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3-0003-03

邵晓枫*,廖其发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或者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本文拟对该理念内涵的研究状况作简单梳理,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现状

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唯一可见的相关著作是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作者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及其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1]而相关的文章对该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论述不深。如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

革的动力之本”。[3]还有人认为:“

‘以学生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本身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个特异的个体,而不是小集体中的一个分子、一块砖。”[4]

这些研究抓住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内涵,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第二,研究不够深入。例如,虽提到要“一切为了学生”,但没有详细、深入地论述这样做的原因。第三,研究内容不全面,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问题等。第四,没有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表述体系。

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收稿日期]2005-11-24

邵晓枫,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400715

第3期2006年3月No.3Mar.2006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

2006年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前提条件。

二“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

我们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

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至今没有最后的结果。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因此,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这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

在哲学史上,提出“人是目的”命题的最初意图是为了反对把人当作神的奴仆和玩物,而近现代哲学家一再重申“人是目的”,则是为了反对人的物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人类思想史上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传统的批判继承,是针对当今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出现的人的物化的弊端并基于教育的本质而提出的。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5]。虽然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功能,但“教育社会功能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建设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根据。没有教育的本体功能,也就谈不上教育的社会功能,两者的关系是承续关系、因果关系,不是教育的平列的两种功能。社会功能是本体功能的社会呈现形式”[6]。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质上的规定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①笔者以为,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应包含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体力与脑力、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代社会市场的扩大、交往的广泛化以及个人自由时间的增加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在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还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充实和完善自己;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点也可能使人变成“经济人”和单向度的人;教育中的应试主义倾向;等等。应试主义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在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正因为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量上的要求

如果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质上的规定的话,那么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则是其在量上的要求。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化。教育的外部民主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内部民主主要表现为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资源。

从宏观上讲,长期以来,我们重视重点学校学生的发展,忽视一般学校学生的发展;重视重点班级学生的发展,忽视普通班级学生的发展;重视城市学生的发展,忽视农村地区学生的发展;重视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的发展,忽视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发展。从微观上讲,重视班里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忽视成绩一般或成绩较差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育重视的只是少数学生,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