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角的概念的推广2
三年级【数学】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人教A版必修4)2---新编版

例4 判断满足以下条件的角的终边所在的位置: ①sinθ<0 且 tanθ>0
②cosθ<0 且 tanθ<0
③cosθ>0 且 sinθ<0 ④cosθ≤0 且 tanθ≥0
(1). 若sinα=1/3,且α的终边经过点p(—1,y), 则α是第几象限的角?并求cosα,tanα的值。
y 2 ,r 3 2
3、
(1)求函数y
1
1 sin
x
的定义域。
解:∵1+sinx≠0, ∴ sinx≠-1
即角x的终边不能在y轴的负半轴上。
∴
x 2k 3
2
,k∈Z,
故函数的定义域是
{x|x∈R,且
x 2k
3
2
,k∈Z}
(2)求 y cos x tan x 的定义域.
(3)求 y sin x lg cos x 的定义域.
r x2 y2
三角函数
定义域
sin
R
cos tan
R
{ k ,(k Z)
}
2
小结
小结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第一象限全为正,二正三切四余弦”
sinx
Tanx cotx
cosx
诱导公式一
sin( k 2 ) sin cos( k 2 ) cos tan( k 2 ) tan
例2.已知角α=
4
3
,分别求sinα,
cosα,tanα.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为圆心,以单
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unit circle).
y
B
AOB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
1
O
x
1 2
人教a版必修4学案:1.1.2弧度制(含答案)

1.1.2 弧度制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1.角的单位制(1)角度制:规定周角的________为1度的角,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2)弧度制:把长度等于__________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记作________. (3)角的弧度数求法:如果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为l ,那么l ,α,r 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_____;这里α的正负由角α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________,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________,零角的弧度数是______.23.我们已经学习过角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请根据“一周角(即360°)的弧度数为2π”这一事实化简上述公式.(设半径为r ,圆心角弧度数为α).对点讲练知识点一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例1 (1)把112°30′化成弧度;(2)把-7π12化成角度.回顾归纳 将角度转化为弧度时,要把带有分、秒的部分化为度之后,牢记π rad =180°即可解.把弧度转化为角度时,直接用弧度数乘以180°π即可.变式训练1 将下列角按要求转化: (1)300°=________rad ;(2)-22°30′=________rad ; (3)8π5=________度.知识点二 利用弧度制表示终边相同的角例2 把下列各角化成2k π+α (0≤α<2π,k ∈Z )的形式,并指出是第几象限角:(1)-1 500°; (2)23π6; (3)-4.回顾归纳 在同一问题中,单位制度要统一.角度制与弧度制不能混用. 变式训练2 将-1 485°化为2k π+α (0≤α<2π,k ∈Z )的形式是________.知识点三 弧长、扇形面积的有关问题例3 已知一扇形的周长为40 cm ,当它的半径和圆心角取什么值时,才能使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回顾归纳 灵活运用扇形弧长公式、面积公式列方程组求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有时运用函数思想、转化思想解决扇形中的有关最值问题,将扇形面积表示为半径的函数,转化为r 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变式训练3 一个扇形的面积为1,周长为4,求圆心角的弧度数.1.角的概念推广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2.解答角度与弧度的互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180°=π rad ”这一关系式.易知:度数×π180rad =弧度数,弧度数×⎝⎛⎭⎫180π°=度数. 3.在弧度制下,扇形的弧长公式及面积公式都得到了简化,具体应用时,要注意角的单位取弧度.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与30°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 )A.⎩⎨⎧⎭⎬⎫α|α=k ·360°+π6,k ∈Z B .{α|α=2k π+30°,k ∈Z } C .{α|α=2k ·360°+30°,k ∈Z }D.⎩⎨⎧⎭⎬⎫α|α=2k π+π6,k ∈Z 2.集合A =⎩⎨⎧⎭⎬⎫α|α=k π+π2,k ∈Z 与集合B ={α|α=2k π±π2,k ∈Z }的关系是( )A .A =B B .A ⊆BC .B ⊆AD .以上都不对3.已知2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2,那么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A .2B .sin 2C.2sin 1D .2sin 1 4.已知集合A ={α|2k π≤α≤(2k +1)π,k ∈Z },B ={α|-4≤α≤4},则A ∩B 等于( ) A .∅B .{α|-4≤α≤π}C .{α|0≤α≤π}D .{α|-4≤α≤-π,或0≤α≤π}5.扇形圆心角为π3,半径长为a ,则扇形内切圆的圆面积与扇形面积之比为( )A .1∶3B .2∶3C .4∶3D .4∶9二、填空题6.若扇形圆心角为216°,弧长为30π,则扇形半径为________.7.若2π<α<4π,且α与-7π6角的终边垂直,则α=________.8.若角α的终边与角π6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α∈(-4π,4π),则α=____________.三、解答题9.用弧度制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x 轴的非负半轴,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内的角的集合(包括边界,如图所示).10. 