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的针灸治疗
针刺太冲、太溪治疗腰腿痛198例

针刺太冲、太溪治疗腰腿痛198例腰腿痛是以腰部和下肢放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伤科病症。
轻者腰痛,经休息后可缓解,再遇轻度外伤或感受寒湿仍可复发或加重;重者腰痛,并向大腿前、后侧及小腿后外侧及脚外侧放射疼痛、麻木,转动、咳嗽、喷嚏时加剧,腰肌痉挛,出现侧弯。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侧小腿外侧或足背有麻木感,甚至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笔者对198例腰腿痛患者采用针刺双侧太冲、太溪穴位(未接电针)30分钟,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 198例,男123例,女75例;年龄18~68岁;20岁以下5例;20~29岁20例;30岁~39岁38例;40岁~49岁60例;50岁~59岁58例。
疼痛部位为腰部疼痛并伴有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及脚外侧放射疼痛为最多,其次依次为单纯腰部疼痛、腰部疼痛伴有大腿前侧疼痛、腰部疼痛伴有下肢麻木等。
疼痛性质以胀痛、窜痛为最多,其次依次为胀闷、刺痛、酸痛等。
1.2治疗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取双侧太冲、太溪穴(太冲穴定位第1、2跖骨结合部前下方凹陷处,太溪穴定位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内踝尖与跟腱尖之间凹陷处)75%酒精消毒后,用2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
针刺太冲穴时行捻转提插使之得气患者感酸胀明显,甚者气感循经传至足大趾外侧;针刺太溪穴时行捻转提插使之得气患者足底有放电感。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
在留针期间嘱患者安静休息,不得聊天、听歌、看书等活动。
2疗效判断标准与结果2.1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2 结果:130例腰腿痛患者痊愈,68例好转。
临床治愈率65.65%,总有效率100%。
3讨论笔者诊治的198例腰腿痛患者中大于40岁比例为68.18%,而且在这些病例中有肾虚症状(畏寒肢冷、耳鸣、膝软、较早出现白发)的比例为88%。
腰腿疼痛针灸治疗

腰腿疼痛针灸治疗摘要】腰腿痛是一组以腰部疼痛或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徵,它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好发於中,老年人,主要由腰肌劳损,炎症,风湿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疾病引起.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居民有80%的人在其工作年代患过腰腿痛,瑞典居民有65%的人在其工作年代患过腰腿痛,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亦逐渐增加.国内统计资料表明,腰腿痛患者的门诊率仅次於感冒和心血管疾病[1].本病病因复杂,疼痛时缓时重,缠绵不愈,复发率高.许多患者久治不愈而演变成慢性,顽固性腰腿痛,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采用针灸治疗腰腿痛较为普遍,且临床疗效显著,兹将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关键词】辨别证候急性腰腿痛慢性腰腿痛针灸(一)、临床症状发病急,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腰痛连臀、胯、股外侧,或沿下肢走行放射至足外踝。
患者呈强迫体位,咳嗽、打喷嚏时常加重,服止痛药大多不缓解。
辨证分型风寒型:痛急,冷酸痛明显,背部拘急,俯仰转侧不利,日轻夜重,静卧痛势不减,疼痛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走向为主,有感受风寒诱因,舌苔白腻,脉沉迟而缓。
风热型:腰腿部掣痛并伴有热感,或烧灼感,遇凉则舒,活动后减轻,以足少阳胆经走向为主,口苦烦热,小便黄赤,脉濡数或弦数。
瘀血阻络型:痛若针刺,痛有定处,拒按,有闪挫跌打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二)、穴位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行为经,横行为络。
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分布于人体内外上下,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在经络循行线上,经络之气输注的部位,即为穴位。
针灸某些穴位,可以发挥其对应的经络作用,调节人体脏腑气血,激发内在抗病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证实,针灸后,身体内可产生一种被称为内腓肽的神秘物质,增加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并调节神经功能。
针灸治疗腰痛自古至今,由来已久。
根据经验,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正确选取穴位,对病情认真辨证,采用适当手法。
穴位选取主要有近选和远选两种。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之欧阳道创编

按:安徽张显臣医师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因为这些病很常见,所以特转帖给各位针灸爱好者参考!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张医师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
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
