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乡中学校史简介

合集下载

三岔河乡中学“魅力青春-梦想起航”素质教育汇报演出晚会策划方案

三岔河乡中学“魅力青春-梦想起航”素质教育汇报演出晚会策划方案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魅力青春,梦想起航”素质教育汇报演出晚会活动方案一、整体情况1、晚会主题:“魅力青春,梦想起航”素质教育汇报演出晚会2、晚会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时间:2012年6月11日19:50—21:304、地点:三岔河乡中学左篮球场5、主办单位:三岔河乡中学6、晚会形式:舞蹈、歌曲、才艺表演、课本剧等.7、面向对象:省、市、县各级领导,各单位来宾,三岔河乡中学全体师生二、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及任务分工8、项目组(1)第一项目组:领导小组组长:吴潘伟副组长:袁岗成员:丁访红吴乾春吴驰宇赵建勇袁平袁连军邓晶铭袁小莉任小敏冯勇何明勇任务:a、完成节目收集、筛选及后期的排练、彩排工作b、主持人的选择、形象设计及台词审核;c、负责节目的编排及晚会全流程的衔接(2)第二项目组:服装导具组组长:袁岗组员:袁吉升李国刚任务:负责购置或租用各节目所需服装和导具。

(3)第三项目组:化妆造型组组长:林小红组员:任小敏何钰周英勤袁小莉九(1)班女生任务:负责各节目所有演员的化妆造型(4)第四项目组:宣传组组长:刘康茂组员:杨文卫李国刚袁支礼穆仁友何露明王中程庆武任务:a、利用海报、横幅等方式开展宣传。

b、现场摄影及DV摄像。

c、装饰晚会现场。

(5)第五项目组:礼仪组组长:徐继宗组员:林小红周英勤何钰任务:a、确定晚会邀请的嘉宾并且及时送出请柬;b、确定礼仪人数;c、晚会当日准备好会场服务物品,如水杯、茶叶等,并接待好领导及来宾。

(6)第六项目组:活动组组长:何波涛组员:各班主任老师任务:晚会期间,负责会场卫生、纪律维持、会场后勤保障以及处理紧急情况,(7)第七项目组:机动组组长:袁吉升组员:后勤部成员任务:a、购买嘉宾席相关物品b、帮助宣传组进行海报和条幅宣传c、晚会现场负责应急事务及协助布置会场。

岔河校园文化

岔河校园文化

(四)岔河九年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耈街岔河九年制学校(原岔河中学)自1971年创办以来,在历经撤并分合的办学沧桑历史中,学校虽然饱经沧桑,物是人非但传承的学校文化却紧随着历史的脉搏跳动在不断继承和发展完善着,学校发展至今(九年制学校)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

特别是2009年以来,学校将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并进行了规划,着力打造澜沧江畔的明珠,目前已初见成效,主要内容有以下四部分组成:1、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整体设计文化环境精神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航标,是激发全校师生热爱学校,为学校发展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引领师生个体发展的思想武器,是师生生活的精神家园,它的主体就是学校发展思路。

根据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结合多年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提出以下学校发展思路:办学理念:编织师生幸福生活的摇篮,催生师生幸福生活的因子;播洒师生幸福生活的种子,打造师生幸福生活的高地;构建师生幸福生活的文化,践行师生幸福生活的诺言;奠基师生幸福生活的底蕴,储存师生幸福生活的积淀。

校训:励志勤学成就人生校风:务实奋进创新和谐教风:博爱树人精业善导学风:求是多思乐学超越办学宗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学校特色打造创新。

为学生成功幸福奠基,为教师快乐幸福铺路,为学校幸福教育创新。

办学目标: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工作讲方法,办事讲效率,管理讲原则,服务讲诚信。

办学思路以科学教育特色牵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把培养科学方法作为各学科教学的主线,以此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学习”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办学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教师像科学家工作那样教学,倡导学生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学习。

引导学生:像发明家那样探究,像文学家那样创作,像艺术家那样抒情,像运动员那样锻炼。

各学科教学以培养科学探究方法为教学目标。

培养初步具备探究精神,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

2012年岔河中学简介

2012年岔河中学简介

岔河中学简介
岔河中学始建于1971年,原名为岔河中心小学附设初中,1997年8月,中小学分设,小学搬移,正式成立岔河中学。

学校地处河谷地区,位于峨山县城西郊31公里处。

校址濒临河流,背靠大山,呈条弧阶梯分布,自西向南,分别以教师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布局,总占地面积10123㎡,总建筑面积为5103㎡。

