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知识,概括酸碱的定义、性质和中和反应。
-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认识。
(4)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解释原因。
3.实践操作:
(1)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奇妙。
(2)指导学生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4.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3.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结合课堂问答、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开展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5.课后作业:
(1)布置有关酸碱知识的基础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6.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初中化学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课题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旧知回顾、实验探究、自主归纳,认识常见的两种酸碱指示剂,能运用指示剂区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交流展示、实验探究、思考交流、归纳小结,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能判断其能否做酸碱指示剂,同时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知道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并会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表演小魔术(向用酚酞溶液写字的纸上喷洒氢氧化钠溶液)。

观看小魔术【过渡】:知道字迹为什么变红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学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清楚了,引入课题并板书。

活动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前置展示】小组展示收集的生活中的酸和碱的名称或物品,并作简要介绍;教师PPT图片展示生活中的酸和碱【旧知回顾】PPT图片展示二氧化碳使润湿的紫花变红和浓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图片。

【过渡引入】引入并简介酸碱指示剂,石蕊和酚酞是我们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实验探究】(1)阅读教材P50实验[10-1]的实学生上台展示和讲解观察并认识生活中的酸和碱思考并回答现象了解酸碱指示剂自主阅读教材P50实验[10-1]的内验内容,了解实验步骤。

(2)PPT展示实验要求并强调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完成教材P50实验[10-1],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于教材P51上面的表格中。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自主归纳】学生自主归纳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教师简要板书。

【快速记忆】熟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设问】酸碱指示剂可用来做什么?【拓展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鉴别失去标签的未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魔术揭秘】情境导入中魔术揭秘【对应练习】完成学案上“对应练习1”【反馈矫正】反馈矫正学案上“对应练习1”【过渡引入】石蕊和酚酞这两种指示剂在我们生活中不常见,那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可以替代他们,也能用做酸碱指示剂的呢?容,了解实验步骤。

了解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分小组完成教材P50实验[10-1],观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于教材P51上面的表格中。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教学课题
101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生活中的植物花瓣、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并进一步加强化学来源于生活的认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学习能力
德育渗透
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生: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不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能使紫色石蕊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教师: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也是随处可见。很多植物的色素都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现在大家自己动手进行试验。
三、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步骤:
1.取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紫甘蓝、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溶液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将待测的溶液分别滴在点滴板上,并滴加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学生共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生:硝酸,盐酸,硫酸,碳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教师:那我们在家里可以品尝味道区分酸性。在实验室怎样检验酸和碱溶液呢?
生:紫色石蕊
教师:还有无色酚酞溶液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课堂为舞台,给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二、演示引导
实验101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没组的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白醋,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因为酸碱性不同。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掌握常见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3.能够进行酸碱的简单鉴别。

二、教学内容1.酸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3.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4.酸碱的简单鉴别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 (5分钟)•引入话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酸和碱,你们有遇到过吗?”•引导学生回答并谈一谈自己的经历。

2. 探究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 (15分钟)•分别让学生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实验一: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蓝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实验二:向碱性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颜色变红。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出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2.1 酸的定义及常见性质•询问学生对酸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酸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介绍酸的性质,如酸味、导电性、与金属的反应等。

2.2 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询问学生对碱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碱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介绍碱的性质,如苦味、导电性、与酸的中和反应等。

3. 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 (20分钟)•给出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让学生根据名称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的查找,查找并补充其他常见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

4. 进行酸碱的简单鉴别 (15分钟)•引导学生提出酸碱的鉴别方法,并进行讨论;•分年级两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分别利用红、蓝石蕊试纸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行鉴别;–实验二:分别利用蓝、红石蕊试纸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行鉴别。

•学生观察结果,总结不同试纸对酸碱的鉴别效果。

5. 小结与评价 (10分钟)•学生回答小结问题:“酸和碱的定义是什么?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酸和碱如何进行简单鉴别?”•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提醒学生巩固复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思考,并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讲解。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1)一、常见的酸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酸入手,再次认识酸,并以盐酸和硫酸为代表来学习这两种酸的相关性质,本节重点掌握二者的物理性质以及特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展示浓盐酸、浓硫本样品及相关实验,让学生感受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

通过实验展示、设置悬念、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在回忆类推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两种酸的物理性质和特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掌握有关事故的急救和处理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会浓硫酸的强腐蚀性,熟悉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具有强腐蚀性的浓酸的使用,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建立起科学使用化学用品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研究问题。

