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西医传染病学 - 日本血吸虫

2、有症状型:肉芽肿性结肠炎和肝病。
3、胃与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甚为少见(手术、胃 镜、活检发现)
40
临床表现
晚期血吸虫病
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损害 较重,病程多在5~15年以上,发展成肝硬化, 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和临床并发症。儿童 常有生长发育障碍。分4型: 巨脾型:脾进行性肿大,伴有脾功能亢进征。 腹水型:严重肝硬化的重要标志 结肠肉芽肿型: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粘膜苍白,增厚
7
概述
困难:江湖洲滩地区钉螺面积大,水位难 以控制,尚无根治良策,人口流动增加, 重复感染严重,病情随时可能回升,因而 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仍需持久而深入 地开展。
8
病原学
9
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 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 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动物贮存宿主,家畜 如牛、猪、羊、狗、猫等以及各种野生 动物如鼠等,共40多种,均可成为它的 终宿主。
30
发病机制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即 病人门静脉血管内仍有成虫寄生,对再感染 有一定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无损于体内的 成虫。血吸虫表面覆盖有宿主抗原,由于其 抗原伪装,可逃避机体免疫的攻击而长期寄 生。
31
病理改变
结肠:
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横结肠右侧 结肠与兰尾次之。
急性期病变:粘膜充血、水肿,浅表溃疡。 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可引起肠
日本血吸虫病
南京市第二医院 成骢
1
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
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 虫病。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及处理(2022优秀文档)

治疗
②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
40~60mg/kg,2d疗法,每日剂量分2~3 次服用。(120mg/kg,6d服)
③பைடு நூலகம்期血吸虫病:总剂量为120mg/kg (儿童
140mg/kg),4~6d疗法,每日剂量分2~3 次服用。年老、体弱有并发症病例采用 总量60mg/kg,3d分次服用;感染重者 病例采用总量90mg/kg,6d分次服用。 (60mg/kg,1~2d,3~6次)
肺部病变经特效药物治疗后3—6个月 内逐渐吸收消失;并不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异位损害
2.脑血吸虫病 急性型: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脑膜刺激征、意
识障碍、瘫痪、抽搐,腱反射亢进,锥 体束征等。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白细胞 轻度增多。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尤以局限性癫 痫为多。
实验室诊断
(一)血象 ▪ 急性血吸虫白细胞总数多,嗜酸粒
细胞显著增多。 ▪ 晚期则因脾功能亢进,白细胞与血
小板减少;并有不同程度贫血。
实验室诊断
(二)寄生虫学检查
1.粪检查虫卵 A.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
实验室诊断
B.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适于急性期(分度)。
2. 直肠粘膜活检 阳性率高。晚期病 人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 中不易查获虫卵。
3.免疫诊断 查抗原;查抗体
潜伏期长短不一(23—73d)。但以 1个月左右居多。起病较急。
临床表现
l.发热 患者均有发热。热型以间歇型最常见,
弛张热及不规则低热次之;稽留热者,均为 重型,但少见;
患者一般无显著毒血症症状;重型患者 可有意识淡漠、重听、腹胀等.相对缓脉亦多 见、故易误诊为伤寒。
最新 日本血吸虫病病人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概
述
发病机制
主要病变:虫卵沉积在肝和结肠内形成虫卵 肉芽肿所致。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纤维化是在 肉芽肿的基础上产生的。
急性期: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合表现。
慢性期和晚期: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在接触疫水后数小时至2~3日内, 尾蚴----侵入皮肤----尾蚴性皮炎 童虫----移行经肺----肺组织点状出血 1~2周内自行消失
接触疫水后1个月左右急起发病,出现发热、 过敏反应、消化道症状。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病原学检查 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孵出毛蚴是确诊的直接依 据。 3.免疫学检查 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4.肝功能检查
5.B超检查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护理评估
(四)心理-社会状况
1. 病人有在流行地区、感染高峰季节、无 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皮肤或黏膜接触疫水史, 或曾长期生活在血吸虫流行区。