如右图,已知扇形OAB 的中心角为4,其面积为2 cm 2,求扇形的周长和弦AB 的长.1.1.2 弧度制答案知识梳理1.(1)1360 (2)半径长 1 rad(3)|α|=lr终边的旋转方向 正数 负数 0解 半径为r ,圆心角n °的扇形弧长公式为l =n πr180,扇形面积公式为S 扇=n πr2360.∵l 2πr =|α|2π,∴l =|α|r . ∵S 扇S 圆=S 扇πr 2=|α|2π,∴S 扇=12|α|r 2.∴S 扇=12|α|r 2=12lr .对点讲练例1 解 (1)∵112°30′=112.5°=⎝⎛⎭⎫2252° =2252×π180=5π8. (2)-7π12=-7π12×⎝⎛⎭⎫180π°=-105°.变式训练1 (1)5π3 (2)-π8(3)288例2 解 (1)∵-1 500°=-1 800°+300° =-5×360°+300°.∴-1 500°可化成-10π+5π3,是第四象限角.(2)∵23π6=2π+11π6,∴23π6与11π6终边相同,是第四象限角.(3)∵-4=-2π+(2π-4),∴-4与2π-4终边相同,是第二象限角.变式训练2 -10π+7π4解析 ∵-1 485°=-5×360°+315°,∴-1 485°可以表示为-10π+7π4.例3 解 设扇形的圆心角为θ,半径为r ,弧长为l ,面积为S , 则l +2r =40,∴l =40-2r .∴S =12lr =12×(40-2r )r =20r -r 2=-(r -10)2+100.∴当半径r =10 cm 时,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100 cm 2,此时θ=l r =40-2×1010rad =2 rad.所以当扇形的圆心角为2 rad ,半径为10 cm 时,扇形的面积最大为100 cm 2. 变式训练3 解 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则2R +l =4,∴l =4-2R ,根据扇形面积公式S =12lR ,得1=12(4-2R )·R ,∴R =1,∴l =2,∴α=l R =21=2,即扇形的圆心角为2 rad. 课时作业 1.D 2.A3.C [r =1sin 1,∴l =|α|r =2sin 1.]4.D [集合A 限制了角α终边只能落在x 轴上方或x 轴上.]5.B [设扇形的半径为R ,扇形内切圆半径为r ,则R =r +rsinπ6=r +2r =3r .∴S 内切=πr 2.S 扇形=12αR 2=12×π3×R 2=12×π3×9r 2=32πr 2.∴S 内切∶S 扇形=2∶3.] 6.25解析 216°=216×π180=6π5,l =30π=α·r =6π5r ,∴r =25.7.7π3或10π3解析 -7π6+7π2=14π6=7π3,-7π6+9π2=20π6=10π3. 8.-11π3,-5π3,π3,7π3解析 由题意,角α与π3终边相同,则π3+2π=7π3, π3-2π=-5π3,π3-4π=-11π3. 9.解 (1)⎩⎨⎧⎭⎬⎫α|2k π-π6≤α≤2k π+5π12,k ∈Z .(2)⎩⎨⎧⎭⎬⎫α|2k π-34π≤α≤2k π+3π4,k ∈Z .(3)⎩⎨⎧⎭⎬⎫α|k π+π6≤α≤k π+π2,k ∈Z .10.解 设AB 的长为l ,半径OA =r ,则S 扇形=12lr =2,∴lr =4, ①设扇形的中心角∠AOB 的弧度数为α,则|α|=lr =4,∴l =4r , ② 由①、②解得r =1,l =4.∴扇形的周长为l +2r =6 (cm), 如图作OH ⊥AB 于H ,则AB =2AH =2r sin 2π-42=2r sin(π-2)=2r sin 2(cm).。
高中数学_1.1.1 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B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4《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推广角的概念,引入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象限角的概念,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理解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教学方法可以选为讨论法,通过实际问题,使角的推广变得更为必要,如螺丝扳手紧固螺丝、时针与分针、车轮的旋转等等,都能形成角的概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形成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突出角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作答,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并给以表示,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
【教学目标】1.体会任意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知道象限角的概念;能初步判断出一个角所在的象限。
2. 通过布置课前任务,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动手作图,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通过生活实例的应用,学生感悟数学的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在任意角的相关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审视事物;【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多媒体):1.师:回忆:初中学过的角是如何定义的?生:展示课前预习结果。
共同复习初中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师: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角的范围是0°≤α≤360°,但其仅从图形的形状来定义角,弊端在于“狭隘”。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巩固初中所学的角的知识。
师:初中学过哪些角?它们的大小、范围是多少?生:共同回答。
二、导入新课(多媒体):观看动画,动画中有角产生吗?这些角还是0-360°?师:生活中是否很多实例会不在范围0°≤α≤360°内呢?生:观看动画。
人教版数学必修4第一章1.1.2弧度制课件

(二)弧度制的绝对值公式
完成下列表格,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弧AB的长 OB旋转的方向 AOB 的弧度数 AOB 的度数
r
逆时针方向
2 r 逆时针方向
r
逆时针方向
1
2r
顺时针方向
-2
顺时针方向
未旋转
0
逆时针方向
180
逆时针方向
运用新知
根据度与弧度的换算关系,下表中各特殊角对应 的弧度数分别是多少?
