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辨析的视角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思想评析

行政管理思想评析

行政管理思想评析一、概述行政管理思想,作为指导行政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体系,其形成和发展深受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行政管理思想都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经验到科学、从专制到民主的转变过程。

这些思想既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政治特色和社会需求,也反映了人类对公共事务管理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行政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公共权力,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行政管理者需要不断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公众需求。

对行政管理思想进行深入评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行政管理的本质和规律,还能为当前和未来的行政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行政管理思想进行评析,包括其历史演变、主要流派、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行政管理思想的优缺点,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各种思想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从而为构建更加科学、民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行政管理思想的定义与重要性行政管理思想是指关于政府组织如何有效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实现公共利益的理念和观点。

它涵盖了行政组织结构、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行政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指导着政府的行政行为,影响着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个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思想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行政管理思想也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和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塑造着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

研究和评析行政管理思想对于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行政管理思想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为当代政府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2. 行政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在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至中国的先秦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以及印度的吠陀时期等。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一、中西早期行政治理思想(一)中国《论语》、《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一、中西早期行政治理思想(二)西方1、柏拉图《理想国》观点:“哲学王”治国——聪慧、正义和美德评论:政治与道德不分家分析:柏拉图与孔子2、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政体研究的专著观点:A、法治优于人治。

B、“人从本性上说是政治的动物”C亚里斯多德关于政体的分类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邪恶的圣经本意:为君主劳心劳力,为其统治和治理王国“开政治处方”观点:基于性恶论展开,君主为了巩固政权,君主能够不择手段——权术评判:对政治斗争技巧进行了“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马基雅维利主义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他以科学家的平复和沉着来看待这些东西奉献:将政治与道德分离,提出政治的本质是权力4、洛克《政府论》A驳斥了君权神授说B人类最初处于自然状态(自由、平等),但存在不便(不受约束导致暴力和战争)【对比霍布斯】C政治社会源于对自然状态的爱护(?)----公民托付自然状态:人身权、财产权、自由权D法治与分权:依据法律统治,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不能专断E人民主权与政府解体——政府违抗托付目的,可推翻旧有统治案例:中东(阿拉伯国家)近期态势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共三卷,讨论了法与政体、法与政治权力、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最为闻名的三权分立与制约学说A一切有权力的人都滥用权力,一直到权力的边界为止【阿克顿: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C内容: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并相互制衡D目的:防止权力滥用、保证公民的权益和政治自由6、卢梭《社会契约论》A人一辈子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生而平等,但私有制显现使其遭到破坏B订立社会契约,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C人民主权---主权为公民集体拥有。

而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公意着眼于公共利益,个人服从主权者D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记录,政府作为人民意志(人民主权)的执行者。

我国政府治理借鉴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误区与策略分析

我国政府治理借鉴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误区与策略分析

和政府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

因此,这个讨论十分重要。

第一,我国政府社会服务要一改政府单一提供服务的模式,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优势,在更多的服务领域政府由服务的提供者变为服务的资助者和监督者,通过服务的替代的合作模式,把更多的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交由他们来经营运作,政府将担负起监督管理的责任。

如公办民营、竞争外包和伙伴合作等不同形式,在社会服务中通过竞争形式,在竞争中政府选择最有能力提供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给予资金支持,按照政府服务的要求提供相关服务;第二,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合作协同机制,要在法律制度、体制机制上给予合法性与政策性的支持,使原来拾遗补缺的社会服务形式提升拓展为互补互动的合作模式,明确相互服务的范围、责任,既提供弥补政府缺陷的存量服务,也提供增量服务。

第三,构建政府部门、府际合作以及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社会服务协同机制,以多元参与、合作分权的网络为导向的社会服务供给方式的变化是后危机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是产权制度完善与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

社会建设越是完善,多元化程度就越高,政府的主导色彩愈显淡化,社会的自主性就越强,发展的结果将是以各种供给主体为权力的中心的多中心供给体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1]李小兰 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文军 社会工作:和谐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变革力量[J] 西北师大学报,2008,(1)[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5.[4]欧黎明,朱秦.社会协同治理:信任关系与平台建设[J] 中国行政管理,2009,(10).[5]吴锦良.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多方协作[J] 中国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6).[6]陈其辉 政府利益预算相关者协同治理分析[J] 求索,2008, (12)基金项目:江苏省政府、江苏省行政管理学会重点招标课题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jsxzxh2010005);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建设重点课题。

