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与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单项选择题85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 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抢分点二文化常识题——重积累,会推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突破点一联想推断法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典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不正确的一项”,明确选择方向与选择数量;(2)“豪右”“顿首”“茂才”“京师”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第2步:广联想,巧推断。
第3步,再审查,定答案。
回到文本语境,结合前后文再次审读查看,确定答案。
文化常识的复习范围及途径1.分类总共主要有四大类: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
2.途径(1)课内①人教版必修5“梳理探究”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②教材内容及注释。
(详见本书P118~P123)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2)课外平时做课外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
(详见本书P124~P128)掌握文化常识“两清”1.清楚常见的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对于这些常见的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试题来分辨。
2.清楚易混易错点。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如“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等,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分清。
突破点二分类识记法突破古代文化常识题(一)按照出处联系课文语境识记参考答案突破点一[典例]思维流程:第2步:首都臣下回答君主问话时的一种礼节下对上及平辈间答案:D突破点二(一)[例1]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1-1C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2014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4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A. 正确读音B. 正确字形C. 正确词语D. 正确成语2. 古诗词填空A. 填空题B. 翻译题3. 阅读理解A. 文章阅读B. 文言文阅读4. 作文A. 材料作文B. 话题作文答案:1. 选择题A. 正确读音:BB. 正确字形:CC. 正确词语:AD. 正确成语:D2. 古诗词填空A. 填空题: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的诗句。
B. 翻译题:根据题目要求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 阅读理解A. 文章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B. 文言文阅读:根据文言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 作文A. 材料作文: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B. 话题作文:根据给定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A. 函数与方程B. 几何与代数C. 概率与统计2. 填空题A. 函数与方程B. 几何与代数C. 概率与统计3. 解答题A. 函数与方程B. 几何与代数C. 概率与统计答案:1. 选择题A. 函数与方程:BB. 几何与代数:CC. 概率与统计:A2. 填空题A. 函数与方程: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B. 几何与代数: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C. 概率与统计: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3. 解答题A. 函数与方程:根据题目要求,列出方程并求解。
B. 几何与代数:根据题目要求,列出方程并求解。
C. 概率与统计:根据题目要求,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英语试题及答案1. 听力A. 对话理解B. 短文理解2. 阅读理解A. 选择题B. 填空题3. 完形填空A. 选择题B. 填空题4. 写作A. 应用文写作B. 议论文写作答案:1. 听力A. 对话理解:根据听力材料,选择正确的答案。
B. 短文理解:根据听力材料,选择正确的答案。
2. 阅读理解A. 选择题: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B. 填空题: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正确的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2014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使用)第Ⅰ卷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模.式(mó)蔓.延(màn)不谋.而合(mú)回眸.一笑(móu)B.赝.品(yàn)殷.红(yān)湮.没无闻(yān)杳.无音信(yǎo)C.伫.立(zhù)贮.存(zhù)崭.露头角(zǎn)谆.谆告诫(zhūn)D.奇葩.(bā)裨.益(bì)避.重就轻(bì)髀.肉复生(bì)2.下列各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梦寐以求琳琅满目不记其数应接不暇B.耳濡目染变本加利举世瞩目丰功伟绩C.富丽堂皇瑕不掩瑜胆战心惊跋山涉水D.岿然不动流连忘返胆大枉为龙蟠虎踞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A.扫兴—失望掩护—保护奇妙—奇怪B.舒展—舒缓雄伟—雄壮本领—本能C.感激—感动赞同—赞扬制止—阻止D.才能—才干缘故—原因赶紧—赶忙4.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全是贬义词的一项是A.鲜艳的牡丹把这座现代化城市装扮得十分美丽。
B.正是因为这个小山村闭塞,古朴的民风才得以保留。
C.文字是人类摆脱愚昧、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D.青年人应该战胜胆怯、敢于冒险、追求卓越。
5.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精益.求精老当益.壮B.名.不虚传莫名.其妙C.按.兵不动按.图索骥D.相依.为命依.然如故6.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四个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
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黑漆漆②绿莹莹③火辣辣④静悄悄⑤暖烘烘⑥绿油油小溪静静地流着。
溪水忽然变得的了,应该是小溪两岸的团团绿树映的吧!太阳从云层背后露出了笑脸,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
2014~2020全国卷文化常识真题

2014~2020全国卷文化常识真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20新高考全国卷)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20全国1卷)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20全国2卷)A. 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 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 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20全国3卷)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9年全国1卷)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2014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4高考试题及答案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语文知识运用(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湍急(tuān)星宿(xiù)拾掇(duó)绯红(fēi)B. 峥嵘(zhēng)缜密(zhěn)筵席(yán)睥睨(nì)C. 讣告(fù)涸泽(hé)缱绻(quǎn)斡旋(wò)D. 倥偬(kǒng)缥缈(miǎo)翩跹(xiān)缄默(jiā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妨碍妨碍妨害妨碍B. 观摩观摹观磨观摩C. 妨碍妨害妨碍妨害D. 观摩观摹观磨观摹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______新知识,还要学会______已有的知识,更要善于______和运用这些知识。
A. 吸收整合应用B. 整合吸收应用C. 应用吸收整合D. 应用整合吸收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对团队协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的话虽然简单,但却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C. 这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D.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5.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句子填空:春天到了,______,万物复苏,处处充满了生机。
A. 冰雪融化B. 秋风萧瑟C. 夏日炎炎D. 冬雪皑皑...(此处省略其他题目)二、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6.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绿色革命”主要是指什么?A.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B.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C.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D. 生态农业的推广7. 文章中提到的“三农”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A. 农业、农村、农民B. 农业、农村、粮食C. 农业、畜牧业、渔业D. 农业、农村、农产品8.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项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A. 推进农业产业化B.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C. 提高农产品出口量D.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9. 作者认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在于什么?A. 政府的政策支持B. 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C. 农业科技的进步D. 农产品市场的扩大10. 文章最后提到的“绿色经济”概念,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B. 资源的高效利用C.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处省略其他题目)三、写作(共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宁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第十六次周测卷
命题人:余愿审题人:虎恩雄班级:姓名:
( 2019 年全国卷一) 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019 年全国卷二)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 2019 年全国卷三)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瀣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 2018 年全国卷一)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 2018 年全国卷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 2018 年全国卷三)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 2018 年天津卷)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 ,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
臣荣举臣秀才”。
D.蓬瀛,指蓬莱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 2017 年全国卷一)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 2017 年全国卷二)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
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现代泛指首都。
( 2017 年全国卷三)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2017 年天津卷)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
( 2017 年江苏卷)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 2016 年全国卷一) 13.下列对文中词画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 , 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 , 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
代朝廷中分职设官 , 各有专司 , 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
是古国名 , 后来改国号为辽 , 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 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 2016 年全国卷二) 14.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 , 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 , 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 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 , 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 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长官为吏部尚书。
D.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 , 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 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 2016 年全国卷三) 1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 2015 年全国卷一)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进士第 , 又可称为进士及第 , 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
代“六部”之一 , 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 ,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宗、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 2015 年全国卷二)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 ,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 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如武帝、哀帝、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 , 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 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 , 又可借指宫廷 ;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 , 又可指赴京都。
( 2014 年全国大纲卷)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