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白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通用15篇)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通用15篇)我眼中的李白作文(通用15篇)我眼中的李白作文1李白爱剑,从少年时起,祖传的青龙宝剑就陪着他,不断赋予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想象。
李白爱月,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坠入水中捉月,跨鲸背游仙羽化”的故事。
李白率真傲骨,将名贴海上钓鳌客递给宰相。
他说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以天下之无义之丈夫为饵。
宰相听后,悚然不语。
李白七零一年,逝世于七零六二年。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亚细亚碎叶城,幼年时随父迁入蜀中,被誉为诗仙,与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合称李杜。
代表作:《行路难》、《将进酒》、《秋浦歌》等。
李白一生都是在游历中度过的,“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胸怀远大,关心国事,多次寻求政治出路,但屡遭挫折,最终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李白一生广交朋友,他的朋友中有普通的船夫,农民等,也有我们熟悉的汪伦,孟浩然,高士王昌龄等文人墨客,被誉为诗仙的他与被誉为诗圣杜甫的交往更是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李白好酒,《将进酒》中字字都含酒香,若把他写酒的诗拿去榨,也可以榨出半壶酒来。
李白饮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好一个凤歌笑孔丘的李白,一个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一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好一个李白!我眼中的李白作文2月在青云端轻歌曼舞,层层叠叠,灼灼华贵。
有未摧折的本真与骄傲。
月亮知己翻开尘封的古书,一个你跃然纸上,李白。
深夜我品味着你的诗集,月,总与你相伴。
你的诗几乎每一首都有月的影子,月就是你的缩影。
那年,你离家远游,“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牙儿与你同在。
又是一年,好友被贬龙标。
你又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儿成为你的信使。
你的豪迈,有月来作证,你的愁,月又听你倾诉。
你仗剑天涯,不形单影只,你的身后,跟着一轮明月。
月,不愧为你的知己,李白。
我羡慕你。
人生得意你当年怀才不遇时,心中悲凉。
一封诏书又让你欣喜若狂,你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眼中的李白优秀作文(通用24篇)

我眼中的李白优秀作文(通用24篇)我眼中的李白优秀作文(通用24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我眼中的李白,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眼中的李白优秀作文篇1小时候,我常听隔壁的大姐姐说起李白,还曾跟着大姐姐摇头晃脑地吟诵李白的《静夜思》。
长大后,才知道他乃是我国唐朝杰出诗人,字太白,汉族。
因家乡在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而号称“青莲居士”。
他一生浪迹山水,豪饮常醉,故又有“诗仙”、“诗侠”之称。
语文课上,我们与李白携手游山玩水;课外书上,我们与李白相邀举杯吟月。
伴随着李白的诗词长大的我们,不知何时起,成了李白的超级粉丝,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李白,爱上了我国璀璨的诗词文化。
李白似那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他感情炽烈,想象丰富。
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之后,诞生了一首又一首气势宏伟的壮丽诗篇。
《望庐山瀑布》、《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
在《望庐山瀑布》中,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动气势,用夸张比喻,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创造了无比壮阔的自然奇景。
李白就是这样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用心去体会它们的情和意,将它们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着诗情画意,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李白似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他心灵透亮,浪漫而豪迈。
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
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