笔者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
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
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
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
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手三针、足三针的具体手法手法问题,包括针前准备、刺入、行针得气、出针等几个具体的程序。
1、针前准备,针手三针时,要向患者讲明,解除其紧张心情,对从未刺灸过的人,更要说明,不痛,几秒钟便可基本解决问题。
患者握成虎拳,稍松弛一点;拳头过紧,进针不畅利,不仅会加重疼痛,疗效也不好;太松了针感差,收效相对亦差。
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粗细的小棍,从虎口的一侧轻轻穿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
2、穴位常规消毒后,医生的右拇、食指摄紧针体的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手拇指端稍用力向穴位点按即提起,右手之针迅疾刺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
颈肩腰腿痛适用针灸技术

Page 14
治法:通痹止痛 取穴:病痛局部、加辨证取穴。 主穴:膝三针或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寒湿盛者加阴陵泉; 热盛者加阳陵泉;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操作:泻法或平补平泻,寒湿盛者加灸。
Page 15
膝三针:犊鼻、梁丘、血海 犊鼻:屈膝,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 2寸。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缘上方2寸处,当股四头肌内侧 头的隆起处。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凹陷中。 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中指处。 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太溪: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
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 天柱: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在后发际正 中旁开1.3寸。 百劳:大椎直上2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
Page 4
2.漏肩风
是指肩部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肩关节周围炎,该病早期以疼痛为主, 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本病的发生与体虚、劳损、感受风寒湿邪有关。
Page 8
3.腰痛
是指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疼痛部位或在脊 中,或在一侧,或两侧均痛。 西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病变等 中医:发病多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劳欲太过有关。 疼痛部位涉及经络:督脉、足太阳经。
Page 9
主症:腰部疼痛。 次症:寒湿腰痛者,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呈冷痛重着、 酸麻、活动受限,得温痛减。 瘀血腰痛者:劳伤或外伤史、痛有定处,日轻夜重。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以酸软为主,喜揉喜按,反:局部阿是穴或手三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三针、阿是穴、条口 配穴:手阳明经者,加合谷;手太阳加后溪;手少阳加外 关;外邪内侵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加内关、膈俞;气 血虚弱加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并配合肩部活动,或 加灸法、拔罐。
腰痛的针灸治疗经验

腰痛的针灸治疗经验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腰痛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以下是一些针灸治疗腰痛的经验:
1. 针灸定位: 针灸治疗腰痛需要准确地定位病痛部位。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选择腰椎穴位、肾俞穴、膀胱经等相关经络进行针灸。
2. 疏通经络: 腰痛常常与经络阻滞有关,针灸可以疏通经络,使得气血通畅,缓解腰痛。
常见的经络点位有璇玑、魄户、中极等。
3. 调整气血: 在治疗腰痛过程中,针灸可以调整气血,增加患者体内的气血循环,缓解腰痛症状。
4. 针灸配合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腰痛时,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如拔罐、艾灸等进行综合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加速康复。
5. 治疗频率和疗程: 针灸治疗腰痛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要连续治疗一段时间。
