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常见报警原因

心电监护常见报警原因
心电监护常见报警原因

心电监护常见报警原因

一、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

1、病人的安全

2、尽量减少噪音干扰

3、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

4、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

二、血压监测中的报警因素

1、体位

2、袖带的大小、松紧

3、护理操作

4、肌颤、寒战、抽搐、躁动

(一)血压测不出

1、导气管不通畅

2、袖带被身体压住

3、袖带的松紧程度不对

4、袖带的位置与方向不对

(二)血压过高

1、血压袖带捆绑过紧或过窄

2、病人烦躁

3、血管活性药物瞬间进入过多的量

4、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三)血压过低

1、血压袖带捆绑过松或过宽

2、降压药物量应用过大

3、血管活性药物未泵入血管

4、病人侧卧位,在上面的上肢测血压

5、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四)测压不可靠或时间延长

1、病人移动、发抖或痉挛

2、心律失常,极快或极慢的心率

3、血压迅速变化

4、严重休克或体温过低

5、肥胖或水肿病人

(五)血压测量时袖带太松或袖带漏气

1、可能是真的有漏气,如袖带导气管以及各个接头处,通过漏气检测可判断

2、病人模式选择不对,若用成人袖带但是监护仪病人类型使用的是新生儿

三、影响血氧饱和度的因素

1、传感器位置安装不到位或病人出现剧烈运动

2、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当强光照射到血氧探头上时,可使光接收器偏离正常范围,测

量不准确

3、末梢循环差:如休克、手指温度过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贫血,都会导致被测部位动脉血流减少,使测量不准或测不出

4、同侧手臂血压或同侧侧卧压迫:影响脉冲

5、涂指甲油:会影响光的透过,导致测量困难

四、ECG波形干扰大、波形不规则、不标准

过滤:降低了由于其他设备产生的伪差和干扰

诊断:一个未经过滤波的ECG,显示最真实的ECG波

监护:用于正常监护状态下,可滤除掉可能导致误报警的伪差

手术:对信号的滤波最强,能减少来自外科设备的伪差与干扰,但深度滤波处理也牺牲了一些心电信号的细节特征

1、首先应排除来自信号输入端的干扰,如病人运动、心电极片失效、心电导联线老化、接触不好的情况

2、建议将滤波模式打到“监护”或“手术”效果会好些,因为这两种情况下滤波带宽较宽

3、若手术下波形效果也不好,可单独拉一根地线以达到良好接地的目的

五、ECG无波形

1、首先检查导联模式,如果是5导联模式但只用了3导联的接法,肯定无波形

2、再确认电极片贴放位置,无问题前提下,建议将心电电缆线与其他机器上的互换,以确认是否心电电缆故障(心电电缆故障一般为:电缆老化、插针断)

3、若排除心电电缆故障,可能原因为参数插座板上的ECG信号线接触不好或电极板、心电板主控板连接线、主控板故障

六、监护仪突然不工作或显示器不亮

首先检查电源有无接好或电源线插口有无松动,其次检查内置电池有无全部耗尽。

心电监护各项报警参数及设置、使用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各项报警参数及设置、使用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对照表 备注: 1.基础生命体征在正常范田的按照实际的士20%--30 %计算。2.不正常范围的心率下限不得低于40 脚分,上限不得高于150 次/分。3.血氧饱和度设置一般下限为95%,呼吸衰竭病人设置可以为85%。4.异常血压和心率在用药治疗后,连续三次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数值后,及时重新设置报警参数。5.特殊病人按医嘱设置。