中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启示

中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启示

融合与创新:中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融合与创新 跨文化管理:中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在跨文化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责任:中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社会责任 信息化管理:中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汇报人:
领导力: 借鉴中国 传统领导 智慧,注 重领导艺 术和领导 魅力
企业文化: 借鉴中西 方管理思 想,建立 具有特色 的企业文 化
创新管理: 借鉴中西 方管理思 想,注重 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
借鉴西方管理思想: 注重制度建设,强 调法治精神
借鉴东方管理思想: 注重道德教化,强 调人文关怀
融合中西方管理思想 :在制度建设中融入 人文关怀,实现法治 与人治的统一
结合中西方管理思想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 的行政管理模式,推 动行政管理现代化
融合中西方管理思想,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借鉴西方管理思想中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挖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的人文关怀和道德伦理,提升行政管理的人文性和道德性 结合中西方管理思想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推动行政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中西方传统管 理思想概述
现代行政管理 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传统管 理思想对现代 行政管理的启 示
现代行政管理 如何借鉴中西 方传统管理思 想
中西方传统管 理思想在现代 行政管理中的 实践案例
PART ONE
PART TWO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 诚、礼仪、道德等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赏 罚分明、以法治国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 攻、节俭、尚贤

浅谈古代行政管理中的辩证思想

浅谈古代行政管理中的辩证思想

浅谈古代行政管理中的辩证思想浅谈古代行政管理中的辩证思想福建省委党校内容提要: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中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无论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他们都是相辅相成的,把他们割裂开来,或是人为地对立起来,划分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甚而说谁该批、谁该评,都是不客观的。

本文拟以这一角度,谈谈有为与无为、原则与变通之间的辩证关系,无论是讲原则,还是讲变通,讲有为,还是讲无为,都只不过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采用的一种管理办法罢了,至于它们运用得是否正确、只能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加以评判。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其中既有民主性的精华,也有封建性的糟粕,本文试就其中的辩证思想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有为”从字面上说,就是有所作为,也就是管理者要从修身开始,然后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要遇事诚敬、不敢苟且,这样才有可能搞好行政管理。

周公在《尚书•周书•无逸》中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认为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贪图安逸。

他指出,从商朝到周朝的历代君王来看,凡是勤勉有为的,都能治好国家,否则,必然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了周公对其子伯禽的训诫:“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而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他为寻求人才,听取情况,治好国家,勤勉劳累到如此地步。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备受侮辱而返国之后,“苦心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使越国从废墟中兴起,战败吴国。

至于像三国刘备的见髀肉复生而失声痛哭,晋代祖逖为恢复中原而闻鸡起舞,这些奋发有为,刻苦自励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据说,晋陶侃为广州刺史,“无事则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他解释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浅析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启

浅析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启

浅析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启示引言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自古以来,不同的文明和国家都有各自独特的行政管理思想和实践。

其中,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启示。

一、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的起源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古罗马的行政组织对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注重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民的参与,为后来市政管理和民主行政管理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的行政组织则注重官僚管理和法律规范,为后来行政管理的机构设置和法治思想提供了借鉴。

二、重要的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家及其思想1. 马克思的公共选择理论马克思是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管理是一种社会经济的组织形式,政府作为最大的公共经济主体,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这个思想对当代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化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提示了政府机构应该注重效益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市场机制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2. 韦伯的官僚理论韦伯是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

他提出了官僚理论,认为官僚机构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础,通过规范化和分工的方式来实现行政效率和效力的提升。

韦伯的官僚理论对我国的行政管理科学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提示了我国政府机构应该注重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以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是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分析和管理方法的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我国的行政管理科学化提供了重要启示,提示了政府机构应该注重工作过程和方法的科学化,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绩效。

三、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启示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enterprises must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research led to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atures,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world'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hallenge.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差异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management idea; difference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中西方管理思想对比

中西方管理思想对比

中西方管理思想对比中西方管理思想对比摘要:中西方管理思想虽然起源和前期发展是相对独立的,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者其它是相通的。

它们的基本思想和理论都是以人性假设为基本前提,根据不同的人性假设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理论。

差别在于不同的政治、文化和地理环境使得各自的侧重点和方法论不同,从而形成了今天各具特色的管理思想。

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 X理论 Y理论 Z理论法家儒家道家中西方管理思想融合一、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各自起源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管理思想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1)中国一贯“以农立国”,历史上,虽然经历了许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迁,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却一直延续下来,很少变动。

这种农业社会的管理形态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就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管理体制上是专制与民本相互依存的思想。

中国农业社会是由大量分散、小型、雷同的,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要维持这种社会结构的稳定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管理体制和万众臣服的管理思想。

自秦汉以来,中国这种被称之为“东方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基本上二千多年没有发生什么重大改变。

