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轴承座孔与外圆

合集下载

轴承座与轴承外径最佳配合公差

轴承座与轴承外径最佳配合公差

轴承座与轴承外径最佳配合公差在机械设备的世界里,有一种搭配可以说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那就是轴承座和轴承外径的配合。

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保证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不少干货!1. 基础概念首先,轴承座和轴承外径是什么鬼?简单来说,轴承座就是轴承要安装的“房子”,而轴承外径就是轴承的“身材”。

它们之间的配合就像情侣之间的默契,太松了会让人觉得不够稳固,太紧了又可能让人觉得难以承受。

没错,就是那种“太紧张了,呼吸都困难”的感觉。

1.1 轴承座的角色轴承座的工作就是把轴承稳稳地固定在机器上,它必须得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不然就会像高楼大厦的地基不稳,一不小心就得重修了。

轴承座的尺寸和加工精度就显得特别重要。

咱们要知道,如果轴承座的尺寸不对,轴承就会“摇摇欲坠”,甚至可能直接“打滑”。

1.2 轴承外径的角色至于轴承外径,那可是关键的关键,它的尺寸直接影响到轴承的安装和运转。

外径如果做得太大,那就像穿了双小一号的鞋子,挤得难受;如果做得太小,就会像穿了双大一码的鞋子,走路都得小心翼翼。

准确的尺寸才能让它们和谐相处,避免尴尬的碰撞或者不必要的摩擦。

2. 配合公差的重要性那么,怎么让轴承座和轴承外径之间的配合恰到好处呢?这就得用到配合公差了。

配合公差可以简单理解为两个“亲密无间”的零件之间的空间差异,关系到它们的配合是否顺畅。

这个公差可是关系到设备寿命的“隐形杀手”,忽视它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早期故障。

2.1 配合公差的定义说到配合公差,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觉得这是个很复杂的数学公式,其实不然。

公差就是为了确保两个零件能够正常配合,不会出现太松或者太紧的情况。

就像买衣服时,合身的尺码才会让你穿着舒适,不会太紧绷也不会太松垮。

2.2 配合公差的标准现在很多机械设备都会遵循一定的标准来确定公差范围,比如ISO标准或者DIN 标准。

这些标准就像是做菜的食谱,告诉你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保证“口味”的最佳效果。

换句话说,就是让轴承和轴承座在一起时,能够“默契配合”,让整个设备跑得更顺畅。

(完整word版)轴承座的修复工艺

(完整word版)轴承座的修复工艺

轴承座的修复工艺轴承座有半开型和封闭型两类,常见的失效形式俗称"跑圈",主要是轴承外圈与孔摩擦磨损所致,用2311减摩修补剂(超滑金属TM) 、2215耐磨修补剂(钛合金TM)等可以很容易地恢复轴承孔的尺寸。

半开型轴承孔的修复(1)表面处理:待修表面最好打磨成交叉形沟纹,如图2.3.1所示,注意保留轴承孔两边圆周方向上未磨损面做为模具的定位面。

(2)脱脂除油:用可赛新@1755清洗剂严格清洗表面油污。

(3)加工一模具,其中:模具外径=轴承外圈直径;模具长度(L)大于孔宽20~40mm;粗糙度以原轴承座设计要求为准,如图2.3.2。

(4)在加工好的模具上薄薄涂一层可赛新1731脱模剂。

(5)配制修补剂,并涂敷到上下两面打磨清洗好的待修位,留出足够的余量,如图2.3.3所示。

(6)将模具放于下半轴承座上,压实,如图2.3.4。

将溢出的胶清理干净。

(7)将涂好修补剂的上箱体扣上,用螺栓按装配要求锁紧,如图2.3.5。

在修补剂固化之前将溢出的余料擦去。

(8)固化8~16小时(25℃时)后,拆开螺栓,取下模具(模具上有1731脱模剂,你可以很容易地取下),用砂布或锉刀修整边角,检验修复好的轴承孔尺寸及表面质量,如图2.3.6。

