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合集下载

形式表现之外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再解读

形式表现之外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再解读

972023.06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结果便向着影像化方向发展,建筑设计成为一个图像表达的结果,方案在期刊网络屏幕上的表现,如何更美观更上镜,超越了建筑实体,成为评判建筑优劣的主要依据。

酷炫的效果图、分析图,将三维存在的实体二维化了的照片,取代了建筑本身,成为建筑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

如此一来,作为本应由视、听、嗅、触、味多重感官共同体验的建筑,成为视觉艺术的单一感官体验。

而三维立体的空间体验,也被扁平化为了二维的图像表现。

简言之,建筑已经越来越脱离了它的实在,变成了一种仅仅存在于图书、杂志、网络的图像性产品。

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探索形式表现之外的建筑表现手段,如何让建筑在其外在形象之外的领域表达其自身,已经成为一个日渐紧迫的问题。

而1977年竣工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已经为这一探索提供了不少颇具启发的思路。

其建筑技术与艺术表现相得益彰的精妙平衡,便成为建筑史上一大经典。

或许是由于蓬皮杜中心过于强大的形象震撼力,导致当下对该作品的解读大都集中在技术与形式表现等方面。

文章从建筑的外在形象表现之外的其他角度,来重新理解和认识蓬皮杜艺术中心,并希望以此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些许启发。

2作为信息交换的展示场所蓬皮杜艺术中心是当时竞赛的近七百个方案中,唯一一个设计了广场的方案。

来自城市各个方向的人直接面对的就是高度通透,与室外连成一体的宽大立面。

蓬皮杜中心的立面,是非帕拉第奥或阿尔伯蒂式的立面,它是反立面甚至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立面。

这栋建筑就是一个信息、语言、符号的网络。

钢和玻璃的使用给建筑提供了一种透明性,内部和外部之间是透明的,这与同摘要 工业革命后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了媒体与影像的扩张,使得建筑艺术越来越成为单一的视觉艺术表现,脱离其真实与意义的形式语汇,但这些已经成为阻碍建筑艺术进步的一大瓶颈。

文章以蓬皮杜艺术中心为例,从信息交换、机械化与符号化、拟像序列的视觉影像三个角度,论述蓬皮杜中心如何在建筑形式表现之外的领域进行建筑艺术的自我表达,反纪念碑式地建立一场文化“内爆”,成为一场由人群、信息与符号交织的大型艺术展示,并为信息化与拟像化程度更甚的当代建筑艺术表现提供新的思路。

蓬皮杜与798的差别

蓬皮杜与798的差别


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 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 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 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 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 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 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 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 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 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蓬皮杜 中心是坐落于法国首都巴区的 现代艺术博物馆。兴建于1971 年至1977年,于1977年1月开 馆。1977年建于法国巴黎市内 的一座国家级的文化建筑。设 计者是49个国家的681个方案中 的获胜者意大利的R.皮亚诺和 美国的R.罗杰斯。

蓬皮杜艺术中心建于1972年至 1976年,是一座具有未来主义 风格的建筑,整个建筑由纵横 的玻璃管道、硕大的玻璃墙体 和错综的钢架构成。这里珍藏 着法国乃至世界现代艺术的珍 品,它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 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 作为2004中法文化年的重要展 览之一,蓬皮杜艺术中心将于 2005年1月十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艺 术精品。
• 建筑特点
•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 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 的管线。建筑兴建后,引起极 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黎的传 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市民无 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士大力 支持。有人戏称它是“市中心 的炼油厂”。这种建筑风格被 称为“高技派”(High-tech) 风格。 这些外露复杂的管线, 其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管路 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 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是红色。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中心概况
蓬皮杜艺术与文 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 法郎,总面积约10万 平方米,地上六层, 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 设有工业设计中心、 音乐与声学研究所、 现代艺术博物馆、公 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 及相应的服务设施。
中心概况
大厦的支架由两排间 距为48米的钢管柱构 成,楼板可上下移动, 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 暴露。东立面的管道 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 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 覆盖。中心打破了文 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 常规,突出强调现代 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 的密切关系,是现代 建筑中重技派的最典 型的代表作。
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 “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 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 (High-tech)风格。 这些外 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 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 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 动扶梯是红色。
建筑风格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 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 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 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 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 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
“公共参考图书馆”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 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 地图、磁带等。馆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相机随 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 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地呈坡形,可容纳自发性的娱 乐活动及露天表演,时传统的 街头艺术得以恢复,成为卖艺 涂鸦者自自由活动的“天堂”。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 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 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 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 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 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 的代表作。

