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分析了由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由此推论出既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才是理想的知识传授者。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因此,外语教学一定离不开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文化教学得到了广泛重视,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精读课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我们依然看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仅仅重视目的语的教学,即一味强调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几乎所有的课文话题都

围绕着西方的经济、政治、习俗、制度等,对母语相关内容的提及却寥寥无几。因而出现了“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有人称,一种新的“哑巴英语”诞生了。双向、主动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转为单向、被动。许多学生长期浸透于西方文化,单向地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使得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主体文化教育的单向输出,最终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一、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居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相反,语言学习中凸显出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患上了“文化失语症”,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第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紧密相关,因此它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或是仅仅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他们的学习兴趣尚未被激发,只是单纯的为了上课而上课,因此就会出现逃课、不愿参与课堂交流等问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关注于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

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有调查显示,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出西方的节日,却不能用英语很好地说出诸如端午节、七夕、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日本与西方决策方式中的文化差异》(CulturalDifferencesinWesternandJapaneseDecision-Making),介绍了日本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决策方式中的文化差异,但是,却没有课文围绕中国的决策方式向学生阐述相关内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话题围绕美国文化的五个象征展现了极具代表性的美国文化,但却没有反映中国文化的相关课文。此外,课后作业、课后任务都忽视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我们看到,不少学生在翻译和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书法、水墨画、戏剧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词汇积累不足,从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非常欠缺,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用英语转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

第三,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向的,单向的跨文化交际必定难以取得很好的交际效果。LarryA.Samovar指出“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中国文化失语

症”的必然结果是交际中缺少平等交往的基础,在谈到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时,中国学生无法提供交际对方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学习者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精髓。另外,当他们在交际中发现无法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就会产生挫败感,对自身英语能力产生怀疑,影响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很多都与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有关。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母语文化教学就变的尤为重要。“文化教学必须是两种或两种文化以上的教学”,因此中国文化的导入势在必行,其对英语学习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母语文化渗透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多年的母语学习之后,当学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他们完全暴露在课本呈现的西方文化之下。然而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使他们无法完全融入到所学习的语言中,因此一些学生会在心理上抵触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学习焦虑感。“单一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教授的纯陌生的语言文化,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无关系,可有可无,造成学习动机不足”。相反,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引入中国文化知识,在教材中适当增添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并用英语去教授,将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学生才会真正把自己看作是这门语言的使用者,真正想去使用这门语言,从而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应该看到,融合性动机比工具性动机更能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那些既对目标语言有着深刻的了

解又对母语有着深刻理解的外语学习者才会在英语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Kirkpatrick指出“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

2.母语文化渗透有助于实现跨文化交际

成功的交际应该是双向的,真正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应该以交际双方各自独特的背景和经验为交际基础,给交际对方带来他们想要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会用英语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历史、习俗、价值观等,不仅是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保障。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知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用英语阐述本土文化的大好机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仅仅谈论西方文化并不会引起外国人的兴趣,相反,介绍中国文化,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却能够成功有效地进行交际。然而,在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母语文化的负迁移过分关注,从而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而淡化其重要性,这可能导致交际失败。因为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即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母语文化渗透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学习和应用目的语

语言是用于交际的工具,从认知角度看,已积累起来的知识对于构建新的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如果能够充分调用已有知识,做到新旧知识的对比,势必会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母语文化,所学的内容就会更加贴近

生活,课文话题会使学生产生共鸣。“以学生们生活中所熟悉,相关的本土或国外的背景知识为契机,使他们获得双重语言,能尊重并理解学习新语言时形成的文化差异和多元文化现象,从而达到一种效果:当他们进行语言应用时,不受特定文化规约的限制,能创造性地处理交际双方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避免由于忽视语言的文化内涵而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