封闭轴孔的修复(1)检测轴孔磨损深度,如果磨损深度在直径方向小于4mm(即半径方向小于2mm),应用电动工具将待修位打磨加深,如图2.3.8。

注意:表面不要磨得太光,越粗糙越好,表面处理工艺见第三章§1表面处理。

(2)用可赛新1755清洗剂清洗轴承孔的待修表面,如图2.3.9。

(3)在轴承外圈上涂一层薄薄的可赛新1731脱模剂,以便于今后轴承的拆卸。

(4)配制2311减摩修补剂,参照第三章§2中工艺及注意事项。

(5)将修补剂直接涂到轴承外圈上,但只涂到轴承外圈的后半部就行了。

涂敷量应保证轴承外圈与轴孔之间不能缺胶,必须用修补剂将间隙全部填满。

(6)将涂敷修补剂的轴承推入轴孔内,如图2.3.10。

轴承座外圈与座孔配合公差

轴承座外圈与座孔配合公差

轴承座外圈与座孔配合公差哎呀,今天咱们聊聊轴承座外圈与座孔的配合公差。

听上去有点复杂,其实嘛,跟咱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的配合差不多,就像一对小情侣,得合得来才行。

你想啊,轴承座外圈就像是一个圈,外面宽宽的,得在座孔里面安安稳稳地待着,像是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

可这“家”的大小可不能随便,要有个度。

要不然,要是太紧,那个轴承可真受罪;要是太松,又不成气候,直接给它“抛弃”了。

我们说到公差,简单来说就是允许的误差范围。

就像买衣服,你不会非要一模一样的尺码,对吧?再说了,咱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哪有完全一致的东西?要是每个轴承座外圈都跟座孔一模一样,那就太没意思了,人生不就变得单调无趣了吗?所以说,适当的公差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来,既能保证运转流畅,又能增加一些弹性,真是一举两得。

你看,这个配合方式有时候还得根据使用环境来调整,真是八面玲珑。

比如说,如果这个小轴承是在一个多尘的地方工作,嘿,那就需要更宽松点的配合,给它留出点喘息的空间。

就像人一样,偶尔也得给自己留点空间,别总是那么紧绷嘛。

而在一个精密的环境中,哎呀,那就要稍微严格点,要求高一点。

就好比在一个考试的时候,哪能放水,非得好好做准备。

有的人可能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个小细节,没必要太较真,其实不然,恰恰是这些细小的差别,决定了整个机械的性能。

就像一首歌,如果每个音符都不精准,那可真是“走音”了,听得人难受。

你说,这配合公差不就是在为机械的和谐发声吗?再来谈谈不同的配合类型。

哦,分为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就像一对特别恩爱的情侣,哎呀,紧得不行,简直不能分开。

这个配合方式可以承受很大的载荷,关键时刻还得靠它,真是值得信赖。

而间隙配合,嘿,那就是一对偶尔吵架但又能和好的情侣,留点空间,让彼此有点喘息的余地。

这种配合适合不太需要承受大压力的情况,轻松自在,真是好过日子。

再说过渡配合,感觉就像是一场无声的妥协,既有紧密的亲密感,又留有一点空间。

曲轴轴承座孔的检验及轴承的选配

曲轴轴承座孔的检验及轴承的选配

在发动机大修中,必须更换轴承。

更换轴承包括选配轴承和加工轴承两个阶段。

一、曲轴轴承座孔的检验及轴承的选配1、轴承选配前,应首先检查轴承座孔是否符合标准。

清洗轴承座及盖、曲轴及曲轴箱。

检查轴承盖端面是否平整,其平面度及内孔最大深度均应符合规定数据。

2、按需要在轴承盖两端各垫垫片数片,以使轴承座孔垫至正圆,装上轴承盖,拧紧螺栓,用内径量表测量轴承座孔内径及其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如圆度及圆柱度误差超过0.05mm时,则应按规定修理尺寸搪孔修整。

3、根据曲轴轴颈的修理尺寸选配轴承。

用特制的分厘卡测量轴承厚度及其均匀度,轴承外径要与轴承座孔的尺寸相适应,其厚度偏差不应超过0.03mm。

用金属物轻敲轴承,如发出清脆响声,表示合金与底板结合良好。

4、将选配适当的轴承嵌入轴承座及盖内,检验轴承是否与轴承座密合(轴承背面与座孔的贴合程度应不小于接触面积的85%),凸口是否与轴承座及盖的凹槽相嵌合,轴承上的油孔是否与座上的油道相连通。

