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附中高中招生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华师一附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碧空如洗碧波荡漾B. 赤壁之战水落石出草长莺飞C. 满城风雨震耳欲聋轻歌曼舞D. 草长莺飞雕梁画栋桃红柳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C.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设辅导班、开展竞赛活动等。
D. 他的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深受读者喜爱。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雪花飘飘,犹如天上的精灵。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让我受益匪浅。
D. 他的声音像黄鹂一样悦耳动听。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风马牛不相及B. 鹏程万里C. 鱼目混珠D. 耳濡目染5.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虚谨慎融会贯通融会贯通B. 气吞山河风华绝代风华绝代C. 破釜沉舟指点江山指点江山D. 青出于蓝落落大方落落大方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躲进云层,仿佛害羞了。
B. 风儿轻拂着湖面,像是为湖面梳理着长发。
C. 树上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赞美这美丽的家园。
D.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B.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 世间万物皆有情,人间万事皆可乐。
D. 美酒佳肴,山珍海味。
8.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成语的一项是()A. 水滴石穿B. 破釜沉舟C. 知足常乐D. 胸有成竹9.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极了,让我爱不释手。
湖北省华中学师大一附中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

湖北省华中学师大一附中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拗.断/执拗.建都./通都.大邑拾.级而上/路不拾.遗B.饯.行/栈.桥契.合/锲.而不舍屹.然不动/孜孜矻.矻C.屏.弃/屏.蔽落.款/落.落大方三更.半夜/少不更.事D.喑.哑/谙.熟创.伤/满目疮.痍睚眦.必报/吹毛求疵.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等多部国产电影挤在大年初一上映,“史上最激烈”春节档.(dǎng)已经形成,票房有望再创新高。
B.茫茫的旷野,五彩的树林,漫山的流云,勾勒.(lè)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C.外婆会把晒干后的鸡毛鸡金皮,或者破铜烂铁,让我拎.(līn)到收购站出售,卖得的几角钱归我自己支配。
D.一个能力平平却有着热忱.(chén)的人,往往能超越一个能力很强却毫无热忱的人。
3.下面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马说》韩愈)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闲散无聊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醉翁亭记》欧阳修)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译文: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河中石兽》纪昀)4.对下面应用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征稿启事为丰富萌芽文学社社刊《小草》的内容,特向全校学生征集下列稿件:烛光赞歌、青春吟诵、心灵抒怀、学海拾贝、诗路花语、开心乐园、天马行空等。
华师一附中招生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氛围(fēn wéi)调和(tiáo hé)惊愕(jīng è)B. 窘迫(jiǒng pò)悲怆(bēi chuàng)翻译(fān yì)C. 翘首(qiáo shǒu)翻译(fān yì)洗漱(xǐ shù)D. 谨慎(jǐn shèn)演讲(yǎn jiǎng)悲壮(bēi zhuàng)2.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奋发图强(fèn fā tuó qiáng)荒芜(huāng wú)恣意(zì yì)B. 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C.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骄阳似火(jiāo yáng sì huǒ)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D.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的身体疲惫不堪,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
C. 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各种类型的书籍应有尽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D.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凝聚力。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高考语文必刷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
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
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
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
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
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
"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华师一附中语文入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谦逊(qiān xùn)B. 漫步(màn bù)C. 惊愕(jīng è)D. 沉寂(chén j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比赛被迫推迟。
B.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问题。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D.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是:A. 美丽、漂亮B. 勇敢、勇敢C. 谦虚、虚心D. 热闹、寂静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B.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像个小大人。
C. 这条河宛如一条玉带。
D.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5. 下列诗句中,描述了春天景象的是: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答案吗?B. 这样的问题还需要问吗?C. 这个道理谁不知道?D. 这个问题怎么可能是错的呢?7.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音字的是:A. 拔(bá、bá)B. 处(chǔ、chù)C. 洁(jié、jié)D. 挣(zhēng、zhèng)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那朵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B. 小河唱着欢快的歌流向远方。