蓬皮

蓬皮
高、高更、 塞尚的因素与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因素融汇贯通 于自己的创作中,这使他 的野兽主义带有明显的折 衷成分。 在这幅画中画家赋予了 色彩以独立的地位,明亮 的红、黄、蓝、绿等色彩 构成了强烈而和谐的对比。 画中色彩具有爆炸的耀眼 光芒,令观者振奋。但是 他的艺术表现、空间处理 和造型幵没有脱离古典法 则,色调也类似新印象主 义,看得出画家想把传统 与现代结合在一起的愿望。
安德烈· 德朗《两艘驳船》1906 年,80x97。5cm , 布 油彩,巴黎 蓬皮杜艺术中心
弗里茨 (1879-1949年)简介:
埃米尔-奥东· 弗里茨(Emile-Othon Friesz)出生于法国勒阿佛尔,逝于巳黎。 弗里茨早年就学于故乡的美术学校,师 从于一位崇拜普桑和柯罗的老师。20岁时 来到巳黎入博纳画室,因他不满学院主义 而离开美术学院,后来积极投身于野兽派 的艺术活动。他陶醉于色彩,迷恋曲线, 具有反对矫揉造作和故弄风雅的个性。可 是在1908年与野兽派画家分道扬镳时,弗 里茨又回到了早年老师教导的传统上来了, 重新看到逻辑性的构图、体积感和分面的 效能。33岁的弗里茨创办了一家画院,自 己从事教学,从此脱离了现代艺术,他运 用精湛的艺术技巧,简洁的笔法从事创作。 《费尔南· 弗勒雷像》是一幅令人赞叹的 肖像画,他以强烈的色彩、果断而有力的 笔触塑造了一位富有才能和激情的诗人形 象。画风具有塞尚的传统。
埃米尔-奥东· 弗里茨《费尔南· 弗勒 雷像》1907 年,73x60cm,布 油彩,巴黎 蓬皮杜艺术中心
现代艺术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蓬皮杜中心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蓬皮杜中心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是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beaubourg区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乔治·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坐落在巳黎拉丁区北侧、塞纳 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 也简称为“博堡”。

蓬皮杜艺术中心

蓬皮杜艺术中心

蓝色代表水,绿色代 表空气,黄色代表电 力,电梯的动力系统 ,装在这些红色大箱 子里。来自空调系统 的水,则由这些蘑菇 形白色管道来复原, 看上去的确很像是一 座工业大工厂。


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 暴露在立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 色的是电器设施和管线。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 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 设计者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 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又说:“建筑物应设 计得使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的性能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

蓬皮杜中心前院,占据了 总建筑面积的一半,这座 被誉为意大利复兴时期,理 想城市回想的广场,今天已 经成为了巴黎人享受午后阳 光的理想场所之一。在广场 上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 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免费 空间。他和意大利西耶那的 康波大广场异曲同工,有一 个平缓的坡度,吸引着路人 慢慢走到入口。建筑师认为 “把面积全都用上是错误的, 真正的城市空间是前院,正 是前院使蓬皮杜中心的成功 成为可能。有了前院,人 们才有城市归属感。入口 是城市的延续,而前院则 展示了城市的生活,正是 前院把人们引向了蓬皮杜。


一个城市的包容性,博物馆一定是庄重肃静的吗?


传承:是突破还是延续?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是艺术向技术进行的一次挑战,技术也再一次 用新材料、新技术响应了艺术的挑战。同时,设计也满足了人类求新、 求变、求异的心理。这种“多米诺骨牌”式的满足,依靠的仍然是艺术 与技术的合力。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技术,不过是实现建筑艺术表 现手法的一个技术保障,新的技术提供新的表现手法,它是刺激新的 设计理念和思想的生力军,但终究还是归于建筑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 不能独立于艺术之外。建筑的文化艺术,也应该驾御新技术的发展, 代文明,那么“国立蓬皮杜文化 中心”便是现代化巴黎的象征。

