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陆源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05陆源碎屑岩

泥质长石砂岩
肉红色,块状构造,中
粗砂结构。砂粒分选中等, 圆度中等,含量约85%,其 中约50%为钾长石,呈浅肉 红色,可见解理;其余为石 英,可见油脂光泽。胶结物 成分不明,但胶结十分紧密。
中粗砂结构,砂粒分选中等,磨圆差,多为角或 次角状。砂粒含量约80%,胶结物约20%。砂粒主要 是长石和石英,仅微量岩屑。长石以微斜长石为主, 部分斜长石,含量约60%,均很新鲜。石英粒度比 长石细小,含量约20%。胶结物为粘土质,单偏光 镜下呈淡褐红色,正交镜下全消光,少部分已转变 成长石的交代边,可见很低的光性,并与长石同时 消光。岩石已明显压实,砂粒常常以似镶嵌状聚集。
伊利石(水云母)粘土岩 淡绿色,块状构造,泥状 结构,摸之有滑感,硬度小, 指甲可划动;有一定吸水性, 遇水不膨胀。
黑色页岩 灰黑色,页理构造,泥状 结构,断口面较平整,硬度大 于指甲、但小于小刀,不污手。
油页岩 浅褐色,页理构造,但页 理发育不太好,泥状结构,断 口参差不齐。焚烧边角冒烟, 闻之有沥青味。
砂粒成分:石英、长石、岩屑为主, 其它少量:云母、重矿物(磷灰石、帘石、电气石等等) 胶结物:石英、方解石、铁质、海绿石、石膏…… 基质也可起胶结作用 常见岩石类型: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 沉积环境:十分广泛 大陆环境:河流、湖泊、沙漠 海陆过渡环境:三角洲、河口湾 海洋环境:从浅海到深海几乎无处不在。
常见岩石类型:泥岩、页岩
典型沉积环境:河漫滩、沼泽、三角洲、深湖、深海等。
泥质岩分类命名:
1)按泥质与粉砂相对含量(三分法):
粉砂 100 泥 0 95 5 75 25 50 50 25 75 5 95 0 100
粉砂岩 含泥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含粉砂泥岩 泥岩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组成。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组成。
陆源碎屑岩是指由陆地上的碎屑物质在风化、侵蚀、运移等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颗粒状矿物、碎屑和胶结物等。
颗粒状矿物是陆源碎屑岩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其种类、粒径和形状等特征对岩石的性质和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石英是最常见的颗粒状矿物,其含量可达到50%以上。
其他常见的矿物包括长石、云母、角闪石、绿泥石等。
碎屑是指由风化、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的不同大小的颗粒状物质。
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可以将碎屑分为粗砾、中砾、细砂、粉砂等不同的级别。
碎屑的种类和含量也对岩石的性质和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胶结物是指由水、矿物质等物质形成的充填和胶结岩石颗粒的物质。
其中,水是形成胶结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可以使岩石颗粒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增加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矿物质也可以在胶结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质可以充填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使岩石更加紧密。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组成成分外,陆源碎屑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和其他杂质。
有机物质一般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遗体和排泄物等,其含量较低。
而其他杂质包括沉积岩中的颗粒状矿物和化学物质等,其含量和种类与地质环境有关。
总体来说,陆源碎屑岩的组成十分复杂,其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十分复杂。
通过对其组成成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陆地地质环境的演化和岩石形成的过程。
岩石类型

沉积岩岩石类型1.洞穴角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 土褐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
其中石灰岩角砾 90%±,粒度 8cm-4cm。
石灰岩角砾灰色呈次棱角状,溶蚀后呈次园状,磨圆分选性较差。
石英角砾含量10%±,粒度4-2mm,白色,分选磨圆较差,次棱角状。
胶结物: 含量40%。
由钙质、铁质、泥质和更细的碎屑物质所胶结。
成因:分选性差,磨圆差,搬运距离较短或未经搬运快速堆积而成。
2.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60% ±。
石英含量 90-95%,粒度 10-6mm ,无色,磨圆好,分选中等,圆状、次圆状,岩屑5% :粒度3-5mm,灰色,分选磨圆较差。