护理评估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护理评估
2.流行病学资料
(2)传播途径 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 的存在、孳生,以及接触疫水是导致疾病传 播必备的三个条件。人或动物主要通过皮肤 黏膜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3.1 急性血吸虫病3.1.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 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1.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详见附录A)。
3.1.4 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3.2 慢性血吸虫病3.2.1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
3.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2.4 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2.4.3.3 晚期血吸虫病3.3.1 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3.3.2 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
简介日本血吸虫病

•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 起的疾病。
•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
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 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 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导致 的疾病,能寄生于人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 即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与湄公血吸虫。
慢性血吸虫病
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 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 病程经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以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虫行结肠炎为主。 1、无症状型 轻度感染者大多为症状,仅粪 便检查中发现虫卵,或体检时发现肝大,B超检 查可呈网络样改变。 2、有症状型 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 病和结肠炎。两者可同时出现在一患者身上,亦 可仅以一种表现为主。最常见症状为慢性腹泻, 脓血粘液便,这些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愈,病 程长者可出现肠梗阻贫血,消瘦,体力下降等。
晚期血吸虫病
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未经及时抗病原治疗,虫卵损害肝较 重,发展成肝硬化,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和临床并发症。病程 多在5~15年以上。儿童长有生长发育障碍。根据患者受累脏器官病 变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4型。同一患者可具有二、三个型的主 要表现。 1、巨脾型 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约占70%。 脾进行性肿大,下缘可达盆腔,表面光滑,质地硬,可有压痛,经常 伴有脾功能亢进征。 2、腹水型 是严重肝硬化的重要标志,约占25%。腹水可长期停留 在中等量以下,但大都进行性加剧,以致腹部极度膨胀,下肢高度浮 肿,难以进食,腹壁静脉曲张,脐疝和巨脾。每因上消化道出血,促 使肝衰竭,肝昏迷或感染败血症死亡。 3、结肠肉芽肿型 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病程3~6年以上,亦可 有10年者。患者经常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有时水样便、 血便、粘液脓血便,有时出现腹胀、肠梗阻。 4、侏儒型 极少见。为幼年慢性反复感染引起体内各内分泌腺出现 不同程度的萎缩,功能减退,以垂体前叶和性腺功能不全最常见。
日本血吸虫病--同济医院感染科

Epidemiology
亚、非、拉及我国12省、市有血吸虫病流行 拉及我国12省 12
Before control
After control (1996)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史
马王堆女尸和江陵古尸:距今2000多年, 马王堆女尸和江陵古尸:距今2000多年,体内 2000多年 发现血吸虫卵。 发现血吸虫卵。 赤壁之战与血吸虫病:曹操兵败赤壁:火烧论? 赤壁之战与血吸虫病:曹操兵败赤壁:火烧论? 瘟疫论? 瘟疫论?
宣
Treatment
病原学治疗:吡喹酮
急性血吸虫病:总量:120mg/Kg,tid,4-6天。 急性血吸虫病:总量:120mg/Kg,tid, 儿童:140mg/Kg,tid,4-6天。 儿童:140mg/Kg,tid, 慢性血吸虫病:总量:60mg/Kg,tid,2天。 慢性血吸虫病:总量:60mg/Kg,tid, 儿童:70mg/Kg,tid,2天。 儿童:70mg/Kg,tid, 晚期血吸虫病:总量:40~60mg/Kg,tid, 晚期血吸虫病:总量:40~60mg/Kg,tid,2天。 儿童:70mg/Kg,tid,2天。 儿童:70mg/Kg,tid,
