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5个案例
成本会计课程思政案例

成本会计课程思政案例成本会计课程的思政案例可以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案例一: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该公司决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师作为公司的一员,负责制定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准则。
他们通过调研和数据收集,评估了企业的环境影响,包括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并将这些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案例二:企业的员工福利成本核算一家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决定对员工福利进行成本核算,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投入。
成本会计师负责核算员工福利成本,包括员工的工资、保险、培训费用、员工福利计划等。
通过核算,公司能够了解到员工福利对企业的影响,并根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认识到企业对于员工的福利和待遇的重要性,以及员工福利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管理意义。
案例三: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一家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决定对社会责任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师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核算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包括慈善捐赠、公益活动、员工志愿者行动等。
通过对社会责任的成本核算,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声誉带来的影响,并根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认识到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案例,成本会计课程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样的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成本会计例题

厂部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
请对上述费用分类。(1、按经济用途分类2、按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分
类。)
例2: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60,000千克,每千
克10元,共计600,0000元(为了简化计算,假定该原材料的实际价格与
计划价格一致)。生产甲产品1200件,单件甲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30
率)
转出半成品成本
在产品成本
计算:第二步骤分配率:
第二车间会计分录:
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甲半成品(2)
单位:元
月初余额 本月增加
合计
本月减少
数量 实际成本 数量 实际成 数量 实际成 单位成 数量 实际成
(件)
(件) 本 (件) 本 本 (件) 本
300 94,800
1700
第三车间领用时会计分录:
第三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
(10.5%) (2%) (2%)
甲 230000 产 品
乙 140000 产 品
小 370000 计
供 48000 水
运 32000
输 小 80000 计 基 20000 本 生 产 车 间 供 10000 水 车 间 运 10000 输 车 间 小 40000 计 管理费 60000
销售费 30000
应借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 乙产品
合计
生产工时(小 分配金额(分配
时)
率: )
例10:某企业生产乙产品,本月完工750件,月末在产品150件,月初在 产品和本月合计:直接材料费用为45,000元,直接人工费用为8400元, 制造费用为12600元。直接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分配各项加 工费用、计算约当产量所依据的完工率均为60%。直接材料费用按照完 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各项加工费用按照完工产品数量和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 例11:某公司生产乙产品,原材料不是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而是随 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其投料程度与工时的投入程度不一致,但原材料 在每道工序是一次投入的,有关资料如下:(练习题P101)
成本会计例题2

成本会计例题讲解一、某企业月末由仓库转来发料凭证汇总表,表中登记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总计42000元,其中:甲产品领用22000元,乙产品领用15000元,生产车间一般耗用4000元,企业管理部门领用1000元。
该企业“原材料”帐户借方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合计数(计划成本)67000元,“原材料成本差异”帐户贷方期初余额和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670元。
要求:(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2)编制发出材料和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的会计分录。
解:(1)成本差异率=%1 67000670-=-发出材料应结转的差异额=()()元420%142000-=-⨯(2)会计分录:发出材料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2000——乙产品15000制造费用4000管理费用1000贷:原材料42000结转差异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20——乙产品150制造费用40管理费用10贷:材料成本差异42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一律从其贷方转出,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差异用红字)二、假设某工业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前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后者提供一种劳务。
某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生产耗用原料1359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生产4500元,用于乙产品生产3200元,用作基本生产车间机物料1210元;直接用于辅助生产2700元,用作辅助生产车间机物料930元;用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1050元。
(2)发生工资费用7800元。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3400元,管理人员工资1300元;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100元,管理人员工资5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