胶结物:含量40% ±。
Si质、 Fe质、 Ca质胶结。
成因: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棱角被磨蚀成圆状、次圆状,长期搬运沉积而成。
3.铁质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紫红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物质:含量70%。
石英含量100%,粒度8-6mm 。
石英砾石分选差,磨圆较好。
紫红色,被铁质氧化。
呈圆状、次圆状。
胶结物:含量30%,Si质、铁质胶结。
成因:砾岩碎屑搬运距离较近,碎屑物快速堆积,分选差,磨圆较好。
4.燧石质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
燧石含量80%,粒度10-14mm,圆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磨圆较好。
石英含量20%,粒度10-12mm。
次圆状。
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胶结物:含量30%,由硅质、铁质、胶结而成。
成因:分选较差,磨圆较好,搬运距离较远5.石英粗砂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或浅黄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以石英为主,含量85%±,粒度2-1mm。
石英圆状、次圆状,分选好。
其次长石含量10% ±,粒度1- 0.5mmm 。
长石有风化现象,分选磨圆较石英差一些。
第三章碎屑岩

第一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粗碎屑岩-砾岩、角砾岩
第三节 中-细碎屑岩-砂岩、粉砂岩
第四节 泥质岩
第一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主要由碎屑物质、化学物质和杂基三部分组成。
1.碎屑物质
碎屑岩中的碎屑物质,可占整个岩石组分的50%以上,是碎屑岩的特征组分。
0.125~0.0625
0.1~0.05
粗粉砂
粗粉砂
0.0625~0.0312
0.05~0.01
细粉砂
中粉砂
0.0312~0.0156
细粉砂
0.0165~0.0078
极细粉砂
0.0078~0.0039
<0.01
粉
砂
粘土(泥)
<0.0039
(2)球度
球度是指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球度的计算:
由公式可以看出,颗粒的三个轴越接近相等,
中等。
③构造
各种大型交错层理、波痕、生物扰动构造等。
④颜色
与长石的颜色有关——淡黄色、灰白色或红色
⑤成因
母岩富含长石——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类
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强烈的侵蚀、快速堆积
埋藏后的蚀变作用很弱
构造活动较强烈
2.岩屑质长石砂岩
R=10~50%,F=25~75%,F>R
(一)成因(Origin)
2.长石质岩屑砂岩
Q<75%, R:F<3:1 ,R>F
(二)成因(Origin)
1.岩屑砂岩的形成条件与长石砂岩基本类似,需要有
岩——同生砾岩
内碎屑砾岩、泥岩砾岩/泥砾岩
三、主要成因类型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
陆源碎屑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它的结构类型各有不同。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可大致分为粒状结构、晶间结构和充填性结构三种,分别具有各自特有的矿物和构造特征,可以为研究陆源碎屑岩提供重要信息。
粒状结构是最普遍的陆源碎屑岩类型,其特征是砂砾晶体、细粒晶体和细砂屑晶体的结合,形成的层次结构如同把多层衬衣一样,砂砾晶体层、细粒晶体层和细砂屑晶体层交错排列,形成一种多层结构。
粒状结构具有块状物质,常出现在深海沉积岩中,主要由沙砾、粗细砾、细砂和细砂组成,尤其是沙砾组成较多。
晶间结构是次要的陆源碎屑岩类型,其特征是细粒晶体与晶间物质的混合,晶间物质可以是砂、砾、细砂,也可能是类似泥的材料,晶间物质特征的确定是晶间结构的基础。
此外,晶间结构也有很多具体的成份,比如有机物、水、气体和灰等,它们各司其职,可以经常被发现在古生界沉积岩中。
充填性结构是最常见的陆源碎屑岩类型,它的特征是多种岩石碎屑物质分层排列,通常由细砂、砾石、砂砾和细砂组成,具有比较稳定的充填性,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陆源碎屑岩会把受压的碎屑物质做出较好的充填,形成稳定的结构。
同时它具有较强的抗剪性,能够有效抵抗外力的作用,对地质环境比较有利。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得知陆源碎屑岩的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晶间结构和充填性结构三种,它们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矿物组
分和构造特征,随着深部沉积和成岩作用,陆源碎屑岩有着极为重要的地质意义,对于更好地了解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岩石分类基本知识

