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点点小标题,拳拳报国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出自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之手。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做出的重大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章结构:《邓稼先》以小标题连缀的结构,变化的句式,描绘了邓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人极大的震撼与启示。
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平实、简洁,富有感染力。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邓稼先的伟大形象。
内容要点: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他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做出的重大贡献。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邓稼先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
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在《邓稼先》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梳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2.感受邓稼先的人物品格;3.学习邓稼先的脊梁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包括出生地、成长经历、求学经历、科研经历等。
同时,重点介绍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贡献。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人生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邓稼先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理解程度。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心系国家 胸怀天下.doc

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家,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温馨的字眼。
对于戏耍的孩子,家是黄昏的炊烟、遮雨的屋檐,是喷香的菜饭、是爸爸慈爱的笑脸妈妈怀抱的温暖;对于离家的人儿,家就是漂泊后的归宿,疲累后的港湾,是游子心底的归依,是白发人叶落归根的夙愿。
随着岁月的迁移,伴着成长的脚步,走出家门,妈妈是家的牵挂;走出国门,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长江黄河泰山昆仑,家是相同的血脉,是传承的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的大中华;而纵观历史的变迁生民的转换环境的演变,地球天下宇宙又何尝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家是永远的牵挂。
李白仗剑天涯,飘逸潇洒,仍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把对价的思念托付给北归的大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是杜甫颠簸流离、骨肉离散的思念。
然而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无论遭遇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高冠,佩长剑,行吟“九歌”。
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生命便无从附着。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谁能懂得辛弃疾这个游子那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的愁思,也只是悲剧词帝“李煜”对南唐故土一席的怀念。
有国才有家,国泰然后民安。
国家是皮,家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翻阅中国的近代史,回望我们的昨天,我们曾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和考验,百年屈辱,八年抗战,洪水,非典,雪灾,……我们一次次被打倒在地,然而更一次次挺起腰杆,明天我们或许会面临着更多的苦难、更大的考验,然而背靠960万平方土地的祖国,面前是13亿双手的温暖,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度过?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骄子,应该怎样成长,才能无愧于“未来中国的脊梁”?“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出发,饱读诗书,站在文化的前列,站在世界的高度,然后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出小家,心怀祖国,放眼天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国主题群文阅读》课件语文课件PPT

欣赏爱国名言和诗文
欣赏爱国歌曲
《国家》
26.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37.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12.你要努力成为梧桐,让喜鹊在这里栖息。你要努力成为大海,让百川在这里聚积。 53.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 71.当你觉的累的时候就看看那些还在努力的人。 34.以智慧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 98.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99.只要你想,这个世界就会有奇迹。 6.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 来的。
精彩语段赏析
分角色朗读《最后 一课》高潮部分, 然后回答问题。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选文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的情景
2、这段话在刻画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 语言:“我的朋友们啊”、“我——我—
—” 动作:站起来、转身、拿起、写、做
了一个手势 神态:脸色惨白、呆在那儿
3、“祈祷的钟声”、“普鲁士的号声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1.成功的速度=品德+修养+成熟度。 39.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73.生活从来都不会停止推你向前,保持专注,别因为后悔而放慢脚步。微笑,原谅,遗忘,然后继续向前。 52.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5.其实旅行最大的好处,不是能见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 96.忧伤并不是人生绝境坎坷并非无止境,没有谁能剥夺你的欢乐,因为欢乐是心灵结出的果实。欢乐将指引你在人生正确方向里寻找自己的 错误,寻找自己人生的正确目标,并执著的走下去。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国主题群文阅读》课件(共24张PPT)

