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合集下载

蓬皮杜艺术中心

蓬皮杜艺术中心

建筑外观分析艺术上——钢与玻璃本身就显得很精致,而且它们的结点,分割等都有很多很新的方式。

在这种条件下,蓬皮杜中心把外貌整得很奇特。

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如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

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

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

蓬皮杜文化中心不仅内部设计、装修、设备、展品等新颖、独特、具有现代化水平,它的外部结构也同样独到、别致、颇具现代化风韵。

这座博物馆一反传统的建筑艺术,将所有的柱子、楼梯及以前从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一律请出室外,以便腾出空间,便于内部使用。

整座大厦看上去犹如一座被五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缠绕起来的、庞大的化工厂房,在那一条条巨型透明的圆筒管道中,自动电梯忙碌地将参观者迎来送往。

材料运用和细部设计:整座建筑有别于巴黎以往传统的混凝土建筑,它通过采用金属架构,运用的材料也十分的现代化,在技术(功能)上,钢——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外形美观等一系列优点。

而且在火灾的时候有明显的优越性。

再加上外部的通风条件更好,有时甚至不用上防火涂料。

而在空间的划分上,钢和玻璃的强度足以支持一个很大的空间。

再有结构都外置了,使内部的空间划分更为灵活。

这是蓬皮杜中心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采用的是钢桁架梁柱结构,建筑物的东西两侧,竖向线条突出,使其具有向上生长的感觉。

所有垂直方向的联系都是沿着东西两侧布置,如:西立面的交通管道,以及东立面暴露在外面的各种管道、电梯和楼梯,增强了这种向上的动势。

建筑的主要材料钢和玻璃,以及建筑物的组构内外反转的创作手法,赋予建筑一种轻盈、透明感及动感。

颜色: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采用的鲜亮颜色,使其在周围的文化环境中,与巴黎的历史建筑产生对话。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名胜古迹介绍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名胜古迹介绍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名胜古迹介绍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名胜古迹介绍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简称"蓬皮杜中心", 位於法国巴黎市中心, 距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各约1000米.蓬皮杜中心是在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的倡议下, 由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共同设计建造的, 1977年, 中心建成开放, 并以其倡议者蓬皮杜总统的名字命名.蓬皮杜中心是一座巨大的长方形建筑, 长166米, 宽60米, 高42米, 地上共有6层, 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除钢架结构外, 全部为玻璃覆盖.建筑师有意將结构和设备作为建筑物的装饰, 因此, 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以及各种颜色的管线全部暴露在外.在东立面上, 挂满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 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 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系统, 蓝色的是空调系统, 黄色的是供电系统.人們可以从大街上望见大楼里面五彩缤纷的设备.在西立面上, 悬挂着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 一条是从底层蜿蜒而上的自动扶梯, 其他几条水平方向的是多层的'外走廊.设计者把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 其目的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整座大楼由28根钢管柱支撑, 其中除一道防火隔墙外, 没有一根内柱, 各层门窗和隔墙都不承重, 可以任意移动或取舍.這座大楼共用去1.5万吨钢、5万吨混凝土和1.1万平方米的玻璃.蓬皮杜中心的结构设计充分显示了高工业技术对新建筑的巨大影响, 打破了文化建筑的典雅、宁静的传统风格, 使它从外表看起來就像一座化工厂或一艘远洋客轮.這座古怪的建筑落成后, 受到多方指责, 但现在已成为巴黎市最受欢迎的文化艺术活动场所, 并且也成为西方当代新建筑的著名代表作.蓬皮杜中心的建立宗旨, 是用现代化的设备、以创造性的方法來传播文化艺术知识.中心包括4个部分: 公共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音乐和声学研究所.公共图书馆是法国对公众开放的最大图书馆, 共有两层, 有图书50万册、期刊2000多种, 还有许多声像资料, 全部图书杂志都是开架阅览.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400多万人, 在全世界图书馆中首屈一指.现代艺术陈列馆是法国目前最大的现代艺术品陈列馆, 在参观人次和收藏数量方面仅次於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而位於第二.這里收藏有1914年以后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其中包括现代派、抽象派、印象派、荒诞派、立体派、野兽派的绘画和雕塑.工业设计中心经常举办各种展览, 介绍建筑、城市建设、公用设施及日用工业产品和新发明.音乐和声学研究所设在蓬皮杜中心西侧的广场下面地下室里, 有实验室、电声设备室、收音室、计算机控制室和一个新颖奇特的音乐厅, 音乐工作者可以在這里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音乐创作.蓬皮杜中心还有儿童画室、各种展览厅、剧院、电影院以及咖啡馆、餐厅等服务设施.。