第三章岩石特征在岩石圈中岩石种类繁多,按照成因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这三大类岩石在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在野外识别和描述这三大类岩石是地质认识实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认识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
第一节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以及重力等的作用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同时也有火山喷发物质、生物以及宇宙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本区沉积岩主要有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两大类和火山碎屑岩。
一、陆源碎屑岩陆源碎屑岩是指陆源碎屑颗粒经过机械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根据碎屑颗粒的粒度大小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四类。
1.砾岩本区砾岩按所在层位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两种类型;根据砾石成分,把砾岩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两类。
底砾岩是在大旋回底部,即在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如长龙山组底部硅质砾底砾岩、府君山组底部泥灰质砾底砾岩、馒头组底部泥灰质砾底砾岩、本溪组底部白云质灰岩砾底砾岩以及北票组底部各种砂质砾底砾岩。
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间,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
如石千蜂组中的层间砾岩(砂页岩沉积韵律的底部、但砾石成分为砂质、泥质及燧石等)和北票组中的层间砾岩〔砾石成分为各种砂岩及燧石〕。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
这种单一成分可以是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屑,也可以是风化稳定性较低的岩屑。
前者主要是石英岩质砾岩,它是长期改造的产物,多见于滨岸沉积。
后者常见为石灰岩质角砾岩,它是岩石破碎后就近快速堆积并被埋藏的产物。
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砾岩中含有多种成分的砾石,任何一种成分的砾石都不超过50%,砾岩的成分直接与母岩区有关。
这种砾岩在河流沉积及山前堆积物中常见。
2.砂岩按粒度可分为粗砂岩(颗粒粒径为2~0.5mm)、中砂岩(颗粒粒径为0.5~0.25mm)和细砂岩(颗粒粒径为0.25~0.1mm)。
讲陆源碎屑岩(岩类)

特殊成因的砾岩
. 底砾岩: 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 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 . 副砾岩:
3。砂岩的粒度分类( 50%以上碎屑粒度)
粗砂岩:2-0.5 mm
中砂岩:0.5-0.25 mm
细砂岩: 0.25-0.10 mm
极细砂岩: 0.10-0.05 mm
三、 粉砂岩
粉砂岩:粒度为0.05-0.005 mm的颗粒含量占碎屑颗粒 的50%以上。由牵引流的底悬浮物(较粗的悬浮物)在弱 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的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改造而形成的。
湘 西 武 陵 石 英 砂 岩
岩屑砂岩 狭义的岩屑砂岩是在碎屑颗粒中,石英端元的含量小 于75%,长石含量/岩屑含量 < 1/3,是低成分成熟度砂岩。
。 广义的岩屑砂岩包括长石岩屑砂岩。
长石砂岩 狭义的长石砂岩是在碎屑颗粒中,石英端元的含量小于 75%,长石含量/岩屑含量大于3,是低成分成熟度砂岩。 广义的长石砂岩还包括岩屑长石砂岩。
(1) 成分-成因分类原则
两个基本点
第一个基本点: 以基质含量的百分比划分出结构成熟 度相对高的净砂岩和成熟度相对低的杂砂岩。
净砂岩: 四种组分中,基质含量<5%;在其填隙物中,胶结 物含量较高;结构成熟相对较高,是成熟-极成熟的砂岩;牵引 流(风)沉积成因。
杂砂岩:四种组分中,基质含量>5%;在填隙物中,基质含
4.长石杂砂岩: Q<75%, F:R>3
讲陆源碎屑岩岩类

砾岩的沉积构造
牵引流成因的常见有平行层理,大型交错层理。 重力流成因的多为块状层理、递变层理。
2。 砾岩的分类
砾岩的粒度分类 . 巨砾岩(或角砾岩、混杂岩):主要砾石粒径
>250mm . 粗砾岩(或角砾岩、混杂岩):主要砾石粒径
250-50mm . 中砾岩(或角砾岩、混杂岩):主要砾石粒径
黄土:与粉砂岩有关的一种半固结的粘土质粉砂岩, 风力或水力均可使其沉积,但其形成环境,总是在干燥 或半干燥的气候区内。
在我国的北方及西北地区,第四纪地层中的黄土或黄 土类岩石分布极其广泛.
黄土高原-粘土质粉砂岩
黄土高原-粘土质粉砂岩
四、 泥质岩
泥质岩:泥级质点(主要指粘土矿物)含量超过 50%的沉积岩.
一、 砾 岩
由大于50%砾石(>2.0 mm)成分组成的 陆源沉积岩岩石称为砾岩(或角砾岩)。
它是沉积岩中最粗的一类岩石,常出 现在冲积扇、扇三角州、砾质辫状河、海 底扇、冰川沉积和海滩沉积之中。可以成 为油气储层。
1。砾岩的特征
砾岩的颜色 随砾石和填隙物的成分而变化,常见为浅灰色、灰色、
深灰色、褐红色等.