个手势作结,而不是激昂地宣布“放学
了”
此时的韩麦尔先生已经痛苦的说不出
话来,用手势符合实情;以手势作结,
给人留下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印象,更震
撼人心。 8/20/2020
9
合作探究
结合《木兰诗》说说花 木兰是个怎样的形象?从 她身上你感悟到什么?
8/20/2020
10
不唧 闻唧 机复 杼唧 声唧 ,, 惟木 闻兰 女当 叹户 息织 。。 —勤劳孝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
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
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
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
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
原因是“我”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 感动了。这句话反映了“我”对韩麦尔先 生的无比崇敬之情。
6、“使出全身的力量”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把爱国情和亡国恨全融入了这
几个字。
8/20/2020
8
7、“法兰西万岁”凝聚了哪些深刻含 义?
五个字中包含着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 胜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8、文章结尾作者为何以韩麦尔先生一
战况之烈
—勇敢坚强的 英雄气概
8/20/2020
14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
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
热爱和平生活。
8/20/2020
15
8/20/2020
双雄
兔兔
傍脚
专题07综合性学习(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

综合性学习1.(2021春·陕西西安·七年级统考期中)请你参加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激心志】古往今来,总有某些爱国英雄的故事令我们热血沸腾,那些爱国人物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激发我们的心志。
在爱国人物故事会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志”字的笔画。
(2)给下列爱国故事配上相关联的人物。
(填序号)①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 )②献身抗日的英雄( )③舍身炸碉堡的战士( )④回国报效的数学家( )A.杨靖宇B.华罗庚C.岳飞D.董存瑞(3)【活动二:冶心灵】爱国,是诗歌最常见的主题。
在诗歌朗诵会中,你感受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心灵也得到了陶冶。
如果让你朗诵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你认为下列哪种感情基调合适?A.温柔婉转B.慷慨悲壮C.低沉沮丧(4)【活动三:启心智】有这样一些名言警句,或表达对祖国的感恩,或抒发对故土的思念,或阐述爱国精神的实质……请你写出一句你课外搜集积累的有关爱国主题的名言警句,并列出两种在班级展示名言的形式。
【答案】(1)(2)①C②A③D④B(3)B(4)示例: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展示形式:①制作小册子;②办黑板报;③制作幻灯片;④创作书法作品。
【解析】(1)本题考查字体笔顺的规范书写。
此类题目,主要按照题目所给格子,按照正确的笔顺在合适的位置书写相应笔画即可。
“志”字的笔顺是:横、竖、横、点、卧钩、点、点。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可知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是岳飞,献身抗日的英雄是杨靖宇、舍身炸碉堡的战士是董存瑞,回国报效的数学家是华罗庚。
(3)考查诗歌的情感基调。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诗歌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过零丁洋》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感慨,慷慨激昂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爱国之心。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坚定爱国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坚定爱国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设计解说】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五篇作品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爱国爱家,甘于奉献的情怀。
抒情亦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五篇文学作品形式不一,《黄河颂》是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老山界》是一篇生动记叙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回忆性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歌颂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的英勇事迹的新闻通讯;《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对已沦陷十年的关东原野倾注怀念之情的抒情散文;《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民歌,塑造了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
五篇课文体裁不同,主题却都表现了我国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还有一项综合性学习任务。
树立和培养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习本单元有利于学生感受家国情怀,激发爱国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质,本单元的整体学习设计思路是:主题一:读出情感,以声传情。
学习朗读技巧,从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一篇(或片段)的作品,完成所选朗读篇目的朗读设计;并为其选择恰当的配乐,进行配乐朗读。
主题二:把握意向,学习抒情。
在整体单元文本中,能辨析文章中使用的抒情方式,比较《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在意象、抒情方式和情感上的异同,梳理爱国题材文章中表达情感时常借助的意象。
主题三:体现精神,写出真情。
尝试用本单元任意一种文学样式,并选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我”眼中的英雄,不少于600字。
【学习过程】主题一:读出情感,以声传情。
(一)学习内容朗读也会表情达意。
学习朗读技巧,重视朗读训练,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意,增强语感,以声传情,以声悟情。
从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一篇(或片段)的作品,完成所选朗读篇目的朗读设计;并为其选择恰当的配乐,进行配乐朗读。
诗歌中大气磅礴的意象、浩大广阔的画面、生动精妙的动词、完整精巧的结构等都在为慷慨激越的情感服务,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全单元】部编版PPT优质课件(家国情怀)