(3)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6430元。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740元,辅助生产车间1530元,行政管理部门2160元。
(5)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5900元。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600元,辅助生产车间1400元,行政管理部门1900元。
成本会计案例

成本会计案例第一篇:成本会计案例1、注会审查东风公司2010。
10.12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时发现当月直接材料成本偏高,经过一步审查属12月已领未用原材料100万元,未作退料处理所致,该批产品80%已完工入库,入库产品已销售85%,并已结转销售成本分析:已领未用原材料应做假退料,从生产成本中转出,该公司处理虚增生产成本100玩(1)借:原材料100万(2)借:以前(所得税费用)17万贷:生产成本20万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17万库存商品12万(3)借:以前5万以前(营业成本)18万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万调整报表项目:资产负债表:存货+68万应交税费+17万未分配利润+5万利润表:营业成本-68万所得税费用-17万净利润 +5万调整利润表:营业收入+50万营业成本+30万所得税费用+5万净利润+15万2、2011年2月1日,注册会计师查清江公司,“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时发现,该公司2010.12.1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一批给红星公司,总收入40万,总成本32万,增值税率17%,合同约定分两次结算,第一次为12.31结算其价款一般,其余款次年3月底结算,清江公司以货款尚未收到为由做出会计处理指出问题并做调整建议分析:该公司的行为故意少记收入的行为,因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应按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确认收入建议调整:借:应收账款-红星234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收入)200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34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成本)160000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160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10000贷:应缴税费-所得税费用10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000二、调整报表项目:资产负债表应收+234000存货-160000应缴税费+44000未分配利润+30000利润表:营业收入—20000营业成本160000 所得税费用+10000净利润+300003、固定资产折旧发现其当期计提折旧21250元分析:少计折旧25000,其中应计入管理费用9000,应计制造费用16000(1)如果当月查出,调整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之后转成本,转损益自行操作(2)如果次年查出,要“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制造费用——营业成本管理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视作销售,然后结转“以前”调整利润所得税4、注会受托于2011.2.10对华东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该公司2010实现利润总额38万,在所得税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1)2010收到国债利息收入4万元,(2)2010支付排污款6万(3)2010列支业务招待费超过规定开支5万(4)2010赞助支出2万(5)2010列支公益性捐赠3万,所得税率25%,2010已计算入账所得税额9.75万,试验证该公司所得税计算的准确性答:(1)应纳所得额=38-4+6+5+2+3=50万(2)应纳所得税=50*25%=12.5万(3)应补交所得税额=12.5-9.75=2.75万所以计算不正确,应补交2.75万元第二篇:成本会计案例案例分析(一)资料小李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李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该纺织厂规模不大,共有三个纺纱车间,两个织布车间。
成本管理会计案例分析2010级

《成本管理会计》案例分析一、一家鱼类加工公司,一艘船的鱼2400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1元;加工过程如下:第一步:剔除鱼头鱼骨-----占总重量40%;可作为动物饲料出售,每公斤0.25元;剔除后,每艘船鱼品大概一半为中鱼、剩余的大鱼是小鱼的两倍。
第二步:可选择进一步加工成本成鱼松;第一步加工成本为:人工20000元;间接费用是人工的80%,其中固定费用占50%;第二步加工成本为:每公斤材料费用0.10元、人工0.60元;间接费用是人工的150%,其中固定费用占50%;鱼肉与鱼松的售价:鱼肉鱼松大鱼 5.5 6.75中鱼 4.5 6.25小鱼 3.5 4.5要求:1、计算第一步总成本2、若第一步加工后全部出售,那么每种鱼的利润。
3、是否全部加工成鱼松?二、一家企业于一年前成立,主要生产两种产品甲、乙;甲产品是竞争性产品,乙产品是新产品,有关两个产品的资料如下:甲乙预计产量700件1400件基本成本80元9元间接成本152.4元152.4元合计232.4元161.40元加成利润率25% 25%价格290.5元201.75元生产过程:甲乙两个产品都经过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每件产品的工时情况如下:甲乙第一车间 6 2第二车间 2 6合计8 8该企业待分配制造费用总额32万元,明细账显示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的费用合计分别是:24万元和8万元。
该企业目前面临一个难题:当地一个生产厂家也开始生产乙产品,而且定价是160元,市场上的甲产品的售价是380元,该企业应该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三、某企业生产A产品,共有三个型号1、2、3;制造费用的分摊是以单一的人工小时来分配,价格按成本加20%来定价。
有关信息:1 2 3单位产品材料25元62.5元105元单位工时0.5小时1小时1小时预计产量20000 1000 10000制造费用共计441万元;直接人工成本:工资率8元;目前该企业面临一个难题:1型号产品的价格不得不降低。
成本会计案例

故事2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喜欢法律, 但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19岁时他。面临两种选择:是继续学习直 至毕业,还是辍学创办软件公司?继续学习会失去创业的最佳时机, 而辍学办公司又拿不到多少人向往的哈佛大学毕业文凭。盖茨义无 反顾地放弃了学业,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他终于成功了,1999 年《福布斯》杂志评选,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荣登世界 亿万富翁的榜首。1999年3月27日,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 募捐会,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以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时, 他向那位记者笑了笑,没有回答。
会计的世界,其他人不懂!
谢谢
THANKS!