绿水青山枉自多,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纸船明烛照天烧。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 ponica)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系皮肤与黏膜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主要病变是虫卵沉积于结肠和肝脏等组织,引起虫卵肉芽肿。
急性期表现为发热、肝肿大及压痛、腹痛、腹泻和痢疾样便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
晚期主要与肝硬化有关,临床表现有巨脾与腹水等。
我国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但大多数地区已消灭或基本消灭此病。
近年来疫情有所回升,成为四大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值得引起重视。
预防措施包括:1.早期治疗病人、病牛;2.管水,管粪,消灭钉螺;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触疫水时的必要防护和预防性用药,可使用蒿甲醚,每次6mg/kg,每半月一次,共4次,可以预防血吸虫病。
【临床表现】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与异位损伤。
(一)急性血吸虫病多有明显的近期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发生于夏秋季,以7-9月常见,潜伏期1个月左右(23-73日)。
临床表现主要有:1.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高热或不规则低热。
高热时以间歇热型或弛张热型多见。
重型患者也可见稽留热型。
发热时伴有畏寒,热退大汗,一般感染中毒症状相对较轻,但重症患者可有意识淡漠、重听、腹胀和相对缓脉等中毒症状。
2.消化系统症状可有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少数患者可有脓血便和腹水。
3.肝、脾肿大90%以上的患者有肝脏肿大,压痛;半数病人脾脏轻度肿大。
4.过敏反应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等。
5.呼吸系统表现大多数病人有轻微咳嗽、咳痰,重型患者可气促,咳血痰。
X线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多.散在点状、粟粒样浸润阴影,边缘模糊,以中下肺为多见。
(二)慢性血吸虫病多无症状,或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表现。
大便每日2--3次,稀便,偶尔带血。
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及护理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教育,提 高民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注 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疫水;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 水源;定期进行血吸虫病筛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者。
2
日本血吸虫病的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吡喹酮:用于 治疗血吸虫病, 具有较好的疗 效
01
氯喹:对血吸 虫病有较好的 疗效,但需注 意副作用
03
பைடு நூலகம்02
青蒿素:具有 抗血吸虫病的 作用,可作为 辅助治疗药物
04
抗血吸虫病疫苗: 可预防血吸虫病 的发生,但目前 尚在研究阶段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切 除病变组织,
减轻症状
02
手术方法:开 腹手术,切除
病变部位
03
术后护理:注 意伤口愈合,
预防感染
04
手术风险:出 血、感染、术
后并发症等
辅助治疗
02
食物选择:多 摄取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 质等营养物质
03
避免刺激性食 物:辛辣、油 腻、生冷等食
物
04
饮食卫生:注 意饮食卫生, 避免病从口入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 洗手、洗澡、换洗衣物。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
避免接触疫水,如河流、湖泊、 池塘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01
饮食调理: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02
心理疏导: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03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04
家庭护理:家人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 结 可粘 连成 团 块
,
,
。
。
肝 脏病就 以左叶病变 更为明显
, ,
,
。
急性期 虫卵栓 塞 门静脉 小
, ,
J
枝 引起静脉 周 围炎及 急性 虫 卵结 节 造成 肝 内间质性炎变 肝实 质细胞 受损不重 肝 功损 害常
不 明 显 随着 门静分 枝 及血管 周 围炎性纤维 组织 的增 生 门静脉 系统可 出现 窦前 幽沮塞 晚期
,
卵
重者 有血 便 伴里 急后 重 类似 慢 性菌痢 腹部主 要体 征 为肝脾 大 肝 肿大 以 左 叶为著 可 因病变 的肠 系膜
, , ,
。
多 数病 例表 现 为慢 性腹泻 腹 痛 大便 稀或带粘液 偶 而带血 每 日 2 一 3 次
、 、
。
,
,
,
,
,
大 网 膜 及淋 巴 结等的粘连缠 结 下腹部可扣及寮 块
。
临 床 表现
血 吸虫 病 的临床 表现 十 分复 杂 根据感染轻 重 病期早晚 以 及 人体 免 疫反应 而不 同 一 般
,
、
。
按病情 发 展及主要表 现 可分 为 四 期 3 1 侵袭 期 又 称潜伏 期 约 1 个月左右 即从尾 坳入侵 经童虫 移行至 发育 为成虫 患者 接
.
:
,
。
,
。
触 疫水后 数小 时或长 达
2 4
.