4.母语文化渗透有助于防止大学生民族文化身份缺失

经济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多元共生,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是其能否在全球文明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身份认证的先决条件”。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浸入在西方文化之中,接受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日趋忽视,反而对西方节日兴趣日益浓厚。此外,很多学生对外国著作的阅读兴趣超过了对中国名著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认识母语文化的机会,唤醒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对于熟悉母语文化知识的学生而言,如果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同时学习到西方和中国文化,并进行对比,那么他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而且可以彰显自身的文化特色,不断保持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

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渗透的途径

1.修改教学大纲,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

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

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一点是值得提倡的。然而,对于文化学习的要求还只停留在了解西方文化上。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应该在《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从而做到有章可循。“《教学大纲》中规范性的指导原则和要求,将从宏观的角度规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内容,从而逐渐扭转‘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此外,教学大纲应规定,教学内容中应该增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诸如中西文化对比的话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开设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应提倡交际法、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可以在课上多交流,课后带着任务多探究与中西文化差异相关的问题。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引导,课后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留心有关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习俗,鼓励学生在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贡献力量。

2.调整思想,增强学生的素养和母语文化意识

学生自身应不盲目崇洋媚外,不应该只关注西方文化、制度、思想等,而应该自觉增强母语文化意识,时刻都不怠慢母语的学习及母语文化的认知。学生应培养文化平等观,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意识地把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学会问自己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问题。在有机会进行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时,能够自信、自豪地用英语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批判地去看待事物,重视不同事物之

间的对比,才能更加全面的提升自己的素养。多关注民族文化,认真学习英语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地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作为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力量,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改变教学理念。教师只有自身认识到母语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仅应具备英语文化知识,同时也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熟练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技能。教师平时也应该多注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特别是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防止学生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对于教师选择的启示

一提到中国的英语教学,一些人会持有这样一种看法:外教教授英语会使英语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他们认为母语为英语的教师比母语为非英语的教师在教授英语时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具有纯正的发音,庞大的词汇量,对该语言更为精通。因此,有人盲目推崇外籍教师授课。然而,真正理想的英语教师应该是既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师。与单语外籍教师相比,训练有素的本地英语教师具有更多的优势:一是掌握中英两种语言的中国教师更熟悉当地的教育、政治体系,更加了解本土文化,

更加熟知最为适合本国学生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当英语教材中加入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后,中国教师可以更好的知道如何去教授,如何让学生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掌握知识。二是教师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为师生沟通建立了有效的桥梁,学生可以无障碍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三是作为本身也是学习者的教师,自身也可以深入研究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将成果展示给学生。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问题。未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母语文化的做法势在必行,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语言,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更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防止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在全球化语境下,必须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牢固我们的文化之根。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文档

浅谈英语教学中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一、前言 作为对外交流得预备力量,英语学习者担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知识得重任。然而笔者发现,现今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外国朋友曾在与笔者交谈时不止一次地提到,她们在于大多中国学生交流时,学生们在谈到一些西方节日与风土人情得时候语言滔滔不绝,但当她们想向学生了解一些中国得传统文化时,中国学生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说出口,只得哑口无言。胡文仲 ( 1997) 指出: “学了外语就丢了母语, 有了外国文化就抛弃本民族文化, 那么这些人仍就是‘单语人’, 这个世界仍就是隔离得世界, 如此, 外语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成功得跨文化交际应该就是文化得双向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当中普遍存在得“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却令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当中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得特点 “语言学习要确立学习目得,而大部分学习语言得目得都就是为了交流,尤其就是进行跨文化交流。”(Widdowson,1983)那么,应该怎样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中国得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得英语表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准确 表达中国文化得英语词汇应当准确,不能信口编造。从19世纪末开始,辜鸿铭、陈季同、林语堂等一批学者较早地用英语出版书籍向国外介绍了中国得文化,很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也就是从阅读她们得著作开始。这些学者较早提出得一些中国文化名词得英语用法现在已经被国内外学界普遍接受,我们应当了解这些已经被认可得词汇,并在英语交际中准确地使用她们。 2、精炼 对于一些没有固定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词汇,我们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应当使用精炼语言进行描述。所谓精炼,就就是尽量使用简单易懂得词语,而不应将字典上一些比较生僻得词语生搬硬套得使用到交际当中。使用得语言也应当符合英语得表达习惯,尽量避免“中式英语”。 3、不可翻译性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得文化, 不同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既有普遍得共性又有各自得个性。文化之间得区别或个性则

