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中定位基准选择
机械设计基准的选择

机械设计基准的选择摘要:一、机械设计基准的概念与重要性1.基准的定义2.基准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二、机械设计基准的分类1.精基准2.粗基准3.中间基准三、基准的选择方法与原则1.精基准的选择原则2.粗基准的选择原则3.中间基准的选择原则四、基准的应用实例分析1.轴类零件的基准选择2.套类零件的基准选择3.支架类零件的基准选择五、机械设计基准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技术对基准选择的影响2.绿色制造对基准选择的影响正文:机械设计基准的选择是机械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加工效率。
本文将围绕机械设计基准的概念、分类、选择方法和原则以及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机械设计基准的概念与重要性机械设计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在机械设计中,基准起到了定位、测量和装配的作用,是保证产品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基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设计基准的分类根据基准的精度等级,机械设计基准可以分为精基准、粗基准和中间基准。
1.精基准:主要用于确定产品的重要尺寸和形状,要求精度高,通常为产品加工的最后阶段所使用的基准。
2.粗基准:主要用于确定产品的总体尺寸和形状,要求精度较低,通常为产品加工的初步阶段所使用的基准。
3.中间基准:主要用于确定产品的中间尺寸和形状,要求精度介于精基准和粗基准之间,通常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多次使用。
三、基准的选择方法与原则在选择机械设计基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精基准应选择在产品的重要尺寸和形状上,以保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2.粗基准的选择原则:粗基准应选择在产品的总体尺寸和形状上,以提高产品加工的效率。
3.中间基准的选择原则:中间基准应选择在产品的中间尺寸和形状上,以保证产品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基准的应用实例分析1.轴类零件的基准选择:轴类零件通常以中心线为基准,选择在轴的重要尺寸和形状上。
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基准的选择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基准重合原则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基准,以减少装夹次数,提高加工效率。
通过基准重合,可以减少工件的重复装夹和调整时间,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减少装夹次数也可以降低误差累积,提高加工精度。
2.便于装夹原则便于装夹原则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容易装夹的基准,以方便工件的定位和夹紧。
这可以减少装夹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例如,选择面积较大、形状规则的表面作为基准,可以简化定位和夹紧机构的设计,方便工件的装夹。
3.基准统一原则基准统一原则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选择相同的定位基准来加工同一类零件。
这有助于统一管理和提高加工效率。
同时,采用相同的基准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还可以降低误差累积,提高零件的互换性。
4.互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同类零件之间可以互相作为基准进行加工。
例如,一个复杂的零件可以以其简单部分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进行加工,而该简单部分又可以以其自身的孔作为定位基准进行加工。
这种互为基准的方法有助于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5.自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是指每个零件都应有一个自己的基准,以方便进行追踪和管理。
每个零件的基准应该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特征,不会因为其他工序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自为基准原则的应用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可追溯性,有助于质量管理和问题排查。
6.便于测量原则便于测量原则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基准,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测量基准的选择应与设计基准保持一致,以避免因基准不同而导致的测量误差。
同时,选择的测量基准应易于达到,以方便测量工具的安装和操作。
7.零件变形小原则零件变形小原则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选择容易使零件变形的基准。
如果选择的基准会使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变形,那么将会影响到零件的精度和质量。
第 二节 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十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第二节 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知 识 目 标
技 能 目 标
Logo