5、轴承在与座孔密合后,其两端边缘须高出轴承座平面0.04~0.06mm,以使装合后能得到更好的密合。

检验方法为:将轴承及轴承盖装好,适度旋紧螺栓至轴承与底座密合为止,在轴承盖平面处插入厚薄规,测量轴承盖与缸体座孔两端接触面的间隙,以0.10mm厚薄规插入感觉适合,而用0.15mm厚薄规不能插入为合适。

若间隙过大,应修整轴承两端;若过小,则需另行选配轴承。

6、轴承选配的要求可用四句话来概括,即:根据轴颈选轴承;轴承长度合标准;背面光滑凸榫好;弹性合适无哑声。

7、轴承背面一般注有缩小尺寸的级别,若无标记或厚度不符时,可通过测量轴承厚度查对轴承级别。

这种方法是先按规定修理尺寸光磨曲轴,再选用规定修理尺寸的薄壁轴承装合,经过使用厚薄规片或软金属丝检验,若两者之间的间隙合适,即为合格。

其检验方法是用宽13mm、厚相当于规定间隙的厚纸片置于下轴承上,并以规定的扭力拧紧轴承盖螺栓,然后转动曲轴,以能转动并感觉有一定阻力时为合格。

单套轴承装配高的公差标准

单套轴承装配高的公差标准

单套轴承装配高的公差标准
单套轴承装配时的公差标准通常由工程师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
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一般来说,轴承的装配公差标准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轴承的径向间隙,在轴承装配时,需要考虑轴承的径向间隙,这是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隙,通常由设计师根据轴承的类型、尺寸
和工作条件来确定。

径向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轴承的旋转灵活性
和承载能力。

2. 安装配合的公差,轴承的安装配合公差是指轴承与轴或座的
配合公差,包括轴孔和外径的公差。

这些公差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装
配时的易装性和轴承与座的稳定性,以及在工作条件下的轴承定位
和承载能力。

3. 轴承的几何形状公差,轴承的几何形状公差包括圆度、圆柱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参数。

这些公差的选择需要保证轴承在装配
后能够保持稳定的旋转精度和工作性能。

4. 表面质量公差,轴承的表面质量公差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
处理等要求,这些要求通常由轴承的使用条件和要求来确定,以确保轴承在工作时具有良好的摩擦和磨损性能。

总的来说,单套轴承装配时的公差标准需要综合考虑轴承的尺寸、类型、工作条件和装配要求等多个因素来确定,以确保轴承在装配后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轴承的装配工艺要点

轴承的装配工艺要点

轴向间隙规定和轴向间隙调整1.轴承外圆与剖分式箱体或轴承座的半圆孔间不准有“卡帮”。

各半园孔的“修帮”尺寸,不准超过表7-92规定的最大值。

2.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贴合自好可用着色方法检查或塞尺测量缝隙。

着色检查时,轴承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o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并且在该范围内用0.03MM塞尺检查.不准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内用0.03mm塞尺检查.不准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3.可拆卸的轴承在清洗后必须按原状态组装。

轴承原包装防锈良好者可拆除包装层,立即在清洁状态下进行配装,否则应防尘保护或再清洗后才可装配4.可以调个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轴承的打印端朝外5.滚动轴承可以采用清洁的机油加热,但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20℃,轴承不得与加热油箱直接接触,防止轴承局部过热6.对于非标准的,有特殊过盈配合要求的轴承,其热装温度以实测过盈量按热装法加热公式计算7.滚动轴承常温下,采用压装或敲击法装时,只允许在有过盈的座圈上施力不允许让滚珠(滚柱)或保持器承受轴向力8.轴承装在轴上后应靠紧轴肩。

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与轴肩间隙小于0.05mm,其他轴承与轴肩间隙小于0.01mm9.采用润滑油脂的轴承,装配后在轴承空腔内注入相当于空腔容积65%~80%的清洁润滑油脂1)在轴两端采用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而且留出间隙c.通常可按c=0.2~0.4mm执行。

2)对径向间隙可调的滚动轴承,其轴向间隙图样中未作规定,又是在普通条件下使用时,轴向间隙见有关手册一、单列园柱滚子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1)调整螺钉或锁紧螺母作轴承轴向间隙调整:先拧紧带螺纹的调整件,使轴承到无间隙状态,然后.反转调整件,而得到所规定的间隙值。