如何设置各项报警值? 1.心率参数设置先检查心率来源是PLETH(体积妙计图)还是ECG根; 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预先调整好测量值的上、下报警限,若为窦性心律上下限一般在自身心率上下的30%;特殊情况下根据心电监护波形走速调整。ECG设置提醒:心电监测分为心律监测和心率监测。危重病人ECG监测,是对心脏节律监测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监测,可发现心脏节律异常,各种心 律紊乱,如房性、室性早搏,心肌供血情况、电解质紊乱等。 2.RESP(呼吸)参数设置左下和右上的电极片是呼吸的感应电极片。 病人如果以腹式呼吸为主,可以把左下的电极片放在左侧腹部起伏最明显处。注意呼吸报警上限设置不能高于30次/分,下限设置不能低于12次/分,否则不安全。RESP 设置提醒:胸廓的运动、身体的非呼吸运动都会造成呼吸阻抗值的变化。因此,当病人出现严重而又持续的身体运动时,呼吸率的测量及波形显示可能会不准确。 3.SpO2(动脉氧饱和度)参数设置正常值:吸入空气时SpO2测得值≥ 95%;<90% 为轻度低氧血症,一般报警低限的设置应高于90%。COPD病人、ARDS病人以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根据病情设置。警告:将SpO2报警上限设为100 相当于关闭上限报警。高氧水平会使早产儿染上晶体状后纤维组织症,因此报警上限必须根据公认的临床实践慎重选择。SpO2 设置提醒: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因素,包括:传感器位置安置不到位; 指甲过长,涂指甲油影响信号检测; 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休克病人,皮肤温度过低;在同侧手臂测量血压时,影响脉冲,导致测量困难等。 4.NIBP(无创血压)参数设置血压报警值的设置:正常收缩压90~140mmH,g 舒张压60~90mmH。g 可根据基础血压、病情、医生的医嘱设置上、下报警限。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报警值的范围。NIBP 设置提醒:无创血压测量不适用于严重低血压的病人,尤其是当病人的收缩压低于50~60 ㎜Hg时;而且自动测压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连续显示瞬间的血压变化。 因此,对于血压不稳定的危重病人,需改用有创血压监测,对病人的血压进行实时监测。心电监护仪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现在医学监护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仪已经成为医用