蓬皮杜艺术中心专业分析

蓬皮杜艺术中心专业分析

总平面图
蓬皮杜中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 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约4000平方米;音乐和声响研究中 心,约5000平方米。连同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03305平方米。除音乐和 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幢长166米、宽60米的六层大楼内。 大楼的每一层都是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整个建筑物由28 根圆形钢管柱支承。其中除去一道防火隔墙以外,没有一根内柱,也没有其他固定 墙面。
法国新建筑艺术最活跃时 期,求新求变,求怪异
蓬皮杜中心 Centre Pompidou - - Art culture musée expositions cinémas conférences débats spectacles concerts
乔治·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设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区,距卢佛宫和巴黎 圣母院各约1000米。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 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 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 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
空气动力学
由波纹状钢板 覆盖的曲面屋 顶
遵循气流路径 的曲面 弓形表面与垂 直表面构成向 上手术的木肋
高科技
自然通风
尊重当地传统 住宅形式—— 原始屋棚
被动通风
戴比斯大厦 (1999)Fra bibliotek减少能耗
尊重人文环境
控制阳光辐射 和热量进入
双层外皮结构 陶砖与玻璃组 成
皮亚诺的创作思路
皮亚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建筑作品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于那些排斥教 条和主义的年轻建筑师们来说,皮亚诺是一个榜样和激励。他的作品没有浮 夸的表情,透露出西游二温暖的人文精神,执着的关心着天空,大地,和任 务的内心,在现在这种一味张扬个性,标榜自我的大潮下显得冷静而清醒。

蓬皮杜中心梅斯分析

蓬皮杜中心梅斯分析

哥特 式建 筑的 石造 拱顶
圆锥形 的支柱
利用榫卯的方式 固定四层木条穿 插的交点部分
屋顶采用了体育场馆常 用的PTFE膜材料,与水 立方表面使用的膜材料 相同。利用白色纤维玻 璃薄膜,施以特氟纶 (Telfon)涂层,这种 涂层不仅防水,还能控 制温度,保证内部艺术 品得到保护。
采用的木材就是
蓬皮杜中心梅斯分馆 解析
入口 展厅 办公室 装货区 储藏所 礼堂 影视厅 咖啡馆 中庭
Hale Waihona Puke ▪ 梅斯-蓬皮杜艺术中心是一 个巨大的六边形建筑。其 外形像一只巨大的寄居蟹
▪ 屋顶的构思来源于亚洲 地区的传统竹编草帽与竹 篮的造型。这个大六边形 由一系列六边形和等边三 角形的图案构成,它利用 不同大小的六角形来连接 四边的横梁,这样便可以 在整个室内空间完 全没有 柱,而整个屋顶只有 4条 柱。这种支撑性的网状结 构弹性很强,还有助于扩 展屋顶区域。
3个展厅方管 创新实验室和顶层餐厅的圆 柱体
容纳了演讲厅、办公室和其 他辅助空间的正立方体 六边形的木结构屋顶
木结构屋顶
木构屋顶以钢骨塔 状结构作为悬吊支 撑。为了减少木材 接合处剖面的缺损 而使用了机械式的 接合。将构成几何 形状的集成材互相 叠合,在交点处交 织出六角形的形状 来加以固定。在木 质部件的同一面上, 以搭接榫的方式接 合。
Laminated timber (叠层木 材),
Laminated timber 是一种横 向和纵向合成的 木材,情况就有 如常见的夹板一 样,但接合的情 况就自然更加稳 固,而且可以容 许更大的跨度和 弯曲度。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屋顶完全由木 头横梁搭建