其反转圈数N按下式计算N=α/(tn) (圈)式中α-轴承规定的轴向间隙值(mm) t--调整螺钉的螺距(mm) n--螺纹头数2)塞尺测量调整(1)塞尺测量轴承外圈与滚子(滚珠) 之间的间隙S.则轴向间隙c=S/sinβ通过调整旧c值与规定的轴向间隙一致(2)压紧轴承端盖,测量端盖与轴承座间隙,该间隙加上规定间隙为调整垫片的装配总厚度3)百分表测量调整,对装配精度要求高的轴承.轴承间隙的调整,必须采用百分表测定。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用自己的总结非常经典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用自己的总结非常经典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用3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特点1、滚动轴承外圈和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2、轴承内圈通常与轴一起旋转。

为防止内圈和轴颈的配合相对滑动而产生磨损,影响轴承的工作性能,要求配合面间具有一定的过盈,但过盈量不能太大。

因此国标GB/T 307.1-2005规定:内圈基准孔公差带位于以公称内径d为零线的下方。

即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

3、轴承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通常不旋转,考虑到工作时温度升高会使轴膨胀,两端轴承中有一端应是游动支承,可把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稍松一点,使之能补偿轴的热胀伸长量,不然轴弯曲,轴承内部就有可能卡死。

因此国标GB/T 307.1-2005规定:轴承外圈的公差带位于公称尺寸D为零线的下方。

它与具有基本偏差h的公差带相类似,但公差值不同。

轴承内外径公差带图:+第四节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用GB/T 275-1993规定了与轴承内、外径相配合的轴和壳体孔的尺寸公差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

一、轴和外壳的尺寸公差带由于轴承内径和外径公差带在制造时已确定,因此它们分别与外壳孔、轴颈的配合,要由外壳孔和轴颈的公差带决定。

故选择轴承的配合也就是确定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

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

如表6-5所示:1、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与GB/T 1801-1999中基轴制的同名配合相比较,虽然尺寸公差的代号相同,但配合性质有所不同2、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比GB/T 1801-1999中基孔制同名配合紧一些:g5、g6、h5、h6轴颈与轴承内圈的配合已变成过渡配合,k5、k6,m5、m6已变成过盈配合,其余也都有所变紧滚动轴承与轴和壳体孔的配合及其选择6)按表7-11选择形位公差值,轴颈圆柱度0.005 mm ;外壳孔圆柱度0.010 mm ,外壳孔肩端面圆跳动0.015 mm 。

