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的药理作用

合集下载

牡丹皮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功效与作用牡丹皮,又名马蹄金,是世界上著名的中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多样,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风活血、止痛安神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一、清热解毒作用牡丹皮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牡丹皮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各种细菌、病毒和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牡丹皮来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疮疖肿毒等疾病。

二、凉血止血作用牡丹皮具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治疗血热、衄血等症状。

牡丹皮中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和凝固,从而减少出血量,止血效果显著。

因此,牡丹皮被广泛应用于妇科出血、胃肠道出血、外伤出血等疾病的治疗中。

三、祛风活血作用牡丹皮还具有祛风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和淤血。

牡丹皮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血管,增加血液的流动性,从而改善气血的运行和供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的症状。

因此,牡丹皮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痹痛等疾病的治疗。

四、止痛安神作用牡丹皮还具有一定的止痛安神效果,可以缓解疼痛和舒缓紧张情绪。

牡丹皮中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炎症引起的疼痛感受。

同时,牡丹皮还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紧张和焦虑,帮助入眠和提高睡眠质量。

总之,牡丹皮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药理作用。

除了上述的功效与作用外,牡丹皮还具有其他的保健作用,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

然而,牡丹皮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因此,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牡丹皮及相关药物,以确保安全与有效。

参考文献:1. 中国中药协会. 中国中药大辞典[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2. 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of P.R. China. Pharmacopoeia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Edition) [M]. 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 2015.4. Zhang, C., Li, N., Zhang, L., et al.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ctivities of crude extract and different fractions of Rheum p. L. And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 Am J Chin Med, 2009, 37(5): 913-929.5. Jin, Y., Kim, H.W., Jeong, Y.S., et al. Antiangiogenic activitiesof different fractions of rhizomes and aerial parts of Rheumundulatum L. and Emodin, on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J]. Phytother Res, 2010, 24(9): 1348-1354.。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药理作用,中药药理,西药药理,药理研究,药理_综述_牡丹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张健萍1 李连珍2 赵红江2 王宪玲2(1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郑州450052;2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0)关键词:牡丹皮;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条丹皮、木芍药,始载于5神农本草经6,为芍药科植物牡丹(paeouiasuffruicoatAndr)的干燥根皮。

丹皮味辛苦,性凉,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吐衄,发斑,肠痈腹痛,疮疡,血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

近代药理研究表明,丹皮有抗凝血、降压、抗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等功能。

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化学成分丹皮含有牡丹皮原苷(酶解后生成丹皮酚和丹皮酚苷)、芍药苷、芍药酚、挥发油、甾醇生物碱以及植物甾醇等。

吴少华等[1]从丹皮中分离出白桦脂酸、白桦脂醇、齐墩果酸、芍药苷元、丹皮酚、62羟基香豆素、没食子酸等9个化合物。

丹皮酚是牡丹皮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化学名为22羟基242甲氧基苯乙酮,具有挥发性,一定蒸气压下可随水蒸气馏出,常温下为无色针状结晶,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孟庆华等[2]对天然的丹皮酚进行结构修饰,制备出丹皮酚的乙酸酯、烟酸酯、阿司匹林酯3个衍生物。

此外,赵帜平等[3-6]又从牡丹皮中分离出丹皮多糖,筛选出了降血糖的有效成分PSM2b。

药理作用11心血管系统11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石琳等[7]复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丹皮酚能明显抑制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有关。

戴敏等[8-10]以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为模型,初步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前列腺素代谢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面探讨丹皮酚抗AS机理;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抗AS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通过减轻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主动脉及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浆o_2LDL生成量,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体外氧化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丹皮酚通过促进EC合成与释放NO、PGI2,减少ET水平,保护EC逆转内皮功能障碍,减轻大鼠主动脉的病变程度防治AS。

