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服务方案 (3)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服务方案1. 背景介绍水土流失是指地表水和土壤因水动力和风蚀等因素而流失的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主要发生的地区之一,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2. 目标和意义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并恢复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保护流域的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保护流域的土壤资源,减少土壤侵蚀和质量退化。
•保护流域的植被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实施步骤3.1 流域调研在制定治理方案之前,需要对目标小流域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程度和影响因素等信息。
3.2 制定治理措施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林业措施: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经营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
•农业措施: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如水保耕、轮作休耕和有机农业等,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破坏。
•工程措施:修建护坡、发电及灌溉工程以及合理规划和配置水资源等措施,减少水流速度和侵蚀力,防止水土流失。
•政策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流域管理和监督,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3.3 实施和监测按照制定的治理方案,组织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预期成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果:•减少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率,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流域的生态系统。
•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流域生活质量。
•引导和推动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
5. 总结与展望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市场需求和社会意识的提高为该领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相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和监测,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为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3)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1.5 施工组织设计 (4)1.6 水土保持监测 (5)1.7 技术支持 (5)1.8 项目组织管理 (5)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6)1.10 效益分析 (6)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背景 (8)2.2项目建设必要性 (8)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9)3.1项目区选择理由 (9)3.2项目区概况 (9)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17)4.1建设目标 (17)4.2建设任务及规模 (17)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8)5.1布局原则 (18)5.2工程措施 (18)5.3水土保持林设计 (25)5.4封禁治理设计 (31)6 施工组织设计 (34)6.1 施工条件 (34)6.2 施工组织 (35)6.3 施工进度安排 (35)7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 (36)7.1 项目监理 (36)7.2 水土流失监测 (36)7.3 水土保持监督 (38)8 技术支持 (39)8.1 技术支持方案 (39)8.2 技术培训 (39)8.3 技术推广 (40)9 项目组织管理 (41)9.1 组织管理机构 (41)9.2 组织管理措施 (41)9.3 技术保障措施 (42)9.4 监督保证措施 (42)10 投资概算 (44)10.1 工程概况 (44)10.2 编制依据 (44)10.3 基础单价 (44)10.4 建筑工程单价编制 (45)10.5 独立费用 (45)10.6 编制成果 (46)10.7 资金筹措 (53)11 效益分析 (54)11.1 效益分析依据及原则、范围、期限 (54)11.2经济效益 (54)11.2生态效益 (56)11.3 社会效益 (57)12 结论 (58)12.1技术设计合理 (58)12.2 经济效益显著 (58)12.3有利于改善环境 (58)12.4 社会影响良好 (58)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根据(陕水规计发110号)文件要求,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和侵蚀强度,调查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种植模式及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XX年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营山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渠江与嘉陵江分水岭的两翼,全县辖53个乡(镇),幅员面积1632.90平方公里,人口96万。
多年来,为治理穷山恶水,建设长江中上游绿色屏障,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营山人民与大自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然而,四川省水土保持局在1999年用遥感技术测得我县水土流失面积仍达754.6 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6.21%,年土壤侵蚀总量279万吨,平均侵蚀模数3897吨/ 平方公里.年。
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我县生态平衡,成为了制约我县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幸福项目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09-2011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已通过省专家组技术审查,并以川水函〔2009〕1490号文件《关于沪县等县(市、区)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技术审查意见的函》作了批复。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又以川发改投资〔2010〕1070号文件《关于转下达重大水利工程2010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我县水土保持项目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对此,我县高度重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水务局分管领导、水保办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亲临小流域,择优确定了2010年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村、社。
在小流域实施村、社的选择中,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不畏艰难,爬山涉水,走村串户,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并充分考虑当地项目整合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精心选定了实施地点。
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以我县幸福项目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09-2011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基础,通过实地踏勘、图斑勾绘,结合小流域的实际情况,经土地利用评价和措施典型设计,编制了本工程实施方案。
该工程建设十分必要,对于加快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经济,提高治理区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治理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恶劣天气和洪水泥沙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小流域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土流失情况严重,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因此,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治理目标1.减少小流域内水土流失,恢复土壤固结性和水保持能力。
2.改善小流域内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3.保护小流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三、实施步骤1.进行水土流失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了解主要的流失类型和发生原因,为后续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制定治理方案结合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调整、水资源调控、防护工程建设等。
同时,根据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例如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立植被覆盖系统、加强水土保持等。