•掌握基准的基础知识。 •掌握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学会正确、合理选择基准加工工件。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第 二节 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基准的分类
基准:是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 线、面。
基准
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测量基准 在测量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
加工过程中 所采用的基 准
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装配基准 在机器装配时,确定零件在部件或
产品中的位置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
设计图上用来标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点、线、面
Logo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2.工艺基准
A为加工面,本工序要求为A对B的 键槽的工序基准包括凸肩面A和外 尺寸H和A对B的平行度(当没有特殊 圆下母线B,还有外圆表面的轴向 标注时,平行度要求包括在H的尺 对称面D。 寸公差范围内),因此外圆下母线B 为工序基准。
工序基准
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Logo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位。
Logo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2)“自为基准”原则:选择被加工表面自身为定位
基准称自位基准原则。适用于加工余量小而均匀的表面 ,如拉刀拉孔。
拉削时定位基准就是工 件被加工的内表面
Logo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3)“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称 基准重合原则。基准重合则不存在定位误差。
测量基准
测量基准
测量基准
37定位基准的选择2 - 37定位基准的选择2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
5.3 定位基准的选择
5.3.3.1 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时主要考虑应保证加工精度并使工件装夹得方 便、准确、可靠。因此,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基准重合的原则
尽量选择工序基准(或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这样可以 减少由于定位基准转化引起的加工误差。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
5.3 定位基准的选择
5.3.3.2 粗基准的选择
(1)选择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的重要表面为粗基准,以保 证该表面有足够而均匀的加工余量。 (此原则简称:余量均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则)
例如,导轨面是车床床身的主要工作表面,要求在加工时 切去薄而均匀的一层金属,保证导轨面的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是 主要的。
因为粗基准的精度和粗糙度都很差,如果重复使用, 则不能保证工件相对刀具的位置在重复使用粗基准的工序 中都一致,因而影响加工精度。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
5.3 定位基准的选择
小结:
上述有关粗、精基准选择原则中的每一项 ,只说明某一方面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有时 不能同时兼顾。因此要根据零件的生产类型及 具体的生产条件,并结合整个的工艺路线进行 全面考虑,抓住主要矛盾,灵活运用上述原则 ,正确选择粗、精基准。
讨论:套筒类零件的同轴度由谁的精度来确定?
又如加工精密齿轮,当齿面经高频淬火后磨削时,因 轮齿表面淬火层很薄,为保证磨削余量均匀,采用先以齿 面为基准磨削内孔,再以内孔表面定位磨削齿面。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
5.3 定位基准的选择
(4)自为基准的原则
机械设计中定位基准选择

②测量基准 工件在测量、检验时所使用的 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③工序基准 在工序简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 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 准称为工序基准。如图12-2所示图12-1b所示 ④装配基准 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 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 基准。例如,图12-1 b
如图
(二)精基准的选择
当以粗基准定位加工出了一些表面之后,在后续的加工中,就应以精基准作 为主要的定位基准。选择精基准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便于保证加工精度和 装夹方便、可靠。精基准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 直接选用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或工 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按照基准重合原则选用定位基准,便于保证 加工精度,否则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影 响加工精度。 如图12-9\12-10所示,