牡丹皮清热解舒缓皮肤炎症的好选择

牡丹皮清热解舒缓皮肤炎症的好选择

牡丹皮清热解舒缓皮肤炎症的好选择牡丹皮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因其具有清热解毒、舒肝理气、清热解郁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牡丹皮的主要成分为槐黄素、山茱萸酚、牡丹皮甙等,这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使其成为缓解皮肤炎症的理想选择。

一、牡丹皮的成分与功效牡丹皮含有丰富的槐黄素,这种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槐黄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皮肤炎症的症状。

此外,山茱萸酚是牡丹皮的另一种主要成分,它具有镇痛、抗菌、抗炎的作用,能够缓解皮肤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牡丹皮甙是牡丹皮中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过敏等功效,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炎症引起的红肿、瘙痒等症状。

二、牡丹皮的应用范围1. 清除肌肤炎症:牡丹皮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炎症,如湿疹、皮炎、痤疮等。

槐黄素和山茱萸酚的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皮肤受损部位的修复,同时牡丹皮甙的抗过敏作用可有效缓解皮肤敏感引起的瘙痒等症状。

2. 护肤美容:牡丹皮还具有美白、抗衰老的功效。

槐黄素和山茱萸酚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减少色素沉着,达到美白效果;牡丹皮甙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消除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使肌肤更加年轻紧致。

三、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冲泡水洗法:将适量的牡丹皮放入热水中冲泡,待水温降至适宜时,可以用来洗脸或泡澡。

这种方法适用于整体皮肤炎症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以起到全面舒缓和修复的作用。

2. 煮汤法:将适量的牡丹皮与其他草药一起煮汤,如与黄芩、苦参搭配使用,可以增强其抗炎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局部炎症较为明显的情况,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加速皮肤的恢复。

3. 牡丹皮口服剂:市面上也有牡丹皮的口服剂,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口服剂的使用适用于全身皮肤炎症或内外露进行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牡丹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不适合过敏体质者使用。

在使用牡丹皮前,最好先进行敏感性测试,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牡丹皮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牡丹皮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牡丹皮的作用与功能1. 药物简介牡丹皮是一种中药材,属于百合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牡丹皮质地坚硬,呈黄褐色或深棕色,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药中,牡丹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2. 功能主治牡丹皮具有一系列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清热解毒牡丹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性的病症。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口腔溃疡、痈疽等有一定的疗效。

2.2 活血化瘀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液淤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它对于瘀血引起的病症,如瘰疬、痛经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2.3 安神定志牡丹皮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压力和焦虑状态。

它对于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4 止血收敛牡丹皮具有止血收敛的作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出血量。

它对于外伤出血、咯血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2.5 抗菌抗炎牡丹皮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它对于皮肤感染、痈疖等有一定的疗效。

3. 用量与使用方法牡丹皮的用量和使用方法因人而异,具体需要根据具体病症和个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而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遵循以下原则:•内服:一般每次使用3-6克牡丹皮,煎服,分2-3次服用。

•外用:将适量牡丹皮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水或植物油制成糊状,外敷患处。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牡丹皮时应谨慎,不宜过量使用。

同时,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慎重使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 注意事项在使用牡丹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遵医嘱使用,不宜自行调整剂量。

•对于过敏体质者,应慎重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并就医。

5. 总结牡丹皮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安神定志、止血收敛、抗菌抗炎等多种功能主治。

中药“清热凉血药”——牡丹皮

中药“清热凉血药”——牡丹皮

中药“清热凉血药”——牡丹皮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南、湖北、陕西。

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

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本品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以皮厚、切面粉白色、粉性足、香气浓者佳。

生用或酒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炙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者不宜使用。

孕妇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三、临床应用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于清解营血分实热。

治温病热入营血,址、吐血、衄血,常与水牛角、生地黄、赤芍同用,如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配伍栀子、大黄、黄芩等药;若用治血热吐衄,又常与大黄、大、茜草等药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

2.温邪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本品性味苦辛微寒,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用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常配鳖甲、知母、生地黄等药,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若阴虚内热,无汗骨蒸者,常与生地黄、麦冬等药同用。