校舍建设在不断改善,在2009年共拆除了C、D级危房1165㎡,新建学生宿舍1340㎡,教师宿舍480㎡。

岔河中学结合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审时度势,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学校以德育为先导,树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的办学思想,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形成“养青松志,育学子骨”的办学理念和校训;“严爱相济,和融共进”的校风;“诲人不倦”的教风;“学而不厌”的学风。

在“三风”的指引下,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谋求学校发展的思路,齐心协力,力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领导班子树立了“管理就是研究、服务和指导,带领着全校师生共谋学校发展。

目前,学校共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9人,住校生431人。

全校教职工33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男21人,女9人),少数民族19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29人(大学专科及以上),合格率为96.67%;大学本科学历26人,占专任教师的86.67%,大学专科学历3人,初中学历1人。

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4人,二者占专任教师的50%;教师平均年龄37.6岁,平均教龄16年。

学校
教师乐于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业务精良,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8月21日。

沙集乡初级中学始建于1975年

沙集乡初级中学始建于1975年

沙集乡初级中学始建于1975年,占地39亩,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1100平方米的综合楼与投资50万元的塑胶跑道即将动工,投资30万元的“班班通工程”设备购置到位。

现在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01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36人,中学高级教师2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4人。

另外学校有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奖,多人获市县表彰。

近年来,全体教师秉承“规范管理求发展,丰富内涵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恪尽职守,勇于创新,以建立优良的校风累累硕果:学校于2010年被市教育局授于“规范化学校”、“五五普法示范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校”。

连续四年被县教育局评为“综合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县级“平安校园”、“文明单位”。

连续八年被虞城县高中授予“优秀生源学校”。

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沙集初中又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全乡父老。

市一高录取3人,县高中一批上线55人(低价生),二批录取16人(择校生),另有11人被商丘幼师录取。

学校设有优秀学生奖,组织优秀学生免费参加夏令营活动。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

沙集乡初级中学始建于1975年,占地39亩,总建筑面积9000 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生1500余人,教师101 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36人,中学高级教师2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4人。

另外学校有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奖,多人获市县表彰。

近年来,全体教师秉承“规范管理求发展,丰富内涵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恪尽职守,勇于创新,以建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推进高效课堂重点、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推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初步形成了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辛勤的汗水,结出了累累硕果:学学校于2010年被市教育局授于“规范化学校”、“五五普法示范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校”。

岔河中学谢海英2017年3月分教案

岔河中学谢海英2017年3月分教案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面积:约占全国25%(4)人口:约占全国55%
(5)民族: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自然环境特征(1)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交错,西部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2)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3)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景色秀丽
反思
岔河中学“问题导学、互动探究”导学案
课题
5.3.1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
授课教师
谢海英
授课时间
2017/3/
学习
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状况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2、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并与青藏地区进行比较;
3、西北干旱的自然特征对植被、农牧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学习
重点
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状况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并与青藏地区进行比较;
反思
岔河中学“问题导学、互动探究”导学案
课题
5.2.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
授课教师
谢海英
授课时间
2017/3/
学习
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主要地理事物及分布.
2,分析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
学习
重点
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主要地理事物及分布.
分析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
学习
难点
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主要地理事物及分布.
(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面积:约占全国的20%(4)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凉州区金沙乡九年制学校简介

凉州区金沙乡九年制学校简介

凉州区金沙乡九年制学校简介凉州区金沙乡九年制学校创建于1951年,占地面积9147平方米,建筑面积3506平方米。

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525人,教职工46人,其中大专学历27人,本科学历19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20人,中学二级教师24人。

几年来,我校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建设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为办学宗旨,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

以“打造优雅的育人环境”为办学特色,以“办农村一流教育,创区级示范学校”为奋斗目标。

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领导班子高效务实,团结奋进,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从严治教,质量立校,服务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紧紧依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学校科学规范管理为方向,以加快信息化建设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项目建设成果喜人2004年借国家危房改造的东风争取危改资金150万,建成1646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一栋,使学校危房得到了彻底改造。

2005年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了学校信息化的进程。

以布局调整为设想,争取资金修建师生厕所、食堂、宿舍。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中,全体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了新的教学方式.为使新课程改革工作更加有效,教师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进行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一些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元谋县羊街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元谋县羊街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元谋县羊街中学基本情况介绍一、学校地理位臵及学校现状(一)基本情况羊街镇位于元谋县城南端,东连武定、南接禄丰、西和牟定毗邻,于2006年由原羊街、花同两乡合并而成,是一个汉、彝、苗、傈僳等多民族杂居的山区新镇。