边歌边舞,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他写月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之下,对月的称呼也不尽相同。
着重于形象色彩的:明月、皓月、弯月、清月……凸显风土人情的:瑶台月、峨眉月、西江月……各种各样的月,映衬了诗人李白纯洁向善、光明磊落的心胸。
我眼中的李白_写人作文

我眼中的李白第一篇:我眼中的李白我眼中的李白是一个乐观,天真,有远大抱负的人。
我们根据李白从小到大的人生来一步步分析它的特点。
李白的家庭富裕,有很好的教育,这位他成为诗仙莫定了基础。
当时的社会没有作家协会,因此,唐代的每个知识分子都相当朝廷里面的宰相。
李白也不例外。
因此,她怀揣着远大的政治抱负。
当时做官主要是考科举。
而李白并不想走这条路,于是,李白给自己定下目标: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从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政治的天真。
我们立刻进入李白59岁那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
在途中,李白得到了赦免。
李白回去过天门山的时候,写了一首望天门山,其中,有这么一句写到: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自己已经把所有的困难扔到了身后,已经无所顾及了。
看出李白很乐观。
第二篇:我眼中的李白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他的诗,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他的诗,音律和谐多变。
他,就是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白或许是嗜酒,文风豪迈。
这写作的源头,是源自于灵感吧。
灵感,很抽象。
从这一杯或酸或辣的酒中,便能找到灵感,写下万古流芳的诗句,从一杯绵香醇厚的酒中,便能体会人生百态。
李白的诗,是悲怆的。
从一个个溢满愁苦的思乡诗句,从一句句忧国忧民的爱国诗句中,便能看到,李白眼中的忧愁,并不是一丝一缕,而是成千上万。
之所以,他才会千古留名吧。
李白的诗,是清高的。
那一句句脱离了名的清幽雅句,那一首首远离了利的孤高名句中,便能看到,李白的心,早已装满了自由,装满了清风,他是一位伟大的、真实而自由的诗人。
第三篇:我眼中的李白李白想做官吗?我看不像。
从第一首诗里,他寻找的是谈得来的道士,没有遇到而感到惆怅。
第二首诗里,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过着隐居的生活。
当然他也有想当官的愿望,为国家施展才华的机会,可是由于他的性格放荡不羁,又与朝廷权贵们格格不入,因此他的生活走向了另一面。
我想,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愿望:想成才、想当官、想发财等等等等,这是人的本性。
你没有吗?不过各人的心路不同。
赞美李白作文不少于400字10篇

赞美李白作文不少于400字10篇我心中的李白赞美李白作文不少于400字范文一【我心目中的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文人,如同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其中我最喜欢、最敬佩的人是大诗人李白。
李白,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爱好喝酒,每当酒已醉时,总能诗兴大发,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诗。
李白小时候十分顽皮,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一天,他在河边碰见了一个老奶奶,她正在磨一根铁杵,李白十分纳闷,连忙问:“老奶奶,这根铁杵是永远不会磨成针的,你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老奶奶笑了笑:“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受益匪浅,以后勤奋好学,再也不偷懒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李白已长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他变得重情重义。
一次,他遇到了自己的知己——汪伦,两人相处十分融洽。
一天,李白有急事要走,便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后,这首送别诗也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李白的《静夜思》已成为了全中国熟知度最高的古诗,李白,你真是太厉害了,你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心中的李白赞美李白作文不少于400字范文二【我心目中的李白】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你是一个不攀权附贵的人,你是一个永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你是一代诗仙——李白。
大山大河的浩荡气魄孕育着你的浪漫诗文,陶冶着你的情操。
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可以看出你对月亮非常的喜欢,写出了月亮的美,对这夜景特别的喜欢。
但后两句,又知道了你非常怀念你的家乡,你的亲人。
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我又看出了你和孟浩然之间的情感很深,想必当你送走了孟浩然,一定很难过吧。