3.血滞经闭痛经,跌仆伤痛本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

治血滞经闭、痛经,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约,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治跌仆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等同用。

4.痈肿疮毒本品辛苦微寒,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散瘀消痈。

治热毒痈肿疮毒,可配大黄、白芷、甘草等药用;若配大黄、桃仁、芒硝等药,可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牡丹酚(丹皮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牡丹酚新苷、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

本品还含有没食子酸、挥发油等。

2.药理作用丹皮酚对多种实验性动物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霍乱、伤寒、副伤寒三联菌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并具有镇静作用;丹皮总苷还具有显著的抗惊厥作用。

丹皮

丹皮

丹皮<别名>:粉丹皮、木芍药、洛阳花。

<来源>:毛莨科植物牡丹的粗皮。

<性状>: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两边向内卷曲,长5~20cm,直径0.5~1.2cm。

外表面褐色或黄褐色,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显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

质硬脆,断面较平坦,粉性,淡粉红色。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功效主治>(药理作用):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丹皮酚及糖甙成分均有抗炎作用。

丹皮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又水煎液、丹皮酚及除去丹皮酚的水煎液,均有明显降庄作用。

其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丹皮酚还可使动物子宫内膜充血,有通经作用,并有抗小鼠早孕作用,丹皮酚尚有抗溃疡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

<禁忌>: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主要成分>: 牡丹皮原甙(paeonolide)、牡丹酚(paeonol)、芍药甙(paeoniflorin)、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及挥发油。

牡丹酚<英文名称>: Paeonol<别名>:丹皮酚芍药酚<化学名称>: Ethanese,1-(2-hydroxy-4-methoxyphenyl)-<分子量>: 166.17<物理性质>: 无色针状结晶(乙醇),熔点49℃-51℃,稍溶于水,稍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不溶于冷水,能随水蒸气挥发,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苯和二硫化碳。

气味特殊,味微辣储藏条件:阴凉、干燥、避光。

<药理作用>: 牡丹酚具有镇痛、抗炎、解热和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

对压尾、醋酸等物理或化学因素所致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牡丹皮药理作用的结论

牡丹皮药理作用的结论

牡丹皮药理作用的结论牡丹皮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近年来,它受到越来越多的注和研究,并具有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检测手段的进一步提高,针对牡丹皮的化学成分构成种类和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原有的基础上,科学家进一步的分离出近百种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种新型的糖苷、单萜类以及酚类糖苷等活性物质。

根据现代的药学对牡丹皮的药理研究,虽然牡丹皮在多种疾病中都能发挥出药用价值,但是其作用原理研究上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

药学家对牡丹皮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药理实验,判断出不同成分的药物毒性和药物效果,逐渐将牡丹皮的药用价值和各种病症之间建立联系,方便进一步的研究牡丹皮的作用效果。

不过总的来说,牡丹皮的药用研究依然存在很大的空白区,加强对牡丹皮的药用价值研究,不断开发更实用的药效价值,对实现牡丹皮的科学性药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致谢时光飞逝,我在交大的学习已经进入尾声。

在我的学习这一漫漫的征途上,我得到了许多老师无私的帮助,以及来自同学和朋友的体贴的关心和充满力量的帮助。

所以在本文的最后,我要诚挚的向所有对我提供过支持,帮助和鼓励的人发出来自我内心的最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一定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我论文写作期间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从最初的选题方向,构思课题思路与设计方案,指导我进行论文写作,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给了我认真且专业的指导和热情而无私的帮助。

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且成功的完成,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学术严谨细致的钻研精神以及其对学生优雅和谦虚的态度是值得我学习的,老师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老师的教导给了我丰富的设计换热器的知识,也为我完成论文提供了一个好主意。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师长以及陪伴我读大学的所有可爱的同学和朋友。