3.实施治理措施按照治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包括整地整治、改造农田水利设施、种植适宜的植被等。
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水土流失的认识,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
4.监测效果评估定期对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同时,加强对治理成果的推广和宣传,提高社会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视和参与度。
四、资源保障1.财力保障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
2.人力保障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3.法律保障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权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五、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培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居民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六、预期效果1.减少水土流失量,恢复土地的水保持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改善小流域的水质,减少水污染。
3.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文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项目背景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需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本项目拟对小流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项目概述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治理区域2.制定治理方案3.实施治理工作治理区域治理区域为小流域的上游地区,该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流域的地貌和水文条件均十分复杂。
治理方案本项目采用以下治理方案:1.种植沿岸植被,如草本植物、灌木等,以抑制水土流失。
2.构建截留沟、拦沙坝、沉砂池等设施,以截留有害物质。
3.对流域山体进行修整,修筑防护墙,以保护山体稳定。
4.合理设置水文测站和降雨雨量监测仪,对流域水文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后续整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在实施治理工作前,需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施工组织机构针对该项目,需要设立如下施工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办公室:负责对该项目环境的策划组织工作。
2.地面治理部:负责治理区域内地面治理工作,包括种植沿岸植被、修整土地等工作。
3.河流治理部:负责治理区域内河流治理工作,包括构建截留沟、拦沙坝、沉砂池等设施。
4.山体治理部:负责治理区域内山体治理工作,包括山体修整、防护墙建设等工作。
5.流域监测中心:负责对流域水文信息进行监测和测量,收集流域信息,为后续整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施工周期和流程1.环境调查阶段:对治理区域的环境、地貌、水文土地、动植物、人文社会影响等进行调查。
2.方案设计阶段:根据环境调查结果,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3.施工准备阶段:按照治理方案,准备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并进行场地划分和标记。
4.施工实施阶段:首先进行河道、山体治理工作,然后进行地面治理工作,最后进行监测工作。
5.施工验收及竣工阶段:进行施工验收及竣工,组织相关检查,并将治理成果进行汇报和宣传。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加以管理,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

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小流域是指地表水径流汇集的区域,其面积一般在几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之间。
由于小流域地域狭小,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破坏。
为了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制定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治目标。
1.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2. 提高小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3. 保护小流域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4. 促进小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措施。
1. 植被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物种植等方式,加强小流域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 土地治理。
采取防护林、梯田、植被覆盖、地面覆盖等措施,减缓坡耕地水土流失速度,改善土壤质量。
3. 水土保持工程。
修建小型水库、拦河坝、沟渠等水土保持设施,减少地表径流速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农业生产方式调整。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资源。
5. 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小流域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小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保障。
1.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农民参与小流域整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 宣传教育。
开展小流域整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小流域整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3. 技术支持。
加强小流域整治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整治工作的技术水平。
五、总结。
小流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家、农民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整治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设计编写提纲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综合说明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项目背景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项目区选择及概况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技术支持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工程管理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效益分析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项目背景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项目建设必要性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1 综合说明1.1项目选择的背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市*项目区2009年度工程选址地处**市中部低山丘陵区,项目区选择面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需要迫切,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根据辽宁省发改委287号文件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2009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选址为**镇**小流域境内。
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70.16%,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970t/(km2²a),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不断下滑,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截止2008年统计,人均产值为6709元,人均年收入为4805元。
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另一危害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蓄水保土能力不断下降。
目前,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5.53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0.16%。
为有效遏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对于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以发展市域经济为切入点,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整合项目,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并出具了项目施工承诺、工程占地承诺、地方匹配资金承诺,项目区所在地镇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召开项目区行政村村民代表会,用一事一议的方法出具了相应承诺。
所有承诺都证明了我市对项目工程的实施信心与决心。
在工程布局上,集中连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自上而下,沟坡兼治,恢复生态环境,符合治理原则。