3. 粗基准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通常在同一尺寸方 向上 ( 即同一自由度方向上)只允许使用一次。 如图12-8所示, 4. 当以粗基准定位加工一些表面时,在加工出来的 表面中,应有一些表面便于作为后续加工的精基准。 由于粗基准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如果在后续的加工 中,没有合适的精基准,则只能再选另外一些粗基准 继续加工其它表面,这常常也是不合理的,而应以加 工出来的表面作为精基准继续加工。因此,以粗基准 定位加工出来的表面中,应有一些表面能便于作为后 续加工的精基准,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和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
这种加工方案不仅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在反复加工的过 程中,基准面的精度愈来愈高,加工余量亦逐步趋于小而均匀, 因而最终可获得很高的相互位置精度。
4.自为基准原则
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称为自为基准原则。 有些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必须小而均匀时, 经常采用这一原则。如图12-7所示的机床床身零件在最后精磨床身 导轨面时,经常在磨头上装上百分表,工件置于可调支承上,以导 轨面本身为基准进行找正定位,保证导轨面与磨床工作台平行后, 再进行磨削加工来保证磨削余量的小而均匀,以利于提高导轨面的 加工质量和磨削生产率。有的加工方法,如浮动铰孔、拉孔、珩磨 孔以及攻丝等,只有在加工余量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刀具 的正常工作。一般常采用刀具与工件相对浮动的方式来确定刀具与 加工表面之间的正确位置。这些都是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的实例。 按自为基准原则加工时,只能提高加工表面本身的尺寸精度 和形状精度,而不能提高其位置精度。加工表面与其它表面之间的 位置精度,需由前面的有关工序来保证,或在后续工序中保证。
[机械制造]机械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机械制造]机械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052ab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a.png)
机械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根据基准的作用,可分为:设计基准,测量基准,工艺基准等。
如果设计基准与测量基准,或工艺基准选择的相同,测量或加工时就可以直接利用设计基准作为测量或加工的基准,以方便后续加工。
当设计基准与测量基准或工艺基准不一致时,在测量或加工时就要用尺寸链换算,来得到与测量基准或加工基准一致的尺寸,然后才能进行测量或加工。
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基准的选择合理与否决定零件质量的好坏,对能否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以及对零件各表面间的加工顺序安排都有很大影响,当用夹具安装工件时,定位基准的选择还会影响到夹具结构的复杂程度。
因此,定位基准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问题。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
零件开始加工时,所有的面均未加工,只能以毛坯面作定位基准,这种以毛坯面为定位基准的,称为粗基准;以后的加工,必须以加工过的表面做定位基准,以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的称精基准。
在加工中,首先使用的是粗基准,但在选择定位基准时,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首先考虑的是选择精基准,精基准选定以后,再考虑合理地选择粗基准。
一、精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精基准时,重点考虑是如何减少工件的定位偏差,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同时也要考虑工件装卸方便,夹具结构简单,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 基准重合原则即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偏差。
(2) 基准统一原则当零件上有许多表面需要进行多道工序加工时,尽可能在各工序的加工中选用同一组基准定位,称为基准统一原则。
基准统一可较好地保证各个加工面的位置精度, 同时各工序所用夹具定位方式统一,夹具结构相似,可减少夹具的设计、制造工作量和成本,简化工艺规程的制订工作,缩短生产准备周期;由于减少了基准转换,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
例如加工阶梯轴类零件时,大多采用两中心孔定位加工各外圆表面,就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箱体零件采用一面两孔定位,齿轮的齿坯和齿形加工多采用齿轮的内孔及一端面为定位基准,均属于基准统一原则。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一、基准的概念及分类零件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根据其功用的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两大类。
(一)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二)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测量、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基准统称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又可分为:1.装配基准在零件或部件装配时用以确定它在机器中相对位置的基准。
2.测量基准用以测量工件已加工表面所依据的基准。