在他们的无私且无畏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可以完成我的学习任务并成功毕业。

我衷心希望所有的领导和老师都能健康,工作顺利,拥有幸福的家庭。

参考文献[1]杨小露,薛兴阳,林燕,黄绮韵,莫毛燕,王淑美,孟江.牡丹皮炭化学成分及其潜在凝血活性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8,27(09):608-616.[2]韩宁宁,张振凌,陈晶晶,孟冉,刘爽,林秀敏.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J].中成药,2018,40(10):2312-2316.[3]姜慧洁,顾唯芝,许鑫,汪佳楠,陈燕,颜继忠.含挥发性成分牡丹皮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8,53(21):1869-1875.[4]苏勇,孟祥霄,钱广涛,张婉君,孙伟,彭华胜,薛建平.药用牡丹和芍药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0(11):2088-2094.[5]路咪咪,庞璐,程沛,孟江,王淑美.牡丹皮药效组分的整合药代动力学考察及其与药效的相关性分析[J/OL].中国实验方剂志:1-6[2019-03-17].[6]杜新刚,姜慧洁,张慧,颜继忠,袁媛,马晓晶,黄璐琦.牡丹皮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OL].中国中药杂志:1-18[2019-03-17].https:///10.19540/ki.cjcmm.2018 1224.002.[7]刘若水,秦玉龙.黄元御使用牡丹皮的经验[J].西部中医药,2018,31(06):50-52[8]陈剑,吴美兰,叶兴法.牡丹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J].海峡药学,2018,30(08):53-5 4.[9]关晶,景振龙,童立芬,谭征,张建民.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牡丹皮中丹皮总酚的工艺优选[J].北京医学,2017,39(07):745-747.。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牡丹皮)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科属 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别名 处方名:丹皮、粉丹皮。

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传统应用 主治温病热病热入营血之壮热、身发斑疹、舌红绛,阴虚发热, 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闭经,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等病症。

传统方剂①牡丹汤(《圣济总录》):牡丹皮、山栀仁、黄芩、大黄、麻 黄、木香,治疗伤寒热毒发疮; ②牡丹汤(《圣济总录》):牡丹皮、桂、芍药、桃仁、鳖甲、 木通、土瓜根,治疗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

在治疗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中,在治疗发热出血的犀角地黄汤 中,在治疗妇人癥病的桂枝茯苓丸中,在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都作为 配伍药使用。

主要成分 主要含丹皮酚类和芍药苷类成分。

1、酚类牡丹皮含牡丹酚(丹皮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 牡丹酚新苷等。

2、单萜类 有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 芍药苷等。

3、其他挥发油,油中含芍药酚;还含植物甾醇、鞣酸等。

药理作用 (一)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 1、牡丹酚及其糖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2、抗变态反应:丹皮对第Ⅰ、Ⅲ、Ⅳ型变态反应有显著的抑制 功效。

3、抗炎:丹皮对皮肤血管炎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关节 炎症肿胀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抗凝血和抗栓塞 1、抗凝血和促凝血: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对血小板聚集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凝血过程;丹皮又能显著抑制纤溶酶原和纤溶 酶而促进凝血。

丹皮的不同成分可共同起到既抗凝血又促凝血的双重 作用,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医认为丹皮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消瘀化斑。

2、抗栓塞:牡丹酚和芍药苷有显著的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三)对心血管 1、扩冠和抗心律失常:牡丹皮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 血缺氧,以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 2、降压:牡丹酚和去除牡丹酚的水煎液,均具有降低动物血压 的作用,对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都有降压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皮的药理作用
4.1降血糖作用
刘超等用于比较粗品和纯化的芍药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结果表明,粗多糖和纯多糖均能有效降低小鼠高血糖。

赵选择了三种方法提取牡丹皮中的化学成分。

相关证据表明,用蒸馏水作为溶剂提取的纯品和使用温水作为溶剂的提取的纯品降糖效果显著。

蒸馏水提取物的纯度更高,效果也最好。

温水由于受到水中离子的影响,造成提取物的成分不稳定,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削弱。