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3775288.html, 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作者:都业振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4期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因 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能在交流中用英语简单介绍中国文化,拓展视野,提升文化鉴别能力和交际能力。下面我将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探讨。[1] 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存在的现实问题 1.初中英语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教科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外研社版七年级教材目录为例,课文涉及的内容具有时代性、知识性、和真实性。教材中谈论着生活和学习以及西方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有很大程度的了解。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少之又少。这样的选材让英语与传统文化形成了明显的鸿沟,使学生逐渐淡化了传统文化,也就逐渐失去了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2] 2.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与学,二者相互依存并且都以文化为载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多的关注学生的词汇和语言输出能力,把重点放在“应试”上。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则认为是语文学科的范畴。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英语基本知识,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运用英语更好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对语言输出的要求而且能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发表时间:2011-06-28T09:01:00.2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9期上供稿作者:石永红[导读]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石永红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056400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西方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素材,教师在讲授语言点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文化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一、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可开展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进行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compass”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便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词汇教学中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让学生了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上。要让学生了解: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最具有代表性。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有关“dog”这个词的文化含义。汉语里有“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腿子”等贬义词来表达人们对狗憎恶的情感。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在西方文化中,狗以它的忠实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它在英语国家里身价百倍,人们把它当作宠物,狗被称为“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的形象是正面的,与狗有关的词语也是褒义的,或是中性的。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如习语“a lucky dog”意为“幸运儿”。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这些词、句经常使用的场合,使学生会正确使用。此外,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会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2、注意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如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来对比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喜食鸡肉、鱼和海鲜,美国人爱吃牛排;茶在中国和英国都是the national drink (举国饮用的饮料),但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柠檬。一般情况下提问学生:“‘红茶’英语怎么说?”学生都不假思索地答道:“red tea.”随后可告诉学生“black tea”才是正确的,学生都会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由于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 tea”。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 三、体会真实情景,了解西方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在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致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跨民族接触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人教社新教材的编者们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涉及文化介绍的课文和日常生活的会话题材比统编旧教材增加了一些。这表明: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层面。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外语文化教学中要重视母语文化的作用

外语文化教学中要重视母语文化的作用 摘要:母语和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母语和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可以使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文化对比需要以母语文化为参照;较高的母语和母语文化素养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母语;母语文化;外语教学;作用 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由于对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全盘否定和受直接法、听说法等流派的片面影响,外语教学界在研究母语及母语文化的作用时,过分夸大母语和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忽视了它的正迁移作用的存在。很多研究者认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目的语的熟练程度,增加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母语和母语文化在教学中可有可无,在外语教学中盲目排斥母语和母语文化的积极作用。这种观念的推行直接导致了外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素养的降低,而且每况愈下。史国强、王宇通过对沈阳师范学院的130余名考生的翻译试卷的分析指出,“英语专业学生身上文化素养的欠缺已经到了令人担心的程度……中国学生竟然不知道抗战是和谁打仗”[1]。他们还分析了学生中国文化素养欠缺的原因,主张学生应加强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陆魁秋也对汕头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进行了调查,结果也发现学生的中国文化常识非常匮乏。他指出,主体文化(即母语文化)同目的语文化一样也是交际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主张在课程设置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国文化课,减少专业主修课[2]。另外,任海棠、从丛、韩红都提到了这种中国文化知识欠缺的现象——中国文化失语症。学习者中国文化知识匮乏会直接影响外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学习,影响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正确理解和对待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是我们搞好外语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我们认为,母语和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母语和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 对外语学习的研究表明,在外语学习中存在迁移现象。所谓迁移(transfer)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以往研究者在探究母语的影响时,往往侧重于研究母语和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其实,对语言文化的大量研究还表明,母语文化在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中会发生正迁移作用,即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会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束定芳、庄智象曾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些。同样,如果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上越相近,文化背景越相似,交际能力的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3]92高一虹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BrichFromm)的“生产性人格”理论,通过对52名中国外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实验提出了”生产性外语学习”的概念,即“在目的语学习的过程中,目的语与母语

