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器电路(接收电路)
空调遥控器接收电路原理及维修方法-设计应用

空调遥控器接收电路原理及维修方法-设计应用在空调整机上,常用到遥控接收电路接收遥控信号,下面根据常用遥控接收电路介绍其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1、工作原理简介遥控接收头REC1内部含光敏元件,通过接收窗口接收某一频率范围的红外线。
当光敏元件接收到相应频率的红外线,产生电流,经I-V电路转换为电压,滤波后,经比较器输出脉冲电压,再经内部三极管电平转换,输出脉冲信号送主芯片处理。
遥控接收头对光信号的敏感区由于开窗位置不同有所不同,且不同角度和距离其接收效果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光源与遥控接收头接收面角度越接近直角,接收效果越好。
接收距离一般大于7米。
2、各元器件作用及注意事项2.1、遥控接收头REC1实现光电转换,将确定波长的光信号转换为可检测的电信号,因此又叫光电转换器;美的目前选用VISHY(德律风根)HS0038A2两种规格,对应的发射管(遥控器)发射波长一般要求为If=20mA,峰值波长940nm。
由于接收头接受的是红外光波,因此其周围的光源、热源,节能灯、日光灯及发射相近频率的电视机遥控器等都有可能干扰空调器的正常工作。
2.2、限流电阻R19限制输入遥控接收头的电流; 2.3、电解电容E7稳定遥控接收头输入电压;2.4、瓷片电容C11滤除电源高频干扰;2.5、R20和C10组成滤波电路,对输入芯片信号进行滤波。
该电路容易出问题的是C10、C11电容和HS0038A2接收头,原因是受潮后产生微短路,导致接收失灵。
解决办法很简单-吹干或换板。
空调遥控接收头如何检测及更换同型号的怎么拆怎么接,其他的拆机件或通用型就要测量区分脚位了。
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用指针式万用表(数字表不适用)电阻挡R*100),先测量确定接地脚,一般接地脚与屏蔽外壳是相通的,余下的两只脚假设为a和b,然后用黑表笔搭接地脚,用红表笔去测a或b脚的阻值,读数分别约为6kΩ和8kΩ(有的接收头相差在1kΩ左右);调换表笔,红表笔接地,黑表笔测a和b脚,读数分别约为20kΩ和40kΩ。
(整理)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

图2-2 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副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
红外监测二极管监测到红外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器和限幅器,限幅器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
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30khz到60khz的负载波,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信号波形。
注意输出的高低电平和发射端是反相的。
图2-3为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
在发射部分设计一个38kHz的载波,在发射数据(全码)为高电平时输出载波,发射数据(全码)为低电平时输出低电平,二者实现了逻辑与的关系,得到的信号(红外发射)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向空间发射红外线。
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信号后,解码出与发射数据(全码)逻辑相反的数据。
图2-3 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3系统硬件设计3.2红外遥控单元本设计中作为发射部分使用的遥控器为M5046AP机芯的电视机遥控器。
电视机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收发原理,即遥控器前端侧面的红外发射管发射出红外信号,电路板上红外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送到单片机内部,经译码后变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实现定时、遥控风扇的功能。
红外遥控器的内部关键电路和接收管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3.3单片机控制单元本设计以AT89S51单片机为主控器,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如图3-2所示。
单片机的P1.2-P1.4口用于控制风扇的3个档次,设计中用继电器来模拟风扇换挡开关;P1.6和P1.7引脚控制时钟电路;P2口作为液晶显示的8位数据线;P3.0和P3.1口控制风扇工作状态指示灯,分为手动和自动2个状态;P3.2中断0用于接收红外遥控编码信号;P3.4接收温度数据;P3.5-P3.7三个引脚分别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端。
图3-2为单片机控制电路。
图3-23.4时钟单元3.4.1DS1307简介种低功耗、BCD码的8引脚实时时钟芯片。
红外接收电路设计

[光
的
Spectrum ]
b. Noise 频 系 Noise 在R/M上使用可以遮断可见光的光学滤波。 使用High Frequency(30KHz ~ 56.9KHz) Carrier Modulation 在Pre-Amp Chip上,使用 I-V Stage 可变impedance及低频噪声折断滤波器。
Receiver Module Transmitter Vcc Vout GND C R Vcc Rp µ-com GND
8
REMOCON
c. 由于Vcc line Ripple Noise而没有输出信号的事例 - Set 區 : 卫星接收器的机顶盒。 - Noise Source : 在前面板的显示使用的七段码现使用脉冲驱动开关电路的噪声流入到 R/M的 Vcc Line上.. Vcc line noise 觀 R/M Output 觀 – Transmitter signal
[ incandescent lamp & Halogenlamp ]
R球
光
- Electronic Ballast ]
* channel 構 - ch-1 : Lamp ˘ - ch-M : spectrum * Modulation = - 120 Hz *} ¯ - Main : 47.0KHz
Vcc line Noise signal Noise signal
= 120Hz
R/M Output
② EMI Noise
a. Noise Source - TV CRT 的 b. Noise - 应用可以遮断 以及其他周边设备放射的 .