那孩子也笑了,智者转身飘然而去。大家傻笑了一阵,也就 散了。
折射:这个小孩子就是美国第九位总统威连·享利·哈利 森。
如果你拿了十分钱的,下次还会有人让你拿吗?用反向 思维创造需求、机会,小的盈利可以有很多机会,也可以 创造财富。此外,真正的聪明要大智若愚,宁可曲中求, 不在直中取,做事不可目的性太强、不可急切、不可拘于 常理
当然比尔·盖茨是不愿意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了,因为那 样的话机会成本太大——失去世界首富的地位。中国也有一 个不愿上大学的例子,那就是姚明,因为他有到美国NBA打 球的机会。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5年7000万美元的工作 合同,加上做广告,据说年收入早突破1亿美元。如果他上 了大学,这些收入都将失去。
犹太人:“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 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 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 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 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成本会计案例

成本会计案例毕茜经济管理学院2011.7案例1 邯钢——项目成本逆向分解一、案例分析钢铁行业是多流程、大批量生产行业,由于生产过程高度计划性决定了必须对生产流程各个工艺环节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模式。
为了严格成本管理,一般依据流程将整个生产线划分为不同作业单元,在各个作业单元之间采用某此锁定转移价格办法。
而邯钢在成本管理方面率先引入市场竞争手段,依据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分解内部转移成本,再以此为控制指标,落实到人和设备上,将指标责任与奖罚挂钩,强制实现成本目标,碇以系统总合最优。
“倒”出来利润。
对邯钢而言,要挤出利润,首先需要确定合理先进、效益最佳化单位产品目标成本。
公司根据一定时期内市场上生铁、钢坯、能源及其他辅助材料平均价格编制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并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修订,各分厂根据原材料等消耗量和“模拟市场价格”向下道工序“出售”自己产品。
获得“销售收入”与本分厂产品制造成本之间差额,就是本分厂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还需要做以下两项扣除:一是把公司管理费分配给分厂做销售毛利扣除项,一般采用固定数额(根据管理费年预算确定);二是财务费用由分厂负担,一般根据分厂实际占用流动资金额参考国家同期同类利率确定。
做这两项扣除后,就形成了本分厂“内部利润”。
如三轧钢分厂生产线材,当时每吨成本高达1649元,而市场价只能卖到1600元,每吨亏损49元。
经过测算,这49元全部让三轧多分厂一个生产单元消化根本做不到。
如果从原料采购到炼钢、轧钢开坯和成材,各道工序经济指标都优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比如,邯钢三轧钢分厂发现,为使产品包装质量符合公司要求,修卷减去线材头尾一个月达上百吨,由此造成损失超过6万元,为了降低成本对卷线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充分保证包装质量前提下,轧用量降低了40%,吨材成本下降8元。
其他流程环节也纷纷采取不同手段降低成本,开坯二轧钢分厂挖潜降低5元/吨坯,生产钢锭二炼钢厂挖潜降低24.12元/吨钢,原料外购生铁每吨由780元降到7 50元以下,这样环环相扣即“8+5+24.12+(780-750)>49”就可扭亏为盈。
成本会计实例word资料28页

计算题1.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种材料,其实际成本为10000元。
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8元、B产品4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600件、B产品800件。
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解:原材料定额费用:A产品:8×600=4800(元)B产品:4×800=3200(元)材料费用分配率=10000/(4800+3200)=1.25两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4800×1.25=6000(元)B产品:3200×1.25=6000(元)2.某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工时定额为:A产品15分钟,B 产品18分钟,C产品12分钟;本月产量为:A产品14000件,B产品10000件,C产品13500件。
本月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本生产车间工人计时工资23000元,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辅助车间(锅炉)工人工资2800元,管理人员工资12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2600;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820元。
要求:按定额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在A、B、C三种产品间分配;解:(1)产品定额工时:A产品=15/60×14000=3500(小时)B产品=18/60×10000=3000(小时)C产品=12/60×13500=2700(小时)工资费用分配率=23000/(3500+3000+2700)=2.5各产品分配工资费用:A产品=2.5×3500=8750(元)B产品=2.5×3000=7500(元)C产品=2.5×2700=6750(元)3.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
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
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
该月完工产品140件。
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案例资料第一部分:成本会计案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案例一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李明军2011年9月从原来的企业辞职,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
