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解能力不同、教学资源不足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使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材料;对于听觉型学生,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3 培养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使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份。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赋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解决学生理解能力不同的问题2.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教学。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赋予更深入的讲解和拓展知识;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教学方法,匡助他们逐步理解。

2.2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

例如,对于某些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理解难点,可以安排专门的辅导时间,匡助他们解决问题。

2.3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相互之间的学习和理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3.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通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2 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材料和资料。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

3.3 制作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一些教学素材,如PPT、教学视频等。

这些素材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1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匡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2)》-----教学反思《解决问题(2)》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学。

这节课,既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基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时,特别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同桌交流的学习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美好友谊。

一、闯关答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设置了两道题让学生画一画。

第1题是画圆形和三角形的数量同样多;第2题画圆形和正方形,使正方形的数量比圆形的数量少3个。

这两道题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一一对应”数学原则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激并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解决问题是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最好体现。

图中,小雪和小华在玩套圈游戏。

根据已知信息: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一边画、一边想的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就会在学生的思维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扎根。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并总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计算方法。

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方法,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设计就会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在教学“小括号”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小括号“再创造”的过程,体会使用小括号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课堂生成,促进思维发展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借助教材中剪星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当提出如果将分步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呢?生尝试写,师巡视时发现10一2 + 3,追问: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表示先计算2 + 3吗?为什么?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 + 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此时我们围绕“10一2十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画一条粗线表示先算2 + 3。

( 2 )画一个方框表示先算2十3。

( 3 )画一个圈儿表示先算2 + 3 。

( 4 )画()表示先算2 + 3 ……大家想的办法都很好!面对这么多的符号,如果我们不说,外国人能看明白吗?看来应该找一个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 +3 。

大家想的跟数学家想的一样,用“( ) ”这个符号来表示。

它叫“小括号”。

教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

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把“白开水”酿成香醇的“茅台酒”。

二、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

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等。

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4 解决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1课时解决问题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第20~21页例5、例6)二、教学目标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1.能从已知条件中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

2.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5=10+10=13-4=15-7-7=12-8=11-6=13-13=16+4-9=13+6=15-7=17-9=4+13-8=13-6=5+7=16+3=-5+5=(2)在里填上“>”“<”或“=”。

1613 2019717 1619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踢球吗?(喜欢)师:好!下面是小小和他的朋友们进行踢球比赛的情况,现在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能够帮他们解决吗?是怎样解决的呢?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20页例5。

(课件出示第20页例5情境图)(1)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很多小朋友在踢球)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①有16人来踢球。

②现在来了9人。

③我们队踢进了4个。

师:根据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汇报: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还有几人没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师: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的?①用学具探究。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教学反思舒兰市实验小学张晓宏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

本节课教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

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通过伸手指游戏和解答“比一比”的复习题,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教学中我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找到两个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问题意识。

其次,在教学中我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汇报交流时学生能看图说出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能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在哪里。

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我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比多少的问题,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加深了学生对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理解,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

由于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

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的表现来看,确实学生对于这类问题会做不会说,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表达能力弱。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刚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本身就有些困难,再加上还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可谓是难上加难。

例5学习的是用“进一法”解决问题,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很容易理解还剩余的2个人也要坐船,如果这两个人坐到其他船上,人数就多了,不符合最多坐4人,所以这2个人要再坐一条船,要用5+1=6(条)。

我带领学生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认识了进一法,用做了相应的练习,学生掌握比较好。

第二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去尾法”,这种题目也不难理解,剩余的钱不够买一个面包了,所以只能买3个,还剩余1元钱。

我给学生强调了统一的格式,要先认真读题,正确列除法算式并正确解答,然后根据题意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最后写上简单的答。

学生对于这两种题型能熟练正确的区分,只是个别学生加单位名称时经常写错,他们还是不理解题意。

例6是解决有规律的排列问题,学生刚开始接触这种题目有点难度,做了两道题以后,他们就已经很熟练了。

我们还一起总结了解题步骤:第一步要先找规律,看看是几个为一组排列的,第二步列除法算式并解答,第三步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看余数,余数是几,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最后一个。

总之,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小,还要带领学生加强练习,并且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2这节课讲了一遍,又讲一遍,遗憾挺多,算理说的不到位,着急,无论是动手操作,还是画图,训练不够。

教具准备不充分。

本节课主要是完成一个“逆向思维”的解题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手段就是画图,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的理解题意,不仅对关键词进行了解,还采用动手操作的手段,重点突出用画图的方法把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亲手画图,亲身体验的直观效果,从而让学生喜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基础。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结果的快乐中,主动学习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第一个教学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主体图,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问题(有一步的,有两步的)。

学生们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即加减混合、带小括号。

正是因为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展现了出来。

解决问题要体现出学生思维的个性,这一点特别重要,往往思维的火花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竞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闪光点。

例如:教学例1,有一个学生想出了16+13=29,“16”不是题中直接给出的条件,而是学生在心中将第一步计算出来的得数直接应用到了算式中,这时,其他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6是22-6得出的,而你在算式中没有表示出来,这样解答不行……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这名学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问题。

再如: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例1处理加减混合,例2处理连减和小括号。

但今天,学生在解决木偶戏的过程中就想出了带小括号的解答方法,这在试讲的过程中是没有出现过的,于是例1、例2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全部在例1中通过自学自悟理解、掌握了。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我们运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数学素养”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养成。

最终让孩子把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首先,在这堂课开始运用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贯穿这节课。

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始出示学生已知的复习题。

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这三点基本内容、通过让学生找、画、说等一系列措施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关键。

展示两个不同学生的不同思路是整节课的重难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寻求这堂课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采用问题导学最有效!从3个问题进行整堂课的重难点突破。

1、图中有什么?(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及问题)2、怎样解答?(可以多样化,采取画图或数字的方法进行解答,最后根据画出来的图进行列式计算。

)3、解答正确吗?(这是数学运用知识最关键的一步。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检查的习惯经常都会算错。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材运用学生容易进场容易犯的错误以找错误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积极反馈所学知识,放手让学生从这幅图上的信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题,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运用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找我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此类的数学知识,让孩子们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成为这节课难点突破。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学习解决问题,在初学阶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是枯燥而乏味的,在整堂课教学中要不断增添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通过找错误学生积极性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练习的时候,我把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做成灰太狼做错题的题目,让学生从中找出问题给自己今后做题的时候不要出同样的错误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谈话的方式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情境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训练,并体现了层次性。

不足之处: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太快,没有设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图,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啥是多余条件?在出现了多余的条件,我只是自己分析,从我的角度提出这是个多余条件,使学生被动的知道这是个多余条件。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时间过多。

最后是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

记学生:学生思考交流不够,学生参与面较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的沉闷。

再设计: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看名师讲课视频,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她们学习。

2、多学习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学生。

3、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让孩子多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的大多时间留给他们。

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改进我的不足,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