C.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D. 那片叶子在秋风中摇曳生姿。
9.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是:A. 美不胜收B. 风和日丽C. 画龙点睛D. 美中不足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B. 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C. 那座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2025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有什么用?这真的是个的问题。
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有什么用?光合作用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就停止,人类还是一样昼作夜息。
知道电磁波有什么用?我们一样熟练地使用手机,天涯若比邻;一样用X光检查身体,保障健康。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但是,这句话不能的理解,认为“科学技术必须是生产力”或者“不能马上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就是无用的”。
布鲁诺绝不是因为预测到今天的人造卫星,才用生命捍卫“日心说”“新宇宙观”的;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865年做出关于电磁学的理论预测时,也肯定不会知道将开启一个新世界。
虽然今天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不再,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距离仍然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
很多时候,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
因为人类的幸福感,()。
也只有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
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擢发难数不胜枚举蠡测管窥大相径庭B.众口难调不胜枚举蠡测管窥泾渭分明C.擢发难数琳琅满目孤陋寡闻泾渭分明D.众口难调琳琅满目孤陋寡闻大相径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2025届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1世纪初,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探险家、汉学家却虚怀若谷,独具慧眼....,他们用文化比较的思维,发现了龙门雕塑之美。
瑞典汉学家喜龙仁将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作品和中国的佛像作了比较,[乙]他认为龙门的卢舍那大佛“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一种精神性的追求在鼓动并感染着观者。
这样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虽然把个性刻画得惟妙惟肖....,但其实那只不过是生命渊泽之上一些浮面的漪沦。
”[丙]在喜龙仁的眼里,龙门的佛雕洞悉了世间的一切喜乐悲苦,任凭..它们的外部表情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出其静穆与内在的和谐。
因此,喜龙仁可以堪称..卢舍那大佛的“知音”。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具慧眼B.惟妙惟肖C.任凭D.堪称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口碑经济、诚信经济,信用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
但现实中,一些网红在流量价值面前打起“如意算盘”,或_____“刷单”买粉丝、买评论,制造数据假象,骗取广告客户信任;或为劣质商品代言,做一锤子买卖。
粉丝没买到合意的产品,广告客户没买到承诺的效果,伤害了社会化营销这一电子商务新业态。
无论是保护新业态发展还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出现的问题,不能 ____,而应在规范的同时加强监管。
相较于线下门店,网红直播销售的____,( )。
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对明确违法的行为做到“重拳出击”、____。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周测(三)10月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

困境迷惑
循序渐进
小结
试读内容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读者评论
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他的洞见和诚恳的讲述是宝贵的、有趣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
B.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未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
另外一个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同,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在学生之间不重要,恰恰相反,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在学生小组中也一样重要。学生之所以和试图掌控整个小组的组员合作,要么是因为他对话题感兴趣,要么是因为他是个自大狂,乐于倾听与自己一致的观点。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性,这比听一个最自大、自吹自擂的同学说这些更可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6分)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
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
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
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瑴、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
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
明日,市有火。
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攮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
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
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
(2)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1)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盖屋顶子全用茅草,所以多火灾,国人都吃过它的苦头。
(2)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但冯妇却至死也没搞清是怎么回事