您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非常出名。
这是一句夸张句,您把庐山瀑布写得有三千尺那么高。
写这首诗时,您站在庐山瀑布前面,看着庐山瀑布从上面流下来,那种样子,那种感觉,应该很好吧。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我眼中的李白优秀作文我眼中的李白优秀作文1他,青衫长袖,持剑把酒,豪放超迈,风流倜傥。
报国无门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往奉命时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
初到长安,便被贺知章所惊叹“此天上谪仙也”,他便是李白。
少年李白豪放不拘礼法,不仅好诗赋而且酷爱剑术。
后来,他仗剑离乡,辞亲远游,直欲“奋起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但十年定居湖北,虽誉满京华,却仍壮志难酬。
后因道士吴筠推荐受到召见,欣喜若狂,却因一身傲骨又上书归山――其遭遇利用,被流放夜郎,幸得天下大赦才被释放。
一生的跌宕起伏,并未改变他仍是那个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的李白。
有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细腻惆怅,也有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傲然。
流放归来时,仍怀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乐观心态。
他重情重义,与杜甫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
两人饮酒论诗,游历万水千山。
李杜二人在艺术上的造诣各有独到之处,唐以后的诗人学杜多,学李少,我认为是因为后世诗人缺乏李白那种洒脱不羁的精神及乐观无畏、志存高远的心态。
李白的奇情逸采、潇洒自如、乐观洒脱虽使他的一生磕磕绊绊,却也造就了他浪漫主义文风,使他的一生坦荡光明。
我眼中的李白优秀作文2自从读了《静夜思》,我就对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产生了无比的兴趣。
幼时,李白曾经是一个不好学、贪玩的孩子。
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把一根很粗的铁杆磨成针时,这让他感到十分惊奇。
老婆婆看见他,就对他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了,受益匪浅。
从此以后,李白发愤读书,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流芳百世的名人。
我对他充满无限的崇敬与爱戴,因此这个故事伴随了我的童年,到现在也是如此。
读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浓浓的乡思,震动着我的心弦。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感受着庐山瀑布的壮阔――哗哗的水声,满天的水珠,极其美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流露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怀才不遇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我眼中的李白作文1李白,乃是一代文学大师。
李白年轻时期,为人放纵不羁,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又遭到革职。
正由于他怦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心时局安危,鄙夷世俗,蔑视权贵,所以才使你的性格不受拘束,为人热忱奔放,才造就了你的诗歌飘飘欲仙,无与伦比!你是盛唐文化的丰碑。
走近你,我读懂了星河绚烂的奔放!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都表达出你的壮志凌云;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达了你对伴侣的重情重义。
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到“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的豪放与才气。
从“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借酒浇愁的苦闷之情,道出了你渴望天下能有一知己的绵绵愁绪。
你为“嫦娥孤栖与谁邻”而犯愁,盼望“月光长照金樽里”---永久与明月为伴,“友月”之情真是溢于言表。
从儿时我们就会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到大一些时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无一不表达你的“友月”。
读懂你的诗词,就是走进你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进你的内心世界,也才能读懂你的诗词!李白,无论你的豪情,你的才气,还是你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都使我尊敬你,崇拜你!你永久都是我眼中书写天地扬扬洒洒的“诗仙”,有着真实如我义薄云天的“酒仙”!李白是文学上的一座丰碑,他青衫长袖,持剑把酒,被誉为“诗仙”。
在我眼中的李白,一身傲骨。
记的我在幼儿园时,就熟悉他了,他的是深刻的牢记在我的心中。
李白他的一生与月亮息息相关,生于月亮有关,离去也与月亮有关。
