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电路收发设计

合集下载

(整理)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

(整理)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

图2-2 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副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

红外监测二极管监测到红外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器和限幅器,限幅器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

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30khz到60khz的负载波,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信号波形。

注意输出的高低电平和发射端是反相的。

图2-3为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

在发射部分设计一个38kHz的载波,在发射数据(全码)为高电平时输出载波,发射数据(全码)为低电平时输出低电平,二者实现了逻辑与的关系,得到的信号(红外发射)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向空间发射红外线。

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信号后,解码出与发射数据(全码)逻辑相反的数据。

图2-3 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3系统硬件设计3.2红外遥控单元本设计中作为发射部分使用的遥控器为M5046AP机芯的电视机遥控器。

电视机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收发原理,即遥控器前端侧面的红外发射管发射出红外信号,电路板上红外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送到单片机内部,经译码后变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实现定时、遥控风扇的功能。

红外遥控器的内部关键电路和接收管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3.3单片机控制单元本设计以AT89S51单片机为主控器,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如图3-2所示。

单片机的P1.2-P1.4口用于控制风扇的3个档次,设计中用继电器来模拟风扇换挡开关;P1.6和P1.7引脚控制时钟电路;P2口作为液晶显示的8位数据线;P3.0和P3.1口控制风扇工作状态指示灯,分为手动和自动2个状态;P3.2中断0用于接收红外遥控编码信号;P3.4接收温度数据;P3.5-P3.7三个引脚分别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端。

图3-2为单片机控制电路。

图3-23.4时钟单元3.4.1DS1307简介种低功耗、BCD码的8引脚实时时钟芯片。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摘要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它相对于无线电数据通信具有功耗低、价格便宜、低电磁干扰、高保密性等优点,目前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近距离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在硬件设计原理的介绍中,主要分析了系统中NE555数据调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以及声光报警电路。

在系统软件设计的介绍中,我们主要分析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控制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对数据的编解码;而液晶显示部分软件则是为了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调试后,本系统基本达到预期要求,1、正确实现双机通信功能,在2400波特率下通信距离达到7米左右;2、具有在超时通信不畅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提示功能;3、具有自动搜寻一帧数据起始位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干扰;4、通过串口可以与PC机实现正确通信,可以作为计算机的红外无线终端,完成数据的上传和下放.因此本系统具有广阔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数据采集;红外通信;调制解调;串口通信Abstract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a wireless data transfer method that uses infrared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Compared with the radio data communication,it has many advantages in power consumption, Production costs,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and the confidentiality. At present,this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In particular, It is widely used in short—rang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In this paper,we are introduced 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theory that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51. In the hardware design principle introduction,We mainly analysis the system's data modulation circuit of NE555, infrared transmitter,IR receiver circuit,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circuit,microcontroller peripheral circuits, as well as sound and light alarm circuit。

[教材]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教材]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 红外发射与接收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 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

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

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

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Out)。

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图3列出了因接收头的外形不同而引脚的区别。

红外接收电路设计

红外接收电路设计

[光

Spectrum ]
b. Noise 频 系 Noise 在R/M上使用可以遮断可见光的光学滤波。 使用High Frequency(30KHz ~ 56.9KHz) Carrier Modulation 在Pre-Amp Chip上,使用 I-V Stage 可变impedance及低频噪声折断滤波器。
Receiver Module Transmitter Vcc Vout GND C R Vcc Rp µ-com GND
8
REMOCON
c. 由于Vcc line Ripple Noise而没有输出信号的事例 - Set 區 : 卫星接收器的机顶盒。 - Noise Source : 在前面板的显示使用的七段码现使用脉冲驱动开关电路的噪声流入到 R/M的 Vcc Line上.. Vcc line noise 觀 R/M Output 觀 – Transmitter signal
[ incandescent lamp & Halogenlamp ]
R球