例如以内孔定位用百(千)分表测量外圆表面的径向跳动,则内孔就是测量外圆表面径向跳动的测量基准。
3.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所标注的加工面的位置尺寸称工序尺寸.工序基准也可以看作工序图中的设计基准。
图6-1 所示为钻孔工序的工序图,图a、b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工序基准和相应的工序尺寸。
4.定位基准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如轴类零件的中心孔就是车、磨工序的定位基准。
如图6—2所示的齿轮加工中,从图a可看出,在加工端面E及内孔F的第一道工序中,是以毛坯外圆面A及端面B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的,故A、B面就是该工序的定位基准。
图b是加工齿轮端面B及外圆A 的工序,用E、F面确定工件的位置,故E、F面就是该工序的定位基准,由于工序尺寸方向的不同,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也就不同.作为基准的点、线、面有时在工件上并不一定实际存在(如孔和轴的轴线、某两面之间的对称中心面等),在定位时是通过有关具体表面起定位作用的,这些表面称定位基面。
例如在车床上用顶尖拨图工序基准示例图6-2 齿轮的加工盘安装一根长轴,实际的定位表面(基面)是顶尖的锥面,但它体现的定位基准是这根长轴的轴线.因此,选择定位基准,实际上既选择恰当的定位基面.二、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根据定位基面表面状态,定位基准又可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凡是以未经过机械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的,称为粗基准,粗基准往往在第一道工序第一次装夹中使用。
工件的定位与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件的定位与定位基准的选择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工件的位置精度和用调整法获得尺寸精度时,工件相对于机床与刀具必须占有一正确位置,即工件必须定位。
而工件装夹定位的方式有:直接找正、划线找正和用夹具装夹三种方式,下面我们讨论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问题。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涉及到定位原理、定位误差、夹具上采用的定位元件和工件上选用的定位基准等几方面的问题,有关定位误差的计算和定位元件的选用在夹具设计一章讲授,这里只介绍定位原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定位原理1.六点定则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的目的,是要使同一工序中的所有工件,加工时按加工要求在夹具中占有一致的正确位置(不考虑定位误差的影响)。
怎样才能各个工件按加工要求在夹具中保持一致的正确位置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讨论与定位相反的问题,工件放置在夹具中的位置可能有哪些变化?如果消除了这些可能的位置变化,那么工件也就定了位。
任一工件在夹具中未定位前,可以看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自由物体,它可以沿三个坐标轴平行方向放在任意位置,即具有沿三个坐标轴移动的自由度X,Y,Z;同样,工件沿三个坐标轴转角方向的位置也是可以任意放置的,即具有绕三个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X,Y,Z。
因此,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一致的正确位置,就必须限制工件的X,Y,Z;X,Y,Z六个自由度。
图2-16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为了限制工件的自由度,在夹具中通常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这样用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完全确定,称为“六点定位规则”,简称“六点定则”。
例如用……使用六点定则时,六个支承点的分布必须合理,否则不能有效地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在具体的夹具结构中,所谓定位支承是以定位元件来表达的,如上例中长方体的定位以六个支承钉代替六个支承点(图2-17c),这种形式的六点定位方案比较明显,下面再介绍其他形式工件的定位方案。
2.对定位的两种错误理解我们在研究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时,容易产生两种错误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工艺基准 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 基准。按用途不同可 将其分为以下四种:
①定位基准 在加工中用作工件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它代表了工件 在机床或夹具上的位置。 定位基准又可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1) 粗基准 用作定位基准的表面,如果是没经过切 削加工的毛坯面, 则称为粗基准。 2) 精基准 用作定位基准的表面,如果是经过切削 加工的表面,称为 精基准。
如图12-6所示的阶梯轴,应选Φ 55mm外圆为粗基准,如果选
Φ 108mm外圆为粗基准加工Φ 55mm外圆表面,当两外圆有3mm的偏心时, 则加工 后的Φ 50mm外圆表面的一侧可能会因余量不足而残留部分毛坯表面,从 而使工 件报废。
如图12-7所示的机床床身零件,要求导轨面应有较好的耐磨性,以保持其导向 精度。由于铸造时的浇注位置(床身导轨面朝下)决定了导轨面处的金属组织 均匀而致密,在机械加工中,为保留这样良好的金属组织,应使导轨面上的加 工余量尽量小而均匀
一、基准及其分类