迈瑞心电监护仪常用问题及报警处理

迈瑞心电监护仪常用问题及报警处理 一、打开监护仪的电源,需按住该按键2秒钟以上。(1分) 二、按菜单键弹出菜单,可在菜单里设置系统信息,如:系统设置里调报警设置。调报 警选择为“公用报警内容设置”,报警音量“高”,报警记录时间为“32秒”,报警暂停时间“ 3分钟”,调参数报警形式为“非栓锁” 。(2 分) 三、进行ECG监测之前,应先清洁病人皮肤并选用完好的电极片。将光标打在『II』 上,按下旋钮键,可选I ,11,III导联,选择II导联再按下旋钮键;顺时针旋转旋钮键光标打在『XI』,按下旋钮键,可选择心电波形振幅有0.25、0.5、1、 2、自动,一般选择1、2;再按下旋钮键,顺时针旋转旋钮键,光标打在『监 护』,按下旋钮键,可选择“监护”、“手术”、“诊断”三种,选择“监护”再按下旋钮键。(5分) 四、光标打在『ECG上,按下旋钮键,会显示出ECG&置,心率报警选择“开”,报警 级别调“高”,报警高限设为160,报警低限设为50,心率来源调“同时”,波形速度设为25.0。(10分) 五、光标打在『SPO』上,按下旋钮键,会显示SPO设置。报警开关为“开”,SPO报 警高限设为“100” (相当于断开上限报警),SPO报警低限设为 “90”。PR (脉率)报警高限设为160,PR报警低限设为50。(10分) 六、光标打在『NIBP』上,按下旋钮键,会显示NIBP设置。报警开关为“开”,收缩 压报警高限设为160,报警低限设为90;平均压报警高限设为110, 平均压报警低限设为60;舒张压报警高限设为95,舒张压报警低限设为60;显示方式“多 组”,间隔时间随患者病情,个人情况选择“自动测量” 或“手动测量”,具体操作提示见说明书P14-3。(10分) 七、报警形式:报警分为三种类型:生理报警、技术报警和一般报警。(5分) 1.生理报警:通常也称为参数报警,是指病人的一些生理参数超限而触发的报警,例 如心率(HR超出报警限。 2.技术报警:是指因系统故障而造成某种监护功能不正常或者造成监护结果失真时触 发的报警。 3.一般报警:是指由那些不属于以上两种报警类型,但又必须关注的因素触发的报 警。 报警级别:(7分 1.高级报警:表示病人有生命危险或者监护仪出现严重的技术问题,是最严重的报 警。 2.中级报警:表示严重警告。 3.低级报警:仅表示一般警告。 报警方式:本监护仪有三种报警方式:文字报警、灯光报警和声音报警。(10 分 文字报警:当测量的参数超过设定的报警限时,该参数值将闪烁,并在屏幕右上方参数报警区显示的带“*”符号的文字报警。其中“***”表示高级报警,“** ”表示中级 报警,“*”表示低级报警。 灯光报警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方法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办法 组稿者:樊霞云审核者:季丽萍批准者: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 一、心率报警设置 1.正常心率(60-100次/分),若无特殊情况,上限设100次/分,下限设60次/分。 2.异常心率:参考平时心率维持的范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待。 1)心动过速:上限上浮5-10%,最高不超过140次/分;下限下浮10-20%,或遵医嘱设报警限。 2)心动过缓:上限上浮15-20%,下限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可调至45-50次/分,或遵医嘱设 报警限。 3)有心脏起搏器的心率:上限上浮10-20%,或遵医嘱设报警限;下限设置起搏器下限的频率。 二、血压设置 1.正常血压:(90-140/60-90mmHg),如无特殊情况,收缩压上限设140 mmHg,下限设置90mmHg, 舒张压上限设90 mmHg ,下限设60mmHg; 2.高血压:应询问平时血压的控制范围,以基础血压上下浮10-20%,或遵医嘱设报警限; 3.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如主动脉夹层、液体复苏过程),遵医嘱设报 警限。 4.血压高于正常:上限设在现有血压上浮5-10%,下限设在现有血压下浮10-20%;或遵医嘱设 报警限 5.血压低于正常:上限设在现有血压上浮10-20%,下限设在现有血压下浮5%;或遵医嘱设报警 限 三、氧饱和报警值的设置: 氧饱和度常规设置上限100%,下限为95%;如因某些原因或吸氧状态无法维持在95%,如COPD 患者上限设99%,下限设为90%,或遵医嘱设报警限。 备注: 1.如监护参数不在正常范围内,应积极寻找原因并协助医生处理,经过处理后,随着监护参数 变化随时调整。 2.心血管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可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心电监护报警设置细则。

心电监护仪使用规范标准

心电监护仪使用管理规 一、心电监护操作程序 1. 准备物品。主要有心电监护仪、心电血压插件联接导线、电极片、生理盐水棉球、配套的血压袖带。 2. 操作程序如下: (1)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 (2)将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 (3)打开主开关。 (4)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患者胸部贴电极处皮肤。 (5)贴电极片,连接心电导联线,屏幕上心电示波出现 (6)选择合适的袖带,将袖带绑在至肘窝上两横指处。 (7)设置报警限和测量时间。 3. 五个电极安放位置如下。 右上 (RA) :右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 (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 (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 (LA) :左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下 (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二、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报警值的设置规: 1、目的:提醒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及处理突发危及生命的事件 2、报警围设置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报警围并及时调整,避免漏报及无效观察,满足病情观察及治疗的需求。 3、在备用状态时,使用监护仪自身设置的正常围:打开电源,监护仪设置,50次/分≤H R≤120次/分,90mmhg≤SBP≤160mmhg,90%≤SPO2≤100%,8次/分≤R≤30次/分 4、监护状态下,与医疗相结合,个性化设置允许的最低安全围。一般情况下, 心率、血压的报警值设定如下:

(3)呼吸:一般10-30次/分,当R﹥30次/分,上限酌情±5-10次/分。 (4)血氧饱和度:对于低氧血症的病人,以实际血氧饱和度下降5%为报警下限,但最低不可低于85%。 5、对于危重病人或一些特殊病人,需与经治医生共同协商报警值设置围。 6、报警音量设置:根据现场环境,适当调整报警音量,夜间酌情降低,最低不小于2。 7、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解释必要性,禁止自行调节,消除恐惧心理。 8、严禁关闭监护仪报警。 三、心电监护仪使用注意事项 (一)心电监护时的注意事项: 1. 取出心电导联线,将导联线的插头凸面对准主机前面板上的“心电”插孔的凹槽,插入即可 2.用75%的乙醇进行测量部位表面清洁,目的清除人体皮肤上的角质层和汗渍,防止电极片接触不良。 3. 将导联线上的衣襟夹夹在病床固定好。并叮嘱病人和医护人员不要扯拉电极线和导联线。 4.请务必连接好地线(使用三眼插头),这将对波形的正常显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电极片长期应用易脱落,影响准确性及监测质量。每天更换电极片及粘贴

心电监护报警设置相关内容

关于心电监护仪使用及记录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合理使用心电监护仪,特对其使用及记录作如下管理规定: 一、根据医嘱合理使用心电监护仪,选择监护项目,操作流程熟练、规范。禁止出现因未给患者安装电极,显示屏上出现“一条线”现象。 二、保持报警开关(含ARR分析开关)打开状态,根据需要调节报警音量,但不得设为零。 三、合理设置报警参数,病情变化时需动态调整参数,班班交接参数及本班报警事件。 四、发生报警时,护士应及时查明报警原因,排除干扰因素,若确因病情变化引起,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五、根据病情及时评估血压测量处及脉氧血饱探头指端皮肤情况,至少每2-4小时放松袖带一次;使用指夹式脉氧探头每1-2小时更换一次部位,对水肿、糖尿病、末梢循环差等病人应缩短更换时间。 六、监护记录做到客观、及时、完整,护理记录与监护仪显示结果均一致。 附件一:监护仪常见的参数设置 附件二:监护仪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护理部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日

附件一:监护仪常见的参数设置 一、滤波方式 诊断:显示未经过滤的ECG波形 监护:过滤可能导致假报警的伪差 手术:减小来自电外科设备的伪差与干扰 只有在“诊断”方式下,才能提供未经处理的真实波形,在“监护”或“手术”方式下,ECG波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对S-T段分析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影响。在手术方式下,ARR分析结果可能会有部分影响,因此,建议在干扰较小时,尽量采用“诊断”方式对患者监护。 二、增益 选择“自动”时,由监护仪自动调节增益。“手动”选择根据情况调节增益大小,一般为×1。 三、报警参数设置 1、心率(HR) (1)普通患者:上限100次/分,下限60次/分 (2)心律失常患者:报警值根据医嘱设置,一般 窦速:100-150次/分(上限150次/分,下限60次/分) 窦缓:45-100次/分(上限100次/分,下限45次/分) 房颤:100-160次/分(上限160次/分,下限60次/分) 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者:(上限100次/分,下限35-50次/分)对于上列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期间,可参照上述要求设置上下限,但必须加强监护,一旦转复,立即调节参数。考虑到变动的因素,特殊患者设定心率报警上限时不要比其基础心率高出20次/分; 2、血压(BP) (1)普通患者收缩压:上限140 mmHg,下限90 mmHg 舒张压:上限90 mmHg,下限60 mmHg 应急状态如手术时,收缩压上限在原血压基础上,上调15-30 mmHg,一般病人160 mmHg左右,高血压患者180 mmHg左右。 (2)特殊患者:报警值根据医嘱设置,一般

