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合集下载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特性简介:直径:3mm,波长:940n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20cm。

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

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

100-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

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

这个使用通过IOA4、IOA5、IOA6、IOA7依次选通,选择最接近参考值的电压作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以避免可见光带来的干扰,检测障碍物的距离在0-15cm。

效果不错。

缺点是引用占用IO口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

W1和R1及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

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

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0由R4、C5决定:。

其中f0为检频频率,当R4=10K,C5=222时,f0=41KHz。

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

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4、检测液滴电路无液滴落下时,接收管与发射管正对,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较强,有液滴滴下时,下落中的水滴对红外光有较强的漫反射、吸收及一定的散射作用,导致接收光强的较大改变,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经一级施密特触发器,送单片机的中断口,据此就可以正确的探测出液滴的滴落。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1. 红外对管的概述红外对管(Infrared Detector,简称IR)是一种能够感测红外线辐射并输出电信号的器件。

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红外传感、红外遥控以及红外通信等方面。

本文将对红外对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2.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效应。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管子的光敏区域时,管子内部产生电压信号。

红外对管内部通常由光敏电阻、电压比较器和输出电路组成。

3. 红外对管的使用方法3.1 连接电路首先,将红外对管的接收端和发送端分别与电路板上的相应引脚连接。

注意在连接时要遵循正确的极性,一般红线为正极,黑线为负极。

3.2 供电红外对管通常需要外部供电,可以通过直流电源或电池进行供电。

确保供电电压与红外对管的额定电压一致,以免损坏设备。

3.3 设置工作模式红外对管一般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例如连续工作模式和脉冲工作模式。

根据需求设置合适的工作模式,并通过电路板上的开关或控制接口进行设置。

3.4 防护措施在使用红外对管时,需要避免与其他光源产生干扰,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同时,要注意保护红外对管的光敏区域不受外界杂光照射,避免误判。

4. 红外对管的应用领域红外对管由于其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1 红外传感红外对管可以用于温度检测、人体感应、烟雾传感等领域。

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感知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自动照明和安防监控功能。

4.2 红外遥控红外对管常用于电器遥控器中,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遥控操作。

用户只需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红外对管就能够感应到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路实现相应的功能。

4.3 红外通信红外对管在无线通信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可以实现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电脑与电视之间的文件传输等。

5. 红外对管的注意事项5.1 温度环境红外对管对温度环境比较敏感,应确保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使用。

红外接收发射应用电路

红外接收发射应用电路

红外发光二极管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如SE303·PH303),其外形和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近红外线约0.93μm )。

管压降约1.4V ,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

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串有限流电阻。

发射红外线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发射功率成正比。

为了增加红外线的控制距离,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峰值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

提高Ip 的方法,是减小脉冲占空比,即压缩脉冲的宽度т,一些彩电红外遥控器,其红外发光管的工作脉冲中空比约为1/4~1/3;一些电气产品红外遥控器,其占空比是1/10。

减小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

常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功率分为小功率(1mW~10mW)、中功率(20mW~50mW)和大功率(50mW~100mW以上)三大类。

要使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调制光,只需在驱动管上加上一定频率的脉冲电压。

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中均有相应的红外光一电转换元件,如红外按收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

实用中已有红外发射和接收配对的二极管。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

直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才工作。

双管红外发射电路,可提高发射功率,增加红外发射的作用距离。

红外发光二极管测试方法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射1~3μm的红外光,人眼看不到。

通常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功率只有数mW,不同型号的红外LED发光强度角分布也不相同。

红外LED的正向压降一般为1.3~2.5V,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 。

正是由于其发射的红外光人眼看不见,所以利用上述可见光LED的检测法只能判定其PN结正、反向电学特性是否正常,而无法判定其发光情况正常否。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红外线接收头
就是在红外线接收管的基础上增加了 对微弱信号进行 放大的处理的电路,类似开关电路,接收到红外信号给出 高电平(接近工作电压),无红外信号低电平(约0.4)
电路
NE555的2脚只对低电平有效,6脚只对高电平有效, Q端连接单片机I/O口。没有红外光信号时,V2不导通, Q输出高电平;接收到红外光时,V2产生漏电流,Q输 出低电平。
红外对管
——原理及应用
红外对管是 红外线发射管与 光敏接收管,或 者红外线接收管, 或者红外线接收 头配合在一起使 用时候的总称。
信号的接收
红外线接收管
无光照时,有很小的饱和反向漏电流(暗电流)。此时 接收管不导通。当光照时,饱和反向漏电流马上增加,形成 光电流,在一定的范围内它随入射光强度的变化而增大。
电路
1脚:接单片机I/O口 2脚:接地 3脚:接+5V

红外对管的接法

红外对管的接法

红外对管的接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红外对管的接法这档子事儿。

红外对管啊,就像是一对好搭档,它们相互配合,能完成很多神奇的任务呢!你想想看,这就好比是两个小伙伴,一个负责发送信号,一个负责接收信号,是不是挺有意思的?要接好红外对管,那可得有点小技巧哦。

首先得搞清楚它们的极性,可别接反了呀,不然它们可就“闹脾气”不好好工作啦!就像你穿鞋子,总不能把左右脚穿反了吧?那得多别扭呀!然后呢,要给它们找个合适的“家”,也就是电路板啦。

把它们稳稳地焊接在上面,这焊接的功夫可不能马虎,得像老工匠一样细心。

要是焊接不牢固,它们在工作的时候摇摇晃晃的,那能行吗?在接电源的时候也要小心哦,可不能给它们太大或者太小的电,就像人吃饭一样,吃太多会撑着,吃太少会饿着,得恰到好处才行。