1.基准的概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 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根据作用的不同。 2.基准的分类 生产中可将基准做如下的分类:
设计基准
基准 工艺基准 定位基准 测量基准 工序基准 装配基准
1)设计基准 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它是 标注设计尺寸的起点。如图12-1a所示零件
3. 粗基准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通常在同一尺寸方 向上 ( 即同一自由度方向上)只允许使用一次。 如图12-8所示, 4. 当以粗基准定位加工一些表面时,在加工出来的 表面中,应有一些表面便于作为后续加工的精基准。 由于粗基准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如果在后续的加工 中,没有合适的精基准,则只能再选另外一些粗基准 继续加工其它表面,这常常也是不合理的,而应以加 工出来的表面作为精基准继续加工。因此,以粗基准 定位加工出来的表面中,应有一些表面能便于作为后 续加工的精基准,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和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
2. 当零件上有较多的表面需要加工时,粗基准的选择,应有利于各加工 表面均能获得合理的加工余量。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为使各加工表面都能得到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上 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 作为粗基准。如图12-6所示 (2)为保证某重要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应以该重要 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图12-7所示 当零件上有多个重要加工表面时,应选择加工余量要 求最严格的那个表面 作为粗基准。 (3)粗基准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加工表面的金属切除量总和最 小。以图12-7为例
如图12-9所示的零件,表面A、B及底面D已经加工,
现加工表面C。
当加工表面C的设 计基准为表面B(如图 12-10所示),如果仍 以表面A为定位基准, 就违背了基准重合原 则,会产生基准不重 合误差。从图中可以 明显看出,加工表面C 相对设计基准B的位置 精度不仅受到本工序 加工误差的影响,而 且还会受到由于基准 不重合所带来的设计 基准(B面)相对定位 基准(A面)之间的位 置误差的影响。
②测量基准 工件在测量、检验时所使用的 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③工序基准 在工序简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 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 准称为工序基准。如图12-2所示图12-1b所示 ④装配基准 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 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 基准。例如,图12-1 b
如图12-2 所示为车削加工 图 12-1b所示钻
套零件时 的工序图,A面即是B、 C面的工序基准。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1. 当零件上有一些表面不需要进行机 械加工,且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 具有一定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时,应以 不加工表面中与加工表面 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 为粗基准。 如图 12-3 所示零件, 如图 12-4 所 示的箱体零件
(图12-5a),
注意1 (1)使零件上有些表面之间的壁厚均匀性不致于太差,以保证 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 度。 (2)在产品中使有关零件的有关表面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间隙, 以保证在产品的装配 和工作时,不致于发生相互碰撞。 (3)使一批零件加工完毕后,在其加工精度达到要求的同时, 各个零件的重量差亦 不超过一定的范围。 注意2 当毛坯制造精度较高时,可以考虑不遵守上述以不加工表 面作为粗基准的原则。
如图12-3所示零件,内孔和端面需要加工,外圆表面不需要加工。 铸造时内孔B与外圆A之间有偏心。为了保证加工后零件的壁厚均匀(内 外圆表面的同轴度较好),应以不加工表面外圆A作为粗基准加工孔B(例 如采用三爪卡盘夹持外圆A)。
如图12-4所示的箱体零件,箱体内壁A面与B面均为不加工表面。为 了防止位于孔Ⅱ中心线上齿轮的外圆装配时与箱体内壁A面相碰,设计 时已考虑留有间隙Δ ,并由加工尺寸a、b予以保证
2.基准统一原则
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地对其余多个表面进行加工 时,应尽早地在工艺过程的开始阶段就把这组精基准加工出来,并达到一定 的精度,在以后各道工序(或多道工序)中都以其作为定位基准,就称为基 准统一原则。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的主要优点是: (1) 多数表面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避免了基准转换所带来的误差,有 利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2) 由于多数工序采用的定位基准相同,因而所采用的定位方式和夹紧方法 也就相同或相近,有利于使各工序所用夹具基本上统一,从而减少了夹 具设计和制造所需的时间和费用,简化了生产准备工作。 (3) 为在一次装夹下有可能加工出更多的表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有利于 减少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工序数量,简化了工艺规程的制订。由于工件在 加工过程中装夹次数减少,不仅减少了多次装夹所带来的装夹误差和装 卸工件的辅助时间,并且为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创造了条 件。