预习检查 读一读
pài
澎湃
wǎn
宛转
diān
山巅
zhuó
浊流
bì
臂膀
pī
劈成
bǎng
榜样
dàng
浩浩荡荡
预习检查 读一读
lán
狂澜
píng
屏障
bǔ
pò
哺乳 气魄
预习检查 多音字
qiǎng 勉强 强 qiáng 强迫
jiàng 倔强
píng 屏风 屏
bǐng 屏除
预习检查 形近字
哺 bǔ 哺育 捕 bǔ 捕捉
泄 xiè 水泄不通 泻 xiè 一泻万丈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 喂养。 【九曲连环】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浩大,也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知识备查
相关人物介绍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近现代著名 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 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 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 我国革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赢 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知识备查
作品介绍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知识备查
关于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 大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5500千米。从高 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 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 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 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 度79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点小标题,拳拳报国心
南宁市碧翠园学校隆寒
教学目标
本节课为“语文主题学习”教学实验之“文章结构探究课”,教学目标是:
1、通过探究文章中的小标题,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小标题的使用特点。
教学内容
七下第三单元课文《邓稼先》;七下“语文主题学习”丛书(3):《苏步青的故事》(P2),《仰望星空的秘密》(P17),《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P51),《血祭——献给抗日战争的殉国者》(P64)。
课前准备
1、通过学习《邓稼先》一文,了解邓稼先的先进事迹,理解他的伟大精神,了解作者的身份及其与邓的友谊。
2、课前阅读“丛书”中的四篇推荐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课文,用“邓稼先,您……”的句式谈感受。
2、齐读《中国男儿》。
二、探究《邓稼先》中六个小标题的使用特点。
1、有没有可以弃之不用的小标题?(明确:小标题“循一定的主题”)
2、这六个小标题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明确:小标题:“按一定的顺序”)
3、这六个小标题换成“一、二、三……”的形式,表达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4、归纳拟小标题方法。
(明确:1、概括文意;2、提示内容;3、选用代表性的语句。
)
三、学生自主探究丛书(3)的《苏步青的故事》(P2),《仰望星空的秘密》(P17),《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P51),《血祭——献给抗日战争的殉国者》(P64)三篇文章的小标题的使用特点。
探究问题:1、这些小标题的顺序能否调换?2、你觉得哪篇文章的小标题或者哪个小标题最有特色?(补充拟小标题的方法:4、化用诗句,巧用排比)
四、学习实践
修改丛书(3)《苏步青的故事》(P2)中的全部或连续的几个小标题(原文的小标题为“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五”的形式。
五、小结
齐诵岳飞的《满江红》。
板书设计:
点点小标题,拳拳报国心
1、概括文意
2、提示内容
3、选用代表性的语句
4、化用诗句、巧用排比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我在本校开展的“语文主题学习”教学实验的一节研讨课。
“语文主题学习”简而言之,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一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培养一定的语文能力。
因为“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有与教材配套的学习丛书,所以,主题的设置可以从教材进行,可以从教材拓展到丛书进行,也可以从丛书中直接设定,本课为第二种形式。
本课为七下第三单元11课《邓稼先》的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身份,功绩、成就。
2、学习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对邓稼先评价的词句,理解并概括邓稼先的精神。
4、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就是整体感知。
因为第三单元的单元目标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所以,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围绕这两点展开。
首先,对于课文的思想内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加深理解的是:1、邓稼先之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因为他的“报国心”。
2、作者杨振宁写作此文至情至深,也是对邓稼先这种“报国心”的理解和敬佩。
因此,我的设计的主题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邓稼先的“拳拳报国心”。
其次,本文的结构是“小标题”的形式,这是初中阶段少有的一篇“小标题”形式的代表作,我不想错过这个让学生学习此类文体特点的好机会,而且,同过分析、理解本文小标题的使用,也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的好方法,所以,我设置了“点点小标题”。
教学反思:1、主题的名称“点点小标题拳拳报国心”虽然点明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语法上,逻辑上确实不够严谨。
2、对于学生写在黑板上的小标题未能当堂点评,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3、从丛书中推荐的几篇文章,只是点讲了小标题,未能从整体上指导,学生未能有一个完整的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