的金属屏蔽设计, 即可简单的路掉电磁波噪声. 整机厂商的IQC or PCB Ass’y 检查时,必须将金属屏蔽外壳和GND相连。 如果不接地,可能会使遥控距离变短。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红外遥控器的硬件电路红外遥控发射器由键盘矩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激励器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
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通常是四位单片机)是发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内部由振荡电路、定时电路、扫描信号发生器、键输入编码、指令译码器、用户码转换器、数码调制电路以及缓冲放大器等组成。
它能产生键位扫描脉冲信号,并能译出按键的键码,再经遥控指令编码器得到某键位的遥控指令(遥控编码脉冲),由38KHZ的载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载有遥控指令的调制信号激励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遥控信号。
红外遥控器发射硬件图当按下某个键时,发送电路就产生对应的编码,经过调制后,在输出端产生串行编码的脉冲。
这些脉冲经过驱动电路后由红外二极管发射出去。
当接收端接收到光信号后,先经过光放大器再经过专用解码芯片将其还原(解调)为串行编码脉冲,然后由接收电路按照编码解码的协议转换为相应的控制电平,最后由执行电路驱动开关等完成要求的操作。
遥控器里面是一个键盘编码器,每个按键对应一个编码,在把编码调制到一个高频信号上,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发射的功率损耗;再把调制好的信号送给红外发光管把信号发送出去。
接收过程恰好与此相反,首先由红外接收管收到微弱的信号,经放大后解解调(把高频载波去掉),再进行解码,就可得到遥控器发过来的数据。
红外遥控器的红外编码遥控系统中传输的数据是一串编码脉冲,也就是一组连续的串行二进制码,只是该脉冲是用调制过的载波表示的。
对于一般的遥控系统,此串行码由红外接收头解调后,作为微控制器的遥控输入信号,由其内部CPU完成对遥控指令的解码,设计人员通常利用红外编码解码专用芯片或者单片机研制各种红外遥控系统,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遥控。
目前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的编码方式并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只是各芯片厂商事实上的标准,在自己的遥控器中使用自己指定的标准。
但由于早期的生产遥控芯片的厂家较少,主要集中在欧洲和日本,他们所使用的编码标准成为后续很多厂家遵循或者模仿的标准,也就是说很多厂家生产出自己的遥控器,但只是在脉冲宽度、数据位的个数上有一些变化,在整个码型结构上还是遵循的老厂家的标准。
51单片机设计的红外线遥控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51单片机设计的红外线遥控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你家里是否有一个电视机遥控器或者空调机遥控器呢?你是否也想让它遥控其他的电器甚至让它遥控您的电脑呢?那好,跟我一起做这个“红外遥控解码器”。
该小制作所需要的元件很少:单片机TA89C2051一只,RS232接口电平与TTL电平转换心片MAX232CPE 一只,红外接收管一只,晶振11.0592MHz,电解电容10uF4只,10uF 一只,电阻1K1个,300欧姆左右1个,瓷片电容30P2个。
发光二极管8个。
价钱不足20元。
电路图及原理:主控制单元是单片机AT89C2051,中断口INT0跟红外接受管U1相连,接收红外信号的脉冲,8个发光二极管作为显示解码输出(也可以用来扩展接其他控制电路),U3是跟电脑串行口RS232相连时的电平转换心片,9、10脚分别与单片机的1、2脚相连,(1脚为串行接收,2脚为串行发送),MAX232CPE的7、8脚分别接电脑串行口的2(接收)脚、3(发送脚)。
晶振采用11.0592MHz,这样才能使得通讯的波特率达到9600b/s,电脑一般默认值是9600b/s、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
电路就这么简单了,现在分析具体的编程过程吧。
如图所示,panasonic遥控器的波形是这样的(经过反复测试的结果)。
开始位是以3.6ms低电平然后是3.6ms高电平,然后数据表示形式是0.9ms低电平0.9ms 高电平周期为1.8ms表示“0”,0.9ms低电平2.4ms高电平周期为3.3ms表示“1”,编写程序时,以大于3.4ms小于3.8ms高电平为起始位,以大于2.2ms小于2.7ms高电平表示“1”,大于0.84ms小于1.11ms高电平表示“0”。