- Electronic Ballast ]
* channel 構 - ch-1 : Lamp ˘ - ch-M : spectrum * Modulation = - 120 Hz *} ¯ - Main : 47.0KHz
Vcc line Noise signal Noise signal
= 120Hz
R/M Output
② EMI Noise
a. Noise Source - TV CRT 的 b. Noise - 应用可以遮断 以及其他周边设备放射的 .
的金属屏蔽设计, 即可简单的路掉电磁波噪声. 整机厂商的IQC or PCB Ass’y 检查时,必须将金属屏蔽外壳和GND相连。 如果不接地,可能会使遥控距离变短。

数字系统课程设计 红外线遥控接收器

数字系统课程设计 红外线遥控接收器

数字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第一部分设计题目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及要求如下:一、设计题目红外线遥控接收器二、设计步骤1、EDA实验板组装调试参照提供的EDA实验板电路原理图、PCB图以及元器件清单进行电路板的组装。

电路板组装完成后,编写三个小程序进行电路板测试。

2、红外遥控系统的设计(1)发射编码部分使用指定的元器件在万用板上完成红外遥控器的制作。

(2)接收解码部分接收解码用VHDL语言编写程序,在EDA实验板上实现解码。

二、功能要求1、将一体化红外接收解调器的输出信号解码(12个单击键、6个连续键,单击键编号为7-18,连续键编码为1-6),在EDA实验板上用七段数码管显示出来。

2、当按下遥控器1—6号连续键时,在EDA实验板上用发光二极管点亮作为连续键按下的指示,要求遥控器上连续键接下时指示灯点亮,直到松开按键时才熄灭,用于区别单击键。

3、EDA实验板上设置四个按键,其功能等同于遥控器上的1—4号按键,当按下此四个按键时七段数码管分别对应显示“1”、“2”、“3”、“4”。

4、每当接收到有效按键时,蜂鸣器会发出提示音。

第二部分设计分析本次课程设计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路设计及电路焊接,二是程序的设计及编写。

电路部分,根据题目要求,要做到红外发送,显然整个电路系统要分为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两个电路,分别做到红外的编码发射和译码接受,再在接收板上显示接受到的红外信号。

另外还包括一个从电脑下载程序到芯片上的下载线电路。

一、红外发射电路本次课程设计的红外遥控器由红外遥控专用芯片PT2248作为编码及发送部分,PT2248最大可用作18路红外遥控系统的编码,其内部己集成了38kHz的红外载波振荡及相应的数字脉码调制电路,只需外接3×6的矩阵式按键、红外发光二极管及其驱动电路等少量元器件便可完成编码发送的功能。

由PT2248和少量外围元件组成的红外遥控发射电路如下图所示芯片的发送指令由12位码组成,其中C1~C3是用户码,可用来确定不同的模式。

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

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

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Donna 发表于2006-5-12 10:08:00光谱位于红色光之外,波长为0.76~1.5μm,比红色光的波长还长,这样的光被称为红外线。

红外遥控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控制系统,红外遥控具有抗干扰,电路简单,编码及解码容易,功耗小,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几乎所有的视频和音频设备都支持这种控制方式。

一、红外遥控系统结构红外遥控系统主要分为调制、发射和接收三部分,如图1 所示:图1 红外遥控系统1.调制红外遥控发射数据时采用调制的方式,即把数据和一定频率的载波进行“与”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和降低电源功耗。

调制载波频率一般在30khz到60khz之间,大多数使用的是38kHz,占空比1/3的方波,如图2所示,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图2 载波波形1.发射系统目前有很多种芯片可以实现红外发射,可以根据选择发出不同种类的编码。