治疗频率一般为一周2-3次,具体根据病情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腰痛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避免出现针灸不当引起的其他问题。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最好咨询医生,了解疗程、风险等相关信息。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法简效宏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法简效宏张显臣?《杂病辨治》(介绍: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
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足三针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针灸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

• 此法是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至中心,再在其上下或左右旁 开处各斜刺(或直刺)一针。
• 适用于范围小而局限,病位相对较深的痹痛症。
• 齐刺与傍针刺相似,都是以增加刺激量为目的,在患部施行多针 刺的方法,区别在于针刺数量不同。
• 如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足太阳、足少阳、足太阴、足厥阴病变之分,辨清何 经为针灸辨证之关键,疏通经络、调整虚实是针灸论治之本。准确的辨经之 后就可依经络的分布进行临床取穴。在选穴的同时既要善于取本经穴、他经 穴,更要善于取特效穴,这样才能做到取穴少而精,既提高了疗效,也减轻 了病人的痛苦,如腰扭伤取人中,落枕取后溪、肩周炎取条口透承山等。
• 劳损多为肝肾亏虚,气虚血弱者,可配合肾俞、肝俞、腰阳关、气海、阳陵泉、悬 钟等穴,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三)针刺方法
• 1.毫针刺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为临床上最常用。 • 针刺病痛局部穴位或阿是穴时,要求深浅适当,直达病所,这
一点在古代针法中多有体现。 • 《灵枢经》对刺法的记载非常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
•重,休息减轻,多有劳损史, 如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长期坐卧姿势不良而形成劳损,舌质暗,脉沉弦 或细弱。
• (5)肝肾虚弱,病变部位绵绵作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伴腰膝酸软,舌 红或舌淡,脉沉细。
• 急性损伤以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为病机。 • 发病急者多从风、寒、湿、热、瘀去辨。 • 发病缓者多责之于肝肾虚损、精髓不足。
胛引颈而痛。 • 足太阳经筋: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 • 足少阴经筋: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 • 足少阳经筋: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 • 足厥阴经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
平衡针针灸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取穴原则1.特异性取穴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
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感冒穴等。
2.交叉性取穴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
如治疗臀部疾病取对侧臂丛神经支配的肩关节部位的臀痛穴,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
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治疗右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病变取对称的左侧肩关节相应部位平衡针穴位。
(二)持针方法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
临床多选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
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1.提插手法包括上提和下插两个部分。
操作中通过改变针尖的方向、角度、深浅以获得针感。
主要适用于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降压穴、降脂穴、肩痛穴等。
2.强化针感手法指针刺深度达到要求后采用的一种捻转手法。
通过拇指与示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并出针。
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偏瘫穴、面瘫穴、胸痛穴、胃痛穴等。
3.一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于比较浅表的穴位,进针后即可出针,原则上不提插、不捻转。
如明目穴、牙痛穴、踝痛穴等,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捻转。
4.两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2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针尖刺入体内,第二步将针体刺入达到要求的深度。
进针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如耳聋穴、过敏穴、痔疮穴、胸痛穴等。
5.三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3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针尖刺入体内,第二步将针体刺入达1—2寸,第三步再将针体刺入达2.5寸左右即可。