因此,我们主要用单片机测量高电平的长短来确定是“1”还是“0”即可。
定时器0的工作方式设置为方式1:mov tmod,#09h,这样设置定时器0即是把GATE置1,16位计数器,最大计数值为2的16次方个机器周期,此方式由外中断INT0控制,即INT0为高时才允许计数器计数。
红外接收程序讲解

红外接收程序讲解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红外接收程序讲解1、红外遥控系统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
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下面,我们将使用下面两种设备:另外,使用51单片机进行解码。
2、原理图从原理图看出,IR的data脚与51的PD2相连。
2、红外发射原理要对红外遥控器所发的信号进行解码,必须先理解这些信号。
a) 波形首先来看看,当我们按下遥控器时,红外发射器是发送了一个什么样的信号波形,如下图:由上图所示,当一个键按下超过22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由位置1所示)。
如果键按下超过108ms仍未松开,接下来发射的代码(连发代码由位置3所示)将仅由起始码(9ms)和结束码()组成。
下面把位置1的波形放大:由位置1的波形得知,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低8位地址码(用户编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用户编码)(9ms~18ms),8位数据码(键值数据码)(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键值数据码反码)(9ms~18ms)组成。
b) 编码格式遥控器发射的信号由一串0和1的二进制代码组成.不同的芯片对0和1的编码有所不同。
通常有曼彻斯特编码和脉冲宽度编码。
XS-091遥控板的0和1采用PWM方法编码,即脉冲宽度调制。
下图为一个发射波形对应的编码方法:放大0和1的波形如下图:这种编码具有以下特征:以脉宽为、间隔、周期为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间隔、周期为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
3、红外接收原理a) 波形红外接收头将38K载波信号过虑,接收到的波形刚好与发射波形相反:放大,位定义0和位定义1波形如下:4、解码原理及算法注:代码宽度算法:16位地址码的最短宽度:×16=18ms 16位地址码的最长宽度:×16=36ms可以得知8位数据代码及其8位反代码的宽度和不变:(+)×8=27ms所有32位代码的宽度为(18ms+27ms)~(36ms+27ms)对于红外线遥控对于很多电子爱好者来讲,都感觉到非常神奇,看不到,摸不着,但能实现无线遥控,其实控制的关键就是我们要用单片机芯片来识别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红外光信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解码。
BA8206BA4L_红外遥控电风扇电路

本文介绍一种全功能红外遥控的电风扇电路,有正常风、自然风、睡眠风三种功能,控制自动摇头、0?5~7?5 小时的定时关闭功能,并且还有一个独立的夜间微光照明灯,制作
容易,使用很方便。 电路原理:接收电路如图 1,从电路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核心部件就是一个具有红外接收放大、解码、自动控制、手动操作、LED 发光管工作状态指 示、定时关机指示设定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使得该电路外围元件较少,且十分简单、安装方便。220?经 F、D1、R1、R2 降压限流。由 D2、D3、C2、D4 稳压形成+5V 的直流提 供给 IC1(BA8206)的脚、脚和红外接收头(AX889W)。红外接收头的 2 脚将红外接收头的信号输送到 IC1 的 2 脚,经解码后去控制各种动作。每次功能的操作都由 HD(?22mm 压 电蜂鸣片)发出声响以提醒操作。印刷电路板如图 2(本文从略)。 操作说明:A1~A5 分别为接收板上的手动微型轻触开关,A1 为关机开关,它能切断风扇功能、摇头和已经 设定的 0?5~7?5 小时关机时间,并能记忆关机前的运行方式,但定时方式和睡眠方式不被记忆,不能控制彩灯的开、关。A2 为定时关机的设定开关,每按动一次可分别设定 0?5、 1、2、4 小时的累计定时,并由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指示时间的进度,最大可设定为 7?5 小时。A3 为开机和风扇速度调整开关。A4 为风扇摇头开关。A5 为彩灯开关,它的开、 关是不受 A3 开关控制而独立操作的。 红外遥控器:电路原理图见图 3,它是一个由编码器(BA5104)和红外发射电路组成的。