洪浩等人通过实验发现,PSM2B能有效降低T2DM大鼠的食物和水分摄入量、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提高葡萄糖耐量,降低干细胞膜的相对含量。

胰岛素受体的最大结合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增加。

张不康等人从牡丹皮中提取多糖,发现芍药多糖还具有降血糖作用。

牡丹皮汤能通过前列腺生物合成有效抑制炎性组织的通透性,从而抑制多种急性炎症反应。

他的优点是牡丹皮的制备不影响特定的抗体产物。

补体侧通路的溶血活性也不受影响。

在此前提下,人体正常的体验免疫功能不同时影响牡丹皮制剂的抗炎作用。

唐文禄等人的现实。

结果表明,芍药苷总苷能有效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急性足肿胀和二甲苯所致的耳部水肿,且呈剂量依赖性。

4.2抗菌消炎作用
研究表明,牡丹皮中的化学成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厂杆菌等细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其制剂能够对炎症组织的头痛醒和前列腺的合成进行明显的抑制,同时也能够抑制其他急性炎症的反应,但是对特异性抗体不具备抑制的功能。

对于脱离路径的溶血活性没有影响,因此牡丹皮中的化学成分在起到消炎抗菌的作用后,对人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不具备作用和影响,有一定的安全性。

唐文禄等人发现结果显示,牡丹苷能够有效抑制角叉菜
胶的急性足肿胀,二甲苯引起的耳水肿对剂量会起到一定的依赖性质。

牡丹皮本身也具有多种抗炎消毒的作用吗,可以直接拮抗炎症截止,对白细胞和前列腺素E2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4.3抗动脉粥样硬化(AS)
AS患者脂质过氧化的增加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增加呈正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LDL)诱导AS。

通过氧化修饰血管内皮细胞Shilin等。

重复并比较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结果表明,丹皮酚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机制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有关。

戴敏等。

高脂血症大鼠口服丹皮酚。

实验证明,大鼠血清中的高血脂能够被丹皮酚进行有效的降低,主动脉和肝脏脂质过氧化,从而使得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质进行降低。

蛋白质的产生能够在体外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进行抑制,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实现AS效应。

周晓霞做了以下实验,通过体外细胞的培养,来观察丹皮酚对高血脂症刺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结果淼淼,丹皮酚的抗AS作用于抑制SMC的异常增殖有可能相关。

4.4抗心律失常作用
丹皮酚治疗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结果表明,丹皮酚可以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缩短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这也是丹皮酚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Tang Jingrong等报道丹皮酚显着抑制新生大鼠心肌细胞Ca2 +的摄取,减缓心肌细胞的搏动速度。

该效果类似于慢通道阻滞剂,并且还拮抗氧化。

因此,假设丹皮酚可以通过拮抗再灌注诱导。

细胞内钙超载以拮抗心律失常。

王腾等人用单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牡丹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结果表明,丹皮酚400ug / ml 可显着缩短动作电位(APD)的持续时间。

给药前APD50和APD90分别从325 27 mg和16 633 mg缩短至168 20 mg和165 23 mg,分别为52 2%和35 6%,而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没有显着变化。

胰岛细胞抗体(Ic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被阻断,其最大峰值减少。

抑制率分别为36.6%和72.7%,使Ica的I / R曲线向上移动,但没有抵消I / V曲线,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4.5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Nizamutdinova等。

已发现丹皮酚具有抗心肌再灌注损伤。

张卫国等报道丹皮酚可显着降低心肌缺血组织中MDA含量和血液中CPK浓度,保护心肌细胞SOD活性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提示丹皮酚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与抗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包世尧等发现丹皮酚可以减少白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增加,减轻延迟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为缺血后脑组织的恢复提供条件。

丁伟祥等人观察了丹皮酚对脑出血后rCBF,脑水含量和行为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丹皮酚可增加大鼠脑出血后rCBF和银芝钙离子的流入,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缺血,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的强度,改善肢体偏瘫后的行为。