蓬皮杜艺术中心

蓬皮杜艺术中心

建筑中特别的是, 建筑中特别的是,建筑师把各种设备管道尽可能的放到 大楼的外立面上。 大楼的外立面上。在沿街立面上不加任何遮挡地放了很多的 设备和管道。建筑师通过色彩来区分这些管道的用途。 设备和管道。建筑师通过色彩来区分这些管道的用途。
建筑的独特之处-----外观 建筑的独特之处-----外观 -----
建筑的独特之处-----内部
圆形钢管柱支承。 其中除去一道防 火隔墙以外,没 有一根内柱,也 没有其他固定墙 面。各种使用空 间由活动隔断、 屏幕、家具或栏 杆临时大致划分, 内部布置可以随 时改变,使用灵 活方便。
建筑物的不足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造方式虽然被很多建筑师 和工业设计师搬用,但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功能 上仍然有很多不足。初次进入蓬皮杜艺术中心 的人常常会在临时布置的家具和屏风之间走错 路线。尽管皮亚罗把蓬皮杜比作货轮,但是不 少人把它比作一个巨大的集贸市场,每当闭馆 时,大楼内杂乱的场景堪比球赛结束时的体育 馆。
建筑物用途
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蓬皮杜中心自 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 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 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本国和国际间的艺术交 流。蓬皮杜中心的功能包括国家现代艺术博 物馆、图书馆和电影院,主体是博物馆, 物馆、图书馆和电影院,主体是博物馆,拥 有世界上最好的法国和西方20 20世纪现当代 有世界上最好的法国和西方20世纪现当代 艺术收藏之一同时以推介当代前卫艺术为宗 举办体现最新艺术观念的丰富多样、 旨,举办体现最新艺术观念的丰富多样、引 人入胜的展览。 人入胜的展览。蓬皮杜中心一直是一个进行 知识交流和辩论的场所:它拥有舞台, 知识交流和辩论的场所:它拥有舞台,并为 孩子们组织活动,举办讲座和论坛, 孩子们组织活动,举办讲座和论坛,在这里 有布朗库西工作室、康定斯基图书馆、 有布朗库西工作室、康定斯基图书馆、美术 以及一些电影放映厅。此外, 馆,以及一些电影放映厅。此外,这里的公 共信息图书馆属于世界上最大、 共信息图书馆属于世界上最大、借阅人数最 多的同类机构之一。 多的同类机构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中心”这座五层建筑的每一层都有 7500宽阔的面积,整座建筑上下均衡,占地一 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架 梁构成桁架。建筑物前留有面积达一公顷的空 场地。周围的楼房经过精心修整,恢复了18世 纪的原来面貌。
“文化中心”门前的空场地 呈坡形,可容纳自发性的娱乐 活动及露天表演,使传统的街 头艺术得以恢复成为卖艺者 自由活动的“天堂”。它周围 中世纪街巷密如网布,完全禁 止机动车辆通行,使游人得其 所哉。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 中心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 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 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 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 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 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 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 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 和“文化工厂”之称。
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 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 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 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 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 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不仅内部设计、装修、设备、展品 等新颖、独特、具有现代化水平,它的外部结构也同样独到、 别致、颇具现代化风韵。这座博物馆一反传统的建筑艺术,将 所有柱子、楼梯及以前从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一律请出室外, 以便腾出空间,便于内部使用。整座大厦看上去犹如一座被五 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缠绕起来的庞大的化学工厂厂房,在那一 条条巨形透明的圆筒管道中,自动电梯忙碌地将参观者迎来送 往。当初这座备受非难的“庞大怪物”,今朝已为巴黎人开始 接受并渐渐地喜爱起来。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简 称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一座 由钢管和玻璃管构成的庞然 大物,特别引人注目。
“文化中心”是在1969年由法国总统乔治·蓬 皮杜决定兴建的,是一个使造型艺术、建筑艺 术、城市规划艺术、电视电影、文学、音乐、 舞蹈以及其它种种最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在一起 相得益彰,充分展示它们的不同形式,体现它 们的相互关系,表现当代思想的活动及其艺术 实践的一个场所。
“公共参考图书馆”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 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 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地图、磁带等。馆 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相机 随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 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 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用以查阅微缩胶卷和复制 资料。该馆还附设有语言学习室,共有40个小房间和40种语言的 有关教材、资料,人们在此可以听录音、看教材,选学各种语言。
蓬皮杜文化中心像一个夺目的瑰宝,镶 嵌在巴黎市内。开始时,也像艾菲尔铁 塔一样,因为它与众不同而遭到许多非 议。现在人们开始习惯了,不但不觉得 怪,反而感到非常实用。从1977年2月揭 幕后的两年内共接待了大约1400万参观 者。现在参观它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艾菲 尔铁塔,居法国首位。仅开架式图书馆 一处,平均每天接待1万人。它不仅是一 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而且是巴黎的 一大名胜。
“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也与那些旧的艺术 博物馆不同,集中突出了“现代”二字,专 门介绍20世纪以来的西方各种造型艺术。包 括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派、结构派、 概念艺术及流行艺术等各种流派的2000幅作 品。馆内藏品的陈列方法也是现代的:一条 主要线路按时间顺序排列着各个流排艺术的 代表作,周围分设许多小展室,分别介绍某 流派某作家的作品,使观众既可以了解现代 西方艺术的概貌,又可以对某一感兴趣的流 派或作家进行深入的研究。馆内还设有可以 升降移动的板架,挂有那些未出展的作品, 一按动电钮,这些自动板架便可将那些观众 所需而未展出的藏品展示在人们面前。
各种使用空间由活动隔断、屏幕、家具或栏 杆临时大致划分,内部布置可以随时改变,使用 灵活方便。设计者曾设想连楼板都可以上下移动, 来调整楼层高度,但未能实现。蓬皮杜中心外貌 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 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红色 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 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 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 彩缤纷,琳琅满目。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 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 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
蓬皮杜中心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是 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兴建于 1971年至1977年,于1977年1月开馆。1977年建 于法国巴黎市内的一座国家级的文化建筑。设计者 是49个国家的681个方案中的获胜者意大利的R.皮 亚诺和美国的R.罗杰斯。
蓬皮杜中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公共图书馆, 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 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约4000平方 米;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约5000平方米。连同 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03305平方米。除 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 在一幢长166米、宽60米的六层大楼内。大楼的 每一层都是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 大空间。整个建筑物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其 中除去一道防火隔墙以外,没有一根内柱,也没 有其他固定墙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