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张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
该纺织厂规模较大,共有三个纺纱车间,两个织布车间。
另外,还有若干为纺纱织布车间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
该厂第一纺纱车间纺的纱全部对外销售,第二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一织布车间使用,第三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二织布车间使用。
纺纱和织布的工序包括清花、粗纺、并条、粗纱、细纱、捻线、织布等工序。
各工序生产的半成品直接供下一工序使用,不经过半成品库。
该厂现行的成本计算模式是,第一纺纱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三纺纱车间和第二织布车间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厂财务部对各车间生产的半成品均要进行考核;另外,主管部门还要对半成品成本情况进行评比和检查。
张师傅问李明军,我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同时,张师傅还向小李提供了本企业三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资料,让小李熟悉企业的成本计算过程。
有关资料如下:某产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
第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三步骤,在第三步骤生产出产成品。
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1至表3:[思考题]1、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结转法)计算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人相应表中。
2、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案例二 BBC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①共同成本即为共同制造费用总共4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②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总共5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本年的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与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相等,为130000美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以预计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
该年男式钱包的期初存货为l0000个。
这些钱包的单位成本与该年生产的男式钱包相同。
[思考题]1、用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计算女式钱包和男式钱包的单位成本;2、用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编制损益表,并分析两种损益表的差异。
案例三某特殊钢企业的工序加工费分配案例一、行业背景习惯上,钢铁产品按大类划分,分为普通钢和特殊钢。
普通钢一般是指以矿石——高炉——转炉——轧钢工艺流程生产的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通常是大批量生产,主要用于建筑、汽车、船舶制造等领域。
特殊钢一般是指以废钢——电炉——轧钢工艺流程生产的高档功能性材料(如弹簧钢、工具钢、轴承钢等)和具有特殊性能的结构材料(如耐热钢、耐腐蚀钢等),产品的批量一般较小,主要用于机械、电子、军工、化工等领域的零部件制造。
因两者的区别,钢铁行业也区分为普钢企业和特钢企业。
我国钢铁行业中,规模较大的特钢企业有近20家,特钢产量约占全国钢产量的15%左右。
这些企业如沪昌特钢、大连钢厂、抚顺特钢、北满特钢、重庆特钢、长城特钢、大冶特钢、贵阳钢厂等。
产品批量小,品种规格多,成品专用性强,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别大,是特钢产品的几个显著特点。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企业进行产品产销决策时,客观的成本信息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企业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考虑的当然是盈亏,哪种产品有盈利,盈利多,就增产什么;反之,则减产或停止生产。
否则,不正确的成本信息,很有可能对决策造成误导。
特别是共同费用的分摊,在制造业是一个影响会计信息客观性,容易造成错误决策的重要因素。
特钢企业尤为如此。
二、企业背景该案例涉及的企业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家特殊钢生产企业。
该企业产品品种繁多,有八大类,800个钢号,上万种规格;这些产品的生产流程、用料种类、成材率不同,因此成本差异非常大,高的每吨万元以上,低的每吨只有2 000多元。
该企业每种产品从投料到制成品出厂以前,须经过3~5道工序,如炼钢和浇铸、初轧开坯、热轧、冷轧、冷拔等各道工序。
每道工序均核算成本,实行逐步结转法向下一道工序转移半成品成本。
每道工序的原料费,按各批次的订单、生产任务书划分据实人账,而熔炼、浇铸、加热、轧钢、检验、车间内和厂内运输以及发生在分厂的制造费用等,很难具体辨认成本负担主体,因此,按该公司规定先归集为工序加工费用,然后采用系数分配法分配到每道工序的产品成本之上。
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成本i=原料费i十工序加工费i工序加工费i=单位分值*分配系数i单位分值=工序加工费总额÷∑(分配系数i*产量)在上述公式中,原料费是个别确认的,工序加工费总额和各品种产量是客观的,惟一带主观成分的变量是各品种的加工费用分配系数。
不同品种的加工费用中,除了能源消耗、直接人工外,主要是制造费用难以具体量化到不同的品种。
如折旧、修理、管理人员工资等,难以准确认定具体品种应负担的数额,须按不同标准(如直接人工成本、占用机器小时、折合产量和分摊系数等)分配给不同品种,而这些标准的确定存在合理与否的问题,也就是能否客观反映成本耗费的问题。
例如,确定折合产量或分摊系数,往往主要依据“难炼”、“难轧”程度,出发点是工人操作难度而不是成本耗费,甚至有的按不同品种的价值高低进行分配。