由于发射系统一般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芯片的功耗要很低,芯片大多都设计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按键按下时才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功耗芯片所用的晶振应该有足够的耐物理撞击能力,不能选用普通的石英晶体,一般是选用陶瓷共鸣器,陶瓷共鸣器准确性没有石英晶体高,但通常一点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红外线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去,红外发光二极管内部材料和普通发光二极管不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图3a 简单驱动电路图3b 射击输出驱动电路如图3a和图3b是LED的驱动电路,图3a是最简单电路,选用元件时要注意三极管的开关速度要快,还要考虑到LED的正向电流和反向漏电流,一般流过LED的最大正向电流为100mA,电流越大,其发射的波形强度越大。

图3a电路有一点缺陷,当电池电压下降时,流过LED的电流会降低,发射波形强度降低,遥控距离就会变小。

单片机红外接受发送实验报告

单片机红外接受发送实验报告

单片机红外发射与接收实验报告指导老师:报告人:一·实验选题:基于单片机的红外发射与接收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

发射载频:38KHz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2m二·系统概述方案设计与论证红外遥控收发系统(以下简称红外遥控系统)是指利用红外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以实现远距离控制的装置。

从实际系统的硬件结构看,红外遥控系统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其中发射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输入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接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输出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设计选题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

其中,发射载波 38KHz,电源 5V/0.2A 5V/0.1A,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 2m,传输速率 27bit/s,反应时间 2ms。

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功能或使用载波发生器(用于产生载波的芯片)均可产生 38KHz 的发射载波。

单片机系统可以直接由 5V/0.1A 的电源供电,也可以通过三端稳压芯片由 9V/0.2A 电源供电。

采用工业级单片机可以工作在-40℃--+85℃。

为保证接收范围达到 2m,在发射载频恒为 38KHz 的前提下,应采用电流放大电路使红外发射管发射功率足够大。

传输速率和反应时间取决于所使用的编码芯片或程序的执行效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实现设计任务并满足设计指标,应采用工业级单片机,由电流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射管。

将针对设计任务提出两种设计方案。

三·程序功能将程序编译通过并下载成功后,两个板上的红外光电器件都要套上黑色遮光罩,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测距实验:手持1号板和2号板,两管相对,慢慢拉远或移近两管的距离,观察LED的读数变化。

阻断实验:可请另一人协助,将一张纸或其他障碍物放在两管之间再拿开,会看到读数有大幅度的变化。

反射实验:将1号和2号实验板并排拿在手中,并形成一个小夹角,向一张白纸移动观察读数变化。

红外感应灯电路设计及原理

红外感应灯电路设计及原理

红外感应灯电路设计及原理1、电路主要光学元件(1)光敏电阻的应用光敏电阻又称光导管, 它几乎都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电器件。

光敏电阻没有极性, 是一个电阻器件。

制作光敏电阻的材料一般是金属硫化物和金属硒化物,通常采用涂敷、喷涂等方法,在陶瓷基片上涂上半导体薄膜,经烧结而成。

光敏电阻的结构:在底板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薄的半导体物质,称为光导层。

半导体的两端装有金属电极与引出线端相连接,通过引出线端接入电路。

为了防止周围介质的影响,在半导体光敏层上覆盖了一层漆膜,漆膜的成分应使它在光敏层最敏感的波长范围内透射率最大。

为了提高灵敏度,光敏电阻的电极一般采用梳状图案,光敏电阻结构,光敏电阻电极,光敏电阻接线图光敏电阻工作原理--内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本征半导体上,材料中的价带电子吸收了光子能量跃迁到导带,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增强了导电性能,使阻值降低。

光照停止,电子空穴对又复合,阻值恢复。

亮电阻很小,暗电阻很大。

要使价带电电子跃迁到导带,入射光子的能量满足刚好发生内光电效应的临界波长。

常用的光敏电阻器是硫化镉光敏电阻器,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光敏电阻器的阻值随入射光线(可见光)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在黑暗条件下,它的阻值(暗阻)可达1-10MΩ;在强光条件(100LX)下,它阻值(亮阻)仅有几百至数千欧姆。