经对应开关发出的遥控指令,由脚输出到 Q1 经放大后驱动 D1 发出经编码后的红外遥控信号。遥控器上由六个键组成,除了接收电路板上的五个控制功能键外,另增加了一个风类键,按该键即可改变风扇由正常风-自然 风-睡眠风-正常风的方式循环(在接收板上是没有风类键的,如果需要增加,可在 IC1 的第 6 脚与 A1、A2、A3 的公共端之间接入一开关,以实现手动操作改变风类方式),由 于遥控器采用 7 号电池使得体积较小,印刷板图见图 4(本文从略)。 电路的安装及检修:接收电路印刷电路板见图 2(本文从略),元件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F 为 1A 的 保险,不可省略。(2)R2 和 R3 的功率应不小于 3W,安装位置应远离其它元件并使其悬空,以确保其散热空间。(3)A1~A5 应采用小型轻触开关。(4)Q1~Q5 采用双向可控硅 1A/400V 就可以。(5)其它电阻、电容可用小功率的,按电路参数即可。(6)应注意红外接收头的窗口保持足够的接收空间。 在接收电路中易损件主要是 F、R2 和 R3、D1、D4、C5、 Q1~Q4,一旦发生风扇线圈短路或转子卡死,就可能烧毁这些元件。当遥控功能失效时,应首先检查 F 是否烧坏,操作接收板上的 A1~A5 是否起作用,其次就应检查 IC1 第和 脚之间是否为+5V,如果不对则检查 C1、C2 是否击穿,测量 D2、D3 的两端是否为 3?3V 或被击穿,红外接收头(DY1)是否有输出等,一般情况下最易损坏,一旦发射遥控距离变短或失灵时,应首先检查电池是否用完,其次再检查 D1、Q1、C1、C2、C3、Z1 等。
红外遥控开关

红外遥控开关 如图所示为红外遥控开关,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构成。
图S)是红外发射器电路图。
按下AN 后,Ie(NE555)自激多谐振荡器振荡产生35kHz 高频信号,从3脚输出去驱动红外发光管TLN104发射红外信号。
采用两只管串联是为增大红外光强度和发射半径。
调节W 可改变红外光频率,使它落在接收器的选频范围内。
图(b)是红外接收器电路图。
红外接收管TLP104接收到红外发射器的红外信号 时,经ICI 放大、调谐等处理后
从1脚输出加至IC2的输入端,再经放大等处理后从8脚输出去触发SCR 导通或截止。
当接收器每收到一次发射
信号时,IC2的8脚输出状态就翻转一次,即从低电乎翻转为高电平,或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所以每按动一次AN,SCR 改变一次状态就实现了开、关的功能。
IC
NE655
27 33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18周-19周目录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选题及要求 (1)1.2、原理与方案 (1)1.2.1、红外线与红外接收二极管 (1)1.2.2、红外接收电路 (1)1.2.3、电源电路 (3)1.2.4、红外接收总电路 (3)1.2.5、元器件的选择 (4)1.2.3方案确定 (4)2、总电路图,印刷图及相关说明 (5)2.1、原理图 (5)2.2、清单图 (5)2.3、PCB (6)2.4、PCB三维图 (6)2.5、PCB板3D显示图 (7)3、计算机仿真及相关说明 (9)3.1、仿真电路图 (9)3.2、仿真过程 (9)4、电路制作与调试 (11)4.1、元件确定 (11)4.2、元件检测 (11)4.3、仪表仪器 (11)4.4、电路板制作 (11)4.5、电路板调试 (13)4.6、调试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15)5、心得体会 (16)6、参考文献 (17)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也随之进入千家万户,一些家用电器开关在使用的时候非常麻烦,为了方便大家使用,现在社会上也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控制开关,其中包括红外遥控开关,红外遥控是目前家用电器中用的较多的遥控方式。
红外遥控有以下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以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的干扰;2、电路调试简单,操作简单;3、成本低,符合大众消费观念。
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等诸多有点,红外遥控已经广泛应用于彩色电视机、DVD、空调、组合音响等各种家用电器上。
基于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原理,我们小组设计了一款简易红外遥控电路,通过这个设计,不仅可以明白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还能在之后自己DIY红外遥控开关。
