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12篇)《曾国藩家书》范文1000字篇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
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有记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

《曾国藩传》范文〔通用20篇〕《曾国藩传》范文〔通用20篇〕《曾国藩传》篇1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一个人成长的递进过程,可见修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基和根本的作用,为此我想,修身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读了《曾国藩传》从中又一次受到深化启迪。
在此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共勉。
在读《曾国藩传》中我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一是——“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一个知人善用、广培党羽者,一把创立军队、运作官场的好手,一个读书人统率军队攻城掠地成功的典型,一个军事家,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
一个名垂青史的重量级人物!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
此种精神我觉得是当今社会少有的,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之后才能做聪明人。
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糊涂”一点时,它往往却向好的方向开展。
这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吧。
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表达了出来。
他可以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作为一代宰相就必修可以忍辱负重,否那么将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的管家。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假设成小的时候,很想看看家人对他有多么重视,吃饭的时候就躲到衣柜里,他希望看到大家焦急找他的结果,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大家吃完饭,他才从柜子里爬出来吃那些“残羹剩饭”,从此他发誓: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那么你会大失所望的。
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理解到的“呆子”哲学。
曾国藩,这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按照中国士大夫的圣人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到达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封为近代最后一个圣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和修养。
我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二是做事要“慎独”。
“慎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可以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去除内心的恶念,培养自己的善念,这样就能问心无愧,对得住天地良心,饭能吃得香,覚睡得安稳,故能心安理得,心态平和,是可笑对苍天,下可孝对父母,中可和对同事。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第1篇】儿时,粗略翻过几页曾国藩家书,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书柜。
再读的缘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国藩故居,听导游讲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个普通耕读家庭,短短十年时间,就跃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又拿起细读。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 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
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在治军用人方面,他主张以礼治军,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他更是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深读《曾国藩家书》,必定会被书中浓厚的亲情所感染,曾国藩不负“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盛誉,一封封或长或短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现代社会,这样浓厚的亲情尤显可贵。
有多久没静下来写一封书信了?有多久没陪父母好好说说话了?有多久没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了?繁华浮世,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可通过读《曾国藩家书》,我从曾公身上学到不少可贵的品质,最可贵的即是孝悌。
给父母打个电话,为父母买件衣服,陪父母出去旅旅游……在物质与情感方面尽可能满足父母,父母事无小事,其实无需太多,若是能做到像他们爱我们一样爱他们,已是足矣。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精选1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精选1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1在书店中,这本书往往被附上“成功学”、“人生哲理”等标签,或者说我们对曾国藩本人也是这种感觉,但这本书的重点更多在于“家书”二字,以日常为主,记录了曾国藩与父母、兄弟、子女日常点滴,平淡而不平常,既有人生处世之谈,又不乏治军从政之道。