据说,他妈妈在生他的时候,有一颗金星落下来,所以给李白取了这个名字——李太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月出天门,苍茫云海间。
”这时,我觉的他非常性情豪放。
李白还喜爱游山玩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文我眼中的李白精彩

作文我眼中的李白精彩作文我眼中的李白【精彩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作文我眼中的李白【精彩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我眼中的李白【精彩5篇】1唐朝,是诗的时代。
而提到唐诗,就不得不提这位诗人——李白。
李白在我眼中,原本只是豪放、浪漫,被誉为”诗仙“的人,只是会写诗而已。
而在学了《月下独酌》这首诗以后,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白。
豪放的背后,李白是孤独的。
他嗜酒如命,写下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诗句,字里行间显露了他的孤独情绪,让人不忍心多想。
李白是伟大的。
他写下了九百篇诗,每一首诗都让人惊叹不已。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铸成了剑气。
秀口一吐,便是大半个盛唐。
“这或许是对李白最恰当的评价。
李白的诗中的确向我们展现了盛唐的恢宏景象。
李白又是真诚而仗义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对友情看得那样重,在这首诗中,我仿佛看见李白乘坐的小舟渐渐离岸,而李白却一直注视着岸上的汪伦,眼中满是离别的伤感。
李白还是苦闷的。
他到长安后,处处受到排挤,只在翰林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在皇帝喝酒玩乐时写写诗,填填词,供认取乐。
后来,因为高力士从中作梗,他又被逐出京城,四处流浪。
他的才学得不到发挥,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痛苦的事?但最令人钦佩的是,李白是坚强的。
离京之后,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游遍名山大川,拜访许多名人逸士,终于集儒家、道家和侠客的思想于一身,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被后人称为”诗仙“。
这便是我眼中的李白,他有才,他豪放,他经历了许多孤独和挫折,但是他没有放弃。
他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永不言败!作文我眼中的李白【精彩5篇】2自从读了《静夜思》,我就对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产生了无比的兴趣。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篇一:我眼中的李白我眼中的李白,是矛盾的集合体,他是将儒仙侠三者合以为气的第一人,他有那种天上地下独来独往的气概,又有用世济时,汲汲于功名的壮志。
这种矛盾并没有困惑他的心志,而是勾勒出李白的棱角分明,狂放豪迈的真性情。
我眼中的李白,特例独行,淡泊名利。
曾几何时,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昂首挺胸走进皇宫,在他的眼里没有功名利禄的诱惑。
有的只是一展才华,报效国家的豪情。
然而事与愿违,不可一世的李白怎能卑屈地作个“御用文人”?“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只有李白这般狂放的人吐得出这样的诗句,也只有他,能举起诗歌的火炬。
他骄傲,因此不会向任何人卑躬屈膝,因而在他的笔下,无数的“若垂天之云”的诗篇留于后世也,千古不朽。
我眼中的李白,对酒当歌,享受人生。
他的狂放,他的才气,终遭人妒;但即使仕途受挫,即使孤独寂寞,即使怀才不遇,他也仍可以高唱“天生我才毕有用”,仍可以“举杯邀明月”,也仍可以“一醉累月轻王侯”。
酒的清冽张显了李白的狂放,李白的豪迈给酒添了几分魅力。
失意时借酒消愁,得意的时候饮酒助兴,酒陪伴李白走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无论何时何地,李白都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他固然有愁苦,他固然有寂寞,可他从没放弃过,他知道人生短暂,转眼就“青丝如雪”。
一去不复返,面对无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矛盾,他懂得享受人生,懂得抓住生命中每一个瞬间。
我眼中的李白,追求理想,向往自由。
他眼中的长江,不仅仅是滔滔江水,而且有“白波九道流雪山”的气势;他眼中的天姥山,可以“势拔五岳掩赤城”;他眼中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的内心世界,他追求没有阻隔的大地,他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山水,将豪气赋予景物,一吞一吐道出他崇高的理想,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真实,真挚。
他是空中的一轮明月,月光所及的地方都有他浪漫的气息,他并没有陨落,他只是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寻觅了另一个世界继续发光发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李白(一)
相传贺知章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他极端欣赏李白之才,这“谪仙”的称号就是这位先生送给李白的。
