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题(答案)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推荐研究交流:XXX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40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研究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量与测度、统计与概率四个研究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数学之间的交流过程。
5.对学生数学研究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研究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传授者、引导者、合作者。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理解、了解(认识)、体验(体会)、灵活运用、掌握、探索。
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测量、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探索规律。
6.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研究内容。
(错误)2.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错误)3.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错误)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正确)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2=24解:0.5x=26,x=52m÷0.6=4.5解:m=2.7五、简答。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试题及参考答案(2023WL)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三会”指的是什么?答: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③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从哪三个方面呈现?答: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
内容要求描述学习的范围和要求即学习什么;学业要求主要描述学习后学习内容与相关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程度即学习程度;教学提示是提出的教学建议即如何教学。
二、论述题1.结合实例分析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论述。
答:新课标提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1)以核心概念为线索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
包括单元内容本质分析,学情分析,核心概念提炼以及系列单元梳理。
首先进行内容本质分析,提炼核心概念。
依据单元内容所属的学习主题理解内容的学科本质、厘清体现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是理解知识与方法关联、整体把握单元和基础。
其次进行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为找到教学起点做准备。
最后进行纵向单元梳理,沟通前后知识与方法的联系。
(2)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课标中“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是制定教学目标参照。
从知识技能、核心概念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表述目标,最终指向核心素养。
(3)设计体现知识与方法迁移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参考相关的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多样的评价等等。
三、案例设计题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年、月、日》案例是如何设计的?答:通过对现实世界时间的描述,进一步认识年、月、日这些“长”时间单位,感悟时间是对过程的度量。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试题与答案(1)

A组第1组题:1、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约为多少k㎡?居世界第几位?(答案:960万,第三位)2.15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算出π的值在哪两个小数之间?这一成就在世界上领先了大约多少年?(答案: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领先了约1000年)第2组题:1、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怎样的过程?(答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栽种500棵树苗,结果有25棵不能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多少?(答案:95%。
)第3组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答案:365日5时48分46秒。
)2、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涉及这一内容,请说出七巧板是由几块什么形状的板组长。
(答案:5块等腰直角三角形板,一块正方形板,一块平行四边形板)第4组题:1、新课标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哪些数学活动?(答案: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一个正方体,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答案:216立方厘米。
)第5组题:1、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请按新教材的描述方法表达出来。
(答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2、请按教材的方法描述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情况。
1;(答案:一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1;小数点向右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第6组题:1.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15厘米,12厘米,9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54厘米2)2.新教材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请说出等式的两个性质。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8分)1、选择题(12分)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oA. 《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⑶对小学牛的舆论起主耍导向作用的是()。
A.班干部B.教师C.学生口身D.学生领袖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A、牛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尊重需要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B.智力与能力C.体力与智力D.体力与能力⑹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 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
”这是()。
A.合理化B.反向作用C.补偿D.压抑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
(6分)名字主要教育思想他(她)的教育名言二、《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试题(22分)1、填空题(18分)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等四个方而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⑵在各个学段屮,《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以及与的能力。
⑶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⑷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多元,多样的评价体系。
2、简答题(4分)学生的数感主要衣现在哪些方面?三、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㈠学科知识(22分)(其中⑴⑵小题各3分,⑶至⑹小题4分。
)⑴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人。
⑵6个好朋友见而,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
⑶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人的|员I柱体,这个I员I柱体的表1衍积是()。
⑷把一张长25原米,宽18原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5原米的小止方形,最多可以剪()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202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考试及部分答案(四套)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A)A、必修33B、必修11C、选修33D、选修34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四、简答题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6分)五、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
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8.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答: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一个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数学课标(一)一、“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技能、(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和方法③解决问题二、“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_、_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这是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答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五、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和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六、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七、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和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实践和综合使用)四个学习领域。
八、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九、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使用题(二)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专业业务素养考试模拟题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附答)第一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 性________ 性和_____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_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____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_____的发展。