三、重点及难点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浓硫酸的稀释及一些特性。

【课堂小结】课件出示12、13页一、常见的酸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颜色、状态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无色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味密度比水大比水大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瓶口有白雾(挥发性)无明显现象,长时间放置质量会增大(吸水性)其他工业盐酸呈黄色可作干燥剂2.浓硫酸特性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脱水性:能使纸张、蔗糖等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炭化变黑。

腐蚀性:浓硫酸腐蚀衣服、皮肤3.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且慢慢,用力搅不停断,切忌不可水入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以及浓硫酸的腐蚀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那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并与其他同学讨论。

(学生提出要节课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
2.了解常见酸和碱的名称、性质及用途;
3.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三、教学方法:
1.讲授;
2.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你们学过哪些酸和碱?知道酸和碱的定义吗?
2.讲授:
(1)酸和碱的定义;
酸是指能释放出H+离子(称作质子)的化合物,是一种带有阳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释放出OH-离子的化合物,是一种带有阴离子的化合物。

酸和碱的相互作用可形成盐和水,这个过程称为中和反应。

(2)常见的酸和碱:名称、性质及用途;
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硝酸、乙酸等;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

这些酸和碱在工农业、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使用,如硫酸可用于放电池、磨料制造等,氢氧化钠可用于肥皂制造等。

(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比例下作用产生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作用中,酸
和碱按照化学计量比例进行反应,生成的盐是中性的,即不具有酸性或碱性。

具体反应式
如下:
酸 + 碱→ 盐 + 水
3.讨论:学生们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并简单分析所涉及的化学
反应过程。

五、教学后记:
本课时着重介绍了酸和碱的定义、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性质及用途以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并提高了其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第一课时是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二、教案课题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授课人李仁桂学校湖南省娄底市涟钢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及用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设,经过多次试验验证,终于获得了成功。

那么,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学生倾听、思考后举手发言1.为什么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色?2.其它的物质能不能使花瓣变色?3.盐酸能不能使其它种类的花瓣变色呢?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2.提问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验桌上都有一支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它变成红色?学生演示:纷纷用玻璃管向试管中吹气,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用趣味实验设置问题。

3.追问那么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改变了颜色?学生举手发言: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用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为起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酸和碱?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学生思考、讨论后举手发言。

有的说我们前面学习中用到过盐酸和硫酸是酸;有的说生活中的食醋中含的是醋酸;有的说水果中有酸;有的说石灰水是碱,洗涤剂中含有碱……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实用的、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3.常见的酸和碱。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酸和碱的性质;2.概念导入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思考;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肥皂中碱的作用等,激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概念解释(10分钟)1.定义酸和碱:酸是指含有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含有OH-离子的化合物;2.酸和碱的性质:酸味酸,酸溶液通常呈酸性;碱味苦,碱溶液通常呈碱性;3.酸和碱的实验识别方法:使用天然指示剂或酸碱指示剂,如红色和蓝色石蕊试纸。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2.实验一:使用红色和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不同物质的酸碱性;3.实验二:使用天然指示剂,如红蓝红菜汤、黄绿青葱汁等,观察变化并归纳总结;4.实验三:观察酸和碱的颜色和气味特征。

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五步:拓展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酸和碱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小结,强调酸和碱的重要性和应用。

1.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记录的完整性;2.收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归纳总结和思维发散;3.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究和应用。

七、板书设计•酸:含有H+离子的化合物,酸味酸,酸性溶液;•碱:含有OH-离子的化合物,碱味苦,碱性溶液;•实验识别方法: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天然指示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陶灿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一课时,作为第一次正式的介绍酸碱知识,首先就是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从而初步体现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物质,使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并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

关于酸,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家庭调味品中的食醋,水果中的果酸;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在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曾今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镁、锌、铁等金属反应的异同。

关于碱,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在学习“溶解度”时,学生知道了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这些知识,都是有关酸和碱的零散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中已有的酸碱知识和以前的实验现象,引出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得出区分酸碱常用的就是指示剂的方法,从而利用指示剂来区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然后再动手实验,分组自制指示剂,并得出自制指示剂能否成功的判断标准,从而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所用的思想,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与指示剂作用的颜色变化;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合作进行实验—自制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并能判断自制指示剂指示剂是否能够区分酸和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所用的思想,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碱与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难点:自制指示剂的探究并判断自制指示剂能否区分酸和碱。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酸碱指示剂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二、自制指示剂
八、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