全镇总面积255.9平方公里,距县城45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常年多旱少雨,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元谋县羊街中学,地处元谋县辖区南端的“羊街坝子”中央的小团山上,海拔1800米,占地19427平方米。

学校平均覆盖人口18000多人,主要有羊街、甘泉、平地、中坝、木溪悟、花同、己波龙、洒洒依、高姑和平安等10个村委会的学生到学校就读。

学校于1963年建校,至今已有48年的办学历程。

学校现有教职工63人,在校学生87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345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校舍面积 7091平方米,固定资产 910万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州级文明学校”,多次荣获各级各类多种奖励。

随着羊街地区“撤乡并镇”的推进,2009年2月,花同中学顺利并入团山中学,并正式更名为“元谋县羊街中学”。

羊街镇的教育事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羊街中学是一所永远保留的县镇学校,羊街中学又是一所努力奋进的、充满活力的山区中学。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局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元谋县羊街中学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自花同中学学生并入我校后,我校一直存在着两大困难:1、校园空间十分拥挤。

由于人口剧增(现有在校生870人,教职工63人),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仅达到19平方米,生均住宿面积只有1.3平方米,教室不足,学生课外活动场地拥挤。

2、师生饮水十分困难。

我校现有人口近千人,日需用水量为30立方,由于连续干旱,导致我校现有的自来水水源竭减,于去年新打的沉井出水极小,日供水量不足10立方,师生饮水安全无法保障,师生工作、学习、生活都极不方便;学校从安龙寺旁边的山箐里引人的自来水雨季浑浊,需要净化。

岔河中学现象

岔河中学现象

没有“天时地利”照样能办好学校没有好的硬件,没有好的师资,没有好的生源,这可能是当下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无奈现实面前,这些偏远的农村学校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还是应该怀揣理想,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中学校长张斌利用自己的成功办学实践,向人们表明,只要校长胸怀理想、放下包袱、摆正心态、敢于探索??没有“天时地利”照样能办好学校“岔河中学现象”没有“天时地利”的偏远农村学校,能否也刮起一阵“旋风”?张斌利做到了,有人说,他创造了奇迹。

学校门口的路上,每当有车辆经过,就会有尘烟随之升起。

学校没有高大鲜亮的建筑群,只有一幢外表灰暗的教学楼和几排低矮的平房。

校长室里的地板,踩上去嘎吱地响,让人不忍下脚。

学校里没有塑胶跑道,只是在操场上撒了些许煤渣,每当雨雪天气,这里就变成了泥泞的荒野,踩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坑。

学校没有冲水马桶,只有一年四季都有“味道”的旱厕……张斌利所在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中学,只有500多名学生、40多位教师,是一所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农村中学。

可能是平时看过太多的以豪华著称的名校,走在岔河中学的校园里,办学条件的强烈反差让记者感到难过。

可就是这样一所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农村中学,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却络绎不绝,而且这些取经者的办学条件大都好过岔河中学。

在没有任何“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张斌利却硬是淌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被业界人士称为“岔河中学现象”:一所学校若是没有班主任,绝对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可岔河中学的确没有。

课下,操场人声鼎沸,楼道里却只有脚步声声,看上去不可思议,但这种现象岔河镇中确实存在;大课间的操场上,几百人没有队伍的随意跑步,只听脚步声而不闻人言,混而不乱,看上去不可能,可这在岔河中学却真实地存在;自习课堂上,你只会听到两种声音---翻书声和写字声,诚信考场没有教师却成绩真实;虽为农村中学,但教师、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以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班级博客的形式,和天南地北的同行们互通经验、相得益彰;“我有幸观摩过不少示范学校,包括媒体介绍过的全国名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
校史简介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座落于美丽的习水河畔,距三岔河乡政府所在地一公里。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始建于1994年10月,当时仅有6间教室的教学楼一栋(现中心小学校园内),教学班4个,教师13人,学生203人,成为撤并建后三岔河乡的第一所初级中学(三岔河乡中学的前身是三岔教学班和狮子教学班,分别附属于三岔小学和狮子小学,仅有教师6人,学生97人。