透过这些平实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国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公正”“廉洁”一一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就文风而言,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居高临下的傲气,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仿佛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话语,而只是一位知识渊博、深谙处事之道的长者的人生体悟。
当然其中人生指南的内容并不是直接浮现于文字之上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从中领悟。
《曾国藩家书》强调勤劳俭朴的生活方式,这是曾氏齐家的价值准则。
农耕文明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有限,不能不强调勤俭。
曾国藩出身于贫寒农家,即使为官后没有忘记儿时生活的艰辛和勤俭的必要。
咸丰六年九月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从更直接的来说,即使曾国藩的官阶已经很高,但他仍经常回家告诉家人要勤俭、要养猪养鱼等等,只要做好这几件事情,就算家里没有人做官,也能过得很好。
对于曾国藩的勤俭主张,不仅仅要从物质和经济层面理解,还要从道德和精神层面领悟。
俭以养德,勤俭能调补心态,培养品德,在曾国藩看来,勤俭是君子所为,是孝悌要义,更是保家之道。
《曾国藩家书》强调持之以恒的“恒”,这是曾国藩约束自己的做事准则。
在曾国藩看来,要成其事,非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须从恒字着手。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46bd5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7.png)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第一篇:《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这个春节,闲来无事,读了本自传《曾国藩传》,读完这本书后,我将曾国藩的人生划分三个阶段。
1.少年求学求功名时代-嘉庆-道光天资不聪慧,家境不殷实;但是受到其祖父曾玉屏、其父曾麟书的影响,塑造了他坚韧不拔性格,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就坚持去做2.青年京官时代-道光-咸丰做官不为钱财,两袖清风,所以过的非常拮据,特别是在京都,俸禄微薄但开支大,加上每逢红白事各路官员都礼尚往来,更加剧了生活的窘境。
而他的性格耿直,当时得罪了很多同事,雪上加霜。
辛亏他老师穆彰阿欣赏他,作为他坚实的后盾,加上他同窗好友的帮助,时来运转十年七迁,走向人生的巅峰,但是并没啥用,不贪污的他生活依旧拮据。
之后因丧母回家守孝,结束了京都官场生活。
3.壮年+老年战场时代-咸丰-同治太平天国起义,临危受命;在湖南招募雇佣兵,成立湘军;建立造船厂,筹建湘军水师。
由于是汉人,并且是个空降官,加上性格耿直得罪人,在当地非常不受待见,所以回老家,靠着家乡的名气声望,加上亲兄弟帮忙,艰难的完成了初期湘军招募以及水师的组建。
因为吃过耿直的亏,使自己被孤立多次险些丧命,反思后一改之前耿直性格,处事圆融谨慎。
官场关系有所改善,在兄弟好友支持下,打败太平军队,保得晚清疆土。
后又协助镇压东西捻军**,功成名就。
封为汉人百官之首,走向人生巅峰。
晚年天津教案事件,替朝廷背黑锅,当然也有他自身因素,导致悲伤卖国的千古骂名。
最后病逝于两江总督衙门(太平天国天王府),享年61岁。
感想: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坎坷崎岖,其中对他有深远影响的有他的老师穆彰阿,好友左宗棠,学生李鸿章,祖父曾玉屏。
每在他遇绝境之时总有贵人帮助,可以说比较幸运吧。
但是呢,从他的履历上来看,只要是他亲自领兵打仗,就没有胜利过,而根据他制定的作战方案来进行的战斗,读后感m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可以取得他想要的结果。
就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那样。
《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1000字《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1000字知道该怎么写吗?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1000字5篇,希望大家喜欢!《曾国藩传》这本书,在上高中的时候已经读过了,大一时又看了一遍。
这本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
探究了其内心的负荷与无奈。
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与作用;同时又历史地科学地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在阅读了《曾国藩传》之后,我首先感觉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中国人,他身上有着典型中国读书人的特质,那就是修身,齐家和治国。
尽管他服务的'是那个腐朽的满清王朝,但是抛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他那份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人的爱仍值得我们尊敬。
曾国藩是个真正的学者,从他二十三岁考取秀才,到三十二岁致力于朱理学,再到三十八岁编成《曾氏家训》,贯穿了其不断拜师不断学习各家流派的前半生。
他后半生虽不断征战,且经历坎坷,但是仍不忘自律与学习。
每日坚持写读书笔记,检讨自己的行为,并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
曾家虽屡次封侯,但曾国藩对子女要求很严,教育子女更是中国近现代的典范,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曾国藩在教育上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人才。
在其攻克金陵之后,首先组织修复江南贡院,招贤纳士。
他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先后提拔了赵烈文、黄翼开、薛福成等一批对日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幕僚。
不仅如此,曾国藩也是识才的伯乐。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读后感不仅是对书中情节的回顾,更是对书中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思考和评价,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促进交流和思想碰撞,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7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7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1)这世间有什么可以替代陪伴吗?我想大概没有。