脑出血,为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临床脑出血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4.6抗惊厥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牡丹皮可以起到一定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因为牡丹皮中的成分可以有效的对中枢神经进行抑制。

譬如给小鼠注射或者口服丹皮酚可以有效降低小鼠的自发性活动,明显发现由于长环己巴比妥钠的诱导而引起的小鼠睡眠的延长,如果大剂量的使用可以使得小鼠的正常反射消失从而起到抗惊厥的作用。

王宇发现TGM可以有效减少小鼠的最大电惊厥的数量,增强苯巴比妥本身的抗惊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对剂量的依赖。

4.7保肝作用
王建刚等人观察了丹皮酚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致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丹酚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钙膜Ca2 ATP酶,抑制Ca2 +流入,并保护异烟肼和利福平诱导的肝毒性。

结果表明,白芍总苷是牡丹皮的有效成分,对四氯化碳(CCl4)和D-半乳糖胺(D-Gal-N)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TGM不仅抑制CCl4和D-GAL-N T诱导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还通过天冬氨酸转移酶(ASP)活性增加血清蛋白含量,肝糖原合成和谷胱甘肽过氧化作用。

在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后,Px可以清除血清和肝脏中的有害自由基,缩短睡眠时间。

是时候改善排毒了。

因此,总白芍总苷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胡适等人。

研究了丹皮酚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结果表明,丹皮酚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
明显的拮抗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丹皮酚的机制与丹皮酚在肝细胞中的作用有关。

抗凋亡,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炎症因子和脂质过氧化水平。

4.8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在大鼠吸入丹皮酚的试验中,主要采用的雾化法。

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吸入丹皮酚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肺部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其他器官的免疫能力也大幅度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牡丹皮的主要成分的丹皮酚,对肌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者黎明在相关的实验中,让小鼠口服丹皮酚,研究结果表明,丹皮酚可以促进小鼠体内的可的松和环磷酰胺的数量,这两者又对小鼠的体重增长有一定的效果,结果发现小鼠的脾脏重量上升,也就是说丹皮酚有利于提高肌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能力。

科学家李春风在研究丹皮酚的功能实验中,丹皮酚可以促进酸性α-醋酸盐茶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比例,同时对淋巴细胞周血白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释放有着促进的作用,这也证明了丹皮酚具有提高免疫力的能力。

在验证牡丹皮中多糖的作用效果时,结果显示小鼠的脾脏收到牡丹皮多糖的刺激后,小鼠的脾脏内细胞增值加速,同时促进脾细胞和刀豆球蛋白的协同作用。

此时小鼠脾脏内的巨噬细胞被逐渐激活,对中性红细胞的吞噬者效果明显增强。

4.9抗肿瘤作用
相关学者设定了小鼠肝癌Hepa细胞实体瘤模型。

研究了牡丹木聚糖对小鼠Hepa实体瘤的影响及其机制。

结果表明,丹皮酚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肝癌发生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表明,丹皮酚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丹皮酚的作用机制有关。

抑制凋亡,下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bax基因表达。

李等。

牡丹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

结果表明,白芍能显著抑制小鼠源性胃癌和人胃癌细胞SGC-790,表明白芍醇具有抗胃癌作用。

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机制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下调和bax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此外,Leaf等人采用体外MTT法研究丹皮酚对HT-29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丹皮酚能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提示丹皮酚具有抗结肠癌的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丹皮酚的潜在机制可能与环氧化的下调和酶-2(COX-2)基因的表达有关。

4.10其他作用
丹皮酚具有抵抗早孕的功能,本身具有抑制动物子宫的自发性运动。

杜等人
用卵白蛋白制作成小鼠过敏性哮喘的模型。

研究其中的活性成分丹皮酚本身对于卵白蛋白作为小鼠模型的影响。

结果显示,丹皮酚对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具有一定的抵抗做用,该项结果为牡丹皮在制作抗过敏性哮喘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