他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举荐到了朝廷,才使这个年轻人有机会写了几首轻薄的诗为世人所知,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并有了传说中的对高力士的戏弄,也有了高才吓退渤海国使者的潇洒,他喝多了酒,皇帝亲自给他喂凉水……想一想,这几段故事应该是诗坛高才生李白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几笔。
但自此之后,贺知章和李白本人都陷入了一种痛苦的漩涡,贺大人实在不明白这个诗才如仙的年轻人为什么就不能容于朝廷?李白从此如丧家之犬一样地奔走各地,写得诗看似自由奔放,而其实,如果没有了酒精的麻醉,李白的人和文都是一样地沮丧着……
李白是中国文人,尤其是运气不佳的文人的一个很好的参照。
我从来不否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陡峭的山峰,再难有人企及。
但我真的有些不明白这个一生忙碌却一事无成的男人一辈子在想什么。
他无意中给中国人留下一大堆光辉灿烂的锦绣诗文,但他终其一生也没把自己活着的事经营明白。
李白清高狂傲了一辈子,却是一份假清高。
25岁时出蜀而游,人们记忆他的历史大抵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但这25岁之前李白的一些做法基本奠定了他一生的格调。
自青少年时代,当他自觉有了一定的诗才之后,李白就遍访四川地方要员,拿着当时的“名片”投刺京城来蜀的官僚,而且,还真的得到过以礼部尚书衔出任益州长史的苏廷页的赏识。
这次拜访成功让李白尤其高兴。
为了十年寒窗脱青衿,一朝能为帝王师,他隐居岷山待价而沽,广汉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声渐大。
这些公关活动的成功开始让李白觉得这可能是他一生的一笔大生意,从此在写诗之外专注此道,或者说,他一定要把诗写好,因为唐朝是一个格外重视文才的朝代,写好诗是做好生意的最重要的本钱。
出川后便在东南游历,写了不少寄情山水的诗,诗写得漂亮,目的却没变,就是为了能等一个更赏识他的人出现。
其中他干了一件自以为漂亮无比的事,那就是他娶了一个好老婆,这老婆不得了,是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李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结识更多的朝廷官员。
35岁,李白终于有机会来到了京城长安,他依然如故地用老手段结交了一批京城大腕儿,就是想让人家帮他,这些大腕儿其中就有那个贺知章。
李白初入长安大概三年时间,一直想混个一官半职,成就个人梦想什么的,却也没个什么结果。
于是,李白灰溜溜地跑到了终南山上开始隐居了。
结果是有些狼狈,但李白钻营的技术却是超一流的。
话说,玄宗有一个亲妹儿,叫玉真的公主,正好在终南山有个别墅,李白自然有办法让自己变成了公主的座上客,在这儿,他拜见了宰相的儿子,驸马爷一类的达官贵人,但结果却一直不理想。
看看《蜀道难》、《行路难》这些诗吧,都写于此时,这爷们儿的心情当时实在有些糟,看来,这“终南捷径”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好在李白的文学底子还是不错,再说了,他在这玉真公主身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当时,还有一个比较愿意帮他的道士叫吴筠的,都替他说了不少好话儿,终于,李白有了一个被朝廷招入进京的机会。
奋斗了四十年,眼看,要有结果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切,就这轻狂劲儿,能有什么好果儿吃吗?
二度入京,也就过了那么一年多一点的好日子,就是开头说的那一幕,牛B到了极点!但就这轻狂傲慢的态度,连皇帝都烦了——滚蛋吧!那一年,李白44岁了。
我眼中的李白(二)
我曾经用心想过中国分子的命运为什么总是这样的多舛。
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中国知识分子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社会对他的评定之间有太大的落差。
就象我们十分地肯定李白的诗才,但就李白这样一个人,能当得一个好官吗?中国的官员是政治体制的组成分子,是行政事务、刑事诉讼、农田税赋的具体处理者。
一个经常酗酒,待人接物傲慢无比,常沾沾自喜于巴结逢营的一个人会做成一个老百姓会喜欢的好官?我一点儿也不相信!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李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和平常人相比,他的诗才太高了,想让他自己谦虚点都很难,如果只以诗才而论,整个大唐时代,有几个人是李白的对手?这么高的才情,自然应该得一个很高的官职!这是一般人的逻辑,连李白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可在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眼里,这样的人做官能称职吗?于是,以李白为代表人物的中国文人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可李白终其一生也没想明白这个道理。
在唐代,政府选拔官吏的一般办法就是科举,再就是举荐。
李白自恃才高,不想走一般书生的科举之路,只想走“终南捷径”,这个思路影响了他一生,他一生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44岁的李白含泪离开了长安,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狼狈地离开了他一直向往的那个大都市,而且这么快。
李白很快就从长安来到了洛阳。