古时鱼传尺素,今人网络互联,在古今相间的特殊年代,李鸿章以书信与至亲之人相伴。
李鸿章有许多兄弟,书中亦有不少劝诫弟弟的书信。
小到日常琐碎,大到立身处世,他常常与弟弟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想法。
“展信佳”“见字如晤”,与见面寒暄相比,书信是一件更为正式的事情。
无论是语气还是遣词造句上都需要经过一番思量,而翻开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读来却不觉枯燥板正,与印象中曾老不苟言笑的形象有所不同。
跟弟弟讲大道理,他以稻谷和钱币作类比,“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
”为这一群弟弟简直操碎了心,关于起床气也要叮嘱弟弟们“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也许是和亲近的人交流,曾国藩叱咤风云的一面不见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和自己身上流着同样血脉的家人的关切。
《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文人志士在知行上不得不意识到将所学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然而做任何事还需要有恒心。
“温弟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
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余心即甚忧之。
”曾国藩对于弟弟的担忧正是当下诸多父母内心的写照。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族形态中,耕读传家是经典的一条家训。
历代文人墨客对于读书的心得浩如烟海,而曾国藩在书中一语道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
打开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私以为书本给人最大的一个意义在于格局。
书读得多了,心胸很难拘泥在一隅之地。
人在遇到事儿的时候,隐约感觉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在书中你已经见过太多的故事和事故。
所以为什么会说劝君莫惜金缕衣,而是惜取少年时。
若是闲暇时有拎起书瞅瞅的习惯,可能坡子街派出所就不会有那么多轻生的案例,年轻的生命也不会以那么决绝的方式匆匆谢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近年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和讨论,不断热议。
下面是由为您整理的“《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曾国藩其人,“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爱之者言——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通过阅读,我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认识,首先要有历史之同情,在保有时代的分析。
近年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和讨论,不断热议。
热议人身历程的励志、热议他一封家书“保全”曾家一段时间的繁荣、热议到诸多名人伟人的赞赏。
阅读,并非简单的看看古人是有什么故事,阅读是希望能汲取他人的经验,完善自身。
通过阅读《曾国藩传》,我回顾了曾国藩的一生,了解到这个先天“不聪”的顽童,一路荣至天下重臣。
其中故事自然精彩,但让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曾国藩对于自我的严格要求。
早年他给自己定了修身十三条,规范自身的行为规范,
他对于人格的淬炼归纳核心为:“诚、敬、静、谨、恒”。
这放置当下依然有很优秀的现实意义。
“诚”——为人表里如一,依信守诺。
这也我们现在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关于个人8个字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诚信”是一个社会层面的个人价值要求。
“以诚立人”、“依信为人”是一个共同的社会要求。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这也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敬”——既是尊敬的态度,更是敬畏的心态。
我们应该有对人尊敬的态度,平等的思想,这是为人的基本态度。
而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是最为恐怖的。
敬畏不是怯懦,是自律。
为人应敬畏道德,以道德为身准则;为事应敬畏法律,以法律为为事的准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把“规矩放在心间”才能真正做到“有凭有依”有章可循。
“静”——理解很多,我理解是一种冷静和从容。
“静”只是表象,其后是对人对事的深刻准备。
只有为人做事有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冷静的因对,只有在事情发生时,冷静处理才能做到最好反馈甚至在危机时创造价值。
“从容”不同于冷静,他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为外事烦扰,不为繁华所遮掩,仅守本心。
“谨”——通常理解是谨慎,但谨慎本身其实也是有双重意义的。
“谨”指严谨、认真。
这是工作态度“世上无难
事,只怕有心人”,这是基本的工作要求。
“慎”是“三思而后行”做事考虑周全。
谨慎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倾向。
深入、仔细思考问题,反复核实,查找资料,咨询专家,确实无误再进行。
“恒”——只有一个要求“持之以恒”,我认为是一种更高的要求,所谓“恒”本质是一种“不忘初心”的追求。
唯有坚守本心才能在追梦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我们现代的社会,诱惑太多,我们反观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坚持”。
人其实无法再有生之年看尽所有风景,获得所有知识。
但阅读能使我们尽可能的获得体悟。
曾国藩能臣严吏,可回顾其一生,他的成功归功于时代的选择,更归功于自身的人格,“诚、敬、静、谨、恒”只是他人格的优秀点之一,一个优秀的人格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