相信通过这个设计也能让其他人对红外遥控开关的工作原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1.1、选题及要求这次课程设计,我们选择的是红外遥控接收电路,发射电路由班上另一组同学选择,所以在调试的过程中,需要两个小组一起配合。
出于对接收电路调试的需要,我们也对红外发射电路有了简单的了解,同时也根据原理制作了一个与发射小组功能一样的发射电路。
根据接收原理,我们对接收电路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同时也制作了简易红外接收电路。
课设电路要求如下:1、要求与发射电路使用配对的接收器件。
2、电路接收到信号后,驱动继电器吸合,将负载电路电源接通。
1.2原理与方案1.2.1红外线与红外接收接收二极管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纳米(nm)至1毫米(m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我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利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加上载波制作的发射电路可以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信号。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1.2.2、红外接收电路根据红外光与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原理,可以制作简易的红外接收电路。
此红外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LED3,电阻R2、R3、R4、R5、R6,发光二极管LED1,保护二极管D1,三极管Q1,继电器K1组成。
接收管LED3接收光照而产生光电流,照度一定时能可等效成恒流源,使三极管导通。
接收电路图如下:继电器的拨动电压为3.75V,释放电压为0.5V。
当三极管导通时,B,E极之间电压约为0.7V,继电器两端电压大于3.75V,继电器动作。
当无光照时,红外接收管截止,三极管截止。
有很小的电流经过继电器,其电压小于0.5V,继电器释放。
继电器内部具有线圈的结构,所以它在断电时会产生电压过大的反向电动势,会击穿继电器的驱动三极管T2,为此要在继电器驱动电路中设计二极管保护电路,以保护继电器驱动三极管T2。
接收电路LED2为模拟负载,根据LED工作电流与电压选择300欧姆电阻R6限流。
此LED可检测电路是否能对继电器产生控制,起控制指示作用,若LED2发光,则表示已达到红外接收控制效果,反之则需要继续调试,直至达到效果为止。
电路工作原理框图:1.2.3、电路电源接收电路采用镍镉可充电电池供电,电池电压为7.2V,电池电压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浮动,同时接收电路所需电压为标准的5V直流,所以采用LM7805三端稳压电源。
同时采用C1,C2,C3,C4滤波,使输入与输出的直流电更平滑。
7805稳压电路如下:1.2.4、红外接收总电路1.2.5、元器件的选择在multisim里生成的元件清单如下其中,LED3为红外接收二极管,LED1,LED2分别为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
K1为5V继电器,三极管Q1选用2SC1815或S9013。
5V稳压管选用LM7805。
J1选用小型单刀单掷开关。
1.3、方案确定结合计算及参考资料,确定最终电路图如下:2.总体电路图,印刷板图及相关说明2.1、原理图以下是用Altium Designer 10软件完成的原理图:2.2、清单图电路图画完之后进行ERC检查,再生成元件清单.对每个元件进行封装,每个元件的元件名.大小值及封装和描述如下:2.3、PCB图如此之后,再生成网络表,在新建的PCB板下导入网络表.设置接线规则,将元件排列好,再进行布线,因为电路比较简单,所以只用单层不限即可完成。
下面就是生成的PCB板:PCB制板可以再学校实验室完成,也可以发到工厂进行PCB制版。
2.4.PCB三维图运用altium designer软件,可查看PCB板3维图。
PCB板三维图如下:2.4.1、正面三维图:2.4.2、背面三维图:2.5、PCB板3D显示图运用altium designer还可以显示电路板3D仿真图,可提前知道电路做好后的样子。
下面是电路板3D显示图:2.5.1、PCB正面3D图:2.5.2、斜面3D仿真图:2.5.3、背面3D仿真图:3.计算机仿真及相关说明3.1.仿真电路图本设计仿真用的软件是Multisim10软件,这个软件非常人性化,使用操作很方便。
此外,它的功能比较强大,基本可找到所有常见的元件,仿真效果也非常不错。
我们从Multisim10软件中找到各元器件连成电路。