那一年,对于中国的文学史应该是很不起的一年,星光异彩——因为,中国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相见了!文人们对这次相见都给予了无穷的遐想,现代学士闻一多先生曾著文对这次两大诗人的相见做了极为精彩的描写。
但想一想,真实的情景呢,也就是两个同样落魄,同样怀才不遇的男人在一个蹩脚的小酒馆里的几次攀谈而已,可能喝多了酒,可能聊得比较投机。
谁请客呢?可能是李白请得多一点吧,他刚从长安出来,过去一年里皇帝的赏银估计还有不老少,杜甫看着比较穷酸些,人也老实,自然是李白掏喝酒的银子了。
两人交换了不少的诗作,都惺惺相惜,但于仕途一道,两人都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多说一句,杜甫为了当官也做了不少没面子的事儿,他在长安呆了7年,献媚于他人,也参加了科举,但运气却没有李白好些。
接下来,李白的行程真的没什么创意了。
无论走到哪里,要拜访的依然是当地的达官贵人,人家请他喝酒,他就以诗作相赠,目的很简单,跟以前一样,无非是想求得他人的赏识,有时那态度都近于乞求了,唉!不过,对这个连皇帝也曾赏识,被贺知章称为“谪仙”的人,大家还是比较给他面子,所到之处,喝酒之外,估计大家还礼貌地送他了不少盘缠,所以,这段日子苦闷是有点,但到底也随了李白的走遍天下的心性,一路地走下去也没有多少生活之忧,到哪个地方都能混个肚儿圆。
列数李白这几年的所做所为,和25岁之前的行事没有任何区别,做的事还是一样地让我们这些后来人看着恶心,有一次,他竟然替宣城太守写了一封谄媚于权臣杨国忠的信,虽是替他人代笔,口辞却是极端地奴颜婢膝,这时,哪里还看得出一个伟大诗人的风骨来?
我眼中的李白(三)
我也只是刚刚说了李白的半生而已,大家就有点受不了了!有什么啊?李白确实是个好诗人,至少是前无古人,可这写诗是一回事,做人又是一回事。
如果唐朝没有了李白和杜甫,那整个唐代文学就会失去了多少光彩啊!
在说李白之前,加评一点白居易,白是中唐时期的一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老百姓写了很多诗,按理说,这老白应该是根正苗红的诗人了,可真正的白居易可是个喝花酒宿花巷的花花才子。
但这样的历史面目也不至于淹没了他的诗人的成就。
李白就更是如此了,无论他做人如何不成功,但他的诗歌的成就是任何人也无法企及的,按个人的喜欢程度,李
白在我心里是第二的位置,第一是苏东坡。
因为苏东坡不但才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方式也内敛多了,做文人,可以学苏东坡,但不能学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因为这一句诗,李白在世人眼里增分不少,认为他是个极端清高之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可这样的表白和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又有那么大差距。
从我前面的评述中,大家也一定会有这样的认识。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
半辈子壮志难酬的李白终于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756年12月,他应邀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军队参与到平叛的队伍中,能为国出力,的确是个很好的机会。
看看此时的李白,他不屑于参加一般的队伍,他加入的是永王的队伍,永王是谁?玄宗的儿子啊!李白参军的目的其实是昭然若揭的。
可偏偏李白很倒霉,永王和肃宗最后又闹翻了,自己也成了叛乱分子,自然也在被震压之列,最后,倒霉蛋儿李白被充军发配到了夜郎(今贵州)。
在流放途中李白遇赦,可此时他已经59岁了。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
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
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
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李白的一生在我眼里实是有些狼狈。
在李白的900多首诗歌里,政治抒情诗占了相当的篇幅,就是说,李白一生都陷入了一种狂热的政治热情中,这种热情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一个男人活一生建功立业的志向是要有的。
可惜他的这种热情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切入口,他应该有很多机会,至少比杜甫的机会是多多了,可这些机会他一直没有能抓住。
没有抓住这些机会,李白一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他的性格有问题,生活方式有问题,做人有问题,与人相处有问题,他的问题大了,可他看不到,他总是发牢骚,认为是一些权贵奸人挡了他的道。
也许真的是这样,喜欢李白之才的人真是不少,可喜欢李白这个人的估计不是太多。
所以,李白的一生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一直想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一直碰钉子,一直不放弃。
按我们现在的观点说,李白这个人在政治上极端不成熟,所以,一辈子难有大的成就也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李白能换种活法,结局肯定是另一种样子的。
毕竟文学的大才和政治的大才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象王安石、司马光就是这样的人士,就是苏东坡也比他强了不少,苏学士的才情不在李白之下,而且人家还算是个相当不错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