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

高中文言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廉颇蔺相如列传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劳无功:白白地。

2、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束之高阁、束手无策:捆缚。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十恶不赦:赦免。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忍辱负重:承担。

5、璧有瑕,请指示王──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玉石上的斑点。

6、秦贪,负其强──负隅顽抗:倚仗。

7、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傲慢。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予赵城──审时度势、度德量力:揣度,估计。

9、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忘恩负义:背弃。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负众望:辜负,对不起。

与“不负众望”意义相反。

11、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罪不容诛:杀死。

12、赵王畏秦,欲毋行──宁缺毋滥:不要。

1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家徒四壁:只,仅仅。

14、且相如素贱人──素不相识、素昧平生:向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15、邹忌修八尺有余──熟语“茂林修竹”、“俊眼修眉”:长。

16、上书谏寡人者──拒谏饰非: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

17、徐公来,孰(通“熟”)视之──深思熟虑:细致,审慎。

18、暮寝而思之──寝不安席、寝食不安:睡觉。

19、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望而生畏、畏缩不前:畏惧。

2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耳提面命:当面。

游褒禅山记2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房屋。

22、有碑仆道──前仆后继:倒,倒下。

23、盖音谬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错误。

24、其下平旷──地旷人稀:广大,空阔。

25、有泉侧出──旁敲侧击:从旁边。

26、遂与之俱出──泥沙俱下、声泪俱下、玉石俱焚:一起、一同。

27、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往不咎:责怪,责备。

2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己(的)。

2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履险如夷:平坦,平地。

3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蔚为大观:景象。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

高考120文言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九、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二)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二)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一)4月13日高复语文早读资料星期一33.胡胡作非为:非为:干坏事。

不顾法纪,不讲道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含贬义,指任意做坏事。

34.患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后引申为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作谓语、宾语,指在事故发生前防范。

35.疾积劳成疾:疾:疾病。

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讳疾忌医:疾:疾病。

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不认错。

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

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疾风知劲草:疾:迅速,猛烈;劲:有力量,坚韧。

指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

比喻节操坚定,经得起考验。

36.及过犹不及:过:过分;犹:像,如同,犹如;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望尘莫及:莫:不;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作谓语,含贬义。

无所不及:及:达到。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37.即一触即发:触:碰;即:就。

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

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十分紧张。

若即若离:若:好像;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

形容对人的态度似亲似疏,保持一定的分寸和距离。

也形容含混不清。

也可以形容忽远忽近。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

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作谓语、定语,用于时间或时机。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

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精]高考文言文重要文言词语整理归纳大全(文言词与成语比较记忆)

[精]高考文言文重要文言词语整理归纳大全(文言词与成语比较记忆)

高考文言文重要文言词语整理归纳大全(文言词与成语比较记忆)◆哙曰“此迫矣!”──迫不及待:急迫。

◆则以一生彘肩──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猪。

◆天下皆叛之──众叛亲离:背叛。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判若两人、判若云泥、判若鸿沟:区别、区分。

◆樊哙覆其盾于地──覆盆之冤、颠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覆亡:翻转过来。

◆以手抚膺坐长叹——旧事填膺,思之凄梗──义愤填膺:胸。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蹈死不顾──赴汤蹈火、重蹈覆辙:踏。

◆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漏尽更深: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

◆家书一箧托焉──倾箱倒箧:箱子。

◆春秋三十有(又)三──春秋鼎盛:指年龄。

◆稍出近之:慢慢地逐渐。

稍逊一筹——稍纵即逝:略微、稍微。

官府日有廪稍之供:官府发的粮食◆人皆嗤吾固陋──嗤之以鼻:讥笑,嘲笑。

◆乃骇而图之──骇人听闻:惊恐。

◆动以朝廷为辞——立土动及百尺──动辄得咎:动不动、每每、常常、往往。

◆抢呼欲绝──呼天抢qiang地:碰,撞。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疾风知劲草:强,坚强有力。

◆能以神卜bǔ──未卜先知:占卜,算卦。

◆折过墙隅──向隅而泣:角落。

◆数十伶人困之──困兽犹斗:困住。

◆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屡试不爽:差错。

◆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无音信、杳如黄鹤:远得不见踪影。

◆岁俭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典型例句:丰则籴(dí买进粮食),俭则粜(tiào卖粮食)◆法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译文:心术端正运笔就端正,运笔端正就可以学会书法了。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闻名遐(远)迩:近。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孜孜不倦:勤勉。

◆明告鬻梅者──卖官鬻爵:卖。

表示买或者卖的词语有沽、贾、市、货等◆解其棕缚──作茧自缚:束缚。

比较;一傅(教导)众咻,所以师傅决不能写成师付◆足之所履──如履薄冰、如履平地;踩,踏。

高考文言文实词整理及记忆指南

高考文言文实词整理及记忆指南

高考文言文实词整理及记忆指南1、爱ài(1)动词。

①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②喜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③宠爱。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而臣衰,窃爱怜之。

(《触龙说赵太后》)④爱护。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种树郭橐驼传》)⑤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⑥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⑦通“(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2)形容词。