后现代艺术典藏——蓬比杜国家艺术中心

后现代艺术典藏——蓬比杜国家艺术中心

名 的。 当时,在六百 多位参与竞逐 的
暖、通风 管道,一个个 巨大的通风 口 好像正在向路人颂扬 着 自己独特 的建
筑文化语 言。整幢建筑把 大楼 内部构 架和设备通通暴露 于大楼 的外部,作 为装饰性功能展示着 它的魅力。
设计方案 中,最终由瑞索 ・ 皮埃诺和
理 查德 ・ 罗杰斯合作设计的脱 颖而出。
沿着 塞纳 河北岸 步行 十几分 钟,
再向北拐就到 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后现代艺术典藏 蓬 杜 家 图/ 比 国 艺.李 术心 文兵 中梅
在我们 的行程 中并没有参观 蓬皮杜文 感和综合性 。 化艺术 中心, 只是去往 巴黎圣母院来
观赏也 已足 以让人感受到她的震撼 ! 那天巴黎 下着 少见的 大雨,雨水将整 幢建筑清洗的格外鲜亮, 虽然是雨天,
在此 中彰显 着一种超现代感的艺术魅 力。从 外表看 蓬皮杜艺术 中心宛如 一
座核 电站, 外围四面大片玻璃 ,透 明
钢 制 构 架 与设 备 管 道 纵横 交错 :露 天
的、蓝红相 间的塑料钢架筒形 那是 自 动 电动扶梯:观光 电梯则交叉在 管道
中间,看起 来好像 是还未完全拆 除的
脚手 架。 虽说是观光 电梯,但并 不能 观光, 只是露在外面的一个集装箱, 全 封 闭式的上 下移动着,极 富创意 ! 置 于 大楼外部还有所有 的供 电、 供水、 供
皮社国家艺术和文化 中心,17 年建 97 成于巴黎市 中心。 0 2 世纪 7 年代为纪 0
念戴高乐将军兴建的一座现代艺术馆, 并以法 国已故总统蓬皮杜的名字而命
蓬皮 社 中心是 一座 结合 图 书馆 、
蓬皮 杜艺术 中心坐 落于繁 华的闹 展 览馆、电影院、 工作 室和剧院的综 回的途 中路过。 虽说只是路过,驻足 市 区,周 围是民居 以及古典主义建筑 合性 艺术中心。作 为艺术的建筑,比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蓬皮杜文化中心像一个夺目的瑰宝,镶 嵌在巴黎市内。开始时,也像艾菲尔铁 塔一样,因为它与众不同而遭到许多非 议。现在人们开始习惯了,不但不觉得 怪,反而感到非常实用。从1977年2月揭 幕后的两年内共接待了大约1400万参观 者。现在参观它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艾菲 尔铁塔,居法国首位。仅开架式图书馆 一处,平均每天接待1万人。它不仅是一 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而且是巴黎的 一大名胜。
各种使用空间由活动隔断、屏幕、家具或栏 杆临时大致划分,内部布置可以随时改变,使用 灵活方便。设计者曾设想连楼板都可以上下移动, 来调整楼层高度,但未能实现。蓬皮杜中心外貌 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 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红色 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 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 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 彩缤纷,琳琅满目。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 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 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简 称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一座 由钢管和玻璃管构成的庞然 大物,特别引人注目。
“文化中心”是在1969年由法国总统乔治·蓬 皮杜决定兴建的,是一个使造型艺术、建筑艺 术、城市规划艺术、电视电影、文学、音乐、 舞蹈以及其它种种最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在一起 相得益彰,充分展示它们的不同形式,体现它 们的相互关系,表现当代思想的活动及其艺术 实践的一个场所。
“公共参考图书馆”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 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 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地图、磁带等。馆 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相机 随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 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 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用以查阅微缩胶卷和复制 资料。该馆还附设有语言学习室,共有40个小房间和40种语言的 有关教材、资料,人们在此可以听录音、看教材,选学各种语言。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中心概况
蓬皮杜艺术与文 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 法郎,总面积约10万 平方米,地上六层, 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 设有工业设计中心、 音乐与声学研究所、 现代艺术博物馆、公 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 及相应的服务设施。
中心概况
大厦的支架由两排间 距为48米的钢管柱构 成,楼板可上下移动, 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 暴露。东立面的管道 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 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 覆盖。中心打破了文 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 常规,突出强调现代 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 的密切关系,是现代 建筑中重技派的最典 型的代表作。
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 “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 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 (High-tech)风格。 这些外 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 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 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 动扶梯是红色。
建筑风格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 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 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 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 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 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
“公共参考图书馆”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 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 地图、磁带等。馆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相机随 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 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地呈坡形,可容纳自发性的娱 乐活动及露天表演,时传统的 街头艺术得以恢复,成为卖艺 涂鸦者自自由活动的“天堂”。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 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 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 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 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 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 的代表作。