不提插,不捻转,达到一定深度后即可出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经辨证选穴
足太阳膀胱经:“如折不可以俯仰,刺 足太阳”
督脉:现代常取人中、印堂、龈交、大 椎治疗腰脊正中疼痛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 “腰痛上寒,不可以顾,刺足阳明。 上热,刺足太阴 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
精选课件
19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取穴
精选课件
20
主穴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取病变椎体 及上下各1个椎体两侧的夹脊穴,如L4— L5椎间盘突出,即取L4—L5双侧的夹脊 穴;配穴取肾俞、大肠俞、膀肮俞、环 跳、承扶、足三里、阳陵泉、足趾
下腰部软组织损伤时,
疼痛也可向下肢放射,
但范围模糊,一般不超
过膝关节
精选课件
17
中医对腰腿痛病
肾联系最为密切 “腰为肾之府”,“肾 主腰脚”
腰与肝脏的关系 肝藏血而血养筋 风寒湿邪。“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
于风寒湿三气也。” 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11
物理检查
直腿抬高足背屈试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有患侧直 腿抬高试验阳性,疼痛可沿大腿后侧放射到足趾
精选课件
12
股神经牵拉试验:在腰3~4椎间盘突出时, 沿股神经有放射性痛,是为阳性。应注 意除外骶髂关节、股四头肌及腰大肌脓 肿等病变
精选课件
13
骨盆摇摆试验:在腰3~4椎间盘 突出时,沿股神经有放射性痛, 是为阳性。应注意除外骶髂关节、 股四头肌及腰大肌脓肿等病变
精选课件
7
腰 痛 及 放 射 性 坐 骨 神经 痛
表现:除 腰 痛 外 , 同 时 疼 痛 放 射 至 一 侧 或 两 侧 下肢, 或 两 侧 一 先 一 后 , 或 两 侧轮 换 交 替 发 生疼 痛 的性质及部位明确
精选课件
8
机理
突 出 物 增 大 后 , 在 椎 向 孔 部 直 接 挤压一侧腰与神经根,使疼痛自 上 而 下 直 接 放射 至 下 肢 , 乃 至 足
精选课件
23
环跳(G30,足少阳胆经)
体表定位:侧卧屈腿,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骰骨裂 孔 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过
操作方法:直刺向髋关节方向进针,深2—3寸 进针层次:1皮服2 皮下组织3 臀大肌
4坐骨神经5骨皮神经和 臀下动静脉
精选课件
24
足三里(s 36,足阳明胃经 ) 体表定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 横指处
精选课件
4
分类
急性腰腿痛:疼痛突然发生,多较剧烈。
慢性腰腿痛:疼痛持续发生,多是程度较轻或 时重时轻
精选课件
5
单纯性腰痛
表现:疼 痛 仅 局 限 于 腰 部 , 可 为 一侧,但常为两侧
致病因素:慢 性 腰 肌 、 韧 带 劳 损 所 致
精选课件
6
机理
腰 部 各 结 构 的 感 觉 为 腰 1— 5脊 神 经 所 供 应 。 椎 旁 肌 、 腰 筋 膜 ,及 脊椎外部各韧带为其原发后支所 支 配 ; 椎管 内 部 各 韧 带 及 脊 膜 等 为脊膜返支所支配。当以上各结 构 被 病 变 组 织 刺 激 或挤 压 时 , 神 经冲动上行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即 感到腰痛。
精选课件
21
针灸穴位
肾俞(B23,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处;取穴时,俯卧,于第二腰椎棘 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 操作治疗:直刺0.5~1寸
精选课件
22
大肠俞(B25,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处;取穴235寸处取穴
操作治疗:直刺0.5~1寸
操作方法:直刺1—2寸
精选课件
25
阳陵泉:(G 34,足少阳胆经) 体表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方法:直刺1—3寸 进针层次:1皮肤2皮下组织3 腓骨长肌 4趾长伸肌 5 胫腓关节
精选课件
26
谢 谢!
精选课件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14
唧筒柄试验:在腰 3~4椎间盘突出时, 沿股神经有放射性痛, 是为阳性。应注意除 外骶髂关节、股四头 肌及腰大肌脓肿等病 变
精选课件
15
“4”字试验: 骶髂关节疾 患时有疼痛
精选课件
16
压痛点:局部压痛部位大多为病变所在 的部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压痛点多在棘旁约2cm
处,且常伴有向下肢后
腰腿痛的针灸治疗
精选课件
1
腰椎生理解剖
精选课件
2
腰腿痛定义
腰腿痛作为症 状 名 称 , 外 延 也 渐 广 泛,包括
单 纯 性 腰 痛 单 纯 性 腿 痛 腰 痛 与 腿 痛 并 发
精选课件
3
腰腿痛常见的原因
(1)急性或慢性损伤 (2)因退行性变 (3)先天性发育不良 (4)炎性变 (5)功能性缺陷 (6)内脏疾病 (7)肿瘤 (8)其他:过度肥胖、血液疾病、内分泌 失调、精神因素、床褥的影响
精选课件
9
腰 及 反 射 性 坐 骨 神经 痛
除 腰 痛 外 , 患 者 尚 感 到 一 侧 或 两 侧下肢痛,但性质及部位均较模 糊不清
精选课件
10
机理
如 关 节 囊 充 血 、 肿 胀 、 刺 激 脊 膜 返 支 的 分 支 引 起 腰 痛 时 , 由 于供 应腰 部 各 脊 神 经 的 原 发 后 支 与 组 成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的原发前支 有 共 同 的 神 经 ,患 者 同 时 感 到 下 肢疼痛。根据病变的不同的平 面,可表现为下肢不同部位的疼 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