心电监护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核对医嘱与执行单 T 检查用物 T 洗手,戴口罩 T 携用物至床旁 T 核对床头卡与 腕带T 口 述:XX 你好,感觉怎么样?(病人回答:有些胸闷)遵医嘱现在要给您进行心电 监护,心电监护的目的是为了监测您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的变化,动态的信息, 观察您的病情,操作前请让我看一下您的皮肤 T 遮挡屏风 胸部)T 口述:患者皮肤完整无破损, 无红肿、炎症及溃疡 我现在要使用监护仪给您进行心电监护了,您 准备好了吗? 开开关,检查导联线,口述:心电监护仪各导联线连 接紧密 后对病人口述:XX 连接前请让我先清洁一下您的皮肤T 清洁手指, 接血氧探头 皮肤(五个位置) T 接导联线 T 挽起患者袖子,触摸 到肱动脉定位 T 缠袖带(松紧以放入 一指为宜)T 为病人盖好被子,口述:能告诉我您的名字吗?(操作中核对)T 调节参数(心 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报警音量)T 记录测量的各项数值,并将心电监护单 挂于床尾 T 调节完毕后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及腕带 T 整理病人,同时口述:您这个姿势舒服 吗? T 整理好后口述注意事项:XX 心电监护仪我已经给您连接好了,测量的数值均在正常 范围内,请您不要担心。检测过程中请您不要自行移动或触及电极片,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翻身活动时不要牵拉导联线,以免引起导联线脱落、打折,请您和您的家人不要在监护仪附 近使用手机,请保持监护仪周围清洁干燥。如果感觉电极片周围的皮肤有痒感或者不舒服的 话,请您及时告诉我,当监护仪出现报警时请您不要紧张、不要自行调节,请您及时按床头 铃,我将床头铃放在您的枕边,您先休息,我一会儿会过来看您,谢谢你的配合 T 收起屏风 T (病人病情稳定,需要撤除监护仪)口述: XX 您好,您的病情比较稳定,(测量血压)血 压值…..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现在我帮您撤除监护仪 T 遮挡屏风T 关闭电 源T 先撤袖带T 再撤血氧饱和度T 最后撤除电极片,清洁患者胸部皮肤 T 帮患者整理, 同时口述:您这个姿势舒服吗? T 拔除电源线 T 收起屏风,取回心电监护单 T 向病人口述: 谢谢您的配合,再见T 推回治疗车 T 用物处理 T 洗手 T 记录最后一次测量数值 T 执行单 记录。 操作时注意事项: ( 1)用物准备时需要三块纱布。接血氧探头之前清洁患者指端一块,安放 电极片前清洁皮肤一块,去除电极片后清洁皮肤一块。 (2)连接血氧饱和度探头时,使红外 线光源对准指甲,不要与袖带在同侧,否则会影响血氧值。 (3)连接血压计袖带时,不要与 静脉输液在同侧。 (4)调节患者血压参数之前,要先给病人测量一次血压,并根据患者血压 调节报警上下限。 (5)在撤除患者心电监护之后,洗手记录时,还要将患者最后一次测量的 数值记录在心电监护记录单上。 ( 6)监护仪及各导联线、袖带的用后清洁消毒,请参照医院 最新清洁消毒方法。 T 查看患者皮肤(肘部、手指、 f 给患者盖好被子 T 口述:XX, T (患者同意后)连接电源,打 T 接电极片 T 接好电极片放好 T 清洁胸部

心电监护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操作规程 目的通过心电监护仪器,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病情的动态变化。 相关知识通过有线或无线装置将心电信号输入监护仪的示波装置连续显示心电波形,适用于存在或者潜在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患者/家属教育 1.仪器报警时不要惊慌 2.心电图电极片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如有发痒发红,须告知医护人员。 3.不要随意取下监测导线,以免造成监测中断。 护理记录 1.开始监测时间、测得的生命体征及异常变化的处理 2.患者/家属宣教 心电监护相关问题 如何处理恶性心律失常? 答:(一)病人的评价:病人情况是否稳定,有无严重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是否由心律失常所致。 (二)若病人情况不稳定,不稳定的证据:快速心率是症状和体征的原因,一般心率超过150次/分。应立即准备电转复。 (三)若病人情况稳定: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1、房颤/房扑:

评价:病人临床是否稳定,新功能是否受损,有无预激,持续是否>48小时。 处理:按房颤/房扑的处理程序治疗,包括立即治疗不稳定病人,控制室率,转复,抗凝。 2、窄QRS心动过速: 尽量明确诊断:方法包括12导心电图,临床资料,刺激迷走操作,腺苷。 可能的类型:包括异位性房速,室上速。按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 3、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 根据12导心电图,食管心电图,临床资料,尽量明确诊断。若明确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按相应常规处理。若明确为稳定室速,按室速处理。 若仍不能明确诊断,心功能好者可电复律,经验性使用普鲁卡因胺或胺碘酮;心功能不好者电转复或胺碘酮。 4、宽QRS心动过速 首先要明确其血流动力学的耐受性。如果不可耐受,病人表现为血压下降,末梢灌注不足,以至出现晕厥,立即电复律。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使用合适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 换能器为什么要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位? 答:右心房作为体循环的终点,血压最低,接近于“0”。应当认真地注意压力换能器的高度。病人仰卧时,通常腋中线与右心房的水平一致,并常作为校零的指示位置。换能器比心脏水平每低13cm,血压读数就会上升10mmHg;相反,换能器高于或校零时高于心脏水平,血压读数就会下降。 必须注意的是压力换能器只能准确地反映心脏水平的血压。因此,当病人处于极端的体位时,血压换能器就应当放置在循环系统的最高水平,以保证最易受到缺血威胁部位的有效灌注压,如坐位或截石位。

心电监护报警设置

监护仪报警规范设置 一、报警范围设置原则: 1.根据病情及监护需要调整主要监护参数报警上下限,并随时调整设置,避免漏报及无效报警。 2.根据医疗设定目标值。 3.根据正常值,调定允许的最低安全范围。生命体征异常者:根据病情、异常值、医嘱设置。报警限不是正常范围而是安全范围。 二、心电监护报警设置方法 (一)心率报警设置 1.正常心率(60-100 次/分),若无特殊情况,以现有的心率值上下限各上浮及下浮10%-20%,一般以上限不超过100次/分和下限不低于60次/分为宜。 2.异常心率:心率过快或过慢时,上限为当前值加5%;下限为当前值减5%; (二)血压设置 1.正常血压(90-140/60-90mmHg),若无特殊情况,以现有的血压值上下限各上浮及下浮10%-20%,一般收缩压上限为140 mmHg,下限为90 mmHg ;舒张压上限为90 mmHg,下限60mmHg 为宜。 收缩压、舒张压高者:收缩压、舒张压上限为目前血压值加5% 低血压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限为目前血压值减5% 2.高血压患者,应询问平时血压控制范围,根据医嘱调节报警限。 3.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患者(如主动脉夹层、液体

复苏过程),根据医嘱调节报警限。 4.如治疗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血压无法维持在正常范围,根据医嘱调节报警限。 (三)呼吸设置 呼吸:下限12次/分,上限24次/分; 呼吸过快时,上限为当前值加5%;呼吸减慢时,下限为当前值减5% (四)氧饱和度设置 氧饱和度常规设置上限为100%,下限为90%,如某些原因无法维持在90%, 下限为当前值减5%;或根据医嘱调节报警限。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方法

.. ;..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办法 组稿者:樊霞云审核者:季丽萍批准者: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 一、心率报警设置 1.正常心率(60-100次/分),若无特殊情况,上限设100次/分,下限设60次/分。 2.异常心率:参考平时心率维持的范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待。 1)心动过速:上限上浮5-10%,最高不超过140次/分;下限下浮10-20%,或遵医嘱设报警限。 2)心动过缓:上限上浮15-20%,下限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可调至45-50次/分,或遵医嘱设 报警限。 3)有心脏起搏器的心率:上限上浮10-20%,或遵医嘱设报警限;下限设置起搏器下限的频率。 二、血压设置 1.正常血压:(90-140/60-90mmHg),如无特殊情况,收缩压上限设140 mmHg,下限设置 90mmHg,舒张压上限设90 mmHg ,下限设60mmHg; 2.高血压:应询问平时血压的控制范围,以基础血压上下浮10-20%,或遵医嘱设报警限; 3.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如主动脉夹层、液体复苏过程),遵医嘱设报 警限。 4.血压高于正常:上限设在现有血压上浮5-10%,下限设在现有血压下浮10-20%;或遵医嘱 设报警限 5.血压低于正常:上限设在现有血压上浮10-20%,下限设在现有血压下浮5%;或遵医嘱设报 警限 三、氧饱和报警值的设置: 氧饱和度常规设置上限100%,下限为95%;如因某些原因或吸氧状态无法维持在95%,如COPD 患者上限设99%,下限设为90%,或遵医嘱设报警限。 备注: 1.如监护参数不在正常范围内,应积极寻找原因并协助医生处理,经过处理后,随着监护参数 变化随时调整。 2.心血管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可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心电监护报警设置细则。