1 )设计基准 设计图样上 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设计 基准。它是标注设计尺 寸的起点。如图12-1a 所 示零件 在水平方向,平面A 是平面 B 、 C 的设计基准 ,平面 A 也是孔 7 的设计 基准,孔7又是孔8的设 计基准;在垂直方向, 平面D是平面E、F的设计 基准,平面 D 也是孔 7 和 孔8的设计基准。如图 12-1b 所示的钻套零孔中 心线是外圆与内孔的设 计基准,也是端面B 端面 圆跳动的设计基准;端 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 准。
如图12-8所示,工件以表面B为粗基准加工表面A之后,如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仍以表面B为粗基准加工表面C,由于不能保证工件轴心 线在前后两次装夹中位置的一致性,就必然导致加工出 来的表面A与C之间产生较大的同轴度误差。
在处理上述由粗基准向精基准过渡的问题时,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例外: ●当毛坯质量很高,而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较低时,可以 重复使用同一组毛坯表面作为粗基准。
3.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则
当工件上存在两个相互位置精度有要求的表面,可以认为它 们彼此之间是互为基准的。如果这些表面本身的加工精度和其间 的相互位置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且均适宜作为定位基准时,则 可采用互为定位基准的办法来进行反复加工。即先以其中一个表 面为基准加工另一个表面,然后再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加 工刚才的基准面,如此反复进行几轮加工,就称为互为基准、反 复加工原则。
(二)精基准的选择
当以粗基准定位加工出了一些表面之后,在后续的加工中,就应以精基准作 为主要的定位基准。选择精基准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便于保证加工精度和 装夹方便、可靠。精基准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 直接选用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或工 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按照基准重合原则选用定位基准,便于保证 加工精度,否则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影 响加工精度。 如图12-9\12-10所示,
课题十二 基准及定位基准选择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基准的概念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能够分析各类基准,并具备合理选择粗、精基准的初步能 力。 【教学内容摘要】 一、基准及其分类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基准的概念 2.基准的选择原则 难点:定位基准选择原则的具体应用 【教学方法和使用教具】 讲授、讨论与习题 【教学时数】 6
(三)辅助基准的应用
为了满足工艺上的需要,在工件上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称为 辅助基准。 在机械加工时,一般均优先选择零件上的重要工作表面作为 定位基准。但有时会遇到一些零件,这些重要的工作表面不适宜 选作定位基准。这时为了定位的需要,将零件上的一些本来不需 加工的表面或加工精度要求较低的表面(如非配合表面),按较 高的精度加工出来,用作定位基准。例如轴类零件两端面上的顶 尖孔,除了在加工时作为定位基准外,在零件的工作中不起任何 作用,它是专为定位的需要而加工出来的。又如箱体类零件的加 工中,常采用一面两孔定位,这两个孔的精度在设计上往往要求 不高或在零件的使用上根本就不需要这两个孔,但却以较高的精 度加工出来作为定位基准。
●在后续工序中,当主要的定位基准已经是精基准,为 了保证本工序的加工表面与某一不加工表面的相互位 置精度时,仍可用此不加工表面作为次要的定位基准。 ●当工件上影响加工表面位置精度的基准已经是精基准, 对于那些仅为了工件装夹方便等原因所选用的粗基准 (对加工精度无影响),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反复使用。 5.应尽量选择没有飞边、浇口、冒口或其它缺陷的平整 表面作粗基准,使工件定位准确稳定,夹紧可靠。
这种加工方案不仅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在反复加工的过 程中,基准面的精度愈来愈高,加工余量亦逐步趋于小而均匀, 因而最终可获得很高的相互位置精度。
4.自为基准原则
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称为自为基准原则。 有些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必须小而均匀时, 经常采用这一原则。如图12-7所示的机床床身零件在最后精磨床身 导轨面时,经常在磨头上装上百分表,工件置于可调支承上,以导 轨面本身为基准进行找正定位,保证导轨面与磨床工作台平行后, 再进行磨削加工来保证磨削余量的小而均匀,以利于提高导轨面的 加工质量和磨削生产率。有的加工方法,如浮动铰孔、拉孔、珩磨 孔以及攻丝等,只有在加工余量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刀具 的正常工作。一般常采用刀具与工件相对浮动的方式来确定刀具与 加工表面之间的正确位置。这些都是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的实例。 按自为基准原则加工时,只能提高加工表面本身的尺寸精度 和形状精度,而不能提高其位置精度。加工表面与其它表面之间的 位置精度,需由前面的有关工序来保证,或在后续工序中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