这种体制在组织上等级森严、上下有序,在领导上强调绝对服从,抹煞个性;强调严格统一,忽视差别。

在控制上重视整体效果,忽视个体利益,重视自上而下的控制,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民本思想十分丰富,它几乎贯穿于始终,既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治国之术,又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传统哲学思想。
A、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
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可以说都是围绕“民本”的统治思维方式,总的来说民本思想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百姓与国家的关系——“民为邦本”。
⑴道德评价与行为描述的区别。「Y理论」着重于对管理过程中人们行为描述,从总体上看,「Y理论」基本上仍属于行为科学的范畴。与此相反,「性善论」一开始就立足于对人性的表现作出善恶的判断,把仁义礼智这些道德范畴作为判断标准,把对于人性的研究纳入到道德形成而上学的体系中去了。
⑵管理者行为与被管理者行为的区别。「Y理论」所着重研究的是被管理者的行为,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管理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因此,它实际上属于一种「如何管好被管理者」的理论。而「性善论」则把对于人性上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国家管理者的行为选择上,「性善论」也可以说是一种「如何管好管理者」的理论。
B、麦格雷戈称Y理论实现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结合”。
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因此,人是“自动人”。
2百姓与君主的地位——“民贵君轻”。
3百姓与君主的关系——“君舟民水”。
4民心向背与天命一致,要“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5施行仁义,贵民隆君。
6爱民、富民、利民、安民、取信于民。
这六点较为突出和完整的体现了民本思想,也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所在。
⑵二者都肯定了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美好的。麦格雷戈指出,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他们不但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能够争取责任;常见的规避责任,缺乏志向等现象,乃是后天形成的习惯,而并非先天具有的本性。孟子则认为,就人的天生素质看,是可以为善的;至于有的人行为不善,不能归罪于他的先天素质,而是由于他后天不去努力探求和发挥自己固有的善性。
B、老子的弱用之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静观。老子把静视为本态,把动视为变态,用人事主张“静为躁君”。2、守弱用柔。3、知盈处虚。在处理事物量的关系上,老子有两条原则:不盈与处余,这样就可以保持事物的稳定和安全。4、居上谦下。5、不争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知微治于末乱。7、创造条件使对方失败。8、以曲求全。9、深藏不露。
中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辨析的视角
———————————————————————————————— 作者:
———————————————————————————————— 日期:
1、孟子性善说与Y理论的异同比较。
2、老子弱用管理思想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
3、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4、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意义。
5、塞尔维乌斯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仁义礼智,人所固有。人所不同于禽兽的道德属性,孟子细分为仁、义、礼、智四种。所谓「仁」,来源于人的恻隐之心;「义」来源于人的善恶之心;「礼」来源于人的恭敬之心(又称「辞让之心」);「智」来源于人的是非之心。在孟子看来,这「四心」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
第三,求则得知,捨则失之。既然人性本善,那为什么有的人为善,有的人却为恶呢?孟子的解释是,这完全取决于人们对其本心的探求和放弃——充分发扬心性的本质,就表现为善;放松努力,不去探求和发扬心性的本质,就表现为恶。
6、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容及理论渊源。
7、现代西方行政结构的特点。
8、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9、儒家管理思想的本质、原则及意义。
10、欧洲近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精神渊源。
1、孟子性善说与Y理论的异同比较。
A、性善说——仁政的前提。孟子的「性善论」包含着以下三层意思。
第一,人的素质,可以为善。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素质看,可以使他善良,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善。
⑶二者都把管理工作寄希望于人们的精神追求。麦格雷戈指出,在人们实现工作目标后所得到的各种报酬中,最有意义的而是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孟子主张:「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不能夺也。」即是突出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及其满足。
D、「性善论」与「Y理论」的区别,除了外在的因素,诸如时代背景(一为封建时代,一为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环境(一为农业社会,一为工业社会)、管理种类(一为国家管理,一为企业管理)等等的不同之外,单纯从理论本身来看,也有以下三点区别:
A、老子通过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提出了新的宇宙本原———“道”。
他认为“法于自然”的道生成万物,而万事万物“惟道是从”。道的运动规律是“反”,道的基本特征是“弱”,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我认为老子的“反”有二层意思:一是对立面的转化,如福祸对转;二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周行”的起点是道,终点仍是道。这样“弱用之术”通过“反”形成“周行不殆”之状。“弱”是“道”的最根本属性,而刚强、进取是与道对立的,刚、强会在发展中突破道的规定性,柔弱则是保持事物符合道的最妙手段。
⑶对于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分析,二者也有所不同。麦格雷戈认为,人们的恶劣行为与他们的本性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后天影响的结果。与此相反,孟子并不排除人的天性中也具有「恶」却也是人的天性使然。
2、老子弱用管理思想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面对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老子对当时社会做了深入的观察,分析出社会矛盾的根源,阐述了他的观点,他提出以“弱用之术”引导事物发展,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这样与强敌进行斗争,可以达到“柔弱胜刚强”,以下试图对老子的“弱用之术”进行探讨:
C、孟子的「性善说」与现代管理学中麦格雷戈等人的「Y理论」相比,具有以下共同之处:
⑴二者都承认人性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麦格雷戈指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定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定。孟子则从「不忍人之心」而推出「不忍人之政」,实际上即是承认人之善性乃国家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