光敏电阻器对光的敏感性(即光谱特性)与人眼对可见光(0.4-0.76um)的响应很接近,只要人眼可感受的光,都会引起它的阻值变化。

本电路采用MG42型CdS光敏电阻,CdS光敏电阻属半导体光敏器件,产品经受强化老练实验,除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光谱特性好等特点外,在高温、多湿的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其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合于将其用于各种环境,MG42型光敏电阻与其它型号相比具有:工作电压和额定功率比较低的特点,其亮、暗电阻也适合于本照明电路的需要,所以在设计时选择了这个型号。

(2)可控硅元件的工作原理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其等效图解如图1所示图1可控硅等效图解图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个系统主要是由电源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 LED 显示 电路等部分组成。 系统硬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红外数据发射电路, 键盘采用普 通按键键盘,按键统一接在单片机 P1 口。整体设计思路为:根据扫描到不同的 按键值对发射脉冲编码赋值后 AT89C52 将按照数据处理要求从 P3.4 输出控制 脉冲与 T0 产生的 8KHz 的载波(周期是 26us )进行调制,经 PNP 三极管对信 号放大驱动红外发光管将控制信号发送出去。 红外数据接收则是采用 IRLINK 一 体化红外接收头,内部集成红外接收、数据采集、解码的功能,只要在接收 端 INT0 检测头信号低电平的到来, 就可完成对整个串行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出当 前控制指令的功能。然后根据所得的指令去操作相应的用电器件工作,如图 2.1 所示。
(如图 1.1 )。
第 1.2 节 设计方案思路 本设计主控芯片采用目前比较通用的 AT89C52 单片机。 此类单片机的运 算能力强, 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 市场上比较多见, 价格便宜且技术比较成 熟容易实现。 红外传输利用载波对信号进行调制从而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光波干扰 , 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由单片机 AT89C52 定时器 T0 产生周期性的 26.3 的矩形脉 冲, 即每隔 13us ,定时器 T0 产生中断输出一个相反的信号使输出端产生周期 的 38KHz 脉冲信号。再由单片机将键盘信息及系统识别码等数据调制在红外载 波上经红外发射头发射出去。 接收方由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实现对接收信号的放大 解调并还原为数据流,经由单片机解码后对相关 IO 口进行操作。
第1章 概 述
第1.1 节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概述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 人们生活水平也是日益提高, 为了减 少人们的工作量,所以对各种家用电器、 电子器件的非人工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这种情况, 设计出一种集成度比较高的控制体系是必然的。 现代科技的飞速 发展在许多危险、不可近场合也对远程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设计主要研究并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红外发射及接收系统, 实现对八 路开关的隔离控制并对工作状态设备计数。 控制系统主要是由 AT89C52 单片机、 电源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 LED 显示电路等部分组成,应用红 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 /解码专业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 控制操作。 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 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 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出脚。 根据发射端调制载波的不同应选用相应解调频率 的接收头。单片机编码发射遥控信号经红外接收处理传送给单片机, 单片机根据 不同的信息码控制 LED 发光二极管各个状态,并完成相应的状态指示
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 尽管他的大部分功 能集成在一块小芯片上,但是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 CPU 、内存、内部和外部总线系统,目前大部分还会具有外存。同时集成诸如 通讯接口、 定时器,实时时钟等外围设备。 而现在最强大的单片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甚至可以 将声音、图像、网络、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单片机的集成度很高,它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 化、使用方便等突出特点,尤其耗电少,又可使供电电源体积小、质量轻。所以 特别适用于“电脑型产品” ,它的应用已深入到工业、农业、国防、科研、教育 以及日常生活用品 (家电、 玩具)等各种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 机的踪迹。 单片机特别适合把它做到产品的内部, 取代部分老式机械、 电子零件 或元器件。可使产品缩小体积,增强功能,实现不同程度的智能化。
红外线是一种光线, 具有普通光的性质, 可以以光速直线传播, 强度可调, 可以通过光学透镜聚焦, 可以被不透明物体遮挡等等。 特别制造的半导体发光二 极管,可以发出特定波长(通常是近红外)的红外线, 通过控制二极管的电流可 以很方便地改变红外线的强度, 达到调制的目的, 因此,在现代电子工程应用中, 红外线常常被用做近距离视线范围内的通讯载波,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家电遥控 器。使用红外线做信号载波的优点很多:成本低、传播范围和方向可以控制、不 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也不受干扰等等。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技术领域中。