系数分配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成本数据是否准确反映资源消耗问题。
该钢铁企业编制的2005年销售利润计划(见表1)。
* 总产能受工序能力制约,并不等于各品种生产能力之和。
从表l看,该企业总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单位毛利较高的品种得到了优先安排,此时的总毛利达到最大值。
出于对该企业成本信息真实性,特别是其中共同费用分摊是否合理存在疑虑,笔者对其分配系数进行了研究(见表2)。
这一套分配系数是该企业10年前根据不同品种的单位产品占用加工机时、废品率或改判率、职工对生产难度的评价,以及成本负担能力(即价值高低)等综合因素编制的。
但10年来,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第一,该公司为了减少不锈钢、弹簧钢等高附加值品种的炼废损失,总是优先使用成分比较均匀、含杂质较少的优质废钢(如切头、轧钢废品等)冶炼这些品种,而把民间收购来的劣质废钢主要用于普通碳结钢的生产,因此高附加值品种的原料成本本来就较高了;第二,职工操作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加上使用优质原料,高附加值品种的废品率和改判率大大降低,与低附加值品种的差别已不明显;第三,由于使用的原料质量较好,冶炼高附加值品种的每炉冶炼时间不仅不比低附加值品种的时间多,反而略少2%左右。
经与该企业技术、财务、统计及车间生产职工在参考历史数据基础上共同协商,重新确定的分配系数为:冶炼工序的系数均为1;轧钢(初轧和精轧)工序:普通碳结钢为1,弹簧钢为1.2,不锈钢为1.5。
分配系数改变后,3个钢材品种的成本从而销售毛利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不锈钢由毛利为负数变成正数。
根据销售毛利多少为序重新安排的产销计划(见表3)。
通过调整不合理的共同费用分摊标准,依据可靠的成本修改原计划,使该企业调整了品种结构,充分发挥了高销售毛利的不锈钢的生产能力,减少了低毛利的普通碳结钢的生产能力,结果使销售利润比原计划增加了0.18亿元。
像该例反映的现象在钢铁行业是比较常见的,有的企业的“销售利润明细表”上有的产品品种每吨毛利有几百元,有的却只有几十元甚至是负数。
理性的决策方案自然是增产毛利多的品种,减产或者停产毛利少或毛利为负数的产品。
为什么没有做出这样的决策呢?原因在于决策者对账面反映的毛利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即会计信息难以起到支持决策的作用。
还有不少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只关注产销总量、物料能源消耗对成本及利润的影响,而对产品结构变化一般只分析对销售收入的影响,而对利润的影响很少涉及。
此外,有的企业不但成本不实,账面上的销售收入(价格)也往往因运费、销售佣金、结算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反映企业实际得到的收入,从而对产销决策带来误导。
不正确的费用分配办法不仅对企业的决策构成负面影响,它还会通过被误导的产销决策、定价决策,影响到社会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结构。
更进一步地,它会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不利影响。
共同费用的合理分配历来是管理会计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业成本法(ABC)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遗憾的是,由于它操作难度高,核算工作量大,再加上习惯势力的影响,至今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发达国家也很少得到采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深化,将来逐步推广作业成本法的条件日益成熟。
在此之前,凡是实行共同费用按系数分配的企业,重新审核分配系数是否合理,是否客观反映成本耗费,是十分重要的。
[思考题]1、你认为某特钢企业的工序加工费共同费用的分配缺点是什么?2、如果你是会计主管,将如何设计某特钢企业的工序加工费共同费用的分配方案?案例四光大公司成本核算案例【案例资料】光大公司生产的A产品,需要经过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基本生产步骤(车间),第一生产步骤完工产品为甲半成品,完工之后全部转入第二生产步骤继续加工。
第二生产步骤完工产品为乙产品,完工之后全部转入第三生产步骤继续加工。
第三生产步骤完工产品为A 产品。
生产A产品的原材料在第一生产步骤开始时一次投入,各个生产步骤的工资与费用的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都是50%。
2013年6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1)生产数量如表1所示:表1 光大公司生产数量资料(2)生产费用资料如表2所示:表2 光大公司生产费用资料【案例要求】(1)根据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布法(综合结转)计算A产品及其半成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编制结转完工产成品的会计分录,并登记下列产品生产明细表(表3-表5)(2)对第三个生产步骤所生产的A产品总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进行成本还原,并填入表6. 表3 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表表4 第二个生产步骤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表表6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案例五胜利公司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案例【案例资料】胜利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度1、2、3 三个月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如表1所示(假定3个月中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变)。
表1 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案例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方法计算1、2、3月份税前净利,填列表2-表3:表2 利润表(变动成本法) 单位:元表3 利润表(完全成本法) 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