你说要是电给得不合适,红外对管能好好工作吗?肯定不能呀!还有啊,别忘了给它们配上合适的电阻,这电阻就像是给它们加了一道保险,能让它们工作得更稳定呢。

这就好比是给汽车装上安全带,能让你更安全地行驶。

接好红外对管之后,你就可以让它们大显身手啦!可以用它们来检测物体啦、计数啦等等。

它们就像是你的小助手,默默地为你工作着。

哎呀,你说这红外对管的接法是不是很重要?要是接不好,那可就浪费了这么好的小元件啦!所以呀,大家在接红外对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别马马虎虎的。

你想想,要是因为你的一点小疏忽,导致整个装置不能正常工作,那多可惜呀!总之呢,红外对管的接法虽然不复杂,但是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

就像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样,只有认真了,才能把事情做好,不是吗?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红外对管接法哦,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和惊喜呢!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探索红外对管的奇妙世界吧!。

红外发射接收管典型应用接口电路

红外发射接收管典型应用接口电路
பைடு நூலகம்
举例 2:接口电路
至其它逻辑电路 接地
已公布的光电流值(IL)通常是在 Vce = 5V 时进行 测量,并比在 Vce =0. 4V 时所测得的相同参数约大 4 倍。
举例 2:公式
至逻辑电路 接地
举例 3:接口电路
V1 – SN7414 的正阈值电压 IIN – 在输入高电平时,SN7414 所要求的输入电流
选择 R3 R4 1kΩ是常用的上拉电阻值, 同时也为 TTL 提供限流 保护。
见方程式 1
R1 选择 R1 值按下述作选择,以提供所要求的 IRED 前向电 流:
见方程式 2
见方程式 3:
计算 R2 : 见方程式 4:
见方程式 5:
计算 R1 : 见方程式 6:
可采用接近该值的标准电阻器。 该电路在装有能提供输出电流高达 5 mA 组件时将 运行得很好。
方程式 1
方程式 6
设计举例 该 样 例 说 明 了 使 用 标 准 TTL 门 电 路 接 口 连 接 HOA1874-11 透射式组件。
举例 4:接口电路
方程式 2
方程式 3 方程式 4 方程式 5
HOA1874-11 参数 IL = 3mA 最小值 在 IF = 20 mA VCE =5V 时 VF = 1.6 V 最大值. 在 IF = 20 mA 时 Q1 为 2N2222 (HFE = 60min) Vcc = 5.0 V (标称值)
应用说明
光电装置的接口电路
以下列举的是用于反射式或透射式组件的典型电 路。有关您正在使用的特定组件的规格,请查阅产 品目录。设计时,对于公布的光电流值(IL)应该 考虑有 25%减少的容差,这是由于短期的热效应和 长期 IRED(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降级退化所引起 的。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基于红外线传感技术的装置,主要用于检测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发射红外辐射:红外对管内部有一个红外辐射源,通常是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

当电流通过这个二极管时,它会发射出红外光线,通常在近红外区域(约700纳米到1毫米的波长范围内)。

2. 接收红外辐射:红外对管内部还有一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它专门用于接收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这个接收二极管通常被设计成高敏感度和高响应速度,以能够尽快捕获到红外辐射。

3. 电信号转换:当红外辐射照射到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一定的电流。

这个电流被红外对管内部的电路所测量和转换,以产生与输入红外辐射强度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4. 数据处理和输出:红外对管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处理和利用。

通常情况下,输出信号会被传输到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中,用于进一步处理、判断和决策。

例如,在一个红外测温仪中,输出信号可以被转换为温度值并显示在仪器的屏幕上。

总的来说,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发射红外辐射、接收红外辐射、电信号转换和数据处理等几个基本步骤。

通过这
些步骤,红外对管能够检测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输出。

红外对管 原理

红外对管 原理

红外对管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常用的红外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相对较低的成本等特点。

该传感器主要由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和红外接收二极管(IR Photodiode)组成。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即将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

首先,红外发光二极管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光束。

这些红外光束通过氮化镓(GaN)或砷化镓(GaAs)等材料制成的发光器件,其能带宽度与所释放的光子的波长相匹配。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通过在PN结上的注入和偏置,使电流流过发光材料,从而激发产生光子。

接下来,红外光束会穿过环境传播到红外接收二极管。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采用硅(Si)或锗(Ge)等材料,其材质特性与红外光波长相匹配,因此能够高效地吸收红外光。

当红外光照射到红外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一个光电流,这是由于光子能量转化为材料中的电子能量所引起的。

接下来,该电流信号会被传感器的电路进行放大和处理。

常见的处理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输出电路。

放大电路通常用于放大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滤波电路主要用于滤除噪声信号,提高传感器的信噪比。

输出电路则可以将处理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最后,经过处理的信号被送至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以实现不同的应用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监测红外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之间的反射和干扰来检测到物体的存在与否。

当有物体进入传感器的感知范围时,红外光线将被物体吸收或反射,从而改变接收二极管上的光电流大小,进而被传感器检测到。

通过监测光电流的变化,可以判断物体的存在与否,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红外对管主要应用于人体检测、自动照明、安防系统、无人驾驶、自动门禁系统等领域。

通过感知物体的红外特征,红外对管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准确控制。

在人体检测领域,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人体的识别和跟踪。

在自动照明领域,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感知到人体或动物的存在来自动开启或关闭照明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收发对管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 2.2。

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

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

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

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

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

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

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