大学英语口语教程:温泉洗浴

大学英语口语教程:温泉洗浴 1.Spending time in the hot spring is the real fun. 花些时间泡温泉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 2.It is said that hot springs are good for your health. 人们说泡温泉是有益健康的。 3.Hot spring has different curative effect for different diseases. 温泉对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疗效。 4.After a very relaxing hot spring bath, he fell asleep quite quickly. 因为泡过温泉,他很快就睡着了。 5.Spa water is thought to be very good for health. 人们认为矿泉水对健康有益。 6.Do you have a spa and a casino? 你们有温泉和赌场吗? 7.I soak in a hot spring bath. 我浸泡在温泉中。 8.The conference center offers a health spa. 会议中心提供健康水疗。 9.Tourists luxuriate in the hot baths in a hot spring resort.

观光者们在温泉胜地尽情享受温泉浴。 10.I enjoy going to a hot spring once a year. 我喜欢一年去洗一次温泉澡。 11.This is a hot spring credited with miraculous curative powers. 这是被认为具有奇特治疗功能的温泉。 12.She tried the baths there for an internal malady. 她到那儿洗温泉对她的内科病实行浴疗。 13.I hear sick people go to hot springs for the curative waters. 我听说病人因为泉水可治病而去洗温泉。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It is uni versally ack no wledged that Chin ese cultur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 n two thousa nd years, which once had great in flue nee on the world. Although China risks copying the Western lifestyle ' s worst aspects, especially of unhealthy eating and drinking, Which once gave rise to many problems. Fort un ately, Chi nese begi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e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examples might be given easil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added into our CET4and CET6,which help us get hold of it better. All in all, Chin ese traditi onal culture accompa nies our growth all the time, which has already deeply rooted in our daily lives. As a Chinese, What we ought to do is to transmit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nly with these efforts adopted can we en sure that Chi 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be leaded to a brilliant future.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e importa nee of protect ing traditi onal Chin ese culture, which is challenged or facing extinction because of the developing society and cha nging lifestyle. Besides, China is n ati on wide spari ng no efforts to do it.(36 words)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ee to Chines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also to the harm onious developme nt betwee n local econo mic and social developme nt. In my opin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raditional culture 1 / 21 /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分析了由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由此推论出既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才是理想的知识传授者。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因此,外语教学一定离不开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文化教学得到了广泛重视,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精读课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我们依然看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仅仅重视目的语的教学,即一味强调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几乎所有的课文话题都围绕着西方的经济、政治、习俗、制度等,对母语相关容的提及却寥寥无几。因而出现了“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1]有人称,一种新的“哑巴英语”诞生了。双向、主动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转为单向、被动。许多学生长期浸透于西方文化,单向地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使得其