巴黎蓬皮杜中心设计理念

巴黎蓬皮杜中心设计理念

巴黎蓬皮杜中心设计理念巴黎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是法国巴黎市的一座著名艺术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艺术馆之一。

蓬皮杜中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派建筑和功能主义设计的思想,以及对艺术与文化的推崇和尊重。

蓬皮杜中心的设计师是英国的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和意大利的建筑师雷内·勒邦敦,他们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和艺术融为一体,将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和公共空间相结合,使蓬皮杜中心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多功能性的地方。

蓬皮杜中心的外观设计十分独特,建筑的结构和功能被外部公然显示出来,不再隐藏在建筑的内部。

建筑外部的管道、通风设施和管线都被裸露出来,以明确显示不同的功能。

这种设计风格被称为“内外倒置”,即建筑的内部功能和结构被置于建筑的外部,使得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内部的活动和功能。

蓬皮杜中心还采用了色彩鲜明的外立面设计,用不同的颜色和材质来区分不同功能区域。

这种设计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又能使建筑更加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和刺激的感受。

此外,蓬皮杜中心还注重了公共空间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

建筑内部设有大型广场和楼梯,用于展览和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中心还设置了餐厅、书店和咖啡厅等设施,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艺术和文化。

总之,巴黎蓬皮杜中心的设计理念是融合艺术、文化和建筑,体现了现代派建筑和功能主义设计的思想,将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多功能的艺术和文化中心。

蓬皮杜中心的独特外观和色彩鲜明的外立面设计,使其成为巴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蓬皮杜中心的设计理念为现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空间和平台。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艺术中心主要建筑材料

玻璃
玻璃
钢 架
钢与玻璃本身就显得很精致,而且它们的结点,分割等都 有很多很新的方式。
在空间的划分上,钢和玻璃的强度足以支持一个很大的空间。再 有结构都外置了,使内部的空间划分更为灵活。这是蓬皮杜中心 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 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外形美观等一系列优 点。而且在火灾的时候有明显的优越性。
建筑外观分析

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 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 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 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器设施和管线。 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 缤纷,琳琅满目。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 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 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 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
玻璃
本世纪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之一,以其光滑, 完整,反光,透明的优点受到许多建筑师德 喜爱和追捧。玻璃的装饰效果是活性的,动 态的,是充满着生命的,玻璃可以将室外的 景色放进相框般收进建筑当中,除此之外也 满足了室内照明的需要,自然光拥有最丰富 的色彩,光影的变化更加增加了建筑本身的 内涵。