注意:用弧度制表示角时,“弧度”二字或 “rad”通常略去不写,而只写该角所对应的弧 度数.如α=2表示α是2rad的角.
随堂练习: 1.根据条件完成下列度和弧度的转化;
(1)把 - 35 化成弧度;
(2)把 - 弧度化成度; 2.把下列角化成 0 到 2 的角加上 2 k 的形式;
4.在半径为r的圆中,n°的圆心角所对的圆弧长 如何计算?
l 2r n nr
360 180
5. 圆心角的大小是否与圆半径的大小有关?
探究新知
(一)弧度制的概念
讨论:角除了以度为单位,还有分和秒,他们 是六十进制的,计算不方便,角的度量是否也 能用不同的单位制?(类比长度的度量单位)
新知1:弧度制的定义
3.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 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
4.如果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角 所对弧的长为l,
那么,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 l.
r
5.角度制与弧度制换算 :180°=π rad
运用新知
例1按照下列要求,把67°30′化成弧度:
(1)精确值;
(2)精确到0.001的近似值.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 的图象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阅读与思考估计根号下2的值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阅读与思考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 基本不等式2abba+≤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 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 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思考题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思考题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思考题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思考题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思考题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思考题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法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思考题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阅读与思考非欧几何简史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4对称与群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思考题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思考题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思考题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思考题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思考题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思考题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 4-2矩阵与变换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一)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与发现三阶矩阵与三阶行列式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nα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引言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不等式选讲引言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引言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1.一次同余方程2.大衍求一术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论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剩余系和欧拉函数附录二多项式的整除性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引言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选修4-9 风险与决策引言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学习总结报告附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全部教案

第四章三角函数教材:角的概念的推广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过程:一、提出课题:“三角函数”回忆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值来定义的。
相对于现在,我们研究的三角函数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它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各门学科技术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角的概念的推广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于“狭隘”2.讲解:“旋转”形成角(P4)突出“旋转”注意:“顶点”“始边”“终边”“始边”往往合于x轴正半轴3.“正角”与“负角”——这是由旋转的方向所决定的。
记法:角α或α∠可以简记成α4.由于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1︒角有正负之分如:α=210︒β=-150︒γ=-660︒2︒角可以任意大实例:体操动作:旋转2周(360︒×2=720︒)3周(360︒×3=1080︒)3︒还有零角一条射线,没有旋转三、关于“象限角”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讨论角角的顶点合于坐标原点,角的始边合于x轴的正半轴,这样一来,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例如:30︒390︒-330︒是第Ⅰ象限角300︒-60︒是第Ⅳ象限角585︒1180︒是第Ⅲ象限角-2000︒是第Ⅱ象限角等四、关于终边相同的角1.观察:390︒,-330︒角,它们的终边都与30︒角的终边相同2.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0︒到360︒的角与)(Z k k ∈个周角的和 390︒=30︒+360︒ )1(=k-330︒=30︒-360︒ )1(-=k 30︒=30︒+0×360︒)0(=k1470︒=30︒+4×360︒ )4(=k-1770︒=30︒-5×360︒ )5(-=k3.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Z k k S ∈⋅+==,360| αββ即:任何一个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4.例一 (P5 略) 五、小结: 1︒ 角的概念的推广用“旋转”定义角 角的范围的扩大 2︒“象限角”与“终边相同的角” 六、作业: P7 练习1、2、3、4习题1.4 1教材:弧度制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弧度制的定义,学会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并进而建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一一对应关系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全册

(2k+<<2k+
3
2
,
kZ)
第四象限角:
(2k+
3
2
<<2k+2,
kZ
或
2k-
2
<<2k,
kZ
)
②轴线角
x 轴的非负半轴: =k360º(2k)(kZ);
x 轴的非正半轴: =k360º+180º(2k+)(kZ);
y
轴的非负半轴:
=k360º+90º(2k+
2
)(kZ);
y 轴的非正半轴: =k360º+270º(2k+ 32) 或
(1) 2
(2)
3
评析: 在解选择题或填空题时,
如求角所在象限,也可以不讨论k的
几种情况,如图所示利用图形来判断.
