交际,以期更好地掌握外语。
这种正迁移对学习者的交际来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负迁移正好相反,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反而会造成语言错误及学习困难。
而且,由于学习者不由自主地将母语的特性和结构迁移到外语上,造成语用失误。
母语和外语的差异越大,负迁移现象越多,学习的困难也就越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正迁移的规则即使教师不教,学生也基本能掌握。
例如,英汉句式中有相同的地方:我喜欢这本书。
= I like this book.因此,基于基本概念的一致性以及基本句型的相似性,在初学阶段,教师应尽量调动学习者已有的母语信息,充分发挥母语对英语的正迁移作用,这对学习英语是非常有益的。
但对负迁移这种语言现象,教师如果不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去认识,则会造成语言交流中的障碍与误解。
本文从交际中的负迁移的典型表现、成因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负迁移的典型表现从干扰因素方面来看,负迁移可分为两大类:语言负迁移和语用负迁移。
语言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方面;而语用负迁移则主要涉及交际者母语的文化习俗。
(一)语言负迁移1. 发音不清楚。
有的学生把"I have been tothe place(.我去过那个地方。
从中式英语看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启示

一 " 母语迁移理论 迁移 $345-0674 % 原来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 ! 是指在学习新知识
时 ! 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 " 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 " 掌握 的一种过程 ( 母语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 这种影响是 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 899: 年 ! 埃利 斯 $;<= >//,0 % 在 他 的 *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研 究 中 + 将 母 语 迁 移 归 纳 为 如 下 四个方面 , 正迁移 - 负迁移 " 回避和过度使用 ( 由于本文主要讨论负迁 移现象 ! 所以这里介绍一下此理论中的正负迁移两个方面 ( 8! 正 迁 移 $?<0,3,@7 345-0674 %, 当 母 语 规 则 与 外 语 规 则 相 同 时 ! 学 习 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 ! 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 担 ! 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 ! 促进外语的学习 ( 这时母语对外语学习的 影响是积极的 ! 这种影响叫正迁移 ( !! 负迁移 $-7.53,@7 345-0674 %, 当母语规则与外 语 规 则 有 差 异 时 ! 学 习者把母 语 规 则 迁 移 到 外 语 中 去 ! 母 语 便 会 干 扰 外 语 的 学 习 ! 此 时 母 语对外语的影响是消极的 ( 这种影响称为负迁移 (
英语中没有直接相对应的词语 ! 于是很多英语学习者便直接省去 & 吧 ’ 把句子直 译 出 来 ! 形 成 了 英 语 中 的 命 令 式 ! 由 此 在 语 气 表 达 上 产 生 错 位 ( 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典型的中式英语 ( 例 8 , 在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吧 ( P?7-= H<47 3,H7 <- C<B4 03B=CK 改为 ,%+C =<-^3 C<B " %+C -<3 0?7-= H<47 3,H7 <- C<B4 03B=CY 例 ! , 开开窗吧 ( ’?7- 3+7 G,-=<GA $ 下转第 !"# 页 %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对教学的启示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对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讨论了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首先介绍了母语迁移现象的定义,然后探讨了母语迁移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影响,包括语法结构、词汇选择等方面。
接着提出了四点教学启示:认识学生的母语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及鼓励学生多练习英语写作。
最后总结了母语迁移现象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影响,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母语迁移现象,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水平。
【关键词】英语书面表达、母语迁移现象、教学启示、学生、母语特点、英语写作能力、教学活动、练习、影响、教学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母语迁移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学生在书面表达中会出现一些与英语语言习惯相矛盾的表达方式,影响其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母语迁移现象,对于优化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探讨母语迁移现象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启示,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实践。
2. 正文2.1 母语迁移现象的定义母语迁移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受到母语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的影响,导致在第二语言表达中出现母语特有的语法、词汇或语音错误的现象。
这种迁移现象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取决于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和母语对其学习目标的干扰程度。
母语迁移在英语书面表达中表现为学习者在写作时将母语的习惯性表达方式、句式结构或词汇用法直接运用到英语写作中,从而导致语法错误、句子不通顺或者意思不清楚。
中文习惯使用的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并不常见,但是一些学习者会在英语写作中过度运用被动结构,导致表达不够简洁明了。
母语迁移现象的存在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可能受到母语的干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克服母语迁移的影响。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对教学的启示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对教学的启示【摘要】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是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在语法习惯和结构转移、词汇使用和表达习惯转移、语气和语调转移、语篇组织转移以及师生互动中。
这种母语迁移现象对教学造成影响,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沟通活动,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并重视英语书面表达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可能出现母语迁移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表达,以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
关注母语迁移现象对教学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母语迁移现象、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语法习惯、词汇使用、语气、语调、语篇组织、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学习环境、英语技能。
1. 引言1.1 母语迁移现象在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表现Mother tongue transfer phenomenon in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ten expression refers to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native language on their English writing. This phenomenon can manifest in various aspects of students' writing, includinggrammar usage, vocabulary choice, tone, discourse organization,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For example, students may transfer grammatical structures from their native language to English, resulting in incorrect sentence constructions. They may also use literal translations of words or phrases, leading to awkward expressions in English writing. Additionally, students may carry over the tone and intonation patterns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affecting the overall fluency and clarity of their English compositions. Moreove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ir English texts may reflect the rhetorical conventions of their mother tongue, leading to coherence and cohesion issues.1.2 母语迁移现象对教学的影响母语迁移现象在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母语的负迁移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起着干扰和阻碍的作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母语的负迁移,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本文试从语音、语法和文化三方面分析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汉语)对目标语(英语)产生的负迁移,以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负迁移;启示