监护仪参数正常值及报警处理

监护仪参数正常值及报警处理

监护仪参数正常值及报警处理 一.心率: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导联标明导联颜色 AAM I(美国标准)IEC(欧洲标 准) 导联放置部位 RA(右臂)LA(左臂)LL(左腿)RL(右腿)C(胸)白红 黑黄 红绿 绿黑 棕白 紧挨锁骨下方,靠近右肩 紧挨锁骨下方,靠近左肩 左下腹 右下腹 根据所选导联定 首选。 ) 年龄次数(次/分) 新生儿` 120-140 <1y 110-130 2-3y 100-120 4-7y 80-100 8-14y 70-90 年龄清醒(次/分)平均(次/分)睡眠(次/分) 新生儿至3M 85-205 140 80-160 3个月至2Y 100-190 130 75-160 2至10Y 60-140 80 60-90 >10Y 60-100 75 50-90 3.正常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识别: 3.1正常心电图及主要波段的含义: P波:心房(肌)除极时产生的心电波。 P-R间期:P波起点全QRS波起点间距,也可称为P-Q间期。P-R间期主要是电激动经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尤其是经由房室交界区时传导延缓产生的。QRS波:心室(肌)除极时产生的心电波。 ST段:QRS波群终末点(称J点)至T波起点间距。ST段的升高或压低在诊断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中有重要意义。 T波:代表心室复极。观察T波的方向,形态和高度的改变与观察ST段的变化有类似意义。 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间距,不能把U波计算在内。Q-T间期在诊断某些心律失常,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判断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标准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标准 一、定义:心电监护是病人心电活动的连续波形的监测,以准确地评估病人当时的生理状态。为此应保证心电电缆的正常联接,这样才能获得正确测量值。 二、准备: 1.安放病人前先作病人皮肤准备 皮肤是不良导体,因此要获得电极和皮肤的良好接触,病人的皮肤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必要时,在电极安放处剃除体毛。用肥皂和水彻底洗净皮肤(不可使用乙醚和纯酒精,因为这会增加皮肤的阻抗)。干擦皮肤以增加组织的毛细血管血流,并除去皮肤屑和油脂。 2.在电极安放前先安上弹簧夹或揿钮。 3.把电极安放在病人身上,如使用的是不含导电膏的电极,在安放前先抹上导电膏。4.把电极导联和病人电缆相连。 5.确认监护仪电源接通。 安放ECG监护电极的位置:五导联装置的电极安放(仅供参考) 红色(右臂)电极—安放在锁骨下,靠近右肩 黄色电极(左臂)—安放在锁骨下,靠近左肩。 黑色电极(右腿)—安放在右下腹 绿色电极(左腿)—安放在左下腹。 白色电极(胸部)—安放在胸壁上(相当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为了减少误差,可将电极放在左右肩部,靠近腹部的左右侧,胸导联可放在胸部正中的左侧,要避免把电极放在上臂,否则ECG波形会变得很小。 三、心电监护仪的操作 1、素质要求:仪表、态度、规范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监护仪一套(包括相关模块、导线、传感器),电极。 必要时备好清洁皮肤的用物(不能用酒精清洁皮肤)。 3、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皮肤、指(趾)甲情况。2.评估患者血压 袖带放置位置的情况(有无动静脉瘘、PICC管、外伤等) 3.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4、解释: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5、各监护项目操作步骤: (一)、开机:1.将电源插头连接到电源插座上;2.按下仪器前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打开监护仪;系统自检(约10秒钟);3.监护屏幕显示,电源指示灯显示为绿色;4.将心电电极,指夹,探头及袖带等连接到病人身上的正确部位;5.输入病人基本信息,如床号、姓名、年龄等,选择好成人、儿童模式。 (二)、血氧饱和度: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 (三)、心电监测: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2.清洁患者皮肤,电极粘贴正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3.导联选择正确,波幅、波形的清晰度调整符合要求,波速选择正确。4.设置报警范围符合要求 (四)、无创血压监护:1、根据患者手臂周长选择合适的血压袖带;2、排除袖带中所有气体,确保袖带已处于完全放气状态;3、将袖带放在所测手臂的肘上方2~3cm,并将袖带的气囊放在肱动脉上;4、袖带与监护仪之间的软管应保持畅通无阻;5、在血压设置菜单里设