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主体文化教育的单向输出,最终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一、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居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相反,语言学习中凸显出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患上了“文化失语症”,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第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紧密相关,因此它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或是仅仅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他们的学习兴趣尚未被激发,只是单纯的为了上课而上课,因此就会出现逃课、不愿参与课堂交流等问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关注于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由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Abstract: English Language Study is not only study English vocabulary and English grammar; whil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neither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nor English grammar. They must involve culture, and establish a close tie with it. This thesis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Infiltrating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meanwhile, revealing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filtrat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Language Study;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Infiltrating 摘要:英语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英语教学也并非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的教学。英语学习和教学都应该而且必须涉及文化,并与之紧密联系。本文在介绍文化渗透与英语教、学两方面的关系的同时指出了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一、前言 英语学习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我国的英语学习也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新华网上海3月26日电(刘丹滕育栋)我国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占全国总人数的约四分之一。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加在一起超过1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 虽然英语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效果却极其有限。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学,甚至学前班就开始了英语教育,可学生的水平却一直不能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甚至还没有初中生高。他们对要求的学习内容根本不能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所以,高职英语教学不得不一边补旧课,一边上新课。这样上课,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了“梦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教育相互脱节;各学校各地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对我们来说,我们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只能从当下找到合适的办法以达到最理想效果。教、学是目前的主要矛盾,也是英语教育的着力点。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学习中源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发音问题摘要:英语的语音语调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弱方面。根据资料和分析,这篇论文是要陈述大学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而导致的,指出一些英语语音语调的问题,以及提高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发音问题语音语调负迁移 一、引言 母语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必然存在(史清泉2002)。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是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以及基础,发音对听力的提高、口语的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正如很多语言学家和老师注意到的,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得到重视(罗立胜&张莱湘,2002.p。23)。It is believed that native language influ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cquisition of target language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dlin,2001,p.127).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运用该语言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音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强大的影响。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有些听起来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听觉的特征和音节的特征以及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没有的发音。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导致了学习的困难和言语行为的错误。这就是

英语教学中进行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英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是我们的民族之根,中学生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一定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给他们。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教材本身很少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我认为,英语教师我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带进英语课堂,使英语课堂不只是学习外语的地方,也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一、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学生大部分是90后或者00后,他们热衷于西方的文化和新鲜事物,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中学生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有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和课堂气氛的调整。中学生大部分都不擅长英语,有些同学26个字母也认不下来,所以英语可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头疼,很多同学坐不住就开始说话,课堂纪律有些混乱,但是在英语课堂上增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调整课堂气氛,避免英语课堂的单调。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讲究的“尊师重道”,“孝道”,又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他们对于自己违反纪律的行为又有一定的限制。

二、英语课堂中实施传统文化的策略 教材内容的调整。目前使用的中学英语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为了更好的使同学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务必需要多增加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单词到短语再到文章。 首先,可以多增加一些表述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的英语词汇,比如清明节、端午节,粽子,饺子,龙舟,屈原,孔子,孟子,孔融等等。 其次,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故事作为阅读内容,现在的中学教材,大部分的文章是英语文化的文章,学习英语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对青少年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更加重要,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可以加入比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卧病求鲤》等这样的内容,这样,同学们不但学习了英语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最后,在考虑到西方文化知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内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国学经典的英语翻译,将中国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渗透其中,在为同学们增加跨文化交际材料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doc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人们一定会渗入文化的教学。同样,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应当有意识地将文化渗透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避免一些语用方面的错误。 因为,一方面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知识、经验是由语言来描述、来储存的,人类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等也是由语言来描述和分析的。可以说语言就是文化的折射;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的一种折射,语言本身也深受文化的影响。比如说在一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几乎就没有关于雪的词汇,因为他们那里从来不下雪,理所当然,他们对雪就没有理性和感性认识。而爱斯基靡人却对雪做了非常仔细的分类,因为他们居住在冰冷的北极圈附近,雪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比如,阿拉伯语中有几十个词汇来称呼骆驼,而汉语中只有一个词“骆驼”而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不可分,我们在教中学英语时,应该努力将文化渗透于中学英语的教学之中。我在教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不同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对等的词汇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我们在讲解词汇时应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有的单词指示意义相同,而文化内