(7)按表7-12选择轴颈和外壳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之老阳三干创作2011-12-16 10:38:21| 分类:SKF轴承相关知识 | 标签:轴承轴承定位 |仅仅靠过盈配合来对轴承圈进行轴向定位是不够的.通常, 需要采纳一些合适的方法来对轴承圈进行轴向定位.定位轴承的内外圈应该在两侧都进行轴向固定.对不成份离结构的非定位轴承, 例如角接触球轴承, 一个轴承圈采纳较紧的配合(通常是内圈), 需要轴向固定;另一个轴承圈则相对其装置面可以自由地轴向移动.对可分离结构的非定位轴承, 例如圆柱滚子轴承, 内外圈都需要轴向固定.在机床应用中, 工作端轴承通常从轴到轴承座传递轴向负荷来定位主轴.因此, 通常工作端轴承轴向定位, 而驱动端轴承则可轴向自由移动.定位方法锁紧螺母定位法采纳过盈配合的轴承内圈装置时, 通常使内圈一侧靠着轴上的挡肩, 另一侧则一般用一个锁紧螺母(KMT或KMTA系列)固定(见图9).带锥形孔的轴承直接装置在锥形轴颈上, 通经常使用锁紧螺母固定在轴上.隔套定位法在轴承圈之间或轴承圈与邻近零件之间的采纳隔套或隔圈, 取代整体轴肩或轴承座肩是很便利的(图10).在这些情况下, 尺寸和形状公差也适用于相关零件.阶梯轴套定位另一种轴承轴向定位的方法是采纳阶梯轴套(图11).这些轴套特别适合精密轴承配置, 与带螺纹的锁紧螺母相比, 其跳动更小且提供更高的精度.阶梯轴套通经常使用于超高速度主轴, 对这种主轴, 传统的锁紧装置无法向其提供足够的精度.固定端盖定位法采纳过盈配合的轴承外圈装置时, 通常使外圈的一侧靠着轴承座上的挡肩, 另一侧则用一个固定端盖固定.固定端盖和其固定螺钉在一些情况下对轴承形状和性能发生负面影响.如果轴承座和螺钉孔间的壁厚太小, 或者螺钉紧固太紧,外圈滚道可能会变形.最轻的ISO尺寸系列19系列比10系列或更重系列更容易受到此类损伤的影响.采纳年夜量小直径的螺钉是有利的.应防止仅仅用3或4个螺钉, 由于紧固点少, 可能会在轴承座孔中形成凸起.这将发生易变的摩擦力矩、噪声和不稳定的预负荷(使用角接触球轴承时).对设计复杂、空间有限、仅可采纳薄壁轴承和有限的螺钉数量的主轴.在这些例子中, 建议通过FEM(有限元法)分析对变形进行精确检查.另外, 轴承座端面和端盖法兰间的轴向间隙也应该检查.指导值为10-15μm/100mm轴承座孔径(图12).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和固定发布时间:2010-07-08T15:04:00来源:亚洲泵网浏览:1950编纂:小唐轴承的轴向紧固包括轴向定位和轴向固定.为了防止轴承在轴上和在轴承座孔内移动, 轴承内套圈必需紧固在轴上;外套圈必需紧固在轴承座孔内(或套杯内).轴承的内、外套圈需要双向还是单向轴向紧固, 或者是轴向游动, 取决于支承的限位要求和所用轴承的类型. 在双向限位支承(即固定支承)中, 轴承的内套圈在轴上, 外套圈在轴承座孔中均须双向轴向紧固.在单向限位支承中, 必需在其传力的相反方向对内、外套圈施以单向轴向紧固.如果采纳不成份式的轴承作游动支承时, 只需内套圈双向轴向紧固在轴上, 外套圈相对座孔自由轴向游动;当采纳内、外套圈可分的向心轴承作游动支承时, 则内、外套圈均需双向轴向紧固在轴上和座孔内, 轴承的内、外套圈作相对轴向游动.轴承的轴向定位一般是内套圈采纳轴肩定位、外套圈采纳轴承座孔(或套杯)的挡肩定位.为了确保轴肩和挡肩的定位作用, 应使轴肩和挡肩与轴承内、外套圈的端面贴紧.轴肩和挡肩的高度也应按标准选取, 这样即可保证定位强度有便于装拆.轴承的轴向定位介绍为了防止轴承在接受轴向负荷时发生轴向移动, 轴承在轴上和外南宁孔内都应用轴向定位装置.轴承在轴上和外壳孔内定位方式的选择, 取决于作用在轴上负荷的年夜小和方向, 轴承的转速, 轴承的类型, 轴承在轴上的位置等.轴向负荷越年夜, 轴承转速越高, 轴向定位应越可靠.对分歧类型的轴承, 轴向定位的方式也应分歧.如对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可选用轴肩和外壳孔的档肩单向支撑, 而不用采纳专门的定位装置, 套圈在轴向的移动可由轴承自己支撑.