四、什么是1弧度的角? 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B r
Or A
B
2r
Or A
(3)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只要记住,就可
以方便地进行换算. 应熟记一些特殊角的
度数和弧度数. 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同时
2
2
则α角属于(C ) A.第-象限; B.第二象限;
2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点评: 本题先由α所在象限确定α/2所在象限,再α/2的 余弦符号确定结论.
例1 求经过1小时20分钟时钟的分针所转过的角度:
解:分针所转过的角度 1 20 360 480
60
例2 已知a是第二象限角,判断下列各角是第几象限角
知识网络结构
任意角的概念
角的度量方法 (角度制与弧度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ppt

cos
2
3 2
6, 4
tan
3
15 3
.
(3) 当 y 5 时,P( 3 , 5),r 2 2 ,
cos 6 ,tan 15 .
4
3
综上所述:
(1) 当 y 0 时,cP(os 3,1, 0)ta,nr 03.
(2) 当 y 5 时 ,coP(s 3 ,6 ,5 )tan,r2 125,.
sin 5 3 ,
3
2
cos 5 1 ,
32
tan 5 3.
3
例1.求下列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1) 5 ; (2) ; (3) 3 .
3
2
解:(2)∵ 当 时,在直角坐标系中, y 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 P(1, 0).
sin 0, cos 1, tan 0.
y
(1)正弦:sinα=y ;
P(x,y)
α
(2)余弦:cosα=x ;
0
A(1,0) x (3)正切:tanα= (yx≠0).
x
三角函数 sinα cosα tanα
定义域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弧度)为自变量,以单位圆 上的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 统称为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
OP0
|5
P0(-3,-4)
x cos 3
三角函数的坐标定义 :(见教材13页)
一般地,设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异于原点)P(x,y),它到原
点(顶点)的距离为r>0,则
sinα=y ;cosα= x ;tanα= .y
r
r
x
例2.已知角α终边上经过点P0(-3,-4), 求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o
x
y
| k 90 ,k z
| 45 k 180 ,k z o
x
| 45 k 180 ,k z
| 45 k 90 , k z
2、若角、 满足下列条件,
求它们的关系式? (1)终边关于x轴对称 k 360(k Z) (2)终边关于y轴对称? (3)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 苦难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 ►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A man can't ride your back unless it is bent. 你的腰不弯,别人就不能骑在你的背上。
角的概念的推广2
知识回顾
1.任意角 的概念
正角:射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形成的角
负角:射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不作旋转形成的角
2.象பைடு நூலகம்角
1)置角的顶点于原点
2)始边重合于X轴的非负半轴 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是第几象限角
3 . 终边与 角a相同的角
α+K·3600,K∈Z
4:在0到360度内找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方
例2:写出下面直角坐标系中阴影部分表示 的角的集合(不包含边界)
y
600
o
x
y
600
o
x
600
{ 60 k 180 90 k 180,k }
{ 60 k 360 120 k 360,k Z}
巩固练习2:
写出下面直角坐标系中阴影部分表 示的角的集合
2000
-1200
{ 200 k 360 240 k 360,k Z} { 160 k 360 120 k 360,k Z}
法是:用所给角除以3600.所给角是正的:按通 常的除法进行;所给角是负的:角度除以3600, 商是负数,它的绝对值应比被除数为其相反数时 相应的商大1,以便使余数为正值。
5:判断一个角是第几象限角,方法是:所给角a 改写成α0+k ·3600 ( K∈Z,00≤α0<3600)的形 式,α0在第几象限α就是第几象限角
例1:写出终边在下列位置上的角的集合
y
y
y
o
x
o
xo
x
1. | 270 k 360 (k z) y
| 90 k 360 (k z)
2. | 180 k 360 , k z o
x
3. | k 180 ,k z
4. | 90 k 180 ,k z
y
y
y
o
x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