结束
概述

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 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 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 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
建造经历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 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 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 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罗杰斯 上海陆家嘴总体规划
上海陆家嘴总体规划
• 时间:1992 • 地点中国.上海 • 因为扬子江把陆家嘴和市中心截然分开,陆家嘴的经济不是 很发达。现今,政府决定要建造一系列的桥梁和隧道,使该地区 与市中心联系起来。 • 罗杰斯的方案以集中式交通为出发点,重点放在公共交通上, 以行人为主。城市的框架由连接主要铁路和巴士车站的一系列节 点构成,节点相对集中布臵以便空出地方给露天公园、步行道路 和休闲空间。这些空间同时又是连接城市与沿河地区的网络结构。 每个节点内部的活动具有多功能性.这样可以使节点在24小时内 都有活动.充满生机。办公楼和商业性建筑沿主要交通干线布臵, 住宅和休闲设施则放臵在人流相对较少、较安静的区域内。为了 保证各区域的活动和能源消耗相对平衡,陆家嘴被切割成若干个 能量区,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区产生的热能和电能。其根 本意图就是建立一种能够满足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中人们各种需求 的都市结构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建成后,他们的事 务所初步成型。其事务所的成员虽几 经变更,但其建筑风格却依旧保持得 很好。他们赢得了洛伊德大厦的设计 竞赛。并把业务范围延伸到英国、法 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建筑和 私人住宅领域,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高 品质设计得到了大众的肯定理查德· 罗 杰斯,英国建筑师。代表作有著名的 “千年穹顶”,与福斯特合作设计的 香港汇丰银行和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 诺共同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 中心等等。虽然饱受争议,但不妨碍 他成为是3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 之一。1991年zoPiano)于1937 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 (Genoa) 一个建筑商世家, 他的祖父、父亲、四位 叔 伯和一个兄弟都是建筑商人。当他还 是个小男孩时,就爱在工地上攀来爬 去,对沙石神奇地变成房屋与桥梁惊 诧不已。由于整日泡在建筑工人中间, 他对建筑艺术与材料的崇敬与日俱增。 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 得建筑学学位,开始了他永久性的建 筑师职业生涯。他先是受雇于费城的 路易斯· 康工作室、伦敦的马考斯基工 作室,其后在热那亚建立了自己的工 作室。在那里,他开始了一系列试验 性的设计:炼油厂、展览馆的陈列厅、 多功能医院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 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 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 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 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 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 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 “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 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 (High-tech)风格。 这些外 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 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 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 动扶梯是红色。
“文化中心”门前的空场 地呈坡形,可容纳自发性的娱 乐活动及露天表演,时传统的 街头艺术得以恢复,成为卖艺 涂鸦者自自由活动的“天堂”。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 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 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 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 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 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 的代表作。
“公共参考图书馆”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 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 地图、磁带等。馆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相机随 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 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用以 查阅微缩胶卷和复制资料。
R.皮亚诺
R.罗杰斯
蓬皮杜艺术与文 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 法郎,总面积约10万 平方米,地上六层, 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 设有工业设计中心、 音乐与声学研究所、 现代艺术博物馆、公 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 及相应的服务设施。
大厦的支架由两排间 距为48米的钢管柱构 成,楼板可上下移动, 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 暴露。东立面的管道 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 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 覆盖。中心打破了文 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 常规,突出强调现代 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 的密切关系,是现代 建筑中重技派的最典 型的代表作。
乔治·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 博堡大街,由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法国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当 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 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 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
蓬皮杜文化中心像一个夺 目的瑰宝,镶嵌在巴黎市内。 开始时,也像艾菲尔铁塔一样, 因为它与众不同而遭到许多非 议。现在人们开始习惯了,不 但不觉得怪,反而感到非常实 用。从1977年2月揭幕后的两 年内共接待了大约1400万参观 者。现在参观它的人数远远超 过了艾菲尔铁塔,居法国首位。 仅开架式图书馆一处,平均每 天接待1万人。它不仅是一个名 副其实的文化中心,而且是巴 黎的一大名胜。
Hale Waihona Puke 乔治· 蓬皮杜1969年时, 法国总统乔 治· 蓬皮杜为纪念带领法国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 勒的戴高乐总统,于是倡议 兴建一座现代艺术馆。经过 国际竞图,从600多个参与竞 图的团队选出一个做为兴建 的建筑造形风格。这个获选 团队的设计者为R.罗杰斯和R. 皮亚诺。 乔治· 蓬皮杜于1974年因癌 症逝世,所以此建筑完工启 用就命名为蓬皮杜中心以兹 纪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