学校提出办出“让全乡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

历届校级领导班子求实、进取,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努力奋斗,办学质量逐年上升,学校在管理中完善了《三岔河乡中学管理章程》,规范了学校的管理,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5年11月,修建了学生住宿楼一栋,共12间学生宿舍,并附设简易食堂一间,解决了住宿学生的食宿问题。

随着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不断投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中1998年至2000年连续获得县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其间,学校提出了“三制一管理”的构想,并付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3年全县实施“两基”攻坚,重新选址修建了融普通教室、实
验室及准备室、办公室为一体的教学楼,并于2004年10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

全新的环境催人奋进,师生们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

2005年,国家在西部贫困地区实施寄宿制工程,为我校修建了学生住宿楼一幢,学生食堂一间,并于200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300多名学生的住宿问题。

原教学楼和新建教学楼因不能满足当时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室紧缺,学校从2001年秋季起至2007年秋冬季,均属一校两址。

2006年,通过县、市智力支边办引荐,得到澳门乐善行的支助,捐资30万元,县匹配19.5万元,修建教学楼,并于2008年2月投入使用,三岔河乡中学从此结束了“一校两址”的局面。

新校园占地1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4851平方米。

普通教室20间;办公室6间;理、化、生实验室各1间(按二类初中标准配备);图书室1间,图书12103册;计算机30台;多媒体教室2间;1600平方米学生住宿楼一幢,可供304名学生住宿;408平方米学生食堂一间,可供800人就餐; 200米环形跑道,标准篮球场2块。

2005年,习水县教育人事改革,撤去原乡教育工作站,由中学负责管理全乡的教育教学工作,扩大了中学的职能,促进了中学的发展。

学校内设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四个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2006年,教学班发展到21个,学生1373人。

学校进入学生最多的时期。

全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面完成。

2008年,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60人,其中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41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

中级职称12人,教师们兢兢业业,不断开拓,是一支团结、奋进的群体。

教师们先后有教育教学论文21篇登载省、市级刊物,有18人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

办学14年,学校共培养了毕业生2000余名,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优质生源,尤其是高中。

毕业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回校任教的就有十多人;我校2001届的毕业生孙雪梅同学,在2004年的高考中成为习水县的文科状元。

三岔河乡中学以“厚德、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以“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为办学理念;以“一切为师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为办学方针;以“追求卓越、培养英才、打造特色、铸就精品”为办学目标;以“改革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为办学思路;以“把三岔河乡中学办成让党和人民高度满意的学校。

”为办学宗旨。

经过14年来的打造,学校形成了“文明、和谐、务实、求异”的校风、“严谨、善导、求索、进取”的教风和“勤奋、乐学、笃行、创造”的学风。

学校开设了集体舞、篮球、田径、棋类、信息技术、音乐、写作和书画八个兴趣小组,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近年来,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8年至今,学校先后获得了县级“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共7次。

2004年获教育部关工委读书征文集体“一等奖”,2007年获县级“平安校园”,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女子组“第一名”,多彩贵州海选赛“优秀节目”奖等。

三岔河乡中学,是一所发展中的初级中学,她正迈着矫健的步伐,
走向辉煌的明天。

注:历任校长、校级班子任职时限
任培训:1993年8月—1994年9月,负责学校前身两个教学班管理工作。

何思江:1994年9月—1997年11月任副校长主持工作(调县政协文史办)。

袁祥云:1996年9月-1998年7月任副校长(调三岔完小任校长)。

袁定昌:1997年11月—2002年11月任副校长主持工作(调习水四中任副校长)。

刘威:2002年11月至今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田洪建:2003年9月-2005年7月任副校长(调大坡乡中学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袁远军:2005年9月至今履行教学副校长工作职责。

冯素铭:1996年7月-2000年7月任副校长(1996年10月-1998年7月赴遵义教院进修),2000年9月调狮子小学任校长,
2007年9月至今履行德育副校长工作职责。

其他管理人员:
何明勇:2003年11月—2005年7月任中学教务副主任,2005年8月—2007年8月任中学教研处主任,2007年9月至今任中学教
务处副主任。

吴潘伟:2003年11月—2005年7月任中学团支部书记,2005年8月至今任中学政教主任。

任培训:2005年8月至今任中学总务主任。

徐继宗:2007年8月至今任中学办公室主任。

李国刚:2005年8月—2007年7月任中学办公室主任。

附:学校获奖情况
教师论文发表情况
历届优秀学生及升学(毕业去向)情况
教师获奖及培训情况
中级职称聘任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