%
。
,
,
。
,
别 急性 感染病 人屡有发 生 疫 区 病牛 是血 吸虫病 流行的主要 传染源 人 畜不能 同步 防治构 成恶
,
。
循环
。
洞 庭湖 长江 流域等湖泊 河 流 由于泥 沙淤积 外滩增 长快 这是 构成钉螺 面积增 长的重
,
、
、
,
要原 因 之 一
2
。
发病机理 和病理
、
宿主对血 吸虫尾勤 童虫 成 虫 主要 对虫 卵所引起 的复杂的免疫病 理反 应 是产 生血 吸虫 基本 病变 的主 要原 因 沉积 在肝 肠 等组 织 中的成虫 卵 可从卵壳 微孔 不断分泌 可溶性 虫卵抗
寄生 于 人体
,
的血 吸虫 主要 有 日本 血 吸 虫 病 曼 索血 吸虫病 埃及血 吸虫 病 间 插 血 吸 虫病 渭公 血 吸 虫病
、
等 我 国 只有 日本血 吸虫 一种 系 1 9 0 4 年在 日本首先 发 现而得 名 它 寄生 于病 人 门静 脉 系统 由皮肤接触 有尾 勤 的疫水感染 病 变 为虫卵所引起的 肉芽肿 主 要位 于肝 脏及 结 肠 急性 期有
,
、
5
天 皮肤 出现 红色 丘疹 有搔痒 皮疹持续 2 ~
, ,
,
3
天
。
此 由于 尾拗入 侵
皮肤 局部 小 血管 充血 水肿 炎症 细胞浸润 引起 尾勤皮 炎 继 则 因童虫 移行对组 织的机 械性刺 激及 异体 蛋 白反应 可有发 热 咳嗽 尊麻疹 及血 嗜酸粒细胞增 高等表 现 3 2 急性 期 又 称 急性血 吸虫病 约发 生于初 次大量感染 或再 次严重 感染 后
,
、
、
。
.
通常 由于皮 肤或粘膜接 触含 有尾 坳的 疫水 饮 用水 甚至 露水 而受 染 造成 传
,
、
、
播 必 须 具备 下述
3
) 2 个条 件 (l 带 卵 的粪便通过 各种 方式进入水 中 ; ( ) 钉螺的存在
:
,
,
。
钉 螺为血
,
吸虫 的唯一中 间宿 主 水陆两 栖 生 在潮 湿荫蔽 的 近水岸 边 夏秋 活 动频繁 易受 毛 拗侵袭 一
, ,
。
、
、
,
原 (包 括 酶 蛋 白质 糖类等 ) 激 活宿 主免 疫系统 引起 局 部变 态反 应 早期病变 时 虫 卵周 围出
、 、
,
,
。
,
现 以 嗜酸性 粒 细胞 为 主 的细 胞 浸润 及放射状 嗜酸性物 质沉积 形成 急性 虫 卵结节 (嗜酸性肉芽
,
肿 ) 随 着 虫 卵的变 性 坏死 与钙化 虫 卵结节 内渗 出性反应逐 渐 转变 为增殖性 反应 虫卵周 围
,
肠 粘膜 下 的 虫卵结节导 致急性肠 炎的 临床症状
, ,
。 。
,
半数 以 上 病例早 期即有
重症 患者 可 有腹膜 刺 激症
, ,
腹痛 和 腹 泻 大便 3 一 5 次 少数 呈痢疾样大 便 可伴有 恶心 与 呕 吐
状 腹部饱 胀 感 及柔 韧 感
,
3
0 肝 脾 肿大 由于大 部分 虫 卵集中在 肝脏 因 此 9 % 以 上 的病 人 肝 脏肿 大 伴 有 压 痛 以 左 叶 为 显著 半数 以 上 可有轻度 脾肿大
,
、
,
,
为类 上 皮 细胞 异物 巨 细 胞 单 核细 胞和 纤 维 母细 胞 所包绕 形 成 慢性 虫 卵结 节 (假结 核结节 )
、 、
,
,
最后 为纤维 疤痕组织 所 取代
, ,
。
近年 研 究认为 虫卵 结节的形 成与 演变 受 细胞免 疫 的体液 免疫
, ,
因 素的调控 以 细胞 免疫反 应 为主导 其 中也有体液 免疫参与
附表
项
目
<
三种 腹水类型 的临床特 点
l
度
80
u
度 个月
>
n
度
9 0
腹围 ( m )
e
<
l
8 0~ 9 0
)
3
腹水 存在 时 间 自发性利尿 反 应
利 尿剂效应 低 蛋 白 血 症 (< 低钠 血 症 功能 性 肾功 能衰 竭
,
。
2
周
至
3
.
