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乾-- 《曾国藩识人用人方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的身言书判

李鸿章的仙鹤相
在安庆的案例
6、长期观察、给人改正机会
在安庆的案例
第二讲、网罗英才 多得助手
曾国藩忠告:
大厦非一木所能支撑,大业凭众人智慧而 完成。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 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选取那些次一等的人 才,慢慢教育就可以了。
1、曾氏人才从哪里来?
曾国藩的人才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通过公开招聘和招募而来的; 二是从别处挖来的;
早年三知己

约法三章:三不主义
2、网络英才方法:以天下为笼,辄雀无所逃
求人之道,一定要像战国时大商人白圭做生意,像凶猛的 雄鹰捕捉猎物那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又要像青蚨有母, 雉鸟有媒(指猎人所驯养的雏雉,长大后用来招诱野雉), 它们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只要能得到其中之一,就可以 引来其他的。他批评他的九弟不仅仅只用湘乡人,而且, 所用的人,都是屋门口周围十余里之内的人,事情怎能不 糟糕,见闻怎能不寡陋!
2、考察人才,重在实际
他说,古代以询事考言二者并重,他在复方子白信中说:“凡 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 慕往哲盛隆之轨,而日就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而对于 品行的考察更为重要:大抵观人之道,朴实廉介为质,有其质而 傅以他长,斯为可贵,无其质则长处亦不足恃。“得人不外四事 :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即对人才 “求之不嫌其广 ,用之唯求其慎,而又能诲人不倦,执法无私”,就会“行见人 才济济”。
3、曾国藩冷眼识英才
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君子有三乐, 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对于曾国藩的知人 善用,封建阵营普遍评价甚高,曾氏的故旧门生尤多褒辞赞 语,郭嵩焘为曾国藩作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材为己 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俞樾说藩国藩“尤善相士,其所 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就连刚直自负的左宗棠, 后期与曾国藩龃龉甚深,但曾国藩死后,仍寄联挽曰:“知 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3、营造吸引人才的氛围 —建立曾氏激励机制
► 墨子发现的人才社会概率:良马难乘,良才难
令: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 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亲士》)
► 周公“一饭三吐哺”典故。
4、借种子理论—引进关键人才
1857年冬天,胡林翼极力称赞“三庵一琴”之 贤。 “三庵”是指迪庵李续宾、希庵李续宜、厚庵 杨载福,“一琴”是雪琴彭玉麟。曾国藩当时要组 建直接统属的亲兵营wk.baidu.com但觉得都不满意,于是向李 续宜提出“借种子”,“借种子’就是搞“移植栽
1、曾国藩对人才等级的划分
曾国藩说:“人们常说储存人才,实际上不知道第二、第三等人才是 可以找到而储存的,而第一等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其有所成就 的时候,虽然局面很小,也必然出现几个人才同时应运而生的情况。 已经得到几个人才之后,人才的性情又各有不同,兴趣志向又有远近 之分,才识都准备好了,又需要济之以福泽。李鸿章等人的才能非常 好,但实处多而虚处少,讲求只在形迹。比如我的弟弟国荃攻打金陵, 幸好成功了,但把功劳都归结为自己。我常常对他说:‘你虽然有才 能,也必须让一半给老天。’但他总是不以为然,现在渐渐省悟了。”
曾国藩识人用人方略
主讲人:史林 教授
曾国藩人生轨迹的四个阶段:
1、奠定基础 准备阶段 1811~1838 2、平步青云 积蓄力量 1838~1852 3、艰难成功 走向颠峰 1852~1864 4、忍辱负重 曾国藩时代 1864~1872
27年 15年 12年
8年
在晚清近百年的历史上,有二个重要人物因 为善于识人用人而取得成功,他们是曾国藩、张 之洞。曾国藩的智囊团聚集了四百多位当时在各 个方面突出的人才。他是用何种办法聚笼如此多 的人才?又是如何驾驭、使用这些人才的?人才的 使用与他个人的成败是怎样的关系?
第一讲 鉴识人才方略
前言 ► 曹操对英雄的定义 ► 毛泽东对曹操、袁绍的评价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人事决策决 定着组织取得成效的能力,他会对一个 组织产生持久的影响,而且难以改变。
1、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吕氏春秋·论人》提出“八观 六验”的人才识别方法。
2、刘邵的人才鉴识术
中国很早就有识别人才的方法, 并形成一套理论。《人物志》
3、言传身教 训诫九弟
培养人才的办法有三条:课读、历练、言传身教。课读就 是选方向,定期考试,每月二次,亲自出题,亲自阅卷, 定等级。通过“会食”的方式谈古论今,增长见识。对于 不在身边的人,采取个别谈话和通信、批示的形式进行教 育。
曾国藩忠告:天下无现成的人才,也没有生知 的卓识,大概都是由勉强磨练而出啊。《淮南子》 说“功可强成,名可强立”,《中庸》所说的“人 一己百,人十己千”,讲的就是勉强功夫。
衡量人才不能求全责备,不能因为有小的瑕疵 就放弃有用之才,对于有作为的人不能过于苛求, 这样的话,使庸庸碌碌的人反而能得到升迁。
4、特殊的人才面试法
曾国藩对淮军的高层管理人才十分重 视,亲自为李挑选。
5、曾氏相法—识人于未发迹之时
世传曾国藩精于相术,著有《冰鉴》,今已 不存。在他的日记里有一篇《相人口诀》, 可信度大:“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 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 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5
关于同类相聚即合作的层次,《吕氏春秋·应 同》指出有五个层次:“同气贤于同义,同义贤 于同力,同力贤于同居,同居贤于同名。”而同 气相聚的条件是“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罗马军团与资源满足率
6、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曾国藩的《杂著》中有《居业》一条,意思说打 江山创事业都要有基础。他说:“古时代英雄的事迹 必定有基础;如汉高祖刘邦在关中,光武帝在河内, 魏在衮州,唐在晋阳,都是先占据根据地,然后进可 以战,退可以守。”曾国藩把建立基业归纳为两个必 要条件,即规模宏大,言辞诚信。
7、“宝善堂”的《同官录》 成为人才库的榜样
胡林翼强调选人有 “三不用”原则:即软熟者 不可用,谄谀者不可用,胸无实际、大言欺人者不 可用。软熟者就是没有担当、拿不起事、患得患失 之人。左也有“二不用”:好利者、贪赃妄法者不 可用。
第三讲:训育陶铸人才
魏征的人才“六正六邪”,是西汉刘向提出的 选拔人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