①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②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推导提示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译文: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ān(1)动词。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2)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3)副词。

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4)代词。

表疑问,哪里,哪儿。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推导提示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和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结合记忆3

成语和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结合记忆3

成语和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结合记忆341.间间不容发:间:中间。

发:头发。

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

指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为精确或精密,也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形势危急到了极点。

也比喻文字精炼、严谨。

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

字里行间:间:中间、区间。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作主语、宾语;指字句之间挑拨离间:间:隔阂。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作谓语;感情色彩:贬义。

亲密无间:间:缝隙。

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42.见相形见绌:见;看见,显出。

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

相见恨晚:恨:遗憾,见:见面。

只恨相见得太晚。

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见贤思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襟,衣襟;肘,胳膊肘;“见”通“现”,露出。

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作谓语、宾语。

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见异思迁:迁: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真知灼见,灼:明白。

谓真正知道,确实看见。

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

作宾语、定语;含褒义一孔之见:孔:小窟窿。

,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

比喻片面的见解。

作宾语;指片面的见解,多用于自谦。

见笑大方:见:被。

被见识广博的人所笑话。

也指让内行人笑话。

作宾语;常用于谦辞43.解不求甚解:解:了解,理解。

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解囊相助:解:解开。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1.安安分守己:安:安守。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

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

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安:安于。

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

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安闲自得:安:安闲。

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安:安稳。

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

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计将安出:安:怎么,怎样。

如何制定计谋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爱爱不释手:爱:喜爱。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爱护。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

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3.被泽被后世:被:覆盖。

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被:通“披”,穿。

褐,泛指粗布衣服。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

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

指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

被发佯狂:被,通“披”,披散。

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表被动。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被灾蒙祸:被、蒙:遭受。

指遭受灾祸。

4.倍事半功倍:倍:加倍。

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道而行:倍:加倍;道:行程。

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弃义倍信:倍:通“背”,背叛,违背。

背离信义。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61—120)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61—120)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61—120)61.劝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作谓语、定语;指惩罚坏人,勉励好人62.却望而却步:却:停止、后退。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

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

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知难而退。

却之不恭:却:推却。

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临时的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盛情难却:却:推辞;拒绝。

盛:广大。

词义应为“很大的情意难以推辞”。

63.如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

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如履薄冰: 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

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或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相敬如宾: 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

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

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如坐春风: 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指遇到良师64.若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

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65.善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

原义是指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

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

循循善诱:善:善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廉颇蔺相如列传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劳无功:白白地。

2、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束之高阁、束手无策:捆缚。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十恶不赦:赦免。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忍辱负重:承担。

5、璧有瑕,请指示王──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玉石上的斑点。

6、秦贪,负其强──负隅顽抗:倚仗。

7、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傲慢。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予赵城──审时度势、度德量力:揣度,估计。

9、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忘恩负义:背弃。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负众望:辜负,对不起。

与“不负众望”意义相反。

11、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罪不容诛:杀死。

12、赵王畏秦,欲毋行──宁缺毋滥:不要。

1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家徒四壁:只,仅仅。

14、且相如素贱人──素不相识、素昧平生:向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15、邹忌修八尺有余──熟语“茂林修竹”、“俊眼修眉”:长。

16、上书谏寡人者──拒谏饰非: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

17、徐公来,孰(通“熟”)视之──深思熟虑:细致,审慎。

18、暮寝而思之──寝不安席、寝食不安:睡觉。

19、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望而生畏、畏缩不前:畏惧。

2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耳提面命:当面。

游褒禅山记2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房屋。

22、有碑仆道──前仆后继:倒,倒下。

23、盖音谬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错误。

24、其下平旷──地旷人稀:广大,空阔。

25、有泉侧出──旁敲侧击:从旁边。

26、遂与之俱出──泥沙俱下、声泪俱下、玉石俱焚:一起、一同。

27、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往不咎:责怪,责备。

2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己(的)。

2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履险如夷:平坦,平地。

3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蔚为大观:景象。

3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吉人天相:帮助。

32、其孰能讥之乎──舍我其谁:岂,难道。

33、何可胜道也哉──不胜枚举:尽。

石钟山记34、是说也,人常疑之──是可忍,孰不可忍:这。

35、虽大风不能鸣也──孤掌难鸣:使……发声。

36、余方心动欲还──欲速则不达;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要。

37、则山下皆石穴罅──补苴罅漏:缝隙。

38、空中而多窍──七窍生烟:窟窿。

39、汝识之乎──博闻强识:记,记住。

40、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运斤成风:斧头。

41、而笑李渤之陋也──孤陋寡闻:见闻少,知识浅薄。

劝学4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重于泰山:比。

43、楺以为轮,其曲中规──正中下怀:符和。

4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一暴十寒:晒。

45、使之然也──大谬不然:这样。

4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躬自省:检查。

47、而闻者彰──罪恶昭彰、相得益彰:明显。

48、假御马者,非利足也──假公济私:借助。

4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心不在焉:在这里。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舍近求远:放弃。