同时,由于软件不能模拟红外发射接收过程,根据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电路解调出波形原理,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方波来代替其输出6HZ,占空比69%方波波形,从而达到模拟效果。
仿真电路图如下:3.2仿真过程阐述如图所示,连好仿真电路线路后,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在没按开关J1时,LED2不发光;效果如下图:按下J1,LED2发光效果如下图:仿真结果表明,方案有效,可以使用。
4.电路制作与调试4.1、元件确定本次课题设计涉及的元器件不是很多,元件选择方面,根据原理及参数计算,仿真效果,确定了以下元件:确定好元件后,到库房领取元器件。
4.2. 元件的检测元件使用前,先对元器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定元器件是否能正常工作,元器件检测可用万用表及其它仪表。
4.3. 用到的仪器仪表本设计用到万用表和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
4.4.电路板制作确认元器件没有问题后,可以开制作电路板,电路比较简单,所以没有采用PCB印刷腐蚀或使用雕刻机制板,在实验室直接使用万能板焊接制作。
制作好的红外接收电路板如下图:正面图:背面图:4.5电路板调试在焊接好了之后,接上7.2V电池,也可以直接用直流稳压电源,按下开关J1,结合发射电路一起调试。
接收电路以蓝色LED2发光二极管为模拟负载,接在继电器开关控制端。
调试结果为红外发射电路正常发射红外信号,若蓝色LED2发光,则表示接收电路正常;反之则不正常。
同时,LED1绿色发光指示灯也会在电路产生作用时发光。
调试过程中,在没有按下发射电路开光按钮时,红外接收二极管没有接收到红外信号,电路不驱动继电器工作,LED2蓝色二极管不亮。
未接受到红外光信号时效果图片如下:按下发射电路开光按钮后,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红外信号,电路驱动继电器工作,LED2蓝色二极管发光。
接收到红外光信号后效果图片如下:效果图片1效果图片2效果图片34.6.、调试常见的故障与处理方法在焊接过程,可能会遇到虚焊问题或短路问题,可以用万用表的蜂鸣档检测电路是否正常连通。
同时也可以用万用表检测其他器件是否出问题。
调试过程中,要确定电路的安全性,实用性与稳定性,尽量使作品更接近一个可以运用到生活,对生活有意义的成品。
5.心得体会课程设计是学校安排的很好的一次实践机会,正如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课程设计学到很多东西。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专业学习主要停留在课堂内容,实践方面有很大空缺。
这次课题设计可以做一次很好的补充。
这次课程设计是针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门课程的一次综合设计,这次设计提高了我们运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几个常用专业软件,如Multisim,proteus及altium designer等。
这些软件对我们专业作用很大,通过这次机会,我们也对这几个软件有了进一步的掌握,以前一些不知道用的功能也通过这次课设学会了。
本次课程设计比较开放,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同时,这次设计是两人为一组一起做一个课题,这要求组员要协同努力一起解决出现的题,不懂得问题相互交流,相互提出自己的见地。
总的来说,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我们都收获了比较多,课设旨在理论结合实践,这是一个很好地锻炼机会。
实践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好的态度,需要注意细节,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课设所做的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作品,但这是实践的基础,随着制作经验地增加,终有一天我们会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出能实际运用到生活的电路设备。
到现在,课设算是完成了题目要求,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是实践的结束,我们需要践行时间精神,这种为了方案正确,调试成功忘记时间的精神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参考文献1、课程教材——电路分析基础2、课程教材——模拟电路3、课程教材——数字电路4、课程教材——altium designer软件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