第 1.1 节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概述 .................... 4 第 1.2 节 设计方案思路 ................................................. 5 第 1.3 节 研发方向和技术关键 ...................................... 5 第 1.4 节 主要技术指标 ................................................. 6 第 2 章 总体设计 .................................................................... 6 第 2.1 节 红外遥控发射部分 .......................................... 7 第 2.2 节 红外遥控接收部分 .......................................... 8 第 2.3 节 红外编码标准 ................................................. 9 第 3 章 硬件设计 .....................................................................11 第 3.1 节 主控芯片 AT89C52..........................................11 第 3.2 功能概述 ................................................................ 12 第 3.3 节 复位电路 ......................................................... 14 第 3.4 节 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16 第 4 章 软件设计 .................................................................... 17 第 4.1 节 总体方案 ......................................................... 17 第五章 仿真与调试 .................................................................. 18 结 论 ..................................................................................... 19 附录 程序代码 ......................................................................... 20
前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 入,同时也带动传统的控制、 检测等工作日益更新。 传统的遥控器大多采用无线 电遥控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 红外线遥控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红外遥控也逐步 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通信和遥控手段。 为了方便实用, 传统的家庭电器逐渐 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有害环境下, 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红外线是一种光线, 具有普通光的性质, 可以以光速直线传播, 强度可调, 可以通过光学透镜聚焦, 可以被不透明物体遮挡等等。 特别制造的半导体发光二 极管,可以发出特定波长(通常是近红外)的红外线, 通过控制二极管的电流可 以很方便的改变红外线的强度, 以达到调制的目的, 因此,在现代电子工程应用 中,红外线常常被用做近距离视线范围内的通讯载波。
红外线的光谱位于红色光之外, 波长是 0.76 ~1.5μm,比红光的波长还 长。红外遥控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控制方式, 红外遥控具有抗干扰, 电路简单, 容易编码和解码, 功耗小, 成本低的优点。红外遥控几乎适用所有家 电的控制。红外遥控是以调制的方式发射数据, 就是把数据和一定频率的载波进 行“与”操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又可以降低电源功耗。目前有很多种芯 片可以实现红外发射, 可以根据选择发出不同种类的编码。 由于发射系统一般用 电池供电,这就要求芯片的功耗要很低,芯片大多都设计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 当有按键按下时才工作, 这样可以降低功耗芯片所用的晶振应该有足够的耐物理 撞击能力。 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 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 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出脚。 根据发射端调制载波的不同应选用相应解调频率 的接收头。 红外接收头内部放大器的增益很大, 很容易引起干扰, 因此在接收头 的供电脚上须加上滤波电容,一般在 22uf 以上。
第 1.3 节 研发方向和技术关键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当前数字系统的设计正朝着速度快、 容量大、 体积 重量轻的方向发展。 在其推动下, 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有 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 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1)合理设计硬件电路,使各模块功能协调; (2)红外发射信号的脉冲波形; (3)红外发射信号的编解码; (4)单片机对 IO 口的操作;
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 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 由于其无法穿 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电路 调试简单, 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 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 编解码 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 红外遥控虽然被广泛应用, 但各产商的遥控器不能相互 兼容。当今市场上的红外线遥控装置一般采用专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 但编程灵活性较低,且产品多相互绑定,不能复用,故应用范围有限。而本文采 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 遥控装置将同时具有编程灵活、 控制范围广、 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因此采用单片机的红外遥 控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