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
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盖屋顶子全用茅草,所以多火灾,国人都吃过它的苦头。
靠海边的地方,有一个商人到了晋国,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同虎搏斗,冯妇所到的地方就没有老虎。
商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国君。
东瓯国君听了高兴,用马四十匹、白玉两双、文锦十匹作礼物,命令商人做使者,到晋国聘请冯妇。
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虚左(以左为贵),亲自在国门外迎接他,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国中的上宾款待。
第二天,市中起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找老虎搏斗,却没有找到。
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
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但冯妇却至死也没搞清是怎么回事。
司马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
而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
尝谓其子公休曰:…贾竖藏货贝,儒家惟此耳。
然当知宝惜。
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
至于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
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其纸。
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
今浮屠老氏犹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
译文】
司马光独乐园中的读书堂中,藏有文史类书籍一万多余。
其中司马光每天早晨常常阅读的书,虽然读了几十年,看上去都新得象是从没用手摸过一样。
司马光曾经对他的儿子公休说:“商人们爱收藏钱财货物,儒家所收藏的,只是这些(书),应当知道要珍爱它们。
我每年在上伏到重阳期间,遇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在那天设下几案,将那些书斜放在上面,晒穿订书的线。
所以虽然时间很长,书还是没有损坏。
说到打开看书,必然先把几案打扫干净,用褥子铺垫在书下面,然后端坐好,才看书。
有时候(不能端坐着看)需要边走边读,那就把书放在方的木板上(读),从来不敢直接用手捧着书,这不但是担心手汗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穿订书的线。
每到看完一页,就用右手大姆指的侧面贴着书页的边沿,再用食指(与
姆指相配合)捻起书页,这样翻过一页,因此可以不把纸弄烂。
我常看到你们翻书时直接用手指撮起书页,这很不合我的意思。
现在佛教道教中人(和尚、道士们)尚且知道尊敬他们的经书,我们儒家怎么能反而不如他们呢?应该要记住我的话。
”
【字词解释】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做题(6分)
温公(司马光)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
而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
尝谓其子公休曰:“贾竖①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
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暴其脑②,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
至于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
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每至看竟一板,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拈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
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
今浮图④、老氏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志之。
”
注释:①贾竖:商人②脑:线装订线的部分③揉熟:揉软④浮图:梵语音译,佛家僧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藉以茵褥藉:
②每至看竟一板竟:
③汝当志之志: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暴其脑
2、(1)藉:铺垫竟:完志:记住
(2)译文:就在阳光照射的地方(处所)摆上桌子,把几本书斜放桌上曝晒订线的部分。
司马光独乐花园里的读书堂,藏有万余卷书籍,他早晚翻阅的书箱,虽然经过了几十年,却都崭新得像从未用手触摸过一样。
他曾对儿子司马康说:“商人家藏财宝,读书人家只有藏书。
但是应该知道珍重爱惜。
我每年在初伏到重阳期间,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就在阳光照射的地方摆上桌子,把几本书斜放桌上曝晒订线的部分,因此虽然过了几十年,这些藏书最终也没有损伤。
开卷看书时,一平方和要先看见桌子洁净,铺上垫子,然后端正地坐着看书。
有时想边走边看,就用块托着书,从不敢直接用手捧书,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沾污了书本,也担心弄坏了订线的部分。
每到看完一页,(要翻页时)就侧着用右手大拇指的下面托着书的边,用食指盖在它上面,两指夹着翻过去,所以能不把书页揉软。
每次看到你们总是用指甲尖撮起书页,让我很不满意。
现在和尚、道士都知道爱惜他们的书,难道我们儒者反而不如他们吗?你应当记住。
”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
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
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
众无所得食,益汹汹。
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
”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赢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炯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
其冬,山乡得雨。
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
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
嘉庆十九年,淮南各州县因旱灾发生了饥荒。
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个铜城闸镇,连年收成很好,邻县的饥民搀扶着老人抱着幼儿前去讨饭的有好几千人。
铜城闸镇的人非常惊慌,因此关门罢市,从门缝里窥视他们。
饥民们得不到饭食,越加鼓噪不安。
有个绅士过实圃先生担心发生变故,急忙出来安慰他们说:“大家因饥荒前来讨饭,我会想办法给你们饭吃的。
请让我与本乡父老们商议商议。
”第二天,过先生招集乡里喜好行善的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他自己带头拿出物资,积极地准备经营,在空地上架起席子让他们居住;
年老体弱的和妇女小孩,按人口给他们饭吃;就雇佣那些壮实的人给附近村的农户,使人们自食其力;天冷了有袄穿,生病了有药治,死了有棺材,怀孕临产的就优厚地济助她们;又给他们空地,督促他们种菜;储备取水用县,预防火灾。
这年冬天,受灾的山乡下了雨。
过先生就把那些壮实的人受雇所得的工钱给了他们,让他们回家种麦子。
麦子成熟后,他们就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了,临行时,欢呼的声音响遍了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