1
2
.
月左 右
2
个别可 以 达 数 月 以上 以 致 出现 消瘦 贫血 浮肿 和 恶病质等
,
、
、
、
。
过敏 反 应
,
3 有 尊麻疹 血管 神经性水 肿 淋 巴 结肿大等 约 1 / 病例 出现尊麻 疹 大 多
, , ,
。
、
见于 发热早期 位 于 四 肢 和 躯 干 时发时愈
3
.
2 3
.
腹 部 症状
、
壁 静脉 怒张
少数 患者 于 脐周 可 听到 连续性血管 杂音 一 克 鲍综 合 征
、 、
。
常有下肢水 肿
。
可 因并
,
发 上 消化 道 出血 肝性 脑症 恶病 质或 感染 而死 亡 度 腹水 为 多见 见附 表
,
。
根据腹水类 型 程 度 一般 可分为三度 以
I
、
金国梁 :
明迹 吸虫病 的诊 断与治疗
. 2
6
。
。
0 0 血嗜酸 性粒 细胞 显 著增 高 一 般占细胞 的 2 % ~ 4 % 或 更高 为诊断 急性血 吸 虫病 的
, ,
。
重要 依据
3
.
3
本期 病程 一般不 超过半年 慢 性 期 由急性期未经 治疗或 治疗 不彻 底发 展起来 或在 流 行 区 小 量 多次 感染后 形 成
,
,
。
流 行 区绝 大 多数病 人 为慢性血 吸虫 病 部分 呈无 症状 型 仅 于普 查 时 粪便或肠 活检 中发 现 虫
,
.
、
。
、
、
。
。
l
个月左右 即
,
成虫大量排卵期
。
临床症 状 以 发热等全身反 应为主
。
3
.
2
。
.
1
发热
。
病 人 均有 发 热
,
,
38 ℃ ~ 0
,
0 4 ℃ 间 热型 以 间歇 热型 弛张 型 为多 见 不规 则 热次
,
、
,
之 少数重雍 者可有 稽 留热 表情淡漠 听力减 退 相 又 梅琳 等症状酷似伤寒 发 热期 限在
余万
,
。
建国 以来 经积极 开
,
展 防 治结合工作 全 国 已有 广 东 福建 广西 江 苏 浙 江 和 上海市
,
8 个 省市 和 2 7 个县 达 到 了
,
“
消灭血 吸 虫病 的标 准 据
”
19 9 4
统 计 慢性病 人从
,
1989
3 9 年的 1 7 万例 减少 到 1 0 万例 急性
.
本 文 为 9 7 年 浙 江 血吸 虫 病 防 治 管 理培训 率 专 题讲 座
,
。
3
.
4
晚期
.
即晚期 血 吸虫 病 患者 系处 于多次 反复或重 度感染 后 期 形成 血 吸虫病 性 肝 硬 化
,
。
。
。
临床症 状 以 门静脉 高压 表现 为 主 根 据受累主要脏器 的病变程度 可 分 下列 临床类 型
,
。
3
.
4
1
巨 脾型
,
脾 脏 下缘 超过 脐平 线 或 向内侧肿大超越 正 中线 质 地 坚硬 常扣及 切 迹 伴
、 、
。
建 国初期 已 查 明血 吸虫病 流 行还有江苏 浙
、
、 、
江 江西 安 徽 福建 上 海 广 东 广 西 湖南 湖 北 云 南 四 川 十二 个 省 自治 区 和 直辖 市 的
7 3 3 个 流行 县 (市 区 )
、
。
8 全 国钉 螺面积累计有 1 4 亿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