b5E2RGbCAP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p1EanqFDPw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基础上。
5、《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分成、、、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老师在数学课上讲10以内的加法:5+3=8。
他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将黄的、红的橡皮泥分别搓成小球,然后要求在每个竹签上穿上5个黄色的和3个红色的小球,要连续穿20串;一组在一个筐中捡出5个蓝色的和3个绿色的橡皮泥装成一袋,连续装20袋。
学生的情绪很高,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
教导主任看完后,评价这一节数学课说:“这种课不像数学课,倒像一节手工课,是四不像的课,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
”这位教师很委屈,也很困惑。
请你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DXDiTa9E3d案例2:《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
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RTCrpUDGiT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年(X月X日开始)。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试卷(含).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涵养比赛试卷【完卷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成绩一、填空题 . 35%(第 1 题 4 分,第 4 题 3 分,其余每题 2 分 )1、依照图形供应的信息,写出四个不同样的分数,并写出它的意义。
(1) 12/18, 把两个正方形看作 “1”,阴影部分占两个正方形的 12/18 。
(2) 12/9, 把一个正方形看作“ 1”,阴影部分占一个正方形的 12/9 (3) 9/12 ,空白部分相当于阴影部分的 9/12 。
还其余不同样的答案,要点是对整体“ 1”的确定。
2、一个小于 400 的三位数,它是完好平方数;它的前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还是完好平方数; 其个位数也是一个完好平方数, 那么吻合这样条件的三位数 有(169 和 361)。
3、假设末来的奥林匹克赛的奖品是黄金。
第一名可得 10 千克,自第二名以后的人可获取前一名次的人的一半, 但是进入名次中的排在最后一名的人应获取与前一名次的人同样重量的黄金。
(1)若是取前 6 名,一共需要准备( 20 千克黄金。
( 2)若是取前 100 名,一共需要准备( 20 )千克黄金。
)4、1-1= 1. 其中 A 、B 、C 都是大于 0 且互不同样的自31131131CC然数,则 A=( 1 ), B=( 2 ), C=( 3 ).5、一根竹竿不到 6 米长,小华用米尺从一头量到 3 米处作一个记号 A ,再从另一头量到 3 米处作一个记号 B ,这时 AB 间的距离正好是竿长的 20%。
竹竿长 (5)米。
6、将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按以下图方式放置, 则第 20 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4642 平方厘米)。
⋯⋯7、一个长方体,若是长增加 5cm ,宽和高不变,则体积增加 120cm 3;若是宽减少 3cm ,长和高不变,则体积减少 99cm 3 ;若是增加高则体积增加 352cm 3 . 那么,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2904cm ,长和宽不变,)平方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湖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题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
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3、教学活动是(师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让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会
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5、学习统计,需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和学会(统计方法),并对
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6、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
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
7、《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8、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9、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1、乘法是求(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12、六角形的内角和是(720 )度。
13、在相距120米的两楼之间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共栽(19 )树。
14、环绕公园的湖边栽着柳树和杨树。
每相隔两棵柳树之间有2棵杨树,一共有180棵杨树。
柳树一共有(90 )棵。
15、把一根木头锯成7段,每锯开一次要4分钟,一共需要(24 )分钟。
16、302路公共汽车从车站每隔5分钟发出一辆班车。
从早上6时发出第一辆班车算起,到早上6时32分为止,302路公共汽车应该发出(7)辆班车。
17、旅游团有25位旅客入住酒店,有双人房和三人房两种客房,双人房160元/间,三人房210元/间。
你觉得安排( 2 )间双人房和( 7 )间三人房最省钱。
18、一工厂车间8月份比7月份多生产500吨原料,8月份比7月份增产了 ,7月份生产了( 4500 )吨原料。
19、小芳和冬冬原来共有60张邮票,冬冬给了小芳5张邮票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小芳原来有( 25 )张邮票,冬冬原来有( 35 )邮票。
20、把46块水果糖和38块巧克力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1块,巧克力剩3块。
这个组最多有( 5 )位同学。
二、选择题。
1、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正确率和速度要求是( C )。
A.100% 10-15题/分
B.98% 10-12题/分
C.95% 8-10题/分
D.90% 8-10题/分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B )
A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B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C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
A.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B.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C.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D.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5、推理一般包括哪两种推理。
( D )
A.合情、猜测
B.归纳、类比
C.顺推、逆推
D.合情、演绎
91
6、用字母表示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关于(A)的学习。
A.式与方程 B 数的运算 C 数的认识 D 探索规律
7、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C)
A.因为一个数除以0,商是无穷大
B.因为0/0是不定式
C.因为0做除数,商无法确定
D.因为任何数乘0都得0
8、让学生估计1页书有多少个字,一本故事书有多少个字等,是培养学生的(B)。
A.符号感
B.数感
C.统计观念
D.空间观念
9、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是属于(C)的内容。
A.数与代数的数的运算 B. 数与代数的式与方程
C.图形与几何的测量 D. 图形与几何的图形的认识
10、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属于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中关于( B )的学习内容。
A、图形的认识
B、图形的测量
C、图形的运动
D、图形的位置
11、通过应用和反思,加深对所有知识的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属于(B)的范畴。
A、数与代数
B、综合与实践
C、几何与图形
D、统计与概率
12、摸牌和下棋是属于(B、)学习领域的学校内容。
A、统计和概率
B、实践与综合应用
C、空间和图形
D、数与代数
三、判断题。
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
2、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
4、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5、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
6、“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
7、掷两枚硬币,它们全部正面朝上的机会是1/2。
(×)
8、必须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
9、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整理、叙述、分析这几个环节。
(×)
10、分数、小数和百分数都是有理数的常用表示方法。
(√)
11、随着火车的平移运动,坐在火车里的人也在做平移运动。
(√)
12、“一个数的个位是0”是“这个数能被2整除”的必要条件。
(×)
四、简答题。
1、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内容。
根据你的经验和理解,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有什么不同?并请你根据这一知识点,设计一道题目,考查第二学段的学生。
答:第一学段的重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第二学段的重点是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认识各种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统计量的实际意义。
2、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关于“图形与位置”的学习内容。
根据你的经验和理解,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教学重点有什么不同?并请你根据这一知识点,设计一道题目,考查学生。
答:第一学段的重点是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所在的方向。
第二学段的重点是了解比例尺,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并能根据相对参照点的方向和举例确定其位置。
会绘制与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3、解释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中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答:数感主要是只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时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4、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3)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4)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5)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