一、母语负迁移的定义
母语迁移(L1 transfer)是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外语学习者的母语(L1)对二语习得(acquisition of an L2)产生的影响。
(Ellis)母语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
正迁移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使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且没有在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而负迁移指的是使用这些知识并出现了错误。
本文主要从语音、语法、文化三个层面上说明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影响以及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二、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一)语音方面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从语言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
英语初学者往往把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等同起来,这是造成负迁移的主要原因。
比如为英语中有[θ]这一音位而汉语中却没有,因此很多初学者用[s]来代替,将think读成sink。
在汉语一些地方语言中,常常不分[l]音和[n]音,比如将“女”读成“吕”。
而在英语学习中,初学者又会将这一错误带入英语发音。
比如“What a lovely night!”说成了“What a lovely light!”。
增音的现象也是汉语负迁移的结果。
英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但是汉语的字(音素)大都属于开音节,所以学习者在读英语闭音节的词时总是要在结尾加上一个[?]音,比如用汉语声母p(泼)、t(特)、k(科)代替清辅音[p]、[t]、[k],将map读成mapper,shoot读成shooter,book读成booker。
英语中有长音短音之分然而汉语却没有,初学者往往会忽略长短音的重要意义。
如果将“He is ill [il]”误说成“He is eel [i:l]”,就会闹出笑话。
(二)语法方面
母语语法方面的负迁移对学习目标语的影响非常大。
汉语和英语的语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中,汉语被认为属于典型的孤立语或分析语,因为汉语中的语法关系通常由词序来表示或使用独立的语法助词来表示,而不是通过增加词缀或通过单词本身的内部变化来表示(Norman,1988)。
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而且很复杂,有的在词后加s,有的加es,有的要改变词的内部元音字母,有的单数复数同一形式。
但汉语的名词没有数的变化,受其影响,中国学生在读写
英语中,往往忘了名词数的变化。
至于英语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更让中国学生费解。
汉语的负迁移对学习英语的一个最大的干扰反映在动词的时态上,英语动词有时态变化,例如动词see,有I see a film every week;Isaw a film yesterday.
I will see the film tomorrow和I have seen the film等的时态变化,而中文每周看,昨天看,明天看,已经看了等等都是同一个“看”,没有词形的变化,这也是造成中国学生说写英语时常忘了改变动词时态的现象。
语言学家拉多指出了原因:“如果母语中的某个成分只有一种形式,而目的语却有几种形式,那么这个成分就不好学。
”汉语动词只有一种词形,而英语有几种,是学习的难点,克服这种负迁移的方法,唯有花点工夫记记英语动词时态的变化。
中国人学英语,汉语词序以及状语的位置影响也很大,有的人把“我十分了解他”写成I well know him,把“明天上午八点在教室开会”写成Tomorrow morning at eight we will havea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又比如在汉语,我们一说“虽然”后面就跟着“但是”,说“因为”就跟着“所以”,受汉语这种语法习惯影响,很多学生常常写出Although he was in poor health,but heworked very hard。
和Since there is no bus service here,so we have to walk home。
这类句子。
母语语法方面的负迁移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在学习外语时,应该多研究目标语的语法规则,注意目标语的语法表达习惯,才能排除母语负迁移的干扰。
(三)文化方面
本族的文化因素对外语的学习也有负迁移,文化负迁移是将母语的文化模式不恰当地套用到所学的目标语而导致的文化干扰。
中国学生往往不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常常用中国的文化习惯来套外国的情况。
比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喜欢问“吃饭了吗?”,而英美国家喜欢讨论天气等作为寒暄语,如果用“Have you had supper?”来作为两人的对话的开场白,就会造成对方的混淆,使对方产生“他为什么要问我吃饭了吗?是不是要请我吃饭?”诸如此类的疑惑。
在英语初学者学习单词的时候,往往喜欢找出汉语中对应的词语记忆,但实际上英语单词和汉语词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可以翻译为对应的词语,他们所包含的意义也是不同。
比如“breakfast”这个词,我们翻译为“早餐”。
但是英美国家的人提到“breakfast”他脑海中想到的是牛奶、面包、巧克力、奶酪等食品,而中国人脑海中的“早餐”则是稀饭、豆浆、油条。
对于同一客观事物,汉语和英语对其的理解也不相同。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一些比喻,但是如果将汉语的比喻直接翻译成英文运用到英语交流中,也会造成迷惑。
中国人习惯于说“壮如牛”,而英语国家习惯于说“as strong as horse”。
中国人喜欢说“桃李满天下”,但如果直接翻译成“:My teacher has 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country”就会令英语本族语言者费解。
因此,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了解和研究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差异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直接将母语文化直接套用到目的语中,是会造成误解的。
三、母语负迁移带给语言教学的启示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面对的都是已经有一定汉语(母语)水平的学习者,汉语思维模式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而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很大,如何尽可能有效的排除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从而提高学习者目的语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
(一)正视负迁移的存在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的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并积极主动的克服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
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语音素质,经常视听和模仿地道的语音作品,找出自己发音不足的地方,及时纠正。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与学生标准的示范和准确的指导,对难点进行反复的训练和巩固,及时发现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并及时纠正。
(二)英汉差异对比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对初学者的教学,教师应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教学,让学生清楚英汉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句法、文化之间的每一个细微差别,在运用的时候才不会混为一谈,胡乱套用。
(三)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采用的多是翻译法。
教师几乎是用全汉语组织教学,将课文内容翻译给学生。
在翻译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将汉语的思维方式带入到了英语教学中,使学习者不能很好的运用英语思维方式。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交际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身临其境”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多用英语思维方式思考和训练,最大程度减少和遏制母语负迁移,提高教学质量。
母语的负迁移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很容易发生的,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多个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负迁移。
理解负迁移存在的根本原因、发生的方式和种类,并加以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清醒地看待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并正确应用语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