由于这两个指标都属于砂岩的物质成分特征,因 此砂岩按填隙物成分及颗粒成分进行分类称为成分- 成因分类。
(1) 成分-成因分类原则
两个基本点 第一个基本点: 以基质含量的百分比划分出结构成熟度相
对高的净砂岩和成熟度相对低的杂砂岩。
净砂岩: 四种组分中,基质含量<5%;在其填隙物中,胶结物 含量较高;结构成熟相对较高,是成熟-极成熟的砂岩;牵引流 (风)沉积成因。
C. 三种主要类型砂岩的特征及成因
石英砂岩: 狭义的石英砂岩是在碎屑颗粒中,石英端元的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与参考资料
第三章 砂岩的成岩作用 一、常见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 1、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基本概念、压实作用发生的时间、压实作用表 现方式、压作用形成组构、压实作用与压溶作用的转化、压实作用强 度的估计方法及其随埋深的变化。 注意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的关系,可能同时存在、互相促进。 2、 胶结作用: 基本概念、 常见胶结物和胶结组构、 碳酸盐的胶结作用 (胶 结物种类和来源) 、SiO2 的胶结作用(胶结物种类、胶结物来源、沉 淀机制) 3、交代作用:交代作用的概念、交代组构、交代作用类型。 常见的交代假象有幻影构造、交代切割、交代残留,例如:石灰岩为 SiO2 交代形成燧石结核或燧石层。 4、重结晶作用:主要发育于基质及胶结物中。常见灰泥基质、硅质胶结 物、粘土基质的的重结晶作用。注意重结晶作用的概念。 5、 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 溶解作用的产物实次生孔隙, 砂岩孔隙的类型、 不同类型孔隙的区别和意义。 二、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1、同生作用(syngenesis):沉积后至埋藏前沉积物与水之间的一系列作 用(溶解、水合、解,Ph,Eh, O2,CO2 逸度改变) 。 2、成岩作用(diagenesis): 埋藏后至岩石固结,即,由沉积物到沉积岩 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包括压实和胶结作用。
授课题目 教室设备与教具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与参考资料
第三章 陆源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多媒体课件
授课学时 课 型 讲授(2
2 学时 ) 、 实验( )
1、陆源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2、学会利用相图分析解释岩石结构的形成过程。 重点:砂岩三端元四组分分类方案 路凤香等主编. 岩石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2 年. 曾允孚 夏文杰主编. 沉积岩岩石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4.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学时分配及备注 2 学时
3、后生作用(anadiagenesis):固结后至变质前,包括交代、重结晶、次 生加大、压溶。 4、 表生作用(epidiagenesis):潜水面以下、 低温压下, 与地下水的作用, 包括溶蚀、充填、交代。 三、成岩作用的意义(简单介绍) 1、胶结物共生顺序及表达方式 2、成岩作用与埋深关系 四、泥岩的成岩作用简介 1、压实作用:泥质岩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泥质沉积物的压实作用包括 两种组构上的变化:孔隙度的快速降低和粘土矿物的定向排列 2、粘土矿物的成岩转化:高岭石的成岩转化蒙脱石的成岩转化伊利石 和绿泥石的成岩转化 3、泥质沉积物的脱水作用:粘土矿物水的存在状态、吸附水的排出、 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与石油的初次运移关系密切、脱水作用阶段划 分。
第三章 陆源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一、砾岩的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包括砾岩的定义、成分特征、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分类依据、主要 成因类型、研究方法和意义。 注意对比砾岩和砂岩特征和形成条件上的区别。 二、砂岩的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包括砂岩的定义、成分特征、结构构造、分类依据、常见岩石类型、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重点讲授砂岩三端元四组分分类方案。 进一步对比砂岩与砾岩的基本 特征及形成条件方面的诧异。 三、粉砂岩的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包括砂岩的定义、成分特征、结构构造、分类依据、常见岩石类型、 特殊的粉砂岩-黄土、粉砂岩分布与成因 注意与砂岩对比形成条件(根据粉砂岩特点)的诧异。 四、泥岩的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包括砂岩的定义、成分特征、结构构造、泥岩的颜色、泥岩的物理性 质、分类依据、常见岩石类型、研究方法
学 生 引 课 导 外 学 习
教 师 课 后 小 结
1、 陆源碎屑岩分类的原则?共分为几种岩石类型? 2、 砂岩的三端元四组分分类的具体内容?
授课题目 教室设备与教具 教学目的
第三章陆源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砂岩的成岩作用 多媒体课件
授课学时 课 型
2 学时 讲授( 2 ) 、 实验( )
1、重点了解砂岩成岩阶段的划分、常见的成岩作用及其产物的特点。 2、了解泥岩的成岩作用 教学重点: 砂岩常见的成岩作用类型、 不同类型成岩作用的主要特征和产物特征; 粘土矿物的成岩转化。 难点:成岩阶段划分(方案多、术语多) 路凤香等主编. 岩石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2 年. 曾允孚 夏文杰主编. 沉积岩岩石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4.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学时分配及备注
1、砂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学 生 课 外 学 习 引 导
2、不同成岩作用的概念及形成的组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别
教 师 课 后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