涵只有部分相同。如在英语中,family指丈夫、妻子和孩子, 而汉语的家庭很可能是丈夫、妻子和孩子还包括祖父母;又如birthday party在英美国家非常普及,多是指好朋友聚集一堂.吃生日蛋糕,赠送小礼物,还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如:舞会、酒会、烧烤、野餐等,而中国生日开晚会不太普遍,大多是年长的人做整十的生日,亲朋好友一起吃顿饭而已。有的单词指示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例如,龙在汉语中有吉祥之意。如龙飞风舞,龙风呈样;而dragon在英语中是一 种凶猛的、邪恶的动物,指人时常含贬义。在Collins Cobui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这本字典中,有这样的句子: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you mean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又如凤凰有祥瑞之意,如龙风呈样;而phoenix却有再生之意,指长生鸟在沙漠生活了数百年后,自焚于火柴堆中,并由此再生,开始另一循环。还有的单词指示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文化中有文化内涵。如汉语中的松常比喻人具有坚定不移、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而pine则没 有此意;汉语中的虎有勇猛威武之意,而tiger则没有这样的内涵。当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还可以想很多其它的好方法将文化有意识地渗透于语言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人们一定会渗入文化的教学。同样,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应当有意识地将

母语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必有自己的语言,如果一个民族的母语被本身遣弃,那么这个民族就如失去灵魂的躯体。” (一)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 ◆古今中外史料一再证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与教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个民族有无文化思想作为基础,决定他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尊严。 ◆总而言之: ◇“一个民族若没有文化思想作为基础,智慧是长不大的。再豪华的物质生活也堆不起一寸的民族尊严。” ◇“只有热爱及发展自己文化的民族,才是有尊严、有灵魂的民族。” (二)中小学十二年教育是基础教育 ◆华文小学教育只是学习识字、写字,简单的初级阶段,不足以维护及发扬博大和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学阶段是一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语文能力,灌输民族精神、传统价值观,思维 方法是在中学阶段进行的。 ◆青少年在面对身心急剧变化,渴望被了解与得到协助,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听懂他们语言与内在声 音的环境、能亲近他们的师长。 ◆中学是人生观及道德行为定型的年龄,孩子学好学坏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中学也是吸收大量知识的时期,丰富的知识与聪慧的头脑,将各学科成绩提升,才能升上大专或 就业,面对21世纪激烈的挑战。 ◆根据统计,从1991年到98年间,从华小来的国中生,升读初中三(FORM 3)之前退学的,全国 每年大约有4千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语言适应问题。 ◆要使自己的孩子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成人成才,接受华文中学教育是最好的选择。 ◆小学六年教育是初级教育。中学六年级是基本教育,缺一就不能实现整体基本教育体系。 (三)华文价值与国际地位与日俱增 ◆华文是世界最多人讲和用的语文,华族是世界分布最广的民族。今天世界上超过十二亿的人口使 用华语,现在世界各国的学生在中国学习华文已超过30万人。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工业、科技、贸易迅速发展,因而华语在亚洲太平洋国际贸易上,以及西 方各国在中国市场的争夺战中成为最吃香的商用语言。通晓华文将更容易维系这个商机、资讯及文化的庞大市场。 ◆自从朱邦复发明的汉字仓吉造字法应用在电脑上处理大量资讯后,中文得以广泛在国际网络使用。 ◆根据1987年英国《新科技杂志》报导:“一个有形、音、意结合的方块字(汉字),集中了大量的 信息,而且音节清晰,易于辨别,这就是汉字成为21世纪的第一语言。” ◆由此可见,亚洲、太平洲西岸自古以来的“汉字文化图”未来将日渐普及世界各个角落。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2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仙桃四中史丽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材几经改版,几年前红遍全国的网络歌曲《李雷与韩梅梅》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初中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大势所驱,而现有的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西方文化,教材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与渗透。而通过教材来传递和渗透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外国文化而忽略了本国的文化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这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它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剪纸书法歇后语,谚语以及传统节日等等。。现有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渗透主要是课堂文化渗透和课中文化渗透,我一般把两者结合起来做。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中华传统食物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课文中间有涉及到食物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进行教学。如mapo tofu(麻婆豆腐),glue pudding /sweet dumplings(汤圆),steamed bread(馒头),soybean milk (豆浆),fried bread stick(油条) ,fried rice with egg(蛋炒饭),rice-meat dumplings(肉丸),egg and vegetable soup(蛋花汤),)。这些菜单名称可以结合问句“What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dinner?”“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进行操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更活跃。学生们也沉浸于一种充满中华传统饮食的文化气息的氛围中,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2.谚语格言 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的谚语格言,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后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的,并且与一些西方本土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以将谚语集中教授一部分或者要求学生课下收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初一下册有一篇课文谈到中国学生在国外求学的文章,课文中有一句话“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翻译成中文就是“没有哪里像家”。在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ast, west, 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学生一下就可以记住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张鹏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Shaanxi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English Language Study is not only study English vocabulary and English grammar; whil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neither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nor English grammar. They must involve culture, and establish a close tie with it. This thesis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Infiltrating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meanwhile, revealing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filtrat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Language Study;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Infiltrating 摘要:英语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英语教学也并非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的教学。英语学习和教学都应该而且必须涉及文化,并与之紧密联系。本文在介绍文化渗透与英语教、学两方面的关系的同时指出了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一、前言 英语学习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我国的英语学习也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新华网上海3月26日电(刘丹滕育栋)我国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占全国总人数的约四分之一。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加在一起超过1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 虽然英语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效果却极其有限。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学,甚至学前班就开始了英语教育,可学生的水平却一直不能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甚至还没有初中生高。他们对要求的学习内容根本不能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所以,高职英语教学不得不一边补旧课,一边上新课。这样上课,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了“梦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教育相互脱节;各学校各地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高中外语课堂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浅析