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项目区的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项目区群众期盼着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市**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尽早实施。
1.2项目区位置和实施编制的依据和过程**市**项目区位于**市中部***镇境内,总面积为22.13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保方案乙川字第052号
大安区永庙项目区中央预算内投资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石流河小流域实施方案
(送审稿)
项目责任主体:大安区水务局
编制单位名称: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
二0一0年十一月
目录
1综合说明 (5)
1.1项目背景 (5)
1.1.1项目来源 (5)
1.1.2 前期规划的基本情况 (5)
1.1.3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6)
1.1.4 编制过程 (7)
1.2小流域选择及概况 (7)
1.2.1 小流域选择 (7)
1.2.2 小流域概况 (8)
1.2.1小流域自然概况 (8)
1.2.2社会经济情况 (8)
1.2.3土地利用情况 (9)
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9)
1.3.1建设任务 (9)
1.3.2建设目标 (10)
1.3.3建设规模 (10)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0)
1.4.1工程设计原则与深度 (10)
1.4.2工程措施及总体布置 (10)
1.5施工组织设计 (11)
1.5.1工程施工条件 (11)
1.5.2 工程进度安排 (11)
1.6水土保持监测 (11)
1.7技术支持 (12)
1.8工程管理 (12)
1.8.1 工程建设期管理 (12)
1.8.2工程运行期管理 (13)
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3)
1.9.1投资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 (13)
1.9.2 工程总投资 (13)
1.9.3 资金筹措方案 (13)
1.10效益分析 (14)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15)
2.1项目背景 (15)
2.1.1 项目来源 (15)
2.1.2 项目背景 (15)
2.1.3 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
2.3设计依据 (19)
2.2.1 设计依据 (19)
2.2.2相关数据来源 (20)
3 小流域选择及概况 (22)
3.1小流域选择 (22)
3.2小流域概况 (23)
3.2.1 基本情况 (23)
3.2.2 自然概况 (23)
3.2.3 经济社会情况 (27)
3.2.4 土地利用 (28)
3.2.5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28)
4 项目任务、目标与规模 (32)
4.1建设任务 (32)
4.2建设目标 (32)
4.2.1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32)
4.2.2 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32)
4.2.3 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32)
4.2.4 其他目标 (33)
4.3建设规模 (33)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7)
5.1水土保持分区 (37)
5.2总体布置 (37)
5.2.1指导思想 (37)
5.2.2 布设原则 (38)
5.2.3措施总体布局 (38)
5.3工程措施设计 (39)
5.3.1 梯田坡耕地整治工程设计 (39)
5.3.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设计 (46)
5.3.3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57)
5.3.4保土耕作设计 (58)
5.4措施数量汇总 (60)
6 施工组织设计 (62)
6.1工程量 (62)
6.2施工条件 (62)
6.3施工工艺和方法 (63)
6.3.1坡改梯工程 (63)
6.3.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66)
6.4施工组织形式 (70)
6.5施工进度 (71)
7 水土保持监测 (73)
7.1监测内容 (73)
7.1监测点布设 (73)
7.3监测时段与方法 (74)
7.3.1监测时段 (74)
7.3.2监测方法 (75)
8 技术支持 (76)
8.1技术支持方案 (76)
8.2技术培训 (76)
8.3技术推广 (77)
9 工程管理 (78)
9.1工程建设管理 (78)
9.1.1 组织机构 (78)
9.1.2项目管理 (78)
9.2工程运行管理 (80)
10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82)
10.1投资概算 (82)
10.1.1投资概算总述 (82)
10.1.2编制原则与依据 (82)
10.1.3 投资概算 (83)
10.2资金筹措 (92)
11 效益分析 (93)
11.1生态效益 (93)
11.2社会效益 (95)
11.3经济效益 (95)
附表:
1、工程特性表
2、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及调整表
3、小流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
4、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表
5、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数量汇总表
6、小流域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统计表
7、小流域综合治理进度安排表
8、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量和投工汇总表
9、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成果表
附图:
1、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2、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
3、小流域工程措施布设图。
4、典型图斑平面设计图
5、梯田工程典型断面设计图;
6、蓄水池定型设计图;
7、沉沙凼定型设计图;
8、排灌沟渠典型断面设计图;
9、作业便道典型断面设计图;
10、山平塘整治典型设计图。
附件:
1、《大安区永庙项目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石流河小流域实施方案概算说明书》;
2、《大安区永庙项目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石流河小流域实施方案概算表》;
3、大安区财政局资金配套承诺文件;
4、相关镇乡、村投工投劳承诺。
1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来源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8年,大安区被纳入四川省2009-2011年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储备项目县,并委托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编制完成了《大安区永庙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2010年11月1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以川发改投资【2010】1070号文,下达了大安区2010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
大安区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开始实施。
1.1.2 前期规划的基本情况
根据《大安区永庙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2009年10月),大安区永庙项目区位于大安区城西南部,属浅丘地貌。
项目区涉及庙坝、何市、牛佛、永嘉等4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320个经济社,幅员面积87.15km2;总人口5.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农业人口密度为620人/Km2。
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4659hm2,占幅员面积的64.93%。
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26.98万t,侵蚀模数为4753t/km2.年,为中度水力侵蚀区。
经规划设计,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以坡改梯为主、配以坡面水系、小型蓄排、引水工程、作业道路建设,需实施坡改梯1395.82hm2(土埂坡改梯1180.73hm2,石埂
坡改梯215.09hm2),蓄水池56口,排灌沟渠29.83km,沉沙凼56个,山平塘整治10座,田间便道16.36km。
项目设计建设年限为3年,共需投资3989.9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191.95万元,地方配套797.99万元。
该方案通过四川省水土保持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立项。
2010年11月1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以川发改投资【2010】1070号文,下达了大安区2010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大安区水务局迅即委托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编制2010年实施方案。
1.1.3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工程建设的意义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山丘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丘区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项目区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日益减薄,土壤质地差,耕作层土壤保水、保肥效果低,致使投入大、产出低,严重制约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内的溪沟、塘堰等,泥沙淤积严重,有效蓄水量逐年减少。
为此,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