作为固定支承的径向轴承, 其内外圈在轴向都要固定在左支承.作为需要赔偿轴的热伸长的游动支承中, 如装置不成份离型轴承时, 只需要固定其中一个套圈, 游动的套圈不固定.在游动支承中装置分离型轴承, 如短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 则两个套圈都需要固定.经常使用的轴承套圈的轴承向定位方法现介绍如下:1.轴承内圈的定位在轴上装置轴承内圈时, 一般都由轴肩在一面固定轴承的位置, 而另一面则用螺母、止动垫圈或弹簧档圈等固定.轴肩和轴向固定零件与轴承内圈接触部份的尺寸, 可按轴承尺寸表格所列各类轴承的装置尺寸确定.(1)螺母定位在轴承转速较高、接受较年夜轴向负荷的情况下, 螺母与轴承内圈接触的端面要与轴的旋转中心线垂直.否则即使拧紧螺母也会破坏轴承的装置位置及轴承的正常工作状态, 降低轴承旋转精度和使用寿命.特别是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为松动配合时, 更需要严格控制.为了防止螺母在旋转过程中发生松动, 需要采用适当的防止松动的技术办法.使用螺母和止动垫圈定位, 将止动垫圈内键齿置入轴的键槽内, 再将其外圈上各齿中的一个弯入螺母的切口中.(2)弹簧档圈定位在轴承接受轴向负荷不年夜、转速不高、轴既较短又在轴颈上加工成螺纹有困难的情况下, 可采纳断面为矩形的弹性档圈定位.此种方法装卸很方便, 所占位置小, 制造简单.(3)止推垫圈定位在轴颈较短、轴颈上加工成螺纹有困难, 轴承转速较高、轴向负荷较年夜的情况下, 可采纳垫圈定位, 即用垫圈在轴端面上用两个以上螺钉进行定位, 用止动垫圈或铁丝拧死, 防止松动.(4)紧定套定位轴承转速不高, 接受平稳径向负荷和不年夜的轴向负荷的调心滚子轴承, 可在光轴上借助锥形紧定套装置.紧定套用螺母和止动垫圈进行定位.利用螺母锁紧紧定套的摩擦力将轴承定位.(5)内孔有锥度的轴承定位内孔有锥度的轴承在锥度轴上装置, 需要使轴向负荷检顶紧轴与轴承, 因此装置时应注意内孔锥度的方向性.如轴承位于轴端而且在轴端允许加工成螺纹, 可以直接用螺母定位.如果轴承不是装置在轴端, 而且轴上不允许加工成螺纹.在这种情况下, 可用两半合并的螺纹环卡到轴的凹槽内, 再用螺母定位轴承.(6)特殊定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轴的台肩和圆角尺寸不能按本目录所列的装置尺寸确按时, 可以采纳过渡垫片作为轴向支承.2.轴承外圈的定位轴承外圈在外壳孔内装置时, 外壳体孔的内侧上一般都有占肩固定轴承的位置, 另一侧用端盖、螺纹环和孔用弹性档圈等定位.(1)端盖定位端盖定位用于所有类型的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 在轴承转速较高、轴向负荷较年夜的情况下使用.端盖用螺钉定位压紧轴承外圈, 端盖也可以做成迷宫式的密封装置.(2)螺纹环定位轴承转速较高, 轴向负荷较年夜, 不适于使用端盖定位的情况下, 可用螺纹环定位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 此时可用于调整轴承的轴向间隙.(3)弹性档圈定位这种定位方法所占的轴向位置小, 装置装配方便, 制造简单, 适用于接受较小的轴向负荷处.在轴承与弹簧之间加一个调整环, 便于调整轴向位置.(4)轴承外圈上带有止动槽的深沟球轴承, 可用止动环定位.当外壳孔内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加工止动档肩, 或部件必需缩减轮廓尺寸时, 选用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保证轴承座孔与外圆,孔与孔同轴度以及加工时的工装夹具设计,具体指出了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以及夹具结构、工作原理,经实践可以完全达到生产要求,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字:同轴设计夹具效果
1、前言:
如图1所示零件为轴承座,它是由锻件与钢板焊接而成。