高中外语课堂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浅析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学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外语文化教学在课堂中受到了关注,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母语文化,造成了母语文化缺失现象。2017年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学科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到:“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因而,本文从问题的提出、原因分析、改进措施与建议着手,强调如何实现外语教学过程中对母语文化的重视。 标签: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母语文化缺失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外语教学在我国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地位,其中外语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广大外语者的重视。由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文化意识”连同“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列为四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目标。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欣赏力和敏感度,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的高中外语课堂中,外语文化教学主要以外语文化为重点,却在很大程度上对母语文化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忽视直接影响学生无法用英语或不能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甚至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陷入尴尬困境,从而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更不用说传播我国优秀文化。 二、原因浅析 教师与学生是外语教学的构成部分。从学生角度来看,大部分中学生对中国文化有较浓的兴趣,却对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兴趣明显不足,从而学生对用外语表达母语文化不太熟悉。这一现象可能和对英语学习本身的兴趣有关,或者是对用外语表达母语文化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在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讲授,或不重视对外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的比较;另外,教师自身文化修养的限制,有些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有限,因而传递给学生知识或有意识主动培育文化情怀等方面也不尽如意。 三、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一)意识方面:正确认识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实施,并且能显现给学生 从教五年,笔者深刻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刻的,我们的意识、思想在慢慢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认识到中

大学英语口语课教案

大学英语口语课教案 【篇一: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案】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案 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期: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 18 教材《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第一册》 (let’s talk book 1) 授课教师大学英语口语精品课程组 授课对象 2008级普本 上课地点南、北校区、学院路校区 上课时间周一至周五 授课题目(teaching title): unit 12 foreign customs 授课类型(class type): lecturing and practice 授课课时安排(teaching periods): 2 periods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in this unit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1.master the basic vocabulary related to western wedding.

2.learn to describe the different manner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stoms. 3.learn the proper way to behave in western society. 本授课单元教学重点(main points of teaching): 1.instruct students to speak and behave properly in western society concerning some important events. 2.analyze the different manner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本授课单元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use cultural-related words to describe and compare the proper manne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vents.教学手段(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audios, videos, pictures, texts), blackboard. 本授课单元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time allotment): 1. warming-up activities (about 15 minutes) 1.1 role play: a typical western wedding (about 10 minutes) student are assigned the task in the previous class. they are asked to perform a typical western wedding. useful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should be collected before the class. (about 10 minut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