5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心刻骨:雕刻。

师说52、是故无贵无贱──有教无类:无论。

53、而耻学于师──不耻下问:以……为耻。

54、是故圣益圣──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更加。

55、不耻相师──事不师古:学习,效法。

56、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心自用:以……为师。

57、不拘于时,学于余──问道于盲:向。

鸿门宴5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死靡它:到。

59、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背信弃义:违背。

6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攻起不备:料想。

6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出其不意:料想。

62、范增数目项王──数见不鲜:屡次。

63、哙曰“此迫矣!”──迫不及待:急迫。

64、则以一生彘肩──狗彘不如:猪。

65、樊哙覆其盾于地──覆盆之冤:翻转过来。

66、天下皆叛之──众叛亲离:背叛。

67、沛公则置东骑──置若罔闻:放到一边,放弃。

68、沛公不胜──不胜其烦:禁得起。

69、出自本文的成语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人墓碑记70、去今之墓而葬焉──相去无几:距。

7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记忆犹新:还。

72、众不能堪──疲惫不堪:经得起,忍受。

7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销声匿迹、匿影藏行:隐藏。

7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不易之论、改弦易辙:改变。

75、素不闻诗书之训──安之若素、我行我素:平常。

76、蹈死不顾──赴汤蹈火、重蹈覆辙:踏。

77、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猝不及防:突然。

78、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过犹不及、言犹在耳:如同、好象。

79、先生有所陈奏──先斩后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

80、君径造袁所寓法华寺──登峰造极:到……去。

81、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熟语“投案自首”:控告。

82、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寡不敌众:抵挡。

83、疾驰入仆营──手疾眼快:急速。

84、时八月处三夜,漏三下矣──漏尽更深: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

85、家书一箧托焉──倾箱倒箧:箱子。

86、春秋三十有三──春秋鼎盛:指年龄。

与妻书*87、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未竟之志:完毕,完成。

8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推及。

89、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弱不禁风:受得住。

90、使之肖我──惟妙惟肖、神情毕肖:像,似。

论语90、季氏将伐颛臾──吊民伐罪:讨伐。

91、无乃尔是过与──闻过则喜:过错。

9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扑不破:跌倒。

93、龟玉毁于椟中──买椟还珠:木匣。

94、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若金汤:坚固。

9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恶如仇:痛恨。

96、遇丈人,以仗荷──荷枪实弹:扛,担。

97、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因噎废食:废弃。

98、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身自好:使……纯洁。

孟子99、故不为苟得也──蝇营狗苟:苟且。

100、贤者能勿丧耳──闻风丧胆、玩物丧志:丧失。

101、蹴尔而与之──一蹴而就:踏。

庖丁解牛*102、足之所履──如履薄冰、如履平地;踩,踏。

103、良庖岁更刀──越俎代庖:厨师。

104、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精蓄锐:保养。

过秦论105、蒙故业,因策──陈陈相因:沿袭。

106、吴起、孙膑……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类。

107、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以怨报德:仇恨。

108、因河为池──金城汤池:护城河。

109、于是废先王之道──废寝忘食、半途而废:废弃,停止。

110、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临大敌:面对。

11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疾风知劲草:强,坚强有力。

112、斩木为兵──短兵相接:兵器,武器。

六国论11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亦百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它的实际。

114、思厥先祖父──大放厥词:其,他的。

115、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兵不厌诈、贪得无厌:满足。

11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欲盖弥彰:更加。

117、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若两人:区别。

118、薪不尽火不灭──曲突徙薪:柴禾。

伶官传序119、与尔三矢──众矢之的:箭。

的,靶心。

120、请其矢,盛以锦囊──囊空如洗、探囊取物:口袋。

121、逸豫可以亡身──一劳永逸:安逸,安闲。

12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养痈遗患:灾祸。

123、数十伶人困之──困兽犹斗:困住。

阿房宫赋124、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无音信、杳如黄鹤:远得不见踪影。

125、尽态极妍──争奇斗妍:美丽。

12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前车之鉴:镜子,引申为教训。

127、出自本文的成语:勾心斗角。

荆轲刺秦王*128、进兵北略地──攻城略地:掠夺,夺取。

129、愿大王少假借之──少(shǎo)安毋躁:稍微。

130、轲自知事不就──一挥而就:成功,完成。

131、被八创──创巨痛深:伤口。

132、箕踞以骂曰──虎踞龙盘:蹲坐。

屈原列传133、平伐其功──不矜不伐:自夸。

矜,自夸。

13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耳聪目明:听觉灵敏。

135、明道德之广崇──崇山峻岭:高。

136、治乱之条贯──融会贯通:贯通。

137、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妙。

138、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见笑大方:表被动,被。

139、新沐者必弹冠──弹冠相庆:掸掉帽子上的尘土。

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140、怀瑾握瑜──瑕瑜互见:美玉。

张衡传*141、尤致思于阴阳历算──专心致志:尽,极。

142、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信而有征:证据。

143、果地震陇西──得陇望蜀:地名,今甘肃一带。

144、衡下车,治威严──下车伊始:官吏新到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