由于它是一个同轴度要求高的
工件,在整个生产中主要考虑的是 52、 60和 38.5的同轴度,值为0.05,技术要求及位置精度要就显的更为重要,它的加工质量决定了整个生产的质量。

因此要严格符合图纸设计要求,为保证加工质量,其关键在于夹具的设计。

轴承座主要用于汽车、机床、火车及一些动力源上,用来定位或支撑。

它主要是与轴承相配合使用,根据GB规格,该产品的耐用性是1年以上,要提高耐用性,关键要使轴承与轴承座配合的紧密、稳固。

为学生能学到更多技术,为校扩大规模,通过对产品的调查成功开发了该产品的试制工作,并投入教学和规模生产。

1、 1 、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

1、1、 1 、用三爪卡盘夹住毛坯10mm长左右,作为基准,
并校正工件,车削端面(要求平整)打中心孔,用 30的钻头钻通孔,并用 45的钻头扩孔,长为21mm,镗孔 48,长为21mm,粗镗 52 ,长为 20 mm(留余量 1 mm),车外圆至 60 ,长为13 mm。

1、1、 2 调头夹住外圆 6,车削端面,并控制总长34mm,镗孔 33 ,长为13 mm,孔 38.5,长为4 mm ,倒角1×45°和5×45°。

1、1、 3 焊接挡板,宽为8 mm(注意不要烧伤已加工表面)
1、1、 4 用三爪卡盘夹住毛坯作为基准(重复使用),精镗
孔 52,长为20 mm,沟内孔槽2 × 55,并控制15 长度,倒角1×45°。

2、加工、检测后发现的问题:
在试制的过程中发现,该产品耐用性不好,有的甚至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空隙”。

(轴承与轴承座配合时,有一部分接触,有一部分没有接触),因为该产品是用于固定轴承转动,而且与轴承紧密配合的。

首先,大家都在轴承的配合上找原因,通过对其它零部件进行检测,均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最后对轴承座进行检测发现,轴承座的同轴度实际测量值为0.1 mm,而且图纸要求是0.05(超差0.05)且端面与孔、外圆垂直度偏大(偏差0.2 mm)。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偏差呢?从加工过程中我发现粗车、精车是不同的切削速度会使同轴度发生变化,既加工时受离心力的影响,不同的切削速度会使孔出现单边现象(因离心力的大小与速度、质量、及旋转半径等有关,其中精加工质量增重,粗基准重复使用)。

后来我们通过改变切削用量(低速180r/mm)进行加工,经检测偏差值有所减小,但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最后由相关人员现场分析。

3、分析问题:
作为生产者,我根据加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验分析,提出了生产问题的几点原因:
3、1 车床主轴按设计要求允许有0.01 mm的跳动。

3、2 用三爪卡盘夹住毛坯,作为基准加工,多次使用,经过多次装夹校正,焊接等使误差累积值增大(主要原因)
3、3 车削时,特别是那些质量较大的工件(质量变化)和高速切削时由于受离心力的影响,也会导致同轴度误差。

4、解决方案:
4、1 专用夹具设计:如图2
4、2 结构及工作原理:
在cw6140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住夹具 40外圆车 33外圆(保证夹具与主轴同轴),在平面 130mm上焊接两个M10的螺栓,加工时,用M10的螺母把轴承座与挡块固定,在定位轴上(其轴承座的孔 33与夹具上 33轴相配合)用挡块与平面 130mm紧压轴承座(轴承
座在中间),螺母M10固定,然后将加工工艺第1、1、4步骤改用工装装夹,精镗孔 52 ,长为20 mm, 沟内孔槽2 × 55,并控制15长度,倒角1×45°。

4、4 改变切削用量和刀具材料
为了提高生产,解决因质量大,高速旋转而产生离心力及内孔的表面粗糙度问题,粗车时可使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在较高速度状态下(即转速560r/min)粗车时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精车时改用告诉钢车刀在低速状态下(即转速n=180r/min)进行精车,这样既可减少因离心力产生的误差,同时能让内孔的表面粗糙度提高,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5、设计效果
使用夹具与用夹具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5、1 由于在没用夹具前,粗基准多次使用,并要校正,这样误差相对较大,车削时多次装夹,利用不同机床的卡盘装夹,质量由轻变重等因素,使用同轴度难以保证。

5、2改用专用夹具后,工件与夹具配合属于间隙配合,同时限制了
等五个自由度,同轴度标高。

这样可以保证工件、夹具、机床
主轴旋转在同一轴线上。

避免了重复使用粗基准,同时保证了工件的同轴度,顺利完成加工任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过多次实践,对夹具进行跟踪检测,检测数据表明,完全符合图纸设计要求,耐用性提高。

本设计夹具有以下特点:
1、本夹具通用性好,容易拆装。

2、夹具操作方便,加工质量稳定,提高加工效率。

3、由于是间隙配合,该夹具重新装夹工件时不需要校正,其配合的轴不会产生形状精度误差。

(注意:安装前必须保持孔、配合轴的面清洁。


图1
技术要求
1、没有标注公差值按IT13确定
2、没有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按6.3确定
3 、没有标注倒角0.5x45°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