心电监护常见报警原因

心电监护常见报警原因 一、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 1、病人的安全 2、尽量减少噪音干扰 3、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 4、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 二、血压监测中的报警因素 1、体位 2、袖带的大小、松紧 3、护理操作 4、肌颤、寒战、抽搐、躁动 (一)血压测不出 1、导气管不通畅 2、袖带被身体压住 3、袖带的松紧程度不对 4、袖带的位置与方向不对 (二)血压过高 1、血压袖带捆绑过紧或过窄 2、病人烦躁 3、血管活性药物瞬间进入过多的量 4、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三)血压过低 1、血压袖带捆绑过松或过宽 2、降压药物量应用过大 3、血管活性药物未泵入血管 4、病人侧卧位,在上面的上肢测血压 5、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四)测压不可靠或时间延长 1、病人移动、发抖或痉挛 2、心律失常,极快或极慢的心率 3、血压迅速变化 4、严重休克或体温过低 5、肥胖或水肿病人 (五)血压测量时袖带太松或袖带漏气 1、可能是真的有漏气,如袖带导气管以及各个接头处,通过漏气检测可判断 2、病人模式选择不对,若用成人袖带但是监护仪病人类型使用的是新生儿 三、影响血氧饱和度的因素 1、传感器位置安装不到位或病人出现剧烈运动 2、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当强光照射到血氧探头上时,可使光接收器偏离正常范围,测

量不准确 3、末梢循环差:如休克、手指温度过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贫血,都会导致被测部位动 脉血流减少,使测量不准或测不出 4、同侧手臂血压或同侧侧卧压迫:影响脉冲 5、涂指甲油:会影响光的透过,导致测量困难 四、 ECG 波形干扰大、波形不规则、不标准 过滤:降低了由于其他设备产生的伪差和干扰 诊断:一个未经过滤波的ECG,显示最真实的ECG 波 监护:用于正常监护状态下,可滤除掉可能导致误报警的伪差 但深度滤波处理也牺牲了一 手术:对信号的滤波最强,能减少来自外科设备的伪差与干扰, 些心电信号的细节特征 1、首先应排除来自信号输入端的干扰,如病人运动、心电极片失效、心电导联线老化、 接触不好的情况 2、建议将滤波模式打到“监护”或“手术”效果会好些,因为这两种情况下滤波带宽较宽 3、若手术下波形效果也不好,可单独拉一根地线以达到良好接地的目的 五、 ECG 无波形 1、首先检查导联模式,如果是 5 导联模式但只用了 3 导联的接法,肯定无波形 2、再确认电极片贴放位置,无问题前提下,建议将心电电缆线与其他机器上的互换,以确 认是否心电电缆故障(心电电缆故障一般为:电缆老化、插针断) 3、若排除心电电缆故障,可能原因为参数插座板上的ECG 信号线接触不好或电极板、心电板主控板连接线、主控板故障 六、监护仪突然不工作或显示器不亮 首先检查电源有无接好或电源线插口有无松动,其次检查内置电池有无全部耗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